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皖南古村落大多为宗族聚居之地,一个村一个姓,如西递胡氏、宏村汪氏。

这些村落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的强大影响力。

皖南古村落的选址、营造,包括每一幢民居的形成过程,既融入了传统社会所推崇的儒学思想,又贯穿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风水观念。

皖南古村落中的民居,集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为一体,形成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走入皖南古村落,仿佛漫步久远的中国历史文化长廊。

祖籍徽州的程朱学派创始人程颢、程颐、朱熹,他们推崇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徽州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皖南古村落的形成,形象化地诠释了这种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主张自然与人为的水乳交融。

皖南古村落的建设依据风水学中“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的准则,选择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作为村址,为使整个环境更理想化,他们便疏通河道,建造水口、园林,使整个村落和谐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达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风水理论对中国的古建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从皖南古村落看,风水理论的影响更为显著。

首先在村庄选址上,除了顾及环境优美,物质条件和功能的完备,还必须前有“朝山”,后有“来龙山”,并有形为狮象的山把守水口、河流,而溪水似玉带环绕。

皖南古民居的布局又必须“巽山乾向”,即房屋最好要坐东南、朝西北。

同时,村落将流经村外的溪流引入村中,使得“财气”多在村中积淀,正合乎风水理论中“水为财”的说法。

皖南古村落大多既重视风水,又顺应自然,尤以西递、宏村为例,是根据风水理论,顺应自然形成的两幅杰作。

胡氏始祖因为发现流经西递的两条小溪的水是由东往西流,按照风水理论,东水西流,其地主富。

为了顺应西流的溪水,他们将整个村落规划设计成船形,希望借助水力,将西递村这艘“航船”推向繁盛。

而宏村汪氏则是因为屡遇火灾,请风水先生判定当地的地形,谓是个卧牛形,只有顺应自然,按照牛的形状设计整个村落布局,并引水入村克火,宗族才能兴旺发达。

胡氏、汪氏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其间是否风水作用,则很难作出判断了。

在皖南古村落中,水是村落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种引力。

这种引力使得村落形成初期呈狭长状,因此,傍水而建的街道,就成为村落道路的主干线。

傍水而建的民居,把水引进庭院,美化生态环境。

在宏村,一个个精巧的庭院水园,恰似被水流串起的珍珠,因为皖南民居为土木建筑,一家失火,有可能株连一片,为了消防的需要,徽商在造房时都是自成一体,不与他人共用外墙,因受建筑施工的限制、房与房之间便形成一条条狭长的巷道,四通八达的窄巷如蛛网般密布,使古村落中的道路形如迷宫。

徽州建筑鼎盛于明清年间,这时期发展的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体现了商人对高层次生活的追求。

明万历以前,徽州人生活以节俭简朴著称,但随着徽商经营于都市,亲历繁华,激发了他们对高层次生活的追求,致使建筑趋向豪华;另一特点是,建筑中渗透了儒学文化。

由于这个时期的徽商经济与儒学文化,成为徽州物质与精神两大支柱,因此,造成徽派建筑色彩素洁雅秀、造型别具一格,布局紧凑通融,结构奇巧多变,装饰精致优美,陈设精巧细致,这些正是儒商文化的融会贯通。

古徽州的婚礼习俗中,有一种抛布袋的仪式,从新娘下轿的宗族祠堂到男方家中,路上铺着青布袋,新人在青布袋上款款而行,象征终生清白,新人后面有专人将布袋从新人头顶高高抛过,并高唱“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的祝福词。

皖南古村落中的民居建筑,也体现了这种“一代高一代”的特点,从大门进入庭院,继而进入厅堂,地势是逐渐升高,有两进以
上厅堂的,后厅不光地势比前厅高,整个屋脊、山墙都必须比前厅高,这种前低后高的建筑,表现了主人期望后辈超越前辈的盼望。

皖南古村落中的民居内部,大多采用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封建社会中“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

一般较大的民居中,都建有前、后厅堂,前厅堂为礼仪场所,是男士们接待宾客和活动的场所;后厅堂则是供奉长辈和女性的活动场所,属于相对私密的空间。

书房规定为男性活动场所,绣房、厨房则规定为女性活动场所。

一般只有一个厅堂的民居,则在进入厅堂两边厢房之前,有一称为“过厢”的空间,配以雕花木门,若有客人来访,女人则避入过厢,以示男女有别。

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为徽州古代建筑中的“三绝”。

牌坊,是一种象征性的石雕的门,包含着封建理论学的深刻意义,它不是平民百姓随意可建,而是经皇帝批准为某人的行为而特别奖赏的象征物。

因此,便成了家族荣誉的象征。

皖南古村落中的牌坊有两类:一类是代表政治地位,如西递胡文光牌坊——胡文光为官清廉、政绩显著,生前被皇帝赐与牌坊一座;另一类是代表家族对正统礼教的虔诚,如歙县棠樾的烈女坊、孝子坊。

祠堂,是体现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凝聚宗族精神与力量的一种建筑。

皖南古村落中的祠堂大致分为三种:家祠、支祠和宗祠。

家祠是不出五服的父系亲属祭祀祖先的场所;支祠为同一支脉繁衍的后代,祭祀祖宗和举行婚丧嫁娶仪式的场所;宗祠为整个宗族祭祀、议事、嘉奖族中贤人、惩治族中不肖子孙的场所。

祠堂一般都有三重门:大门,气势恢宏;中门后为祭祀大厅,大厅分上下庭,悬挂展示宗族显赫的匾额;里门后为享堂,供奉祖宗牌位。

宗族通过在祠堂中开展祭祀、奖惩等活动,巩固族人同宗共祖,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协力达致光宗耀祖。

皖南古村落中大多有着园林式建筑,小小庭院,开一鱼池,凿一景窗,置几个盆景,栽种四时花木,以此寄托栖居者的生活情思和审美情趣,表现出其对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人代天工的追求。

民居中的园林,从风格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商人追求的楼台亭榭,画梁雕栋,尽显富贵气派;二是官宦文人追求的优雅环境,创造情调。

民居中的园林,因受建筑空间限制,往往较小,但聪明的古人却设计出漏窗分隔法,使狭小的庭院分多个层次,不让人一览无余,同时在园中配上生动的题额,使庭院充溢着文化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