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0课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苏少版

《第10课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苏少版

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方式。

2.掌握感觉肌理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肌理感知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将幼儿园时期接触的贴布画、纸片剪贴、手工创意等进行回顾,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通过看图练习,让学生感知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包括实物肌理和视觉肌理。

2. 感受肌理找到班级里的各种材料,如水杯、课桌、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摸索,尝试感知物体表面的肌理。

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更多带有肌理的实物,如树皮、果皮、石头等。

3. 制作肌理绘画根据刚才的感知经验和所学知识,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实物肌理或视觉肌理,尝试将其表现在画纸上。

可以使用各种绘画材料,如粉笔、水彩、墨水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灵感进行创作。

4. 艺术评论展示让学生交换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评论。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肌理的表达效果、细节处理、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方式。

•掌握感觉肌理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肌理感知能力。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估,从自己的创意、技法、表现等方面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教师评估老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时,既要考虑作品的美学价值,也要注重学生参与和付出的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计划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第1课时回顾肌理的概念和分类方式教师讲解、学生互动第2课时感受肌理导览、自我感知第3课时制作肌理绘画自主创作第4课时艺术评论展示小组讨论第5课时自我评估、教师评估自主评估、教师点评六、教学资源•资源1:肌理图集•资源2:肌理绘画视频教程•资源3:肌理制作工具(如粉笔、水彩等)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让我感受到了肌理艺术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创造的本质。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共1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共1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觉肌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感受不同材质和肌理的物品,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肌理的多样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材质和肌理的感知经验,但对于肌理的概念和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实践等方式,感受和理解肌理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物品的肌理特点,并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品的肌理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触摸和感受不同材质和肌理的物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和指导学生创作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图片、案例和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带上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材质和肌理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品的肌理特点,并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受肌理的差异。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 感觉肌理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肌理的特点,并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

同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2. 肌理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如树叶、石头、衣物等。

3. 肌理的体验:让学生触摸不同的材料,感受肌理的特点。

4. 肌理的创作: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肌理的特点,并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肌理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理想的肌理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

学具:沙子、面粉、纸张、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肌理特点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肌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3. 观察与体验: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并让他们触摸不同的材料,感受肌理的特点。

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板书设计1. 感觉肌理2. 内容:肌理的概念、观察与体验、创作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让学生收集一些具有明显肌理特点的物品,如石头、树叶、衣物等,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肌理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沙子、面粉、纸张等,创造出自己的肌理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学会了观察和描述肌理的特点,并能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肌理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理想的肌理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探索和表达。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含2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含2课时)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感觉肌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感受不同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肌理的图片,以及制作肌理的步骤说明。

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肌理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肌理的认识和创作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肌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肌理效果,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肌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肌理效果,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肌理的图片、实物,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制作肌理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画笔、颜料等。

3.布置教室,使学生有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肌理的美。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肌理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肌理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触摸和感受不同的肌理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肌理的效果。

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方式,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苏少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知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学习和感受肌理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培养对肌理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对肌理的感知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创造性表现肌理的方法和技巧•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不同的肌理样本,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该肌理的名称和特征。

•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的肌理声音,引发学生对不同肌理的感受和表现的想象。

•激发学生对肌理感知与表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授环节•介绍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包括形态肌理、质感肌理、色彩肌理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不同的肌理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认知肌理表现的方法和技巧。

•从色彩、线条、形态等方面讲解肌理表现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肌理。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种类的肌理。

•让学生分为小组,合作完成肌理表现作品,其中包括创新肌理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学生自主创作后,进行展示和分享,分享肌理表现的方法和思路,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总结环节•点评不同的肌理表现作品,强调肌理表现的方法和手法,并关注学生创新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复习和总结本课时的重难点内容,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和实践,在美术创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对肌理表现的认知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实践,不断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1)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创作出具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感觉肌理2. 教材来源:《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肌理,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创作出具有丰富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现肌理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画纸、画笔、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石头等)。

学具:学生自带材料(如废旧物品、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不同肌理效果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3. 课堂示范:教师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现场示范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讲解示范过程中的技法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讲解,结合自带材料,动手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5.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肌理效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肌理的定义、特点2. 肌理的表现形式3. 创作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课程教材:《苏少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对各种肌理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有创意地表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肌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

3. 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表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表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的方法和材料表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出示各种具有肌理的实物,如毛巾、砂纸、布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初步感受肌理的特点。

2.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肌理?肌理有哪些表现形式?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肌理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教师讲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如服装、家居、建筑等。

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表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如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三、学生创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肌理现象的画。

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的方法和材料表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肌理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

3. 创新方法和材料表现肌理现象。

作业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肌理现象,下一节课分享和交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知道肌理的分类,掌握不同肌理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新的肌理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肌理的定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是物体表面的一种视觉和触觉特征。

2. 肌理的分类:肌理可以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大类。

自然肌理是指自然形成的肌理,如树木的纹理、石头的纹理等;人工肌理是指人为加工形成的肌理,如布料的纹理、金属的纹理等。

3. 不同肌理的特点:不同的肌理有不同的特点,如粗糙、光滑、细腻等,这些特点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知。

4. 创造新的肌理效果:通过拓印、绘画、剪贴等手法,创造出新的肌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创造出新的肌理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知不同肌理的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肌理样品(如布料、金属、石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展示肌理样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知不同肌理的特点。

3. 实践:学生通过拓印、绘画、剪贴等手法,创造出新的肌理效果。

板书设计1. 感受肌理2. 内容: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不同肌理的特点创造新的肌理效果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出两种新的肌理效果。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富有创意,肌理效果要明显,颜色要搭配协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创造出新的肌理效果。

二年级上册美术 10、感觉肌理 教案

二年级上册美术 10、感觉肌理  教案

10、感觉肌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肌理的感受,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3、能够使用生活中物品的肌理效果来美化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肌理的意义,寻找发现肌理。

并用拓印的方法在白纸上表现;教学难点:寻找适合的肌理拓印。

教学准备各种材料、范作、彩色铅笔等作画工具。

预习要求1、预习课本内容。

2、准备好油画棒、具有各种肌理效果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亮眼睛》,感受和表现了眼睛。

今天就请你们睁大自己的眼睛,来找找看看肌理效果。

二、精讲探究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将一张白纸按在黑板上,白纸下面藏着一片树叶,按牢,用彩色铅笔在树叶上来回涂画,纸上出现了一片树叶的形象。

)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呢?各种物质表面粗细不同的纹理叫肌理,我们把纸蒙在上面用彩色铅笔磨一磨,纸上就出现了肌理!今天,我们来感觉肌理!(一)摸一摸,看一看人是具有高度灵性的动物,有非常敏感的器官。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百宝袋”里面有许多好东西呢!请你来摸摸看,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摸出了什么感觉?我们小朋友的触觉非常灵敏,摸出的东西都很正确,我想问小朋友,你们在摸的时候怎么知道是这样东西呢?表面的肌理非常重要,每件物品的表面肌理都是不同的,加上自己的感觉,肯定能准确猜出来。

(二)欣赏肌理出示肌理的图片:树的年轮、贝壳、叶脉、麻布……其实,看不清楚的物体表面也有肌理,只是我们肉眼看不清晰,怎么办呢?好,我们在放大镜下看看这些物体的肌理。

讲授方法这么多美丽的肌理,我们可以用先前的方法把它们拓印在纸上。

你知道怎么做么?1、将白纸蒙在你要拓印的物体表面;2、用彩色铅笔在纸上涂抹,纸上就会出现物体表面的肌理啦!注意:纸不能随意移动,不然印出来的肌理就不清楚了。

用力要均匀。

也可以在物体的表面上涂上水粉颜料,用白纸压印。

学生按照老师讲解地步骤拓印肌理。

三、练习展评找肌理,并将它拓印下来。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

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10感觉肌理|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感知不同肌理的美感。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创作出富有肌理感的美术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肌理的定义与分类:视觉肌理、触觉肌理、听觉肌理、嗅觉肌理等。

2. 常见材料和工具的肌理特点:纸张、布料、石头、木头等。

3. 创作方法与技巧:拼贴、拓印、绘制等。

4. 优秀作品欣赏与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创作肌理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石头、木头等)、展示台。

2. 学具:学生自带材料盒(包含画纸、画笔、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肌理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肌理的认知和感受。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与分类。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优秀肌理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创作一幅富有肌理感的美术作品。

2.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向大家介绍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肌理效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肌理的定义与分类2. 创作方法与技巧3. 作品欣赏与分析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创作一幅富有肌理感的美术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和实践,使学生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学会了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创作肌理作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 | 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是触觉上的感受2.通过实物、图片等途径认知材料的肌理3.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肌理,提高观察能力4.在画面中表现某些物品的肌理5.探索常用工具表现肌理的方法6.体验肌理表现带来的情感效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认知触感肌理,开发观察能力2.探索常用工具表现肌理3.在画面中表现某些物品的肌理2.教学难点1.呈现不同的肌理表现方式,寻找学生感觉到肌理的技巧2.营造学生兴趣,激发创意,丰富作品的感观层次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1.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肌理活动1:肌理自我寻找活动2:肌理图片角逐第二课时:探究用工具表现肌理活动1:吸管造肌理活动2:糖纸造肌理第三课时:画面中表现某些物品的肌理活动1:小猪佩奇的身上有什么肌理?活动2:保鲜膜的纹路,你能画出来吗?第四课时:体验肌理表现带来的情感效果活动1:画出袜子质感,让人兴奋还是沮丧?活动2:画出发绳质感,让人安心还是焦虑?2.时间分配第一课时:50分钟第二课时:50分钟第三课时:50分钟第四课时:50分钟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2.教师引导,学生主体3.创设情境,发挥想象4.集体讨论交流5.展示作品,评价分享2.教学手段1.项目式教学2.情景教学3.游戏教学4.板书+PPT教学5.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评估方法1.观察记录法2.问卷调查法3.作品评价法4.实验测试法六、教学材料1.各种肌理实物、照片、图片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吸管、糖纸、铅笔、彩色画笔、颜料、画纸等。

3.作品展示、评价、分享所需PPT、意见表和图片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实践创作。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表现得非常活跃,集体讨论时也能积极思考并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教师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作品评价和实验测试等方法,全面地评估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并向学生们反馈及时和及其充分的评价。

第10课 感觉肌理-苏少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0课 感觉肌理-苏少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0课感觉肌理-苏少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肌理与感觉的关系。

2.掌握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用视觉和触觉感知肌理。

2.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白板、粉笔。

3.不同种类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水彩、颜料、铅笔、笔等)。

4.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等素材,让学生对主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感知肌理 (15分钟)1.讲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用视觉和触觉感知肌理。

2.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讲解不同材质的触感和采光反射情况。

3. 表现肌理 (20分钟)1.老师展示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表现肌理的示范作品,并解释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2.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在作品中呈现自己感受到的肌理。

4. 练习 (4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2.老师提供多种肌理图片和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并尝试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表现。

5.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老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教学思考本课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肌理,引导学生表现肌理。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如何用感官感知肌理,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表现。

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感受、观察、探究肌理,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如木材的纹理、金属的光泽等。

2. 肌理的制作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海绵、刷子、沙子等,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3. 肌理的应用:肌理可以用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如绘画、雕塑等,也可以用于生活中的装饰,如墙面、家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肌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示范视频、肌理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学具:图画纸、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画布、画笔、海绵、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播放示范视频,展示如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感觉肌理》2. 内容: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用图画纸和彩笔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肌理的基本知识,能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PPT展示、示范视频、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在实践操作环节,是否有个别学生操作不当,需要加强巡回指导。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0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0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0感觉肌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感觉肌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肌理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运用肌理来装饰画面,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他们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感受和创造肌理,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肌理的特性,知道肌理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

2.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创造肌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肌理的特性,知道肌理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感受和创造肌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

2.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3.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0感觉肌理》相关图片和文字素材。

2.画具: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3.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如布料、石头、木头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肌理的特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素材,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肌理的种类和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选择一种肌理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肌理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案:第10课感觉肌理(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肌理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肌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及特点2. 常见物体表面的肌理观察与分析3. 肌理的创作方法及技巧4. 肌理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并能运用肌理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肌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彩纸、彩泥、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发现并描述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表面的特点叫做什么吗?引出课题——感觉肌理。

二、新课1. 讲解肌理的概念及特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2. 展示常见物体表面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肌理的特点。

3. 讲解肌理的创作方法及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肌理进行创作。

4. 欣赏肌理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中的肌理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堂实践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肌理特点和创作想法。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彩纸、彩泥等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作品,引导学生从肌理特点、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3.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创作水平。

板书设计:第10课感觉肌理一、肌理的概念及特点二、常见物体表面的肌理观察与分析三、肌理的创作方法及技巧四、肌理作品欣赏与评价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下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

2.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作品。

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0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触摸、绘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来感知。

2. 肌理的分类: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自然肌理如树皮、石头、水面等,人工肌理如布料、纸张、金属等。

3. 肌理的表现方法:可以通过绘画、拓印、拼贴等手法来表现肌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肌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拓印工具、拼贴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和表现方法,让学生对肌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让学生学会操作技巧。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造出自己的肌理作品。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感觉肌理2. 内容:肌理的概念、分类、表现方法、实践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造出自己的肌理作品。

2. 家庭作业:收集身边的肌理素材,进行观察和感受,画出自己的肌理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苏少版(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苏少版(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感觉肌理苏少版 (1)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和感受肌理的视觉和触觉特点,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肌理的制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2. 肌理的种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肌理,如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实物。

3.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不同的肌理制作方法,如绘画、剪贴、揉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肌理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

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独特的肌理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学具:绘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揉捏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肌理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讲解肌理的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肌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肌理的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感觉肌理2. 副肌理的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3.肌理的定义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的种类绘画、剪贴、揉捏等肌理制作方法4. 结尾:激发学生对肌理创作的兴趣作业设计1. 制作肌理作品: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一幅肌理作品。

2. 观察日记:学生观察身边的肌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形成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创造力,制作出了独特的肌理作品。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材料的选择和工具的使用,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肌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 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感觉肌理》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肌理的定义及种类,培养对生活中肌理的观察能力;2.能够通过观察与感受的方式,体验不同的肌理;3.能够使用水粉等不同材料进行肌理创作,并体现肌理特点;二、教学内容1.肌理的定义及种类;2.肌理的感知方法;3.肌理的创作方法;4.《10感觉肌理》苏少版。

三、教学重难点1.肌理种类的辨析;2.创作方法的实践;3.《10感觉肌理》苏少版的精髓传递。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肌理的定义及种类课前准备1.准备PPT,介绍肌理的定义及种类;2.准备相关素材,展示各种不同肌理。

教学过程1.引入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的定义,引出肌理的种类。

2.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展示各种不同肌理的样式与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肌理的多样性以及肌理的实用性。

课后作业1.收集不同的物品或图片,寻找其中所包含的肌理,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2.提前准备5个不同的肌理样本(如木纹、石纹等),观察并了解其模样。

第二课时:肌理的感知方法课前准备1.准备肌理接触板等相关工具;2.准备素材,介绍通过触、看、摸等多种方式感知肌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触、看、摸的方式感知肌理的方法,介绍如何使用触觉、视觉、触摸等不同感受方式来感知;2.在实际感知中,通过使用肌理接触板等相关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方式感受肌理,进一步深化对肌理的感知。

课后作业1.在肌理接触板上,使用手指或笔触,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肌理;2.在感知绘画或日常生活中,寻找肌理,并进行记录。

第三-四课时:肌理的创作方法课前准备1.准备水粉、彩笔、水彩等画画工具;2.准备多样化的素材,以备肌理创作使用。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对已经感知的肌理进行题材和材料选择;2.讲解运用不同创作材料的方法,如水粉、彩笔、水彩等,介绍不同材料的特点与运用方法;3.进行创作实践,并进行创作风采的展示。

课后作业1.收集肌理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分类;2.利用素材创作不少于2种不同肌理。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感觉肌理 | 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含义,识别不同物体的肌理,并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描述肌理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创作,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肌理的定义:介绍肌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2. 肌理的种类:介绍不同物体的肌理,如光滑、粗糙、细腻等,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感受和描述。

3. 肌理的创作: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彩泥、沙子、水粉等,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肌理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示范视频等。

2. 学具:彩泥、沙子、水粉、画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肌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肌理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感受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肌理。

3. 示范: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感觉肌理2. 重点内容:肌理的定义、种类和创作方法3. 示例:展示不同物体的肌理图片和创作示例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肌理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富有创意,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肌理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描述不同物体的肌理特点。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创作肌理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0课感受肌理|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富有肌理感的美术作品。

3. 提高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肌理: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效果。

2. 创作肌理:教授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沙子等)和工具(如刷子、刮刀等)创作肌理作品。

3. 欣赏与评价: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学会评价作品中的肌理效果,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肌理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造独特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画纸、画布、各种材料和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布、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各种材料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肌理的概念,示范如何运用材料和工具创作肌理作品。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肌理作品。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肌理的概念2. 材料与工具的使用3. 创作步骤与技巧4. 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肌理作品,可以是平面或立体的。

八、课后反思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肌理的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关爱。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锻炼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创作和评价肌理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就有丰富的肌理,我们一起找一找。

树叶:你们看,树叶有什么样的肌理?有粗的、细的弧线和弯弯的小细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优美、细腻、蓬勃向上的感觉。

树桩:那这节树桩表面的肌理是什么样的?粗糙、坚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厚重、敦实的感觉。

羽毛:这些羽毛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理,也形成了不同的肌理,有的是小小的线条,有的是漂亮的色彩,这些羽毛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轻盈、优美、柔软的感觉。

海螺:这是一个大海螺,谁来说说?它身上有高低起伏的点、线,还有漂亮的色彩,使人感觉到很坚硬、冰凉、凹凸不平。

鸟窝和鸟蛋:鸟窝和鸟蛋形成了一种对比,它们有什么样的肌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鸟窝很粗糙,鸟蛋很光滑,鸟窝给人厚重的感觉,鸟蛋则显得细腻。

这些丰富的肌理就构成了美妙的大千世界,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肌理。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自然形成的事物入手,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不同的肌理,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平时要带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欣赏生活中的设计
我们人类很早就认识了肌理,并运用肌理来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夏朝陶鼎:这是3000多年前夏朝的一个陶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你看这个鼎是做什么用的?最初是煮东西用的锅,后来发展成祭祀祖先的器皿,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这个字也就有了显赫、尊贵的意义,例如我们夸一个人时好说:大名鼎鼎;说话算话时就说:一言九鼎。

这个陶鼎身上装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肌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商代簋:这是商代王室贵族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盛放食物用的容器,是青铜制作,你在它的身上发现了什么肌理?有什么样的感觉?
非洲陶罐:这是一件非洲的陶罐,上面有很丰富有趣的肌理,谁来说一说?
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是古代一些贵族的私家花园,里面有亭台楼榭、假山池塘,是很美的地方,你能找到园林中的不同肌理吗?它们组合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鹅卵石地面:这个地面是什么组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
建筑:这两个建筑物有什么不同的肌理?分别能带给你什么感觉?
服装:这是服装大师设计的衣服,你找到了什么肌理?
再欣赏几件生活中的东西:鞋子、沙发、包、相机。

它们都有丰富的肌理。

盲道:这是什么?为什么要铺这种带有点状肌理的瓷砖?看来肌理不仅可以美化装饰生活,它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能。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具有实用功能的肌理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肌理,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从古到今一些物体上的肌理,知道人们能运用了肌理来美化装饰生活,还可以运用肌理的价值和功能为人类服务,这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小朋友们还动脑筋、想办法创作出了漂亮有趣的肌理画,我们看看他们用了什么方法?
磨印添画:这一幅作品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谁来试一试?
磨印剪贴画:这一幅又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它的树干为什么选择这种颜色的肌理呢?原来在剪贴的时候也要考虑肌理的颜色和图案。

实物拓印:这一幅是怎么做出来的?谁来分析一下,到前面演示一下。

树叶拓印:这一幅是树叶拓印的,水粉颜料不要抹太厚,印的时候手要轻轻按压,保证把叶子的纹理印清楚。

揉纸添画:猜猜这种肌理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一张纸是很光滑的,如果我们把它揉皱后,纸的肌理就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再进行染色添画,就会出现特别的效果。

树叶贴画:这一幅是怎么做出来的?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宝贝,只要你善于发现,就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分析同龄人的创作的肌理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肌理的美,;了解了肌理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这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5. 访问艺术家
艺术家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各种肌理的对比来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趣味。

看看这一幅:中国画家冷冰川的《女孩》,艺术家运用了什么材料,作品中有什么样的肌理?如果是你的话,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创作出新的肌理?
设计意图:通过访问艺术家,分析艺术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创想,把学生和艺术家放在同一水平上,孩子本来就是艺术家,艺术家能作到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做到。

三、学生创作
分组合作,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我们来重新装饰这个《女孩》,让她换换装束,创作出新的肌理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和艺术家来个同画异构,创作出有趣的肌理,让作品焕发新的魅力。

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