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蒙元时期的感悟
建明中国史元代读后感
建明中国史元代读后感《建明中国史:元代》是作者王伯敬根据其多年研究元代历史的心得,对元代历史的综合性研究和总结。
读完这本书,我对元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被书中对元代政治制度和统治理念的描述所震撼。
元代实行的是蒙古族的“边塞政治”,以蒙古族为核心,形成了特有的统治体系。
与之前的中原王朝不同,元代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大大增强了中央政权的权力。
同时,元朝也采取了“杂割”政策,将少数民族分散到各地,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
这种特殊而独特的统治方式,打破了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格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其次,书中对元代的经济发展也有深入的梳理和阐述。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大量的经济活动使得元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家之一。
此外,元代的农业生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过,我也看到了元代的短板,如赋税繁重、地方财政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元代经济的发展。
最后,书中对元代文化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代是中国文化多元融合的时期,蒙古族统治者不排斥汉族文化,大力扶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化人才,诸如郭守敬、李时中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建明中国史:元代》,我对元代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作者对元代历史的综合性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地感受到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多元而独特。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使我更加珍视和研究我们的历史。
蒙古帝国二百年读后感
蒙古帝国二百年读后感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完成了一次外来全身而退的“奇迹”。
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皇位。
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队的攻击。
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
所幸,明朝的大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
学习蒙古古代心得体会
学习蒙古古代心得体会蒙古古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格局,对于整个东亚以至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蒙古古代的历史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蒙古帝国的建立是一个历史奇迹。
成吉思汗的一统天下,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壮举。
蒙古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以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眼光,一路攻占了欧亚大陆的大片领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学习蒙古古代的历史,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有信念和坚定的意志,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次,蒙古帝国的统治方式也是独特的。
蒙古人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王朝的治理模式,将各个地区分割成个别的汗国,并推行宽松的政策,以求统治地区的稳定。
这种开明的统治方式,并没有强制地改变被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而是让他们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种统治方式对于那个时代来说非常先进和包容,展示了蒙古帝国统治者的智慧和大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古代对于汉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帝国在统一欧亚大陆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和融合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精髓。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汉文化的影响。
蒙古人执政期间,将汉文化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丰富了整个东亚的文化。
最后,学习蒙古古代历史,我也认识到历史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覆灭,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规律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王朝和帝国的兴衰更迭,都是历史大势的体现。
学习历史让我明白,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历史的舞台上独领风骚,都会给世界带来不同的影响和贡献。
总体来说,蒙古古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蒙古古代的历史,我不仅了解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兴衰,也体会到历史的两面性和多元性。
蒙古帝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启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是一个令人钦佩的时代。
学习蒙古古代的历史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
铁血蒙元读后感
铁血蒙元读后感这两天看完《铁血蒙元》。
我一直对元朝的历史比较好奇,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他们到底算中国人吗?如果那是一段被外族侵占的历史,还能列入中国史被称为“唐宋元明清”吗?易中天的看法是大元是蒙古帝国的中华部分,或中华帝国的蒙古时期。
看完这本书觉得历史确实是人写的,怎么说都行。
我也没找到什么确切的答案,甚至中国的概念也模糊了,真是人生识字糊涂始。
易中天提出了大中华的概念,就是忽必烈的大元把中国变大了。
按照这个“中国”的定义回头看宋金、宋辽、宋元之间的战争,其实就都是“内战”了,后代的人不难接受,但是文天祥、岳飞一定接受不了,他们可是跟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啊。
不妨设想一下,要是有一天全世界融合成为一个大家庭了,那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入侵会不会也要重新定义呢?林则徐能接受吗?现在的我们能接受吗?国家和民族两个词把很多人切割成了矛盾体,比如《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他的悲剧就源于把自己当作宋国人,同时却又是契丹人。
我似乎理解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进行爱国教育了。
其实前面说是蒙古人是外族不够准确,一次次民族的融合已经让民族本身含糊不清了,有的被消灭,有的被创造,有的被改变,高晓松还说过五胡乱华之后没有纯种汉人了。
我小时候都以汉人自居,也自然地站在宋朝的角度看问题,把电视剧里的辽国人、金国人、蒙古人都当作侵略者看待,读诗词时也被各种“抗金英雄”的英勇事迹、陆游辛弃疾的豪言壮语、文天祥的一片丹心所感动。
其实就版图范围来看,我的老家辽宁省在两宋时期不是属于辽国就是金国,宋朝没统治过;而关于蒙古人,我奶奶就是蒙古族,每次解释为什么路痴的时候我总会提起这茬——忘了从哪听说的,游牧民族方向感都差,大概是因为草原上没有那么复杂的大街小巷吧。
也就是说,以前的立场是一厢情愿的,真还原到那个时代我可能是任意一个敌国的人,我似乎也理解乔峰内心的苦了。
《铁血蒙元》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铁血蒙元》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铁血蒙元》读后感。
《铁血蒙元》是一部讲述蒙古帝国兴起与衰落的历史小说,通过作者的笔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蒙古帝国的兴盛和衰落,以及蒙古人的生活和文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蒙古帝国的描写极为真实,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对人物的刻画,将蒙古帝国的兴盛和辉煌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可以感受到成吉思汗的伟大,也能看到蒙古帝国在他的统治下的强大和繁荣。
同时,小说也没有回避蒙古帝国的衰落和内部矛盾,让人感受到了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历程,这些描写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蒙古人的生活和文化的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展现,让人仿佛置身于蒙古大草原之上。
作者通过对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传统的描写,让读者更加了解了这个古老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
这些描写让我对蒙古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个民族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最后,小说中对人物的刻画也是非常成功的,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同时,小说中还有许多虚构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和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和风貌。
总的来说,《铁血蒙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历史小说,通过对蒙古帝国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让读者对这个古老帝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小说中对蒙古人的生活和文化的描写也让人印象深刻,让读者对这个民族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这部小说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这个古老的民族充满了兴趣和敬意。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品像《铁血蒙元》一样,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元朝历史的感悟和体会作文
元朝历史的感悟和体会作文《读元朝历史有感》元朝,那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波澜壮阔且独具特色的篇章。
当我沉浸于元朝的历史中时,心中涌起无数的感悟与体会。
元朝的疆域之辽阔令人叹为观止。
从东亚到中亚,从西伯利亚到南海,那广袤的土地都在元朝的统治之下。
如此庞大的版图,见证了蒙古铁骑的强大征服力,也展现了当时统治者的雄心壮志。
然而,如此辽阔的疆域也给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交通和通讯相对落后的古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如此众多的民族和地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这让我明白,权力的扩张固然能带来荣耀,但如何维持和巩固统治,才是真正的考验。
元朝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由于其疆域的广阔,不同地区的文化得以相互碰撞、融合。
来自西方的科技、艺术、宗教等元素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同时,中原文化也向周边地区传播,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激发创新和进步,还能够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但元朝的历史也并非全是辉煌。
在其统治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政权若不能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倾听百姓的呼声,那么它的统治必将难以长久。
回顾元朝的兴衰历程,我深感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复杂的。
它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惨痛的教训。
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从元朝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追求国家繁荣昌盛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要积极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更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元朝的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也启示着未来。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明天。
蒙古帝国灭亡之感
蒙古帝国灭亡之感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
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
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其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正常运行吗?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才能巩固统治,所以在这个庞大帝国的内部,有很多汗国,有多种统治方式。
对于中原文化来说,情况略有不同。
蒙古统治者很重视中原地区,这块土地可以供应其所需而其本身又制造不出来的东西,并且由于长期的交往,中原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蒙古把统治的重心放在中原而不是其他汗国。
但这不意味着蒙古人会主动并且全面的接收中原文化。
首先是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了,汉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而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在民族差异上有着不可调和的部分,如果他们要自觉接受外族文化的话,一般是会选择与他们自身有很多相通处的文化因素,比如推崇喇嘛教、大量吸收色目人的文化;蒙古族又是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临尊中原的,他深深的以自己的文化为荣,这是一种胜利者的心态,蒙古人带着这种优越感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在这个等级中,金朝人和南宋人处于最后,如果他要推崇儒家文化的话,那么南人和汉人的地位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面对这个矛盾蒙古人采取了形式上的运用,也就是说在蒙古贵族有意识的采用汉制的时候他们是把它当作权宜之计的。
但历史有她的必然性,在文化上蒙古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被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征服。
这就使得蒙古人在历史进程中渐渐有了汉化的倾向与发展。
我认为所谓“汉化”不是汉族把其他民族完全同化,这个“汉化”是一个异族吸收汉族文化因素的过程,是个量变的过程,程度有深有浅。
我认为与辽金夏相比蒙古族的汉化程度显然并不深,并且蒙古族的汉化道路实在是曲折而又艰难的,特别是在蒙元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一个人物对蒙古族的汉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耶律楚材。
铁血蒙元读后感
铁血蒙元读后感首先得说,蒙古人在那个时候可真是猛得不像话。
他们骑着马,就像一阵旋风似的席卷欧亚大陆。
你能想象吗?那些铁骑所到之处,那场面就跟开了挂似的。
他们打仗的时候那股子狠劲,就好像不知道啥叫害怕。
而且他们特别擅长在马背上作战,感觉马就像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不过呢,这铁血背后也有很多故事。
蒙古帝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军事组织。
在草原上长大的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艰苦的环境,所以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这种性格用到打仗上,那就是一个字——“强”。
但是,蒙元统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虽然武力超强,可是在治理不同地区的时候,也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比如说,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蒙古人一开始可能就想,打下来了就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呗。
但实际上哪有那么简单呢?就像把一个方形的东西硬塞进圆形的洞里,总会有不合适的地方。
从这本书里我还发现,蒙古人的文化也特别有趣。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故事。
虽然他们看起来是那种很粗犷的形象,但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着自己细腻的一面。
而且他们的一些传统习俗,在当时的那种大环境下,也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再说说他们的扩张对世界的影响吧。
这影响就像是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块大石头,溅起的水花波及到了各个角落。
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了。
以前可能都不知道对方存在的地方,因为蒙古人的征战,开始有了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像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然后把中国的很多奇妙的东西带回欧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另一方面,战争也带来了很多破坏。
很多城市被摧毁,很多人流离失所,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试析蒙元时期儒学的影响》范文
《试析蒙元时期儒学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蒙元时期,即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时期,儒学作为当时文化交流和思想传播的载体,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社会文化格局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视角。
蒙元时期的儒学具有深厚的学术内涵,它在该时期的传播和应用不仅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特点,而且对中国历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对蒙元时期儒学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政治层面的影响蒙元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蒙古族领袖通过采纳儒家理念,确立了封建帝制的基础,同时强调“君臣父子”等道德规范,这为元朝的政治稳定和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家治理之中,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维护和政治制度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层面的影响在经济方面,蒙元时期的儒学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倡导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提倡节约与节约精神。
这些理念对于当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得经济秩序得到了良好的维持和发展。
同时,儒学的道德规范也对商人的道德素质和行为准则提出了要求,有利于营造公平的商业环境和商业伦理。
四、文化层面的影响在文化方面,蒙元时期的儒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一时期的儒学与多种思想融合发展,推动了学术创新和思想的多样性。
同时,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推广儒家教育制度,确立儒家学术的权威地位等。
此外,儒学所倡导的“文以载道”的观念,使得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五、结论综上所述,蒙元时期儒学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政治上,儒学为元朝的政治稳定和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经济上,儒学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文化上,儒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学术创新和思想的多样性。
此外,儒学还对教育、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蒙元时期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
对宋朝的一点儿小感想—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谢和耐著在我以往的印象里,宋朝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式微的一代,不仅没有秦朝天下一统的霸气、也无唐朝四海来朝的威仪,反而屡屡受挫、一再后撤;不过一来一直喜欢宋人温婉的的宋词、二来对那时候的山水札记也很有兴趣,对两宋的印象并不很坏。
课上多了解了一些关于宋代的细节,又从这本书里看了宋朝的一个侧面,才发现之前对两宋的评价不甚中肯。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开封古城很吸引年少的我,所以去年夏天我曾经骑自行车去过开封(我老家在河南,离开封不过两天的车程),结果很失望,骑着自行车在开封的大街小巷里穿来穿去,并没有看到这个古城太多的遗迹,反而有着小县城的邋遢,这座城市老了,不是那种岁月沧桑留下的痕迹,而是随处可见的疲态与日渐兴隆的消费产业。
完全看不出这个帝都曾经辉煌的高层木制建筑,不知是毁于火灾还是其他天灾人祸。
世界上最先发明纸币的恰恰是“积贫积弱”的宋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贫瘠的国家会需要如此多的货币储备来解决它所面临的通货问题。
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数据来看,宋朝的商业十分的繁荣,其首都几乎是一个不夜城,各种贸易的船只穿梭在杭州城纵横交错的航道上。
不得不承认,上层阶级对奢华排场和寻欢作乐的狂热,是宋朝财政亏空的重要原因之一。
都城杭州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尤其突出,勾栏瓦肆里尽是上等人的身影,在他们狎妓的同时,这座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里的绝大多数人正在为一顿饱饭痛苦度日。
当时社会的巨大贫富分化,正在瓦解王朝最后一丝希望。
虽然每次天灾人祸皇帝都要下罪己诏、颁布大赦法令,不过也缓解解决官僚阶级利用民脂民膏来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元军未必有王朝的军队那般可怕。
说起军队,这个由行伍出身的皇帝打造的皇朝,反而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才能最差的一代。
这和当时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有很大关系,军官们的社会地位往往低于同等级的文职人员,即使是在兵临城下的阶段,将军依然要节制于当地的行政长官,以至于军队里充斥着社会渣滓。
我对蒙元时期的感悟
《国史十六讲》与我对蒙元时期的感悟元朝,这个由成吉思汗家族创建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异数。
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大蒙古国的一个阶段。
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个盛世,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盛世不过是昙花一现?这要从宋朝说起了。
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
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
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
直至1279 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武力取胜,这是我们一贯的看法。
但我认为书中一段话说得好:“文化是逐渐扩大的。
中国近塞诸民族,往往其初极为野蛮,经过若干年之后,忽崭然露头角。
其政治兵力和社会的开化,都有可观。
这并非其部落中一二为人所能为,而实在是其部落逐渐进化的结果。
”元的兴起,亦是如此。
蒙古是野蛮民族,但也不同于一般的野蛮民族。
首先,他们极其爱好远方的珍品,对于商人与工人也是特别的优待。
宽且对于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也没有必要遵循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些都无疑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为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次,蒙古是有文字的。
大食文化对其影响最大。
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人专用大食的“畏兀字”有六十余年,后又自造新字——蒙古字。
这种对文明的追求也肯定了蒙古人的上进心。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都是杰出。
人物毛泽东曾经对成吉思汗有过评价:只识弯弓射大雕。
但是,我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他白手起家,建立了蒙古帝国,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他以少胜多,所向披靡。
他的势力范围,东至朝鲜、海参崴,西至东欧,南至印度印度半岛、两河流域和北非,北至贝加尔湖。
疆域之大,世界上绝无仅有。
成吉思汗为他的儿孙击败众多对手、取得中国的统治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吉思汗绝对不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
成吉思汗不算英雄,谁算英雄?至此,元朝已极盛了。
那么元朝是何时开始衰败的呢?书中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世祖灭宋之日,就是元朝最盛之时。
元朝的读后感
元朝的读后感读元朝相关历史书籍之后,有诸多感触。
读到元朝广阔的疆域时,我感觉特别震撼。
心想一个朝代怎么能拥有如此广袤的土地呢?从东边到西边得跨越多么远的距离啊。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交通工具,即便现在坐飞机跨越这样的距离也得花费不少时间,而在古代那得是多么艰巨的交通挑战。
蒙古铁骑能够征战到那么远的地方并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真是不可思议。
元朝的民族融合部分也十分吸引我。
它将众多民族纳入统辖之下,不同民族在一个政权统治下生活。
特别触动我的是,像契丹人、女真人等原来的民族,随着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都有了新的变化。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这其中既包含着文化交流带来的新发展,也有着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但在阅读过程中,也有一些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元朝的政治制度很独特,例如行省制度,虽然知道这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但我对它在与本土传统的头人、部落领导等有势力的地方阶层协调方面不太明白。
是怎么平衡这种中央与地方独特权力架构的呢?后来我明白了一部分,元朝行省制在实行过程中会吸纳当地的一些势力进入管理体系,给予一定的利益并约束其权力。
元朝的文化也很值得探究。
在文化艺术上,元朝吸收了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
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汉族传统儒家文化受到冲击。
我经常思考这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对儒家文化带来的挑战,这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文化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现代而言,这提醒我们,文化交流融合时既有新兴的机会,也有传统面临变革挑战的可能,在全球化的未来,我们的文化或许也会碰到类似不同文化交融的情况,我们得学会在这种趋势下重点发展和保护优秀的本国文化元素。
总之,元朝这段历史就像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交织的巨大画卷,充满神秘模糊之处又有着让人惊叹的绚烂色彩。
换一只眼睛看元朝
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主选举大汗等等。
美国麦克·哈特在他主编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名人》中说:“我为什么把
成吉思汗看得比其他三人(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希特勒)更重要呢?因为他所影响
的区域面积更大,更重要的是,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也长得多。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生
前就被人打败。亚历山大去世时军队从未被击败,但他死后帝国很快便崩溃。然而,成 吉思汗将他的征服活动组织得如此之好,其子孙又是些如此能干的继承人,以致他去世
公产相矛盾的表现,也是导致帝国分裂的主要来源。每次皂位争夺,各汗国都党同伐异, 深深卷入,造成难以弥补的仇隙。
帝国发展的方向也是蒙古贵族间争议的焦点。草原地区原是帝
国的核心。然而,定居生活的舒适及滚滚而来的赋税却是莫大诱惑。留居草原并维持游 牧传统,或是移居农耕地区而改变制度以求适应,便成为一个长期困扰蒙古贵族而难以 两全的问题。
成吉思汗以空前开放的态度去对待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并且根据 需要大胆吸收,表现出草原般辽阔博大的胸怀。尽管成吉思汗自己并不是自觉的, 但是他的确为中华民族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道路,也为欧洲冲破中世纪的黑暗带来了 曙光,他使得人类之间实现了“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1。因而,成吉思汗不但 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他为发展繁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做出了独特贡献,是 中华各民族的伟人。
元朝采取空前的对外开放政策,有许多中亚、西亚、欧洲人,甚至非洲人到中国来 经商、游历、传教。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空前繁荣。中国真正成了世界的中心。意大利马 可波罗的《行记》等著作真实反映了世界对元朝的看法。
元朝一贯重视商业,保护商旅,积极开展对外友好通商。成吉思汗曾颁布一条札 撤:凡进入他的国土的商人,应一律发给凭照,加以保护。他重视科技,爱护工匠,只
蒙元帝国史感2000字
刚刚耐着*子把《蒙古帝国》第三部的《忽必烈》给读完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套好书。
在这几本书里,我看到了不经意中存在的亲情,唯美得让人产生幻想的爱情,深厚的而又百转千回的兄弟之情以及勾心斗角处心积虑维护自己地位的心情。
上演的是近千年前的喜怒哀乐,折*的确是当今仍然存在的社会现状。
第一部《成吉思汗》这一-本感触最深的不是成吉思汗历尽千难万险,忍辱负重得来的丰功伟绩,而是他和他的大儿子术赤之间的父子之情。
这种情感因为是在伟人的身上而不易表露吗?还是一贯的矜持,一贯的自傲呢?只有当面对死别的时候,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顷刻间土崩瓦解。
我想这是一生的遗憾,当可以在一起的时候,全然为了那面子,不知珍惜,不知如何去做,还不知去想办法解决,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我想,这鈈止是在亲情方面,他还可以涉及的更广。
此书,随着术赤的离去进入了我所认为的高潮,我的心情也跟随作者也许是略显的夸张的文笔浮浮沉沉,以至于当看到术赤离开,潸然泪下。
他的优秀,他的自卑,他的沉默,他的难以表达,以及他对于宁静平和的向往,深深地喜...英年早逝的叹惋,留给后人的还有无尽的遐想。
启示蒙元的意思解释
启示蒙元的意思解释
嘿,你知道启示蒙元是什么意思吗?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啊!
咱就说蒙元时期,那可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一段历史呢!就好像是夜
空中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那简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画卷!比如说那时候的贸易,多兴旺啊,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把各种货物和文化带到了不同的地方。
启示蒙元,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从蒙元时期能得到的那些启发呢?这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突然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
然后恍然大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蒙元时期的那些故事、经验,不也正是这样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的宝藏吗?
你想想看,蒙元时期的人们面对困难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勇敢、智慧,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吗?比如说他们在征战中展现出的坚韧
不拔,不就像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要咬牙坚持下去
一样吗?
再看看蒙元时期的艺术,那精美的绘画、震撼的音乐,不正是在告
诉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吗?这就好像我们在欣赏一场精彩
的演出时,被深深打动,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哎呀,启示蒙元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去体会的呀!它不是
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一个装满了智慧和经验的宝库!我觉得我们应
该好好去挖掘蒙元时期带给我们的启示,让这些启示像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坚定、更加精彩!。
元朝的建立观后感
元朝的建立观后感看完元朝建立的相关内容,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超级“混血”王朝的大门。
咱先说这元朝建立之前啊,那可是蒙古部落们在草原上一顿猛如虎的操作。
成吉思汗就像个开了挂的大佬,带着他的兄弟们,骑着马,挎着刀,一路横扫。
感觉他们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那马蹄扬起的尘土,估计能把天都遮住。
他们的铁蹄所到之处,就像龙卷风过境,把各个地方搅了个天翻地覆。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蒙古人可真是天生的战斗民族,他们的血液里估计流淌着都是勇往直前的劲儿。
然后呢,到了忽必烈这一代。
这忽必烈可不得了,他不光是继承了先辈们能征善战的基因,还多了几分政治头脑。
他看着中原大地,眼睛一亮,心里可能想着:“哟呵,这地儿不错啊,咱也得在这儿建立个大帝国。
”于是乎,他一边继续和那些不听话的部落或者国家比划比划,另一边就开始琢磨怎么把中原这一套管理模式给搞起来。
这就像是一个从草原来的壮汉,突然要学文人雅士吟诗作对,虽然有点难度,但架不住人家有决心啊。
元朝建立起来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个超级大熔炉。
各种民族、各种文化、各种宗教都被放在了一起。
就像把一堆五颜六色的珠子扔到了一个大罐子里,看着眼花缭乱,但又特别有意思。
你看那时候的元朝都城,大街上走着不同穿着打扮的人,有穿着蒙古长袍的彪形大汉,有穿着汉服的儒雅书生,还有那些裹着头巾的西域商人。
大家虽然看着不同,但都在这个新的帝国里寻找着自己的机会。
不过呢,元朝的建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搭积木,看着搭起来了,但是时不时地也会晃两下。
元朝内部的民族矛盾就像是一颗颗小炸弹,时不时地冒个泡。
蒙古人高高在上,其他民族感觉有点被压迫。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老大总是偏袒自己家人,那其他成员心里肯定不好受。
但是不管怎么说,元朝建立这个事儿,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投下了一颗巨大的石子,溅起的水花影响了之后很多很多年的发展。
总的来说,元朝的建立就是一部充满热血、智慧、矛盾和多元文化碰撞的大片。
它让我看到了人类的野心、融合能力,还有在面对新环境和不同文化时的那种探索精神。
穿越元朝的感受300字
穿越元朝的感受300字篇一大家知道第一个统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族是什么族?让我来告诉你吧,就是蒙古族。
在梦中,我居然穿越到了元朝。
这次穿越,使我对元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元代的陆上贸易、海上贸易非常兴旺,与亚、非、欧国家的联系空前加强。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等发明,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到西方去的;而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科学成就,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入中国的。
虽然元代只维持了短短的九十八年,却留下了很多动人心魄的史话,在这本书中,我们就可以走进这个超级帝国。
这次穿越,使我对蒙古族有了更深的印象。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策马驰骋在草原上,打猎放牧,他们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领土,蒙古族真是一个非常勇敢、能征善战的民族啊!篇二这是成吉思汗领导的,也称蒙古汗国,建立于1206年。
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建立元代,开辟整个中国,他只是为后代打了很大的基础。
他的孙子忽必烈在1271年于北京建立元朝,国号“大元”。
在1279年2月,元军终于陆陆续续地打败了西夏、金朝和南宋,统一了中国。
并将元朝的土地面积改为3100万平方千米,东、南至海,西至新疆,北至西伯利亚大部,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这就是我在穿越生活中了解到的。
这次穿越,也使我更敬佩铁木真这位可汗了。
他带领着自己的十五万精兵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仇敌,更可贵的是,他从不乱杀对主人忠心耿耿和能歌善舞的人,而是把他们利用起来,是个重用人才和爱交朋友的人。
在连年的战斗中,显示了他举世无双的军事才能。
铁木真·成吉思汗真了不起,真是“一代天骄”啊!篇三元朝虽然是蒙古人建立的,但也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份子,也同样为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朝随时由少数民族创立的,但其大一统的气魄不输于秦和唐。
并且元朝还有很多文化也很重要。
比如“站”这个词,我们不是说车到站了吗?这个“站”其实发源于蒙古语,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蒙古的“站赤”制度。
又比如“涮羊肉”这个“涮”其实是因为有时蒙古军行军时间紧迫,而且天气严寒,生火不便,就顾不上吧羊肉弄熟再吃,于是就把羊肉经水一涮,只有表层一热就吃下肚子里。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读后感3200字“日常生活”是民俗学的研究范畴,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著述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描写了南宋初期延续至蒙元入侵过后的南宋民众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为读者了解南宋时期的民俗史提供了一个简洁明了的范本。
谢和耐选定蒙元入侵南宋前即1276年的数十年和当时南宋的都城杭州作为描绘在一定历史时段下的中国民众生活的范围。
杭州是当时南宋的建都所在地,本身在南宋时期因为人口众多和繁荣富丽而极具代表性,容纳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包含了不同形式的日常生活;蒙元入侵前的数十年间则是城市中心和商业活动的突出发展的时段,作者的眼光直接聚焦城市生活,所以认为选择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
我想引用作者在导言中提出的两个观点,观点一是作者认为10—13世纪中亚和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元造成的压力是促进中国长江流域和东南省份经济普遍增长的主要动因,之前中国的发展以北方地区为主。
这反映在南宋迫于蒙元压力,迁都杭州使杭州变得富丽堂皇,帝国的经济中心南移,辐射到更南边的福州、泉州以及长江中上游流域。
观点二是作者认为以杭州为代表的南宋看似安定繁荣,其实只是幻象,真实情况映射出国库空虚、农村贫困、统治阶级内部党争,随后难逃其被蒙元覆灭的结果。
作者提到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国家的覆灭是因为皇帝缺乏德行,而作者认为中国的真正崩溃与道德松弛无关,而在其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本质之中。
我以为作者是想借描绘日常生活来反映国家覆灭的内在真相,那么蒙元入侵前夜的日常生活在逻辑上则介于两个观点之间,以杭州为代表的经济中心转移给居住于杭州的人带来了新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日常生活之下又暗含危机,与被蒙元入侵似乎又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日常生活是否只是作者的切入点?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确实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描绘了南宋色彩绚丽的日常生活,但大量的细节表明作者仅仅只是在描绘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他选用了丰富的文字材料进行描述,如南宋流传下来的生活琐记、笔记小说、方志、轶事汇编、马可波罗游记,这些资料细节丰富,马可波罗游记与中国的文献在描写某些同一事物上又能吻合;在分析中国社会产生的问题时,作者也注意同欧洲进行对比,试图说明在南宋时期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才会产生特定的生活形态,中国社会在南宋时期经济的繁荣发展、商人阶层的崛起为什么没能同欧洲一样改变社会结构,作者用中国传统观念在社会中流传呈现出的坚韧性予以解释,最后则回归到中国文化的特性。
元朝的民族大融合给我们的启示_高三作文
元朝的民族大融合给我们的启示你知道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没错,答案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勇敢、能征善战的民族,他们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的领地。
他们建立的元朝版图东、南至海,西至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它的疆域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辽阔。
元朝不仅地域广阔,艺术和科技也有巨大突破,创造了元朝一个艺术和科技的高峰。
《品味元代》一书就是给我们讲述了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并把元代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艺术和科技的成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那么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元朝,品味元朝吧!很久以前,蒙古人自由地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生活方式非常原始。
众多部落互相残杀,很不和平。
后来,成吉思汗的祖先用武力征服了散居在草原上的民众,把大家团结起来,建立了部落。
之后,有一个叫乞颜的部落首领也速该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叫“铁木真”,也就是以后赫赫有名的“成吉思汗”。
也速该是草原上大名鼎鼎的勇士,在一次宴会上被塔塔儿人下毒害死了。
乞颜部落因此败落,人们都离开了乞颜部落,留下了9岁的铁木真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
可是铁木真通过他义父和结拜兄弟的帮助,也成为了部落首领,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史十六讲》与我对蒙元时期的感悟
元朝,这个由成吉思汗家族创建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异数。
它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大蒙古国的一个阶段。
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个盛世,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盛世不过是昙花一现?这要从宋朝说起了。
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
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
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
直至1279 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武力取胜,这是我们一贯的看法。
但我认为书中一段话说得好:“文化是逐渐扩大的。
中国近塞诸民族,往往其初极为野蛮,经过若干年之后,忽崭然露头角。
其政治兵力和社会的开化,都有可观。
这并非其部落中一二为人所能为,而实在是其部落逐渐进化的结果。
”元的兴起,亦是如此。
蒙古是野蛮民族,但也不同于一般的野蛮民族。
首先,他们极其爱好远方的珍品,对于商人与工人也是特别的优待。
宽且对于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也没有必要遵循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些都无疑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为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次,蒙古是有文字的。
大食文化对其影响最大。
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人专用大食的“畏兀字”有六十余年,后又自造新字——蒙古字。
这种对文明的追求也肯定了蒙古人的上进心。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都是杰出。
人物毛泽东曾经对成吉思汗有过评价:只识弯弓射大雕。
但是,我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他白手起家,建立了蒙古帝国,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他以少胜多,所向披靡。
他的势力范围,东至朝鲜、海参崴,西至东欧,南至印度印度半岛、两河流域和北非,北至贝加尔湖。
疆域之大,世界上绝无仅有。
成吉思汗为他的儿孙击败众多对手、取得中国的统治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吉思汗绝对不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
成吉思汗不算英雄,谁算英雄?
至此,元朝已极盛了。
那么元朝是何时开始衰败的呢?书中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世祖灭宋之日,就是元朝最盛之时。
然而其分裂,也就于此时开始了。
”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曾经有过不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是因为他们当年有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利益。
他们必须团结,必须奋战,必须付出牺牲。
当共同的利害关系代之以君臣关系,当蒙古战士转变成了蒙古贵族以后,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跃马横戈的战斗力就成了昨日黄花。
全副武装、受到正规训练的蒙元武装部队,在没有武器、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农民军面前,不堪一击,望风披靡。
既不懂得之中国之法,其自
身又有弱点。
几十年前不可一世的蒙元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
看来,那时的蒙古部落在进化,却也还需继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