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5章解析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黄精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特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得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得组合,探索人类活动得一般空间法则,其中讨论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论构成了经济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人类活动得空间选择,即在区位主体已知的条件下,从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选最佳区位。
另一层与前面相反,即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活动得作家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区位理论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①土地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
土地以两种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此时土地的自然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一种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得场所,此时,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作用,典型的是,在城市内部,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存在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将形成较为显著的圈层分化。
②原料原料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对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原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代性、自身价值极其在产品红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世家影响。
③能源能源是经济活动得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位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大量消耗能与那的产业活动,在区位选择必然需要接近脸颊的能源供应地。
因此,当地的能源供给保证程度是许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
④资本固定资本存在地理惯性,加上固定资本的费用由其是工业用地费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是的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经济地理学》电子讲义(学生用)详解
《经济地理学》讲义艾大宾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1年7月第四次修订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观点1、多数欧美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的问题;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如工农业)、交换活动(商业)、消费活动(服务业、旅游)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尺度,从小区域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二)前苏联学者观点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PC)或经济区。
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比较重视自然条件的评价和地区特征的分析。
另一种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
1976年,全苏地理学会第六次大会指出“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经济区划以及自然条件和资源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可以看出,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注重强化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主要有如下观点:1、吴传钧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活动的地域布局体系,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变化1.3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标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二章: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2.1 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气候和气象条件2.2 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区划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征2.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和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三章: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3.1 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工业部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工业布局的选择和优化3.2 工业地理分布和工业区划工业地理分布的模式和特点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3.3 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升级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阻力工业升级的策略和路径第四章: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4.1 服务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4.2 服务业地理分布和服务业区划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服务业区域的形成和演化4.3 服务业现代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服务业现代化的含义和趋势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案例5.3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第六章: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6.1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6.2 城市地理分布与城市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特征6.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交通地理与物流7.1 交通地理的重要性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交通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交通网络的类型与布局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7.3 物流产业与物流地理物流产业的定义与功能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与实践第八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1 人口地理与人口经济学人口增长的规律与影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8.2 资源地理与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3 环境地理与环境经济学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地理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地理分布国际贸易的含义与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特征9.2 贸易模式与贸易影响贸易模式的类型与变化贸易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9.3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与工具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第十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地理的影响10.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策略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趋势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研究中的贡献与展望第十一章: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技术的基本原理GIS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11.2 GIS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的来源与类型GIS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法11.3 GIS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空间分析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在区域规划与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第十二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12.1 物流系统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物流系统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2 物流中心与经济地理学物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中心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3 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与特点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13.2 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13.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14.1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与功能14.2 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的应用14.3 区域创新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15.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的理论方向经济地理学实践应用的新领域15.2 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5.3 经济地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经济地理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经济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经济地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交通地理与物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全球化与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
经济地理学第五章
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一理论基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尽管公司组织结构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是,仍可以将公司结构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一)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
在该类公司内,各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司的所有同类功能均集中于一个部门之内。
如工业公司内,可分为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研究与开发部、人事部等。
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一般情况下,生产产品领域相对狭窄的公司(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中国的上海大众公司等),多采用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
(二)产品部结构该类公司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如汽车工业公司中,可按小汽车、卡车、大客车、农用机械等划分为相应的分部。
该类公司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化。
尽管公司总部有一些管理人员负责全公司管理,并为每一个分部提供一定帮助,但是,每个分部具有自己的功能类管理人员。
产品部结构多出现在生产产品领域较广的公司。
(三)区域部结构即按照区域(生产设施区位或顾客区位)进行部门划分。
也就是说该类公司下属分部以区域为单位与功能产品无关。
公司内所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发生的活动(包括购买、出售或生产的各种货物或劳务),均为相应的该区域公司分部所管理。
该类结构多适应于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区域较小的公司,如石油公司、银行等。
(四)顾客部结构有一些公司根据其顾客类别进行分部划分,即每一个分部服务一类顾客,并不考虑这些顾客的区位。
这类公司结构即顾客部结构。
例如,有的商业银行分为个人信贷、公司信贷、住房抵押、信托部;有的工业公司分为工业、商业、政府部,以分别处理各类顾客相关事务。
(五)矩阵结构即联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类型。
由于以上四种结构各有一定的长处,也有一定弊端,有一些公司将两种以上结构类型合并采用,以分别利用各自的优势。
如有些公司在区域部结构之下采用功能部结构,也有的公司在区域部结构之下采用产品部结构。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5章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 ppt课件
杜能理论模型
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 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 (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 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 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杜能模型背景与目的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 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 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模型假设前提
劳动费用指向——工业区位格局的第一次偏移
如图围绕P的封闭连线即从运 费最小点P移动而产生的运费增 加额相同点的连线,理论上说 以P为中心可划出无数条线,这 即相当于图中的综合等费用线。 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 廉劳动供给地L的劳动力费用节 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临界等费用线示意图
韦伯理论模型的假设前提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 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 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韦伯理论模型的构建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模型: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杜能理论模型的修正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正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 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 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意义。
解释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1.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经济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分析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区位论解释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区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农业区位论等。
2.2 空间分析与空间组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空间组织的规律和模式,如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空间组织等。
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和影响。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三章:农业地理3.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发展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讲解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3.2 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介绍农业生产的经济因素,如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等。
讲解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3.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遥感介绍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讲解农业遥感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工业地理4.1 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等。
讲解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4.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介绍工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模式。
4.3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探讨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服务业地理5.1 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特点解释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
探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
地理科学 经济地理学第5章
增长极是一个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增长
的城市中心。
增长极是一个增长中的城市中心,其
特点是在一个时期内比区域内其它地区有
更高的增长率。
(2)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 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 的重心。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 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 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第五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 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 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 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社会目标是 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环 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 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及持续发展。
一、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与 政府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市场机制 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就引导 和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 途径: 供需关系能够引导各产业之间建立起
经济技术联系,使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 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 总量的不断增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程度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理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4. 讲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三章: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理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4. 讲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四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理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4. 讲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五章: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经济地理问题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六章:农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七章:工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八章:商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商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九章:交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交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章:人口与城市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兴趣2.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3.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4.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二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地理的影响2. 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3. 了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4. 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现实例子,引发学生对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关系的兴趣2. 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 讲解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4. 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5. 讲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影响和挑战的认识程度第十三章:环境与经济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掌握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兴趣2.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3. 讲解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兴趣2. 讲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3. 讲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流在经济地理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的未来趋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掌握经济地理学在新兴领域的应用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经济地理学在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3.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5.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和挑战6.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7.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及在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 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新兴领域的应用难点:1.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2. 不同学科领域(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实际操作和应用4.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的新特点和挑战5.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6.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7. 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福师《经济地理学》第五章 课堂笔记
福师《经济地理学》第五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本章主要介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还介绍了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结构演变理论的演变过程,掌握代表性的演变理论。
掌握城市的概念和一些衡量指标。
◆知识点整理一、区域产业结构区域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空间的特化。
所谓特化就是地域空间的一部分被赋予特定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特征,使得一个空间范围在地理学性质上区别于另一个空间范围,分别都成为区域。
区域的内涵或本质:就是“空间”,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依托;有大小、层次区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具有类型区别,如同质区域、集聚区域;有自己的结构与功能;区域的整体性:指区域有一致特征或对某种地理过程有一致的相应特征,这种一致性是由于区域内部单元强烈的联系造成的;动态性:区域结构自身在演化,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契机、甚至行政干预都可能影响区域结构和区域发展。
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
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比例关系。
(一)、区域产业分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其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
第二产业:其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
第三产业:服务性产业,即第一、二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物质生产部门。
此外,近年来人们又将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等单列,成为第四产业。
2、产业功能分类新兴产业(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主导产业: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
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并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支配地位的产业。
具有两大功能:(1)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量高,产品调出规模也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比重,能承担起全国或全省地域分工的某一重大任务。
经济地理学整理[1]
掌握: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是什么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四次产业。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 场所) 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 场所) 发生。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第2章工业经济区位论1.掌握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基本概念与三种区位指向;A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B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
C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No1: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运费最小的区位)。
No2: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当节省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最低点,转向劳动费最低点)。
No3: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
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
2.了解帕兰德和胡佛对运输因子的改进(成本学派)帕兰德:以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提出远距离运费衰减理论。
认为企业应当布局在生产的所有费用总和最小的区位胡佛:他将运费分为场站作业和线路运输费两个部分,并指出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第四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第四版)第一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科学性质:自然科学边缘性科学特性:地域性、综合性: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人口地理学, 人口是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的条件聚落地理学,研究人类居住的居民点的形态及其地域分布规律;政治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政治的地域分异的科学,研究国家的划分、类型、领土、政治地理位置、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内的行政区划分以及边界等内容;历史地理学,就其广泛的意义来说,包括自然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地理学第三节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任务商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系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
包括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和专论的经济地理学两大部分。
第二章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第一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
一、产业分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第二(次)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第三(次)产业在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即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
2.标准产业分类法3.生产结构分类法二、产业结构演变…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的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随着经济发展,农业部门(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第二次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呈上升趋势,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而服务部门(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
经济地理学课后参考答案标准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 G .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转向” 。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2023年经济地理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旳互相关系旳学科。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原因分析区位:是指决定人类活动场所旳多种原因和关系旳总和。
区位理论旳基本内涵:(1)人类活动旳空间选择;(2)空间内人类活动旳有机组合。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旳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原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旳原因。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旳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土地作为经济活动旳一种影响原因重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旳经济区位决定旳。
土地旳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运用旳也许性,但并不决定土地运用旳可行性。
土地运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旳经济区位。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1、劳动对象2、作为作业旳空间或活动场所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原材料因子重要是通过:⑴运费大小,⑵原材料旳可运性、⑶可替代性⑷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旳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第三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旳一般影响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旳最重要旳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原因。
经济活动旳环境影响特性差异,导致其具有不一样旳区位选择。
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1)对经济活动持续性旳影响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规定到达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旳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旳性质和类型而不一样。
2)对经济活动合理性旳影响(1)内部规模经济(2)外部规模经济(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不一样旳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旳影响是完全不一样旳。
市场特性往往是由消费者旳消费需求偏好旳特点而引起。
在不一样旳区域,由于不一样旳消费习惯和其他不一样原因,占首要地位旳需求层次往往并不相似。
经济地理学(2012) (2)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1、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 (M.F.Lomonosov)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 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称,但并未对这门学 科的特点和要领做具体说明。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W.Gotz)在《柏林地理学会 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 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及其构成,还具体提出 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 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1、区位研究 时间:20世纪上半叶 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2、区域研究 (1)区域科学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兴起于五十年代,代表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区域科学系的艾萨德,他联结经济学、地理 学和规划理论,强调用理论和数量模型方法分 析区域经济和区域问题。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发展。
(一)史志描述
《山海经》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西汉末年流行于世。据推测是战国 后期(约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作品,秦汉时又有所增 补。作者不祥。原为宫廷收藏的秘本,西汉晚期刘向和 刘歆父子相继担任校阅秘本图书的职务。公元前6-1年, 刘歆以刘秀之名进贡《山海经》。此后才有抄本流传于 世。《山海经》原有图有文,后因图散失,只剩下文字, 共18卷,分《山经》、《海经》、《大荒经》3个部分,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山经》,亦称《五藏山经》。后人 研究校释〈山海经〉者很多,著名的有晋人郭璞,清人 毕沅、郝懿行,近人袁珂等。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
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
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 3.多样化
•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
动机:
• 多样化扩张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防 范意识。 • 一些原生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会促使公司寻求多 样化机会,以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
• 当某一产品出现旺盛市场需求时,也会诱发新的公司介 入此类生产活动。
经济地理学
公司增长实例
•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
• 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的主体洛阳玻璃厂建于1958年。 1971年与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一起研制出中国浮法玻 璃。 • 目前,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工艺、 美国匹兹堡浮法工艺一起,被国际玻璃界誉为各具 特色的世界三大浮法工艺 。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 企业增长战略和方法的意义:企业增长的各种战略和方 法,均可导致企业的多部门、多区位发展。当企业规模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对企
业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盈利起着重 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 1.横向一体化
•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 市场份额的扩大。
经济地理学 一、企业增长动因与战略
• (一) 企业增长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 (二)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经济地理学 1.实现规模效益
企业经营成本: • 固定成本:在一定阶段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 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等。 • 可变成本:一定时期内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 如原燃料、零部件等费用,但该成本变化并不随产量 而等比例增减。
经济地理学
三、企业的空间扩张 (一) 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二) 企业空间增长阶段 (三)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经济地理学
(一) 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的一般分析
2.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
经济地理学
在国际尺度上,跨国公司先在 国内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跨国 发展。且其跨国发展进程随时 间而不断向广度延伸 。
1.横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 3.多样化 一体化扩张
经济地理学 (二)、企业实现扩张的方法:
• 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 通过新股票发放或自身资 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 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 门、新的子公司等。
• 合并是指一企业获取另一企业的资源且无人抗争的过程; 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称此过程为兼并。
经济地理学 生产规模与规模效益:
•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 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 (optimum size)。
• 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 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 效益,或规模经济。
经济地理学
规模效益与企业成长:为了获取规模效益,激励着公司的增长
方式:
– 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 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
意义:
– 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易实现;企业 早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
经济地理学
2.纵向一体化
•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
经济地理学 4.来自竞争的压力
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实现长期生 存这一基本目标,企业必须发展。
原因:
• 从积极的方面看,发展企业实力和增加市场地位,可为企 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
• 从防御的角度看,发展是使企业不被竞争对手所击败,从 而生存下去的有效手段;
经济地理学
(二) 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 借助这种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1983年洛阳玻璃厂以 铂金作为投入,与一批同行企业建立合营厂,生产玻 璃纤维。1988年,洛阳玻璃厂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蚌埠工业设计研究院联合,组建中浮集团公司。之后, 又合并了洛阳建材机械厂、洛阳龙门玻璃厂、威海市 洛威玻纤厂等。这种发展以横向一体化为主。
• 90年代,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在横向一体化发展的同时, 纵向一体化和多样化均有所体现。如合并洛阳市偃师 石英砂厂等原材料供应厂家,洛阳灯泡厂、洛阳市偃 师康玻造纸厂等下游生产厂家和辅助产品生产厂家, 兼并洛阳起重机厂等无关联厂家。
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
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 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
方式: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 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 – 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意义: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
经济地理学 交易内部化与企业成长
• 经济意义在于:内部交易可以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
• 战略意义在于:内部交易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供应 和市场的确定性。
• 因此,对内部交易的追求,引导着企业不断发展。
经济地理学 3.技术优势的发挥
一些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趋于在本领域内 扩张,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原因: • 一般来说,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的价值很难在市场 交易中充分实现。为此,具有这些技术的企业通过该 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来获取较大的收益。 • 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技术开发需要大量投资,这种投 资必须有大规模生产才能支持。
经济地理学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经济地理学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 问题:企业规模逐渐增大的原因及伴随着企业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规模增大的多区位扩张规律。 二、企业增长的区位决策 三、企业的空间扩张
表5.1 汽车工业不同部件(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益最低规模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2.实现交易内部化
• 原因:市场不完善导致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
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
易。 •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 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从而实现范围经济。 •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 而获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