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五行图
修真太极混元图
![修真太极混元图](https://img.taocdn.com/s3/m/65a2efa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d.png)
修真太极混元图修真太极混元图经名:修真太极混元图。
一卷。
宋萧道冉撰,施肩吾传。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
修真太极混元图序夫金丹者,上圣不传之秘,实大道之源,包罗天地。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运行莫测。
立天立地,与人同焉。
非圣人之不传而闭塞仙路乎,乃世人浇漓,人物蔑劣,而缘生分浅,安可之传乎!经」石:以四万劫一传,非上天之所惜,在得人而传,盖不容轻泄。
上至三清,中至上圣,下及群仙,皆因炼金丹而至圣也。
岂不秘乎!予谓宿缘流庆,叨荷师资,非为用心而致斯也。
昔年已宿志不回,遍游诸方,参传至道,遂遇先师,悯余勤苦,遂将金火返还,刀圭符火之秘授予,不胜喜悦,遂归试炼,则一息之间,龙虎争斗,而追轩辕,撼昆仑,过扶桑。
神哉!堪笑今之学徒,不悟大道之源,止求空寂,认为了达。
虽能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岂能聚三花而回五气,绝阴换骨,驾景乘鸾,而纯阳之仙乎?然而情明性寂者,则为清灵之鬼仙也。
余以九丹者,金液为上,然九转之功,纯阳之数足矣!故得阳神踊跃,魂长魄消,造化与天地同焉。
其问鼎器万物,吉凶消长,浮沉主客,抽添铅汞,癸生消息,阳龙阴虎,升降水火,百端机含者,其问不出龙虎交媾,温养癸生,捉出坎阳,去补离阴,潜龙衰浪,一撞三关,此乃一息之功能夺天地造化。
然而二六时中,要审观微妙,知机下手,不许昏朦,错时乱刻,不合符节,则严冬大暑,夏月浓霜,而造化奖矣!因观祖师施真人《修炼太极混元图》者,其问天地人三才定位,炼丹节要者,玄哉明矣!前辈日:既得兔鱼而忘弃蹄荃。
今作是图,私自生欢,知此身之不可死,故知了悟者,其来久矣!.遂述序而为诸同志幸为一览,章贡混一子萧道存谨序。
修真太极混元图欲扣玄关,须凭匠手,不遇真师,难明大道。
仆游江南,於南京,遇华阳真人施肩吾施圣者,青巾紫履,皂带宽衣,光彩射人,望之俨然可畏。
及其交谈,指谕天机,开陈大道,古今不特见有矣!.遂授《修真指玄》,显然明白,可谓真仙之秘宝。
遂依师指,不敢隐匿自用,乃缮其本,传诸好道者君子。
浑元阴阳五行手
![浑元阴阳五行手](https://img.taocdn.com/s3/m/72f78d2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浑元阴阳五⾏⼿浑元阴阳五⾏⼿释名浑元阴阳五⾏⼿(以下简称浑元⼿),全称为“乾坤太⼄⾦⽊⽔⽕⼟五⾏⽞门⼿”,属“内家”武当派太和门(⼀名邓道⼈家门,⼜名功家南派)四⼤功种(即软性⽓功、硬形⽓功、轻盈要术、特绝秘技)之⼀的特绝秘技范畴。
因该功专练⼈之⼿部并且以⾦、⽊、⽔、⽕、⼟五⾏轮回仿照有关物质(物体)进⾏演练⽽达到与之相同的效应,故名。
按道家传统的阴、阳和五⾏学说划分其技艺种类,即把浑元⼿中的⾦⼿、⽊⼿、⽕⼿划为阳,把⽔⼿、⼟⼿划为阴。
以操作者性别划分,男性属阳,⼥性则属阴。
但是,只有把阴、阳合为⼀体的做法,那才是浑元⼿的超绝技艺⼀⼀浑元合⼀。
浑元⼿之功能、功效⼀、强⾝健体,延年益寿。
⼆、隔空布⽓为⼈疗疾。
三、独具超⼒量(能量)出⼿殛敌,⼀击必杀。
四、具有产⽣异术,甚为奇异的功能(如摄敌精⽓神、勾敌魂魄、降妖驱邪等)。
浑元⼿之特点⼀、法理深奥,练法独特,出功奇快,功效奇特。
浑元⼿以阴阳(乾坤)、五⾏学说命名,其理深奥,暗含⽞机。
其练法(做⼿之法)独特,远⾮世俗功法所能⽐拟,功成后即可随意出⼿制敌,尤其部分演练有素者,可以隔空破⽓制敌于⽆形,但更为神奇的是,甚⾄可以产⽣异术,如摄神勾魂术等。
⼆、全凭药⼒促使功成做浑元⼿,具有“三分功夫七分药,⽆药做⼿总不成”之说。
由此可见,做浑元⼿全凭药⼒促使其成功,此药真可谓奇妙⽆穷也!正因如此,该药才被武林⼈⼠视为奇珍异宝,然⾮历代掌门不能拥有也!浑元⼿之由来浑元⼿属中国道家武当派太和门(⼀名邓道⼈家门,⼜名功家南派)四⼤功种(软、硬、轻;绝)之⼀的特绝秘技范畴。
说起武当太和门,它⾃然源出武当,究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明朝宣德年间。
其间,在武当⼭太⼄真庆宫内,隐居着⼀位名叫邓坤伦的道长,他在长期的修炼中结合武当三丰⾃然派太极神功,独创太和门⼀派。
等到第⼗代邓钟⼭⽼先⽣,已把武当太和门发展成为包括软性⽓功、硬形⽓功、轻盈要术、特绝秘技及拳械诸法在内的⼀个独⽴完整的体系。
混元气口诀
![混元气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a24652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d.png)
混元气口诀1、混元一五行,有形亦无形,中寓阴阳造化机,开合聚散万物生。
这一口诀把混元气的体用已包罗无遗。
2、混元气,神贯通,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混元气,神贯通,聚则成形,散则成气。
混元气,神贯通,聚则成形,散则无影。
混元气,神贯通,聚则成形,散则无踪。
这一口诀把混元气与神意的主从关系作了明确表述。
3、上混元,下混元,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混元混元一浑元。
上混元,下混元,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种种混元一混元。
这一口诀指出了练传统混元气功的诀窍。
这些口诀和理论是指导编创智能气功理论的依据。
1、混元一五行,有形亦无形,中寓阴阳造化机,开合聚散万物生。
注释:“混元一五行,有形亦无形”,混元就是一个五行,把这五个混到一起了。
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中寓阴阳造化机”,里边藏这阴阳,造化万物的机括。
这个“机”就是神。
“元神者,机括也”。
元神还是练丹之机括,生命之机括。
阴阳造化,关键在神机上。
“开合聚散万物生”,混元一开一合,一聚一散,生出万物来。
练智能功主要就是开合聚散,是直接继承下来的东西。
这个口诀基本上把混元气的体性特征都包括了,综合得很全面。
2、混元气,神贯通,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注释:“混元气,神贯通”,混元气得靠神来贯通它、统帅它。
意念一动,混元气就贯注了。
“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意念贯注后,意念一聚,“聚则成形”;一散,“散则成风”。
关键是神。
混元气要用神来贯通。
这样就把智能功根本的东西、精华的东西都阐述出来了。
为什么用“风”?传统理论里,“风”就是“气”。
用“风”对混元气理论更加有意义。
这一口诀对智能功混元气理论和练功都是非常关键的。
3、上混元,下混元,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混元混元一浑元。
简释:传统理论里讲“五混元”。
这五个混元讲的是练功的不同部位,不同方法。
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理论的直接渊源,是更加有意义的渊源。
口诀是最根本的东西。
有书的东西也是老师指点的,口诀是老师口传的。
武当混元阴阳五行手
![武当混元阴阳五行手](https://img.taocdn.com/s3/m/07bbb33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武当混元阴阳五行手范克平《浑元阴阳五行手》属武当“功家南派”四大功种中的特绝技之一。
“阴阳”是指人体“内、外”;“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
此技的全盘功法共分四个步骤,即内养培气法、摄息培气法、引息培气法、注息培气法,邓钟山老先生称之为“四步培气法”,并言该功做成后,可“提劲单发'',亦可“提劲混发。
”大凡“提劲单发”,出“金手”可削石打砖,外伤筋骨;出“木手”可打人穴道,内伤脏腑;出“水手”可隔障传功;出“火手”可靠身迷人;出“土手”可致敌死残,大凡“提劲混发”,五手并用,被击者无不仆地立亡。
- 基本法(培浑元) -内养培气法(板功)板功,因其“上劲”后身硬如铁板,故名。
1.主要术语解释(1)做架——指整个练功过程。
(2)摆架——摆出各种练功姿势(准备动作)。
(3)换息——即调整呼吸。
“撄架”完后即做。
方法为鼻吸鼻呼。
吸气耍求微提上腹、慢、细、匀、柔;呼气要求气沉“丹田”,急速并微用力喷出(图1)。
(4)吃气——口微张,吃(吸)气如喝水状,并发出近似“服”字的声音。
“吃气”之长度约为10厘米(咽下),“吃气”时微提上腹,“吃气”后须“锁唇”即闭口(图2)。
(5)咽气——“吃气”后如同吞咽食物一样,将气咽下,只须咽一次,不可补咽(图3)。
(6)送气——“咽气”后,上腹略下沉,用“意”领之送至“丹田”(图4)。
(7)捺气——气入“丹田”后,突然用力(但不可过急,过于用力)。
“意”注“丹田”2~3秒。
此时“丹田”处就会有撑抵、扩充的感觉,久而久之,“丹田”的形状便类似于“米斗”的一个面(图5)。
(8)引气——通过意念与劲力的配合,引动内气到达预定的部位。
故术语曰:“气到意亦到,意到劲相随。
”(9)发动——指做出各种不同的姿勢。
要求姿势正确,循序按规。
(10)提劲——将劲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
(11)练气——指从“摆架”至“发动”这一全过程的循环练习。
每练完这一全过程谓之“一练换息”,除“换息”外,整个练气过程不可漏气,如出现漏气,切勿再补。
混天五行图
![混天五行图](https://img.taocdn.com/s3/m/590beae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5.png)
混天五行图混天五行图16水27火38木49金经传:1,太阳、2,阳明、3,少阳、4,太阴、5,少阴、6,厥阴1,太阳、少阴2,阳明、太阴3,少阳、厥阴河图十月怀胎先天生成无为自然之道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盖奇偶之数,而以为类分。
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也。
奇数属阳,天之象也,偶数属阴,地之象也。
天一者,坎也,肾也,冬至也;地六者,乾也,大肠也,立冬也;天一地六交,而生一六阳明水。
地二者,坤也,胃也,立秋也;天七者,兑也,肺也,秋分也;地二天七交,而生二七太阴火。
天三者,震也,肝也,心包也,春分也,地八者,艮也,膀胱也,小肠也,立春也,天三地八交,而生三八太阳木。
地四者,巽也,胆也,三焦也,立夏也;天九者,离也,心也,夏至也;地四天九交,而生四九少阳金。
天五者,不配卦,中也,脾也,地十者,物极必反,十变为一,终而复始,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五十少阴土。
以此类推,六二阳明金,七三厥阴木,八四太阳水,九五少阴土,此阴阳交合生成变化之道也。
春秋二分阴阳离,厥阴也。
冬夏二至阴阳合,少阴也。
三阳三阴将人身分为三部六病九脏腑,各有所主。
太阳为表为后,司人身之背,主一身之表,少阳厥阴为半在里半在外(半表半里),司人身之左右两侧,少阳司左,厥阴司右,左半身不遂者,病在少阳,右半身不遂者,病在厥阴。
太阴少阴阳明主里,司人身之前,阳明主面,治面独取阳明。
寒热虚实尽在其中。
混天图里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阴、太阴也是里。
少阳、厥阴为枢。
简单说,一表,二枢,三里。
从节气来讲,立春,立夏,夏至为表。
3、8、4。
春分、冬至为枢,7、9。
秋分、立秋、立冬为里。
2、6、1。
这个图就是天六地五合生人之图。
里面的信息很丰富,河图、洛书、八卦都包括的,是先天后天交的图。
类似于拧麻花结构和DNA 的螺旋结构是一回事。
千古不传之秘——混天五行图首次公开
![千古不传之秘——混天五行图首次公开](https://img.taocdn.com/s3/m/bf422237376baf1ffc4fad9b.png)
一下内容由成都吕氏三才提供:古之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考星辰之变化而推人命之休咎,运用以数定象,因数明象的独特象数思维模式,以此建构了一套时空合一,三才一体,万物同构的生命数理信息模型,务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从而使模糊数理进一步清晰化,由定性分析的不足转向定量分析的有余。
千古不传之秘——混天五行圆图,初成于先秦而完善于汉,是打开《伤寒论》大门的唯一的一把金钥匙,谁拥有了它就可一睹仲景方术的堂奥,同时也是跨入生命数理之门的必由之路,望学者参研体悟而入于无我之境。
宇者,空间也,宙者,时间也,宇宙时间无始无终,宇宙空间无边无际,日月运行,以成岁月,日来月往,寒暑交替,周而复始,以至无穷。
人生于火,养于水土而死于寒。
汉南阳张机秉承道家法脉,渊源有授,在商相伊尹《汤液经法》和《桐君采药录》的基础上,撰著了千古不朽之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而九宫脏腑配八神用药法要图可默契经方之旨,学者能熟谙于此,则医道毕矣,望宝而藏之。
陶隐居云:“此八方者,为六合八正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如下史力生老师的推导过程:1.四象由两仪生成:两仪为阴、阳。
阴又生出阴和阳,阳也又生出阴和阳,这样就构成了四象。
排列顺序为:老阳1,少阴2,少阳3,老阴4。
2.我们知道,在真河图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
用真河图中央的成数10减去四周的成数,再用中央的生数5分别减去四周的生数。
其结果是:东:10-8=2,5-3=2;南:10-9=1,5-4=1;西:10-7=3,5-2=3;北:10-6=4,5-1=4。
参见下图。
3.将各侧所得1、2、3、4看作是四象。
按四象的生成顺序可得到:南1为老阳,东2为少阴,西3为少阳,北4为老阴。
4.在真河图中,每侧都有奇偶一对数。
偶数为阴,奇数为阳。
根据真河图各侧的奇数和偶数,在四方所得到的四象上分别一阴一阳。
混元气功
![混元气功](https://img.taocdn.com/s3/m/a7ce8ee1a45177232e60a26b.png)
混元氣功混元氣,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氣,亦稱混沌,或渾元氣,混元一氣等,是宇宙中一稱無形無象的物質,練氣功的有句口訣:「混元氣,神貫通,散則無形,聚則成形,混元一五行家有形亦無形,中寓陰陽造化機,開合聚散萬物生」,古人又認為人與天地大自然都是一氣化生,天地人本源一氣,現代有關生命的理論結合,如氣化論,經絡論等,有助於氣功的學習,混元氣功為養生健身,固本還元最佳功法。
預備式:兩腳並攏,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如立下姿勢,舌抵上顎,意守丹田,兩眼微合,目光回收。
xxxx氣:全身放鬆,兩腿微屈,同時兩臂由身體兩側向身前上提手與臍平時,虎口朝上,掌心微含,回照肚臍,意念向丹田貫氣,同時呼氣,然後兩腿伸直,兩手掌由臍部分開,沿腰的兩側下垂還原,同時向內吸氣。
上式反覆練習五至九次。
海底撈月:由預備式,兩手臂向前,向上捧氣至臍平,掌心微含向丹田貫氣,然後兩手向左右分開,沿帶脈撤氣至身後命門穴點按,再沿膀胱經向下至兩足,同時屈膝下蹲,兩手沿足之外側,繞至腳趾前方,兩掌心朝上雨指尖相對,意念由地心捧氣至肚臍,然後兩掌舉至頭頂上方時,即轉掌心向內回照頭頂,然後兩手再向左右丙側分開,掌心朝上如托物狀,徐徐放下收勢還原,以上動作反復練五至七次。
振臂攀足:由預備式,丙手臂從身體兩側以陽掌上提,意想兩手掌從天邊捧氣至頭頂上方,丙臂微屈,腕與肩寬,掌心微含,向頭頂貫氣。
然後兩肘下垂,腰背放鬆,兩手掌向內沿太陽穴、耳門穴,撤氣至兩肩前,兩手十字交叉,左手中指點按右氣戶穴,右手中指點按左氣戶穴,點按時停止呼吸,然後兩腿不變,意守丹田,雙手從胸部下按,彎腰向下,使氣順達湧泉穴,兩掌心接地攀足,指壓腳部穴,然後身體慢慢向上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以上動作要慢,以意引氣,重覆練習。
xx:由預備式左外移,略與肩寬,成馬步樁,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兩臂緩緩由身前上提,掌心朝下,至肩平時,兩手掌下按,膝胯隨之鬆沉成馬步樁,兩手按至膝平時,掌心內含,向丹田攏氣,然後兩沿兩膝外側,向膝前地下捧氣至丹田,再即兩手變拳,拳心相對,緩緩上舉,同時上體直立,丙腿徐徐伸屈肘慢慢鬆沉下蹲成馬步,同時呼氣,再依前式重覆上舉一次,同時吸氣。
混元五音功程次序
![混元五音功程次序](https://img.taocdn.com/s3/m/1477c6f1192e45361166f521.png)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乙部—三才旁通1/3+1/3+1/3=1
天
神
神机 释家 上丹田 人天和谐
地
气
混元 道家 中丹田 人群和谐
人
形
玉环 武家 下丹田 人物和谐
未来 现在 过去
明天 今天 昨天
释家 道家 武家
太清 上清 玉清
牝,地也,地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 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 为玄地;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滞,为形骸 骨肉,血脉六情,出入于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 玄之牝门,是谓天地根(根,原地,言鼻口之门,乃是天地 之元气所以往来也)。 绵绵若存(鼻口呼吸,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也), 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
传统文化--五音养生
甲部—养生的内容
一、五脏养生 二、食物养生 三、睡眠养生 四、心花绽放 五、美意延年
甲部—养生的内容
一、五脏养生 1、五音导引 2、情绪疏导
甲部—养生的内容
二、食物养生 1、服食药饵 2、五色五味、五运六气
甲部—养生的内容
三、睡眠养生 1、动式导引 2、静式导引
知五音见知五音者,为知音也。 天籁之音,非耳听,乃心听也。实为以心来感应。 音律、声音、语言、阴阳、自然。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和合其序,道法自然。 江天皓月,故国神游……自春秋、秦汉以来而至今……道家、医家传有
六字气诀,佛家传有六字真言,儒家传有六吕、六律之十二律,武家传 有“哼哈”二气、“嗨呀”之提纵发放与“一鹤冲天”之凌空诀,法脉 承传,口传心授,再造精神,皆以“音声”呈真,以达通微显化之境。 儒、释、道、医、武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源流,沧海桑田,岁月流失,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 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一切事物皆应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人之言出于喉,掉于舌触于牙、齿、唇以应五行。喉音为土,舌音为火, 牙音为木,齿音为金,唇音为水。
混元五音功程次序课件
![混元五音功程次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6791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6.png)
混元五音功的修炼不仅需要锻炼内脏器官 ,还需要锻炼筋骨皮肉,注重内外兼修, 以达到全面提高身体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 功开始练起,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切勿 急于求成或冒进。
混元五音功的修炼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 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勿三天打鱼两 天晒网。
03 混元五音功的五 种音色修炼
于平静、放松的状态。
意念集中
修炼过程中,应保持意念集中, 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维与混元
五音功的节奏和意境相协调。
精神状态
修炼者的精神状态对于修炼效果 有着重要影响,应保持积极向上 、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在情绪 波动较大或身体疲劳的状态下修
炼。
修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顺应自然
内外兼修
混元五音功的修炼应顺应自然规律,遵循 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法则,注重调节体内 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关系。
练习不同音色
不断练习五种音色,逐渐 提高发音质量。
音色变换与过渡
学习在两种音色之间进行 变换与过渡。
第三阶段:综合修炼与提升
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将动作与音乐节奏紧密配 合,提高动作的流畅度和 协调性。
意念与气息的配合
通过意念控制气息,使气 息与动作相互配合。
混元五音功的运用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如唱歌、演讲等。
02
它是一种以传统音乐理论为基础 ,结合中医理论和武术动作的创 新型健身方式。
混元五音功的历史与起源
混元五音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和 武术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传说中,混元五音功是由一位名为“ 混元”的仙人创制的,他结合天地阴 阳之理,以音乐和武术来修炼身心, 达到了长生不老、治病救人的目的。
混元五音功的特点与价值
提高身体素质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全文-古籍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全文-古籍](https://img.taocdn.com/s3/m/ec30262eaa00b52acec7caec.png)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经名: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一卷。
不署撰人,疑出於宋代。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经名: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
一卷。
不署撰人,疑出於宋代。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
秘传胎息诀有五门自然胎息诀第一,行之令人弃壳升仙。
真胎息诀第二,行之令人长生不死,去住分明。
大胎息诀第三,行之安乐延年,返老还童,而骨健身轻。
混元胎息诀第四,行之令人反老,换肌如玉。
胎息诀第五。
行之止得去除疾病,充悦肌肤。
右件胎息诀,明有时候,各有五行,无为中有为。
不说存想导引,不说避忌触犯,行之旬日见验,玄机奥旨,难尽难陈矣!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心液之上暗藏正阳之气曰阳龙肾气之中暗负真一之水曰阴虎秘传内丹诀有七门紫金丹诀第一,采龙虎内丹,六百日火候并足,以水火既济了足,是曰紫金丹。
紫金丹就,当可上升。
金丹诀第二,采龙虎结内丹,次以金液还丹修炼,而成金丹火候,是六百日全备,当可不死。
龙虎内丹诀第三,修炼而成火候,止是三百日,子足当可长生。
青金丹诀第四,采肝真气修炼而成。
红金丹诀第五,采心真气修炼而成。
西华丹诀第六,采肺真气修炼而成。
太玄丹诀第七。
采肾真气修炼而成。
右件内丹诀,无为中有为,并不存想导引。
紫金丹就,弃壳升仙。
金丹就,陆地神恤。
龙虎丹就,长生不死。
余有一丹,自可返老。
采之一日而成,不说三年九载。
凡人有丹,如龙有珠,升腾自如,丹之功也。
周天火候诀图秘传火候有五门,五门计六百篇周天时火,火候第一。
以一时夺一年火功。
周天日火,火候第二。
以一日夺一年火功。
周天月火,火候第三。
以一月夺一年火功。
周天气火,火候第四。
以一气夺一年火功。
周天火候第五。
以一年本数行一年功。
右件火候,炼形则骨健身轻,炼精则还童返老,炼气则合就阳神,炼神则还真入道。
火候数多,玄妙难穷,火候法多,行持不测。
肘后飞金晶诀图、秘传肘后卫有三门肘后飞金晶诀第一,以肺真气而日金晶,三关一撞;直入泥丸。
髓满令人骨健,自有反老之功。
【神话故事】古太极图的传说
![【神话故事】古太极图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9a423e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8.png)
【神话故事】古太极图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混元子的大师,他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宗师之一。
混元子精通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掌握了古老的太极拳法,被誉为“万法归一、太极无极”的神秘大师。
混元子习得太极拳法后,开始创作一幅太极图,用以表现宇宙的演化规律和宇宙间无穷无尽的变化。
他耗费了数十年时间,顺势而为,将自己对太极拳法和阴阳五行的领悟融入终于完成了这幅宏伟的古太极图。
古太极图分为两半,上半部分为阳,下半部分为阴,两者相互交织融合。
在中间的分界线上,有一个小小的黑白圆点,表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整个图案似乎简单却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深意。
混元子将这幅古太极图传授给了他的弟子,并告诉他们,这幅图能够帮助他们领悟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提升修炼的境界,甚至可以借助图中的力量改变命运。
弟子们对古太极图非常尊敬,将其视为圣物,时常凭借着图中的灵气来修炼功夫。
在他们的修炼过程中,不断有神秘的变化发生,有人收获了财富,有人受到了健康的庇佑,有人甚至得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古太极图的传说渐渐传遍了整个中原大地,人们对其崇敬有加。
不少有志之士听闻古太极图的神奇之处,也前来拜师学艺,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修为和境界。
也有人觊觎古太极图的力量,想要将其据为己有。
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想要从混元子或者他的弟子那里窃取这幅宝贵的图画。
但混元子早已看破红尘,他留下古太极图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人争抢,而是希望通过这幅图传承自己的智慧和修为。
在混元子离世后,古太极图传承了下来,成为了道教的宝物之一。
后来,这幅神奇的图画还被传入了武林,成为了武术界的瑰宝。
有传言说,混元子的弟子们获得了古太极图的神奇力量,不仅成为了武林中的常胜将军,还能够修心养性,领悟更高层次的修行之道。
这些人得到了图中的启示,放下了世俗的名利之心,把精力用于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修行,最终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修为。
据说,古太极图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不仅可以帮助人获得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还能够引导人走向精神上的升华,最终通往永恒的境界。
五行图表
![五行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140daad06f1aff00bed51e2f.png)
[/url]五脏:肝·心·脾·肺·肾人体的实体性器官生化并储存人体的精华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肾空体性器官,人体的输送管道消化食物并排除废物木--肝脏·胆主经络开窍于眼对应春天绿色春养肝胆火--心脏·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对应夏天红色夏养心土--脾脏·胃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升华之源黄色一年四季养脾胃金--肺·大肠主皮毛开窍于鼻对应秋天白色秋养肺氺--肾·膀胱主骨髓开窍于耳朵对应冬天黑色冬养肾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人体十四经络运行穴位肺经-(从胸到手)--中府-尺泽-列缺-少商大肠经(从手到头)--商阳-合谷-曲池-臂臑-肩髃-迎香胃经(从头到脚)-- 承泣-四百-头维-人迎-缺盆-乳中-乳根-天枢-梁丘-足三里-解溪-历兑脾经(从脚到胸)-- 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心经(从胸到手)-- 极泉-神门-少冲小肠经(从手到头)--少泽-肩贞-天宗-听宫膀胱经(从头到脚)--睛明-攒竹-天柱-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至阴肾经(从脚到胸)--涌泉-太溪-阴谷-俞府心包经(从胸到手)--天池-曲泽-郄门-内关-劳宫-中冲三焦经(从手到头)--关冲-四渎-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胆经(从头到脚)-- 瞳子髎-率骨-风池-肩井-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足窍阴肝经(从脚到胸)-- 大敦-行间-太冲-章门-期门督脉(行气)-- 腰俞-腰阳关-命门-脊中-至阳-身柱-大椎-风府-百会-神庭-人中-龈交任脉(司血)-- 承浆-廉泉-天突-膻中-鸠尾-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十二时辰·经络·五脏六腑·养生手三阴肺经(1:oo_3:00) 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及喉咙疼痛 ·宜调理肺经和熟睡手三阳大肠经(5:00-7:00)牙齿痛痛·颈部肿大·宜喝温开水排便·调理大肠经足三阳胃经(7:00-9:00)腹部长鸣·消化不良·宜及时吃早餐调理胃经足三阴脾经(9:00-11:00)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适量饮水·调理脾经手三阴心经(11:00-13:00)喉咙干燥头痛口渴难思吃午餐休息静养阴血·调理心经手三阳小肠经(13:00-15:00)喉咙颔部痛肩痛如裂臂痛如断·调理小肠经少吃食物足三阳膀胱经(15:00-17:00)经头痛眼睛痛颈项痛 ·宜饮水运动调理膀胱经足三阴肾经(17:00-19:00)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鸣 ·宜休息调理肾经手三阴心包经(19:00-21:00)胸痛心律不齐手部灼热·宜吃晚餐散步快乐调理心包经手三阳三焦经(21:00-23:00)耳鸣,声音模糊喉咙肿痛闭塞·宜心平气和调理三焦经足三阳胆经(23:00-1:00)头昏目眩口苦善太息·宜睡觉调理胆经足三阴肝经(1:00-3:00)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皮肤是内脏的一面镜子脸色:青·肝气郁结; 红·心火旺盛;黄·脾胃不和;白:肺气不宣;黑:肾气不足舌色:红·热症;白·气血不足;暗紫·血瘀舌苔:白·寒症; 黄·热症胃虚:发髻线及额头有黑色素、皱纹;胃热:发髻线及额头有暗疮、口臭黑眼圈:心循环受阻,眼袋:膀胱代谢受阻肝气不足:有色斑;肝气过剩:红血丝有皮疹、便秘肺热:皮肤过敏肺气不宣:毛孔粗大、皮肤过敏脾虚:唇暗或有黑色素子宫湿热:暗疮、脓疮(可能有肌瘤)子宫寒或有黑色素,色素沉积食物-食管-胃:1:脾虚:唇暗或有黑色素A:胃虚:发髻线及额头有黑色素、皱纹B:胃热:发髻线及额头有暗疮、口臭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一下七个方面的机能下降1:脾胃下降-肝消化吸收胃里的蛋白质不充分——肝的储血不够——肝气不足:抑郁,额骨有色斑,头顶头发早白:肝气过剩:易怒、红血丝、眼涩眼红——胆循环受阻:头发两侧头发早白,口苦2:脾胃功能失调-肝藏血不足-心的全身循环不够-血不养心——黑眼圈、手足冰冻、夜梦多或失眠——小肠机能下降-口舌生疮、腹泻3: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淤滞成块-导致子宫附件疾病——子宫寒,经量少,口边颜色暗或有黑色素,颧骨下面两额有黑色素;子宫湿热,口边及下巴有暗疮4:脾胃功能失调-肝气上亢-肺热——红血丝,毛孔粗大:鼻塞、打喷嚏——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燥-便秘5:脾胃功能失调-脾运化气给肾的能力降低-肾气不足-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代谢受阻——眼袋,面部浮肿,耳鸣;尿频,下半身水肿,腰足无力6:脾胃功能失调-脾运化气给肾的能力降低-肾气不足-推动不了大肠的蠕动-便秘7:脾胃功能失调-脾虚-脾不同血-月经量多(血海。
八卦五行方位图
![八卦五行方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5354b99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d.png)
八卦五行方位图推荐文章八卦五行天干地支方位图热度:后天八卦方位图和五行热度:八字五行方位图热度:八卦所属五行是什么热度:五行与八卦有什么关系热度:中国发明的罗盘中就刻有极其复杂的五行八卦图,现在的大师通常会用来看风水,那么八卦五行方位图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店铺在此整理了八卦五行方位图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八卦五行方位图介绍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yáo“—”、阴爻yáo“-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yáo自上而下排列而成的记号。
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
--《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
名称是: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
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
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
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
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
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
建功立业,声名大振。
森林,树林。
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
”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
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和、七星、八卦、九宫图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和、七星、八卦、九宫图](https://img.taocdn.com/s3/m/8a3769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8.png)
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和、七星、八卦、九宫图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一元:太极两仪:阴、阳三才:天、人、地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五行:木、火、土、金、水六合:指地支六合的关系。
另有六仪,是:奇门遁甲里的:戌、己、庚、辛、壬、癸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九宫: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另说: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侣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由两仪和五行可衍生出十天干:甲、乙、丙、丁、戌、已、庚、辛、壬、癸至于十二地支可由三才和四象衍生出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它的也可以此类推出来!故从一元到九宫就可表示世界上的大部分事物与现象,如果再加入一个无极,就是一个圆,那么这就是一个整体,一个世界,我就是按照这些东西画出这幅图形的。
至于有何意义与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了,希望广大玄学学者和爱好研究诸如此类的东西可以发表更多的学说与理论,至于其中的方与圆,圆与方的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画成此!我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可以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世界、一个小的宇宙,也可以表示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地下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包罗万象!关于它的实用价值还望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起探讨一下,因为这两天我对着这图发呆了很长时间,愣是没有什么收获,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出来!只是在直觉上感觉它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如果真的对我们这个社会和人类有帮助的事情,我绝对会去做的还望大家努力、努力、再努力。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2520c6ee06eff9aff807d1.png)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预备势(无极势):设面南背北方向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肘微屈(肘肋相距约一拳宽),两手掌指自然分开成八字掌,中指贴对裤缝,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上体沉肩、平胸、直背,头部下颚内收,虚灵顶劲;眼平视正南。
(图1)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①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继之两脚跟外转,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向内扣如“八”字形,两脚成开步站立,膝部微屈;上体与两手臂仍成上势不变。
(图2)。
②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向上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胸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两掌松垂,掌指朝下,掌心朝里,虎口相对,与胸同宽;眼平视前方。
(图3)。
③上动不停,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起约三分,复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近),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两臂仍成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图4)。
④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对成圆,高与上腹平,两臂仍成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图5)。
⑤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仍成圆弧形向左划弧摆动,两掌随之由八字掌变为扣指掌(劈空掌),手腕内扣,中纸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眼平视前方。
(图6、7)。
⑥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虚步,同时两肩后沉,两臂由前向后分开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按至胯旁,手腕内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东;眼平视前方。
(图8)。
⑦、⑧动作与⑤、⑥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图9、10、11)。
⑨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成半马步,上体随胯转向西南;同时两臂仍成上动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掌仍于两胯旁,掌心朝下;眼平视西南。
(图12)。
⑩动作与⑨相同,惟左右相反,眼平视正南。
(图13)。
一、白猿出洞双峰拜日①承上势,胯稍向左旋,左脚向后、向右脚内侧作()括弧式收步,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左丁步;同时两臂不动,两掌由扣指掌变八字掌,在胯旁以腕为轴向后旋转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对胯;上体随胯右旋遂仍转向东南;眼平视正南。
三教合一·混元图
![三教合一·混元图](https://img.taocdn.com/s3/m/175d2947be23482fb4da4ca6.png)
三教合一·混元图三教合一·混元图2010-10-11 11:30"混元三教九流图"与《"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均出自明朱载堉之手,集中反映了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融通三教、合会百家的博大襟怀。
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自称"三教中人"。
明乐律学家、历算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朱元璋九世孙。
《河南通志》说他"儿时即悟先学。
稍长,无师授,辄能累黍定黄钟,演为象法、算经、审律、制器、音协节和,妙有神解"。
"少嗜音律,长而益得其趣,是以乐学之说颇异于众"。
20岁时,读《性理大全》、《洪范》、《皇极内篇》等哲理著作,并精研《律吕新书》(宋蔡元定著)等数理著作,颇得要旨。
嘉靖二十九年(1550),朱厚烷被嘉靖皇帝削去爵位,禁锢于祖籍安徽凤阳。
朱载堉此时年仅15岁,他"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
"阅历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
但他并未因此颓废萎靡,一蹶不振,而是潜心攻读,发愤著述。
嘉靖三十九年(1560),他完成第一部音乐学著述《瑟谱》。
在《瑟谱小序》中,他自称"狂生",署名"山阳酒狂仙客"。
嘉靖死后,穆宗为朱厚烷平反,恢复其郑恭王爵位。
隆庆二年(1568),朱载堉搬出"土室",结束独居生活,这一年他已33岁。
万历十九年(1591),朱厚烷病逝。
朱载堉拒绝继承其父爵位,迁居怀庆府城外,自称"道人",撰述不辍。
万历三十九年(1611)逝世,享年76岁,谥号"端清"。
朱载堉勤于著述,尤善音律、历法,"志之所好、乐而忘倦",先后撰写《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学新说》、《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等著作。
五行图
![五行图](https://img.taocdn.com/s3/m/a70b10ff4693daef5ef73da8.png)
五行图古之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考星辰之变化而推人命之休咎,运用以数定象,因数明象的独特象数思维模式,以此建构了一套时空合一,三才一体(天、地、人,统称三才,此图包括三才),万物同构的生命数理信息模型,务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从而使模糊数理进一步清晰化,由定性分析的不足转向定量分析的有余。
千古不传之秘——混天五行圆图,初成于先秦而完善于汉,是打开《伤寒论》大门的唯一的一把金钥匙,谁拥有了它就可一睹仲景方术的堂奥,同时也是跨入生命数理之门的必由之路,望学者参研体悟而入于无我之境。
宇者,空间也,宙者,时间也,宇宙时间无始无终,宇宙空间无边无际,日月运行,以成岁月,日来月往,寒暑交替,周而复始,以至无穷。
人生于火,养于水土而死于寒。
三才之一:"人" 本图中心位置注明的:“太阳”、“阳明”、“表”、“里”、“半在里半在外”是人之“六经”。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主要理论基础是“六经辨证”,也就是通过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将外感疾病中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个类型,并以此解释疾病部位,证候性质、邪正盛衰、传变规律,以及立法处方等问题。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及其络属脏腑是六经辨证的物质基础。
六种类型病证关系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传变的。
病变由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邪气由表入里,由阳入阴,正气渐衰的过程。
好的中医不仅知道你病哪天会好,还知道哪天的哪个时间会好,他们采用的就是六经转换的节律规律。
在六经病证的转变中,循三阳三阴顺序而传者,称之为循经传,不循此顺序而传者,称越经传。
表里相合两经的病证互相传变者,称表里传。
疾病初起即见三阴病证者,称之为直中。
一经病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称并病。
二经病证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六经病证基础上,又有它证表现者,称为兼证。
六经病证转变为其它病证者,叫做变证,误治伤正,病情恶化者,称为坏证。
【浑元阴阳五行手(五)】 混元阴阳五行手.doc
![【浑元阴阳五行手(五)】 混元阴阳五行手.doc](https://img.taocdn.com/s3/m/a7b8d2a2f78a6529647d53e8.png)
一、水手摆架左右弓步式第一动作:左腿前弓,右脚后撑,此为“左弓步”;两手成“八字掌”抬至胸前(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望正前方向(图1)。
略停片刻,换作“右弓步”(即右腿前弓,左腿后撑)并将两掌抬至胸前。
二、水手炼气摄阳式第二动作:两腿分开成“外八字步”自然站立;两手自然垂放体之两侧;以鼻吸气(要求慢、细、匀、长)长达18寸左右。
接着,将嘴微微张开并吐出口中气体(术语称为“吐出浊气”)向外距离也要求长达18寸左右。
三、水手炼气忌息式第三动作:两腿自然分开成“外八字步”,两手垂于体侧,头部微微上抬并眼望远方,大脑入静不思杂念,此时则想像天上之月亮和星星。
备注:此动作对治疗中、老年人神经衰弱、失眠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四、水手发动左螳螂式第四动作:摆出“左虚步”。
上体下沉,两手作垂腕屈指状放于胸前(手心朝下);其形如动物中的螳螂静止时的造型。
其呼吸自然,动作不得过分用力(图2)。
五、水手发动左黄雀式第五动作:摆出“左虚步”式,将左脚尖上抬翘起、脚后跟靠地;两手成“八字掌”放于胸前(掌指向上、掌心向前)并作屈臂之状;眼望前方,呼吸自然(图3)。
六、水手发动左苍鹰式第六动作:紧接上式,“左虚步”式不变唯将左脚尖支点地面、脚后跟微微抬起;两手臂抬起并分别悬于左、右侧方,两手则成“八字掌”分别悬于两耳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看前下方但不远视(图4)。
七、水手发动左封门式第七动作:摆出“左弓步”式不动;两手成“八字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眼望两掌(图5)。
八、水手发动右螳螂式第八动作:摆出“右虚步”式;两手上抬于胸前并作垂腕悬举(掌心朝下、手指斜向前方);眼看两手。
九、水手发动右黄雀式第九动作:右脚前弓。
左脚尖点地,脚后跟抬起;屈两肘、抬手臂,两手形成“八字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悬举于胸前;眼看前下方。
十、水手发动右苍鹰式第十动作:紧接上式,两腿不动,上身微微前倾,右脚后跟抬起并用其脚前掌点地;左脚仍以脚前掌支撑地面(脚后跟抬起);两手成“八字掌”(掌心向前下方、掌指则向前上方)分别悬挂于耳边;眼看身前下方(图6)。
混元八景真经
![混元八景真经](https://img.taocdn.com/s3/m/d140fb18b8f67c1cfbd6b899.png)
混元八景真经卷之一混元真人曰:夫天地以前,混沌之初,万汇未萌,空而无洞,只是虚无.虚无之中有景气,景气极而生杳冥,杳冥极方有润湿,润显之极,始结成雾露,雾露之极,方变水,水流雾下,其水满.流水者,阴气,阴极始生阳气。
阳气渐上,炎热方结为火.火从水生,水火相交,即渐相霍.二物交泰,各生积气,积气所生,阴阳相炼,其数满足,始结为混沌。
混沌既就,方为一气,一气所萌,方为天地之母。
混沌者,从虚气而生也,方立阴阳,产五行,立四象。
混元气极,混沌始分,便生元始.元始既生,便分积清之气为天,积浊之气为地.天地既立,乃轻清上为天,重浊下为地。
其轻清虽然属阳,却内生阴气,阴气下降为地;其重浊虽然属阴,却内生阳气,阳气上腾为天。
始天降地腾,水火相交,阴阳相战.交气极足,方结就太丹,太阳是也.其阳被天地运转,至有金气,金气属阴,运转气足,始生太阴,月是也。
自后日月交泰,阴阳相炼,其数满足,渐生星辰。
自上古至今,不离天降地腾,阴阳相交,日月相合,真气生产万物。
万物之中,惟人最灵最贵.所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人并万物,须禀阴阳五行运转数足,方可成就.学道者,若不知下手于根源来处,怎得道成?人若依元本修行,一依天地阴阳、五行水火交泰运转修养,内外相应,真气满足,何愁不至神至圣,至神仙也。
神仙之道,亦有三等,每等又分三等,三三始九,故有九等神仙.且上三等神仙者,要行观天之道,则一依天地初生之行度,气候满足,方可命长也。
其功为是难,谓此道须得不犯破三奇者,可依天地行度,内外相应,大功了毕,得成上等真人之位也.如少年曾犯破三奇者,却采夺离龙元宫阳精,补之如旧,却修观天大功之道满足,方为中等真人之位。
如更不用采夺,只将见在精气神候满足,方为下三等地仙矣!以上三品九等神仙之外,且有自然金丹.金丹者,是天地所生,其金丹满世皆有,但世人不晓上天秘隐之术。
学道者万万人俱难遇此,乃是内金液大还丹也。
更有丹药之中,最为上丹也。
夫内金丹是金液还丹也,不出古文诸丹中,最为第一,遇此然后从无入有,不用人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习中关于博采众长与真伪鉴别------附仲景方术之浑天五行图(2013-07-19 08:24:31)
转载▼
分类:健康与养生
标签:
杂谈
关于六节的探索,我接触过的有包顺义老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学说、田合禄老中医的太极三部六经体系、李宝柱的仲景方术、中医武将的易演伤寒。
除了李宝柱的仲景方术自称是传承了张仲景术以为,都是另辟蹊径探索而来。
本人才疏学浅,学医日短,不敢涉猎过杂,仍然以伤寒内难为本学习。
所以对上述各位的学说也不能鉴别评判,浅尝辄止。
但近几天看到李老弟子吕英在《气一元论中》讲到仲景方术中的浑天五行图,不由震惊了。
博采众长,本是学习之道。
吕英能够拿出来的东西,说明至少值得一看。
故今日把混天五行图贴出来。
供大家参考。
注:本文只适合有基础者参考,无基础者如笔者一年前一个头3个大,只是看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