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诗歌翅膀“飞”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着诗歌的翅膀“飞”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4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创新的天空,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译古诗,发挥想象

跳跃性是诗所特有的语言特征,古诗自然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即使学生把诗的每词每字的意思都弄懂了,却仍然不能把句子翻译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发挥想象,把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

如《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如果学生能把这两句通顺地译出来,那么学生也就差不多理解课文了。可许多学生把“野火烧不尽”的原因理解成草原上的草太茂盛或野火被大雨烧灭了。前者没有理解诗的深层意思,后者曲解了诗的本意。老师提问:“野火烧的是草的哪一部分?什么部位是野火烧不到的?”学生想到草根是野火烧不掉的,纷纷把译句改正过来: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叶子,每到春天,埋在泥土里的草根又会长出茂盛的草来,所以草原上的草是烧不尽的。通过想象,填补了诗句之间留下的空白。二、画古诗,抒发创意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

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如果教学利用得当,这些“无形画”无疑将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由诗作画,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远山上画几个屋顶表示;有的认为屋子应该隐约出现在浮云之间;有的认为只在弯曲的山路上画上几个农作归来的人;还有些同学认为只需在远山之间画上袅袅炊烟即可……表面看来,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三、演古诗,寻求新异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设情景,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的古诗,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法鼓励创新,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例如,学生表演《寻隐者不遇》一诗中诗人询问童子师傅的去处时,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童子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一片茫然的;有焦急无奈,举目远眺的;有故作神秘,睨视微笑的……学生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

四、改古诗,体验创新

对于已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改写,扩写诗句或者如“××之后”一类的题目,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

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

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

五、唱古诗,展示创造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首先应该是歌,然后才是诗。中国的传统文学向来与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以吟唱,西方教育认为打开创新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乐。而音乐的失落似乎也失落了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金钥匙。音乐给人美的感觉,使人舒畅,人心情愉快时,各种神经系统都高度兴奋,外来刺激容易留下印记。一首诗通过谱好曲,可以使学生终身难忘。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诗歌教学已经突破一般囫囵吞枣的方式,而是运用生动有趣的唱诗的方法。教师给古诗配一定的调子,编排相应的肢体语言,

并带着孩子甚至家长一同吟唱,其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不求自来。学生也能在唱古诗后学习给古诗谱曲,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前人遗留下来的

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理解,而应该寻找创新教育的支点,树立学生的创造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养成创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能乘着诗歌的翅膀“飞”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第三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