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生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

——读《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有感

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写了许多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在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方面颇有见地。吴老师说:“我喜欢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学生。有没有善良的心,有没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感,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教会学生学会同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同情与爱应该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我很赞同吴老师的观点。

是的,教会学生学会善良是做教师的本能。可仅凭理性上的说教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我每接一个班,总要先告诉学生:老师最喜欢做好事的学生,并且每周还表扬一次。学生做好事的越来越多,看到值日生没有擦黑板,有人去主动擦;看到地上有垃圾,有人去主动捡;看到老师抱的作业本多,有人主动帮忙;学生既做了善事,又动手动脑,知道什么时候他人或老师需要帮助,这就是头脑,而不是漠然。自己能去帮助他人,也是需要善心的,没有善良的心灵,他不会为别人着想,不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也许看见别人打架毫不理睬,认为事不关己,或是看到有人摔跤了不去扶一把,而是幸灾乐祸,甚至是落井下石。

善良的心灵是需要培养的。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如果后天不去继续培养,学生的心灵就可能会受到污染,做坏事就会越来越多,开始学聊别人,之后打骂别人,和别人一起做坏事,看见别人有困难,根本就想不到要去帮助别人,还会嘲笑别人。

其实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并不难,每周表扬,学生自然越来越多。有时他们还会帮助学校,帮助父母,走到哪里帮到哪里。

周一下午的一次课间,我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小海走到我身边,清脆欢快地说:“丁老师,我在教室外面捡到一块橡皮!”我看了一眼又埋头改作业,只淡淡地应了一声:“噢,放到讲台上吧。”正好一本作业本改完了,放本子时,我偶一抬头,看见他神色黯然,刚才的满脸欢快不见了。

这个瞬间几次在我脑海中浮现,在教室外捡到一块橡皮,满心欢喜地交给了我,这不也是拾金不昧的精神吗?作为老师怎能漠然视之呢?怎能吝啬得没有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丝欣慰的笑容呢?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老师也应该“勿以善小而不‘奖’”啊!

打那以后,我留心观察:课间学生随手捡起一张废纸,我表扬他讲究卫生,关心集体;放学的时候,随手把碰歪的桌椅扶正,我表扬他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做值日,把地捡得干净,垃圾及时倒净,我表扬他做事勤快,热爱劳动……因为做对了一件很容易做成的事,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就给这些学生们带来了喜悦、满足、自信等美好的情感体验,我想对于他们今后养成良好的品行一定能起很好的导向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久久地激动着我。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会这样去理解孩子,去赞美孩子吗?想起我们长此以往的“不许随便乱摘花草树木!花是给别人看的,谁摘了花园里的花,谁就是坏孩子!”等等一系列的教条似的僵硬的教育,禁有些愧色与尴尬。愿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少一些古板与一成不变的眼光,多一些理解与善良,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夸美纽斯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