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概念的内涵与表达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许明智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人们都希望健康,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和幸福的源泉。
任何时代和民族均把健康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原来单一维度、消极的健康模式向着多维度、积极的整体健康模式发展,加深了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健康事业的发展[1]。
一、传统的健康观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将有无疾病视为健康的标准,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2]。
这个单一维度的健康模式使医生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
同时也忽视了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相同。
运动教练也许认为,饮食规律,经常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就是健康;临床医师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心理学家认为健康还要包括具有应对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的能力[3]。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发现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仅强调了健康的某些方面或维度,而忽视了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
现代医学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着多维度的、积极的、整体的健康模式发展。
二、现代的健康观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在仅局限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4]。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精神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疾病以及引发心理疾病行为 学科, 主要研究各种心理疾病起因、发展、症状以及治疗。 精神病理学对心理健康概念研究主要是从生物医学和社会学 角度来研究。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普通心理 严重心理 神经症性心
问题
问题
理问题
神经症 重性精 神病
人格障 碍
l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协调时,我们心理将会处于健康状 态,当三者处于失衡状态时,心理健康将会受到影响,可能会 出现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10
10/39
心理健康概念和内涵
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健康观——强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每个人潜能都是无限, 都有一个与生俱来指向完成、实现、维持和增加趋势。 在这种自我实现倾向驱使下, 我们变得愈加独立自主、 愈加独特、更富社会责任感, 成为机能健全人。
25
25/39
人格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Ø定义: 人格是人类心理特征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 稳定结构,人格在不一样时间、地点都影响着人内隐或者 外显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23
23/39
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反应, 是 以个体需要为中介。从个人心剪发展角度看, 健康情绪状 态是基于个人已经发展出一个情绪整合能力, 即个人会把 自己看成一个含有各种情绪完整个体。健康情绪状态并不 是排斥消极情绪, 而是正视和接纳自己消极情绪。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7
7/39
健康概念和内涵
延伸阅读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利专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探讨和处理相关保持或促进
健康的概念及内涵
健康的概念及内涵健康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健康并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它的概念还囊括了许多其他方面。
本文将探讨健康的概念及内涵,并对如何保持健康提供一些建议。
1.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
它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平衡和稳定,包括自我感觉良好、具有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包括人际关系的良好、社交能力的强化等。
2. 健康的内涵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全面的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机能的正常,如良好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健康等。
心理健康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情感的稳定和调节等。
社会健康包括积极的社交关系、健康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参与等。
健康的内涵还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理解。
对于个体来说,健康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注重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对于社会来说,健康也包括社会公平、环境卫生等方面。
3. 保持健康的建议为了保持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重视健康教育。
提高个人和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了解如何保持健康,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基础。
其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避免暴饮暴食、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长时间久坐等不良习惯。
最后,保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总结起来,健康是一个关于身体、心理和社会的综合概念。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针对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保持全面的身心健康。
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和条件。
+2200字完成。
体育文化与健康
体质的变化
体质是人的生命 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 质基础,在其形成、 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表现出从最佳功能状 态到严重疾病和功能 障碍等各种不同阶段 的体质水平。
体质的变化
男32岁、女28岁时达到高峰,随后随年 龄的增长而下降、衰退。过了这个年龄 之后,体质水平就一路下滑,在这个期 间我们身体出现的很多健康状况都跟体 质有关,女49岁、男56岁以后是健康的 高危期。
医疗卫生
8 分
15 分 遗传因素
健 100分 康
15 分
社会 因素
7分
气候 10分
行为生活方式
60 分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民族、 文化、社会、经济、风俗、规范、特 别是家庭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 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疾病
人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条件、个人卫生习惯 和嗜好、是否经常进行体育活动、日常饮食是否 合理、以及个人的性格心理特征等等这些可以由 人们自己进行抉择或改变的行为,往往和心脏病、 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与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 系。因此这些疾病又被称为 “生活方式疾病”。
为、感知觉、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各种生活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对疾病和其他 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
理想体质——是指良好的人 体质量,是在遗传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能达 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心理、智力和对外界环境适 应的整体良好状态。
体育文化与健康之
健康的内涵:
早期的健康概念:远离疾病和身 体虚弱病症的一种身体状态。
WHO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 1948年)
对健康的理解与认知
对健康的理解与认知一、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指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身体健康:郁得__活动自如食得__摄取营养疴得__二便畅顺睡得__休息足够威得__性能力强衰得__控制情绪身体不健康:郁不得__轮椅卧床食不得__吊瓶插喉疴不得__腹胀肚谷睡不得__一夜无眠威不得__阳萎不育衰不得__精神分裂影响健康:暴饮暴食、又烟又酒、易急易躁、不眠不休、少跑少动、滥交滥药。
现代的健康观一、健康(Health)的概念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
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
alhealtl) ;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
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内涵健康,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基本价值和目标。
它是指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正常状态,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以及积极、全面地参与社会生活。
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状况,还包括心理的平衡和社会的适应。
1. 健康的综合概念健康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理解和定义。
一般来说,健康可以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
1.1 生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包括身体运动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
它表征着身体的正常生理状况,是基本的健康状态。
1.2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平衡状态。
它不仅仅涉及到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表达,还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感知和互动。
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1.3 社会健康社会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群体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状态。
它包括了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及以合理方式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社会健康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健康的本质内涵健康的本质内涵体现了健康概念的深度和宽度。
它不仅代表着一个人身体和精神的良好状态,还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状况。
2.1 身体的良好状态健康的本质内涵首先体现在个体身体的良好状态。
这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维持正常体重、饮食和运动的习惯。
身体的良好状态是健康的基础,它给个体带来了积极的生活体验和能量。
2.2 心理的平衡和稳定健康的本质内涵还体现在个体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这意味着个体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及具备应对困难和逆境的能力。
心理的平衡和稳定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3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健康的本质内涵还体现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一个健康的个体不仅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注重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个体的健康状况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健康的个体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一、什么是健康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
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2024年度41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2024/3/23
25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参加兴趣小组或社团
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小组或社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社交互 动。
参加志愿者活动
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能结交新朋友,拓展人际 关系网络。
利用社交媒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远方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 和经历。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 因素也可能导致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也可 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亚健康 状态的出现。
2024/3/23
9
亚健康对生活质量影响
01
02
03
工作效率下降
亚健康状态可能导致人体 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 力。
16
心理压力对中年人影响
工作和家庭压力
中年人通常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 重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
2024/3/23
社交压力
社交圈子的变化和社交活动的减少, 可能导致中年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经济压力
中年人通常处于事业的巅峰期,经 济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财务焦虑。
17
中年人营养需求及膳食调整建议
2024/3/23
31
遗传因素
生活方式
某些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密切 相关,如遗传性疾病。
2024/3/23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 饮食不均衡等,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 因。
13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通过改善环境、提高个人卫生水 平、接种疫苗等措施预防疾病的
发生。
学生心理健康内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生心理健康内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在心理上保持稳定、健康、积极的状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负担的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全、情感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的良好等方面。
心理健康与个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潜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习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心理健康还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减少身体疾病的发生。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压力。
家庭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因此,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提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和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长文来说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和展示论证。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 正文部分是我们详细展开讨论学生心理健康的部分,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通过论证和例子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2.1 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将会阐述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亦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现代疫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健康观念的转变,绝大多数人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生理的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与之相应,健康的概念也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心理的健康成为“健康”概念和范畴中的必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国内外组织、学者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第三届(1948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心理学家英格里希(H.B.Englih)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日本学者松田岩男心理健康应有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完整,个人与社会协调,情绪稳定——台湾学者钱苹(1980)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相同一的良好状态”。
——国内青年学者刘艳(1996)【小结】尽管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琳琅满目,但仍存在共同点:其一,基本上都承认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二,大都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良好状态;其三,都把适应(尤其是社会适应)良好看作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或重要特征;其四、都强调心理健康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2.我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所谓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
健康的定义的名词解释
健康的定义的名词解释健康的定义——追求全面幸福的生活指南健康,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元性与复杂性而备受关注。
然而,对于健康的定义却因个人角度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健康的定义,探讨其内涵以及与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身体健康方面,我们通常将其视为生理健康的表现。
从医学角度而言,健康是指身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运转,没有疾病或身体的功能障碍。
然而,这种狭义的定义往往无法全面体现健康的本质。
因此,我们可以将健康定义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完整健康状态。
身体健康是健康定义中的重要元素。
它意味着一个人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况,包括无疾病、疼痛、感染或其他异常症状的存在。
体重、身高、血压、心率、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等生物学指标也是衡量身体健康的重要参考指标。
心理健康是人们常常忽视的一个方面,它是健康定义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涉及到个体情绪、思维和行为的健康状况。
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意味着个人能够充分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压力,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对自己和他人的接纳与理解度、自尊、积极性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互动等。
社会健康是人们在社交和社区环境中的健康状态。
社会健康包括了人际关系、家庭、社会支持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健康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彼此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人。
同时,社会健康还涉及到个体对社会的参与和责任,包括对社区或团体的贡献和参与度。
然而,健康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还涉及到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健康是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依赖关系,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健康主要指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如空气、水质、土壤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
社会环境健康包括了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健康状况。
个体的健康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健康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以完全身体、心
理和社会福祉的状态为基础。
根据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仅
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适,更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整体良好状态。
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完全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的
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上的缺陷。
”这一定义强调
了健康是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维度的综合状态。
因此,健康不仅涉及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福祉。
这一定义追求的是整体健康,而不只是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处理。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一个名为“健康促进”的概念,强调了预防和维护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为人们提供获得和选择健康的资源和支持。
这一概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选择,以保持和提高整体健康。
总结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是将完全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作为衡量健康的基准,并强调了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预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的选择。
心理健康常识解答
一、什么是健康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练,人的心不即心两者工作;具有1而感到不舒适、不适应,感到烦恼而又难以自我调节,因而意识到或认为自己的心理不正常,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二是指观察者依据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或临床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心理是否正常所作出的判断。
2、心理健康的医学标准医学标准是将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同样看待,是指以生理病理性变化为根据的心理诊断标准。
医学标准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之所以出现异常,其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系统必定存在着生理病理性变化的过程,即使目前未能发现任何生理病理性变化,也不等于这种变化过程不存在。
随着现代科学和诊查技术的发展,必定能在更加精细的分子水平上发现这种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程度。
医学标准认为,人体这种生理病理性变化的存在,才是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可靠标准,因而医学标准十分重视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检查及心理上的测定。
一般来说,医学标准对于大脑及其他躯体病变导致的伴发性心理障碍及癫痫、药物中毒性精神障碍的诊查十分有效,而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
因为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通常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单凭医学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判断标准相互印证。
健康概念的内涵与表达
1 健康 的本 质及 其历 史表达
11 健康 标 准 的历 史表 达 .
1 . 五要素健康标; 近年来 , .5 1 住 美利坚大学国家健康 中心提出 : 个体只有在身体 、 情绪 、 智力 、 精神 和社会等
5 个方面都健康 , 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健康的 5 个要
1 - 凹要 素 健 康 标 ; .4 1 2 纪 9 代 , 境 污 染愈 0世 0年 环
形式上或 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 心理与行为 的整体性 , 指一个人的认识 、 体验 、 情感 、 意识等心理活
动和行为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 的统一体 ; 人格的稳定 性, 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 中形成的独特的个 性 心理特征 ,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1 . 社 会 适 应健 康 .3 2 社 会 适 应 主 要 指 人 在 社 会 生 活
[ 基金项 目] 山西 省高等 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晋教科 20 — 04
1) 2
Hale Waihona Puke [ 作者简介 ] 李华荣 , , 男 副教授 , 在读博士 , 从事技 术哲学 、 中医哲学 研究 [ 收稿 日期]0 8 0 — 6 2 0 — 2 1
素相互联系 、 相互影响 ,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 , 长期忽视某
一
要素就可能存在健康的潜在危 险。 只有各健康要素平
衡地发展 , 人才能真正健康幸福地生活。
l 健康 状 态 的 四种表 达 - 2
1 . 古代的健康标; 在古代 , .1 1 隹 生存环境恶劣 , 生活 水平极低 , 人们能够生存下来已非易事 , 此时 , 人们所追
印詹 隧学 硎 , 嚣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1.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下设的专门负责全球卫生事务的国际组织,其制定的健康定义是一个被广泛接受和引用的权威定义。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
性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发展、 性道德伦理、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以帮助 大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性。
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增强防范意识
大学生应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 他人,避免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学会拒绝
对于不合适的请求或行为,大学生 应学会坚决拒绝,并表达自己的不 满和反感。
寻求帮助
介绍营养不良、肥胖、贫血等营养相关疾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原则与建议
01
02
03
均衡膳食
强调食物种类的多样性, 适量摄入各类食物,确保 营养素的全面摄入。
适量控制
针对不同个体需求,给出 合理的膳食分量建议,避 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等问 题。
三餐规律
提倡定时定量进餐,避免 暴饮暴食,培养良好的饮 食习惯。
03 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
清洁牙缝,定期洗牙。
02 手部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用手
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04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
垃圾,避免蚊虫滋生。
06
性教育与自我保护意识提升
性教育重要性及内容
重要性
性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促进 性健康、预防性传播疾病、提升性关系质量,并 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
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感、感冒等,应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 密集场所,及时就医。
消化道传染病
如痢疾、肝炎等,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 半生食,及时就医。
性传播疾病
如艾滋病、梅毒等,应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 不洁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01 保持身体清洁
每天洗澡、洗头,保持身 体清洁。
护理学健康的名词解释
护理学健康的名词解释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每个人追求和渴望的目标。
而护理学作为专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中健康状态的学科,对健康这个重要概念有着深入的探讨和解释。
本文将从护理学的角度对健康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探讨健康的内涵、标准和实践。
健康,狭义上指身体健康,一般由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功能正常运作而表现出来。
然而,护理学将健康的概念拓展到更全面的层面,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
从护理学的角度看,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涵盖了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的健康。
首先,身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础。
它指的是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当身体健康时,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性得以维持。
身体健康的标准可以通过各种客观的生理指标来衡量,例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心理状态的良好和心理发展的可持续性。
它包括个体对情感、行为和思维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是通过测量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和评估工具来进行评估。
而社会健康则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关系。
社会健康包括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和功能,以及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社会健康的标准涉及到个体对社会的参与程度、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护理学将健康定义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在多个层面上全面发展的状态”。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变化。
健康不仅仅是缺乏疾病,更包括了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统一。
在护理学中,实践是将健康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环节。
护理学强调的是通过具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来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
护士作为护理学实践的主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为患者提供评估健康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服务。
护士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概念的新内涵
健康概念的新内涵张小军WHO提出的健康标准:“健康不仅是没有残病和病痛,还必须在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保持完好状态(身体上、心理上处于良好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
因此,具备形体健康、机能良好,指标正常、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条标准的才能称得上是健康人。
中华医学会修改了健康老年人的标准:(1)躯体健康:即形体健康(形态无异常,具有标准的体质指数,躯体无显著的驼背或仪器检查未见异常)、功能正常(功能无异常,有正常的体力和视听能力,肢体活动及步态平衡,心、肺、脑、肝、肾、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指标正常(经物理、生化仪器检查未发现病理性异常与改变,物质代谢无异常)。
为生物学性的医学健康。
(2)心理健康:即内心世界处于充实、丰富、和谐、安宁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为: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如其分的评价;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能现实地对待和处理周围所发生的问题;④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经常保持兴趣;⑤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智力正常,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⑦情绪豁达,控制适度;⑧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悦纳他人,并取得集体悦纳;⑨能在集体允许范围内做出适度个性发挥;⑩能在社会规范之内,满足个人恰如其分的要求。
为智力与情感性的生活思想健康。
(3)社会健康:即与社会及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一致的状态。
个人社会健康可以从10方面进行评估:①家庭教育;②社会文化;③群体关系;④社会风气;⑤社会环境;⑥婚姻和家庭状况;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⑧个人事业的成功;⑨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⑩处理角色冲突和角色转变的能力。
这些为环境健康的各种表现,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方面的科学、安全与健康内容。
但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与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与进步,“病人”在医院和医生那里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疾病的“痊愈”,而且还想知道与关注的是“我得这病的原因”“如何预防再次不会发病”“生活中如何注意保健与预防各种疾病”,等等,一系列保健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概念的内涵与表达【摘要】现代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4个层次,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健康素质包括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4个层次,其中健康意识是核心,个人健康意识又受到社会健康意识的影响和制约。
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
以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健康学将是一门综合性、横断性的学科,建立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体育与健身学、营养学、保健学、生态学、遗传学、哲学等学科之上。
【关键词】健康概念;语义分析;概念谱系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文化认同能力,通过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自我主张与价值,并最终实现对社会的创造性贡献。
1.2.4 道德健康道德健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发展与升华,是个体依据社会伦理要求而确立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
道德健康是最高层次的健康。
上述4个层次的健康,共同构成了健康的基本内涵;4个层次的健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并不是四种健康,而是“一个”健康的4个方面,我们平常所说健康状况、健康水平实际上就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4个层次的健康所做的综合性或单一性描述与说明。
从其判断标准看,4个层次的健康依次趋向于社会化。
生理健康的标准个体化色彩最浓,道德健康的标准则最具社会化色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介于二者之间。
从外显性和对社会的影响来看,亦是如此(见图1)。
1.3 健康概念的本质表达健康的“四层次说”,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健康怎么样”,但“什么是健康”,仍未给出明确答案,这也是以往关于“健康”的论述中经常混淆的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健康究其本质是指人与环境自觉的和谐统一的良性关系状态。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这里所说的“环境”(对个体而言)既包括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也包括外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环境)、自然环境,还包括交互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指:天与人、身与心、内与外、人与我、我与理五种关系;这里所说的“和谐统一”主要指上述五对矛盾在发展中相互依存,平衡协调,即“和而生物”;所谓“自觉”是指健康状况的获得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不是盲目的追寻过程,而是基于科学理念,依靠科学手段,有意识、有目的的追求过程。
每个人都有获得健康的权利,但没有人是生而健康的,没有人在变化的环境面前会永远健康。
“自觉”构成了健康的主观条件,“环境”构成了健康的客观条件,“和谐”与“动态”构成了健康的基本特征。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仅仅贯穿于人类生命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在横断面上也有它的复杂性,“健康”与“疾病”同处于一条直线的两端,在特定条件下,健康和疾病共存。
基于上述定义,以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健康学将是一门综合性、横断性的学科,它建立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体育与健身学、营养学、保健学、生态学、遗传学、哲学等学科之上。
2 健康素质及其量化表达2.1 健康素质健康素质是表示健康的可能(潜在)状态的一个范畴,是现实健康的基础。
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个体的健康状况与健康水平。
健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综合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对个体及他人的健康水平的保持和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
健康素质属于广义上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又区别于科学文化素质,它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发展、转化、升值的推进剂,是人所拥有的创造性能力得以发挥的可能性平台。
具体而言,健康素质包含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
2.1.1 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以健康为对象的一种精神现象,包括3个要素:“知”——对健康的认识活动和了解程度;“情”——对健康的情感与情绪;“意”——对健康的价值认可程度和执著程度。
健康意识从主体角度可分为个人健康意识和群体健康意识;从客体角度可分为自我健康意识和他人健康意识;依据自觉程度可分为潜健康意识和显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健康素质的基础层次,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提高有助于个体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能力的更新、充实、提高;健康意识的淡薄,则会制约健康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决定个体的健康水平。
健康意识决定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性和能动性特征,遵循“感性、理性、科学”的递进发展历程。
2.1.2 健康观念健康观念是主体反映健康现实,在意识中创造理想化健康模型的思维活动的成果,同实际的健康活动相对应,表现为健康理念、健康箴言。
如“生命在于运动”,“养生胜于治病”。
健康观念依存于社会实践,“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健康观念,健康观念的升华加上人生阅历的练达,就形成了健康智慧,即一种对人生的基本态度。
2.1.3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在健康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健康实践检验的对健康规律的反映。
依据人们反映健康规律的深刻性和系统性程度,健康知识可分为健康常识和健康科学。
健康常识是对某些健康事实的判断和描述,健康科学是通过一定科学概念体系来理解和说明健康的知识系统。
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多元到一元,由谬误到真理,由相对到绝对,是人类健康知识运动发展的真实写照,这一过程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过程。
2.1.4 健康能力健康能力是社会和个体基于主观意识和观念,综合运用医学、运动学、保健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健康知识,利用客观物质条件和资源,针对特定环境,实现健康状态,达到健康目标的现实力量。
健康能力是健康由可能变为现实的基本途径,“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左传·昭公十年》),是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智慧、健康观念转变为现实行为的表现,是实现健康的桥梁与手段。
上述4个层次依次递进,共同构成健康素质木桶,共同决定个体健康素质的高下。
从知行关系来讲,健康意识最接近于“知”,健康能力最接近于“行”(见图2),正如孙中山所说:“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4]。
2.2 健商:健康素质的量化表达在智商(IQ)、情商(EQ)等概念传入中国并获得普遍接受之后,“健商”(HQ)悄然登陆中国。
我们认为,健商是健康素质的量化体系,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能力和对健康的认识水平。
健商不是先天就有的,它与一个人所受教育、知识水平、个人品格有密切关系。
健商理念的核心是心理养生,健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2.2.1 狭义健商狭义健商主要指“具体健康”或“健康硬件”,内容包括:①体商(BQ),即“身体成本”的状况,如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适应性、耐久力、暴发力、抗逆性等。
若测试不及格、刚及格的便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和补救了。
②心灵商(MQ),即心理状态的数字化。
以α脑电波和脑啡肽为基本指标,定级为4级。
一般人可达1级,注意心理养生者可达2级,善养心者可达3级;那些心理障碍、心理不正常或有心理疾患者则不够1级,而为0级,心灵商是心理养生的核心。
③心缘商(RQ),即人际关系的数字化。
有四种情况:我行,你不行(自负);你行,我不行(自卑);我不行,你也不行(嫉妒);你行,我也行(尊重别人和自信)。
以末一种的RQ值为高。
④性商(SQ),难以启齿的性问题大量存在,且对健康的影响举足轻重,性问题的定量使人们对自己健康的了解更加全面。
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影响,交织成网,其中一个不正常便会牵动全局。
2.2.2 广义健商广义健商是健康素质的具体化,内容包括:①健康意识,即自己对健康重视程度的量化;②健康知识,知识可带来健康,为增进健康,每个人都要积累和丰富健康知识;③健康智慧,成功需要智慧,而增进健康就是最大的成功,许多智慧已可数字化为商数(Quotient),如智商(IQ)、情商(EQ)、逆境商(AQ)、发育商(DQ)、成熟商(OQ)、职业商(JQ)、财商(FQ),加上健商(HQ)共同构成健康智慧;④健康能力,即由“知”转化为“行”的能力,是实现健康的关键一步。
3 健康概念的表达体系我们平常所说的健康问题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就是大健康观。
大健康观包括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构成要素、健康素质、健商等内容,关键是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构成了研究健康问题的理论前提(见图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纵坐标为个体,横坐标为社会。
健康意识是健康素质的核心,健康意识的强与弱决定着健康智慧的完整性,它是健康知识的原动力。
没有健康意识就不可能有健康智慧的完善、健康知识的求知欲和较高的健康能力。
与健康意识相对应的是健康资源和健康环境,它们是激发健康意识的基础条件,无论这些条件是否充足或良好都会对健康意识产生刺激作用[5]。
如果健康资源短缺或者健康环境恶劣最终将会削弱健康意识,而影响健康素质的完善;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都会激发和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使人们的健康素养和智慧得到完善,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去获得健康知识和增强提高健康能力的信心。
对于健康有着两个相对应的因素:一个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个体);另一个是个体的集合——社会。
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健康有着不同的要求。
个人的健康意识是通过社会的健康意识作用于人而产生的,在社会的影响下,他的心理趋于社会化、理智化。
人的这种社会化和理智化的心理也就是他的健康意识。
换言之,只有社会的健康意识得到了加强,个人的健康意识才会随之得以强化。
同样,健康智慧、健康知识也是如此,社会的行为规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个人的健康智慧也就无法形成;社会的健康资源短缺,就无法满足个人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望,健康能力的提高必将会受到影响。
健康要素之和从个人的视角可以被称为健商,从社会的视角可以被称为健康素质,它们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与健康的四个层次共同组成了健康谱系。
综上所述,当我们对某一群体进行健康考察时,应当对健康谱系中各因素都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既不能仅仅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以及道德健康来评价健康的水平,也不能单单地考察个体的健康水平,而忽略了社会健康素质的状况,同时还应对健康资源和环境状况对健康素质的影响程度进行考察。
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制约健康素质发展的各因素,建立提高健康素质的战略发展规划,使得人口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1]Lalonde M.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M].Ottawa:Government of Canada,1974. [2]田中恒男.健康学概论[M].东京:大修馆书店,1983:18.[3]马克思.资本论[M].东京:人民出版社,1975:24.[4]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4.[5]Evans R,Stoddart G.Producing health,consuming health care[J].Soc Sci Med,1990,31(12):1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