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

合集下载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法律与监管环境
总结词
法律与监管环境对委托代理问题具有重 要的影响,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可以 保护委托人的利益,约束代理人的行为 。
VS
详细描述
法律和监管环境通过制定规范和惩罚机制 ,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管,防止 代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权力寻租等行为 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同时,法律和监管环 境还可以提供纠纷解决机制,保护委托人 的合法权益。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 。例如,代理人可能虚报业绩、隐瞒信息或过度冒险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委托 人利益受损。
代理成本与代理效率
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会产生一定的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谈判成本和风险成本等,这些成本会降低企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01
政府效率与反腐败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如何提高政府效率、减少腐
败现象。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提
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02
公共服务外包
在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作为委托人将某些公共服务项目委托给外部机
构或个人,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这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
代理效率
委托代理理论的目标是实现代理效率的最大化,即通过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 等手段,降低代理成本并提高代理人的工作效率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பைடு நூலகம் 03
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领域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治 理结构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这包括董事会结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人存在的问题
偷懒——难以监督 内部人——在职消费 敲竹杠——利用对方沉淀成本和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信息隐藏 道德风险——事后隐瞒(信息隐瞒和行为掩
藏)
委托代理理论实质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以下两个费用的权衡: 1.考察代理人行为的费用 2.考察结果和向代理人转移风险的费用
机会主义成本:被发现的惩罚(免职、处分)、 寻租支出(贿赂);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可能 会采取机会主义。
不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在博弈过程中某些局中人拥有其 他局中人所不了解的信息而造成信息的不均匀 分布结构。
在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之间必须 有一种机制(合同),能给代理人提供某种刺 激和动力,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 作。
几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只要一方的行为影响另 一方,就有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有私人信 息的一方是代理人,没有私人信息的称为被代理人 (委托人)。
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董事会-经理-工人的委托-代理链条
公司法的定义有不同:
美国:尽管公司董事不是公司的代理人,但也有类似许多代理人的 责任。
何契约都是)
几种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果甲乙两人达成一 个协议,甲将做某事的权利交给乙,就形成了委 托-代理关系,甲为委托人(principal),乙为代理 人(agent). 本质:委托人要为代理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代理人对委托人的责任:(1)没有许可,不能再代 理;(2)不能把自己放在与委托人利益冲突的地 位;(3)保密责任和诚信责任。 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责任:(1)补偿责任;(2) 免除法律责任;留置权。
英国:董事会,董事是公司的代理人,尽管法律没有这样写。 利益相关者:工人,债权人,顾客,供应商,政府,都是利益相关 者。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个体(委托人)将权力授权给另一个个体(代理人),后者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责,以达到委托人的期望。

委托人一方面希望代理人能够有效地处理事务,另一方面又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因此,如何在委托和授权中保持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一致性成为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1.信息不完全性: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

委托人通常无法完全了解代理人的行动和决策过程,代理人也潜在地可能隐瞒一些对委托人有利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一系列的代理成本和监管成本。

2.代理成本:由于委托人无法完全掌握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权或权力谋取私利,从而导致委托人的利益受损。

同时,委托人还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来监管和控制代理人的行为,以确保代理人按照其期望履行职责。

3.激励机制设计:委托代理问题中的核心是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履行其职责。

常见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评价制度、规则制度等。

这些机制旨在通过激励代理人的成绩和表现,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保护委托人的利益。

4.合同设计:委托代理问题中的合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合同可以确保代理人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并且规定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权责关系。

一个好的合同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和监管成本,提高委托和授权的效率。

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组织和机构。

例如,在企业中,委托代理理论可以用来解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在政府机构中,可以用来解决政府官员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在科研机构中,可以用来解决研究人员和资助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总之,委托代理理论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委托代理理论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解决了在现代企业中权力授权和任务委托的问题。

它通过研究信息不完全性、代理成本、激励机制设计和合同设计等问题,为组织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 A采取什么行动要根据B的信息来判断。据此,A要了 解的信息: • (1)B的信息 • (2)B已经掌握A的什么信息 • B也要根据A的信息来作出判断,B需要了解的信息: • (1)A是否知道B已经掌握了A的信息 • (2)A是否知道B已经知道A了解了B的信息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掌握委托人不了解的市 场信息和私人信息,如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代理人个人 的能力和工作的能力程度、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等。— —这样,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和相互退让,最 终达成双方接受的合同,以及在这个合同约束之下的行为, 事实上都可以看作是具有私人信息的局中人之间的对策以 及对策均衡的结果。 我们将这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达成的合同成为均衡 合同。 并且认为,均衡合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s( f ( x)) c( x*) s( f ( x)) c( x)
• 这样,我们获得设计激励机制的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委托人必 须使代理人得到总效用 • 二是委托人必须使代理人劳动x*· 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
• 当信息对称分布时,有许多方法能够满足这两个约束 条件,如收取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等。
• 不利选择的分析是从乔治 · 阿克洛夫( 1970 )提出旧 汽车市场模型开始的,而对于道德风险的研究则要早 得多。
为分析问题方便,我们引入: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 对称信息 —— 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的双 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也就是说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 有的知识和所处的环境。 • 不对称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在日常经济 活动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 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 • 不对称信息理论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母 • 斯莫里斯( James Mi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ery) 在信息经济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他们因此获得了 1996 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 • 在信息经济学中,习惯把商品分为搜寻商品和经验商品。 • 商品的有关特性可通过用户在购买时的触摸、掂量和观察来判 断的为搜寻商品,而那些需要在在使用一段时期后才能辨别和 了解其特性的称为经验商品。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委托人)委托另一个人(代理人)代表其
完成项任务或代表其做决策。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将一部分权力和决策
权交给了代理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为代理人可能
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委托人的利益,从而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

1.代理的行为: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代理人的行为,尤其是代理人如
何决策和行动。

代理人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个人动机等
因素而不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

该理论尝试解释和预测代理人的行为,
并提出一些策略和机制以规范代理人的行为。

2.委托的契约: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和协议。

契约可以是明确的书面协议,也可以是隐性的口头约定。

该理论关注
契约的内容、约束力和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及契约如何平衡委托人和代理
人的利益。

3.委托人的监督: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和控制。

委托人可能通过监督和评估代理人的绩效来保证代理人按照预期行动。


理论关注监督的方法、成本和效果,以及委托人如何权衡监督和控制的程度。

4.激励与奖励: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如何激励和奖励代理人。

激励和
奖励可以是经济性的报酬,也可以是非经济性的赞扬和承认。

该理论关注
奖励的形式、方式和效果,以及如何根据代理人的行为和绩效进行合理的
奖励和激励。

总的来说,委托代理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决代理问题的框架和方法。

通过研究代理的行为、委托的契约、委托人的监督和激励方案,该理论可以帮助组织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代理关系,提高效率和绩效。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1.委托—代理原理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委托-代理原理 • 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事实上就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处 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掌握信息多(或具有相对的信息优势)的市场参 加者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或处于信息劣势) 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

• 经济活动中的许多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 托—代理关系。

• 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处于 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之间展开对策的结果。

委托—代理关系的类型委托人 土地所有者 股东 经理 债权人 房东 选民 代理人 佃农 经理 员工 债务人 住户 代表或议员 代理人道德风险所在 耕作努力 管理决策工作努力 工作努力 项目风险 房屋修理 代表选民利益 公民 原告/被告 雇主 保险公司 买者 病人接上表政府官员 代理律师 雇员 投保人 卖者 医生奉公廉洁 努力办案 工作努力 风险防范 质量保证 诊断质量与节约治疗费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 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在这两个 个体中,其中之一(代理人)必须在许多可供选 择的行为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为,该行为既 影响其自身的收益,也影响另外一个个体(委 托人)的收益;委托人具有付酬能力并拥有规 定付酬方式和数量的权力,即委托人在代理 人选择行为之前就能与代理人确定某种合 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报酬是委托人 观察代理行为结果的函数。

• 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 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 对称状态。

也就是说,第一,委托人不能直 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第二,代理 人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因 为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随机变 量,其分布状况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

由于 存在该项条件,委托人不能完全根据对代理 行为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成绩。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目录
• 引言 •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 • 委托代理理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委托代理理论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在所有权和控制 权分离的条件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 间的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该理论关注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设 计,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赢。
激励与监督机制的设计问题
总结词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以促使代理人采取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行动。
详细描述
激励和监督机制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代理人的利益诉求和行为特征,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引导代理人采 取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的自利性,设计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是一项复杂而 艰巨的任务。
通过建立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 的契约关系,降低信息不对称 和代理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
帮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对 象和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收益 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在政府治理中,委托 代理理论主要应用于 公共部门管理和公共 服务领域。
帮助政府实现更好的 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 公信力。
风险分担
委托代理关系中通常存在风险分担的问题,即代理人承担完成任务所需的风险和责任,而 委托人则承担因代理人决策失误或行为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01
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关注代理成本的问题,即由于代理人的存在和其行为决策
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监督成本、谈判成本和风险成本等。
结合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究代理人 的心理动机、行为决策和激励机制,为优化委托代理关系提供更多思路 和方法。

《委托代理理论》课件

《委托代理理论》课件
02
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机制,保护投 资者利益,降低金融风险。
03
具体应用包括:资产定价、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管 理等。
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委托代理理论在政府治理中主要应用于解决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和监督问题。
通过建立透明的行政流程和公民参与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和公信力,减少腐败现象 。
具体应用包括:政务公开、公民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机制,以降低道德风险。
激励机制的创新设计
未来研究可以在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尝试,以解决委托代 理理论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拓展委托代理理论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探讨委托代理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政治学、社会学等, 以丰富和完善该理论。
05
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案例
总结词
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目标不一致,管理层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 牺牲股东利益,如过度投资、在职消费等行为。
信息不对称
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层可能隐瞒信息 或误导股东,从而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结词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以及 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预防和纠正这种行为。
详细描述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监督和约束的局限 性,代理人可能会出现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为了预防和 纠正这种行为,委托人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 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代理人的行为监督 和违规惩戒。同时,委托人还需要加强对代 理人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自律意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引言委托代理理论是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个人或组织将一些权力或责任委托给另外一个人或组织行使。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许多领域中都存在,例如政府与公共机构、公司与员工、家长与孩子等。

本文将探讨委托代理理论的概念、原理及应用,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概念委托代理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将一定权力和责任委托给他人代为行使的关系。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授予代理人一定的权力和职责,并期望代理人能够按照委托人的意愿执行任务。

委托代理关系基于信任和合作,委托人相信代理人能够为其谋取利益并担负责任。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原理1. 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委托人往往无法完全了解代理人的能力、意愿和行为。

代理人可能会有异于委托人利益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不稳定性。

2. 激励机制: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问题,委托人往往会设计一系列激励机制来引导代理人的行为。

常见的激励手段包括奖励制度、绩效考核、合同约束等,以确保代理人能够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事。

3. 监督与控制:为了减少代理人的行为不端和违纪行为,委托人需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与控制。

监督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报告和审计等手段进行,控制则是通过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来实现。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委托代理理论不仅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在政府与公共机构中,政府委托公共机构行使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责任。

政府通过建立合适的监督与控制机制,确保公共机构按照公众利益行事。

2. 在公司与员工中,雇主委托员工执行工作任务。

雇主通过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3. 在家庭中,父母委托孩子执行家务和学业任务。

父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孩子的行为,并进行监督和教育。

四、委托代理关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信息不对称的挑战: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一、概述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

该理论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代理人)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给代理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代公司治理提供了逻辑起点,对于解决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源于对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

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需要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以减少代理成本。

这一理论不仅在公司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如公共管理、劳动经济学等,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委托代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企业理论和契约理论。

其核心理念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首次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

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传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所有者可能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而经营者则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所有权而缺乏足够的激励,因此提出了将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建议。

这种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委托代理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代理人的激励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最优的契约来激励代理人更好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斯(Ross, 1973)提出的委托代理模型,以及威尔逊(Wilson, 1969)、斯宾塞和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 1971)、米尔利斯(Mirrlees, 1974)和霍姆斯特姆(Holmstrom, 1979)等人对代理人激励问题的深入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 设计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
• 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 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 激励代理人。
– 目标都是“如何让人说真话” ,“如何让人不偷懒”
• 信息经济学认为,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同时满 足“参与约束”和“激励兼容约束”两个条件
参与约束
• 指吸引代理人参与工作的最低条件
• 所谓股票期权计划,就是公司给予它的经 营者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按照某个既定的 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利。 • 公司给予其经营者的既不是现金报酬,也 不是股票本身,而是一种权利,经营者可 以以某种优惠条件购买公司股票
– 金手铐
– 代理人获得的报酬减去他的劳动成本后的剩余, 应不小于他的保留收益。否则,代理人将根本 不愿意参加此项工作。 – 保留收益:如果他不参与此项工作,他也可能 获得一个基本的收益,比如失业救济金等
激励兼容
• 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 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 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 最大化。
– 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 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 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 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 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 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股东—经理:股票期权计划
– 导致低效率 – 委托代理合约没有得到完全履行,破坏了市场 的有效性
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
模型 委托人 代理人 经理 投保人 议员 员工 国有企业 行动或信号 工作努力 防盗措施 代表选民利益 工作努力 工作努力
隐蔽行动道德 股东 风险模型 保险公司 选民 经理 国资委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公众普遍利益的模糊性导致现实中 到底谁是委托者都很难确定,更不用说 有效控制代理人——即公共管理者了。
“委托——代理人理论在公共部门中的运用结果与 在私人部门中的运用结果相比较,在责任机制方 面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难以确定谁是委托人或难 以发现他们的真正愿望是什么。公共服务的委托 人——所有者——是选民,但是他们的利益非常分 散,以至于不可能有效地控制代理人——公共管 理者。对于代理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难以确 定每一个委托人可能希望他们做什么。没有对利 润动机的严重影响,没有股票市场,没有可与破 产相提并论的事情。如果委托人没有适当的手段 确保代理人实现他们的愿望,代理人极少有可能 付诸行动。如果说私人部门中也存在着代理问题 ,在公共部门中则更为严重。”——欧文·休斯
在公共机构运作中,作为代理人的政治 家、官僚与专业人员依据契约为作为委 托人的公民的利益而行政。
在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中,作为代理人的 政府与委托人(国家立法机构或全体公民 、选民等)目标的部分不一致性及信息不 对称性就导致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 选择。
具体表现为政府机构或官员及政府部门雇 员作为代理人所付出的努力不足以匹配其 获得的报酬;政府机构或官员作为代理人 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 而不是充分考虑到委托人的利益。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包括:
(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明显信 息不对称,即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动细 节并不了解或保持着“理性的无知”。
(2) 委托者的目标和代理人的目标存在 着明显的偏差 。
(3)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在报酬由 委托人支付的情况下,代理人从自身利 益出发,可能采取某些机会主义的行为 ,使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降低自己承担 的风险。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双方都 可能存在着不道德的欺诈行为,甚至违 法行为,而监控不道德行为的成本又非 常高;

委托-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上世纪3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

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

而将经营权利让渡。

“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中文名,委托代理理论。

年代,上世纪30年代。

人物,伯利和米恩斯。

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

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

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

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

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

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

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

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

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

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

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

研究此类问题的。

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信息。

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信息模型。

委托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

指定。

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

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

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

授权者就是委托人。

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

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

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

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

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

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

”委托代理理论从不同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

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

优于一般的微观经济学。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名词解释委托代理理论是指一个人(委托人)通过与另一个人(代理人)建立特定的协议关系,授权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一定的权力和职责。

委托代理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用来解释组织中的权力分配与运营机制。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委托人是指授权或委托权力的一方。

委托人需要将一部分的权力和责任交给代理人,以便代理人能够代表委托人进行特定的活动或决策。

委托人在选择代理人时需要考虑代理人的能力、诚信和动机等因素,以确保代理人能够忠诚、有效地履行委托。

代理人是指被委托执行某项任务或代表委托人进行某项活动的一方。

代理人在执行委托事项时需遵守委托人的授权和指令,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代理人通常会根据合同、协议或规定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同时也需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委托代理理论强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职责分工。

委托人在将权力委托给代理人时,需要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权限和责任范围,并约定一些监督和约束机制,以确保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同时,委托人也需要为代理人提供一定的奖励或激励机制,以提高代理人的动机和工作效率。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涉及到的概念还包括信息不对称和代理行为。

信息不对称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方面存在差异。

委托人通常无法完全了解代理人的行为和意图,因此需要通过监督、考核和奖惩等手段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代理行为是指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利益,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为了防止代理行为的发生,委托人需要制定合理的监控和约束机制,同时也需要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奖励,以提高代理人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

总之,委托代理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用于解释组织中的权力分配与运营机制。

通过明确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职责分工,制定合理的授权和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代理行为等问题,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委托一代理名词解释

委托一代理名词解释

委托一代理名词解释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委托人(委托方)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外一些代理人(代理方)来为其服务。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将一定的权力和责任授予代理人,代理人则负责代表委托人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达成既定目标。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委托人通常希望代理人能够按照其意愿和利益行事,但代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或信息不完全的原因,采取与委托人期望相悖的行动。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委托人设计合适的契约:委托人需要通过契约来规定代理人的职责、权力、激励机制以及监督手段,以确保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并防止代理人的行为偏离预期。

代理人的行为和激励: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例如奖励、惩罚、合同约束等方式,来引导代理人为委托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最大化委托人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通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信息披露机制、监督手段等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高委托人的利益。

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和合作:委托-代理关系可能存在合作问题和交易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合适的制度安排和规则,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来促进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有效合作,提高整体效率。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如何通过合适的契约、激励机制和信息披露等手段来引导代理人为委托人提供最优化的服务,并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合作问题,以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代理理论名词解释

代理理论名词解释

代理理论名词解释代理理论( agent theory)是20世纪70年代由诺斯( nesson)等人提出来的,它是研究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

这一理论假设:某个主体A是在另一主体B的管辖之下,而另一主体B又只能从事某些特定行为,不能从事其他行为, A只能根据自己对于B的所知以及自己控制B的手段来影响B的决策,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理论可分为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两大类。

委托—代理关系理论侧重于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代理人的有效激励问题,主要包括代理成本理论、代理契约理论、代理人的剩余索取权理论和博弈论在代理人的有效激励问题上的应用。

信息不对称理论则侧重于从代理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委托人的有效监督问题,并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构造信号传递模型的基础,主要包括逆向选择理论、道德风险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

随着经济生活中复杂性的增加,出现了许多问题具有代理人所不能充分获知的信息,从而导致了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困难。

其原因包括内部人的利益驱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社会和文化习俗等。

委托—代理理论为代理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构造新的激励机制,使得监督成本变得很小或者没有,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人的积极性,达到激励代理人的目的。

委托—代理理论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并且产生了许多流派。

例如:合同理论学派、信息经济学学派、交易费用学派、委托—代理学派、博弈学派等。

委托—代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也被广泛运用,例如在职务设计、考核方式、激励方式、授权批准、员工培训、绩效评估、股票期权等方面的研究中都采用了这一理论。

代理理论认为,如果存在一个单独的第三方,使得代理人能够依靠信息优势去影响委托人的最优决策,就存在一种“代理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的理论就是代理理论。

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同一个交易伙伴网络中,由于其自身拥有的信息和掌握的激励相容的手段不同,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会出现激励不相容的现象。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简介委托代理理论是指一种委托方将一项任务或责任委托给另一方(代理方)进行执行的一种管理理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委托方将一定的权力和责任授权给代理方,代理方则负责为委托方执行特定的任务或工作。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授权许可:委托方通过授权许可将一部分权力和责任委托给代理方,代理方成为执行特定任务的合法代表。

2.相互依赖关系:委托方和代理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互相依赖,委托方需要依靠代理方来完成任务,而代理方则需要依赖委托方的指示和支持来有效地执行任务。

3.委托和控制:委托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一部分权力和责任给代理方,但同时也会对代理方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和监督,以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时效性。

4.利益一致性:委托方和代理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通常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双方都希望通过合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领域委托代理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委托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股东与董事的关系、经济代理人的行为等方面。

公司治理中的董事会通常被视为代理方,股东作为委托方将公司的管理权委托给董事会。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帮助理解代理方与委托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帮助理解选民与政治代表之间的关系。

选民作为委托方通过选举将一部分权力和责任委托给政治代表,政治代表则负责代表选民的利益进行政策制定和决策。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对政治代表的行为进行解析和评价,以确保选民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管理领域在管理领域中,委托代理理论用于研究组织中的委托关系和权力分配。

管理者作为委托方将一部分权力和责任委托给员工,员工则负责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完成特定的工作。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理解员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控制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效益。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3、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1)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 主体,双方都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2)委托人和代理人都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 2 (3)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代理人选择 的行动)不对称,代理人的信息优势可能影 响委托人的利益。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1、委托代理问题 2、委托代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模型
2、委托代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模型
(3)信号传递模型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 (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为了显示自己的类 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 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产品保修)
2、委托代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模型
(4)信息甄别模型
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 (因而信息是不完全的);委托人提供多个合 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 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不同的投保类型)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
一、你与你同学 二、股东与管理者 三、选民与官员
委托——代理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国美股权 之争 附录:本章参考文献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
1、委托代理理论的背景 2、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 3、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1、委托代理理论的背景
为什么会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人? 为什么会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人?
生产力 大发展 专业分工 细化 权利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 精力的限制,难堪重任
产生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
社会是分工的,是专业化的,人的需求是多样的, 而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的,因此这种“委托—代 理”关系便相伴而生。
1、委托代理问题

3委托-代理理论

3委托-代理理论

父母
逆向选择 信号传递 信息甄别 买主 雇主 雇主 买主 保险公司
孩子
卖主 雇员 雇员 卖主 投保人
作业状况
产品质量 工作能力 教育水平 质量保证 不同的赔偿方法
目录
• 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特征及其构成条件 •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假设条件 – 信息结构 – 均衡契约的形成 – 委托代理中的信仸
委托-代理关系的 含义、特征及其构成条件
• 委托-代理契约均衡必须满足:
– 代理人以敁用最大化原则逅择具体的行劢(代 理人激劥相容约束条件) – 在具有“自然”干预的情况下,代理履行契约 后的收益丌能低二其期望收益(参不约束条件) – 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契约后,委托人的收益最大 化(委托人收益最大化条件)
• 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特征及其构成条件 •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假设条件 – 信息结构 – 均衡契约的形成 – 委托代理中的信仸
• 激劥机制设计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信息结构
– 委托代理博弈的信息结构为丌完全、非对称信 息环境 – 例:三类信息结构
• 每个局中人得5张明牌(牌面朝上),局中人为此下 赌注,二是,拥有最大牌者胜。 • 每个局中人得5张纸牌,其中3张为明牌,2张为暗 牌(牌面朝下)。在没有看各自的暗牌前,局中人 下赌注,然后将暗牌翻转,握有最大牌者赢得赌注。 • 不第事类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局中人能够看他们各 自的暗牌,然后再下赌注,当各自的暗牌翻转后, 握有最大牌者胜。
– 由二委托人不代理人乊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代理 人可以利用两种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动地位。
• 一是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如是否有真才实学、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一般分布方法
莫里斯 (Mirrlees,1974,1976) 霍姆斯特姆 (Holmstrom,1979)

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的意义
• 一 多次性的动态模型 (一)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 (二)代理人声誉模型 (三)棘轮效应模型 (四)强制退休模型 • 二 多项任务模型【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Holmstrom and
(Rubbinstein,1979)】
他们使用重复博弈模型证明,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保持长期的关系, 贴现因子足够大(双方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帕累托一阶最优风险分担 和激励是可以实现的。
(二)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法玛(Fama,1980)】
法玛认为,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文献中被夸大了。在现实中,由于代 理人市场对代理人的约束作用,“时间”可以解决问题。法玛强调代理人 市场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作用。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82)模型化了法 玛的思想。.
委托代理理论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 公共部门的委托-代理人关系其一: 政府作为委托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 公共部门的委托-代理人关系其一: 政府作为代理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一)政治学意义上的 (二)行政学(公共管理)意义上的•
Thank you!
L/O/G/O
Milgrom,1991】
• 三 多个代理人模型 (一)“打破预算平衡”模型 (二)考虑逆向选择模型【麦克阿斐和麦克米伦(McAfee and
McMillan,1991)】
(三)合作型模型
【伊藤(Itoh,1991)】

四个动态模型
(一)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 【伦德纳(Radner,1981)和罗宾斯泰英
委托—代理理论
L/O/G/O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
1
2 3
背景及概念 基本思想
理论模型及代表人物
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4
背景
•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基 础上的,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 一。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恩斯和伯利 由于发现企业管理者(所有者﹠经营者)存在着 很大的弊端,于是开始着手研究企业内部存在的 激励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了 委托代理理论。 • 70年代以后,委托代理理理论开始被广泛引 入政治学领域用来对公共官僚与其委托人之间的 关系问题进行研究。 • 8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运用委托代理模型涉及 到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重新对官僚的 政治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即认为议会可以实现对公共官僚的有效控制。
• 意义一:委托代理理论为公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职能定位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视角。 由子公共产权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决定了除各管理部门外,任何人都不享有剩余索 取权。公共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不同,其职能是稳定的,资金则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人事任免与岗位绩效管理都于上层领导有关,为此,政府应当通过构建强大的公共管理绩效 管理机制,来制约和管理各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意义二:通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可以有效的克服公共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信息不 对 称所产生的矛盾。 由于政府在公共项目运作中具有信息、资源优势等特点,造成了委托代理过程中的信 息不对称,削弱了委托人的控制能力,导致了政府缺乏规避错误、提高效率的动力。面对公 共管理链所导致的代理风险,对公共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如何兼顾委托人、代理人及自身的 利益,设计出能够激励并有效约束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为提高公共行政管理部门绩 效管理效率、推进公共行政管理部门体制创新的关键性环节。 意义三:委托代理理论为深化公共行政管理部门产权制度,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提高了理论 指导。 公共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社会化实质上构成了国有产权多层次的委托关系。比如,在 我国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形成以及产权权能在多层次上是分级状态,这实际上构成了我国多层 次的所有权委托关系。行政官员在代表国家形成具体委托人职能时,具有极大的权利,但是 他们的努力却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无关,并且不承担任何选择和监督代理人的风险,因此容易 造成官员的腐败和利己行为。因此,要解决公共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中的弊端,建立明确、 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成为重点。
(4) 委托人预期效用的实现,依赖于代理人的行动,同时也取决于委托 人在契约中的制度供给、彼此的承诺、相互信任、激励与补偿机制与监督制度 的安排等。
三个基本模型(静态)
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 威尔逊 (Wilson,1969) 斯宾塞,泽克豪森 (Spence and Zeckhauser,1971) 罗斯(Ross,1973)
基本概念
•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
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 方称为委托人” 。
• 法律上,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时,委托-代理
关系就产生了,A为委托人,B为代理人。
• 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Ross
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 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 之产生了。
基本思想
(1)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明显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人对代理人 的行动细节并不了解或保持着“理性的无知”。
(2)委托者的目标和代理人的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偏差 。
(3) 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在报酬由委托人支付的情况下,代理人从自 身利益出发,可能采取某些机会主义的行为,使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降低自 己承担的风险。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双方都可能存在着不道德的欺诈行为, 甚至违法行为,而监控不道德行为的成本又非常高。
四个动态模型
(三)棘轮效应模型 【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和Ricart-Costa(1986)】 委托人将同一代理人过去的业绩作为标准,因为过去的业绩包含着有 用的信息。问题是,过去的业绩与经理人的主观努力相关。代理人越是努 力,好的业绩可能性越大,自己给自己的“标准”也越高。当他意识到努 力带来的结果是“标准”的提高,代理人努力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种标 准业绩上升的倾向被称为“棘轮效应”。 (四)强制退休的模型【莱瑟尔(Lazear,1979)】 他证明在长期的雇佣关系中,“工龄工资”可以遏制偷懒的行为。雇 员在早期阶段的工资低于其边际生产力,二者的差距等于一种“保证金”。 当偷懒被发现时,雇员被开除,损失了保证金。因此,偷懒的成本提高, 努力的积极性提高。该模型解释了强制退休:到了一定的年龄,雇员的工 资将大于其边际生产力,当然不会有人愿意退休,因此,必须强制退休。 虽然莱瑟尔的模型需要一些改进,但他启发了人们如何在基本的委托—— 代理模型中引入动态分析,幷得出更多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