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爸爸去哪儿
小班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教案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音乐课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小班音乐活动则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唱歌、舞蹈、演奏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本文将以“小班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教案”为例,从教案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四方面,探讨小班音乐活动的教学特点和有效教学方法。
一、教案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教案设计是小班音乐活动成功的关键。
本教案以“爸爸去哪儿”为主题,通过该剧中的热门歌曲和音乐元素,设计了一次活动。
具体的教案设计如下:1. 教学内容歌曲:《爸爸去哪儿》、《小苹果》舞蹈:《爸爸去哪儿》器乐演奏:马克笛2. 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歌曲,在跟唱中表现出音准和感情的掌控;(2)能够跟随舞蹈节奏进行舞蹈动作;(3)能够通过体验器乐演奏,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3.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电视投影仪、教学画板、毛毯、爆米花等小零食;(2)工艺美术制作的马克笛工具;(3)合适的音乐器材。
二、教学流程本教案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习歌曲、学习舞蹈、学习器乐演奏。
1. 学习歌曲第一步,引入教学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介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播放歌曲。
在播放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跟唱、口型练习和动作配合。
第三步,分组练习和表演。
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然后再进行小组表演。
2. 学习舞蹈第一步,观看舞蹈视频。
老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先观看。
然后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模仿。
第二步,分组练习和表演。
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练习舞蹈,然后再进行小组表演。
3. 学习器乐演奏第一步,介绍器乐演奏方法。
让学生看一些马克笛的视频,并介绍马克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第二步,制作马克笛。
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纸管、颜料、胶带、鸟口哨等材料,引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制作马克笛。
第三步,体验马克笛演奏。
幼儿园教案爸爸去哪儿
篇一:“爸爸去哪儿”亲子活动方案中班组“爸爸去哪儿”亲子游艺活动方案活动背景: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为了让每一个幼儿过一个自主、开心、有意义的节日,充分让他们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成人对他们的关爱,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同时也正值端午节和父亲节,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订次庆六一活动方案:邀请平时参与机会较少的爸爸,通过和孩子一起玩玩亲子游戏、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和孩子搭一搭美丽的家??,通过加强家园合作,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亲子感情,同时也增加家长对我园特色活动的了解,从而收获童年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1.能积极大胆参与各项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特色活动的了解。
2.以亲子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培养积极合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3.能有序进行游戏,懂得在活动中要合作、谦让、遵守规则。
二、活动时间:2014年5月30日三、活动对象:全体中班老师和幼儿、小大班部分老师、以及家长(父亲)。
四、活动地点:中班教室、专用室(手工室、建构室、阅读室)、棋棋乐园、休息室。
五、活动准备:1.亲子游艺所需活动材料。
2.孩子礼物、爸爸贺卡。
3.“爸爸去哪儿”亲子游艺活动。
(各班教室白板)4.摄像:教室:各班老师六、活动过程:(一)家长签到(13:40——13:55)(二)亲子活动介绍(各班老师13:55-14:10)1.介绍活动目的教师:首先,感谢今天能准时来参加活动的爸爸们,今天的活动有两个目的。
(1)通过系列亲子游戏,让孩子体验过六一的快乐,同时让爸爸们也再来回味一下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搭建亲子活动平台,促进亲子情感,也促进家长对我园一些特色活动的了解,同时提升爸爸的教育意识。
那我们今天的活动名称就叫做“爸爸去哪儿”。
2.介绍活动以及路线。
教师:有哪些活动呢?都在什么地方?(看表格介绍)3.介绍休息室,提出活动要求教师:本次活动的时间从14:10开始到15:20结束,活动中请您一定要带好自己的孩子,注意活动时的安全,并要遵守各个活动的规则,活动结束时我们会有音乐提醒,当您听到音乐响起时,就表示活动结束了,请您带上自己的孩子尽快回到孩子的班级,我们再来统计:看哪个爸爸和孩子完成的项目最多。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教学主题:《爸爸去哪儿》亲子阅读课教学对象:幼儿园宝宝和家长教学时长:6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爸爸去哪儿》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能正确朗读故事中的基本词汇和语句。
3.能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成长。
4.通过家长阅读启示,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培养情感认知和语言能力。
教学内容:阅读《爸爸去哪儿》绘本,带领宝宝展开探索和互动。
一、预习环节(10分钟)1.教师向宝宝介绍《爸爸去哪儿》这个故事的背景,简单介绍故事的起伏和人物形象。
2.播放一段故事视频,让宝宝感受一下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情感。
二、阅读环节(30分钟)1.让家长和宝宝一起看绘本,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和内容回顾。
2.针对故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演示,让宝宝理解词汇含义。
3.让宝宝大声朗读故事中的基本语句和情感表达,帮助宝宝提高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让宝宝们在故事中寻找与自己有关联的地方,并让家长适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通过问答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3.让宝宝自己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课环节(5分钟)1.宝宝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让家长评价宝宝的表现并进行激励。
2.教师向家长发放家庭学习指南,引导家长在家中继续进行阅读和探索活动。
3.鼓励家长和宝宝回家后和其他家庭分享本次阅读活动的收获。
教学方式:互动式学习、师生互动、亲子活动、听说结合、游戏教学教学评估:1.家长是否能够合理引导宝宝的阅读行为。
2.宝宝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3.宝宝是否能够大声朗读故事中的基本语句,以及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宝宝是否能够通过活动形式与其他宝宝、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培养社交情感认知。
5.宝宝是否能够在活动中表现出欢快、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素材:1.《爸爸去哪儿》绘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2.小型音响和故事视频。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爸爸去哪儿》亲子阅读课程,主要涉及第三章《爸爸去哪儿啦》和第四章《一起找爸爸》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学会关爱家人,培养亲子感情;学习词语和句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帮助幼儿学会关爱家人,增进亲子感情。
3. 通过学习新词语和句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情节,学会关爱家人。
教学重点:学习新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爸爸去哪儿》,教学课件,卡片。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邀请一位家长扮演故事中的爸爸,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互动,引导幼儿关注爸爸去哪儿了。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爸爸去哪儿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爸爸去哪儿啦》,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教师针对故事中出现的新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引导幼儿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连线。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5. 亲子互动(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笔、彩纸、剪刀等材料,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亲子手工作品。
(2)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爸爸去哪儿》2. 新学词语: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去哪儿、找、关爱、家人等。
3. 新学句子:爸爸去哪儿啦?我们一起去找他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和你爸爸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与爸爸在一起的场景。
爸爸去哪儿音乐教案
爸爸去哪儿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爸爸去哪儿》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爸爸去哪儿》这首歌曲,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爸爸去哪儿》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打印歌曲歌词。
3. 音乐播放设备。
4. 音乐乐器(如键盘、吉他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询问他们对该节目的印象和喜好。
2. 播放《爸爸去哪儿》主题曲,让学生聆听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探究:1. 分发歌曲歌词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歌词一起阅读。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例如家庭、亲情、友情等。
3. 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键盘、吉他)。
2.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尝试演奏歌曲的主旋律部分。
3.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尝试演奏整首歌曲的和弦伴奏。
展示:1.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他们的演奏成果,可以是合唱,也可以是乐器演奏。
2. 学生表演时,全班同学聆听并鼓励。
3. 老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拓展:1. 鼓励学生尝试编写自己的歌词,以表达他们对家庭、亲情等主题的理解和情感。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创作一段新的歌曲,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演奏表演中的音乐技巧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编写的歌词和创作的歌曲,评估他们对音乐理解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其他与《爸爸去哪儿》相关的歌曲,扩大他们的音乐知识面。
2. 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爸爸去哪儿》主题曲,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爸爸去哪儿教案
爸爸去哪儿教案教案标题:《爸爸去哪儿》主题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爸爸去哪儿》节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将观看《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一集。
2. 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准备:1. 电视或投影仪。
2.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一集。
3. 学生分组名单。
4. 角色扮演道具(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介绍《爸爸去哪儿》节目,并简要介绍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2. 教师激发学生对节目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们观看过《爸爸去哪儿》吗?你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个爸爸和孩子?为什么?”观看节目:1. 教师播放《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一集,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观看和听到对话。
2. 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做简要的笔记,记录他们觉得有趣或重要的部分。
小组讨论:1. 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名单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观察到的事物,并互相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些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什么特点?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的?”角色扮演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爸爸和孩子的角色。
2.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节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3.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准备一些道具和服装,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4.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并尽量还原节目中的情节和对话。
总结活动:1. 学生重新组合,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经验和观察到的事物。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从《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学到的东西,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个节目有什么教育意义?你们从节目中学到了什么?”拓展活动(可选):1. 学生可以用英语或汉语写一篇关于《爸爸去哪儿》节目的观后感。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爸爸和孩子,用图片和文字制作一份海报,展示在教室中。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教案
音乐活动爸爸去哪儿教案教案一:认识音乐活动目标:1.了解音乐活动对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音乐活动对儿童语言和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
3.学习如何在家庭中开展简单的音乐活动。
准备材料:1.CD或手机音乐播放器。
2.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手铃、木琴等。
3.纸和颜色笔。
活动步骤:1.引入(5分钟):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听音乐吗?音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音乐可以让我们高兴、放松、集中注意力等。
2.探究(10分钟):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一个小游戏。
准备一张纸和颜色笔,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播放的不同音乐,然后在纸上画出他们对每种音乐的感受,比如画一些图形、颜色或文字表示。
然后,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画的东西,并解释自己的感受。
最后,老师总结孩子们的回答,引导他们了解音乐可以通过表达情感。
3.实践(20分钟):让孩子们尝试自己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手铃、木琴等,让他们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乐器,试着敲击或弹奏。
老师可以教给孩子们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让他们一起演奏。
在演奏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拓展(10分钟):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些家庭中可以进行的音乐活动,如一起唱歌、跳舞、做音乐游戏等。
鼓励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参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5.结束(5分钟):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问题:“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最喜欢的音乐活动是什么?”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案二:音乐游戏—乐器拼图目标:1.认识常见的乐器及其发声原理。
2.提升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3.增强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准备材料:1.乐器图片或乐器的玩具模型。
2.音乐播放器或乐器演奏录音。
活动步骤:1.引入(5分钟):向孩子们展示一些乐器的图片或乐器的玩具模型,让他们说出认识的乐器名称,并解释一下乐器的发声原理,如:吹奏类乐器需要通过气流在乐器内部振动发声,弹奏类乐器需要通过击打或拉扯乐器上的弦或键盘等。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亲子阅读系列》第四章《家庭生活》,详细内容为《爸爸去哪儿》一篇。
该篇章以亲子互动为背景,讲述了小主人公与爸爸一起度过的一段欢乐时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生活中亲子互动的重要性,培养其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倾听和想象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懂得感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音箱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爸爸去哪儿》主题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故事展示:展示PPT课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故事《爸爸去哪儿》。
3. 图片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例题讲解:以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图片、表达想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观察、表达和分享。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画一幅与家人共度时光的画,并用文字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爸爸去哪儿》2. 板书内容:(1)故事梗概(2)亲子互动环节(3)学生作业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与家人共度时光的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了小明与爸爸妈妈在公园玩耍的情景,文字描述为:“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我们玩得很开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亲子互动的重要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2. 拓展延伸: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如共读故事、一起游戏等,培养孩子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意识。
2024年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
2024年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爸爸去哪儿》亲子阅读教材,主要围绕第一章“爸爸带我去旅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交通工具,了解旅行中的趣事,学会描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3. 通过亲子阅读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描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培养表达能力。
重点:认识各种交通工具,了解旅行中的趣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和旅行场景,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讲述自己去旅行的经历为背景,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和旅行场景的PPT,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爸爸带我去旅行,我们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旅行场景,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与爸爸旅行的画面,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旅行中遇到的趣事,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和分享。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点评,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培养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爸爸去哪儿》2. 内容: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等旅行趣事:与爸爸的开心时光表达能力:学会描述所见所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与爸爸的旅行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描述文字如:“我和爸爸坐飞机去旅行,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带孩子进行实地旅行,亲身体验各种交通工具,为幼儿提供更多表达和观察的机会。
同时,教师可收集幼儿的旅行照片,制作成PPT,供课堂分享使用。
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教案
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教案引言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深受大众喜爱的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中的爸爸们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各种亲子活动。
其中,节目中的歌曲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针对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的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运用这些歌曲来进行教学。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1.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的音频文件或歌词。
2.舞蹈或动作指导视频(可选)。
教学步骤1.播放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的音频文件。
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引导幼儿一起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动作或舞蹈。
例如,拍拍手、跳跳蹦蹦等。
3.给幼儿分发歌词,鼓励他们跟着歌词一起唱歌。
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唱一部分歌词。
4.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歌曲中是否表达了亲子关系、友谊等主题,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5.提问幼儿关于歌曲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歌曲内容。
例如,歌曲中是否有重复的部分?歌词中有没有不同的声音效果?6.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表达。
可以让他们编写自己的歌词,或者自己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
教学扩展1.可以通过制作手工乐器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歌曲中。
例如,用纸杯制作简单的鼓、用纸片制作简单的口哨等。
2.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型歌唱比赛,奖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现突出的幼儿。
3.可以邀请父母前来幼儿园共同学习歌曲,增强亲子沟通和亲子互动。
结论通过教学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希望本文提供的教案能够对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爸爸去哪儿幼儿园儿歌教案
爸爸去哪儿幼儿园儿歌教案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儿歌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音感和协调能力等。
本文档旨在为幼儿园老师提供一个儿歌教案,以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主题,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与成长。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的目标是: - 增加孩子们的歌曲理解能力; - 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协调能力; - 提升孩子们的音感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播放设备:音响、麦克风等; 2. 儿歌歌曲:从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选取适合儿童的歌曲; 3. 手势和动作示范卡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歌词和动作,准备一些卡片来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歌曲欣赏首先,播放选定的儿歌歌曲,让孩子们先欣赏整首歌曲的旋律。
在播放的过程中,带动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动,让他们先感受到音乐的欢乐与活力。
2. 歌曲学唱在歌曲欣赏之后,通过逐句教唱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跟着歌曲唱。
同时,老师可以使用手势和动作示范卡片,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和动作。
重复多次,帮助孩子们记住歌词和曲调。
3. 分组合唱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合唱歌曲的一部分。
可以设置竞赛或游戏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合唱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创编动作在歌曲学唱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创编属于自己的动作,可以是简单的手势或舞蹈动作。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又能够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 表演展示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真正的展示机会,可以安排一个小型的表演,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孩子们可以穿着漂亮的服装,按照之前学习的动作和歌曲,进行精彩的表演。
总结通过本次儿歌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歌曲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和协调能力,以及音感和节奏感。
在快乐的音乐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锻炼身体和培养合作精神。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能够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班音乐亲子律动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亲子律动《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喜欢歌曲《爸爸去哪儿》,理解歌词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训练他们的音乐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爸爸去哪儿》的歌词,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中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频设备、歌曲《爸爸去哪儿》的播放设备、相关图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椅,温馨的装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爸爸去哪儿》,让幼儿边听边进入教室,感受歌曲的节奏。
2.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爸爸去哪儿》,教唱歌词,解释歌词中的情感。
3. 动作编排:教师根据歌曲节奏,编排简单的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做动作。
4. 亲子互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做动作,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感谢家长们的参与,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教室。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对歌曲的接受程度,家长们的参与度,以及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要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六、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向家长推荐这首歌曲,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欣赏和表演,加强亲子关系。
2. 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家庭日”活动,让幼儿带来爸爸的照片,一起分享爸爸的爱和故事。
3. 艺术创作:邀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创作亲子画作,主题围绕家庭和父爱,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亲子互动:评估家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以及与孩子的互动质量。
3. 课后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对歌曲的理解。
大班音乐爸爸去哪儿教案
大班音乐爸爸去哪儿教案大班音乐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和特点;2. 让孩子能够通过观察、听取和运动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3. 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乐器: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2. 听取乐曲:小星星、春天在哪里、满汉全席等;3. 运动与音乐结合:敲打鼓、弹钢琴、指弹吉他、模仿小提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欢快的音乐、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起孩子的注意,并问孩子是否喜欢听音乐。
2. 乐器介绍环节让孩子看图片,介绍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乐器的名称和特点,并放一段该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孩子通过听取、观察和询问等方式感受乐器。
3. 听取乐曲环节让孩子听取小星星、春天在哪里、满汉全席等乐曲,并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孩子表达对音乐的看法与感受。
4. 运动与音乐结合让孩子进行指弹吉他、弹钢琴、敲打鼓和模仿小提琴等活动,让孩子动起来,通过运动和音乐的结合让孩子感受到乐器的魅力。
5. 结束环节让孩子回答学习目标的问题,以及表演自己的音乐才艺。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图片展示乐器,让孩子观察和了解不同的乐器;2. 听取法:让孩子通过听取乐曲的方式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3. 运动法:运动和音乐的结合,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让学习更加真实和身临其境;4. 表演法:通过最后让孩子表演自己的音乐才艺,培养孩子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的学习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六、教学资源音乐教材、乐器图片、多种形式音乐录制品、乐器等道具。
七、教学意义1. 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激发其音乐潜能;2. 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听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音乐;3. 通过多样活动方式的设计,在把握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学习音乐;4. 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八、教学建议1. 相对传统教学方式,多形式多技能让孩子学习会更好;2. 教学过程中多与孩子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互动性;3. 鼓励孩子多与其它小伙伴共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家庭互动《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园家庭互动《爸爸去哪儿》教案幼儿园家庭互动《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词汇:爸爸、去、哪儿、回来、晚安、拥抱、亲吻、手牵手、奶奶、外婆、公公、婆婆等。
2. 理解和记忆谁在节目中表现得好、谁不怎么好,以及他们在节目中的关系。
3. 提高孩子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识。
4. 培养孩子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材料《爸爸去哪儿》节目视频、图片/海报、活动道具三、教学活动1. 情境创设老师在教室中悬挂《爸爸去哪儿》的海报,引导孩子们观看海报上面的人物,并问孩子们是否认识这些人物,然后播放节目视频,引导孩子们认识节目中的人物和内容。
2. 集中讨论老师通过借助《爸爸去哪儿》节目视频中的故事情节,与孩子们进行聚焦讨论,并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1)在《爸爸去哪儿》中,哪些爸爸表现得好?哪些爸爸表现得不怎么好?2)在节目中,父亲们和孩子们之间互动的时候,有哪些经典场面?3. 游戏体验以节目中的小活动为主题,设计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一下,例如:1)拥抱、亲吻,展示幸福的爱情;2)手牵手,展示亲密的关系;3)为对方准备好温馨的饭菜和爱心午餐盒等。
4. 体验感悟家长和孩子们在完成这些游戏之后,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了爱情和温暖,这也是家庭的重要价值之一。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维。
5. 活动总结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建立了更亲密的联系和情感纽带,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心态,更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 扩展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
通过设计一些丰富多彩、有趣实用的互动游戏,加强亲子沟通与互动,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度和感情交流,不断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
2. 强化亲子沟通与共同成长。
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化,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不断优化家庭生活,从而增强家庭感召力,使家庭成为有爱的小社区,有利于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音乐亲子律动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亲子律动《爸爸去哪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唱出《爸爸去哪儿》的旋律,认识简单的歌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亲子活动,增进父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感受家庭的温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唱《爸爸去哪儿》歌曲,能够参与亲子律动。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歌词,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歌曲《爸爸去哪儿》音频、歌词卡片、小道具(如望远镜、雨伞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歌曲学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爸爸去哪儿》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幼儿掌握歌词。
3.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教师及时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3. 亲子律动(10分钟):1. 教师邀请几位家长上台,示范亲子律动。
2. 家长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律动,感受亲子之间的互动。
3. 教师逐一指导每个家庭的律动动作,确保幼儿安全。
4. 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家长参与。
2. 每组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个小道具,如望远镜、雨伞等。
3. 家长和幼儿共同创作一个短剧,表现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4. 各组依次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
1. 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2. 家长分享参与活动的感受,提出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感和表现力。
2. 关注幼儿在亲子律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与家长的合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和幼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后续教学。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练习歌曲和亲子律动,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墙面布置“爸爸去哪儿”主题展示,展示幼儿活动的照片、作品等。
幼儿园小班音乐亲子律动《爸爸去哪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感受亲子律动的乐趣,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2. 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歌曲《爸爸去哪儿》,让幼儿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爸爸去哪儿》的旋律和歌词。
2. 亲子律动动作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亲子律动,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 教学难点:亲子律动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爸爸去哪儿》音频文件,亲子律动动作图示。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热身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间的互动。
2. 引入歌曲(5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爸爸去哪儿》,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跟着歌曲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快乐。
3. 学习亲子律动动作(5分钟)a. 教师展示亲子律动动作图示,讲解动作要领。
b.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模仿练习,指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4. 实践环节(5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爸爸去哪儿》,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律动。
b. 鼓励家长和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律动动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邀请家长分享亲子律动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b.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一起进行亲子律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亲子律动中的参与程度,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 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
3. 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音乐节奏感和亲子关系的增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创作亲子律动舞蹈,进行家庭表演。
2. 开展家庭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3. 组织亲子运动会,增加亲子间的户外互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受伤。
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教案
爸爸去哪儿幼儿园歌曲教案一、歌曲介绍《爸爸去哪儿》是一档大型亲子体验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几位明星爸爸抱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玩耍、体验生活。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主题歌《爸爸去哪儿》也成为了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歌曲以明快的旋律和轻松的歌词,描述了孩子与父亲之间快乐的互动,展现了深深的父爱。
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歌曲资源,它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情绪和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二、教学目标1.通过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感知亲情的温暖。
2.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3.掌握歌曲的基本内容和发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孩子们通过歌曲的听唱、跟唱、理解歌词等环节,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现欲。
三、教学内容1.歌曲:《爸爸去哪儿》2.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发音准确,抑扬顿挫的节奏表现。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熟悉歌曲先在教室中播放《爸爸去哪儿》的歌曲,并组织孩子一起听唱。
听完歌曲后,教师可先简单描述歌曲的大意,鼓励孩子们畅想自己与爸爸或妈妈之间的快乐时光,并引导孩子们一起大声唱歌。
第二步:学习歌词1.教师逐句播放歌曲,并鼓励孩子们跟唱。
2.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歌曲的措辞和语感。
3.分组翻唱歌曲,提升孩子们合作意识和表现欲。
第三步:活动锻炼1.唱歌比赛:设置时间,让孩子们分组比赛,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
2.打击乐演奏: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孩子们跟随歌曲节奏,锻炼孩子们的听力和节奏感。
3.表演: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舞台表演,加深孩子们的音乐表现欲望和自信。
第四步:复习巩固教师播放《爸爸去哪儿》的片段视频,让孩子们边看边唱,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歌曲内容和节奏的认识,强化对歌曲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特点,提前策划好学习方案,制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学习方法要多样化,不要固步自封,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创新教学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小班音乐爸爸去哪儿教案
幼儿小班音乐爸爸去哪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唱出《爸爸去哪儿》这首歌,了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简单地模仿出爸爸们的动作。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父亲的感性认知和感恩意识,增强幼儿与父亲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让幼儿欣赏一段亲子节目,介绍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内容和背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爸爸都有哪些特点。
2.歌谣唱段教学:
(1)教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在唱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爸爸亲亲的动作。
(2)利用亲子互动游戏的形式,由孩子的父亲和孩子一起跳舞,让孩子亲身体验歌曲的动感和欢乐。
3.练习环节:
(1)分组体验:将幼儿分为几组,由每组选出一位为代表,其他孩子为支持者,在温馨的音乐叙事中,讲述孩子和爸
爸或爷爷的温馨日常,尽可能地让孩子表达内心情感,增强孩子与父亲的情感交流。
(2)歌曲听力练习:利用CD录制的歌曲唱段,让孩子在听觉中感受音乐的流畅、舒缓和感性。
4.展示环节:
孩子们将在此环节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会在父母的陪伴下,跳舞演唱《爸爸去哪儿》这首歌,展现自己的音乐技巧和舞蹈才华,同时,也使亲子关系得以加深。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情感和情感观点的工具。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增强其社交和情感能力。
此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优质教案
幼儿园亲子阅读课《爸爸去哪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爸爸去哪儿: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表达能力。
3. 亲子共读: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阅读,增进亲子关系,提高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3. 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爸爸去哪儿》、角色扮演道具、教学挂图。
2. 学具:彩笔、画纸、家庭相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书《爸爸去哪儿》为载体,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角色扮演游戏,讲解如何表达情感,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
4.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家长在旁观察,给予鼓励和指导。
5. 亲子共读:教师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阅读故事书,分享阅读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角色:爸爸、妈妈、幼儿2. 情感表达:开心、生气、害怕、惊讶3. 亲子共读:阅读心得、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关于家庭亲情的画作,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答案示例:爸爸去哪儿?爸爸去上班。
妈妈去哪儿?妈妈在做家务。
我呢?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我们一家人都很爱对方,这就是我们的家庭。
2. 作业要求:用彩笔、画纸完成画作,文字描述要求简练、富有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多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爸爸去哪儿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物体循环的规律性并进行拓展。
2.能与同伴共享材料,合作完成操作任务。
3.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创造力,喜欢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并进行拓展。
三.教学难点
设计新的排列规律。
四.活动准备
1 白板
2材料准备:
教具:磁性黑板示范图形一组
分组材料:每组规律图形一组、每人一只铅笔、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3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物品的排列规律。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听口令(为下面的活动打基础)(2分钟)
二)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3分钟)
1.他们是谁?你们看过这个电视节目吗?
教师小结:这个电视节目讲得是5个可爱又勇敢的小朋友第一次独自完成任务
的故事。
三)帮助kimi、Angela(恬恬)完成任务。
(15分钟)
1.看,看村长叔叔又给他们安排任务啦!
咦,发生了什么情况?
他们为什么哭啦?他们太小啦,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2.迎接任务
任务一:个人完成:找规律。
任务二:合作完成:按规律画图。
四)设计新的规律。
(10分钟)
1.村长交代任务:村长叔叔想请我们帮助他设计新的规律,来考验下一期的小宝贝们,你们愿意吗?
2.孩子们设计新规律,教师巡视指导。
3.收集用信封封好寄给村长,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