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1~2题。

1.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A. 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 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 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 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2.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A. 北美五大湖

B. 亚马孙河

C. 太湖

D. 里海

【答案】1.B 2.C

【解析】第 1 题,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体富营养化区域,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净化水体的功能。第2题,由题干可知,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我国太湖由于周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中氮磷浓度较高,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某国湿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读该国区域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形成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地形、降水量、蒸发量等角度分析。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许多冰蚀湖泊,地表积水较多;当地的地下水位较高。第4题,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观光旅游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属于湿地的经济价值。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

C.夏季风D.海陆位置

6.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漠化 B.乙地——沙漠化

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土壤盐碱化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第6题,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下图是青藏高原湖泊巴木错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某年该湖泊面积(S)及该湖泊所在区域气候要素情况(P表示降水量、T表示气温、E表示蒸发量)。据此完成7~8题。

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P(mm 2.0 2.0 3.0 6.7 23.3 60.5 93.5 93.0 58.2 12.2 2.6 1.8

)

T(℃) -

7.1

6.4

4.1

1.3

2.8 9.1 10.5 8.9 7.1 1.1

3.4

7.9

E(mm ) 84.6 70.6

102.

6

153.

4

127.

176.

6

160.

9

137.

6

139.

2

113.

4

97.7 74.2

S(km 2)

252.

8

253.

5

253.

251.

4

253.

254.

254.

6

256.

7

254.

9

252.

9

252.

7

252.

3

①降水量②流域面积③气温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巴木错4月面积比2月还要小,达到年内最小值,其原因可能是( )

①4月降水量增大不明显,但蒸发量比2月大很多,湖泊水量减小②2月气温低,湖

水结冰导致湖泊面积较大,4月湖冰融化,水面下降③4月工农业生产大量从湖中引水,导致湖泊面积减小④4月的降水量比2月小,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巴木错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从表中数据可看出,降水量较大时,巴木错面积较大,降水量减小时,巴木错面积较小;春季气温回升时,湖冰融化,巴木错面积减小,因此,巴木错面积年内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第8题,4月气温回升时,湖水蒸发量大,湖泊面积较小;2月气温较低,湖水结冰,湖泊面积较大。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

建设。完成9~11题。

9.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10.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11. 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9.C10.D11.D

【解析】第9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第10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清河绿洲北部的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第11题,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海子湿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该湿地为黄河变迁留下的故道,7km黄河水量流经湿地南部。调查发现,黄河开河(河流解冻)前后两个时间段迁徙至南海子湿地的大天鹅。采食植物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以2006---2007年为例,黄河开河之前,首批迁徙到湿地的18只大天鹅,采食酸模叶蓼为主,占食物组成的99.4%;黄河开河之后,迁徙到湿地的120只大天鹅,采食玉米为主,占食物组成的69.7%,大天鹅采食植物的种类与本地的优势植物以及你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

每年农民把玉米种到岸滩上后,往往不到收货季节就会被上涨的河水淹没,最多也就是三年一收,典型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1)据图,分析该湿地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

(2)评价当地种植玉米的区位条件。

(3)推测大天鹅在黄河开河前后采食植物数量、品种产生差异的地理原因。

【答案】(1)该湿地地处黄河上游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洪涝、凌汛导致河流泛滥,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形成季节性低浅滩涂和浅水沼泽、湖泊等湿地。

(2)位于中温带,具备一年一熟(春种秋收)的热量条件、岸滩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等有利条件,但当地洪涝严重(或多夏涝、凌汛)导致三年一收。

(3)黄河开河应为河冰融化,发生凌汛的季节。开河前,气温低河流封冻,大天鹅只能栖息在非结冰水域,栖息范围小,食物来源少,以当地天然优势植物为主;被黄河水淹没的玉米,在整个冬季都被冰面封存;开河后,大量未收到的玉米浮出水面,也为集中迁徙而来的大天鹅提供了食物。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南海子湿地位于黄河上游的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黄河该河段有凌汛现象,在黄河解冻后产生的洪涝导致河水泛滥;又黄河携带来的泥沙在此河段由于地势平坦,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形成季节性低浅的滩涂和浅水沼泽、湖泊等湿地。第(2)题,评价玉米种植的区位条件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内蒙古位于中温带,具有一年一熟(春种秋收)的热量条件,该地区有黄河经过,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同时由于黄河的季节性泛滥,使岸滩的土壤肥沃,适合玉米种植。由于该地夏季多暴雨、冬季多凌汛,黄河泛滥严重,导致黄河三年一收。第(3)题,从题干可知,黄河开河应为河冰融化,即发生凌汛的季节。在黄河开河前,河流封冻气温较低,大天鹅只能栖息在非结冰水域,栖息范围小;此时的玉米已被黄河水淹没,整个冬季被冰面封存,

食物来源少,大天鹅只能以当地天然优势植物——酸模叶蓼为主;黄河开河后,大量未收到而被冰封的玉米得以浮出水面,为集中迁徙而来的大天鹅提供植物。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流域,该流域分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分析亚马孙流域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的原因。

(2)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指出保护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亚马孙流域雨林面积大,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地处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2分);生物循环旺盛,蒸腾作用强

(2) 影响:与①地相比,②地径流量变化更大

原因:与①地相比,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其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较小;②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

或答与②地相比,①地位于亚马孙流域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①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

(3) 对雨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提供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的保护;建立国际基金。

【解析】第(1)题,亚马孙流域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主要是因为雨林面积大,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蒸发旺盛,蒸腾作用强。第(2)题,如果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①地位于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大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①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②地位于入海口,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较小。②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径流量变化更

大。第(3)题,保护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主要是对雨林合理采伐,采育结合。提供雨林观光、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的保护。建立国际基金。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2018年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

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 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3. D 4. B 【解析】 3.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 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 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 保护教案 【课标细化】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生态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⑶环保价值: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资源的现状: 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②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⑵森林资源减少(破坏)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有道理。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CO2 、放出O2的作用,当森林砍伐后,大气中的CO2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1《森林及其保护》word学案

4.1 森林及其保护学案(人教版选修6) 【学习目标】 1.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世界森林被破坏现状。2.了解世界和中国为保护森林而采取的行动。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_______、最复杂、最能②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________,尤其是④________和亚热带森林。 (3)森林具有强大的⑤_______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各种⑥________服务。 2.森林的破坏 (1) (2) 大和⑧_____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3)中国:人均占有量⑨_______公顷和覆盖率为16.55%,均远⑩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 3.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____________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__________沙化,全球气温升高,?________灭绝。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______________》),2002年公布森林法的?____________ 。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国有林场从?____________________ 转为?______________。 (2)民间:积极?____________,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目前世界森林现状令人担忧。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正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森林是() A.热带原始林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林D.亚热带常绿林 2.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是() A.刀耕火种、游耕制度B.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 C.大量使用薪柴D.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考查点2保护森林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2016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范文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同步试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关于现存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②多分布于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的地区③亚洲、大洋洲分布最广④部分已变为永久性的农田和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6—8题 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7、“绿色腰带”是指: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绿色植物 8、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9—12题 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16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为:“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某种生态环境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本节课对应的教学要求为:“说出森林破坏导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某一区域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其他区域的影响;针对森林被破坏后出现的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难点:森林的生态功能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剪辑,内容为在世界不同地区航拍的森林、草原,以及湿地。问:通过视频你们看到了什么?(森林、草原,以及湿地等) 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

2、世界森林的分布 提问:世界上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以针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为例)森林严重破坏地区分布在哪些大洲。指导学生说出:(1)森林种类;(2)每种森林具体分布地区;(3)探究种类数量和分布地区。 教师总结:不同类型的森林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这是空间分布。 承转:以上我们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世界森林的空间分布,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文字和数据。 我和世界的森林资源 提问:通过以上资料和数据可以看到,森林的总体面积在不断下降,那么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 3、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 提问:不同时期对森林的破坏主要有哪些?

202003高三地理试题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监测 地理试题2020.03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陕西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072米,曾经是“陕北的米粮之仓”,如今成为“苹果之乡”。苹果树是乔木,树冠高大,可达15米。近年来洛川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有序推进苹果矮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标准矮化种植园。“洛川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畅销国内外。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洛川县果进粮退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流转 B.市场需求改变 C.城乡统筹发展 D.引进种果技术 2.苹果矮化栽培的主要优点是 A.适于密植,增加产量B.耐旱抗寒,提升品质 C.根系发达,保持水土D.管理方便,易于采摘 3.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主要是因为上海 A.消费市场巨大B.有政策的支持 C.运输条件便利D.劳动力素质高 【分析】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难度较小;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图1是对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数量和国家园林城市数量的统计。据此完成4~5题。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知识分享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 案)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与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1.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危害。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活动式、探究式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作用吗?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是目前全球森林资源在急剧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新课学习: 一、森林资源及其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森林资源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 1、森林资源的作用 师:(投影)森林资源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二是作为环境资源,具有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 投影练习:请说出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植物环境效益。 过渡:森林资源对人类有哪么多的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森林资源都有哪些类型吗? 学生回答。 2、森林资源的分类 师:森林资源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

2020高考地理模拟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易于开采,所以该国被称为“铝矾土王国”。2015年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仅有50万吨,但在2016年,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就达到了1300万吨,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有利的区位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丰富②陆路交通便利③芳动力廉价丰富④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中国某集团是一家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为一体的大型铝业集团,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韦立(航运)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

合作开采乙地区铝矾土矿,该集团选择合资伙伴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研发能力 B.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C.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 D.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利润 表1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科,据表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终年盛行西北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乙地分布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陶溪川文创街区立足世界瓷都景德镇,以文化为端,以陶瓷为基,在保护利用陶瓷工业产的墨础上,通过活力再造,结构改造,环境管造,轴传统,时尚、艺术、科技于一体,建设成为工业遗产成功转型的样本,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业界形成了“构溪川现象”。火热的陶溪川,引来天南海北的精英荟萃,据此完成5-7题。

5.“陶溪川现象”成功的主要基础是() A.政策扶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高知名度 D.科技发达 6. 陶溪川文创街未来发展方向是() A.改革陶瓷技术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扩大陶瓷市场 D.加快城市化进程 7.“陶溪川现象”成功的成功() A.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B.明显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C.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D.加速了人口向外迁移 梅原产中国南方,在中国传统火化中,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华北地区梅的正常花期为3-4月。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温度,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引种、育种。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②长日植物起于高 ③长照植物多在春开花④长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⑤海拔高的植物多为低温长目照⑥海拔高的植物多为高温短日照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的提前开放的有效办法可能是()A.推迟种植时间 B.自天用黑布笼罩 C.白天放在背阴处 D.提高环境的温度 多年来看,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鄱阳

2020年高三地理《森林及其保护》的教案

高三地理《森林及其保护》的教案 林及其保护 1.了解森林减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1.________________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时期原因变化趋势 地质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2.世界森林覆盖率__________,中国森林覆盖率_____________ 3.原始森林: ①_________:存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存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洲 4、我国森林的分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的生态价值:①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 ______________。首要价值:______ 6.森林破坏的后果: 7.雨林破坏的原因: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984年《中华人民 __森林法》(简称《森林法》) A.政府 xx年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总体评价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二、试题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 肥料 B. 原料 C. 能源 D. 产品 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 B 2. C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题详解】

2019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森林及其保护 (含答案)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一)教材第56页思考 思考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开发必将造成森林的锐减。 (二)教材第56页思考 思考提示:1.可以从身边的事例找起,也可以通过参与的旅游活动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来总结出森林的生态功能。 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种功能。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家具,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三)教材第58页思考 思考提示:1.我国政府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积极行动,他们不仅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2.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学业达标

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 ) ①低纬度②中纬度③中高纬度④高纬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荒漠和草原之外,陆地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覆盖。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遭到的破坏更加严重,甚至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 答案:C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分别是( ) ①热带雨林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亚寒带针叶林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种森林一种是分布在纬度较高(北极圈穿过)的亚寒带地区,另一种是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赤道穿过),由此我们可判断两种森林类型分别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 答案: D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完成3~4题。 3.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8月,苹果公司供应链数据显示,在巴西和印度建立代工厂并未减轻苹果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在中国,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雇用了上百万工人为苹果组装设备,其中富士康目前在中国有29个生产点,和硕有12个。除代工厂外,中国占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商比例由2015年的44.9%上升到2019年的47.6%。据此完成1~3题。1.苹果公司在印度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当地原料B.降低生产成本C.提升产品性能D.规避关税风险 2.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的生产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研发能力强 C.空间布局集中D.原料来源广泛 3.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中国供应商依赖性强②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④对中国代工厂依赖性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组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第1题:苹果公司在印度建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印度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生产成本低。故答案选B。 第2题: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环节,故劳动力需求量大。答案选A。 第3题: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说明中国的优势和吸引力很大。结合苹果产业特点和中国情况,很显然“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错误。苹果产业不属于资源型产业。故答案选B。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据此完成4~5题。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已有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地区为例,介绍其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具体体现为热带雨林被破坏。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森林的作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了解却非常有限,甚至陌生。很难把雨林的开发、保护与全球环境紧密联系。更难把雨林的保护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紧密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比较淡漠。 高二年级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深度很强。但高二学生学习科目较多,时间紧。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资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亚马孙地区不同时期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推理热带雨林资源的破坏对亚马孙地区的影响和危害。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雨林的作用和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被毁坏的原因。 3.雨林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措施如何? 难点: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数据资料、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方式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森林及其保护练习题 最新

4.1 森林及其保护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6)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D.保护农田 2.若图中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下列叙述较为符合图中河流特征的是() A.源远流长B.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 C.水能资源丰富D.冬季结冰期长 3.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流量减少②河道淤浅③水患加剧④结冰期延长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面积:hm2), 4. A.甲B.乙C.丙D.丁 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提供能源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D.发展经济 6.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A.防风固沙B.水土保持 7.玛雅文明曾经高度发达,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农业是他们高度繁荣的基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 ①暂时农田②建筑材料和燃料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④文明衰落⑤森林消失⑥农业生产力下降 (2)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做“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这种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后不得不废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________在热带雨林地区(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3)由以上可以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的恶化。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釆成熟林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6 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自2018年8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___________(季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__________。 (2)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出三点即可)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选修10分。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 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6、试卷充分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如1—3题的雨水花园、4—6题的甘德国际机场 的变化、7—9题的渤海海冰、36题美国大盐湖的卤虫生产、37题的青藏铁路、42题的徒步旅行、43题的曼谷水患、44题的土壤保护,每一题组无不体现生活。 二、复习策略 在学校与年级组的领导下,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精细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自进入复习,在每一阶段复习之前,都做详细的计划,依据考纲、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