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传统文化的不足 在文化思维上,传统文化显示了它的先天不足。主要有:一,中 国重经验和直觉,西方重抽象概念;二,中国重了悟,西方重实 证,三中国重类比推理,西方重归纳和演绎推理。 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出现了怪现象,那就是 我国汉唐在工程建设方面遥居世界之先,却没有力学;有世界上 最早、最丰富的天象观察,却没有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有哈雷 慧星的最早最多的观察记录,而计算出哈雷慧星速度的,却是哈 雷和牛顿。
本位文化论
1935年,有10位著名的教授发 表了《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宣 言》,这个宣言里面开头的第一 句话非常惊人。“从文化的领域 去展望现代世界里面固然已经没 有了中国,就是在中国的领土里 面,也几乎没有了中国人。” “中国要有自我的意识,要有世 界的眼光,既不要闭关自守,也 不要盲目的模仿。”
一个民族失去了自主性,绝对不可以采取他族的文明,而只能是让他族文明征 服。如果你失去了本位,盲目追求别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别人的附庸, 被其他文化征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一统天下”
当代新儒家思潮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港台的几位学者,主要有四位:牟宗 三、张君劢、唐君毅、徐复观,他们当时发表了一个宣言,感 叹中国文化“花果飘零”,呼吁要来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这 就是后来著名的当代新儒家的思潮。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 先生提出要“三统并建”,意思就是儒家的道统、政统和学统 这三统并建,即把“道”、“政”、“学”都统一到儒家里面, 儒家一统天下。
1898戊戌变法 ——旨在“改变政治制度文化” 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又将问题归结到器物、政治制度背 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东西——20世纪初开始新文化运动(打 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反思这种否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整个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以后,中国有很多人去那里考察,发现欧洲的文化也不是十全十美 的,特别是它那种以物质文明为主体的文化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梁启 超去了欧洲考察以后,写了一篇《欧游心影录》。他反思了当年他们这 一批人要完全否定自己传统的想法是不是对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间 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自己来反思的东西。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也讲到了东西的文化其实是各有优缺点,而且是不同类型的文化。 因为这种反思,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就不断出现了探讨国学问题的 学会和组织 。在这次反思中出现的国学热潮,一直延续到1936年左右。
佛教主张出世 ,回避政治,对 君王父母无须下 跪,无须尽忠尽 孝,出家以后不 得婚配。
入世


和而不同,是为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四、辩证看待传统文化
国学百年争论 鸦片战争——开始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 “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意思是说, 我们主要是要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器物文化,而中 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不能动,即中体西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新中国建立——中西文化的激烈争论
全盘西化论
1933年,中山大学的一位 教授陈序经,在《中国文化 之出路》。他认为西方文化 无论在思想上、科技上、政 治上、教育上、宗教上、哲 学上、文学上都比中国好, 就是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上, 我们也没有西方人那么讲 究 。中国文化唯有彻底西 化才有出路。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诺贝尔奖得主“巴黎宣言”?
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 得者国际大上,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诺贝尔奖得主探讨了21世纪 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在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巴黎宣言” 中有一句话:“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鸡头 蛇颈 燕领 兔背 鱼尾 五彩色
六尺多高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形如鹿 独角 全身鳞甲 尾似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这三种图腾,都有力的证明 了中华民族的早期融合。民 族在交往和战争中合体,各 个民族各取一个象征代表自 己,于是就创造出这样的综 合图腾。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车 马 帅



将 兵 炮
象 卒 卒



车 马 帅



将 兵
象 卒 卒

相 炮 帅 卒

车 马
将 象 兵
象 卒 卒

相 炮 帅 卒

车 马
将 象 兵
象 相 卒


车 马 帅
炮 卒

将 兵


相 炮 帅

车 马
将 象 兵



车 马 相 帅


将 兵


马 炮
车 马 相 帅

和 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儒家资本主义”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引起 了世界的瞩目,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 的高度关注。于是就有所谓“儒家资本主义”的提法。儒家思 想的现代价值引起了东西方政界、经济界、学术界的关注和讨 论。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等问题受到关注,我们中 国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西方 也引起了重视。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中国的文化可能是有一个 复兴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民族大融合
犹太人曾经是没有国家的流浪汉,在宋代有大批犹太人进
入中国,曾向宋王朝进贡,宋王告诉他们:“归我中夏,
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并赐赵、李、张、高等17姓。这 批犹太人完全汉化了。世界上犹太人被成批的汉化,恐怕 就此一例,这也说明了以和为贵的汉文化的强大的融合和 消解的力量。这种极强的民族融合力,得益于中华民族的 人文主义的传统以及对和的观念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现代化 ≠ 欧化
“黄土文化”?“蓝色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新一轮的西方文化热,主要对象是 尼采、萨特等人的思想。当然,在这样的情势下必然会涉及国 学和西学的讨论。于是一种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潮又 重新出现了。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 种黄土文化、封闭的文化,没有自我更新的机制。西方的文化 是海洋的文化、蓝色的文化、开放的文化、不断进取的文化。
中——不偏不倚,即没有发生偏差,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常道,即道理、原理,切合实际。 中庸——执两用中。 执两——把握事物的两端,明白矛盾的两个方面; 用中——在矛盾的对立面中寻找他们的统一、和谐和平衡。 建立在中庸基础上的“和”,是重视对立面的不同即斗争的 “和”,是以斗争性作为自己存在前提的“和”。
儒释道三教和处的 大同恒山悬空寺
主老子李耳,清高豁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 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 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 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印度佛教中国化,产生了双重结果:一 是佛教被改造,成为中国式的佛教即禅宗, 与印度本土的佛教有质的区别。另一个是佛 教和儒教合一,推进儒学变革,形成了宋明 理学,创立了自身的心性本体论。宋明理学 与禅宗波动了整个东亚,使华夏文化圈成为 现代所说的东亚文化圈。
(曾子把“和”比作烧汤)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阴阳相冲为“和”,“和”就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
路》)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要与“中庸”联系起来 理解“和”。
□中庸——不温不火的平庸之道,和没棱没角的滑头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及融合
佛教教义 传统文化 融 合
佛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不入世如何普渡 。既然佛陀主张“我不入地狱,谁入地 狱”,自然可以把尽忠入世看作是入地 狱的过程。因此佛法自在世间,不离世 间也可觉,改变了佛教不入世的佛规。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佛教的“ 淫罪”是限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并不 限制正当的婚姻,家庭不是成佛的限制 因素,居士既可以有家生儿育女,又可 以修道成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庸》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二、“和”的图腾和民族
龙、凤凰、麒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它们都是自然界不存在的“和”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虾眼 鹿角 牛嘴 狗鼻 鲶须 狮鬃 蛇躯 鱼鳞 鹰爪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1894)——开始开盘否定中国的传统 30年洋务运动,其成果代表——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1895年严复发表了文章,认为只学西方的器物是不行的,还要学 习人家的政治制度,所以要改革,并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他举例子说:牛和马,牛可以负重,马跑得快,不能要求 牛体马用,马体牛用。意思是说,要有西用,就一定要有西体。


仕 将
仕 象 兵 炮 车
马 卒 卒



车 马 帅



wk.baidu.com仕 将
车 象 兵 炮 车
马 卒 卒



车 马 帅




仕 象 兵 炮 车
马 卒 卒



车 马 帅




车 象 兵 炮
马 卒 卒



车 马 帅



将 象 兵 炮
马 卒 卒



车 马 帅



将 象 炮 兵
马 卒 卒


国,逐渐也汉化,最后融入汉民族。(北 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 “北朝民歌”充分体现北方民族大融合特 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民族大融合
第三次,从五代十国到明初,约五百年。
女真、契丹、西夏、沙陀等少数民族进入西
北和北部许多地区,经过五代十国,也与汉
民族同化,以至元朝统治者将这些被征服的
辽、金、西夏人通称为汉人。 满清入关后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第四次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三、“和”的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融合之路
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唐朝与世界文化交融盛况空前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 白 唐朝的国子监与太学,接纳2万多外国留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唐人大有胡气”——鲁迅
胡装、胡食、胡舞盛行街头 ,汉人“大有胡气”, 豪爽而刚健,以至于“洛阳家家学胡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儒释道三教合流,标志着华夏文化走出大陆而成为东亚文化
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 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 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 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 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 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 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 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 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从春秋战国至秦,约五百年。
是以中原周围各族吸收“诸夏之族”的
大融合。结果是:楚人、吴人、越人、 东夷人、西戎、南蛮、北狄与“诸夏之 族”融合成汉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民族大融合
第二次,从南北朝到唐初,约四百年。其 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
原,建立前赵、后越、前燕、前秦等十六
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个人—— 家庭—— 谦和 和睦 吾养吾浩然之气
和以处众 和为贵 中和
和气生财 家和万事兴
社会——
世界——
和谐
和平
国泰民安 万邦协和 天人合一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 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 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 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和则一,一则多力”(荀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和”的概念
“和” 是万物得以生成之道
□“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生万物。”——《国语· 郑 语》 □“去和而取同”是周朝衰落的原因(史伯答郑桓公)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 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 ——《国语· 郑语》 □“和,如羹焉。 ”“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