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是无用之大用之思——思想指导对具体实践的实际效用

对哲学是无用之大用之思——思想指导对具体实践的实际效用
对哲学是无用之大用之思——思想指导对具体实践的实际效用

2011年09月

学术探讨

对“哲学是无用之大用”之思

——浅析“思想指导”对“具体实践”的实际效用

文/刘昊

摘 要:哲学是无用之大用,它虽然不能直接改造世界,但人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总是以思想为指导的。哲学虽不能像具体科学那样,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它可以告诉我们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不能没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327-02

当今时代,人人都只愿接受那些直接的和现成的答案,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总是使人感到些许不舒服。也许在这个人人都以为有所知的世界里,哲学家是唯一愿意承认自身是一无所有的人……

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借以说明哲学的无用之大用,以及哲学在人类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能否说“哲学是无用之大用”

哲学从来不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也不像具体科学那样直接给出具体的运行规律。它不是工程工艺技术、物理化学原理、天体循环法则。美国人曾说,哲学不能烤面包。因为哲学没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性,也没有实用功利性,更不是实现某种有限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所以哲学是无用的!对此观点,我持反对态度。

哲学虽然不能告诉你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运行规律,但它可以给你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当你懂得了哲学的思考方式,就必定能够通过该方式去分析和解决所有问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在说明问题的深度上具有“至深究底”的终极性、高深性;在说明问题的广度上,具有“至大无外”的完全性、广袤性。哲学表现为对人生深切的、终极的关怀,是以追求宇宙人生的最高智慧为己任的。所以,哲学总是透过千变万化的直观现象,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它总是力图占领那些绝对而又不能直接把握的“完全”领域,为人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一切存在设立基点,所以它能为世界为人生规定某种无限的永恒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如此,哲学力图尽可能在最彻底的问题上对其作出解答,研究问题一般表现为不受任何限制的追根究底,用来启导人们理性地去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以及生与死等一系列“安身立命”的难题。这完全体现了它的终极关怀和对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追求。所以,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就不能没有哲学。哲学并不是什么无用之学,而是大用之学。它对变革和创造人的客观世界、对于改变和塑造人的主观世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伟大的力、无法抗拒的力、深远的力。

冯友兰先生曾说,哲学是无用之大用。此话有理,它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必须具有哲学思想的深邃眼光,从无形的空中楼阁中捕捉有形的高楼大厦,使哲学切实地为人类、为社会服务。由此可见,说哲学无用是现实的用,哲学的大用是抽象的用。哲学可以说是无用之大用。

二、哲学作为人的总的指导思想对具体科学的实际效用

哲学和科学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和动力,哲学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指导。从哲学和科学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分离出来了。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则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上。哲学对具体科学所起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定的信念。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必须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接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接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在人们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中,坚持正确的信念是必不可少的巨大精神力量,它对具体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一切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最根本的科学信念来源于什么呢?是正确的世界观。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具体科学的研究者是否受哲学的支配,而在于受什么样的哲学支配。哲学思想的正确与否,会极大地影响科学的发展。以牛顿为例,当他研究自然现象时,他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所以能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有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他又是机械唯物主义者,他只承认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而不承认物体的自我运动,当上帝的魔影在他的头脑中作祟时,他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在他后半生中,竟用了25年时间来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最后拜倒在上帝面前,承认“神的第一次推动”,从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由此可见,对于科学家来说,接受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从中获得科学研究的信念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第二,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前进的方向。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伯曾经说过:“哲学:不管自觉不自觉,总是支配着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学习具体科学要有正确的信念支持,除此之外,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方能获得成功,因为哲学也能为科学提供重要的帮助。提出量子学说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也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哲学为什么能决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并能指示科学选择发展道路呢?

2011.09 327

2011年09月学术探讨

其一,科学思维的特点是实证性,而哲学思维的特点是实证性的超越,达到思辨性。当知识的实证要求使科学不得不用两条腿在实证的大道上一步一步迈进的时候,哲学却用它那思辨的反思建立起关于未知领域的美好图景。

其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到各种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运动的规律,对观察、实验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必须要遵循认识规律。

其三,理论认识的过程都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哲学都是息息相关的。

其四,所有哲学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以结果去寻求原因,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有限的事物出发的,目的是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探求本质的必然性,解释和回答各种各样的疑问。而每一个疑问后面还可以再提一个疑问,每一级本质的背后还有更深一级的本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延伸序列。而这个序列的不断延伸就是科学不断发展、不断探寻的过程,也就是具体科学不断走向哲学、不断借助哲学为之导引的过程。因此,所有哲学家要把对具体领域的思维执行到底,就必须借助哲学思维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方能走向光明!

其五,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不能离开理论思维,更离不开客观事实,如果要了解客观事实,就需要进行观察实验。怎样进行观察呢?怎样进行设计呢?这些都关系到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问题。

第三,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世界观,还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哲学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它对于具体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都能提供启示和指导。众所周知,方法论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哲学又具有不同的方法论。辩证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坚持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矛盾分析的观点;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家建立自己的理论后,也往往致力于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方法,运用到各个专门学科领域中,从而对科学发生影响。

哲学是增强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部分,时刻都需要理论思维的指引。爱因斯坦曾说:“只有最大胆的思辨才有可能把经验材料之间的空隙弥补起来。”思辨的优点首先就在于他能弥补经验的局限,使理性地触角伸展到实践的前面。哲学作为认识论所提供的不是普通的知识,而是思维的知识,但它不是思维科学那样关于思维的具体知识,是关于思维的方法和原则。换言之,就是探索科学知识怎样产生,为什么产生,以此来探索知识、思维的普遍规律,是使人聪明的智慧。康德认为哲学家是“智慧的导师”。

由上述分析,哲学作为人的总的思想指导,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相反,没有哲学的指导,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更不会有人类的伟大实践壮举。

三、哲学对个人、民族、国家的实际效用

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如果只有人的躯体,而没有精神和意识,“他”就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人。那么人的精神和意识从何而来呢?是从哲学中来的!哲学能为人的意识注入灵感,使人成为有思想、有主动意识的主体,并且使人具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分辨人世间的真假、美丑、善恶。使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并不是文弱的“书生”角色,它不但可以充实我们个人的思想使我们明辨是非,还可以拯救我们危亡的民族,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哲学,用它的正确世界观指导自己,用它的正确方法论改造世界,它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快速稳步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例,来谈一下哲学的实际效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整个哲学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它的思想是在自觉的民族意识中萌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中国的先进分子之所以“先进”,首先在于他们最先深刻认识到必须“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审视国家命运的工具,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换言之,中国的先进分子之所以满腹热忱地接受并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是因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由于中华民族迫切救亡图存的客观需要。其次对于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为我们的革命和发展道路指明了光明前途。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实践的检验,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逐渐意识到,必须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对此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必须有一种谦逊科学的态度,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特定条件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实践的正确性已经被历史事实证明。由此可见,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正确地运用它也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为个人、民族、国家做出卓越地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参考文献:

[1]陶富源.《形上智慧论——哲学的当代沉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贾高建.《哲学与社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严晓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28 2011.09

略论葛兰西的实践观

略论葛兰西的实践观 摘要:葛兰西的整个哲学理论中最具有争议的就是他的实践论的一部分,本文就对于对于葛兰西的最富有争议的实践哲学做一个简要的讨论与分析,说明实践一元论并非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离,而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的发展。 关键字:葛兰西实践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以实践哲学为核心的包括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文化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则得益于他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深入解读和创造性发展。但是,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包括陶里亚蒂、不破哲三、霍夫曼、希曼、丁伯纳罗和前苏联哲学家们等对葛兰西实践哲学只作作定性研究,还是当下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本溯源,并没能抓住葛兰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内在关系这一根本。人们在对葛兰西的上述理论评价时往往忽

视其理论与马克思哲学的关联,致使葛兰西与马克思在实践哲学上的内在关系被淡化或被遗忘。事实上,葛兰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少有的真正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理论真谛的哲学家,他能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并在哲学范式转换基础上创造性地诠释马克思哲学思想,因此,葛兰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符合马克思基本原则、立场的理论则是顺理成章和符合逻辑的。 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在上世纪30年代末发表以后,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葛兰西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实践哲学部分,后人称之为实践一元论。这是,葛兰西就对苏联的官方哲学和政治体制进行过分析和批判的结果,同时也是他?回归马克思?的一次伟大尝试。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了实践哲学,在这一点上他着意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照应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提出的?哲学家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同时他认为马克思是新的世界观的创造者,这种世界观独特而完整,它代表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只要这个时代没有完结,只要还没有在全世界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他写道:?实践哲学认为自己也是历史性的,也就把自己看作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暂时阶段?,?如果实践哲学在理论上断言,任何认作永恒和绝对的真理都具有实践的来源,并代表着暂时的价

新葛兰西学派及其批评

国际关系理论 新葛兰西学派及其批评* 白云真 内容提要 中国学者已意识到新葛兰西学派对理论发展与历史实践的重要意义。他们在对其评述的基础上尝试着以该理论来分析变化中的全球政治经济与国家战略,但在探讨新葛兰西学派的学术局限性及其之所以受到其他学派质疑与批评的问题上,学界对之探讨并不充分。作者分析了新葛兰西学派的研究方法、葛兰西式概念的运用以及它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新葛兰西学派所呈现的张力问题,进而思考新葛兰西学派的未来研究议程,旨在推动中国学者从批判的视角来审视新葛兰西学派,以便更好地以此探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中国国家战略以及地区战略等现实议题。 关键词 新葛兰西学派;批评;研究议程 作者简介 白云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讲师,中央编译局政治经济学博士后。(北京 邮编:100081)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11) 02-0080-16 *本论文是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的课题以及中央财经大学!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南京大学的李滨教授、北京大学的王勇教授、朱天飚副教授、张严冰博士、黄琪轩博士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建议性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文中疏漏之处由作者负责。 % 80 %

2011年第2期 在21世纪之初,中国学者就开始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葛兰西学派(N eo-Gra m sc i a n School),探讨其对于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意义。中国学者不仅分析新葛兰西学派的理论贡献,而且还追溯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国家角色、美国霸权与外交政策、欧洲一体化、世界秩序变化的可能性及其条件等。&然而,他们探讨更多的是新葛兰西学派的核心思想、方法论意义及其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也意识到了罗伯特%考克斯(Robert Cox)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完整性,认为它对相对稳定的世界秩序之分析缺乏相对的实用性,?但学界较少涉及葛兰西政治思想及其概念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限度问题。为此,笔者尝试着论述新葛兰西学派的理论方法、学术意义及其限度,思考进一步把葛兰西政治经济思想运用到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途径问题,旨在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学者加强对新葛兰西学派的理论探讨与经验分析。 一 新葛兰西学派 在1981年和1983年,罗伯特%考克斯先后在#千禧年?(M illen i u m)杂志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并借此开创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葛兰西学派传统。(考克斯认为,葛兰西的概念性框架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揭示了国际层面上的霸权机制。此后,不少学者运用葛兰西的思想与方法思考世界秩序的变革与转型, % 81 % & ? ( 参见李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葛兰西学派?,载#欧洲?,2000年第1期,第20-30页;王铁军:#经济全球化中国家的作用?,载#欧洲?,2000年第5期,第34-40页;王铁军:#民族国家与经济全球化?,载#国际论坛?, 2000年第4期,第5-11页;王铁军:#新葛兰西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载#欧洲?,2000年第1期,第14-19页;李滨:#考克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第38-39页;李滨:#全球视野下的国家与市场?,载#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5期,第44-49页;李滨:#考克斯的批判理论:渊源与特色?,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第15-20页;白云真:#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跨大西洋分歧?,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第139-154页;白云真:#跨国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概念与框架的建构?,载#国际问题论坛?, 2006年冬季号,第134-136页;白云真:#世界体系论与新葛兰西主义的比较研究?,载#国际问题论坛?,2006年夏季号,第59-71页;李恒阳:#葛兰西主义与批判理论?,载#外交评论?,2006年第2期,第59-64页;白云真等: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209页;贾文华:#从资本逻辑到生产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理论解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7期,第44-51页等。 李滨:#考克斯的批判理论:渊源与特色?,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第20页。 Rob ert Cox,!Soci al Forces,S tates and W orl d Ordes:Beyond In t ernational R el ations,?M ill ennium,Vo.l10, No.2,1981,pp.126-155;Robert C ox,!G ra m sc,i H ege m ony and Inter n ati on al R el ations:An E ss ay i n M et hod,?M il le nn i um,Vo.l12,No.2,1983,pp.162-175.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认识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认识

文化霸权又称文化领导权,这一概念是在一八八三至一八八四年间由普列汉诺夫作为推翻沙皇制度的策略的一部分而首次提出,涉及到无产阶级在联合其他团体,如资产阶级、农民和想推翻沙皇的知识分子时所应有的文化领导权;而后来列宁再次使用了这一概念,他强调大众的参与,不放弃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直到葛兰西把文化霸权最终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形成了极富影响力的文化霸权理论。 而要很好的理解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我觉得需要明确解读几组概念,这也是我在读了相关文化权的资料后得出的认识。这几组概念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论,同时也明确的指出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特色之处。 首先是对霸权的表面意义解读。霸权也就是领导权,是一种支配力量,葛兰西在这里更加强调的是对于知识和道德的领导权。而“霸”这个字通常是作为一种政治上的意义解读,在这里放到文化中来,是因为葛兰西认为文化在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以后便有了“霸”的含义。霸权又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之分,比如法院、监狱等等是强制性的,而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是非强制性的,在政治社会中,政权的强制性存在使得霸权不可避免,而文化霸权更加注重的是非强制性的那部分,便是制造同意。 其次是对于文化霸权理论中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概念。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誉为当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影响最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之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马克思的思想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马克思和葛兰西都强调了阶级的概念,但是葛兰西对于国家的概念做了相关论述。这一点,葛兰西在上层建筑中做了区分。葛兰西认为国家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前者是要靠强制和统治来领导的,具有政治领导权;而后者是通过制造同意来实现,具有同意领导权,也就是说领导权也是分为强制和同意两个方面的。葛兰西继承了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但同时他又反对这种庸俗的决定论,他认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基于此,葛兰西还首创了知识分子的概念。在他的上层建筑概念里,知识分子是联系市民和政治社会的中介,有机知识分子作为统治阶级的管家兼代理人在对于霸权的建立和推广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是一个愚民社会,是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中介介入其中进行引导的,这样就不难理解文化霸权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是产生于市民社会的,而参与这个生产过程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葛兰西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是职能的不同,权力和作用的大小不同而已。 第三个重要的概念是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包括理论、思想和文本,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文化一方面具有创造的正面价值,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拜教物。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受物质现实的制约,它对经济基础有重大的影响与反作用。在葛兰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在艺术、法律、经济行为和所有的、个体的、及集体的生活中含蓄地显露出来的世界观”。意识形态的主体是超个人的,霸权就是一种有组织的意识形态,所以,正是意识形态创造了主体并使之行动。在葛兰西提出的“有机意识形态”概念中,主体是知识分子,物质载体则是教会、学校、大众传媒、工会、党派等组织团体。这种意识形态由知识分子制造并传播,在文化霸权的实行过程中。文化中这样一群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具有领导文化和总体意识形态的作用。现代社会,宗教、法庭、工会、传媒文化都已经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机器与工具,统治阶级不是一味的强制性领导,而是含蓄的将对于艺术、法律、文化的意识形态通过这些机构潜移默化到大众生活中去,文化的生产、传输、阐释过程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这些大众传媒机构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我觉得对意识形态的解读可以分两个角度,一是统治阶级通过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控制和领导,二是国家意识形态与大众相互斗争、相互协商和谈判,当国家的意识形态

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 作者:张茜茜 系别:物理系物本1102班 学号: 评阅成绩:____ 摘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关键词: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温室气体影响 引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如今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着的国家之一,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到100年我

国气温还将继续升高。根据我国百余位科学家共同编制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 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 ①少量减少太阳辐射收入,但大量阻挡地面向上散发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使保护地辐射收支更倾向于收入大于支出。 ②覆盖物能阻断地面向上(昼间)的乱流热输入,使保护地增温。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 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 2 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温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内容简介: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重要缔造者。他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谈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葛兰西,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政治哲学。传统的学术研究在指涉到这一内容时,常常是从分析其市民社会理论、国家理论、领导权理论等入手的。在直观的意义上,这并无不妥,因为葛兰西论述过的这些理论问题,本就系于政治哲学的范式。但如果从葛兰西与他的思想先驱马克思之链接来看,他的政治哲学之构造的根本支点却是作为其重磅理论组件的“实践哲学”。人们往往以为实践哲学与政治哲学在葛兰西理论结构中是互为他者、彼此外在的,但我们发现在实践哲学中却也包藏着一种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这种逻辑又因为葛兰西与马克思的关联而通向了后者的思想之躯体。如果忽视了这一信息,进而不能使葛兰西不同理论节点内在打通,无论对其政治哲学还是实践哲学的研究,都会是褊狭的、不完整的。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重要缔造者。在1926-1937年11年间残酷的牢狱生活中,他写作了享有盛誉的《狱中札记》,留下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理论思考和精神创造。这些理论思考和精神创造以“实践哲学”为主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史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上承卢卡奇、柯尔施的反思,下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重要作用。葛兰西反思并批判了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夺取文化领导权两个转向。这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过渡和转向,是葛兰西超越卢卡奇、柯尔施从当时革命的具体条件与决策等方面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挫败的主要原因即革命意识和革命理论的缺失,进一步深入到作为这一主要原因即革命意识和革命理论缺失的根源的思考结果。 一、葛兰西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对物质观作过系统的阐述,但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物质、认识、实践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他反对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客观、客体,主张从人的感性活动、人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客观,客体。恩格斯、列宁对物质观作过系统、深入的分析,但主要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唯心主义的物质观,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则强调得不够。尽管恩格斯晚年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对这种倾向有所察觉,并有一些新的补充。列宁也在哲学笔记中对实践、物质、意识进行了全新的阐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未引起马克思主义者足够的重视。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布哈林等人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独创性本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混同于旧唯物主义。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论述出发,批判布哈林等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把物质结构与物质本身等同起来,从

葛兰西思想及研究意义浅析

河南大学课程论文 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的一点 体会 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原威则副教授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学号 104753080111 姓名张丽 (2008级)

河南大学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后的体会 科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吕世荣教授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学号 104753080111 姓名张丽 (2008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后的体会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准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从而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正确、深入、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当时欧洲各国相继仿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又都陆续失败。一些革命家开始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寻求与探索新的革命途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葛兰西与卢卡奇、科尔斯被并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都是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或领导者,都是在本国革命失败后,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反思。体现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本国具体化思想。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主要观点 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斯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科尔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为标志。卢卡奇的主要理论就是物化思想。他说:“商品结构的本质常常被人们所指出。它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虚幻的客观性’,一种看来是非常严格地合理的包括一切的,以至掩盖了它的根本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每一痕迹的自主性” [1]p143-144.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标志是把可计算性和合理的机械化应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合理的可计算性弥漫于社会的个个方面,甚至在婚姻中,人的品质和才能也不再是他的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人能够像对外部世界的物体那样加以占有和处置的东西。卢卡奇还研究了走出物化的基本途径。他认为总体性的渴望是走出物化的基本途径。“只有作出经常不断地努力,通过把存在的物化结构同总体发展的具体地表示出来的矛盾联系起来,注意到这些矛盾对总体发展的内在意义,去瓦解这些结构,才能克服物化”。[2]P290-291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在其产生之初,曾遭到来自第二国际的批判。比如德国革命失败后,科尔斯分析当时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出德国革命失败不像是一般所说的是因为缺乏一个领导夺权的革命性的政党组织的问题,而是缺乏夺取政权的理论和文化上的前提,缺乏意识形态的准备和政治领导的问题。为此科尔斯不仅发表了一系列通俗读物,向德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文献综述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文献综述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2013 年10 月31 日

摘要 由于人类不节制的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它使阳光透过却阻挡了热量向太空辐射, 从而使大气层增温, 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全球变暖将给人类造成极严重的社会经常问题,所以必须及早采取切实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改变,环境影响,预防措施,防止对策

ABSTRACT Due to human emissions of the excesses, the atmosphere, it makes the sun through blocking the heat radiation into space, thus make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Greenhouse effect (English: Greenhouse effect), also known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also known as atmospheric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into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strong sex of heat-trapping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also increase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Global warming will cause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ften to human being, so must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greenhouse effect, Climate chang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Preventive measures, Prevent countermeasures

2021高考押题作文“无用之用”原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高考押题作文“无用之用”原题指导及优 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 材料二:被网友戏称专做“无用良品”,人称“保定爱迪生”的青年发明家“手工耿”耿帅,获得了“2020 菠萝科学奖”的“发明奖”,其获奖理由是:对当代生活的深刻理解,重新解释了人与人、人与物质的关系。 “无用之用”近年来常被大众广泛讨论。作为有着无数奇思妙想的新青年,你对此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日记记录你的感悟,也可以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押题理由 本道作文题由材料加任务指令两部分内容组成,就“无用之用”这一话题让考生展开思考。考题的文体应用性很强,可以从日记或发言稿中任选其一。就本题来看,考生选择发言稿更为合适。发言稿面对的是班级同学,因此既要写出很强的现场感,又要斟酌好与听众对象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考题契合新课标对中学生“语言运用”这一能力的考查;让考生投入活动情境中,在活动中完成写作任务,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材料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考验,具有很强思辨色彩的“无用之用”是新时代的热话题,有别于一般的组合材料式作文题,契合高考作文题对考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备考佳作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用与无用,是谁来定义或区分的呢?试问大家,倘若现在你的手中握着一杯水,它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对于不口渴的同学来说,它或许是无用之物;可对于口渴的同学来说,一杯凉水入喉却能够带来难以言喻的沁爽快意。而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 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 2.具体原因:(1)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产生后果:(1)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地区可能被淹没。(2)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加剧。 4.解决措施:(1)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2)植树造林, 改善环境。(3)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全球气候变暖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 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 2. 具体原因:(1)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 产生后果:(1)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地区可能被淹没。(2)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加剧。 4. 解决措施:(1)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2)植树造林, 改善环境。(3)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全球气候变暖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 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 2. 具体原因:(1)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二氧化碳。(2)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3)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 产生后果:(1)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 海低地的地区可能被淹没。(2)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加剧。 4. 解决措施:(1)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2)植树造林, 改善环境。(3)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相关理论涵义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7257165.html,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相关理论涵义的分析 作者:陈金锋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 摘要: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入和发展,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哲学思想的巨大成就。本文根据葛兰西既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对了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观点,又提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同时强调了实践哲学对于革命斗争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的阐述。 关键词:实践哲学市民社会实践哲学的核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85-01 一、何谓“实践哲学” 实践哲学的涵义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实践哲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亚里士多德把学科分为三种:理论之学、实践之学和制作之学。三大学科中,理论之学最明确,制作之学最不完整,实践之学范围最不清楚。 简单地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哲学,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严格地说,是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的部分,未上升到理论的部分还不能算哲学的范畴。 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对此也有类似的划分,认为哲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他们对实践哲学理解上的一致性,形成了这一学科的主导性传统。 二、实践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相互作用 葛兰西所说的实践概念与我们通常意味的“人们在意识的能动作用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略有差异,他更多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不断趋于一致的过程。当然,这种观点是不是人们对它的误解,是不是跟葛兰西早年身陷囹圄,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妥协,其实意在指代马克思主义也尚未可知。不过,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次创造和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葛兰西同样承认世界的物质第一性原则,但物质又与精神不可分割。创新之处体现在葛兰西对主观和客观的理解上,与传统的哲学明显不同,传统哲学理解下的主观是与客观不相关的事物,而葛兰西认为主观是必须以依赖客观为条件,如果离开客观,主观也将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且主观与客观的在实践中找到了统一。

论哲学无用之大用

论哲学无用之大用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规律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规律,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因此,哲学并不能取代任何具体学科、具体专业知识的研究。为了说明哲学的作用,下面我举一个具体例子,一个和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操作(理工科特性)有关系的例子。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少年宣布:“我要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他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就要求教于各类专家。假设这个少年首先求教的是哲学家,又假设我就是位哲学家,我会怎样告诉他呢?我会根据实践论的原理对他说:“哦,你想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那你就要多实践,多练习,多学习前人的经验,多向这方面的高手请教,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使自己能够不断产生理性认识,将这种理性认识再用于实践,并检验其正确性(或错误性)”。那么,具体他应当怎样练习打乒乓球,训练的手段和科目是什么呢?这就不是我的事情了,而是具体的乒乓球专家的事情了,哲学家在这一点上取代不了具体学科的专家。由此可见,哲学家是可有可无的吗? 或许有人要说,如果这个少年明白这个哲学思想,直接去找乒乓球教练了,那么,哲学家岂不是无用的?在这里,哲学家似乎是无用的,但这个少年明白了的哲学思想不正是哲学家总结出来的吗?而且,我对这个少年在哲学上的建议是通用的,无论他是想成为打乒乓球的高手,还是踢足球的高手,还是电脑高手,还是烹调大师,还是著名的画家,我都是那么一套建议。因为哲学只负责普遍规律,具体的事情怎么做由具体的专家来研究和决定。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就是一个少年宣誓他要成为乒乓球高手,但我发现他打了两天乒乓球就不打了,又去玩电脑游戏了,或者睡懒觉去了,总之没有看到他努力学习和练习,就那么晃晃过去了几个月。我就可以对他预测说,你这个样子是成不了乒乓球高手的,因为你缺少实践。而如果我注意到他起早贪黑地努力练习,服从教练,认真打好比赛,我就可以预测他将来乒乓球能够打得相当不错。也就是说,哲学家有一定的预测性。但是预测到什么程度?比如,我预测了一个努力练习打乒乓球的人将来会打得不错,但不错到什么程度?会拿第一吗?那我就预测不了。因为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的人在偶然性的影响下,或者说运气不好,就会拿不到第一。不否认偶然性的作用,承认预测有一定的偏差和不可知,也是一种哲学原理。 此外,即使他努力到最后拿了第一,我也可以根据哲学原理告诉他,不要以为自己拿了第一,乒乓球的所有规律你都穷尽了,就以为自己是别人无法超越的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记住,第一永远是相对的,暂时的,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达到了乒乓球的顶峰。 如果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做得不错,永远不请教哲学家,我可以在这里说,这个人一辈子恰好在哲学观念方面是“健康”的。谈到健康,那就要谈到医生。医生在人类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健康的,一辈子没生过病,那么医生对他而言似乎是没用的。只有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发生了问题时,医生才有用。当然,对于健康的人,医生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果施行这些建议,就更容易保持健康。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产生了问题,或者说得了某种“病”,专家这个时候才比较有用。我这里把“病”这个概念扩大到一般化的程度。一个人的一生中,从高到低,有可能得各种各样的“病”,最高层次的病,就是哲学病。低一个层次的,是心理病。再低一个层次的,是身体疾病。现在西方经常把哲学病纳入到心理病范畴,这是错误的,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当然,也有的人哲学病和心理病一起并发。哲学病该由谁来治疗呢?当然应该是是哲学家了。 什么样的人得了哲学病呢?哲学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一

葛兰西主义与批判理论

第2期葛兰西主义与批判理论 李恒阳 (外交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许多受到马克思研究方法启发的人尝试着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用马 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和解释国际问题。本文所讨论的葛兰西主义和批判理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尽管这两个国际关系理论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但根据它们对待马克思理论遗产的态度不同,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葛兰西主义;批判理论中图分类号:D80;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386(2006)02-0059-06 马克思生前曾写过大量关于国际问题的文 章,但他并没有把国际关系领域纳入到他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体系中。马克思去世以后,许多受其研究方法启发的人尝试着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和解释国际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所讨论的葛兰西主义和批判理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虽然它们各有特色,但以下3点是它们共有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从不同学科出发,人类社会可以分成不同的方面,如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等,这些分类是主观的,有时显得过于片面。这样,即使你了解人类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你也不会了解整个人类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把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定位。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注重历史,从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社会 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历史的进程实际 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三,阶级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阶级的社会,从体系上讲容易产生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在所有存在过的社会中,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冲突的主要核心存在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本文谈及的两个国际关系理论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但根据它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的态度不同,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葛兰西主义的作品更多地直接运用马克思的初始思想,而批判理论者则较少地运用。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在研究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很有影响,有关其思想的研究被称为葛兰西学派或意大利学派。他的思想遗产主要是通过他著名的《狱中札记》传播的。 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即他所称的“实践 收稿日期:2005-09-06 作者简介:李恒阳,男,外交学院2003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一、马克思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论述 二、葛兰西主义 2006年4月总第88期Apr.2006No.88 外交评论 FOREIGNAFFAIRSREVIEW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浅析葛兰西实践哲学

浅析葛兰西实践哲学 摘要:葛兰西结合意大利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提出了超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把实践当作基础,将实践作为本体看成是研究的对象,这与以往哲学家有所不同。哲学不再是形而上的纯理论问题,而是将其融入到社会历史领域,并解决现世问题。本文拟从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形成,理论内涵以及评价三部分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葛兰西;实践哲学;历史主义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不仅摆脱了二元论的限制,而且也给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一种思考自身学说的全新方式。而且葛兰西结合当时一战后意大利的社会历史状况,将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提出了自己的实践哲学的理论,来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 一、实践哲学的形成 (一)实践哲学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深刻的社会危机。 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以往的模式无法继续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出现了股份制的集资方式,股份制使得更多大型企业筹集到来自多方面的投资,但是规模小的

便无法与其竞争,导致许多企业不断倒闭,还有许多被兼并合并,这样使资金不断集中。资本家为了扩大资产,不断的剥削劳动者,使得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断加大,阶级差距不断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随着经济差距的拉大,发达的国家为了继续促使本国经济不断发展,开始了向外掠夺之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亚非拉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被列强瓜分完后,新一轮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就会开始。随着战争的结束,虽然意大利是战胜国,但是他政治、经济却受到极大破坏,由于战争的结束,生产军工的企业不断缩减,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出现了一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不断转化成政治危机,为了镇压这场危机,意大利政府走向了法西斯道路,他们不断镇压社会主义,实行专制,使得民不聊生。所以诸多国家与共产国际的首要任务就是与法西斯主义作斗争。 2.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尝试。 虽然一战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一战使得人们不断认识到资产阶级是产生苦难的根源,所以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不断壮大,其中包括俄国与法国,1917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就是由列宁领导的,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这是对当时许多国家无产阶级的鼓励,如:芬兰、德国、匈牙利等国家,他们也开始了暴力革命的诸多尝试,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他们的尝试惨遭失败。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