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纲要--《让感恩走进心灵_让生命绽放华彩》课程纲要
感恩教育课程纲要
《感恩教育》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是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感恩”素养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完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要求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应当”的道理,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
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
三、课程内容1.感恩父母,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2.感恩社会,就是要感悟祖国人民的关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3.感恩师长,就是要感谢老师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尊敬师长,树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
4.感恩他人,就是要感谢同学、朋友的真切关爱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5.感恩自然,就是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
四、课程实施(一)日常规活动1.每日唱二次感恩歌曲(早晨到校后;下午到校后)2.早操前齐喊感恩励志口号3.课前诵读感恩励志训导语4.为老师送体贴行动5.说“十字文明用语”。
6.节日送祝福活动(二)月常规活动1.利用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感恩歌曲”。
2.利用班会观看一部感恩影片,学唱一首感恩歌曲。
3.利用升国旗仪式,每月进行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
4.每月召开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五、课程评价实行阶段评奖和期末评奖相结合的方式,将感恩励志教育常规化,制度化,并纳入班级考核。
主要内容有:1.评选感恩教育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
“让感恩走进心灵 让生命绽放华彩”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泡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泡泡的形成、颜色、形状等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点,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界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泡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观察、描述和记录泡泡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吹泡泡工具、彩色笔、画纸、放大镜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等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问:“泡泡是由什么组成的?”(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液,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3)教师展示表面活性剂,让幼儿了解其在泡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示范吹泡泡,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泡泡的特点。
(2)幼儿分组进行吹泡泡活动,互相观察、交流。
(2)幼儿用彩色笔和画纸记录泡泡的特点。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界现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组成:气体、液体、表面活性剂(2)泡泡的特点:颜色、形状(3)泡泡的形成原理:表面活性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泡泡现象2. 答案:(1)观察到的泡泡现象:如洗衣粉水中的泡泡、洗手液中的泡泡等。
(2)描述泡泡的特点:大小、颜色、形状等。
(3)记录泡泡的形成过程:如液体、气体、表面活性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泡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讲解泡泡形成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理解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感恩教育校本实施方案
感恩教育校本实施方案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感恩之情、感恩之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和行为。
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感恩教育校本实施方案,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
当前,社会风气日益浮躁,人们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尤其是一些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对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因此,有必要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感恩之心。
二、目标确定。
1.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树立感恩意识。
2.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
1.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每周开展一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通过故事、演讲、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树立感恩之心。
2.组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如感恩父母节、感恩师恩节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恩活动,深刻体会感恩之情。
3.开设感恩教育课程。
学校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感悟感恩之情。
4.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体系,确保感恩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实施保障。
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感恩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感恩教育工作的质量。
2.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学校建立感恩教育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感恩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感恩教育校本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感恩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的亲人、老师和同学3. 珍惜资源,关爱环境4. 感恩行动实践5. 感恩的心,成长的动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恩故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感恩案例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感恩行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生动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
3. 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
4. 观看案例:观看感恩案例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5. 实践操作:布置感恩行动作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健康成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己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或集体的感激之情。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分享感恩故事时,能够感动他人,体现出真挚的情感。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表达感恩,关心他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交流彼此的故事和感悟。
2. 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帮助他人等。
3. 邀请家长参与感恩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3. 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的感人故事3. 珍惜身边的人和事4. 感恩的行动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做起,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
2. 案例分享:教师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恩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和感悟。
4. 实践操作: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做起,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感悟。
2. 课后实践报告:收集学生提交的课后实践报告,评估他们在生活中实践感恩的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感恩教育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如组织感恩演讲比赛、感恩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感恩的理解和实践。
2. 家庭作业:布置有关感恩的家庭作业,如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情,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中。
3.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感恩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鼓励家长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让感恩走进心灵教案
让感恩走进心灵——感恩父母设计理念: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感受关爱,学会感恩。
教育学生,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够体会爱的心灵,只要愿意用心灵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从而萌发出感激之情。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3、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深入孩子内心深处,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教学难点: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式活动法为主,讨论法、案例法、提问法等多种教法相互穿插、综合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感受父母的爱1、初步感受,了解亲情师:现在老师要为同学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
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
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爬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第一章:感恩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感恩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心态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和珍惜资源的意识1.2 教学内容感恩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感恩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方法感恩教育在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中的作用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感恩的意义讲解与分享:介绍感恩教育的概念和目标小组讨论:探讨感恩教育在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中的作用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践感恩教育第二章:家庭中的感恩教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家庭和谐相处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家庭中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与支持家庭和谐相处的技巧与实践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分享家庭中的感恩故事讲解与分享:介绍家庭中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意义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践感恩教育第三章:学校中的感恩教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校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校园和谐相处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学校中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校园和谐相处的技巧与实践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学校中感恩的例子讲解与分享:介绍学校中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意义小组讨论:探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校园中实践感恩教育第四章:社会中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4.2 教学内容社会中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对他人的关爱与帮助社会责任感与实践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分享社会中的感恩故事讲解与分享:介绍社会中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意义小组讨论:探讨对他人的关爱与帮助的重要性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社会中实践感恩教育第五章:感恩教育的实践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教育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持续实践感恩教育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能力5.2 教学内容感恩教育的实践方法与建议持续实践感恩教育的技巧自我反思和成长的重要性引入话题:讨论感恩教育的实践经验讲解与分享:介绍感恩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实践感恩教育的经验和反思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持续实践感恩教育并促进自我成长第六章:感恩父母与家庭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和付出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6.2 教学内容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爱与付出孝道文化和家庭的重要性家庭责任和个人成长的关联6.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分享父母的爱和付出的真实故事讲解与分享:深入解析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爱与付出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承担家庭责任第七章:感恩老师与学校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和贡献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尊敬老师、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7.2 教学内容老师在学长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尊敬老师和珍惜学习机会的重要性学生与老师良好关系的建立与维护7.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老师在学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讲解与分享:分享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的实例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学习机会,感恩老师的教诲第八章:感恩朋友与同伴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朋友和同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朋友和同伴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友谊的能力8.2 教学内容朋友和同伴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友谊的珍贵和维护友谊的方法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8.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分享朋友和同伴之间的感人故事讲解与分享:解析朋友和同伴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朋友和同伴表达感恩之情第九章:感恩自然与环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9.2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环境的方法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9.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讲解与分享:分享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环境的实例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自然与环境第十章:感恩生活中的点滴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点滴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10.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点滴感恩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实践方法10.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点滴讲解与分享:解析感恩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的心态第十一章:感恩与个人成长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感恩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感恩心态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目标设定能力11.2 教学内容感恩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作用积极感恩心态的培养方法设定个人目标和规划未来1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感恩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讲解与分享:分享积极感恩心态的培养方法和案例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感恩来设定个人目标和规划未来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感恩融入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第十二章:感恩与社交能力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对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感恩和赞赏他人的习惯提高学生在社交场合中的沟通技巧12.2 教学内容感恩在社交能力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会感恩和赞赏他人的方法社交场合中的沟通技巧和实践1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感恩在社交能力中的重要性讲解与分享:分享学会感恩和赞赏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社交场合中运用感恩和赞赏来提高沟通效果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感恩来提升社交能力第十三章:感恩与心理健康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感恩的心态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13.2 教学内容感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积极感恩心态的培养和维护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1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感恩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解与分享:分享积极感恩心态的培养和维护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感恩来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感恩融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第十四章:感恩与团队合作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14.2 教学内容感恩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会感恩和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分工和协作1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感恩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讲解与分享:分享学会感恩和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团队合作中运用感恩和合作来提高团队效果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团队中运用感恩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第十五章:感恩教育的评估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感恩教育的评估方法培养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持续实践感恩教育的意识15.2 教学内容感恩教育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对感恩教育的反思和评价持续实践感恩教育的策略和建议15.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讨论感恩教育的评估与反思的重要性讲解与分享:介绍感恩教育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小组讨论:探讨个人在实践感恩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和评价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持续实践感恩教育并促进自我成长重点和难点解析。
校本教材-感恩教育(上)
第一章认识感恩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第一节我感恩,我成长1、让学生认识感恩,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我校感恩教育的内容,理解学会感恩的重要意义。
1、让学生认识感恩,了解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2、理解学会感恩的重要意义。
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当时刻感激这些帮助你的人,感激上天的眷顾。
一个人的成长,要感激父母的恩惠,感激国家的恩惠,感激师长的恩惠,感激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认知感恩1、什么是感恩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
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2、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典故1:“羔羊跪乳”相传,小羊对它妈妈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
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
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典故2:“乌鸦反哺”据说,乌鸦小时侯,都是由它妈妈辛辛苦苦地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
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
幼儿园感恩教育课程大纲
幼儿园感恩教育课程大纲幼儿园感恩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1.1 教育意义感恩教育是培养幼儿优秀品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幼儿学会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环境等,并形成积极向上、懂得珍惜的价值观。
1.2 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渗透,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寻找感恩的对象,并主动表达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2.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体验,让幼儿能够理解和感受到感恩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父母、老师、朋友等人的感恩之情,并通过行动来表达感恩。
2.2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感恩的含义,明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值得感恩,知道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2.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行动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言语和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三、教学策略3.1 情景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感恩之情,如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激发幼儿的情感。
3.2 游戏教学法在游戏中引入感恩教育内容,通过互动和玩耍,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3.3 亲子参与法邀请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组织亲子活动,加强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和沟通,营造感恩的家庭氛围。
四、教学内容具体安排4.1 第一课:什么是感恩?4.1.1 情感目标通过互动游戏,让幼儿体验感恩情感,了解感恩的含义。
4.1.2 知识目标介绍感恩的定义和内涵,让幼儿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感恩,以及感恩的对象。
4.1.3 技能目标通过互动讨论,学习使用简单的感恩语言,如“谢谢”、“对不起”等。
4.2 第二课:表达感恩之情4.2.1 情感目标引发幼儿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并学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感恩。
4.2.2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方式的感恩表达,如口头表达、书信、绘画等,培养幼儿多种表达方式。
4.2.3 技能目标通过绘画、制作贺卡等活动,让幼儿实际操作,表达对父母、老师、朋友等的感恩之情。
4.3 第三课:感恩父母4.3.1 情感目标让幼儿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并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感恩教育2015课程纲要
2015年度新金铺完全小学《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感恩教育课程类型:思想教育类选修课程资源:自编开发主持:朱桂梅郑文学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两学年33课时一、课程开发背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
学生顶撞家长、怨恨家长甚至逃避家庭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对老师的帮助、教育很不耐烦,情绪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怨天尤人,颓废消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抱怨,总觉得人生不如意,命运太不公平。
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的同学进行“感恩教育”。
因为家是社会的一个单元,是组成国家最小的单位。
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小是家,大是国。
所以先贤梁启超先生说“忠孝二德,人格之要件也。
孝于亲,忠于国,皆报恩之大义也。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先让他们认识父母,了解父母,“孝于亲”;并在此基础上进而了解祖国,认识祖国,“忠于国”,这是符合人成长过程的认识规律的。
感恩教育的开展,无论对学生现阶段的成长,还是漫漫的人生之路,都有着重大作用。
二、开发理念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
感恩是礼貌。
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
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甄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基础的基本情感。
而甄选的过程即使我们感恩教育的的过程。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至今啊就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谢宽厚、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
这种基本情感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也肩负着这个责任。
三、(一)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感谢父母,赐予生命,不求回报的爱与付出。
校本课程《感恩教育》课程设计
课程评价(如何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性
1、每学期开展一次感恩节活动,邀请社会家长参与。通过演讲、写信、朗诵等形式,说出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情。评出课程开展优秀的学生。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人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收看视频、人物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选择一类人员,跟随他们采访或体验实践一天,然后再进行交流,说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体现感恩之心。
谈谈自己的理想,将来想成为什么职业的人?从现在起应该怎么做?
课程实施建议(如何教)
编写感恩教育校本教材:包括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通过讲故事、诗歌朗诵、励志演讲,写一封信等形式,讨论“可以为父母、老师...做点什么?”,表达对他们的爱,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老师等人的辛付出,感受他们给我们的关爱,理解并感恩他们。
本课程的
受众
一至六年级学生
课程单元主题与次主题(主要内容与板块)
第一单元
感恩父母:
1、亲子体验与互动交流
2、搜集关于感恩父母的诗词、歌曲、文章,朗诵等
讨论:可以为父母做点什么?说些什么?
第二单元
感恩老师:
1、体验老师的一天
搜集关于感恩老师的诗词、歌曲、文章,朗诵等
3、讨论:可以为老师做点什么?说些什么?
第三单元
感恩社会各行业的人们:警察、环卫工人、战士、公交司机、快递小哥等等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歌颂父母、老师等的文章、诗词、美文等等,会朗诵一些名篇,会唱一些代表性的歌曲。如《游子吟》、《母亲》、《每当我静静走过你窗前》《感恩的心》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
1. 感恩的定义与重要性
2. 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三、教学重点:
1.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恩的情感
第五周:总结与反思
九、教学资源:
1. 教学PPT
2. 感恩故事案例
3. 感恩感悟文章模板
4. 家庭教育指导资料
十、教学建议:
1.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榜样。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做起,培养感恩的习惯。
3. 鼓励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的实施,共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十一、教学风险预防与应对措施: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恩的情感
2. 如何培养学生将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定义与重要性,分享相关的案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3. 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如为父母做家务、给老师写感谢信等。
本文档为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共包含十五个章节。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与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恩的情感,并将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和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教学内容涵盖感恩的定义与重要性、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以及表达感恩的方式与方法。
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五感恩教育”感恩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学会奉献文明,共创和谐社会感恩赐予生命和教诲的父母,不求回报地爱与付出。
感恩给予健康成长环境的学校,营造学习氛围,让我快乐成长感恩授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老师。
感谢赠予帮助和欢乐的同学,在困惑、委屈的时候给予力量。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感激的人,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感恩教育,感恩活动,使感恩的质量升华、提高。
尤其是注意渗透教育,使学生的感恩语言和行动不仅仅体现在一时一势,而是要形成贯穿一生的良好品行。
3通过感恩教育把关心父母,尊敬老师,尊重和帮助他人作为一种美好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二、课程内容正确地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报有一颗感恩的心,怀感恩之心,不忘党恩、父母恩、师长恩、同学恩等,塑造健全的人格,从小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活动安排内容课时感恩概述 2学会感恩是立身之本 2感恩塑造高尚的品格 2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2感谢父母养育了我 3感谢老师教育了我 2感谢集体锻炼了我 2感谢祖国培养了我 3感谢社会历练了我 3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4学唱“感恩歌曲” 1三、课程实施说明“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
而遴选的过程即是我们感恩教育的过程。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
这种基本情感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也肩负着这个责任。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
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第一章:认识感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和行为1.2 教学内容解释感恩的概念和定义讨论感恩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感恩的故事和例子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感恩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和经验分享感恩故事:让学生讲述自己或他人感恩的经历第二章:感恩身边的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培养学生感恩身边人的心态和行为2.2 教学内容讨论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引导学生意识到身边人的付出和奉献分享感恩身边人的故事和例子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身边人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感恩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第三章:感恩自然和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和环境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和环境的心态和行为3.2 教学内容讨论自然和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然和环境的珍贵和脆弱分享感恩自然和环境的例子和故事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和环境的感恩之情环保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保护自然和环境第四章:感恩学习和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和资源培养学生感恩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4.2 教学内容讨论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和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和生活的珍贵和不易分享感恩学习和生活的例子和故事4.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恩之情学习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机会第五章:感恩困难和挑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困难和挑战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意义培养学生感恩困难和挑战的心态和行为5.2 教学内容讨论困难和挑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困难和挑战的价值和机会分享感恩困难和挑战的例子和故事5.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困难和挑战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困难和挑战的感恩之情成长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面对和克服困难和挑战第六章:感恩父母和家庭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和家庭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和家庭的心态和行为6.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和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父母和家庭的付出和牺牲分享感恩父母和家庭的例子和故事6.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和家庭的感恩之情家庭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和家庭的感激之情第七章:感恩师友和同伴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师友和同伴对自己的帮助和陪伴培养学生感恩师友和同伴的心态和行为7.2 教学内容讨论师友和同伴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意识到师友和同伴的陪伴和重要性分享感恩师友和同伴的例子和故事7.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师友和同伴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师友和同伴的感恩之情同伴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表达对师友和同伴的感激之情第八章:感恩社会和他人的善行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和他人的善行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和他人的善行的态度和行为8.2 教学内容讨论社会和他人的善行对自己的帮助和启发引导学生意识到社会和他人的善行的价值和重要性分享感恩社会和他人的善行的例子和故事8.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social 和他人的善行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social 和他人的善行的感恩之情善行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善行第九章:感恩信仰和价值观9.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信仰和价值观对自己的指引和意义培养学生感恩信仰和价值观的心态和行为9.2 教学内容讨论信仰和价值观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信仰和价值观的指引和支撑作用分享感恩信仰和价值观的例子和故事9.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信仰和价值观的感恩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信仰和价值观的感恩之情价值观行动:鼓励学生采取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感恩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持续感恩的心态和行为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感恩教育的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感恩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分享感恩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感悟10.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感恩教育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感恩方面的成长和进步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以“底张小校本教材教案(感恩教育)”为主题,共包含十个章节。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让感恩成为生命的支点全国通用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让感恩成为生命的支点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人、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感恩之情,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识别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学会表达感恩。
3.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掌握表达感恩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感恩的含义:讲解感恩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感恩是对他人帮助和关爱的回应。
2. 感恩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感恩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 表达感恩的方式:介绍和讨论如何通过言语、行动和态度表达感恩。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表达感恩。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感恩之情,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材料,故事书。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感恩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使用PPT展示感恩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表达方式。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感恩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实践活动: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写下对家人、老师或同学的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表达方式。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感恩,并记录下这个过程和感受。
2. 课后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的短文,分享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感恩的深刻含义,学会表达感恩,并将感恩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感恩主题视频,例如关于家人照顾、朋友帮助或者社会关爱的小故事。
视频结束后,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感恩行为,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
行走在教育的春天里——教研室下校评价汇报材料
行走在教育的春天里教研室下校检查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大家上午(下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行走在***教育的春天里》。
2012年是***教育实施“六名工程”的深化年,也是我校落实“一校制”改革的发展关键年。
本学期,在区教研室和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大力秉承***“***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推进常规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师素养为根本,有效开展教研科研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构建“***课堂文化”体系。
接下来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汇报:一、***课堂文化建设方面:1、全面规划,快速行动。
学校制定有***课堂文化建设方案,内容包括课程纲要的编制及使用、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建设、作业建设、教科研、课堂评价、质量监控和常规管理等诸多方面。
在***课堂文化建设方面,开学初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孙岩梅副局长《秉承***教育理念,构建***特色的***课堂文化》的重要讲话,写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以“四生”课堂为核心,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炼生成了“一学二导三练”的课堂教学范式。
一学指学生自学,二导指生生引导、教师指导,三练指自学练、展示练、提升练,贯穿课堂始终。
该模式共有五个环节组成: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展示导疑——训练提升——总结归纳。
其中,中间三个环节为核心环节,即为我校的“一学二导三练”的课堂教学范式。
从根本上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导学案建设和作业建设方面,我校在上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对于导学案建设,本期的主要做法是先规范后特色,教导处要求每个学科备课组都要制定一个导学案编制的标准。
然后各位老师以此为标准来编制自己的导学案。
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加上了学习方法指导,易错点分析,做题后的反思等。
在形式上,我们力争以实用为主,尽可能地采用电子稿,但如果确有困难,可以用手写稿,但是必须由备课组长审核后才能印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感恩走进心灵,让生命绽放华彩》校本课程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让感恩走进心灵,让生命绽放华彩》
课程类型:选修
教学材料:《让感恩走进心灵,让生命绽放华彩》
授课时间:45课时
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国、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以感恩的心对待家庭、国家、社会,对待大自然,我们就会自觉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热爱所面对的一切。
二、课程情感达成
本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校本教材结构。
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感恩的意识和能力。
本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情感感恩的人文修养,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释感恩情感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
本书结构设计中加入了“活动”,力图加强校本课程《让感恩走进心灵,让生命绽放华彩》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力度,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得真实情感的洗礼,习得待人处事的最基本的原则和积极的正能量观。
三、教材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把关心父母、尊敬老师、尊重和帮助他人作为一种美好的种子播撒在心中。
2.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必备修养和道德准则。
3.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感谢那些曾经给过自己关爱、帮助、指导甚至批评、伤害的人。
4.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会知恩图报。
始终不忘祖国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实践。
(二)课程内容
通过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充分的论证和实践,我们开发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本套教材共5个单元,每个单元9课时,一、二、三课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四、五、六课适用于八年级学生,七、八、九课适用于九年级学生。
主题为“感恩父母,生我养我”、“感恩老师,教我做人”、“感恩祖国,育我成才”、“感恩社会,无私给予”、“感恩自然,无私给予”。
1、本教科书教学内容,共计五章,45节。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密切联系生活和学生实际情感,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感恩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2、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心理学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3、版式设计配有图片,生动活泼。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四、五章
教学难点:第一、五章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感恩情感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感恩情感比较零碎。
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获得情感能力较强,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一些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但这是学生自己的情感经历,学生还是比较乖,在烦躁中也会有静静的思考。
八年级学生,情感经历、生活历练都有了积累,将比较感性地学习感恩情
感的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后进生在学习过本教材也会有所得,以利于学校的文化课教学。
九年级学生,相对于七八年级的童蒙,现在获得更为理性的情感认知,也是对他们人性教育的最好阶段,从九年级的认知来看,给他们以积极的正能量,将会带动整个紧张的升学过程,利于顺利毕业。
由于校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通过“活动”和“辩论”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做到课程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感恩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指导学生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通过学生给家长的一封信,促进学生的情感流露等。
(五)、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本套教材共5个单元,每个单元9课时,一、二、三课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四、五、六课适用于八年级学生,七、八、九课适用于九年级学生。
主题为“感恩父母,生我养我”、“感恩老师,教我做人”、“感恩祖国,育我成才”、“感恩社会,无私给予”、“感恩自然,无私给予”。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 课程实施
1.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
(1)全员参与、榜样示范原则:所有的教师都要认同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
特别是要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感恩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2)知、情、意、行,有效统一原则:即从思想品德结构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入手,加强感恩的认识,激发感恩的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巩固感恩的行动,促进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3)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比如说逆反心理,你要他这样做,他偏不这样做)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感恩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4)系统性原则: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
同时,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我校的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等结合起来,还必须把感恩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持久性原则:感恩的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否则,可能半途而废。
把感恩教育贯彻到日常的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管理等本职工作之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2.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进行调查,调查小组人数以3人-10人为宜,小组成员最好具有共同的兴趣,而且在个性、品质、能力等各方面形成互补,组内成
员事先对所调查的问题和对所调查的地区情况要通气了解,制定适合自己小组的调查方案。
(2)角色扮演:教师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某种情境,带领学生进行筹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配合教师进行筹备,部分学生扮演角色,余下的学生担任观众。
教师鼓励学生认真扮演角色和认真观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全体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恩感动的想法和感受。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在活动中要淡化传统的教师作用,带领全班学生进行筹备,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布置场所,鼓励学生认真扮演角色和认真观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3)社区活动:社区活动的方式比较灵活,在统一规划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既可以采取个人参与社区活动的形式,也可采取全班参与的形式。
社区活动用途与价值在于它可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尤其有助于情感领域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把握未来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体验和研究社会问题、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培养领导才干和团队精神,养成学生自信、正直、诚实、同情等品质,明确在校学习的目的性和责任感。
3.课程适用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4.授课时间:两周一课时
(二)课程评价
1.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采用等级制,设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若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交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努力方向,争取合格。
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
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
3.评价的形式多样,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