文言文化常识检测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

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

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句读字母。

人A欲B自C见D其E形F必G资H明I镜J君K欲L自M知N其O过P 必Q待R忠S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弑,杀、杀死,古代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

B.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若纵之不已”与“沛公已出”(《鸿门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D.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

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

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

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节选自《说苑·君道》)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此诚A天子也B何C居之深D远E而见F我之明也G岂可H欺哉顷之,使客复来。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考情分析文学常识在新高考中为语文科目的必考题之一,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

题目常课内外结合。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夯实课内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拓展。

真题一览1.(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2.(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4.(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兼爱》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兼爱》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兼爱》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墨子》:《墨子》是()时期的哲学著作,由()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2、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宋国贵族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3、①子。

“墨子”中的“子”是对墨子的尊称。

在文言文中,“子”指“您”,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②家、国。

卿大夫的封地叫(),诸侯的封地叫()。

③大夫。

周代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④兼爱。

指()。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

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句式:),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句式:)?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句式:),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登泰山记》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登泰山记》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登泰山记》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

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2、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有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3、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皇帝生前也可以叫,说的是年份,后人以此代指皇帝。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庆历四年春”(欧阳修《岳阳楼记》)。

干支纪年法。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丁卯”指公元1627年。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淳熙丙申”(姜夔《扬州慢》),“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文学常识李白:字(),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唐代伟大诗人,有“()”之誉。

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

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后者多为七绝。

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

现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2、文化常识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二)古今异义1.今义:细微、相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今义:消灭古义:()今义:或者3.今义:选拔4.古义:()今义:照片5.今义:清洁6.今义:楼梯今义:数字、岩石、转弯今义:忽然9.今义:殷切10.今义:层次11.今义:生气12.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义:()今义:冥想古义:()今义:底层13.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义:()今义:台子14.今义:君王15.今义:回归16.今义:出去17.今义:摧残、眉毛18.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义:()今义:得到古义:()今义:开关(三)一词多义1.欲我欲因之梦吴越()云青青兮欲雨()2.行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3.忽忽魂悸以魄动()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4.事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5.青云青青兮欲雨()青冥浩荡不见底()且放白鹿青崖间()6.来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7.之我欲因之梦吴越()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8.忽迷花倚石忽己暝()忽魂悸以魄动()9.行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10.摧丘峦崩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1.开訇然中开()使我不得开心颜()(四)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2.云青青兮欲雨()3.虎鼓瑟兮鸾回车()4.訇然中开()5.栗深林兮惊层巅()()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半壁见海日()8.空中闻天鸡()9.古来万事东流水()10.天姥连天向天横()(五)特殊句式1.()2.()3.()4.()5.()6.()7.()翻译:一夜之间,(我就)飞过(那)月下的镜湖。

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

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

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作品命名方式很多,比如以地名命名有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以“书室”命名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以“谥号”命名有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以“名号”命名有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以“字”命名有李白《李太白全集》,以“官职”命名有杜甫《杜工部集》。

B.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所反映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

C.“伯”“仲”“叔”“季”可以用来表示兄弟姊妹行长辈幼排行的序次,分别为老大、第二、第三、第四或最小的。

伯也称孟。

“孟”“仲”“季”,还可以用来表示月份,孟春是指春季头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春季春,分别指二月三月。

D.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学。

常用来表示罢官与贬谪的词语有绌、黜、窜、免、夺、右迁、放、出宰、署、假、告老、乞骸骨等。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3.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是“过了”的意思;“望”是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十六日。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名。

d.“灌水之阳有溪焉”中的“阳”是指河水的北岸。

4.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感性认识。

B.古人用“朔”(月末)、“望”(十五)、“晦”(初一)等名称来标识某些特定日期。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选择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瑞无子。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五石之瓠》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五石之瓠》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五石之瓠》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2、《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

属于“三玄”(《老子》《孟子》《庄子》)之一。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丰富,善用寓言。

其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3、夫子。

古时对()的尊称。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4、金。

(1)()的通称,引申为金属制的器物。

(2)青铜。

(3)黄金,引申为古代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三、文言知识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2.世世以洴澼絖为事()3.客得之,以说吴王()(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3.吴王使之将()4.其坚不能自举也()5.能不龟手一也()(三)一词多义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4)君子固穷()(5)蔺相如固止之()(四)特殊句式1.()(1)以(之)盛水浆(2)请买其方(以)百金2.()(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3.()(1)请买其方(以)百金参考答案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
答案:C,“视事”指任职。
19
15.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是古代地方 学校的叫法。 B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太学”是古代全 国的最高学府。 C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 D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直进、助教 等。
6
2.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 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等。 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 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
答案:C,其中“擢”表示提升官职。
7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答案】A 。解析:“黄发”指老人。
14
10.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 “授予官职”。 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涉 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表 示降职。 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示 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去 粗布衣服,入仕做官。 D“悬车”“致仕”“ 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 “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 答案:A 。解析:“夺”,削除。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 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 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 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 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论语十二章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论语十二章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论语》十二章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所删修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 ()体历史著作。

晚年整理“( )”(《诗》《书》《礼》《乐》《易》《春秋》)。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 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共20篇492章,不相连属。

其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

3、“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 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还指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 辞。

4、在春秋时期,“土”的地位居于()之间,处于贵族的最底层。

“土”也泛指读书人。

5、“六艺”指的是“()”六种技艺,也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子日:“君子食( )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僧》) )道,夕死可矣。

”《里仁》)于义,小人喻于利J 《里仁》)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J 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雍也》曾子日:“土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章》( ),未成-食(),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一簧,进,吾往也J 《子罕》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日:“克( )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日:”请问其目( )? “ 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J 《颜渊》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 子日:“人而(子日:“朝闻( 子日:“君子喻( 子日:“见贤(《里仁》子日:“譬如为山 (),虽覆()子日:“知()以为己任,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常识练习题

文言常识练习题

文言常识练习题一、填空题1.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不包括(《水浒传》)。

2. 孔子的学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仁政)。

3. "四端八义"是孟子的核心思想,其中"四端"指的是(仁、义、礼、智)。

4. 庄子的哲学主张以"逍遥游"和"无为而治"为重要思想,注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5.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其中包括(风、颂、雅)三种类型的诗歌。

二、简答题1. 解释"礼"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作用。

在儒家文化中,"礼"是指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它包括了人们在交往、礼仪、行为等方面的规范。

它在儒家思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礼"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

其次,通过遵守"礼"的规范,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修养。

最后,"礼"可以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请解释"致良知"的含义以及它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致良知"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正直之心。

"致良知"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行动和做出决策时要遵循良知的准则。

在儒家思想中,致良知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内心的正直和真实的体现。

通过致良知的引导,人们可以做出对社会和自己有益的选择和决策。

从而达到和谐相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三、判断题1. 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红楼梦》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错误)2.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独立。

(错误)3. 孟子的哲学思想与庄子相似,都强调个人的内心修炼与自由。

文言常识50题

文言常识50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高考文言文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四)含答案(选自2018年模拟题)

高考文言文 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四)含答案(选自2018年模拟题)

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四)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照皇帝意旨批办各项事件。

B.太仓,古代政府积藏粮食的地方,一般指京师储粮的大仓;也是官职名,执掌仓廪出纳。

C.书院,旧时私人教学读书场所,唐明皇设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D.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部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潜邸,皇帝即位前如果为太子,自然居于东官,也就没有潜邸;如果非以太子身份继位登基的,则称其即位之前原来的住所为“潜邸”。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

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己未”为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

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它亦可指武将、将军名号、官署名称。

B.古代称黄河为河,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以北、以西为河外。

这些是按黄河的大体位置来分的。

C.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

《五代史 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五代史 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2、伶官:封建时代称()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3、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人有时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

11月的文言文文化常识10月考1、A.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B.祖与宗,属于帝王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为宗,文中太宗是指唐太宗。

C.中国古代历法,多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依次、循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文中“自寅至已”就是属于干支纪时。

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贬官远地)、“迁客”、“左迁”。

第九周周测2、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谥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第10周周测3、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转”“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二轮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

二轮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

二轮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下)7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唐朝,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B.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

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C.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又称“春闱”,会试又称“秋闱”。

D.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7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重视祭祀,在祭祀时常常用宰杀牲畜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在祭祀时,猪和羊各一头称作“少牢”,猪、羊和牛各一头称作“太牢”。

B.“敲扑”为古代刑具,用来惩罚犯人,“敲”为长木杖,“扑”为短木杖。

也可以指敲打鞭笞。

C.苏武牧羊中提到持节牧羊,古代的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7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74.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而得名,也叫落第、下第。

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

②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也有年号干支兼用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年号干支兼用。

古代文化常识习题30道

古代文化常识习题30道
6、答案:C “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 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 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 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 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答案:A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 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 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有“迁”“谪”“转”“徙”“改”“移”“补” 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 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 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8、答案:D (是古代君主、诸侯、大 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 是大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 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 “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 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谏逐客书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谏逐客书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

《谏逐客书》文言基础知识全检测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李斯:李斯(? 一公元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著有《谏逐客书》 《言赵高书》《狱中上书》等。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即( )o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 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如:《报任安 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 议书》(王安石)等。

二、重要文言词语释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日: 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 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 ()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岩之 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 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歌龌,不实()外厩;江南金 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 之珥、阿编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 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问,《昭虞》《武象》者, 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 《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诸侯人来事秦者, 斯乃上书日: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请士, 宛, ( “臣闻吏议逐()客( 西()取()由余于 迎蹇叔于()宋,来( )于秦, 孝公用() (),国以 楚、魏之师, 地,西() 制()鄢、而穆公用()之, 商鞅之法,移())戎,丕豹、 并( 风)以为 东()公孙支于( )过()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化常识检测题(高三)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七品,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1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15.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 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意思是“觉者”。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C.“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

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2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