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1998年以来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评析
内容提要:文章就1998年以来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评析。
主要包括:政策启动的背景、积极财政政策的要点、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对“挤出效应”、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减税和国债风险等问题的认识。
文章通过详细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成效一、政策启动的背景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轨中的财政困难和多种制约因素,近20年间中国财政政策总体而言是“低调”的,主要表现是财力安排捉襟见肘,连年赤字、职能范围收缩而同时“错位”(越位与“缺位”)严重,维持“吃饭财政”在许多情况下都成为问题,就更谈不上十分积极的调控举措。
但1998年一季度过后,这种情况发生很大改变。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已相当明朗,并与一系列国内问题迭加在一起,迫切需要以宏观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
于是政府在决策上果断地启动了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使财政政策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以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制为标志而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出一浪又一浪的冲击波,到1998年,已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并扩展到俄罗斯,波及拉美,进而使欧洲和美国也受到影响。
其对于亚洲和世界经济影响之巨,大大超出早些时候一般人的估计。
中国经济在此次危机中被评价为在亚洲表现最好,受影响最小。
但到1998年,外贸的增长幅度也明显放缓,并于5月出现负增长,客观上这成为使各方对严峻形势形成共识的响亮警钟。
2.金融危机影响迭加到中国经济周期低谷阶段上,使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并出现通货紧缩中国经济增长率(以GDP增长率衡量)从1993年的13.5%回落到1997年8.8%的水平,平均每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时被认为还处于比较适宜的区间,但惯性下滑并未停止。
199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仅为7%,与全年8%的增长目标形成明显差距。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引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
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对的是保守的财政政策,后者主要侧重于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胀和减少财政赤字。
本文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1.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优势1.1 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对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并带动经济的其他部门。
此外,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1.2 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的支出,可以有效地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再培训等领域的投资时,可以大量增加就业机会,并通过提供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减轻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1.3 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补贴计划、创业基金和研发补助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进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2.1 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财政风险。
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借债,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借债带来的债务负担都可能增加政府的经济风险。
此外,政府的资金分配也面临着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果不佳。
2.2 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政府的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需要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经济学中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经济学中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手段。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对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十分必要。
一、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中对于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财政政策的影响范围、政策反应速度和政策影响强度。
1.政策影响范围财政政策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整体经济增长与个别市场行为两个方面。
整体经济增长涉及到通货膨胀、物价涨跌等全局性问题;而个别市场行为则涉及到福利、劳动力需求等局部性问题。
2.政策反应速度政策反应速度意味着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反应能力大小。
这一方面与经济体的可塑性息息相关——一个产业结构越拉杆,财政政策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也就越小。
3.政策影响强度政策影响强度意味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
财政政策分为两种:扩张性和紧缩性政策。
扩张性政策意思是在经济萎靡的时候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紧缩性政策则意味着在投资过度的时候通过降低政府支出来增强政府财力支撑能力。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扩张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取决于政府项目的选择和项目资金的使用,过多的不必要的开支会引起通货膨胀等问题。
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一个拉杆较低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政府财政政策的影响,而拉杆较高的产业结构相对难以发挥经济的增长潜力。
2.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减少经济过度投资的现象。
紧缩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实际投资过程中的政策调整实施极限,通常情况下紧固政策需要配以合理的市场开放政策来使得经济体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的影响非常重要。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中对于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主要涉及到政策的影响范围、反应速度和影响强度。
中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中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进行调节和管理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和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在中国,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展、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促进了需求的增长。
这些投资不仅刺激了各行业的生产,还带动了就业和消费,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其次,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和提供补贴等方式来刺激企业投资。
中国政府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提供研发和创新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另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以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合理的货币政策,中国政府能够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风险,维护经济稳定发展。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影响虽然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效果和影响需要我们认识和关注。
首先,财政政策的效果在不同时间和形势下会有所变化。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并推动了经济迅速复苏。
然而,长期过度依赖财政政策会导致经济过热和金融风险等问题。
因此,调整和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财政政策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滞后效应。
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政策的实施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因此,政府需要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充分考虑经济运行的时滞性和延迟性,以避免对经济增长产生过大或过小的影响。
最后,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
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我对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整理成本报告,供您参考。
以下是评估结果和相关分析:一、背景介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了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状况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宏观经济指标分析1.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财政政策的执行对GDP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经过评估发现,过去5年中,财政政策的执行为我国GDP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财政政策的资金投入促进了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就业状况财政政策对就业状况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改善。
过去5年中,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失业率保持稳定。
这表明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良好,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增长。
3. 通货膨胀率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中还要关注通货膨胀率的情况。
经过综合分析发现,财政政策未对通货膨胀率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显示财政政策的执行具有适度的调控效果。
三、政策重点领域分析1. 教育经费支出教育经费的支出是财政政策执行的重点之一。
过去5年中,我国教育经费得到了明显增加。
这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的执行也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对于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企业发展,并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这一切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四、小微企业发展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财政政策执行中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财政资金的投入大幅增加,助力小微企业持续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繁荣。
综上所述,评估显示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较好,对经济发展、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等方面的需要改进。
中国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中国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政府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政府当前的稳健财政政策,并分析其效果。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概念稳健财政政策是指在维护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优化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结构,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财政政策。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1.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采取了大幅增加财政支出的措施。
2019年全国财政赤字率拟定为2.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
同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的投入力度。
2.降低税费负担为应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多项减税降费的措施。
例如,新增受益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至每月5000元。
3.加大债券发行为保障政府财政收支平衡,政府今年也加大了债务融资的力度。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发行1.03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以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和项目建设。
三、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1.提高了政府部门支出效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提高了支出力度,但却没有造成大规模通胀或货币超发。
这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各部门的支出更多地体现了实用性和必要性。
2.促进了经济增长政府大幅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国性公益设施的投入力度,这些投资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入,都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3.促进了消费需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这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
例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提高,将促进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同时,企业通过抵扣税费得到更大的商业空间,同样也能促进消费需求。
4.提高了财政稳定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平衡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政府重视的问题。
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政府可以保障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稳定性。
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迫在眉睫,这要求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及其效果,来深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优势和问题。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1.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创新等方式,旨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就业增加: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基建投资、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努力实现就业增加。
3.收入分配: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手段,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稳定。
4.稳定物价:财政政策通过控制财政支出、调节货币供给等手段,维持物价稳定。
5.环境保护:财政政策通过绿色税收、环保企业补贴等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财政支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2.税收政策: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3.债务管理:通过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等手段,维护国家债务安全。
4.政府购买和补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控制性企业提供补贴等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5.公共财政管理:通过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财政管理行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共资源的利用。
四、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1.经济增长效果: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加大了投资力度,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2.就业增加效果:财政政策的实施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基建投资对于吸纳劳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3.收入分配效果: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手段,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稳定,减小了贫富差距。
4.稳定物价效果:通过控制财政支出、调节货币供给等手段,财政政策对于维持物价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环境保护效果:财政政策倡导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五、我国财政政策面临的问题1.财政结构问题: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仍然过于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调整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之一,它对经济增长、价格稳定、收入分配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整方式以及调整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调节国家财政收支,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如适当增加政府投资,可以有效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适度增加财政支出,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2.对价格稳定的影响财政政策还会影响价格水平的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如有必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对消费的限制,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3.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政策还会影响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比如政府可以设立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状况。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主要包括:1. 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前景看好的时候,政府使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实现增长后,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者增加税收来消化财政赤字,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2. 调节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看淡的时候,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减少财政支出等方式来调节经济。
收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和预防经济下行风险。
3. 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衰退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小税收负担,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超过预期时,则采取相反的财政调控措施,以避免经济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三、调整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调整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考虑到市场反应财政政策的调整在实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反应,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效果及其原因。
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影响国内需求。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投资,提高政府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来抑制需求,避免通货膨胀。
其次,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整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通过增税或改变税收结构,政府还可以影响不同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最后,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来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政策的实施。
当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增加借贷需求,促进货币供应;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则需要通过减少赤字和债务来稳定利率和货币供应。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和增加经济增长的政策。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可以有效提高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降低失业率。
增加政府支出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激发私人投资,从而减少失业和贫困问题。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改善收入分配。
通过减少税收或提高社会福利支出,政府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社会公平。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需求和调节经济增长的政策。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通胀。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引言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是国家在经济衰退或者需要刺激经济增长时采取的两种主要政策手段。
虽然它们的目标相似,即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在实施方式和效果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对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
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它通常在经济衰退期间实施,以帮助稳定经济和改善就业市场。
下面将讨论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1.财政支出的增加: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资。
这些新增支出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2.减税政策:通过减税措施,政府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
减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并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对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3.政府借贷:为了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能需要增加借贷,以满足资金需求。
这种增加借贷的行为有助于提供额外的资金,使政府能够投资更多、刺激经济增长。
4.效果评估: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效果。
政府通过对经济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
扩张型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繁荣时期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以避免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或其他经济问题的发生。
下面将讨论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1.增加公共支出:在扩张型财政政策下,政府会增加对公共项目、社会福利和其他领域的支出。
增加公共支出有助于提高民生和社会福利水平,并刺激经济的发展。
2.税收收入管理:为了支持公共支出的增加,政府可能需要调整税收政策。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增加税收收入以满足资金需求,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率。
3.管理债务: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间实施,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增长和财政盈余来减少债务。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
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内容,也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抑制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促进经济景气尽快回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
尽管在新千年纪元的头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好于上个千年里最后两年的曙光已经开始显现。
全球经济增长形势趋好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需求的扩大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深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
从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例如城镇失业及低收入居民阶层收入下降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社会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振等问题更加显化,加深这些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抑或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力度,促进经济景气回升仍然是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改变国家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实施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通过降低税收或给予税收减免,刺激企业生产和创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以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为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财政政策被大量运用于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其中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收等措施。
在政策刺激下,2020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2.3%,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
二、扶贫减贫方面的效果财政政策对扶贫减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支持精准扶贫和小微企业,帮助不同阶层的人群降低社会风险,缓解贫困现象。
二是通过税收政策优化和调整来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压力,缓解企业生计的困难,进而减轻贫困群众的生活压力。
在财政政策的运用下,2020年底,中国已经实现了整体脱贫,精准扶贫和民生保障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民众的幸福家庭提供了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三、控制金融风险方面的效果金融风险控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方面。
财政政策适当运用,可以减少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隐患,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以我国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例。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地方债券的发行也可以代替一些要素,例如信贷,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和中央政府一起提高国家金融资本实力。
在政策带动下,我国的省级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去年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财政政策可以在很多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维护金融稳定。
本文分别从经济增长、扶贫减贫和金融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对于中国的经济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政务人员只有正确引导和适当运用相关政策,才能更好地创造财富,提高民生。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一、 财政政策效果
1.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那么,一定的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水 平变动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要分析的财政政策效果。 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越大,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越强;国 民收入水平变动越小,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越弱。在前 面学习的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的变化可以通过IS曲 线的移动反映出来。
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 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 大,如图5-5所示。
2.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LM曲线越陡峭,IS曲线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大,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与凯恩斯极端 情况相反,如果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则 就出现了所谓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如图5-6所示。
因此可以用IS曲线在IS-LM模型中的移动来说明财 政政策效果的强弱。
现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来说明财政政策的效果。 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增加国民收入,但是政策效果 的大小却因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当LM曲线的斜率一定时,IS曲线越平坦,即IS曲 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既定的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收 入变动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IS曲线越陡峭,即 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既定的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 收入变动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5-1所示。
谢谢观看
因此,货币政策效果的强弱就可以用既定斜率的LM 曲线在横轴上移动距离的大小来衡量。从IS和LM图形看, 这种距离的大小同样也是取决于IS曲线的斜率和LM曲线 的斜率。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 动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 越强;反之,若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 入水平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就越弱,如 图5-4所示。
财务政策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政策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我国财务政策进行分析,评估其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报告将从财务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财务政策背景1. 国际环境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在金融领域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在此背景下,我国财务政策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诸多挑战,如汇率波动、资本流动等。
2. 国内环境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务政策,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三、财务政策主要内容1. 财政政策(1)财政支出政策: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税收政策:调整税制结构,降低企业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3)财政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 货币政策(1)利率政策: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
(2)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外汇政策:稳定汇率,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3. 金融监管政策(1)金融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风险防控: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财务政策实施效果1. 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务政策的有效实施。
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科技创新等措施,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优化信贷结构等手段,保持了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结构调整财务政策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3. 民生改善财务政策在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与效果评估
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与效果评估财政政策是国家政府通过收支调节,来影响宏观经济这一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
对于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与效果评估,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财政政策的重要性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 宏观经济调节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停滞。
财政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GDP的增长和失业率的下降。
2.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政府收支的监管和调整,来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增加政府支出等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财政政策可以调整投资环境,促进就业创新和扩大内需,以保证经济的长期发展。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估针对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需要执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估分析。
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预算执行不尽如人意、费用支出不断增加等。
政策评估需要对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评估,找出政策的实际影响和问题。
2. 经济评估经济评估主要是根据实际数据,对政策实施后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
经济评估需要分析政策对GDP、通货膨胀、税收等经济指标的影响,从而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3. 社会评估社会评估主要是对政策实施后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
社会评估需要分析政策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情况,如是否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困等。
这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尤为重要。
4.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主要是对政策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
环境评估需要分析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如是否有助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分析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和评估效果后,我们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 数据真实可靠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估需要依赖数据,因此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极其重要。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房地产税,投资抵免所得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
透过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和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1.7个百分点。
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的投资量。
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2001年GDP增长7.3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增长7.8个百分点。
从物价指数来看,到2000年4月,连续3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已经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现正增长,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比1999年上升0.4%,2001年同比增长0.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年同比增长9.8%,2001年6月同比增长10.3%,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来看,1998年下半年,投资需求增幅明显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1%。
可见,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效果。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较小,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革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企业下岗职工问题。
分析我镇财政助推经济发展的效果
分析我镇财政助推经济发展的效果
2023年了,我镇的经济发展情况越来越好,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这都离不开财政的助推作用。
首先,我们的财政部门制定了一些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比如,我们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文化体育、农业等领域的财政扶持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这些领域聚集,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其次,我们的财政部门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他们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合作机制,促进了一些重要的区域项目的顺利开展。
同时,我们的财政部门还积极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另外,我们的财政部门还始终紧紧围绕着民生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政策支持。
例如,在民生领域,我们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建立了一项“绿色发展”计划,通过投入重资产设、加强环保监管等手段,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此外,我们的财政部门还多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私营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通过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压力,使得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为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镇的财政部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紧紧围绕中央决策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多管齐下,助推了我镇的经济发展。
未来,我们相信,在财政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我镇的经济发展将会走向更加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24 不 同政 策措 施 在 政 策 时滞 上 具 有 差 异 .
次危机对我 国金融体系 的直接影响 比较有限 。 随着危机 引发 但
的各 国经 济放缓甚至衰 退 , 国经济也难 以独善其身 , 我 特别是 出口贸易受到较大 的负 面影 响。 随着我 国2 0 年9 0 8 月以来经 济出现 的逐步下滑和财政收入 增速 的放缓甚至于负增长 ,我国政府迅速启 动积极财政政 策 ,
认识到 , 积极财政政策不是万能的 , 需要科学评价其实施效果 , 为此 , 出以下几点建议 : 提
3 1 制 定 和 实施 积 极 财 政政 策 转 型 战略 .
此 次积极财政政策在2 1年实施结束后 , 00 从短期抑制经济 波 动的基本功能看 , 其历史使命 已经完成 。它不仅有效促进 了
经济 的回升发展 , 而且对我 国中长期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深远
( 转 第5 7 ) 下 1页
5 3 1
{ 来与击场 壶
第 13 7 0 1 8 ̄ 期21年 /
金 融 管 理
由上述分析 可知 , 提高公 司的整 体竞争能力 , 要 必须在盈
利能力、 财务状况 、 营状 况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 经 从
确定 了基础设施 、 、 安居 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的建设 , 了民 体现 生财政的理念 。由此 , 19年我 国再一次启动 了积极财政政 继 98
策。
2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的 实 施 效 果
从对 经济增 长率 的拉动作 用看 , 0亿 元 的财政 赤字 使 9 0 5
2 0 年的经济增长受益最多 , 09 拉动 当年经济增长 提高0 3 百 .个 7
从对经济增长率 的拉动角度分析 ,09 20 年的政 策措施拉 动 当年 经济 增 长率提 高 了0 9 . 个百 分点 。考 虑滞后 因素影 响 , 6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分析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分析财政政策是国家采取的一项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维护价格稳定等目标。
然而,财政政策的实施并不一定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既有其有效性,也有其局限性。
一、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首先,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表现在:1. 宏观经济平衡调节能力。
财政政策能够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收支,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例如,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政府可以适度增加支出,直接推动了GDP的增长,从而带动了就业、增加投资等一系列具体的实际效果。
2. 引导经济发展方向能力。
财政政策能够通过适当的财政预算安排,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例如,政府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逐渐使传统经济向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政府支出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意识的提高,政府支出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基础设施等实体投资。
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传递经济信心,促进了企业投资意愿。
这一方面在纽约729亿美元的投资和日本东京国际机场的建设等实际操作中都有表现。
二、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其次,财政政策存在着一些局限性:1. 财政政策的滞后性。
由于财政政策的实施可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比如预算编制、审批等,因此在经济出现波动时,政府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采取行动。
而在这些时间内,可能出现更大的经济问题,使得政策效果不如预期。
2. 财政政策影响因素过多。
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不仅有财政政策本身,还有经济形势、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中国财政政策刺激2015年我国GDP增长增加了1.2%,然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政策带来更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政策的效果。
3. 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结构性失衡。
财政政策在实施时通常会依赖于政府支出,过分扩大政府支出可能导致政府债务的增加,进一步导致经济状况不佳时政府难以偿还债务,进一步加重国家财政紧张局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因为当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不平衡状态。
刺激国内需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阻止城镇失业人数的增加,并努力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所在。
时至今日,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了六年了,分析研究该政策的效果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
作为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它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上。
1.积极财政政策与社会消费。
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一直呈现负增长,分别为-
2.6%、-
3.0%、-1.5%和-0.8%.与上年相比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0.8%和-1.4%,虽然从2000年开始由负转正,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为+0.4%和+0.7%.但是,以1985年价格计算的从1998~2001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只有6.8%,比从1991~1996年9.0%的水平低了2.2个百分点。
这说明,整个社会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仍处于低迷状态。
2.积极财政政策与社会投资。
从1991~1996年,与上年相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
3.9%、4
4.4%、61.8%、30.4%、17.5%和14.8%,年均增长32.6%.其中,国有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6.4%(1996年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4%);集体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9.2%(1996年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
5.9%);个体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1%(1996年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0%);其他经济从1993~1996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4.1%(1996年其他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17.7%)。
而从1997~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8.8%、13.9%、5.1%、10.3%和13.1%,年均增长10.5%.其中,国有经济年均增长
7.7%、集体经济年均增长8.2%、个体经济年均增长10.6%、其他经济年均增长18.1%.这说明从趋势上看,与1997年以前相比,1997年以后我国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不论从总体来看,还是从各种经济来看都呈现下降态势。
从1993~1996年,与上年相比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分别为55.6%、28.4%、24.0%和12.5%,而从1997~2001年的这一比率则分别只有5.9%、
3.8%、3.9%、5.9%和15.3%;从1993~1997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中的资本形成率的分别为43.5%、41.3%、40.8%、39.3%,而从1998~2001年的这一比率则分别是37.4%、37.1%、36.4%和38.0%.
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中,分别有14.5%、62.9%、7.7%和9.0%的投资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形成的,而从1996~1997年的这一比例分别只有0.2%和3.7%;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基本建设投资增加额中,分别有22.3%、84.9%、11.9%和32.9%的投资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形成的,而从1996~1997年的这一比例分别只有2.5%和4.0%.
这说明:与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相比,1998年以后从增长趋势上看,我国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资本形成率基本上呈下降状态,而且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速度降低的也比较快;全社会固定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财政投资的结果。
3.积极财政政策与出口。
从1991~1997年,我国以美元计算的出口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6.7%,而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的增长速度分别是0.5%、6.1%、27.8%和6.8%.除2000年我国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原因使出口增长较快外,其他年份的增长速度都比较慢。
这说明,我国仍然没有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后不利影响的阴影。
4.积极财政破策与经济增长。
从1998~2002年,我国保持了7.8%、
7.1%、8.0%、7.3%和8.0%的经济增长率。
据有关部门测算,这期间,围债投资,包括带动的银行贷款和地方、企业的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2、1.7、1.8、2个百分点。
5.积极财政政策与就业。
首先,从职工人数的变化来看,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职工人数总的变化情况为-2331万、-564万、-486万和-468万。
而从1996~1997年与上年相比的职工人数总的变化情况为是-63万和-177万。
其次,从从业人员的变化来看,从1998~2001年,与上年相比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总的变化情况分别为+357万人、-423万人、+871万人和+940万人。
而从1996~1997年与上年相比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分别为+903万人和+750万人。
第三,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看,从1996~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别为520万、570万、571万、575万、595万和681万,登记失业人数呈递增之势;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从1991~1996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都在
2.3%~
3.0%之间,而1997年以后,这一比率都在3.0%以上。
其中,2001年达到3.6%.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比较客观的评价应该是:首先,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保持和促进总需求的稳定和一定的增长,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及由此而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保证我国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积极财政政策在有限的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需求,但没有启动起民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应有的贡献,对出口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三,对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定目标。
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价
为什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其初衷会出现不很相符的情况?这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原因的多样性和扩张性财政政簿的局限性有关系。
1.我国宏现经济运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形成我国目前经济状况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全面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正确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
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主要原因是:
第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货币急剧贬值。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使各国的外需减少,而我国产品出口对东南亚地区市场的依赖性较大;货币急剧贬值使各国的出口竞争力增强,而我国与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的出口结构相似。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则更加大了我国产品出口的难度。
第二,居民消费不足。
居民消费不足主要是由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预期收入下降和预期支出增加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三,民间投资不积极。
出口需求减少、民间消费不足使民间投资者因存货增加、销售不旺以及对投资收益率看低而对投资持观望态度。
同时,政府对某些行业的垄断政策又使民间投资对某些感兴趣的投资领域驻足不前。
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民间投资将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投资主体,民间投资不积极直接减少了社会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
可见,出口需求减少、居民消费需求降低和民间投资需求不积极是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所在。
2.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对于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出口需求不足问题,财政虽然可以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办法来增强出口能力,但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取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币值的稳定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
其次,对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财政可以以增加支出的方式提高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的办法来增加一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对于广大企业职工及其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居民收入预期的下降及支出预期的增加等问题,财政的作用是有限的。
第三,对于民间投资不积极问题,由于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储备粮库、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而这些都不是关联度特别高的项目,对带动整个企业的扩张作用不很突出。
虽然财政可以采取增加政府投资的办法加以引导,但它无法直接提高民间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无法直接改变民间投资者观望徘徊的态度。
第四,对于城镇职工的下岗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由于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如上所述的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而从事这些项目建设的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
这样,政府投资虽然缓解了民工分流的压力,但对于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则效果不明显。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从表面看是总需求不足问题,从深层次看则是体制和结构问题。
要解决深层次问题,必须首先稳住或刺激起总需求。
因此,以增加政府投资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所能发挥的作用应在于维持一定的总需求增加量和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其主要目的应在于避免经济下滑、社会动荡。
由于引发当前总供求失衡、经济增长率下滑、失业增加的外部性、体制性、结构性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克服,这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不论是短期实行还是中、长期实行,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部分预期目标,而不能实现全部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