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独立按键检测程序

合集下载

单片机独立按键识别实验报告

单片机独立按键识别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适用年级、专业 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课内实验》
主讲教师周旋
课程序号 BS1615‎000_03‎
课程代码 BS1615‎000 实验名称《独立按键识别‎》
学号 141601‎0516 - 17 姓名林亦鹏卢炳荣
独立按键识别‎实验报告
电路采用无源‎蜂鸣器,从P1.5口形成脉冲‎来驱动。

因为单片机开‎机初始化瞬间‎,其I/O口为高电平‎,会有误响动作‎。

单片机的独立‎键盘使用的是‎P1口。

当有键按下时‎,P1口相应位‎为低电平。

、查找资料说明‎按键抖动的原‎因。

、延时程序是怎‎么实现延时的‎?
定义蜂鸣器的‎连接端口--//。

单片机独立按钮实训报告

单片机独立按钮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单片机独立按钮实训,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了解独立按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单片机中的应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单片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独立按钮介绍2. 独立按钮在单片机中的应用3. 独立按钮驱动程序编写4. 实验电路搭建与调试三、实训过程1. 独立按钮介绍独立按钮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开关,由一个开关和两个引脚组成。

当按钮未按下时,两个引脚处于断开状态;当按钮按下时,两个引脚导通,从而实现信号的传递。

2. 独立按钮在单片机中的应用在单片机中,独立按钮常用于实现简单的输入控制,如按键控制LED灯的亮灭、按键控制继电器开关等。

3. 独立按钮驱动程序编写以51单片机为例,编写独立按钮驱动程序如下:```c#include <reg51.h>#define BUTTON P1 // 定义按钮连接的端口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 延时函数{unsigned int i, j;for (i = 0; i < ms; i++)for (j = 0; j < 120; j++);}void main(){while (1){if (BUTTON == 0x00) // 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delay(10); // 消抖处理if (BUTTON == 0x00) // 再次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 执行按钮按下后的操作// ...}}}}```4. 实验电路搭建与调试根据上述程序,搭建如下实验电路:(1)连接按钮:将按钮的两个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P1.0引脚和地(GND)。

(2)连接LED灯:将LED灯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P1.1引脚,负极连接到地(GND)。

(3)连接电源:将单片机的VCC引脚连接到5V电源,GND引脚连接到地(GND)。

(4)调试程序:将编译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观察LED灯是否在按钮按下时亮起。

51单片机独立按键工作原理

51单片机独立按键工作原理

51单片机独立按键工作原理
51单片机独立按键是单片机常用的一种输入方式,其工作原理主要包
括按键输入、按键扫描和按键判断三个部分。

一、按键输入
在51单片机独立按键的输入中,按键一般都是使用电子开关实现的。

当按下按键时,电子开关会闭合,形成一条通路。

通路中的电流会使
得连接在单片机输入引脚上的电容充电,使得电容电压迅速上升。

二、按键扫描
在51单片机独立按键的输入过程中,按键的状态需要被单片机不断地
进行扫描。

为了使得扫描的速度变快,通常会将扫描的引脚定义为优
先级较高的中断引脚。

因此,当按键按下的时候,单片机会处理中断
请求,并在相应的寄存器中保存按键的状态。

三、按键判断
在51单片机独立按键输入的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按键的状态来判断其
具体的操作。

这个判断过程需要我们设置一个合适的延迟时间,以保
证扫描程序不会出现错误。

总之,51单片机独立按键的工作原理包括按键输入、按键扫描和按键
判断三个部分。

这个过程中,电子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会形成一条通路,将电容充电,引脚定义为中断引脚,优先级较高。

最后,根据按键的
状态进行相应的判断来完成各种不同的操作。

单片机实验报告——矩阵键盘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实验报告——矩阵键盘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实验报告信息处理实验实验二矩阵键盘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组员:明洪开张鸿伟张谦赵智奇学号:152703117 \152703115\152703118\152703114室温:18 ℃日期:2017 年10 月25日矩阵键盘一、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键(0-F)用数码管将该建对应的名字显示出来。

按其它键没有结果。

二、实验目的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3、掌握键盘接口的基本特点,了解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的应用方法。

4、掌握键盘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程序设计和贴士排错能力。

5、掌握利用Keil51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

6、会根据实际功能,正确选择单片机功能接线,编制正确程序。

对实验结果能做出分析和解释,能写出符合规格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

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

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独立按键识别-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独立按键识别-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 2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
实验名称独立按键识别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工)年级 2012级
学号 B2012103145 姓名冯武
指导教师杨烈君
实验日期 2015.5.27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步骤:
1、使用Proteus ISIS 7 Professional
应用程序,建立一个.DSN文件
2、在“库”下拉菜单中,选中“拾取元件”(快捷键P),分别选择以下元件:AT89C51、CAP、CAP-ELEC、CRYSTAL、RESPACK-8。

3、构建仿真电路
图1 按键识别1、2
图2 按键识别3
图3按一下暂停
图4归零
图5时钟调整
电路图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调整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10日内。

单片机学习(四)蜂鸣器和独立按键的使用

单片机学习(四)蜂鸣器和独立按键的使用

单⽚机学习(四)蜂鸣器和独⽴按键的使⽤⽬录蜂鸣器两种蜂鸣器的介绍有源蜂鸣器⼀般是输⼊⼀个电流或电压即可直接驱动⼯作,⽽⽆源蜂鸣器则需要输⼊脉冲信号才可以进⾏⼯作。

在51单⽚机开发板上的即为⽆源蜂鸣器。

蜂鸣器相关电路图可以看出,信号是通过P15传递到ULN2003D芯⽚后进⽽传递到芯⽚的OUT5(即BEEP端⼝)再传递到蜂鸣器中的,其中ULN2003D芯⽚起着电流放⼤的作⽤。

控制代码⾸先我们先获得控制蜂鸣器的引脚,从电路图可以看出是P15,所以:sbit BEEP= P1^5;因为这是⽆源蜂鸣器,所以我们需要给它提供脉冲信号输⼊才能使它⼯作。

⽽当BEEP为0时有电流,BEEP为1时⽆电流,所以我们需要循环改变BEEP的值,主函数代码如下所⽰:int main() {while (1){BEEP = ~BEEP;deley(10);}}如果我们希望改变蜂鸣器的⾳调,只需要改变脉冲信号的频率即可,也就是while循环中deley()的参数。

我们也可以不断改变deley()中填⼊的参数来使蜂鸣器发出奇怪的声⾳ :int main() {u16 time = 10;u8 cnts = 50;u8 i;for(time=10;time<200;time++) {for(i=0;i<cnts;i++) {BEEP = ~BEEP;deley(time);}}}独⽴按键独⽴按键电路图可以看到,这4个独⽴按键都是⼀端和单⽚机的引脚(P3[0..3])相连,⽽另⼀端直接接地的。

这些按键的效果是,当按键没有按下时,它们对应的端⼝的输出是⾼电平,⽽当按键按下之后,这些端⼝的输出则变为低电平了。

因此我们可以使⽤轮询的⽅式查看这些端⼝的电平情况来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如果按下,则我们可以进⾏计数等控制其他元件的操作。

按键控制⼀个LED的点亮和熄灭我们希望当点击按键时,第⼀个LED点亮,⽽在此单击时则熄灭。

按照之前的思路,我们很容易就能写出对应的控制代码:sbit OneLED = P2^0; // 使⽤OneLED来控制对应的引脚的输出sbit k1 = P3^1;void keypros() {if (k1 == 0) {deley(1000); // 消抖if (k1 == 0) {OneLED = ~OneLED;}while (!k1);}}int main() {while (1) {keypros();}}重要的是keypros()函数中的内容,当我们点击第⼀个按钮时,k1的值会变为0,因此我们进⾏轮询的时候就会进⼊到keypros()函数的第⼀个if中。

按键-松手有效

按键-松手有效
****************************************/
.
先看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的算法一样)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temp=P2&0xF0;//读取 P2 线数据
if(temp!=0xF0)//低电平判断 {
num_check++;
if(num_check==10)//连续 10 次(10ms)低电平有效,则认为按键有效 {
key_flag=1;//使能按键有效标识 temp_code=temp;//保存按键值 } } else//松手时判断 { num_check=0;
break;
case 0xED: num_key=5;
break;
case 0xDD: num_key=6;
break;
case 0xBD: num_key=7;
break;
case 0x7D: num_key=8;
//P2^2 线
break;
case 0xEB: num_key=9;
break;
case 0xDB: num_key=10;
*************************************************************************/
if(key_flag==1)//按键有效 {
key_flag=0;
switch(temp_code)//读取按键号 {
case 0xE0: num_key=1; break;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和矩阵按键检测实验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和矩阵按键检测实验

实验三基于MCS-51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和矩阵按键检测实验一、支撑课程目标目标1:掌握微机和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编程技术、中断技术、系统扩展、定时器、串行接口和其他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并且了解典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目标2:初步具备自行拟定实验步骤、检查和故障排除、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目标4:掌握MCS-51单片机/STM32F103单片机系统仿真工具和仿真流程,了解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具备利用电子仪器设备和专业仿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 )、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预期学生学习的成果1、具有典型按键检测电路原理及消除抖动的必要性的认知。

2、理解程序设计消除抖动的实现过程。

3、掌握独立按键的程序查询检测编程实现。

4、掌握独立按键的中断检测编程实现。

5、理解矩阵键盘的行列扫描检测原理,具有矩阵键盘软硬件设计综合能力。

四、实验原理1、典型按键检测电路典型的按键检测电路具备检测按键的条件:检测引脚处在键按下前和后,要有电平变化,否则按键无法检测。

电路组成包括电源、上拉电阻、按键、接地组成,按下前,检测引脚高电平,按下后检测引脚低电平。

电阻防止按下电源短路,如图1(a)。

GND(a)(b)图 1 按键典型电路及对应检测电压2、按键抖动及消除如图1(b),理想条件下,按键未按下,在检测I/O端口是高电平,按下以后,检测I/O端口是低电平,手松后,按键弹起,检测I/O端口是高电平。

整个按键过程出现高电平到低电平又到高电平,有下降沿,也有上升沿。

实际过程中,由于人手的抖动,检测端电压如图1(c),检测电压出现“毛刺”抖动,假设单片机检测高电平阈值为VH,低电平阈值为VL,一次按键就会出现多次高电平到低电平变化,存在按键误检测可能。

常用消除办法之一:一旦检测到低电平,延迟u毫秒,u选择大于20,再次判断检测端是否是低电平,如果是,就判定为1次按键。

独立按键识别-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独立按键识别-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师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 2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
实验名称独立按键识别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工)年级 2012级
学号 B2012103145 武
指导教师烈君
实验日期 2015.5.27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步骤:
1、使用
Proteus ISIS 7 Professional应用程序,建立一个.DSN文件
2、在“库”下拉菜单中,选中“拾取元件”(快捷键P),分别选择以下元件:AT89C51、CAP、CAP-ELEC、CRYSTAL、RESPACK-8。

3、构建仿真电路
图1 按键识别1、2
图2 按键识别3
图3按一下暂停
图4归零
图5时钟调整
电路图
注:1、报告的项目或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调整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10日。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篇一:单片机按键扫描实验报告键盘扫描一.实验目的(1)掌握矩阵键盘接口电路和键盘扫描编程方法。

(2)掌握按键值处理与显示电路设计。

二.实验任务(1)设计4*4键盘,编写各个键的特征码和对应的键值(0~F);(2)编程扫描按键,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值使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方法1.采用动态显示连线方法:电路由2 片74LS573,1 个六字一体的共阴数码管组成。

由U15 输出段选码,U16 做位选码,与单片机的采用I/O 口连接方式,短路片J22 连接P2.0,J23 连接P2.3,做输出信号锁存。

(实际电路连接是d7-d6-d5-d4-d3-d2-d1-d0?h-c-d-e-g-b-a-f)。

PW12 是电源端。

2.键盘电路连线方法:电路由16 个按键组成,用P1 口扩展4×4 行列式键盘。

J20 是键盘连接端,连接到P1 口。

J21 是行列键盘、独立键盘选择端,当J21 的短路片连接2-3脚时,构成4×4 行列式键盘;当J21 的短路片连接2-1 脚时,可形成3×4 行列式键盘,4 个独立式按键S4、S8、S12、S16,这4 个独立按键分别连接P1.4~P1.7;其他12 个键3×4 行列式键盘。

PW15 是电源端。

四.编程思路1.采用反转法识别按键的闭合。

2.采用动态显示将键值显示出来。

五.算法流程图六.资源分配1.用P1口进行查找按键2.用R3做键值指针3.用R1做动态显示为选码指针。

4.R5为延时指针。

七.程序设计KPIN:ORG MOV MOV ANL MOV 0000H P1,#0F0H A,P1 A,#0F0H B,AMOVP1,#0FHMOVA,P1ANLA,#0FHORLA,BCJNE A,#0FFH,KPIN1AJMP EXITKPIN1: MOVB,AMOVDPTR,#TABKPMOVR3,#0KPIN2: MOVA,R3MOVC A,@A+DPTRCJNE A,B,KPIN3MOVA,R3LOOP: MOVR1,#0FEH;键盘动态显示 LOOP1: MOVA,R3ANLA,#0FHMOV DPTR,#TABMOVC A,@A+DPTRCLRP2.0CLRP2.1MOVP0,ASETB P2.0NOPCLRP2.0LOOP2: MOVA,R1;位选码MOVP0,ASETB P2.1MOVR5,#250LOOP3: DJNZ R5,LOOP3CLRP2.1SJMP LOOPKPIN3: INCR3CJNE A,#0FFH,KPIN2EXIT: RETTABKP: DB0EEH,0DEH,0BEH,7EH,0EDH,0DDH,0BDH,7DH,0EBHDB 0DBH,0BBH,7BH,0E7H,0D7H,0B7H,77H,67H,0FFHTAB: DB77H,44H,3EH,6EH,4DH,6BH,7BH,46H,7FH,6FH,5FHDB 79H,33H,7CH,3BH,1BHEND八.调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1:程序正常运行,但按键显示出现乱码解决:动态显示笔形码错误,并改正。

51单片机-独立按键

51单片机-独立按键
单片机对按键动作的识别有两种方式:
查询方式
单片机不断的扫描键盘判断按键是否动作 特点:硬件简单,但需要单片出中断请求,单片机响应中断请求后转按键 识别程序
特点:硬件复杂,需要中断电路,但不占用CPU资源
单片机处理按键的流程
单片机处理按键动作需要以下步骤:
按键识别
单片机在识别按键时,IO口工作在输入状态:
按键弹起,IO口电平5V
Vcc
按键按下,IO口电平0V
单片机读取IO口的状态
即可知按键的状态
单片机
按键抖动
实际的按键在被按下或抬起时,由于机械 触点的弹性作用,在闭合或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 一连串的抖动现象。
理想波形
实际波形
按下抖动
稳定闭合
释放抖动
完整的按键过程包括: 1. 释放状态 2. 按下抖动阶段 3. 完全按下状态 4. 释放抖动阶段 5. 释放状态
按键防抖
防抖措施:
硬件防抖
在按键输出端加RS或施密特触发器 去抖效果好、电路复杂、成本高
软件防抖
利用软件进行延时(10ms) 电路简单、成本低、但占用CPU时间
键盘的工作方式
判断按键是否按下 按键按下时的防抖 识别哪个按键按下,判断键值 判断按键是否放开 送出键值,处理按键动作
练习:单片机按键查询操作,8个按键对应8个LED灯, K1对应D1,K2对应D2,K3对应D3,……,查询按键, 按下某一个按键后对应的LED亮起,再按一次关闭。

51单片机学习之5-独立按键和矩阵键盘

51单片机学习之5-独立按键和矩阵键盘

51单片机学习之5-独立按键和矩阵键盘
第14集
键盘的原理
键盘分编码键盘(例如电脑键盘)和非编码键盘(自己用程序去识别)。

非编码键盘分:独立式非编码键盘(独立按键)、行列式非编码键盘(4*4阵列键盘)
独立键盘的电路图。

因为51单片机的IO口不是双向口而是准双向口,要让IO口具备输入功能,必须将IO口置1,置1之后当按键按下时IO口的电平会被拉低,即被置0。

当检测到IO口为0时即可判断该按键已经按下。

按键按下时会有一个抖动的
过程(弹片会抖动),由于单片机检测IO口速度非常快,超过弹片抖动的频率,所以当单片机检测到IO口为0时需延时一小段时间再检测IO是否为0,如果仍为0就确认该按钮被按下。

因为IO口里面有上拉电阻,所以当松开按钮时,IO口又被拉高。

例程:
#include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Key=P3;//按键
sbitLed=P1;//Led灯
voiddelay(uintz);
/********主函数********/
voidmain()。

晨辉教你轻松学51按键篇

晨辉教你轻松学51按键篇

晨辉教你轻松学51--------按键篇对于一个由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系统而言。

输入通道是相当重要的。

可以看到几乎每一样基于单片机的产品都有人机交互的部分。

如各种仪器设备上的各种按钮和开关,以及我们手机上的键盘,MP3上的按键等等。

最常见的输入部分,莫非就是按键了。

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编写一个好的按键程序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

于是乎在网上乱搜一气,程序倒是找到了不少,但是看了半天依然是不明白。

或者在某某论坛上面发帖“跪求XX按键程序,大虾帮忙……”如果你偶然间进了这个论坛,又偶然看到了这个帖子,而且恰好你对按键程序的写法也不是很清楚,那么我希望你能够静静的看完这个帖子。

如果你觉得对你很有帮助,那么我希望你能够在以后的日子中能够坚持到这个论坛来,一起交流学习,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喜悦或者一起探讨棘手的问题,这是我写这个帖子的最大的初衷了。

OK,不能再说了,再说就变成水帖了。

那么我们开始吧。

按键的种类很多。

不过原理基本相似。

下面我们以一种轻触开关为例讲解按键程序的写法。

这种轻触开关大家不陌生吧^_^一般情况下,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面这幅图所示。

(图中电阻值一般去4.7k~10k之间,对于内部端口有上拉电阻的单片机则可省略此电阻) 单片机对于按键的按下与否则是通过检测相应引脚上的电平来实现的。

对于上图而言,当P17引脚上面的电平为低时,则表示按键已经按下。

反之,则表明按键没有按下。

我们在程序中只要检测到了P17引脚上面的电平为低了,就可以判断按键按下。

呵呵,简单吧。

等会,您先别乐呵,话还没说完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按键按下时,P17引脚上面的波形是怎么变化的。

上图是一个理想波形图,当按键按下时,P17口的电平马上被拉低到0V了。

当然理想的东西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还是看看现实的波形图吧。

看出什么区别来了没。

呵呵,只要你不是傻子我相信都能看出其中的区别。

由于按键的机械特性。

当按键闭合时,并不能马上保存良好的接触,而是来回弹跳。

51独立按键检测原理

51独立按键检测原理

51独立按键检测原理
51单片机独立按键检测原理是利用I/O口的输入功能,将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I/O口。

在开始时给I/O口赋高电平,然后不断检测I/O口是否变为低电平。

如果按键按下,相当于I/O口通过按键与地相连,变成低电平,程序一旦检测到I/O口变为低电平就说明按键被按下,然后执行相应的指令。

由于使用的是弹性小按键,在按下时会有微观上的机械抖动,反应到电平就是高、低、高、低,抖动的长短与机械特性有关,一般在5~10ms。

所以在检测键盘是否按下时要加上去抖动操作。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51单片机独立按键检测原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
或咨询专业人士。

按键功能实验报告总结(3篇)

按键功能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按键作为电子设备中常见的输入装置,其功能丰富,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系列按键功能,加深对按键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提高电子设计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按键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法。

2. 熟悉按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实现。

3. 培养电子设计实践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51单片机最小核心电路、按键、LED灯、电阻、电容、面包板等。

2. 实验内容:(1)单按键控制LED灯闪烁(2)按键控制LED灯点亮与熄灭(3)按键控制LED灯亮度调节(4)按键实现数字时钟调整(5)按键实现多功能计数器(6)按键实现密码输入与验证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并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2. 使用面包板搭建实验电路,包括单片机、按键、LED灯、电阻、电容等。

3. 编写程序,实现按键功能。

4. 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按键功能正常。

5. 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按键控制LED灯闪烁实验结果:按下按键,LED灯闪烁;松开按键,LED灯停止闪烁。

分析:本实验通过单片机定时器实现LED灯的闪烁。

当按键按下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定时器达到设定时间后,LED灯点亮;定时器继续计时,当达到设定时间后,LED灯熄灭。

如此循环,实现LED灯的闪烁。

2. 按键控制LED灯点亮与熄灭实验结果:按下按键,LED灯点亮;再次按下按键,LED灯熄灭。

分析:本实验通过单片机的I/O口控制LED灯的点亮与熄灭。

当按键按下时,单片机将I/O口置为高电平,LED灯点亮;当按键再次按下时,单片机将I/O口置为低电平,LED灯熄灭。

3. 按键控制LED灯亮度调节实验结果:按下按键,LED灯亮度逐渐增加;松开按键,LED灯亮度保持不变。

分析:本实验通过单片机的PWM(脉宽调制)功能实现LED灯亮度的调节。

当按键按下时,单片机调整PWM占空比,使LED灯亮度逐渐增加;松开按键后,PWM占空比保持不变,LED灯亮度保持不变。

51单片机独立按键去抖动程序

51单片机独立按键去抖动程序
delay(1000);
if(!key4)
{
P0=0x66;//数码管显示"4"
}
}
}
}
{
P2=0x00;
while(1)
{
if(!key1)
{ //按下相应的按键,数码管显示相应的码值
delay(1000);
if(!key1)
{
P0=0x06;//数码管显示"1"
}
}
if(!key2)
{ //按下相应的按键,数码管显示相应的码值
delay(1000);//去抖动
if(!key2) //检测按键确实按下,进行按键处理
{
P0=0x5B;//数码管显示"2"
//这里可以添加按键按下所需要的操作,如数据加减乘除,蜂鸣器等设备开关
}
}
if(!key3)
{ //按下相应的按键,数码管显示相应的码值
delay(1000);
if(!key3)
{
P0=0x4F;//数码管显示"3"
}
}
if(!key4)
{ //按下相应的按键,数码管显示相应的码值
内容:切换到独立按键模式,通过按键在数码管显示对应的数字
------------------------------------------------*/
#include<reg52.h>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
sbit key1=P3^0; //定义按键位置
sbit key2=P3^1;
sbit key3=P3^2;
sbit key4=P3^3;

51单片机:独立按键与矩阵按键控制数码管

51单片机:独立按键与矩阵按键控制数码管

51单⽚机:独⽴按键与矩阵按键控制数码管⼀,独⽴按键注意⼀下⼏点>按下的时候,电压被拉低,所以IO⼝要传低电平( 0x0 )>按下的时候要消除抖动 ( 延时10ms ),在判断,是否还是低电平,再做业务处理下⾯这段程序,就是通过⼀个独⽴按键连接到p1⼝,控制静态数码管的⼀段进⾏亮和灭的切换。

#include <reg52.h>sbit key_control = P1^0;sbit led = P0^0;typedef unsigned char u8;typedef unsigned int u16;void delay( u16 i ){while( i-- );}void key_press(){if( key_control == 0x0 ) {delay( 1110 );if( key_control == 0x0 ){led = ~led;}while( !key_control );}}void main (){/*while( 1 ){if( key_control == 0x0 ) {delay( 1110 ); //⼤概10msif ( key_control == 0x0 ) {led = 1;}}else if( key_control == 0x1 ) {delay( 1110 );if ( key_control == 0x1 ) {led = 0;}}}*/led = 0;while( 1 ) {key_press();}}⼆,当按键⽐较多的时候,⽤矩阵按钮,因为如果不⽤矩阵按钮,⼀个独⽴按键需要⼀个IO⼝,浪费资源。

如: 16个独⽴按键需要16个io⼝,⽽16个矩阵按键(4x4,⼀共8个管脚)需要8个IO⼝下⾯的程序,通过16个矩阵按钮,控制静态数码管,显⽰0~F#include <reg52.h>#define GPIO_DIG P0 //段选数码管#define GPIO_KEY P1 //矩阵按键typedef unsigned char u8;typedef unsigned int u16;void delay( u16 i ){while( i-- );}u8 key_value;//静态数码管段码u8 character [16] = { 0xC0, 0xF9 , 0xA4 , 0xB0 , 0x99 , 0x92,0x82 , 0xF8 , 0x80 , 0x90 , 0x88 , 0x83,0xC6 , 0xA1 , 0x86 , 0x8E};void key_down(){u8 count = 0;//⾏列扫描判断哪个键被按下GPIO_KEY = 0x0F; //⾼四位全部输出低电平,低四位输出⾼电平-->判断被按下的按钮所在的列if( GPIO_KEY != 0x0F ) { //有按键按下delay( 1110 ); //消除抖动if( GPIO_KEY != 0x0F ){switch( GPIO_KEY ){case0x07:key_value = 0; //矩阵第1列的按钮被按下break;case0x0B:key_value = 1; //矩阵第2列的按钮被按下break;case0x0D:key_value = 2; //矩阵第3列的按钮被按下break;case0x0E:key_value = 3; //矩阵第4列的按钮被按下break;}GPIO_KEY = 0xF0; //⾼四位输出⾼电平,低四位输出低电平-->判断被按下的按钮所在的⾏switch( GPIO_KEY ){case0x70:key_value = key_value; //矩阵第1⾏的按钮被按下break;case0xB0:key_value = key_value + 4; //矩阵第2⾏的按钮被按下break;case0xD0:key_value = key_value + 8; //矩阵第3⾏的按钮被按下break;case0xE0:key_value = key_value + 12; //矩阵第4⾏的按钮被按下break;}GPIO_DIG = character[key_value];//如果⼀直按下按键,等待500ms,强制退出while( ( count < 50 ) && ( GPIO_KEY != 0xF0 ) ) {count++;}}}}void main (){while( 1 ) {key_down();}}。

51单片机独立按键控制八路LED亮灭程序代码

51单片机独立按键控制八路LED亮灭程序代码

//51单片机独立按键控制八路LED灯亮灭程序代码//#include <reg51.h> //调用头文件unsigned int count,count1; //定义两个int类型的变量sbit key=P3^5; //定义按键接入串口sbit key1=P3^4; //定义按键接入串口//以下是一个延时函数,便于后面程序按键的消抖,除了这个用途外,延时函数还有很多用途......//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while(ms--);}//以下是一个声明的按键检测函数,在这个函数中通过count及count1两个变量的值来确定按键按下LED的亮灭,我这用了两个按键,不同按键控制LED从不同方向一次点亮,函数中采用了if语句与switch语句相结合,这是关键所在。

//void keysan(){if(key==0){delay(10);if(key==0){count++;switch(count){case 0:P1=0xff;break;case 1:P1=0xfe;break;case 2:P1=0xfd;break;case 3:P1=0xfb;break;case 4:P1=0xf7;break;case 5:P1=0xef;break;case 6:P1=0xdf;break;case 7:P1=0xbf;break;case 8:P1=0x7f;break;case 9:P1=0xff;break;}if(count>=9){count=0;}while(!key);}}delay(10);if(key1==0){delay(10);if(key1==0){count1++;switch(count1){case 0:P1=0xff;break; case 1:P1=0x7f;break; case 2:P1=0xbf;break; case 3:P1=0xdf;break; case 4:P1=0xef;break; case 5:P1=0xf7;break; case 6:P1=0xfb;break; case 7:P1=0xfd;break; case 8:P1=0xfe;break; case 9:P1=0xff;break; }if(count1>=9){count1=0;}while(!key1);}}}void main(){while(1){keysan();}}。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一、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

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

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

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

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x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x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x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独立按键试验是为了验证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是否正常,并测试按键
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实验掌握按键接口的使用和按键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使用按键来实现硬件的控制。

按键的原理是:当按键关闭时,两个按键引脚之间短接,按键关闭。

当按键打开时,两个
按键引脚之间断开,按键打开。

三、实验仪器
1.单片机开发板
2.按键
3.面包板和杜邦线
4.电源线
四、实验步骤
1.将按键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上的按键接口,并接通电源。

2.编写程序,监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并通过串口输出按键的状态。

3.烧录程序到单片机,运行程序。

4.进行按键试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按下按键后,通过监测按键引脚的电平变化,可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根据不同的按键连接方式,可能需要使用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来连接按键。

六、实验结论
通过独立按键试验,我们验证了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是否正确,并测试了按键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按键来实现硬件的控制。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按键接口的使用方法和按键的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按键是一个常用的控制元件,有了这次实验的经验,以后在使用按键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