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论文
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论文摘要:通过课程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服装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企业及社会认可。
中央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提出得力发展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解决新疆百万人就业。
由此而见,新疆的服装产业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作为新疆唯一一所培养服装人才的高校,也面临着挑战。
培养符合新疆服装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我们的责任。
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新疆具有发展服装产业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出口和内销市场前景看好,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新时期新阶段,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是完善新疆纺织产业链、振兴新疆纺织产业的需要;是发挥新疆区域优势、扩大我国服装出口中亚等市场的需要;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展现新疆各族人民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增强新疆经济内生动力和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新疆大学作为新疆地区唯一一所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承担着为新疆服装企业输送高级服装人才的重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思想的应用型人才,为新疆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发展输送具有市场意识、文化理念的专门人才,社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
如何缩短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和隔阂,需要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教学比重过多从我校的服装专业课程设置看,公共文化课、绘画基础课、设计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毕业设计、实习和论文共同构建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
其中,外语、体育和马列思想等公共文化课程贯穿了大学两年的时间;而绘画基础课程,例如素描、色彩等课程,则占用了学生将近一年的时间。
而且,这两门课程属于纯艺术范畴,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设计课程中不知如何应用,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从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国家教育部和 当 前广东省对经管类人 才培养提 出的新要 求, 进一步强调对创新 型、 应 用型和 复合 型人 才的培养。在创新应 用型人 才培养过程中, 树立先进 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 、 建立符合创新型人 才培 养要 求的实验教学体
WU J u h u a TAO L e i MO Z a n L U O Me i i u a n L l AO N u o
(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5 2 0 , C h i n a )
垫
: !
a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d
创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 育
基 于创 新 应 用 型 人才培 养的 实验 教 学 改革研 究与 实践 ① ②
吴菊华 莫赞 陶雷 罗美娟 廖诺 (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 1 0 5 2 0 )
系, 改革和创新实验 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 依靠结构合理的实验 队伍和新的运行机 制等措施保证实验教 学和改革的顺利实施 , 促进 学生知识 ,
能 力和 综 合 素质的 协 调发 展 , 使 实验 教 学真正 达 到支撑 人 才培 养的 目标 。
关键 词:实验教学体 系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能 力 人 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9 8 x ( 2 0 l 3 ) 0 6 ( b ) 一0 1 2 8 —0 3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2019 年 3 月148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李 梅 亚力青·阿里玛斯 张文祥(新疆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新疆 830049)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就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
工程训练作为工科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疆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新思路,积极改革工程训练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个性潜力、激励学生实践创新的重要实践基地。
一、改革工程训练教学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为加强我国一流大学教育的基础,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在保证通识教育学时和学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各类教育的学时和学分,协调通识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的进程[2]。
中心根据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特色,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识教育课程。
中心打破了学科和专业界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工程训练基础教育、综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开设了“工程基础认知”、“实验机器人建模与控制”、“工业系统测量驱动与控制”、“电工基础与实训”等工程通识教育课程。
使之在原有工程基础训连体系上,形成了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训练教育课程体系。
该体系注重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并向应用、设计、综合型方向发展。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论文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文章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心,在详细辨析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专业发展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等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做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abstract】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s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lso is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need, is also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needs. article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realize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as the center, i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pointed out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problem ofexistence, put forward to adjus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innovating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main practice.【keywords】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中图分类号】g629.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9-020 引言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合并、重组或者独立升格的普通本科高校。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刘黎;黄云生;马义华【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而对应用型的创新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对于一些独立的地方院校如何从研究型的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进行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是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例,通过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完善与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作者】刘黎;黄云生;马义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1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确定(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动态概念,它随着高等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
按照当前的理解,应用型人才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传统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侧重于理论知识,被称之为学术型研究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探寻未知领域的新知识,寻求真理是其动力,最终在自己的所属领域内进行所谓的理论创新,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应用型人才正好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是指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中心,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工作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应用型人才更突出强调与现实接轨,要体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而不一定像学术型人才要对知识十分精通、追寻根源。
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的界定,除了要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之外,还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论文
浅议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视。
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的改革与创新。
培养方案突出了专业特色与培养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
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
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
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
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
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
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1)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发酵工程人才培养为例邓辉陈乃富孙传伯韦传宝詹少华韩邦兴陈存武*(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工程人才创新能力不足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新时代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建立了“2+1+1”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依托行业优势、实施校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的多模块立体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是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其特点是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和工程化的教师队伍。
该文以生物工程专业发酵工程人才的培养为例,阐述了皖西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同类院校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酵工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1-0150-03我国自开办生物工程高等教育以来,在为国家培养高级发酵专业人才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生物工程高等专业教育开办早期,我国的培养体制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同时兼顾了“重点人才”的培养,为发酵事业的发展输送了相当一批高层次的人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校扩招浪潮之后,高等院校软硬件没有及时配套,导致发酵工程教育质量下降。
根据皖西学院近几年来发酵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在把握高水平发酵工程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水平发酵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办法,即依托生物工程核心专业,注重培养大发酵方向的创新型人才。
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培养要求,把核心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设计、专业阶段设计和管理模式设计作为着力点,同时联动校企平台,实施“2+1+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专业基础学习和企业专业实习和1年企业顶岗见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的4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发酵工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探索了一条具可操作性较强的培养之路[1,2]。
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 关键词】 应用型创新人才 灌输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 研究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新建本科 院校是 指由老牌 高校的二级 学院改制为独立学 院或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合 并升格而来 的院校 。 1 9 从 9 9至 2 0 07 年, 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 了 2 8 0 所新建本科院校 , 占全 国 7 0 4 所本科 院校 的 2%。作为培养适应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 8 第 一线需要 的高 素质 劳动 者的生力 军和摇篮 ,在 人才培养 目 标 上 ,新建本科 院校 大多都定 位于培养应用 型创 新人才 ,而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已经成为 2 世纪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 1 流趋势 ,可 以说新建本科 院校顺应 了高等教育发 展潮 流 ,应 该 大有 可为。但是何谓应用 型创新人才 ?现行教 学方 法能否 培养出应用 型创新人 才?改革 现行 教学方法 有哪些途径?这 些 问题都具有实践意义 ,值得我们 去探讨 。
在发现式教学 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将学习信息转换为 适合学习者 目前理解状态 的格式 ,以螺旋方式组织课程 ,使 学生能依靠他们早 已学过 的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达到启发学 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 的 目的 。 2 .研究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 的主要特点是 以发展探究思维为 目标 ,以 学 科的基本结构为 内容 ,以再发现为学 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 是 “ 发现者” ,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像 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 ,通过学生 白己探索和学 习,通过 自己 的实践活动 , 去发现规律 , 掌握基本 的科学方法 , 提高能力。 在教学结构序列上 ,主要体现在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 个 自主学习的环境 ,然后在教 师指 导下将启发 、阅读 、探究 、 点评 、总结有机结合 ,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 出问题——探 索研究—— 总结 提高的过 程。 3 参 与式教学 法 . 这种教学法指的是在 民主 、宽容 的课堂环境 中,学生作 为教学 中平等的一员 ,积极 、主动 、全身心地介入到教学 的 每一个环节 ,与教师共 同推进教学 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 法重视学生 的参与 和教与学 的互动 ,以学生 为中心 ,充分应 用灵活多样 、直观形象 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 ,成为其 中的积极成分 ,加强教师 与学生之 间以及学生 与学生之间 的信息交流 和反馈 ,使学生 能深 刻地领会 和掌握 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 下转第 4 5页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创新。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需要得到尊重和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
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与途径1. 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体系的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3. 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尹新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3期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现象的凸显,地方本科院校为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纷纷朝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转型。
但由于受各种外部因素和学校内部原因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普遍存在转型道路艰难和转型效果有限的情况,学校仍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培养研究型人才阶段,没有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做文章。
事实上,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特征,更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积极探索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主要是指培养的人所要具有的规格,即人才培养目标;第二方面为人才培养方法,即行动层面的教育内容和途径,主要指向培养的方式和过程,具体指专业设置、课程建构、教学选择和质量评价体系四方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人才培养目标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价值追求,体现办学者、管理者和教师的群体意识,是激励学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它反映教育的本质要求,即价值层面的人才培养方向,从根本上回答办学者的办学取向。
(一)“视野下移”的人才培养目标取向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教育层次而言属于本科教育,就教育类型而言属于应用型教育,致力于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从区域分布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坐落于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即地市级城市,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地方。
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学校管理者对应用型教育所持有的信念与态度,这种信念和态度来源于院校对社会责任和学生前途的认识。
在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时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履行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由于其布局的市域性、服务的地方性、定位的应用性和自身的缺陷性等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改变以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雷同于其他大学的情况,改变盲目追求培养目标的通用型取向,确定“视野下移”的人才培养目标取向。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张培明马乐群王春林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内容。
而要争创一流,提升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首要问题。
潍坊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重点建设的高校,一直以来从未放弃过对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实际,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学、客观地将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即以应用为主,兼顾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基础教育和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的业务骨干、管理骨干以及中小企业的创业人才等等。
一、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与基本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学校已经从昔日的“象牙塔”走进社会的中心。
分类型培养本科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以潍坊科技学院来看,它地处坐落于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山东寿光,是寿光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国家职业教育创新试验区试点院校,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区域内需要大量土建、机械等工科人才,艺术设计与动漫人才,金融、贸易等应用经济类人才和会计、物流等工商管理类人才。
每年高考,学生志愿大都集中在这些专业。
无论是招生数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地区高校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加之地方高校设置的专业绝大部分为应用型专业,传统的基础性文理专业不多,专业教师与地方有较密切的联系,相对于基础研究而言,更擅长教学、应用研究与开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潜在的优势;地方高校本科生规模大且绝大多数(一般90%以上)要直接面向就业。
因此,地方高校亟需转变观念,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地方重点建设高校发展定位也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初探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过程等的总体设计。
地方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24-0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逐步产生类型的分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
现阶段,我国有本科高校700多所,其中地方本科高校有600多所属于应用型高校[1],由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多数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照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按照自身的人才培养类型自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指导性文件。
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主动适应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如我院采取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关注、了解本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可变性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保持相对稳定。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摘要: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湖南文理学院以让合格毕业生100%就业为目标,贴近市场,建立灵活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1234”教学模式;以切实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建立系列课程建设制度,狠抓课程建设,把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落实到课程上;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将学生就业与教学质量挂钩,不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以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强化实践教学;以夯实学生充分就业为基础,实施“两个素质提升工程”。
通过改革实践,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从2008年年末开始,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研究制定工作,该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潜力大”应用型人才,不断拓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为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湖南文理学院自2009年开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学工、人事、招就、财务、国资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学工部、人事处、招就处、财务处、国资处、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教学院院长参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探索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解决和处理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成立相应工作小组,以课程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为抓手,全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并取得了显著实效。
一贴近市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型“1234”教学模式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依托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基地、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构建了“1234”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发挥地方院校办学优势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发挥地方院校办学优势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高等学校的功能、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运而生。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如何深化体制改革,发挥办学特色,积极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以培养高层次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来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发挥地方高校办学优势,营造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主战场,以满足市场对现代化一线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特别强调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
首先要明确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努力的目标。
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应抓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制订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主导作用。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必须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集中力量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2篇-人才培养论文-教育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2篇-人才培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一、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的问题。
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大多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
即使是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多是流于口号,培养目标模糊,按学术型人才的路子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
导致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不强,两不像、两不强。
甚至有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就是以损失学术性为前提,是向职业院校靠拢,这种学术型导向的人才观念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虽然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认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学术界的探讨也不是十分清楚,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此标准就更是不甚了解,各种观点之间存在分歧。
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还存在很多争议。
例如,有些学校明确提出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却提出建设和学术型人才一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进而使地方本科院校对自己各学科的专业目标定位不很明确,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学的知识多而杂,致使学生毕业以后社会竞争力不强。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和类型,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但是,在目前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实施是轻车熟路,教学成本较低,实践教学需要自己摸索创新,又受到场所设备等条件限制,即使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没有实际去做,流于形式。
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摘要:本文根据经济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类化、多样化需求,提出创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探讨了以应用为主导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打造,以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力求推动特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
1999年开始,随着第二次全国性院校调整,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升普通本科院校。
截至2012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有生力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域分布来看,60%以上的新建本科院校位于地市级城市,生源也多来源于地方。
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办学,也有利于提高地市、县市和广大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缩小城乡高等教育的差别,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广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基本取得了共识:即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
应该说,这一共识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区别开来,具有明显的特色,基本体现了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思想。
但是,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呈现出多类化、多样化的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摘要】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总结了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办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以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教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大批地方高校应运而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高校因为其生源质量、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水平的限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地方高校的办学共识,许多地方高校都已开设应用型本科专业,试图培养出能够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由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一些地方高校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有些高校打着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旗号,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但实际上仍然按照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
因此,如何真正建立符合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培养体系,就成为地方高校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有较宽博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知晓与自己专业相近学科的有关知识或技能,有较强的边缘交叉思维,善于应用学科知识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传统本科培养的学术性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的实用型人才。
学术型人才要求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用型人才是一种技术性专门人才,理论以够用为度,更强调上岗操作能力。
应用型人才则介于二者之间,既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不强调“原始创新”,但要求“集成创新”;与实用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通用性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学术型人才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应用型人才处于中间位置,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逐步推进,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这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极大机遇。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刘克宽(泰山学院 山东泰安 271021)[摘要]合理性的知识结构、多向性的复合能力、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以职业生涯为目标导向的知识结构,强化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内化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结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09)05-0083-04Reform and Innova tion o f Applied Ta lents ’Cultivatio n Structurein Loc al Und ergradua te College sLIU Ke-kuan(Ta ishan Unive rsity Ta i ’a n S ha ndong 271021)Abstr act: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structural purpose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re rational knowledgestructure,multi-dimensional compound ability,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with one-expert and overall-skills.To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it is of great essentiality to enhance school-running bene t and strengthen tal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local government undergraduate colleges,by means of deepening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perfecting career-originated knowledge structure,consolida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centered capability structure and internaliz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ucture with the core of specialized quality.Key Words: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applied talents,knowledge structure,practice capability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根本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摘要: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背景、人才培养特点,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可行性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方院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问题对策高等教育领域“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但对于介入二者之间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格的地方院校及部分行业性院校,尚无明确的政策指引。
政策导向的模糊使得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出现迷茫和盲从的现象,办学定位不明晰,人才培养缺乏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亟需厘清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产物,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既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性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进而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现实可能性及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地方本科院校属性特征及其人才培养现状(一)地方本科院校的属性特征应用型本科是相对学术型和高职专科而言的,它既不同于学术型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而是介入二者之间,是当前地方性本科类院校特别是新建及新升格本科院校的主体。
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之间是平行发展关系,应用型本科和学术型本科都属于5a范畴,学术型本科属于5a1,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属于5a2,培养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则是应用型人才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是纵向关系,应用型本科属于5a2,高职类专科属于5b,高职专科面向具体职业岗位、专业口径与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对口,适应面一般较窄,应用型本科面向的不是具体职业而是某些行业,专业口径相对较宽,适应面较广。
(二)地方本科院校迅速壮大的背景经过高校的持续扩招和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已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大幅增加。
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定位和政策指引,办学模式纷纷向研究型大学看齐,规模求大、学科求全、层次求高,人才培养模式严重趋同;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实践,办学定位偏重于学术型教育,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侧重理论研究,忽视应用型研究,使得低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过剩,而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
据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23日的一篇名为《应届毕业生不实用暴露专业设置缺陷》的报道中提到大学生实用性不大,多数都要进入公司“回炉”培训。
这样的现象,暴露出了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一方面使得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接受,学生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难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另一方面,基层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却又短缺,企业招工困难,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人才培养的单一化、趋同化之间的矛盾,促使面向市场,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迅速壮大,成为承接大学扩招任务的主体。
(三)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相对于研究型本科和高职专科的人才培养而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既有很强的应用特征,又有一定的创新潜质,专业设置主要以行业为导向,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跨学科性和一定的超前性;教学内容不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是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构建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原则,专业口径比高职专科更宽一些,专业基础理论更厚实些,既能适应岗位要求,又有发展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力培养方面,侧重技术创新而不是理论创新,注重运用科学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付诸实践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对现有知识的创新性应用而不是继承性应用;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对语言表达、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跨文化交流、综合运用等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办学体制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及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组建院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托编制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单一的模式,大批量、工业化地“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教学过程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甚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需求区别,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个性往往被压抑,倾向于被动接受或盲目从众,本应是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体验却变成了弱化自我,泯灭怀疑与批判精神的过程,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需要的环境和氛围背道而驰。
尽管学校层面已开始认识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受社会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等风气的影响,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急功近利,盲目模仿其他学校的方法和模式,以为调整几门课程或增设几次科技或人文讲座就培养出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下滑倾向。
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可行性分析(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和法定职责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是大学对社会的最大贡献,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部1998年12月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也都明确指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各类型院校均应有所作为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更需要大批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是创新,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作出的技术改进也是创新,而且越是基层性的创新,社会需求越是量大面广。
创新教育并非只是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事,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乃至基础教育学校都应有所作为。
当前研究性院校,特别是“985”院校,比较重视创新教育,而在地方性院校这一层面,情况则参差不齐,很多学校还没有把创新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事实上,“985”院校、“211”院校固然应该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一般高校乃至中专和技校一样应该培养创新性人才。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都有创新的潜质和能力,不同层面的学校都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职责和任务,只不过不同类型和不同层面的学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定位各有侧重而已,有的侧重理论创新,有的侧重技术创新,有的专注于应用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区域和行业需求,积极应对社会创新人才的多层次多类型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三)创新人才的类型是多样化的,各行业均有需求创新并不仅仅限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有需求的。
人类的创新活动既有新知识的生产、也有技术的发明;既有新理论的构建,也有新产品的试验;既有新知识的生产,也有新器物的制造。
换言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理论型创新人才,也需要应用型和技艺型创新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创新人才,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岗位,也都需要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创新人才。
此外,学生的特长、兴趣也是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而且这种个性并非是教师为学生设计或规定出来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主的选择,逐渐孕育出来的。
社会对于创新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各类型高校都可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四)创新人才的培养对象可以多样化,各类人才均可成为培养对象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局限于优秀学生,现行评价标准下的一般学生,甚至所谓差生均可在创新领域有所作为。
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已曾提出假设: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
其后,奥托估计,可能只用了4%。
现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对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抱有热切的追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教学条件的局限,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性院校创新氛围普遍不浓,时常即使有了创新意识和灵感,也是瞬间即逝,创新动机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培育。
无论是“985”院校的学生还是地方院校的学生都具备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在于潜能能否得到有效开发,只不过不同能力和基础的学生,创新教育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有教无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正是教育的责任,也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
三、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一)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区域和行业需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助,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本校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相关科研成果进行集成创新,努力为当地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使自身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从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支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二)变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彰显应用导向和创新特色美国教育家斯金纳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这里指的“剩下的东西”,就是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大学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这是学生应用运用、创造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地方院校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切入点,适当压缩一些无关紧要的理论课,增加一些贴近社会生产的实践课或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并且将这一措施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
构建以“平台+模块”为结构特点的课程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模块,赋予学生在选专业、选课和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权;将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建立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在学期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并对其成果给予肯定和承认。
推广按“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探索研讨式的教学模式,积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切实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