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与作业管理办法
垃圾清运组织管理方案、作业工艺及流程
目录一、垃圾清运组织管理方案、作业工艺及流程 (2)1. 垃圾清运实施方案 (2)1.1. 垃圾清运线路规划 (2)1.2. 垃圾清运流程图 (3)1.3. 垃圾清运质量标准 (3)1.4. 垃圾收集方式 (5)1.4.1. 沿街收集 (5)1.4.2. 上门收集 (6)1.4.3. 集中区域收集 (6)1.5. 垃圾运输方式 (7)1.6. 实行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落实实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8)1.7. 垃圾清运管理制度及标准 (9)1.8. 垃圾收集和处理作业措施 (10)1.9. 大件垃圾及建筑垃圾专项清运 (12)1.10. 建筑垃圾清理作业措施 (13)1.11. 垃圾收集清运技术方案 (14)1.12. 对垃圾装载实施方案 (17)1.12.1. 车辆装卸的安全注意事项 (17)1.12.2. 二、装卸工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17)1.12.3. 三、叉车装卸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19)1.12.4. 车辆装载后的三防处理 (19)1.12.5. 未端处理的二次污染防治 (21)1.13. 垃圾收集、清运方案 (22)1.13.1. 垃圾清运作业安全运作管理办法 (24)1.14. 项目实施的管理方式、考核办法与操作规程 (24)1.14.1. 项目实施的管理方式 (24)1.14.1.1. 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立 (24)1.14.1.2.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25)1.14.1.3. 项目管理员岗位职责 (26)1.14.1.4. 安检管理员岗位职责 (27)1.14.1.5. 质检管理员岗位职责 (27)1.14.1.6. 班组长岗位职责 (28)1.14.1.7. 垃圾清运人员岗位职责 (28)1.14.1.8. 垃圾收集人员岗位职责 (29)1.14.1.9. 驾驶员岗位职责 (29)1.14.1.10. 清洗人员岗位职责 (30)2. 垃圾清运考核办法 (30)2.1. 垃圾清运质量及标准 (30)2.2. 项目实施管理及考核 (31)一、垃圾清运组织管理方案、作业工艺及流程1.垃圾清运实施方案1.1.垃圾清运线路规划生活垃圾清运的收集与清运是农村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
工艺流程如何管理好
工艺流程如何管理好工艺流程管理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如何管理好工艺流程成为了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管理好工艺流程。
首先,确立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是管理好工艺流程的首要任务。
标准化的工艺流程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企业需要明确每个生产环节的工艺要求,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描述。
这包括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图、清晰的工艺指导书和相应的检验标准等。
只有明确标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工艺流程管理。
其次,建立健全的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是管理好工艺流程的保障。
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工艺流程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同时,企业应当设立相应的流程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监督和协调工艺流程的执行。
第三,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管理工艺流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利用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软件工具来实现对工艺流程的全面掌控和管理。
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异常情况和关键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工艺流程的持续改进。
第四,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培养是管理好工艺流程的基础。
员工是工艺流程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工艺流程的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工艺流程的讨论和优化,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奖励。
此外,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使他们具备更好地执行工艺流程的能力。
最后,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是管理好工艺流程的关键。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加剧,工艺流程需要不断适应和优化。
因此,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工艺流程的评估和改进,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和遵守一套规范的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范。
一、工艺流程规划1.1 确定产品工艺路线:根据产品的特性和需求,确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包括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装配流程等。
1.2 制定工艺文件:制定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和工艺操作规范等,确保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
1.3 定期评估和优化工艺流程:定期评估工艺流程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设备管理2.1 设备选型和采购: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并进行采购。
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
2.2 设备维护和保养: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2.3 设备更新和升级:根据工艺流程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人员培训3.1 培训计划制定: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工艺流程操作和管理知识。
3.2 培训实施和评估: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3.3 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和成绩,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四、质量控制4.1 质量检验和测试:制定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4.2 不良品处理:建立不良品处理流程,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及时追溯和纠正问题,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4.3 过程监控和改进:建立过程监控机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五、风险管理5.1 风险评估和预防:对生产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降低风险对生产的影响。
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制度
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工艺工序流程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制度,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范围和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线上的所有工艺工序流程管理工作。
包括生产计划、工艺设定、生产作业、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环节的管理。
所有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是本制度的管理对象。
三、管理原则1. 改进持续性:管理不断完善,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2. 领导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履行管理职责,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
3. 制度规范性:各项管理工作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不得私自调整。
4. 制度落实性:全员参与,全员执行,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5. 制度透明性:管理制度要公开、透明,方便监督和评估。
四、管理流程1. 工艺设定(1)生产准备: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任务,准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
(2)工艺设定: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参数、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等。
(3)工艺验证:进行试生产,验证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工艺修正:根据试生产结果,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作业(1)生产计划:根据工艺设定,编制生产计划,确定生产量、生产时间和人员配置。
(2)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调度,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3)生产作业: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生产监控: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3. 质量控制(1)质量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
(2)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质量评价: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4. 设备维护(1)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管理制度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企业的可连续发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作业与工艺流程的管理。
3. 定义3.1 生产作业: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任务,包含原材料子采购、生产设备运算、产品加工等环节。
3.2 工艺流程: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经过的各项工艺环节和次序。
4. 生产作业管理4.1 任务调配: 4.1.1 生产计划部门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本领订立生产计划,并明确生产任务调配给各部门或岗位。
4.1.2 各部门或岗位负责人依据生产计划,合理布置人员、设备和料子,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4.1.3 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任务完成存在困难,须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协商解决方案。
4.2 生产过程管理: 4.2.1 全部生产人员必需依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作业引导书进行操作,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和作业步骤。
4.2.2 订立并执行质量掌控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实现质量标准。
4.2.3 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乾净和安全,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显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4.2.4 加强对原材料子、半产品和产品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机制,防止物料的挥霍和过期。
4.2.5 开展维护和修理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生产停止。
4.3 生产数据管理: 4.3.1 全部生产数据必需准确、完整、真实地记录,包含产量、质量、工时等数据。
4.3.2 建立数据统计与分析机制,定期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4.4 员工培训: 4.4.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包含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岗位培训。
4.4.2 员工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本领。
5. 工艺流程管理5.1 工艺流程的编制: 5.1.1 依据产品特性和工艺要求,订立标准的工艺流程,并进行文档化管理。
工艺流程管理办法
工艺流程管理办法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深入技术交底工作,有效的加强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深入员工质量意识及标准作业,特制度本管理办法。
二、适应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各种产品的生产加工,凡是生产加工的产品必需有工艺流程卡和生产工艺。
三、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的编写:1、由技术部根据所需生产的产品,对应图纸详细编制、审核、批准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
2、客户提供的图纸由技术部编制工艺流程单。
四、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的内容:1、在编制工艺流程单及生产工艺时,必需对应相关图纸及工艺流程单、生产工艺制式要求编制。
2、内容包括:零件名称、图号(图纸没有图号可不填写),材料、数量和每道工序的主要加工内容,加工先后顺序、重点保证的尺寸、公差,加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
3、各工序操作工应对应工艺流程单的工序要求进行工作,并填写各操作人员的名字。
4、检验员在每道工序完工后检验并填写自己的名字、日期;如果有质量问题,应该填写清楚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确认质量问题已经解决好后方可流转下序。
五、工艺流程单的流转与执行、监督:1、由技术部编制好工艺流程单并审核后,附在相对应的生产工艺及图纸上交到生产部,由生产部登记后统一下单。
2、生产部接到图纸后,必需确认、审核生产工艺、图纸和生产工艺流程单是否齐全,然后登记,再根据工艺流程单的加工内容统一下单。
如果生产工艺没有相对应的工艺流程单,生产部则不予登记下单,并责成相关人员编制好工艺流程单后再登记下单。
3、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单到车间后,各工序相关人员先对应生产工艺查看工艺流程单,详细了解各自要加工的内容后再生产加工,待完工,检验检查后,将生产工艺交生产部,工艺流程单与产品一起转入下道工序。
4、产品转入下道工序时,要确认产品数量和工艺流程单是否齐全,产品有没有检验,工艺流程单是否签字,如果没有检验和签字,要及时要求检验和签字,确认该工序完工后将产品与工艺流程单一起转入下道工序。
工艺操作管理办法
工艺操作管理办法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工艺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制定本工艺操作管理办法。
本办法依据《企业生产管理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车间,包括原料准备、加工操作、设备操作和产品包装等环节。
三、主要内容3.1 工艺操作流程1. 准备原料:按照工艺要求准备所需原料,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
2. 加工操作:根据工艺流程,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分割、研磨、混合等操作。
3. 设备操作:操作相关设备,进行调试、启动和运行,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4. 产品包装:将加工好的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包装合格后进行标识和储存。
3.2 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相关培训。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工艺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 操作人员应熟悉使用各类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操作。
3.3 质量控制1. 原料检验:对准备的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原料符合质量标准。
2. 加工过程控制:监控加工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3. 产品检验: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4. 不良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良品流入市场。
3.4 安全管理1.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使用安全防护设备。
2. 对于危险品和危险工艺,必须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操作记录和文件管理1. 进行工艺操作时,必须按照要求填写操作记录,包括原料检验记录、加工参数记录、产品质检记录等。
2. 操作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填写,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 操作记录和相关文件必须妥善保存,便于随时查阅和追溯。
五、责任与追究1. 工艺操作管理由生产部门负责,建立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
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规范制造工艺与作业标准
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全文目录1.总则 (1)1.1.制定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权责单位 (1)2.工艺流程图 (1)2.1.定义 (1)2.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 (2)2.3.工艺流程图之制作 (2)3.作业标准书 (3)3.1.定义 (3)3.2.作业标准书之制作 (3)作业标准书模板 (4)1.总则1.1.制定目的规范制造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使之有章可循。
1.2.适用范围凡产品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之事宜,悉依本办法执行。
1.3.权责单位1) 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工艺流程图2.1.定义工艺流程图又称作业流程图或制造流程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简化之工程符号将制造加工程序之先后关系表示出来。
一份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下列项目:1) 工序符号。
2) 工序名称。
3) 作业人数。
4) 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5) 管制项目(包括制造条件与品质特性)。
6) 标准时间。
7) 平衡状态。
2.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1) ○:代表操作(或称作业)凡物体被改变任何物理或化学性质,或装上另一物体,或从另一物体上拆下,均谓之“操作”或“作业”。
2) □:检验为了查明品质特性与规格之异同,对于产品数量及品质进行测量、试验、比较或证明,称为“检验”,用“□”表示数量之检验,用“◇”表示品质之检验,用“◎”表示操作又兼检验(自检)。
3) ▽:贮存即物品之保存或等待。
:延迟由于预定之一行动未即刻发生,面产生之时间空档为非必要者,称为“延迟”。
在工艺流程图里,此符号不常使用,因其中伴有品质特性或查核点。
:搬运凡有意改变物品之位置,从一处移至另一处,即为“搬运”。
2.3.工艺流程图之制作2.3.1.管理权责1) 生技部负责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2) 工艺流程图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三份,加盖管制章分发生管部、制造部和品管部各一份。
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一、概述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是企业组织内部实施管理的一种重要制度。
它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保障生产顺利进行,提高质量效益。
本文将从制度内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二、制度内容1. 流程规划:工艺流程管理制度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流程规划,包括工艺流程图、工作流程、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等。
规划应考虑产品质量、效率、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合理有序。
2. 资源配备:制度还要明确资源配备的要求,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要确定生产所需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原材料以及工具等。
3. 进度控制: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要求对生产进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制度中应规定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并建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4. 质量管理: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要求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
包括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制定检验标准、培训员工质量意识等。
制度中还要规定质量不合格的处理程序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制度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持续改进工艺流程。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发现问题和瓶颈,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过程1. 制度宣贯:管理层应对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进行全员宣传,明确制度内容和要求,让员工充分了解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训教育:企业应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培训内容应包括制度的内涵、操作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3. 评估检查:管理层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4. 持续改进: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企业应持续关注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改进。
四、实施效果1. 提高生产效率: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生产流程,消除资源浪费和环节瓶颈,提高生产效率。
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
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工艺及过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工艺及过程管理相关岗位,包括工艺设计、工艺改进、工艺验收、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质量检验等部门。
三、工艺管理流程(一)工艺设计1. 工艺设计应根据产品特性和需求,合理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
2. 工艺设计人员应拥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且需经过培训后方可参与工艺设计工作。
3. 工艺设计应编制详细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文件,确保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4. 工艺设计完成后,需经过相关部门和质量部门验收确认,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二)工艺改进1.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艺改进应经过工艺改进组织评审、试验验证和质量部门验收。
3. 工艺改进的实施过程需进行充分培训,确保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要求一致。
(三)生产计划1. 在进行生产计划前,需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等,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 生产计划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优先处理紧急订单,保障生产进度。
3. 生产计划需经过相关部门和领导层审核确认后,方可执行。
(四)生产执行1.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执行,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需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需及时清理、分类处理,确保生产环境整洁。
(五)质量检验1. 质量检验部门应依据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抽检和全检,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且需经过培训后方可从事质量检验工作。
3. 质量检验结果需及时记录、分析和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
四、工艺及过程管理制度执行1. 不遵守本制度者,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通报批评、责任追究、处罚等。
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制度
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订立本《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环节。
三、工艺流程管控1.全部工艺流程必需在工艺流程管理系统中登记,并依照标准格式填写相关信息,包含工艺名称、操作步骤、所需设备、操作员、品质要求等内容。
2.工艺流程更改必需提交更改申请,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3.工艺流程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其与生产需求和技术进步相适应。
四、操作规范要求1.操作人员必需依照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步骤。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依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不得怠慢、疏忽或敷衍。
3.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确保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意识。
4.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符合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完好状态。
5.操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相关安全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6.操作人员应及时处理发生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料子短缺等,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7.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品质会议和技术培训,不绝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
五、质量掌控1.质量掌控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工艺流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看法。
2.在关键工艺节点和检验环节,设立质量掌控点,由专人负责抽样检查和记录。
3.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和问题工艺流程,必需立刻进行整改,并追溯相关责任人。
4.定期进行产品质量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并订立改善措施。
六、培训和评估1.依据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2.建立操作人员绩效评估机制,依据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和生产质量,对操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优秀人员,整改和培训不合格人员。
3.定期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工艺管理制度及工艺流程管理办法(试行版)
工艺管理制度及工艺流程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生产工艺是产品生产的方法和指南,是计划、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2.工艺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
3.工艺管理工作由工区质检部工程部负责。
4.适用范围:适用于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体生产人员,生产管理员和与生产相关的其他人员。
二、工艺管理制度1.工艺文件的编写工作由工程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2.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必须有编制、审核、批准手续,下发要有发文登记。
3.生产过程必须符合工艺要求,不得随意改变工艺。
4.工艺更改必须有变更申请,由总工程师审批方可进行,不得随意变更。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工程部和质检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生产而出现的差错,应由班组及操作者负责,追查其责任。
6.工程部、安质部及工班长应不断对各班组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三、工艺流程检查管理办法1.工艺管理制度由质检部和工程部负责2.每次对各工班作业程序、作业方法、工艺标准是否符合管廊生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考核。
考核办法如下:(1)基坑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2)垫层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3)底板钢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4)底板模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5)底板混凝土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6)墙身及顶板钢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7)墙身及顶板模型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8)墙身及顶板混凝土工程(每30米或者每次施工)四、奖励标准1、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给与100-200元/人次奖励;2、及时防止(制止)了较严重不合格品产生100-500元/人次奖励;六、工艺管理流程检查记录表附后工艺管理流程检查记录表检查段:1.基坑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2.垫层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3.底板钢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4.底板模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5.底板混凝土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6.墙身及顶板钢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7.墙身及顶板模型工程﹝桩号:﹞检查日期检查段:8.墙身及顶板混凝土工程﹝桩号:﹞检查日期。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工艺布置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工艺布置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为了加强工艺布置的管理,制定本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以规范和促进施工工艺布置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原则1. 合理性原则:工艺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 统一性原则:工艺布置应符合施工总体方案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 系统性原则:工艺布置应具备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环环相扣,相互衔接。
4. 安全性原则:工艺布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境。
三、职责及权限1. 工程部门负责工艺布置的组织实施,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关键节点的确定。
2. 监理部门负责对工艺布置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3. 施工班组负责按照工艺布置方案进行实际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四、工艺布置流程1. 施工总体方案的制定: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制定施工总体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节点。
2. 施工工艺布置方案的编制:根据施工总体方案,编制具体的工艺布置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和设备布置等。
3. 工艺布置方案的审批:工艺布置方案需经工程部门审批,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施工班组组织:根据工艺布置方案,施工班组进行组织,明确施工任务和责任。
5.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前必须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施工道路的清理和施工设备的调试等。
6. 实际施工:按照工艺布置方案,组织实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7. 施工记录和验收:施工过程中需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日志、施工图纸更新和工艺变更等。
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和工艺布置的评估。
五、工艺布置管理要求1. 工艺布置应符合施工总体方案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2. 工艺布置方案应在施工前完成并经过审批,任何更改需重新审批。
作业流程和工艺流程区别
作业流程和工艺流程区别作业流程和工艺流程是两种不同的流程管理方法。
作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而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的集合,而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按照特定的工艺方法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得到最终产品的过程。
作业流程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流程管理方法。
它强调任务的层次划分和任务的执行过程。
在作业流程中,通过将一个大的任务拆分成多个小的任务,并分配给相关人员去完成,最后将这些小任务整合起来,完成整个任务的执行。
作业流程注重任务的拆分和分配,以及任务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它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任务的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控相对较弱,任务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不够清晰。
工艺流程是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流程管理方法。
它强调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在工艺流程中,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能力,确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
然后按照设定的工艺和参数,将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过程,最后得到最终产品。
工艺流程注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它的优点是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减少生产中的变异和损失。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任务执行的效率相对较低,工艺的制定和调整相对较为繁琐。
作业流程和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和结合。
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作业流程和工艺流程。
比如,在一个复杂的生产项目中,可以先根据工艺要求确定产品的工艺流程,然后将工艺流程划分成多个小的子工艺流程,再根据每个子工艺流程的要求,确定相应的作业流程。
这样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又能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作业流程和工艺流程是两种不同的流程管理方法。
作业流程强调任务的层次划分和任务的执行过程,而工艺流程强调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它们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可以互补和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定
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管理规定一、目的本规定旨在规范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确保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上的工艺流程、产品配方和生产参数等。
三、管理要求1. 工艺流程设计a. 工艺流程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计,确保能够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b. 工艺流程设计应详细考虑各个工序的先后次序以及工艺参数的设定。
c. 工艺流程的设计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
2. 工艺参数管理a. 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应明确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压力、时间等。
b. 工艺参数的设置应在设定的范围内,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c. 工艺参数的变更应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并进行记录和追溯。
3. 工艺流程控制a. 生产班组应根据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工序按要求进行。
b. 工艺流程的控制应结合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设置,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c. 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应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4. 工艺流程改进a. 针对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b. 工艺流程的改进应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和验证,确保改进后的工艺流程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文档记录管理a. 工艺流程相关的文档应进行管理和归档,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表和操作记录等。
b. 文档记录应保存完整,并定期进行备份和存档,以备审查和追溯需要。
四、责任与监督1. 部门负责人应对本规定的执行负主要责任,并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并遵守规定。
2. 内部审核人员应定期对工艺流程管理情况进行审核,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监督检查部门应对工艺流程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
五、附则1.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企业所有,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替代之前的相关规定。
六、结束语本规定的出台旨在规范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玻璃钢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
第二条:作业标准管理办法为使车间达到有序生产,特指定本作业标准(或称操作规范),管理办法由生产部制,车间作业班组为贯彻落实单位。
本办法需经主管生产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其作业标准(操作规范)按工序划分,分为以下五个:(一)制衬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二)缠绕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三)固化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四)修整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五)脱模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一)制衬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1)吊车将模具平稳吊到制衬站台。
观察模具有无损伤,进行修补。
(2)平稳转动模具,给表面上脱模蜡,抹匀,擦拭,浸透。
(3)检查原材料是否齐备,包括塑料薄膜、表面毡、针织毡、网格布等。
(4)底层铺设缠绕聚乙烯塑料薄膜一层。
压口20—30MM.紧密、均匀、无悬空气泡。
(5)将内衬树脂均匀淋浇于模具表面,用纸板刮匀,随后缠表面毡一层。
压口15MM。
树脂含量不低于90%.浸透树脂,缠紧压实。
(6)均浇树脂,脂量充沛(70%),刮匀,缠针织毡一层,压口15MM。
压实无气泡。
(7)缠完针织毡后,立即网格布一层。
对口缠,不留间隙,压口应小于5MM.(8)即使回收原材料,充分利用,内衬完安全吊往固化站固化。
打扫现场。
(二)缠绕工序作业标准(操作规范)(1)将固化好的衬模平稳吊往缠绕机上,观察制衬面有无突出固化物,进行修整处理。
(2)检查原材料是否齐备,包括:缠绕纱、树脂(包括固化剂、促进剂)、石英砂等。
(3)启动程控机械,观察是否于模芯相符,机械设备(平行小车、砂传送带、缠绕机)运行是否正常,全部就绪,放可进入正常作业。
(4)按照工序要求,定人定岗,有岗必有人,人齐再开工。
(5)按照工艺方案,分层有序工作,无论环向、交叉、夹砂,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生产。
(6)伴随每道工序,即使回收原材料,充分利用。
(7)分层缠绕工序完后,即使将生产标签放在合适位置,便于质检。
(8)安全将缠好管道平稳吊王固化站固化。
公司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艺制定、工艺执行、工艺改进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质量为本,持续改进;3. 科学管理,高效生产;4. 严格执行,奖惩分明。
第二章工艺设计管理第四条工艺设计应根据产品设计文件,结合公司生产条件,充分考虑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第五条工艺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2.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 确保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4. 便于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第六条工艺设计完成后,由工艺部门组织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工艺文件管理第七条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工艺卡片、操作规程等,是工艺流程的具体体现。
第八条工艺文件应具备以下内容:1.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2. 工艺流程、操作步骤;3. 设备、工具、材料;4. 质量要求、检验标准;5. 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条工艺文件应统一编号、分类、存档,确保查阅方便。
第十条工艺文件如有变更,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更新。
第四章工艺执行管理第十一条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执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生产,报告上级,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安全。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定期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工艺改进管理第十四条公司鼓励员工提出工艺改进建议,对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工艺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 便于操作,减轻员工劳动强度;4. 适应生产发展需求。
第十六条工艺改进项目经相关部门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艺流程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工艺流程管理规章制度细则一、引言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造过程,最终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艺流程的管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工艺流程管理,维护生产秩序,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工艺流程管理规章制度是必要且重要的。
二、目的与基本原则1. 目的:制定工艺流程管理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统一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2. 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安全。
三、工艺流程管理规章制度内容1. 工艺流程确认与变更:(1)工艺流程应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进行确定,确保工艺可行性和合理性;(2)变更工艺流程应提交申请,并经有关部门评审批准后方可执行。
2. 工艺设备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禁止私自调整设备参数;(2)对于工艺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3. 材料和工艺参数控制:(1)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严禁使用过期或者不合格的材料;(2)工艺参数应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不得超过或低于限定值。
4. 外协加工和外购件管理:(1)外协加工件和外购件应符合产品要求,接受质量把关;(2)有关外协加工和外购件应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质量标准。
5. 工艺流程记录和报告:(1)工艺流程的每一步操作应正确记录,确保信息准确和完整;(2)工艺流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供参考和总结。
6. 工艺流程培训与考核:(1)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工艺流程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2)定期进行工艺流程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7. 异常处理与改进:(1)对于出现的工艺流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2)对于工艺流程中的改进点,应主动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评估和实施。
四、执行与监督1. 执行:(1)工艺流程的执行由相关部门负责,确保其得到有效的落实;(2)对于不按规定执行工艺流程的,应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理。
工艺流程单管理办法介绍
工艺流程单管理办法介绍1. 制定标准化模板: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和工序,应该制定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单模板,包括工艺要求、操作步骤、质量标准等内容,以便于统一管理和使用。
2. 版本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单属于技术文件,需要进行版本管理。
要建立清晰的版本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使用最新的版本,避免出现因使用过时工艺流程单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3. 审批流程规范:对于工艺流程单的修改和更新,需要明确审批流程,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程序,确保更新后的工艺流程单符合标准要求。
4. 存档管理规定:对于已经废弃或不再使用的工艺流程单,需要进行归档管理,以备查证和溯源需要。
同时,要确保存档的工艺流程单是完整和准确的。
5. 培训和培训记录:对于涉及到的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工艺流程单的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以确保操作人员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
6. 定期审查和更新:工艺流程单需要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确保与产品设计和生产实践保持一致。
同时,要确保更新后的工艺流程单已经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通过以上的管理办法,可以有效地规范和管理工艺流程单,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稳定和提升。
工艺流程单管理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工艺流程单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更是至关重要。
因此,以下将继续介绍工艺流程单管理的相关内容。
7. 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岗位:对于工艺流程单的管理,应当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或设立专职岗位进行管理。
该部门或岗位应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背景,能制定、审批和更新工艺流程单,并负责培训工艺流程单的使用人员。
8. 强化沟通和协作: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工艺流程单的制定、更新和使用的协调一致。
此外,要加强与生产现场的沟通,及时了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为更新和完善工艺流程单提供及时的反馈。
9. 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工艺流程单。
生产流程与工艺规范管理制度
生产流程与工艺规范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与工艺规范,提高生产效益,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流程与工艺规范的管理。
第二条生产流程管理1.生产部门应依照产品特性和要求,订立认真的生产流程图,并在生产场合醒目处张贴。
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流程的实施,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3.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关键工序必需设置特地的操作引导书,并进行员工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正确操作。
4.生产流程中应注意高效率、低本钱的原则,避开不必需的工序和挥霍。
5.生产流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省的要求,避开对环境和资源的污染和挥霍。
第三条工艺规范管理1.订立工艺规范前,应对相关工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试验,确保工艺可行性和稳定性。
2.工艺规范必需认真记录全部关键参数和操作步骤,并由生产部门负责审核、监督和执行。
3.工艺规范应依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类,确保每个产品都有相应的工艺规范可依据。
4.工艺规范的执行必需经过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需经过相应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工艺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整改,确保问题不会再次显现。
第四条质量管理1.生产流程和工艺规范的执行必需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不得与质量标准和规范相抵触。
2.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产品在每个工序中的质量符合要求。
3.发现质量问题或缺陷时,应立刻停工,追盘问题根源,进行整改,并在整改后进行复检。
4.对于质量问题较为严重的产品,应自动通知客户,并依据合同商定进行相应的赔偿或退款。
5.企业应建立质量档案,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数据,以备日后追溯和质量分析。
第五条安全与卫生管理1.生产流程和工艺规范的执行必需符合国家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
2.生产环境必需保持乾净、安全、无污染,消防设施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3.操作人员必需穿着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严禁穿插饰品和长指甲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规范制造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使之有章可循。
1.2.适用范围
凡产品制造加工工艺流程与作业标准之事宜,悉依本办法执行。
1.3.权责单位
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工艺流程图
2.1.定义
工艺流程图又称作业流程图或制造流程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简化之工程符号将制造加工程序之先后关系表示出来。
一份工艺流程图通常包括下列项目:
1)工序符号。
2)工序名称。
3)作业人数。
4)相关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5)管制项目(包括制造条件与品质特性)。
6)标准时间。
7)平衡状态。
2.2.工艺流程图使用之符号
1)○:代表操作(或称作业)
凡物体被改变任何物理或化学性质,或装上另一物体,或从另一物体上拆下,均谓之“操作”或“作业”。
2)□:检验
为了查明品质特性与规格之异同,对于产品数量及品质进行测量、试验、比较或证明,称为“检验”,用“□”表示数量之检验,用“◇”表示品质之检验,用“◎”
表示操作又兼检验(自检)。
3)▽:贮存
即物品之保存或等待。
4) :延迟
由于预定之一行动未即刻发生,面产生之时间空档为非必要者,称为“延迟”。
在工艺流程图里,此符号不常使用,因其中伴有品质特性或查核点。
5)
凡有意改变物品之位置,从一处移至另一处,即为“搬运”。
2.3.工艺流程图之制作
2.3.1.管理权责
1)生技部负责生产工艺流程图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2)工艺流程图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三份,加盖管制章分发生管部、制造部
和品管部各一份。
3)生管部依工艺流程图编排生产计划,制造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作业分工,品管
部依工艺流程图安排品质管制点。
4)各部门对工艺流程图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请。
2.3.2.工艺流程图之写法
1)工序与检验名称
找出生产过程之主要流程为基干,从原料或零件开始到成品为止之整个过程,垂直
地记录下来,其他副流程依进入主流程之先后次序,从旁边插进。
2)工序符号
在各工序与检验站名称左边标注上各种符号,如“O”
3)原料、材料或零件
原材料及零件加入,利用水平线连接于工序符号之左边,线上写上原材料或零件之
名称,需要时可在线下规格。
4)作业人数
在工序或检验站右边填上标准作业人数。
5)管制项目与查点
管制项目包括每一工序之查核点及管制特性,写在工序名称之右边,逐一列明,在
符号之右边所列者均为检验站之检验项目或管制项目,O符号之右边所列者大都为
查核点。
6)相关之技术标准或作业标准
此栏填上每一作业工序依据之作业指导书编号或技术标准编号。
3.作业标准书
3.1.定义
作业标准书,又称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标准书,是将作业方法、步骤及其标准,用图、表、照片以及简洁之文字表示出来,供作业人员了解,以规范作业动作之技术文件。
作业标准书一般应包括下列项目:
1)产品名称、工序名称。
2)产品简图或作业照片。
3)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4)使用物料名称、规格、数量。
5)使用设备、工装夹具。
6)检验项目、规格、标准。
7)标准工时。
8)标准不良率。
3.2.作业标准书之制作
3.2.1.管理权责
1)生技部负责作业标准书的制作,于新产品正式量产前完成。
2)作业标准书原稿由生技部自存,并复制两份,加盖管制章后分发制造部、品管
部各一份。
3)制造部依作业标准书训练员工,并作为员工作业执行之标准规范;品管部在制
程品质管制中,以作业标准的执行作为查核的重点之一。
4)各部门对作业标准书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生技部提出技术变更申请。
3.2.2.作业标准书之填写
1)产品名称、工序、工序名称
填入加工之产品名称、作业工序之名称,并与工艺流程图之作业工序名称一致。
2)图示
画上本工序之主要简图,或用照片演示本工序作业内容,便作业者明白作业原理。
3)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填入本工序操作步骤,并逐一陈述作业要领,产将作业中之重要注意事项同时标出(可参照工艺流程图)。
4)使用物料
应明确本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之名称、规格、数量。
5)使用设备、工装夹具
应填写本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之名称、规格、数量。
6)检验项目
填写本工序自检的项目、检验的标准或规格尺寸,以及检验方法,必要时注明检验工具。
7)标准工时
应填写本工序之标准工时,必要时换算成标准产量一并填入。
8)标准不良率
填写本工序之标准不良率。
作业标准书
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
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
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
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
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
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