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财政学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名词解释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1,表示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公式表示为:Eg=△G(%)/△GDP(%)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和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的比例。公式为:MGP=△G/△GDP

简答

1.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

占GDP的比重也会相应提高。

可以理解为如图的关系。

瓦格纳的结论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

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

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

素和经济因素。

2.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答: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征。

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之所以逐年下滑,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即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的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增长,逐年下滑趋势理应逆转,即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回升。

3.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

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4.试述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

答: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人们据此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5.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答: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增加社会保障。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四是增加国防支出。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