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三章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三章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 • • • • 一、政府失灵(政府缺陷) (1)政府决策的失灵 (2)政府运转的失灵 (3)政府干预的失灵 二、政府失灵的纠正 1.引入竞争机制 (1)在行政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允许若 干办事机构就完成某些工作提供相互竞争的预算, 预算主管部门选取报价最低者,以降低成本。
例题讲解
假设有三个投票人张三、 李四和王五,他们需 要在三个提案A、B、 A C之间选择,用1、2、 3分别表示其对提案的 B 偏好程度由最强到最 弱。偏好次序见下表 C
张三 李四 王五
1 2 3 3 2 1 3 1 2
2013-9-23
例题讲解
比较A和B方案,B优于A 比较B和C方案,B优于C (比较A和C方案,C优于A) 所以,最终胜出的方案是B。
平均主义观点
• 平均主义认为,不论社会成员的收入和效用 水平是高还是低,只要大家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社会状况就达到了最好的状态,社会 福利就达到了最大化。 • 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有两条路径可遁: 一是提高社会中那些低收入成员的收入水平, 使之追上社会中那些富有的社会成员,这一 途径事实上和罗尔斯主义所表明的有着许多 一致之处;二是降低社会中富有成员的收入 水平,使他们向社会中最低收入成员的水平 看齐,而这是不同于罗尔斯主义的主张的。
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结合你的认识进行讨论。
----思考1 : 大局上面仍然有另一个大局 ----思考2 : 公平永远有不同角度的公平 ----思考3 : 这个游戏只有站在切换器旁边的人可以决定结果
2013-9-23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
• 三、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 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政治程序 下,政府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 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的效率。

财政学课件--第三章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

财政学课件--第三章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

可以排除不付费的消费者 存在个人选择消费与不消 费 消费内容存在个性化特征 付费与消费关系密切 一般不能用行政程序调节 消费
补 充 1
• (1)尽管个人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同,但是不一 定人们对这种消费的评价都一致。 • 例子:大扫除、国防、新导弹 • (2)公共品是相对概念,很多时候,决定于市场 化条件和技术状况。 • 例子:灯塔与干扰信号 • 风景区与拥挤成本 • (3)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相对概念。 • 例子:高速公路
补 充
2
• 有些传统上不是商品的东西具有公 共品特征。 • 1)诚实的品德 • 2)公平的收入分配 • 3)卫生等级牌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
• 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 • 1.公共品供给的效用与成本弥补 • 庀古: • 公共品的边际正效用=税收的边际负效用
纳 税 的 边 际 正 效 用 (+) O 纳 税 的 边 际 负 效 用 (-)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还可能表现出下面的特性: –1.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即要么向所有人 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2.规模效益较大。 –3.初始投资大。
• -4.具有自然垄断性。
• 公共产品分类: • 纯公共产品
• •
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边界漂移
纯公共品
混合产品
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罪 教育、交通、通讯、能源、 犯改造、法律法规、基础科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 学研究、社会文明及意识形 有线电视广播、文体节目 态传播、环境保护、生态平 表演、产品质量认证、企 衡、传染病防治、消防服务、 业信誉评级,地质勘探等。 自然现象预报、自然灾害的 防治、货币发行、宏观经济 政策、宏观经济信息、商品 质量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 无线广播电视服务等。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用共用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 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 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2.博奕论解释:
(1)假设前提:一个只有两个人(A和B)的经 济社会中,只生产两种物品,一种是私用品 面包,一种是共用品防洪大坝。 A和B都有2 个小时用于生产,1小时能生产3个面包或提 供1个单位的大坝,1单位大坝的效用相当于 2单位面包的效用。这样可形成一个支付矩阵。
生产和经营共用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
社 会 收 益 c b
增 加
a
O 1 300 301
元 财 政 支 出 的 社 会 收 财政支出(元) 益
TSB
1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TSC TSB
b
c O 社社 会会 收成 益本 45° A 财政支出
财 政 支 出 最 优 规 模
MSC O MSB 财政支出
A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程序也是共用品 供给的一个决定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部门中,资源 配置的决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个人投票选 出代表,由代表表达全体选民的意见或偏 好,对政治家决定的政府支出水平作出表 决,最终形成财政支出规模。
收以 益效 和用 边表 际示 成的 本边 际
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O 效 用 G* 政府支出
O
G*
政府支出
个 人 选 择 偏 好 的 最 优 财 政 支 出 水 平
统 一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富人的效用 中等收入者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p Gm Gr 共用品的数量
O 累 进 税 制 下 的 效 用 O Gp Gm Gr
富人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共用品的数量
考虑收入分配,要引入社会福利函数:W=W(UA,UB)

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财政学第三章经常性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内容
1、国防支出的内容
▪ 即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包括 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 费等。
2、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
▪ (1)其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对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 长有重要影响;
▪ (2)其结构的调整变化对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 ▪ (3)可以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力水平
▪ ③优抚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筹资 建造服务设施。
(5)社区服务
以城市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村民委员 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倡导居民互 助互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居民 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 ▪ 社会保障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证社会成
▪ 4、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 (1)社会保险型:“风险分担,互助互济” ▪ (2)社会救济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生活遇到
困难的人提供 ▪ (3)普遍津贴型:“人人有份” ▪ (4)节俭基金型: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
▪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 (2)社会保障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就业期间与雇主共同缴纳保费

劳 动 者
会 被动失业后一定期限内享受失业保险 保 金,超过期限转为领取失业救济金, 险 还可能有对失业者家属、子女的补助 基

▪ (2)社会救济:即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的 人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为维持 最低生活水平而向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援助。

财政学课件

财政学课件
0.2以下 以下 0.2---0.3 0.3---0.4 0.4---0.6 0.6以上 以上
对分配结果的评价
过于平均 比较平均 比较合理 差距较大 差距悬殊
效率: (2)效率:
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善. 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善.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 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 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又 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配置就是最有效率 的状态。 的状态。
三、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可以采取政府提供方式,也可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可以采取政府提供方式,也可采取混合提供方式,即政府提供 和市场提供两种方式的结合。 和市场提供两种方式的结合。
1、非竞争性、排他性的混合物品。以长江二桥例。筹资方式可采取税收 非竞争性、排他性的混合物品。以长江二桥例。 也可采取收费,主要涉及一效率问题;二公平问题) 也可采取收费,主要涉及一效率问题;二公平问题)
讨 论
假定一个社会是由生活在一个孤岛上的渔民所组成的。 假定一个社会是由生活在一个孤岛上的渔民所组成的。 经过了几次渔船与岩石相撞和搁浅之后, 经过了几次渔船与岩石相撞和搁浅之后,这个孤岛上 的渔民感到有必要建造一个灯塔为渔船导航。 的渔民感到有必要建造一个灯塔为渔船导航。 以公共产品的特征为基础进行分析,灯塔是否属于公 以公共产品的特征为基础进行分析, 共产品。 共产品。 如果要三种方案来建造灯塔: 如果要三种方案来建造灯塔:一是由私人即某一渔民 出资建造,二是组织渔民共同建造, 出资建造,二是组织渔民共同建造,三是由政府出面 兴建。讨论这三种方案的可行性。 兴建。讨论这三种方案的可行性。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职能

• 四、财政政策工具 • 1、税收 • 2、公共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 • 3、政府投资 • 4、公债
• 五、财政政策类型 • 1、按在调节社会总需求中发挥作用 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 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2、按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时,对经 济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扩张性 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 财政政策
• 3、取得的成绩 • (1)拉动了需求和GDP的增长 • (2)办成了多年想办的大事 • (3)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 ( 4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差 距 • ( 5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 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4、存在的问题 • (1)国债使用效益不高,出现 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 (2)会引发财政风险
文盲率(00)
• • • • 美国0.6% 日本0.3% 中国6.72%; 2010年为4.08%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2000年)
• • • • 产业 世界平均 中国 美国 德国 第一 5.2% 17.6% 1.7% 1.1% 第二 31.4% 49.4% 26.2% 28.4% 第三 63.4% 33% 72% 70.6%
• 采用政策 工具: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所得 税、转移支付 社会有效需求
• 调节对象:民间投资
2、设计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制和社 会救济、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 度,使其起到自动“稳定器”的 作用,使经济达到自动均衡。---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2
不超过1500元
• • • •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内容 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财政学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学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V、M的影响) 3.收入分配政策;(V与M、财政集中率) 4.价格因素;(累进税制、通货膨胀税) 5.体制因素;(计划、市场)
6.财政政策因素 (扩张、紧缩)
第一节 财政收入总论 一、财政收入分类
(一)按收入的形式分类
1.税收收入 (国家行政权收入)
2.企业收入 ( 国有 财产权收入)
3.债务收入( 国家信用 收入)
4.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 管理收入; 公产收入)
; 罚没收入; 国家资源
(二)按经济成分分类
目前,我国经济是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这必然反映到财政上 来,即财政收入按经济成份分类有来自于国营、集体、 个体、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收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同,财政收入的构 成不同。
(三)收入层次分类
1.中央收入
2.地方收入
3.共享收入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衡
量指标
(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
1.含义:一年内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或相对量 2.衡量指标: (1)绝对量 (2)相对量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学第三章
若:AS>AD P AS 总供求趋于平衡 AD
现实经济中,价格在短期内缺乏充分弹性 (粘性)。具体原因:工资刚性、菜单成 本、垄断等。因此短期内会产生
供求缺口
AS>AD AD>AS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需政府运用宏观 财政政策进行调 控
二、第二类市场缺陷
1、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9
完全竞争运行结果的合理性所依赖的基本 观念之一是消费者的偏好是合理的,市场 崇尚消费者主权。 现实经济中却存在消费者偏好不合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公众形成各自有利益诉求的 “集团”是正常的。这对社会和谐发展是有 益的。但是有两种情况不在其内:一是为利 益而勾结权力,一是以权力而谋求利益所形 成的特殊利益集团。
例如,官商勾结导致的小煤窑事件,1990年 代后期以来的100万件土地违法事件等。
改革的措施:一方面深化体制改革,约束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的商 品质量的信息 逆向选择(劣质品驱除优 质品)
如果市场参与者不能平等享有所交易商品 交易环境的信息 道德风险(信息优势 一方损害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5、交易成本(Transaction)
运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例如了解价格 信息、谈判、签订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 等。
另据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 掌握了70%的财富,而在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60%的
财富。因此该报告称,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三)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该职能的目标是维持社会稳定,即社会总 供求的平衡与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具体目 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
部门利益;另一方面,应该让老百姓有自己 的利益集团,形成通畅的利益诉求渠道。例 如我国的农民。

财政学第3章

财政学第3章

(2)转移性支出的自动调节作用(政府对个人的 转移性支出) 经济过热 收入增加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减少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减少 相对减少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抑制个人需求 抑制经济过热。 经济衰退 收入减少 失业、低于最低收入保 障线的人数增加 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险金、最低生 活保障金等转移性支出自动增加 相对增加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 刺激个人需求 刺激经济复苏。
以国家作为划分单位的基尼系数区段划分图
草绿色:0.25–0.29 黄色:0.30–0.34 浅橙色:0.35–0.39 橙色:0.40–0.44
粉红色: 0.45–0.49 大红色:0.50–0.54 深红色:0.55–0.59 超深红色:不少于 0.60
灰色:无资料
资料来源/view/718336.htm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体制模式。 1.政府职能范围侧重于市场失灵的空间和宏观经 济层次 2.政府职能实现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第二节
优化资源配置职能
一、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涵义
(一)什么是资源配置? (二)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三)为什么要高效配置资源?
相对的
资源的稀缺性 绝对的
从历史上看
从现实中看
(四)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配置
政府配置——财政承担
(五)市场配置资源一般是有效的,但存在市场 失灵 (六)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通过自 身的收支,控制资源流向,供给公共产品,最终实 现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职责和功能。
二、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方向和内容 (一)总的来说,方向是将资源配置于公共经济 部门;具体而言,将资源配置于以下几个方面:P58 1.将资源配置于政府各职能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各事业单位 3.将资源配置于生产准公共产品的企业(主要是自 然垄断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政治家的行为和特征:
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
票人”接受的政策主张。 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 行公债来代替税收。 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 共支出的规模和范围。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早在18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全国啤酒制造商协会、
全国棉花生产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以后,英国、法国
等其他西方国家也相继出现类似的团体。19世纪中叶, 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西方各国,产业、行业、职业在工 业化过程中迅速分化,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政 府职能也随之扩大,由此引起人们对政府行为的普遍 关注,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起来。英国企业协会、 英国造船联合会、美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法国 的制造商协会、日本的经济团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
一、一致同意规则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指 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 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 制。 一致同意规则首次由威克塞尔和林达尔进行了系
统的描述:林达尔均衡。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
单峰偏好放松了阿罗定理的哪个条件?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解决的是什么时侯 五、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的问题 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 为“峰” 。 单峰: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 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 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财政学第三章第三节 公债

财政学第三章第三节 公债

(二)弥补财政赤字



当政府入不敷出的时候,发行公债被认为是弥补 财政赤字的最好手段。 1.增加税收。时滞性:立法程序复杂、漫长;负 效应:招致纳税人反对,增加经济负担。 2.增发通货(财政发行)。虽然克服了增税的负 效应,但是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3.发行公债。适度发行公债能够避免上述负效应。
(二)外债分类


1.外国政府贷款,是指中国政府向外国政府举借的官方 信贷; 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中国政府向世界银行、亚洲 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性、地区 性金融机构举借的非商业性信贷; 3.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向非居民举借的商业性 信贷 4.发行海外债券
资本主义社会,公债得到了真正的发展。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 政策,公债成为弥补财政赤字、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从国内来看

(1)1950.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02亿 (2)1954-1958.经济建设公债,5次35.44亿 (3)1959-1980.公债空白时期 (4)1981-1993.筹集建设资金(国库券) (4)1994-1997.弥补财政赤字 (5)1998-调节经济运行
4. 直接销售方式 由财政部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 国债的推销方式。认购者仅限于有组 织的机构投资者,主要适用于某些特 殊类型的国债券推销。
六、国债的流通 (一)国债流通的含义
(二)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形式
(一)国债流通的含义 流通市场称之为二级市场。
国债流通亦称国债的交易,是指以已发 行但尚未到期的国家债券为对象在市 场上转手买卖的行为。
3. 记帐式公债券:可上市,有二级市场风险,完全通过电 脑网络系统发行、流通、转让、兑付,投资风险强,适 合于机构投资人。大部分采取贴现发行方式。

财政学第三章.ppt

财政学第三章.ppt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3.外部性产品 外部性产品是指消费中会产生正外部性的产品。 比如,你在自己的门前种花绿化,你的住宅环境可
以得到改善,这是你的内部效益;路过你家门口的 人也可以看到你家的花,身心感到舒畅,他(她) 并不需要支付代价,这是外部效益。从内部效益来 看,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从外部效益来看,它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产品供给局部均衡——林达尔均衡模型 在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的建设方面,瑞典经济学
家林达尔提出了一种思路。他认为,如果每一个社 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从公共产品所获边际效益的大 小来分担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 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但由于人们对公 共产品带来的效用认识不同,所愿意承担的税收也 不同,因此政府征税所产生的效率不确定性增大, 并将影响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林达尔构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学界称之为“ 林达尔模型”。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主要
体现在: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 向加总; 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 纵向加总。)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由私人产品和公共产 品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私人消 费的竞争性与公共消费的非竞争性所决定的。 个人A和B所消费的公共产品相同,是因为个人 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公共产品 的消费。
第一节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 1.消费的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后,增加 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
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
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 边际成本为零。例如国防。

新版财政学第3章

新版财政学第3章

④ 假定信息由私人提供,如果 完全免费则会投资不足,完全收费 则会投资过度,导致资源浪费
在此,政府介入提供公共服务 的呼声日渐高涨,因为政府提供成 本更低,政府服务最受欢迎,政府 认证最有权威。看来,政府提供信 息或服务是矫正市场行为的关键所 在
③ 政府的强制措施也不是十全 十美的。其一,有些措施的实施是 需要成本的;其二,有些措施是不 必要的,有时甚至无计可施。尽管 如此,它还是能够约束人们的策略 行为的,进而推动市场交易的发展
(2)由政府直接提供信息
①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强势 销售商会尽力发出信号,签署或有 契约,甚至提供资格认证,以表明 自己与众不同
(2)矫正自然垄断
① 在图 3-2 中,效率原则要求价格 等于 P*,对应产量为 Q*,价格低于平 均成本,出现了亏损。同时,平均成本 决定的价格 P1 能够获取正常利润,但 其产量 Q1 却是低效率的,因为能够动 用的社会资源太少
②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垄断企 业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 原则,把产量和价格限定在 Qm 和 Pm 上。由此可以获取垄断利润,同 时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2)市场失灵的原因
① 市场势力的存在
(主要是垄断现象的存在 )
② 市场自身的残缺(主要是
由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导致的市场缺失)
③ 市场功能不足(主要是分
配不公、经济波动和缺乏竞争等)
(3)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在于 市场失灵
①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的固有 特征。任其发展,市场经济将难以 正常运转,必须予以克服
这些市场势力主要以垄断和自 然垄断的形式出现,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一、市场竞争最后导 致的垄断,二、有些行业具有天然 的垄断性
二、市场势力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复习与思考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了解:财政支出分类方法; 财政支出规模指标; 瓦格纳法则 掌握: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 (classification by fiscal functions) 二、按支出用途分类 (classification by spending purposes)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classification by economic features)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classification by time when public expenditure obtains benefit) 五、国际分类方法 (commo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used by other countries)
Chapter 3
Analysis of the scope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expenditure
3.1 The classifications 3.2 Analysis of the scope of public expenditure 3.3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public expenditure
表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measurements of fiscal activities) (of public the common trends expenditure scope)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过程
C V M
社会总产品价值
分配
补偿基金
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
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 再生产价值 补偿(重置投资)
储 蓄
净投资
消费
总投资
图3-1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过程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财政支出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文科卫)
财政投资性支出
(基础设施、农业)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补贴、税式支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分类
职能分类 经济分类
1.一般公共服务 2. 国防 3.教育 4.保健 5.社会保障和福利 6.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 7.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 8.经济服务 (1)农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业 (5)道路 (6)水输送 (7)铁路 (8)通信 (9)其他经济服务 9.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 (1)公债利息 (2)其他
对公共支出扩张的原因的解释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财 政 支 出 占
GDP
的 比 重
G3
G2
G1 0
Y1
Y2
Y3
人均GDP
图3-2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公共支出扩张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发展使得用于完善国内外法制和维护 市场秩序的支出增加;经济的 发展导致了管理集 中化和劳动力专门化(社会分工专业化),经济
结构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需要政
表3-2 美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
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 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02 1927 1940 1950
41.9 34.8 28 22.1 12 7.1 14.4 6.6 5.3 10.4 4.2 2.4
1960
39.4 29.9 19.5 18 5.5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图3-5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Eg(系数)

简要分析:自瓦格纳以来,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问 题为各国经济学家所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了 这一现象的原因。官僚行为增长论,是西方国家关于 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四大实证性理论之一,这一理论 将官僚作为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 团来看待,指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和权力最大化 为目标,并因此通过其特殊地位对政府产生影响,从 而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膨胀。这种理论,尽管是对 西方国家官僚制度的分析,但对研究公共支出的增长 与控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三)政治决策程序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案例一: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的一个观点—— 官僚行为增长论


这种理论从制度角度解释了财政支出规模与官僚行为的关系。按照公 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作出的集体选择 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地说是指负责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经济学 家们经常假设个人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最大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 化,而官僚的行为追求的是什么目标最大化?尼斯克南认为,官僚竭 力追求机构最大化,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正因为官僚 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由 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难控制官僚行为。因此,官僚机构通常 以两种方式扩大其预算规模。第一,如上所述,他们千方百计让政府 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是必要的。第二,利用低效率的生产技术来 增加生产既定的产出量所必需的投入量(增加预算、附加福利、工作保 障,减少工作负荷),这时的效率损失不是由于官僚服务的过度提供, 而是由投入的滥用所致。由此可见,官僚行为从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 迫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膨胀。 参考资料:《中国财政理论前沿》 主编:刘溶沧 赵志耘
1970
16.4 6.8
1980
13.5 3.5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与运输
一般行政
图3-4 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济发展阶段与公共支出内涵转变的关系)
经济发展阶段 公共支出重点 起飞期 社会基础设施 投资为主体 成熟期 教育、保健、 福利服务为主 大量消费期 福利和 再分配为主
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美国经济学家,公共经济学创始人。 罗斯托(W.W.Rostoo):美国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
1.经常性支出 (1)商品和服务支出 1)工资、薪金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2)商品和服务的其他购买 (2)利息支付 (3)补贴和其他经常性转让 1)对公共企业 2)对下级政府 3)对家庭 4)对其他居民 5)国外转让 2.资本性支出 (1)现存的和新的固定资产的购置 (2)存货购买 (3)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 (4)资本转让 3.净贷款

(一)瓦格纳法则 (二)后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论述 1.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2.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公共支出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
提出: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Wagner)
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 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 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
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原因:
内在原因: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长—政府不变更税率—税收增加—公共支出增加
外在原因:战争与灾难
战争或灾难—政府支出急剧增加—提高税率—战争(灾难)结束后税率 难以恢复至以前水平—公共支出增加
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经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the particularity of public expenditure scope in China)
(factors influenced public expenditure scope)

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反映财政活动相对规模的两个指标 1.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


2.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Audit Report

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Eg(系数)
0.80 0.71 0.68 1.01 1.49 3.25 4.65 1.93 1.81 1.72 0.92 0.88 1.26
MCP (%)
11 9 8 12 17 40 64 28 29 30 17 20 23
表3-3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