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美术课件-近大远小人美版
【精品课件】 苏少版美术五下 01 近大远小 课件1
你见 过这 种现 象吗
你见 过这 种现 象吗
你见 过这 种现 象吗
你见 过这 种现 象吗
你见 过这 种现 象吗
你见 过这 种现 象吗
1. 找到视平线。
2. 确定消失点。
3. 找到透视线。 可以开始填颜
色啦!谁来帮我画 出树干?
名 胜 古 迹
◆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作业要求
◆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 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 ◆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 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或者炫彩棒、油 画棒 。
课后拓展
◆ 建议同学们运 用近大远小的透 视现象写生生活 中的景物。
找说
找说
名
哪你 里知
胜
体道 现的
古
了长 近城
迹
大? 远 小
?
绘 画 中 的 大 远 小
绘画中的近大远小
石阶、路、墙壁……
原来是墙上画的石阶路!
壁画中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使室内的空间看上去无限大……
《 门 前 的 路 》 学 生 作 品 水 粉 色
《 小 巷 深 深 》 学 生 作 品 水 粉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课件PPT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 《5.景物的近大远小》
类透视?
透视,是绘画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 视法.因为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的,所以也称为“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 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 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 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 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小,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有哪些呢?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低远髙
天安门和长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近大远小.
生活中的透视图片
艺术绘画作品中的近大远小
小学生眼中的近大远小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创作吧!
自命题创作近大远小的画面 要求 1、构图合理,将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在画面上。 2、色彩运用大胆注意远处、近处色彩的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 象?
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像面。若看清楚某个物体,必 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从人眼瞳孔中心对物体的张角与视角相等,所以 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同样高的两棵树,离开眼睛远 的一棵,它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因此,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书以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本节课《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运用。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未能上升到理论层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和理解透视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知道透视原理及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和理解透视现象,并在绘画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透视现象。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透视原理的运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透视原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透视原理、生活实例、绘画步骤等。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一些透视现象的生活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片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真实?它们与透视现象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透视原理,如近大远小、平行线汇聚等,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美术课件
14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大 师 笔 下 的 近 大 远 小
15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大 师 笔 下 的 近 大 远 小
16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大 师 笔 下 的 近 大 远 小
17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作业要求] 1.构图合理, 将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在画面 上。
22
2.色彩运用大胆, 注意远处、近处色彩的变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4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1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学生作业
名画欣赏
课程导入
2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你 见 过 这 样 的 现 象 么 ?
3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你 见 过 这 样 的 现 象 么 ?
4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你 见 过 这 样 的 现 象 么 ?
9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你 见 过 这 样 的 现 象 么 ?
10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你 见 过 这 样 的 现 象 么 ?
11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12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大 师 笔 下 的 册
大 师 笔 下 的 近 大 远 小
18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 册
大 师 笔 下 的 近 大 远 小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1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是我国一部小学美术教材,其中《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应用。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学会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绘制具有空间感的图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技巧和画面构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透视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原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学会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绘制具有空间感的图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透视原理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透视原理来绘制具有空间感的图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进行创意绘画。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课后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绘制一幅富有创意的图画。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是其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透视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透视原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
2.讲解法:讲解透视原理及其应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2.课件:透视原理的图片和实例3.画具:画纸、画笔、铅笔等4.参考资料:关于透视的书籍和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张道路的照片,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建筑物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例如,展示一张近大远小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讲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透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广告制作等。
教师分享一些相关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3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丰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一课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例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和掌握透视现象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透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和分析透视现象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透视原理及应用。
3.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相关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透视现象的规律。
教师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点评,巩固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进行更广泛的绘画创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人美版(北京)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其运用到美术作品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创作出有透视感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现象。
3. 示范:通过黑板示范,展示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进行美术创作。
4.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创作出有透视感的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 定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由于距离的不同,产生的大小变化的现象。
3. 原理:透视原理4. 应用:生活中的应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有透视感的美术作品。
2. 要求:作品要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构图合理,色彩丰富。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其运用到美术作品中。
在教学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创作出有透视感的美术作品。
在作业设计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五年级近大远小课件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除了近大远小,你还发现了近( 宽高疏)远(密窄低 )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1. 找到视平线。
2. 确定消失点。
3. 找到透视线。 可以开始画出树干,
填颜色啦!下课后你也 试试吧?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作业要求
◆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 景物,要画出纵深感 。
◆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可以用水粉或者炫 彩棒、油画棒直接表现 。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THANKS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近大远小》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近大远小”的现象 错觉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物体遮挡视
线的范围大,师课程
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
俯 视
五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适用于所有景物
近
大
远适 小用
于 所 有 景 物
人美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北京)《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2)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北京)《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其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中运用透视原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一现象的特点和原理。
2. 新课内容: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透视原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原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 内容:定义、原理、应用、实践操作、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运用透视原理,表现一个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场景。
2. 思考题:探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提高绘画水平。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并能将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课件PPTA009
看一看:观察下面的灯笼你发现了什么?
• 结论:由于距离、位置的不同,我们就会
产生
的感觉,也因为空间的原
因,会有形状的变化。
生活中的近大远小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
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你还发现了生活 中的什么现象?
小组讨论: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 《5Fra bibliotek景物的近大远小》
类型:获奖课件PPT
景物的近大远小
景物的近大远小
.
小体验:量一量
方法 手握画笔,将手臂伸直 用一只眼睛观察 将笔的一端移至与物体的一端重合,另一端则用手指在笔上截取,截取的这段长度就是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大小。
同样的方法,同学们改变对这个物体的距离, 比较测量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 说说你知道的长城? • 找找哪里体现了透视规律?
牧 驼 图
绘
画
欣
赏
巧妙的利用近大远小的规 律,使空间看起来无限大
村道
(霍贝玛)
绘画 欣赏
利用近大远小的规律,使画面更真 实,有了一定的深度和远度
我们一起来创作吧
欣赏学生作品
试一试
创作一: 请你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在这 条路旁种上树。
创作二: 1、利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2、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感 3、构图饱满 4、色彩鲜明
参考内容
作品展示
1.自我展评 a、说说自己表现的是什么? b、是怎样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的? 2.学生互评
问一问: 近处的物体一定比远处的大吗?
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而不是在前面 的物体一定比后面的大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说课稿1
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杨力)美术五年级下册》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节课《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是其中的一个课题。
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透视知识,对本节课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对透视的运用和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绘画中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难点: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正确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实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透视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4.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幅近大远小透视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透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美术课件-第5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冀美版 (共19张PPT)ppt课件
创作小提示:注意 整体色彩搭配、构 图和谐、体现出 “近大远小”规律。
这是真的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同学们,再见啦!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咦?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景物的近大远小
• 颐和园长廊
艺术作品中有没有近大远小呢?
梵高 《海边的船》乔《治忧··德 基 里 科
郁 神 秘 的 街
道
》
什么是透视?
透视:绘画中把自然界的立体
空间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 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创作一幅作品 符合“近大远小”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近高远低 组 近宽远窄
讨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 论 些透视现象?
1. 视平线
连 2. 视平线下 线 游 3. 视平线上 戏 4. 垂直的线
5. 消失点
A.向远方延伸, 不断靠拢,最 后相交的点。 B.与画者眼睛 平行的水平线。 C.上宽下窄 D.下宽上窄 E.永远垂直
北 京 名 胜 古 迹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北
京
名
胜
古
迹 说说你知道的长城?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的透 视?
画
一
在透明塑料上
画
画出这两张图 片的 消失点、
视平线、垂直
线、透视线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透 视 处 处 在
量 一 量
请你用你的尺子在画框上 量一量,不同远近而产生 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设计制作:北京市朝阳区国美嘉园小学 马金山
指导教师:车朝晖
火车
看 一 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近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大
教材
远
小
的
设计制作:北京市朝阳区国美嘉园小
透
学 马金山
指导教师:车朝晖
视
现
象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什
么
叫
透
视 观察透视的示意图: 什么叫透视
透视—通过在透明的平面上进行绘画, 去观察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植 树 小 游 戏 请你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
在这条路旁种上绿树。
课 运用近 大远小
后
的透视 现象画
拓 画你周
展
围的景 物。
为什么会产生近 大远小的现象呢?
想 一 想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离
得近的能够遮挡的角度就 大,离得远的遮挡的角度
就小。
透 视 学 具
透 视 学 具
小 组 讨 论
观察影壁与门感觉一样大吗? 开门时路面有什么变化?
小 组 讨 论
观察两个高矮一样的人物,你发现 了什么?
你能总结出哪些透视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