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和辐射计算公式
传热效率计算公式

传热效率计算公式传热效率是指在传热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与所传递的能量之间的比值。
计算传热效率的公式可以通过不同传热方式来确定。
下面将分别介绍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
一、对流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通过传热介质(如气体或液体)进行传热的方式。
对流传热效率通常由Nu数(Nusselt数)来表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u=h*L/λ其中,Nu为Nusselt数,h为对流传热系数(W/(m^2·K)),L为待传热表面的特征长度(m),λ为传热介质的导热系数(W/(m·K))。
传热效率η可以通过Nusselt数(Nu)和表面积比(A^*)来计算,公式如下:η=Nu*A^*/A其中,A^*为受热表面积,A为总表面积。
二、辐射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进行传热的方式。
辐射传热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η=q/(σ*A*(T1^4-T2^4))其中,q为辐射传热速率(W),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A为辐射表面积(m^2),T1和T2为被辐射表面和周围环境的温度(K)。
三、传导传热的传热效率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通过物质内部原子、分子之间的振动或传递方式进行传热的方式。
传导传热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η=(T1-T2)/(T1-T∞)其中,T1为热源温度(K),T2为待传热物体的温度(K),T∞为周围环境温度(K)。
综上所述,传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取决于传热方式的不同。
通过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评估和分析传热系统的传热效率。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是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工程应用,如热交换器、锅炉、冷却塔等。
传热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速率。
本文将介绍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传热系数k的定义传热系数k是一个描述热量传递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k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系数k越大,热量传递速率越快。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是:k = Q/(A×Δ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各种传热过程的计算,如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h×L其中,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L表示传热长度。
对流传热系数h是一个描述流体内部传热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对流传热系数h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长度L是指热量传递的距离。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辐射的传递过程。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εσ(T1+T2)(T1^2+T2^2)其中,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辐射率ε是一个描述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之比。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的四次方之比。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过程。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λA/L其中,λ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L表示传热长度。
传热温差计算公式

传热温差计算公式
1.热传导传热温差计算公式:
热传导是指由于物体内部的温度差异而发生的传热现象。
热传导传热温差计算公式如下:
ΔT=Q/(k·A·L)
其中,ΔT为传热温差,Q为传热量,k为物体的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L为传热距离。
2.对流传热温差计算公式:
对流是指由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传热现象,常用公式如下:
ΔT=Q/(h·A)
其中,ΔT为传热温差,Q为传热量,h为对流换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
3.辐射传热温差计算公式:
辐射是指由于物体的热辐射而引起的传热现象。
辐射传热温差计算公式如下:
ΔT=(Σε·A·σ·T^4-Σε·A·σ·T^4)/(ε·A·σ)
其中,ΔT为传热温差,Σε为发射率乘以表面积的总和,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为物体的温度,ε为物体的发射率。
需要注意的是,传热温差的计算公式可能会根据具体的传热方式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例如,在对流传热中,对流换热系数h的计算可能需要考虑流体的传热特性以及流动方式。
传热温差是传热计算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传热量的大小。
传热温差越大,传热量也越大。
因此,准确计算传热温差对于正确估计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交换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常见的传热温差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有其他因素进行修正和考虑。
具体的计算公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选择。
管道保温热量消耗计算公式

管道保温热量消耗计算公式引言。
管道保温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的散失,保证管道内介质的温度稳定。
而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合理地设计保温材料的厚度和材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意义。
管道在输送介质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热量的散失。
而管道保温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热量散失,保证介质的温度稳定。
然而,管道保温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热量,这就需要我们对管道保温热量消耗进行计算,以便合理地设计保温措施。
二、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计算公式。
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计算公式包括两部分,对流热损失和辐射热损失。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计算公式。
1. 对流热损失的计算公式。
对流热损失是指由于介质流经管道时与管道表面发生的对流传热而导致的热量损失。
对流热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Qc = α× S × (T1 T2)。
其中,Qc表示对流热损失,单位为W;α表示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W/(m ²·K);S表示管道的外表面积,单位为m²;T1表示管道内介质的温度,单位为℃;T2表示环境温度,单位为℃。
2. 辐射热损失的计算公式。
辐射热损失是指由于管道表面发射的热辐射而导致的热量损失。
辐射热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Qr = ε×σ× S × (T1^4 T2^4)。
其中,Qr表示辐射热损失,单位为W;ε表示辐射率,无单位;σ表示史蒂芬-玻尔兹曼常数,单位为W/(m²·K⁴);S表示管道的外表面积,单位为m²;T1表示管道内介质的温度,单位为K;T2表示环境温度,单位为K。
三、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综合计算公式。
综合考虑对流热损失和辐射热损失,管道保温热量消耗的综合计算公式如下:Qt = Qc + Qr。
热传导与传热的基本规律与计算

热传导与传热的基本规律与计算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是热能传播的一种方式。
传热则是指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热传导和传热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一、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在固体中,热传导是通过原子、分子的相互碰撞传递热能的过程。
基于这一过程,热传导满足以下基本规律:1. 热传导方向:热传导的方向是从高温区域到低温区域,即热量总是沿着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
2. 热传导速率:热传导速率与物体的热导率成正比,与物体的截面积成反比,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Q = k * A * ΔT / d其中,Q表示传导热量,k表示物体的热导率,A表示传热截面积,ΔT表示温度差,d表示传热距离。
该公式表明,热传导速率正比于传热截面积和温度梯度,反比于传热距离。
二、导热物质的热导率热导率是导热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
不同物质的热导率不同,常见物质的热导率如下:- 金属材料:金属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如铜的热导率约为401W/(m·K),铝的热导率约为237 W/(m·K),铁的热导率约为80 W/(m·K)。
-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较低,如水的热导率约为0.6W/(m·K),木材的热导率约为0.1 W/(m·K)。
三、传热的计算方法在进行传热计算时,我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 热传导计算:利用热传导速率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传导热量。
通过测量温度差、传热截面积和传热距离等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传导热量的数值。
2. 对流传热计算: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的传热过程。
常见的对流传热计算方法有冷却方式、自然对流、强制对流等。
其中,冷却方式是通过调整传热流体的流速、温度等参数,计算出传热量的大小。
3. 辐射传热计算: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
辐射传热计算需要考虑物体的表面温度、辐射率等参数,通过辐射传热公式计算出传热量的数值。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二)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1. 引言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常为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人们需要计算对流换热系数以预测和优化热传递过程。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是一种经验关系,能够在缺乏详细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数据时提供近似值。
2. 常见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及其应用领域。
努塞尔数(Nu)公式努塞尔数是对流换热系数的无因次表示,定义为传热系数(h)与传导系数(k)的比值。
常见的努塞尔数公式有:•冷管壁(Re<2x10^5):Nu = * Re^ * Pr^–这个公式适用于水或气体在圆管内的对流换热。
–Re是雷诺数,Pr是普朗特数。
•流动介质为空气:Nu = * Re^ * Pr^–这个公式适用于空气在管内的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公式对于辐射换热,可以使用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例如:•辐射换热系数(hr)= ε * σ * (T1^2 + T2^2) * (T1 + T2)–hr是辐射换热系数,ε是辐射率,σ是斯特凡—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是物体的绝对温度。
–这个公式适用于通过辐射传热的情况。
3. 示例说明下面通过两个示例来说明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的应用。
冷管内的对流换热假设有一根内径为10mm的铜管内流动的水流体,当水的流速为1 m/s时,根据努塞尔数公式可以计算出对流换热系数:Nu = * Re^ * Pr^ = * (ρ * V * D / μ)^ * (μ * Cp / k)^其中,ρ是水的密度,V是流速,D是管径,μ是动力粘度,Cp是比热容,k是导热系数。
假设水的温度为20°C,根据水的性质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关的参数值,代入公式得到对流换热系数。
辐射换热假设有两个热源,温度分别为500°C和200°C,它们之间的辐射换热系数可以用斯特凡—玻尔兹曼定律计算:hr = ε * σ * (T1^2 + T2^2) * (T1 + T2)假设热源的辐射率为,则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辐射换热系数。
传热学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传热学面试真题答案解析热传递是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自然界和工程中无处不在。
热传递涉及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在的学习和研究中,面试题是常见的考核手段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一些经典的面试题进行解答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
面试题一:什么是传热?传热的三种方式是什么?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物质的过程。
传热的三种方式是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原子)振动传递能量的方式,比如热勺在火上受热时,导热会让整个勺子加热。
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比如水壶上的热水会形成对流环流,从底部热传递到整个水体。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以波动形式传递的方式,比如太阳辐射热量到地面。
面试题二:什么是热传导?如何计算热传导?热传导是指固体或液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过程,通过热量在物质内部传递。
热传导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进行计算,该定律表明,热量沿某一方向传导的速率与传导区域的温度梯度成正比,并与材料的热导率和截面积成反比。
热传导的计算公式为:q = -k * A * (dT/dx)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A传递的热量,k为材料的热导率,dT/dx为温度梯度。
面试题三:什么是对流?如何计算对流传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温差产生的密度差驱动流体的流动,比如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对流环流。
强制对流是通过外部力量(如泵、风扇等)使流体流动来传递热量。
对流传热的计算一般使用牛顿冷却定律,该定律表明,传热速率等于温度差与传热面积、流体流速和传热系数的乘积。
传热速率 = h * A * (T1-T2)其中,h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T1为高温一侧的温度,T2为低温一侧的温度。
面试题四:什么是辐射传热?如何计算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热量以波动的形式传递。
辐射传热的计算可以使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该定律表明,单位时间内通过面积A的辐射热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一.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是下面的关联式:
l / d 60
层流
湍流
二. 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 外掠管束在换热器 中最为常见。 • 通常管子有叉排和 顺排两种排列方式。 顺叉排换热的比较: 叉排换热强、阻力 损失大并难于清洗。 影响管束换热的因 Pr 素除 Re 、 数外,还 有:叉排或顺排; 管间距;管束排数 等。
后排管受前排管尾流的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 响直到10排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这种情况下,先给出不考虑排数影响的关联式,再采用管 束排数的因素作为修正系数。 气体横掠10排以上管束的实验关联式为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3 密度 [kg m ] 热导率 [ W (m C) ] 2 比热容 c [J (kg C) ] 动力粘度 [ N s m ] 运动粘度 [m 2 s] 体胀系数 [1 K ]
1 v 1 v T p T p
Nu c Re n Nu c Re n Pr m Nu c(Gr Pr)n
式中,c、n、m 等需由实验数据确定,通常由图解法和 最小二乘法确定
④常见准则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表达式,及其各量的 物理意义
⑤模化试验应遵循的准则数方程 强制对流:
Nu f (Re, Pr); Nu x f ( x ' , Re, Pr)
导热热阻:平壁,圆筒壁
q
t w1 t w 2 t w1 t w 2
t r t R
t
t w1
dt
dx
Φ
A
Q
0
tw2
R A
r
热量损失计算公式物理解释

热量损失计算公式物理解释热量损失是指物体在与外界环境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而导致的热量流失。
热量损失的计算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设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学中,热量损失可以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发生,而热量损失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这些热传导方式的物理原理来解释。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当物体与外界环境温度存在差异时,热传导会导致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从而导致热量损失。
热传导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热传导方程来表示,即热传导率乘以温度差异除以物体的厚度。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了热传导过程中热量损失的速率,热传导率越大、温度差异越大、物体厚度越小,热量损失也就越大。
对流是指物体表面与流体(空气或液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当流体与物体表面温度存在差异时,对流会导致热量从物体表面向流体传递,从而导致热量损失。
对流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牛顿冷却定律来表示,即对流换热系数乘以温度差异。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了对流过程中热量损失的速率,对流换热系数越大、温度差异越大,热量损失也就越大。
辐射是指物体表面向外界环境发射或吸收电磁波的过程,当物体表面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时,辐射会导致物体向外界环境发射热量,从而导致热量损失。
辐射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表示,即辐射率乘以温度的四次方。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了辐射过程中热量损失的速率,辐射率越大、温度的四次方越大,热量损失也就越大。
综合以上三种热传导方式,热量损失的总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Q = U A (T1 T2)。
其中,Q表示热量损失,U表示总的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T1表示内部温度,T2表示外部温度。
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是描述了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热量损失的速率,传热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异都会影响热量损失的大小。
在建筑保温设计中,热量损失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建筑物保温效果,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
化工原理 传热 习题课公式

ln A 1
d1
二、对流给热 1.对流传热基本方程式---------牛顿冷却定律 t t t T TW tW t
Q At
1 A
R
T、t 平均温度
2.与对流传热有关的准数
l Nu
努塞尔数
lu Re
雷诺数
cp
对平壁或薄圆壁:
1 1 1 R1 R2 K 1 2
4、热量衡算式
热流体:无相变时 ,Q = ms1cp1( T1-T2 ) 有相变时, Q = ms1[r1+cp1( T1-T2 )] 冷流体:无相变时 ,Q = ms2cp2( t2-t1 ) 有相变时, Q = ms2[r2+cp2(t2-t1 )] 根据不同的情况计算传热量,如
2
3
1/ 3
Re 0.4 M
r g 0.725 dt
2
3
1/ 4
三、热辐射
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四次方定律)
E0 T
4
斯蒂芬 波尔兹曼常数: 5.67 10 8W / m2 K 4
黑体发射系数:C0 5.67W / m 2 K 4
Pr
gtl 3 2 Gr 2
格拉斯霍夫数
普朗特数
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对流
(1)强制湍流时:
对气体或低粘度的液体:
Nu 0.023Re Pr
0.8
b=
b
或
du 0.8 cp b 0.023 ( ) ( ) d
=0.4被加热 =0.3被冷却
对粘度高或温差较大的液体:
du 0.8 c p 0.33 0.14 0.027 ( ) ( ) ( ) d w
电磁阀换热系数计算公式

电磁阀换热系数计算公式1.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传递的过程。
在电磁阀中,热传导通常发生在阀体和阀座之间以及阀芯和阀体之间。
热传导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可用如下形式表示:h_c=k_c*A/d_c其中,h_c表示热传导换热系数,k_c表示热传导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d_c表示热传导路径的长度。
2.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通过流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电磁阀中,对流传热通常发生在流经阀体以及进出口管道的介质中。
对流传热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可用如下形式表示:h_c=Nu*k_f/d_f其中,h_c 表示对流传热换热系数,Nu 表示Nusselt数,k_f 表示流体的热导率,d_f 表示传热表面的等效直径。
3.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电磁阀中,辐射传热通常发生在高温部分,如线圈和电磁铁等。
辐射传热的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可用如下形式表示:h_r=ε*σ*(T_s^2+T_f^2)*(T_s+T_f)其中,h_r表示辐射传热换热系数,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_s和T_f分别表示表面和流体的温度。
电磁阀总的换热系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1/h_total = 1/h_c + 1/h_f + 1/h_r其中,h_total 表示总的换热系数,h_c、h_f 和 h_r 分别表示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换热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准确计算电磁阀的换热系数,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介质性质确定各个参数的数值。
例如,热传导系数和热导率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参考相关文献获得,Nusselt数可以通过查表或使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辐射率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确定。
综上所述,电磁阀的换热系数计算涉及到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多个因素,需要考虑介质性质、流动条件和传热表面特性等多个参数。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公式和确定参数数值,可以准确计算电磁阀的换热系数,为电磁阀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传热热负荷的计算公式

传热热负荷的计算公式
传热热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的热量,通常用单位功
率(W)表示。
计算传热热负荷的公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常
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1.对流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
传热热负荷=对流换热系数×整体传热面积×温度差
其中,对流换热系数表示物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传热能力,
单位为W/(m^2·K);整体传热面积表示物体的传热面积的总和,单位为m^2;温度差表示物体表面温度和流体温度之间的差值,单位为K。
2.辐射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
传热热负荷=辐射系数×表面发射率×整体传热面积×(表面温度^4环境温度^4)
其中,辐射系数为StefanBoltzmann常数,值约为
5.67×10^(8)W/(m^2·K^4);表面发射率表示物体表面的辐
射能力,取值范围为0到1;表面温度为物体表面的温度,单
位为K;环境温度为物体周围环境的温度,单位为K。
3.导热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
传热热负荷=热传导系数×整体传热面积×温度差/物体厚度
其中,热传导系数表示物体对热传导的能力,单位为
W/(m·K);整体传热面积表示物体的传热面积的总和,单位为m^2;温度差表示物体的两侧温度差值,单位为K;物体厚度表示传热的距离,单位为m。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仅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传热热负荷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还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热传导方式进行选择和修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材料的传递,通常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Conduction):传导是通过材料的直接接触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它是由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振动所引起的能量传递。
传导的热传递率由 Fourier 定律来描述,其公式为:Q=k*A*(ΔT/d)其中,Q是传导热流量,单位为瓦特(W),k是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瓦特/(米·开尔文),A是传热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ΔT是温度差,单位为开尔文(K),d是传热路径的长度,单位为米(m)。
传导的热传递率与材料的导热性能、温度差和传热距离有关。
热导率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
当温度差增大或传热距离减小时,热传导速率也会增加。
2. 对流(Convection):对流是指通过材料内部的流体运动而传递热量的方式。
对流一般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通过流体本身的密度和温度的差异产生的传热方式。
自然对流的热传递率可以由 Nuussult 数来计算,其公式为:Nu=h*L/λ其中,Nu 为 Nuussult 数,L 为流体流动路径的特征长度,单位为米(m),h 是传热系数,单位为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²·K)),λ 为流体的导热系数,单位为瓦特/(米·开尔文)(W/(m·K))。
强迫对流是通过外部施加的压力或机械力引起的传热方式。
对流的热传递率与流体的性质、流速、温度差和流动路径有关。
3. 辐射(Radiation):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来传递热量的方式。
辐射传热不需要物质的存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辐射的热传递率可以由Stefan-Boltzmann 定律来计算,其公式为:Q=ε*σ*A*(T₁⁴-T₂⁴)其中,Q 是辐射热流量,单位为瓦特(W),ε 是表面的辐射发射率,σ 是 Stefan-Boltzmann 常数,约为5.67 × 10⁻⁸瓦特/(平方米·开尔文的四次方)(W/(m²·K⁴)),A 是辐射传热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T₁和 T₂分别是两个表面的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对流和辐射计算公式

对流和辐射计算公式流和辐射计算公式是在热力学和辐射传热学中广泛应用的公式,用于计算热量和热能的传递。
一、流计算公式1.线热流密度(q)计算公式:线热流密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长度的传热量,通常以瓦特/米表示。
q=λ*ΔT/Δx其中,q表示线热流密度,λ表示热导率,ΔT表示温度差,Δx表示传热距离。
这个公式适用于常导热系数情况下的传热。
2.对流热传导公式(q):对流热传导是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h*A*ΔT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速率,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差。
3.对流传热系数(h)计算:对流传热系数是对流热传导中的一个参数,它表示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对于强制对流:h=Nu*λ/L对于自然对流:h=Nu*λ/Lf其中,h表示传热系数,Nu表示努塞尔数,λ表示热导率,L表示流动方向的特征长度,Lf表示特征长度。
4.热传导效应(Bi):热传导效应是描述对流与热传导相对重要性的参数,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Bi=h*L/λ其中,Bi表示热传导效应,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L表示特征长度,λ表示热导率。
当Bi<0.1时,热传导可以忽略不计;当Bi>0.1时,热传导效应非常重要。
1.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一个黑体单位时间内发射的辐射功率(P)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σ*ε*A*T^4其中,P表示辐射功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ε表示发射率,A表示表面积,T表示绝对温度。
2.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应用于非黑体):对于非黑体,通过引入一个修正因子,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可以表示为:P=σ*ε*A*T^4*F其中,P表示辐射功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ε表示发射率,A表示表面积,T表示绝对温度,F表示修正因子。
物理热量计算公式全部

物理热量计算公式全部热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热量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是由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
在物理学中,热量是热力学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形式,通常用符号Q表示。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或卡路里(cal)。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的过程。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的过程,如空气和水的对流。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的过程,如太阳光的辐射。
热量的计算公式。
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热力学定律和热传导定律来推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量计算公式:1. 热量的传导计算公式。
热量的传导计算公式可以用热传导定律来表示,即:Q = k A (T2 T1) / d。
其中,Q表示传导热量,k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T2和T1表示两个温度,d表示两个温度之间的距离。
2. 热量的对流计算公式。
热量的对流计算公式可以用牛顿冷却定律来表示,即:Q = h A (T2 T1)。
其中,Q表示对流热量,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T2和T1表示两个温度。
3. 热量的辐射计算公式。
热量的辐射计算公式可以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表示,即:Q = εσ A (T2^4 T1^4)。
其中,Q表示辐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辐射面积,T2和T1表示两个温度。
热量的单位换算。
热量的单位换算是物理学中常见的计量问题。
常见的热量单位有焦耳(J)和卡路里(cal)。
1焦耳等于4.184卡路里,1千焦等于1000焦耳,1千卡等于1000卡路里。
热量的应用。
热量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热量来烹饪食物、取暖、制冷等。
在工业中,热量被用来发电、生产化工产品、加工金属等。
总结。
热量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是热力学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热传导定律、牛顿冷却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推导。
水冷散热理论计算公式

水冷散热理论计算公式水冷散热是一种通过水来散热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工业设备等领域。
水冷散热的原理是利用水的高热传导性和大比热容来传递热量,从而实现散热的目的。
水冷散热的理论计算公式涉及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面的知识,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热传导方面的计算公式: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传递的现象。
对于水冷散热而言,热传导是水冷散热的基本机制之一、下面是几个常用的热传导计算公式:1.热传导率公式:热传导率是指单位厚度和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传递率。
对于固体物体而言,热传导率是一个常量。
在水冷散热中,热传导率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或者查表获得。
2.热传导公式:根据热传导定律,热流量(Q)等于热传导率(λ)乘以传热面积(A),再乘以温度梯度(ΔT)。
即Q=λ*A*ΔT。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热量在固体物体中的传导情况。
3.热阻计算公式:热阻是指单位面积和单位温度差下,热量通过材料时所遇到的阻力。
对于水冷散热器来说,热阻是指冷却水流过散热设备时所遇到的阻力。
热阻的计算公式是:R=ΔT/Q,其中ΔT代表温度差,Q代表热流量。
二、热对流方面的计算公式: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以对流方式传递的现象。
对于水冷散热器而言,冷却水通过设备表面形成的薄膜进行传热,这涉及到了热对流的问题。
热对流的计算公式如下:1.弗劳德数计算公式:弗劳德数是用来描述流体对流传热和热传导传热的相对大小的一个参数。
计算弗劳德数的公式是:Fr=ρ*v^2/(g*L),其中Fr代表弗劳德数,ρ代表流体密度,v代表流体速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L代表特征长度。
2.努塞尔数计算公式:努塞尔数是用来描述热对流的强弱程度的一个参数。
计算努塞尔数的公式是:Nu=α*L/λ,其中Nu代表努塞尔数,α代表对流传热系数,L代表特征长度,λ代表热传导率。
3.对流传热计算公式:根据努塞尔数,可以计算出对流传热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与温度差之比。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
热传导是热力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热能在物体中传递的过程。
根据传导的方式,热传导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导热的热流密
度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计算:
q = -kA(dT/dx)
其中,q是热流密度,单位为瓦特每米方,k是物质的热导率,A
是热传导的面积,dT是热量的温度差,dx是热传导的路径长度。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导致流体运动的原因可以是
温度差、密度差、压力差等。
对流的热流密度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计算:q = hA(Ts - T∞)
其中,q是热流密度,h是流体的对流热传递系数,A是热传导的
面积,Ts是表面的温度,T∞是环境温度。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
辐射的热流密度可以用下列
公式来计算:
q = εσA(Ts4 - Tsur4)
其中,q是热流密度,ε是表面的辐射率,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是热传导的面积,Ts是表面的温度,Tsur是环境温度。
总的来说,这三种热传导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热力学工程师、光学工程师、建筑师等科技从业人员来说,对于热传导的理解从而采取对应的工艺措施可以更有效的保护生产设备和提升室内环境。
传热学笔记

p x
(
2u x2
2u y2
)
动量守恒方程(N-S
方程):
( v
u
v x
v
v ) y
Fy
p y
(
2v x2
2v y2
)
能量守恒方程:
t
非稳态项
u t v t xy
对流项
cp (x2t2 y2t2 )
扩散项
边界层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点: (1)当粘性流体沿固体表面流动时,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
可得
d 2t dx2
hp(t t ) Ac
引入过余温度
t
t 最终可得
d 2t dx2
m2
,其中 m
hp/(Ac) ,H 为肋高
温度分布的解析解:
0
em x
e2mHemx He2m H
0
ch[m(x H)] ch[mH]
;热流量:
hp m
0th(mH)
通过环肋及三角形截面直肋的导热
肋效率 f
( )是时刻
物体的平
均过余温度。
Fo
a R2
0.2 时, (x, ) 0
Aexp(12Fo) f
(1) ——(3-27);( ) /0
Aexp(12Fo)B ——(3-28)
分析解应用范围的推广和讨论
介质温度恒定的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分析解,在 Bi 的极限情况下转化为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解,而在 Bi 0
传热学
第一章 绪论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层的导热热量与当地的温度变化率及平板面积 A 成正比。
A dt dx
——热导率,导热系数;单位W /(m K) ;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
热传导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
本文将分别介绍三种热传导方式及其公式。
1.热对流热对流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在物体表面或内部通过对流方式进行热传递。
在流体中,热量传递是通过流体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的。
热对流的公式如下所示:Q=hAΔT其中,Q为热量,h为热传递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异。
热传递系数h是由流体的性质、流速、传热面积等因素决定的,通过实验得到的。
例如,一个半径为10cm的球体,其表面与气体接触,气体温度为30℃,球体内部温度为100℃,求其表面每秒钟传递多少热量?解:首先计算出表面积,A=4πr²=4π某10²=1256.64cm²。
然后选择恰当的热传递系数,假设为h=10W/(m²·K),将其转换为cm单位,得h=0.1W/(cm²·K)。
最后代入公式得到:Q=hAΔT=0.1某1256.64某(100-30)=940.98W。
2.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方式进行热传递,而不需要介质来传递热量。
所有物体都可以辐射热量,其公式如下所示:Q=σεA(T₁⁴-T₂⁴)其中,Q为热量,σ为斯特腾-玻尔兹曼常数,ε为辐射率,A为表面积,T₁和T₂分别为两侧物体的绝对温度。
斯特腾-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其数值为5.67某10⁻⁸W/(m²·K⁴),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物体的辐射率ε。
例如,一个黑色矩形板,长50cm、宽30cm、温度为100℃,悬空悬浮在25℃的房间内,求每秒钟它向房间内传递多少热量?解:首先计算出表面积,A=2(50某30+30某100+50某100)cm²=27,000cm²。
然后计算出物体的辐射率,或参考已知黑色物体的典型值,假设为ε=1、最后代入公式得到:Q=σεA(T₁⁴-T₂⁴)=5.67某10⁻⁸某1某27,000某(373⁴-298⁴)=648.43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物体不同的流体相对位
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特点:只能发生在流体中;必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产生
的导热。
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
对流换热公式如下:
Q t w t f F
式中,Q 为对流换热量,单位为W;
t w、 t f为壁面和流体的平均温度,单位为℃;
2
F 为对流换热面积,单位为m;
为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 / m2 C 。
2.热辐射
辐射:是指物体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而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或者说由于物体自身的温度)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辐射换热: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能量交换的结果使高温物体失去热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这种热量
传递称为辐射换热。
两物体辐射换热的公式如下:
4
T24
T1
F1
Q C n
100
100
式中, C n为辐射系数;
T1、 T2为两物体的温度;
F1为辐射体的辐射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