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册重点翻译句子

第一册翻译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纪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过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7、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使郑国成为东边的疆界后,又要扩张它西过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将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被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定了。
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荆州归附曹操的百姓,是被武力逼迫的罢了,并不是真心降服。
10、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第二册翻译的句子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备那个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们一起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的选择的缘故了。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复习篇目:《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并序)》《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一、重点实词释义。
《劝学》(1)假.舟楫者假:________(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________(3)吾尝跂.而望矣跂:________(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________《师说》(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________(6)君子不齿.齿:________(7)其贤.不及孔子贤:________(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9)悟已往之不谏.谏:________(10)园日涉.以成趣涉:________(11)云无心以出岫.岫:________(12)聊乘化..以归尽乘化: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13)且贰.于楚也贰:________(14)尝为晋君赐.矣赐:________(15)阙.秦以利晋阙:________(16)朝济.而夕设版焉济:________《赤壁之战》(17)与操有隙.隙:________(18)共治.曹操治:________(19)行将..为人所并行将:________(20)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________答案(1)借助、利用(2)横渡(3)抬起脚后跟(4)强,这里指声音宏大(5)知道,懂得(6)并列(7)道德才能(8)从师的风尚(9)止,挽救(10)走(11)山峰(12)顺随自然的变化(13)从属二主(14)恩惠(15)亏损、削弱(16)渡河(17)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8)对付(19)将要,快要(20)辅助,协助二、通假字(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劝学》(1)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7)乃瞻衡宇,载欣载奔: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秦伯说: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之战》(12)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五万兵难卒合: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卿能办之者诚决: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顷之,烟炎张天: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雷鼓大震,北军大坏: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 (2)“有”通“又”,再一次 (3)“知”通“智”,智慧 (4)“生”通“性”,资质、禀赋 (5)“受”通“授”,传授 (6)“不”通“否”,否则 (7)“衡”通“横”,横木(为门) (8)“共”通“供”,供给 (9)“已”通“矣”,语气词,了 (10)“说”通“悦”,高兴 (11)“知”通“智”,聪明,明智 (12)“住”通“驻”,驻扎 (13)“禽”通“擒”,擒拿 (14)“卒”通“猝”,仓猝 (15)“诚”通“请”,请求 (16)“炎”通“焰”,火焰 “张”通“涨”,弥漫 (17)“雷”通“擂”,敲击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鲁人版必修五到必修一重点句子翻译大汇总

鲁人版必修五到必修一重点句子翻译大汇总第五册翻译练习逍遥游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7、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9、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0、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1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齐桓晋文之事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9、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1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1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15、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6、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8、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鲁人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鲁人版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点句子翻译 整理人:邹艳红翻译的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翻译的方法:留,删,补,增,换,调。
必修一、二册《劝学》12345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7《师说》123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1”234567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45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6”78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1011121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张衡传》必修二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345678《游褒禅山记》1“褒禅”。
2“花山”。
3xué45678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456 。
必修三、四册文言翻译整理《陈情表》1.4.8.《项脊轩志》1.2.3.4.5.6.。
鲁人版必修一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重点《劝学》重点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人的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就由此具备了。
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能看得见。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却能吃泥土,向下却能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1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师说》重点句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知识总结 实词虚词 一词多义

鲁人版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劝学》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鸿门宴》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19.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检查;今:探;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某事物上。
《鸿门宴》23.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27.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29.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兰亭集序》30.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31.向之所欣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归去来兮辞》32.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常见实词归类《烛之武退秦师》说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①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辞{ ②停数日,辞去(告别)②辞劳苦(推托)①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②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微①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②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劝学》,①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31.绝③以为妙绝(到了极点)④佛印绝类弥勒(非常)④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强①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③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④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ang,竭力,勉强)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逛(假如,如果)⑤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望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⑤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35.闻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鸿门宴》①万事如意(顺、随)42.如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1)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必修一重要语句翻译】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必修二重要语句翻译】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必修三重要语句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高中语文(鲁人版)知识点

必修一一、《劝学》1、通假字①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③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④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次)2、古今异义词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②用心..一也(古义:因为用心思)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托身、安身)3、文言实词①劝.学(动词,鼓励,劝勉)②学不可以已.(动词,停止,废弃)③木直中.绳(动词,符合,合乎)④金就.砺则利(动词,接近,靠近)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动词,验查,验。
省:动词,省察,反省)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过失)⑦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指声音宏大)⑧假.舟楫者(动词,借助,利用)⑨非能水.也(名动,游泳)⑩而绝.江河(动词,横渡)⑾锲而不舍.(动词,舍弃)⑿蟹六跪.而二螯(名词,蟹脚)4、文言虚词(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连词,却)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并且)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递进连词,并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地)⑤吾尝跂而望矣(修饰连词,着)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顺承连词)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连词,因而)⑧锲而不舍(假设连词,如果)⑨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和)(2)于①青,取之于蓝(介词,从)②而青于蓝(介词,比)③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3)焉①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②蛟龙生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③圣心备焉(助词,了)(4)者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表原因,兼表停顿,并与“也”构成判断句)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的人)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判断,兼表原因)(5)用.心一也(用:介词,由于、因为)5、词类活用①其曲.中规(形名,弯曲的弧度)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一天天地)③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使……快,敏捷、灵活)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动,游泳)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状,向上,向下)⑥用心一.也(数形,专一)6、文言句式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④輮以为轮(省略句)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7、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办法用来……)二、《师说》1、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②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高一英语必修一 1到5单元 翻译句子全

Translation P70
Unit 5
1.As a matter of fact, parents don’t want their children to be in trouble. 2.After Mandela came to power and became president, his government did their best to change the unfair situation for black people.
5. As they were out of work, Mr and Mrs Black had to turn to their relatives for help. 6. John wanted to give 100 yuan as a reward to the taxi driver who had found his wallet.
Translation
page 49 Unit 2
request sb. (not) to do sb. be requested (not) to do
1. Visitors are requested not to take photos in the museum.
2. Deng Xiaoping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developing the economy in China. 3. The reporter asked the writer who/whom he based his characters on.
3.The miners who had been trapped in the mine for two days were finally rescued.
鲁人版必修一知识梳理(吐血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君子生非异也──“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 )或师焉,或不焉──“不”(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共其乏困(共,)何厌之有?(厌,)秦伯说(说,)失其所与,不知(知)进住鄂县之樊口──住,将军禽操──禽,五万兵难卒合──卒,卿能办之者诚决──诚烟炎张天──炎,;张。
雷鼓大震──雷,2.词类活用(指出用法并解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吾从而师之──“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耻”, (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眄庭柯以怡颜──怡,园日涉以成趣──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晋军函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邻之厚,君之薄也()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贤,。
礼,)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忧郁之计(外,内,)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失,)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介词,在)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 除残去秽(形-名, )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⑴车柔以为..轮(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蚓无爪牙..之利( )⑷用心..一也( )⑸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⑻吾从而..师之( )⑼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⑽小学..而大遗( )⑾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⑿于时风波..未静( )⒀尝从人事..( )⒁悦亲戚..之情话..( )( )⒂幼稚..盈室( )⒃于是怅然慷慨..( )⒄将有事..于西畴( )⒅既窈窕..以寻壑( )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⒇行李..之往来( )(2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2)地方..数千里( )(23)各顾妻子..( )(24)北面..而事之( )(2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26)致殷勤..之意( )(27)品其名位,尤不失下曹从事..( ) (28)其实..汉贼也( )(29)如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 )(30)邂逅..不如意,便就还孤( )(31)鼎足之形成..矣( )(32)权起更.衣.( )(33)刘琮束手..( ) 重点实词(解释加点字)⑴劝.学( )⑵学不可以已.( )⑶金就砺..则利( )( )⑷吾尝跂.而望矣( )⑸臂非加.长也( )⑹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⑺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⑻故不积跬.步( )⑼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⑽吾师.道也(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⑾小学而大遗.( )⑿士大夫之族.( )⒀君子不齿.( )⒁道.相似也( )⒂圣人无常.师( )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⒄师不必贤.于弟子( )⒅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⒆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⒇术业有专攻.( )(21)生生..所资.( )( )( )(22)未见其术.( )(23)脱然有怀.( )(24)会.有四方之事( )(25)遂见.用于小吏( )(26)违己交病.( )(27)犹望一稔.( )(28)悟已往之不谏.( )(29)知来者之可追.( )(30)问征夫..以前路( )(31)审.容膝之易安( )(32)策.扶老以流憩( )(33)云无心以出岫.( )(34)景.翳翳以将入( )(35)复驾言.兮焉求( )(36)将有事.于西畴( )(37)善.万物之得时( ) (38)寓.形宇内复几时( )(39)帝乡不可期.( )(40)怀.良辰以孤往( )(41)登东皋.以舒啸( )(42)尝为.晋君赐.( )( )(43)若不阙.秦( )(44)唯.君图.之()()(45)失其所与.()(46)以乱易.整()(47)敢.以烦执事()(48)表恶.其能()(49)宜别图.之()(50)共治.曹操()(51)今治.水军八十万众()(52)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53)略.已平矣()(54)何不按.兵束.甲()()(55)北面而事.之()(56)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5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58)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59)成败之机.,在于今日()(60)奄.有其地()(61)累官故.不失州郡也()(62)交游士林.()(63)今卿廓开..大计()(64)兼仗父兄之烈.()(65)兵精足用.()(6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67)而操皆冒.行之()(68)不复料.其虚实()(69)今以实校.之()(70)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71)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72)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73)船、粮、战具俱办.()(74)卿能办.之者诚决()(75)将兵与备并力逆.操()(76)助画.方略()(77)引次..江北()()(78)上建.旌旗()(79)瑜等率轻锐..继其后()(80)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以归尽()..()(81)聊乘化文言虚词(指出意义和用法)“乃”的用法(1)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乃取蒙冲斗舰十艘(4)骑乃得过(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家祭无忘告乃翁“之”的用法(1)作师说以遗之(2)若能以吴越之中与中国抗衡(3)夫晋,何厌之有(4)句读之不知(5)师道之不传也及矣(6)顷之,烟炎张天(7)臣之壮也,犹不如人(8)蚓无爪牙之利(9)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于”的用法(1)取之于蓝(2)善假于物也(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4)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7)方与将军会猎于吴(8)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其”的用法(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今肃迎操,……,品其名位,尤不失下曹从事(4)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6)其皆出于此乎?(7)其可怪也欤(8)其孰能讥之乎?(9)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鲁人版必修一二重点句子翻译

文中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6.夫晋,何厌之有?《赤壁之战》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鲁人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项脊轩志》
3.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 1.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 洞然。
2.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4. 而刘夙 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3.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 为篱,已为墙,凡 再变矣。 5.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1/1
必修三、四册文言翻译整理 《陈情表》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10.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2.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既无伯叔,终 鲜兄弟。 9.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4.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6.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 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 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 5.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 朝,他日汝当用之
7.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重点句子翻译PPT课件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是士大夫们所 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 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
焉。 • 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
2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但是)如果 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 为它用心浮躁啊。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 他跟他年岁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可耻,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认为是近于谄媚 。
• (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 进军了,日夜赶路,等到鲁肃赶到南郡, 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 ,刘备 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同刘备在 当阳长坂坡相会。
15
•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 震四海。
• 如今曹操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大体已 经平定(中原),于是攻破荆州,威名震 动天下。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2
• 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 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 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会使主 帅受挫”。
18
•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 以沿江,
• 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 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
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
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
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
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7、之二虫又何如 。
参考译文
• 1、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 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 再往南去呢?
• 2、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 的。
• 3、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高旷辽远 而没有边际呢?
•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 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 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 4、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 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
• 5、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 6、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伶官传序
•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鲁人版高中文言文文言知识全梳理

一、劝学1、通假字①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③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④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次)2、古今异义词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②用心..一也(古义:因为用心思)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托身、安身)3、文言实词①劝.学(动词,鼓励,劝勉)②学不可以已.(动词,停止,废弃)③木直中.绳(动词,符合,合乎)④金就.砺则利(动词,接近,靠近)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动词,验查,验。
省:动词,省察,反省)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过失)⑦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强,指声音宏大)⑧假.舟楫者(动词,借助,利用)⑨非能水.也(名动,游泳)⑩而绝.江河(动词,横渡)⑾锲而不舍.(动词,舍弃)⑿蟹六跪.而二螯(名词,蟹脚)4、文言虚词(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连词,却)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并且)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递进连词,并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地)⑤吾尝跂而望矣(修饰连词,着)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顺承连词)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连词,因而)⑧锲而不舍(假设连词,如果)⑨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和)(2)于①青,取之于蓝(介词,从)②而青于蓝(介词,比)③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3)焉①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②蛟龙生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③圣心备焉(助词,了)(4)者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表原因,兼表停顿,并与“也”构成判断句)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的人)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判断,兼表原因)(5)用.心一也(用:介词,由于、因为)5、词类活用①其曲.中规(形名,弯曲的弧度)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一天天地)③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使……快,敏捷、灵活)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动,游泳)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状,向上,向下)⑥用心一.也(数形,专一)6、文言句式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④輮以为轮(省略句)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7、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办法用来……)二、师说1、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②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一二鲁教版必修一二文言文句子翻译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 急,故幸来告良。” 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8不如因善遇之。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 1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劝学翻译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1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7、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 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服侍) 之! 如果能够拿吴、越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 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 捆起铠甲,面向北向(曹操)投降呢!
• 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的将士,来受 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
• 9、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 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 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 兵法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一定会 使主帅受挫。’
• 10、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归附曹操的荆州的百姓,是被武力逼迫罢了, 并不是真心降服。 • 11、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鲁人版必修1-5册名句背诵

22.寻梦?______________, ; 2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 2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25.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 , 。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 26.月明星稀,_________。 2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 。 28.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 。 29.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 30. ,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 色。 , 。
语文必修第3册默写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 2.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3. , 。 4.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5.今臣亡国贱俘, 。 , ,岂敢盘桓,有 所希冀? 6.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7.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报养刘之 日短也。 ,愿乞终养! 8.臣之辛苦, , 实所共鉴。 9.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 。 11. , ,能无怨乎? 12.其文约, ,其志洁, 。 ,举类迩而见义远。 1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方正之不容也, _________________ 。
25.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26.
27.
,其黄而陨;
;女也不爽, 。
,三岁食贫。
。 ,不思其反。
,
28.总角之宴,
29.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30.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
。
。 ,六
3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十而耳顺, , 。”(《论语· 为政》) 32. 33.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仁者不忧,
高中语文必修1—5重点文言翻译

《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1 鲁人版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点句子翻译整理人:邹艳红
翻译的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翻译的方法:留,删,补,增,换,调。
必修一、二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22
6既 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7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如有离违,宜别图 之,以 济大事。
3如其 克 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 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5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10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1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 以千数
1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1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 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张衡传》必修二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 辟公府不就。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33
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6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7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游褒禅山记》
1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 其后名之曰“褒禅”。
2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3有穴(xué)窈(yǎo )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既 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5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胜 道也哉!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留侯张良。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范增数 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 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6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44 必修三、四册文言翻译整理
《陈情表》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3.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5.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6.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7.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9.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0.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项脊轩志》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4.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55
6.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