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性课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标、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试题供大家进行复习。
一、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学原理的研究目的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意义?3.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什么?4.教育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二、教育学的学科内涵和基本特征1.教育学学科的定义及其内涵是什么?2.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哪些?三、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1.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阶段和主要学派有哪些?2.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推动因素是什么?四、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与观点1.教育学中的人本主义理论有哪些?简述其核心观点。
2.教育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哪些?简述其核心观点。
3.教育学中的认知主义理论有哪些?简述其核心观点。
4.教育学中的构建主义理论有哪些?简述其核心观点。
五、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有什么指导作用?2.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什么指导作用?3.教育学原理在教育评价中有什么作用?六、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与技巧1.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分别简述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技巧有哪些?分别简述其应用方法和效果。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将重点知识点牢固掌握,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最后,提供以下试题供大家进行复习:1.简述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例,对比说明它们的核心观点和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选择一个研究方法,简述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4.教育学原理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中有哪些指导作用?5.请简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的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顺利完成考试!。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其次,劳动中由于需要相互协作与交流,于是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这师德教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再次,劳动使人获得了物质生活资料,生活的改善,营养丰富,人的体质得到发展,也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得到发展,这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条件。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脱离。
(4)、学校教育形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三、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
主要特征:(1)、工业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2.教育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4.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5.通用性、全面性的教育目标。
“认识发展理论”: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识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时期(0-2)2.前运算时期(2-7)3.具体运算时期(7-12)4.形式运算时期(12-15)最后一个阶段儿童思维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既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整体互补性。整体互补性反映个体的身心发展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1.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影响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逆性2.批判“遗传决定论”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1、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
2、教育学的含义: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古代奴隶社会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
5、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学专著。
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P296、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其对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P527、卢梭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尔》P29*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维果茨基。
10、班主任的领导风格的类型:P292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的教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P2-31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未成年场所禁止吸烟,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P146身心健康权。
14、对好的、坏的品德的改造表明德育的反复性、重复性。
15、根据课程组织核心的不同,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16、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什么?教学17、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家谁首先提出的?布鲁纳18、教师备课的三项工作是什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19、德育的过程包括哪四个过程?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20、讲授法的含义:P21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2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2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哪个?P13鸿都门学23、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容属于德育内容的哪个方面?P255思想教育24、通过先进的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属于德育的哪种方法?P265榜样示范法25、班主任通过对个人管理影响集体、对集体的管理影响个人属于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什么?P284平行管理26、什么叫个案研究法?P43什么叫活动课程?P203什么叫教学原则?P203什么叫班级授课制?P23527、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什么?P67-69、28、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P60-6229、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P105-10630、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1031、怎样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90-9132、什么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P30-31传统教育是以赫尔巴赫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是以杜威为代表的,两者之间相互补充,要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取长补短。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1.教育:广义的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地说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2.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有教育目的、内容、方式、手段、组织形式和教育环境组成的教育中介3.教育中国化:是指教育学能够反映中国的教育事实和中国教育的需要,并有效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4.影响教育的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1)经济因素:①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制约着课程的设置,经济为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为教育提供这些保障之后,教育才有可能发展②教育是实现劳动的再生产、是科学知识在我生产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创造新的科学知识,教育能够将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劳动力,科学知识是一种生产力而郑重生产力在生产也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且也发展发展、创造新的科学知识(2)政治因素:①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②促使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和造就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3)文化因素:①教育传递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创造和更新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文化对教育既有社会意识、社会舆论的影响还有个人生深层心理结构影响,文化还影响教育的内容5.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6.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具有特定社会和时代设想的“理想人格特征”7.应试教育:就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的高低论优劣的淘汰式的片面知识教育8.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办学体制、升学考试制度,招生制度,学校衔接制度、学位认定制度。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现象:包括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制度、教育改革等。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规律。
(3)教育方法:包括教育原则、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等。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2)应用学科:包括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以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关注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2)近现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为代表,强调科学化、民主化、个性化。
(3)当代教育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进行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内在价值: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素质。
(2)教育的外在价值: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3. 教育的目的(1)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培养特色人才。
(3)终身发展:培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
4. 教育的功能(1)个体功能:促进个体成长、全面发展。
(2)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3)国家功能:培养国家公民、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 教育主体(1)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专业素养。
(2)学生:接受教育,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3)教育管理者:组织、协调、管理教育活动。
2. 教育内容(1)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2)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写具有教育价值的文本。
(3)教学内容:涵盖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小题复习1.最早将“教育”做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2.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就出现了两种形式: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6.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7.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狭义上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10.《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1.提倡启发性教育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孔子和苏格拉底。
12.《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3.卢梭关于教育方面的著作是《爱弥尔》14.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5.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7.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
18.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和基础。
20.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科学习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2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三种:专制式、民主式和放任式。
23.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以民主式最好。
2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5.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6.终身教育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27.德育过程构成的四个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
28.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0.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原理复习资料知识点: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在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3、人类的教育活动发展至今,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形式:概括地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从纵向上看,有落后、原始的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1)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2)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3)社会教育,广义的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以及处省、自修行为;(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矛盾: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生产首先是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8、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最新)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最新)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研究。
2.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孟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学等。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背后的规律性。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法: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来探讨教育问题。
实证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
历史法:通过研究教育历史,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2.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传承性: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3.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认知发展: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发展。
情感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性发展:社会交往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
社会发展功能:促进社会进步。
经济功能: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功能:培养合格公民,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功能:传承和创新文化。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定义:教育目的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
确立依据: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要、教育规律。
2. 教育制度定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我国现行学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第一节: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1、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2、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它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级学科的地位。
关于“教育规律”1、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且具有普遍性,决定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联系。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充满矛盾,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人的教育活动有个人的、群体的和人类的,在不同历史、不同社会文化等差异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群体:人们集体的教授活动和学习行为,分析背后的组织方式和权力结构;在国家和民族层次上,教育学主要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三、学校教育:教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1、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和深入;3、学校教育在教育学研究诸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
4、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产生1、夸美纽斯尝试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零散、肤浅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更加深刻、系统,因而更具普遍意义的教育理论。
2、赫尔巴特在其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学术界一般也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科学化过程:通过把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建立在可验证的经验基础之上,从而追求教育学知识的可靠性。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教育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教育学的概念和对象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特征及其意义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的雏形-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古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学的发展影响2.近代教育学的兴起-洛克、康德等教育思想家的贡献-近代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3.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立-现代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学的目标-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学的目标和任务2.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内容3.教育学的价值取向-教育学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教育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四、教育学的基本范式和理论体系1.传统的范式和理论体系-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方法论-教育学的目标取向和课程论2.现代的范式和理论体系-社会构建主义-教育的生态系统视角-教育的后现代取向五、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3.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原则-教育方法学的研究方法4.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教育管理学的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方法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适度原则-兴趣原则2.教育的基本方法-指导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七、教育学的实践和研究方法1.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教育实践的主要方法2.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3.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八、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与认知心理学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教育学与社会心理学3.教育学与管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教育学与组织管理学九、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教育学的国际化发展2.教育学面临的挑战-教育变革与教育学的创新-教育学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的传递。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以孔子、柏拉图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
现代教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教育现象,收集第一手资料。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教育现状。
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获取教育信息。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
社会功能:推动社会进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文化功能:传承和创新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3. 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学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实现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活动等途径实现教育功能。
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机构、社会活动等途径实现教育功能。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层面的总体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目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具体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3. 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
个体发展需求: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制定教育目的。
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制定教育目的。
4.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调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个别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工具性和发展性、教育的多维性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第二、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要。
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并能够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差异原理、适应原理、有效性原理、主动性原理、培养发展原理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
第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
第五、教育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教育发展的阶段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从定制教育到个性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从单一课程到综合素质教育等。
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第六、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
要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并能够在教育研究中合理选择和应用。
最后,复习教育学原理还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教育活动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和应用这些原理,同时也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最全面版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了使作善也。
”3、《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4、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交往性”;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社会性”。
5、(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3)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4)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分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
(5)以上三种要素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就会导致系统状况的改变。
6、教育起源分为四种: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一、单选,多选,判断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特殊研究对象,并非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子学界通常视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展。
4、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地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他使教育学到教育科学的转变。
5、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
6、孟子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运用。
7、根据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8、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教育和人为内部关系,教育和社会为外部关系。
9、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0、政治对教育的影响①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②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③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④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11、教育目的狭义:国家对本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2、马克思提出什么能力?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人的体力,也包括人的智力。
13、德育的目标: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②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④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4、劳动教育的目标: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②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③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5、据外国教育史料记载,职官学校的出现主要为培养各类管理人才服务,文士学校的出现能够进行文字书写和计算的书吏16、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17、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18、课程目标确定的环节:①确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②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③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④确定课程目标19、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①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②学习者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③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④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①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②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③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21、教学过程特殊性: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22、教学规律:①教育与学的辩证统一②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结合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④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23、教学原则:方向性/循环渐进/因材施教/伦理性原则24、设计教学目标一共四个步骤:起点分析,任务分解,目标确定,目标表述。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2024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2024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等。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教育学:以孔子、柏拉图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科性质:综合性、应用性、理论性。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性、发展性。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定义: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全面发展。
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教育功能的实现条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制度的完善、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层次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依据: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
个体依据: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发展需求。
3.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与类型定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类型: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特殊教育制度。
2.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政治因素:政治体制、法律法规。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3篇)一、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1. 教育学的定义a. 教育学的概念b. 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a. 古代教育学b. 中世纪教育学c. 近现代教育学d. 当代教育学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a. 教育的目的b. 教育的价值2.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a. 教育的主体b. 教育的客体3. 教育的基本规律a.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b.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c. 教育与人类文化传承的关系4. 教育的基本原则a. 人本原则b. 科学原则c. 伦理原则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1. 学校教育学a. 学前教育学b. 基础教育学c. 高等教育学2. 社会教育学a. 家庭教育学b. 社区教育学c. 比较教育学3. 心理学与教育学a. 发展心理学b. 学习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4. 教育哲学a. 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b.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复习提纲二:教育实践与改革一、教育实践1. 教育政策与制度a. 我国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2. 教育管理与领导a. 教育管理体制b. 教育领导理论3. 课程与教学a. 课程理论b. 课程改革c. 教学理论d. 教学方法4. 教育评价a.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b.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二、教育改革1. 基础教育改革a. 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目标2. 高等教育改革a. 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目标b. 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3. 职业教育改革a. 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目标b. 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4. 终身教育改革a. 终身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目标b. 终身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复习提纲三:教育与文化、社会、个体关系一、教育与文化1.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a. 教育的文化功能b.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2. 文化传承与创新a. 文化传承的教育途径b. 教育与文化创新二、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a. 教育的社会功能b.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2. 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a. 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b. 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三、教育与个体1.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a.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b. 个体差异与教育2. 教育与个体价值观a. 教育对个体价值观的影响b. 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与教育3. 教育与个体心理健康a. 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b.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填、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孔子、苏格拉底、学记,夸美纽斯康德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布鲁纳)《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
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等。
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以教育为业。
他的教育方式十分独特,经常用启发、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他是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学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育论》,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可以堪称为“学”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1776年。
1806赫尔巴特,西方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普通教育学》,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
杜威对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哲学思考,构建起了具有哲学特色的教育理论。
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一系列教育主张,被誉为现代教育思想或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2. 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活动及其规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方法、实证方法、历史方法等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思想: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教育学的发展: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赫尔巴特、布鲁纳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与构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制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的概念与作用教育法规的种类与特点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1. 课程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国际化2. 教学教学的概念与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原则与方法: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功能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四、教师与学生1. 教师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教师的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终身学习2. 学生学生的本质属性:主体性、发展性、差异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教育对策3.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合作共进五、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社会经济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投资、教育结构、教育内容2.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政治文化、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内容3.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二篇)一、教育心理学基础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早期探索、科学化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2. 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概念与特点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情感与个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二、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意义教学设计的步骤:分析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模式:系统化教学设计、ADDIE模型2. 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间接教学策略:探究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选择3. 教学媒体与技术教学媒体的概念与分类:传统媒体、现代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媒体选择的原则、媒体使用的技巧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教学三、课堂管理与评价1.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概念与功能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预防性管理、支持性管理、矫正性管理课堂纪律的维护:建立规则、有效沟通、及时反馈2.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概念与目的学生评价的类型: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的方法: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3.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概念与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的方法:日志反思、同伴互助、行动研究四、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概念与特点教育研究的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相关法数据分析技术: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3.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内容分析、主题分析、叙事分析五、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教育伦理的概念与原则:公正、尊重、责任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伦理的实践: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事关系2. 教育法律教育法律的概念与体系:宪法、教育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教育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3. 教育法律问题学生权利保护: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教师权利与义务: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教育法律纠纷的解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三篇)一、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哲学概述教育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哲学、近代教育哲学、现代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2. 教育的价值论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教育价值的基本类型: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的选择与实现:价值冲突、价值整合、价值实现途径3. 教育的认识论认识论的基本概念:认识、知识、真理教育认识的基本过程:感知、理解、应用、评价教育认识的多元视角: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二、教育社会学基础1. 教育社会学概述教育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早期探索、制度化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互动理论2. 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制度教育与社会分层的互动: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家庭、学校、社区3. 教育与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转型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创新驱动教育适应社会变迁的策略: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教育国际化三、教育文化学基础1. 教育文化学概述教育文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文化学的历史发展:文化教育学的兴起、文化人类学的介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文化学的基本理论:文化传递理论、文化适应理论、文化创新理论2. 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的基本概念:文化、文化传承、文化变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的选择、文化的传递、文化的创新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育活动3. 教育与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基本概念:文化适应、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教育在文化适应中的作用:跨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全球化教育文化适应的教育策略:文化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四、教育管理学基础1. 教育管理学概述教育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领导理论2. 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效能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教育管理的模式:科层制管理、民主管理、绩效管理3. 教育政策与决策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政策、教育政策、政策过程教育决策的基本过程:问题识别、方案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教育政策与决策的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五、教育未来与发展1. 教育未来学概述教育未来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未来学的历史发展:早期预测、系统化研究、多元化探索教育未来学的基本理论:趋势预测、情景分析、德尔菲法2.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教育模式的变革: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教育内容的更新:跨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全球视野3. 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教育公平的挑战: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教育质量的挑战:应试教育、教育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创新的对策:政策支持、制度改革、国际合作。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的职业素养
(1).高尚的师德
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其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要具有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同时还有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3).专门的教育素养
A.教育理论素养: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
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使其升华,能清晰、准确的表
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B.教育能力素养:具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程
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引导与创新能力。
C.教育研究素养:应富有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
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4).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败,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外在的和内隐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E.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发展,遗传素质
的作用日益削弱。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因其为个体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
可能性夸大其作用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发展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环境。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因素,环境提供人发展的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
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
(3).个体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B.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的动力。
C.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D.个体的能动性赋予了人在一定条件下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4).教育:
A.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B.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C.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3.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A.教育的经济功能
a.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为现实的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b.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c.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d.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
基础。
e.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B.教育的政治功能
a.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c.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C.教育的文化功能
a.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即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b.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即教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即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d.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即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e.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D.教育的生态功能
a.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b.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c.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A.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
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
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报负。
B.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地位和作用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而日益提升,对人的
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要作用。
a.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b.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c.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4.师生关系中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对立统一
A.教师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为代表,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
过程的中心,教师决定着教育的标准,内容和方法,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
这
种观点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但是它忽
视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体发展。
B.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为代表,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重视
学生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经验、兴趣和需要,
并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但结果表明,过分地重视学生经验会导致学生
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效率低下。
C.在新的理论背景下,两者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表现为:即重视成人、教师在儿
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教
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教师主体的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
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和认识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影响
越来越小,而学生自身的作用越来越大。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b.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
的一个主要因素。
c.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体作用的偏向。
5.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关系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是
教育价值的选择的结果。
A.个人本位论:在教育活动中,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
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B.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与社会,
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C.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确立教育目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教育价值取向
冲突,也是教育主题所面对的最基本的价值选择。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
论的对立,其根源实质上是迄今为止的社会中仍存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的矛盾。
b.人是社会历史的生成物,又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从社会的总的进程看,
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
为因果,因此,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而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之间的任何单项选择无疑是一种理论上的谬误和
时间上的幻想。
c.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划分,主要是对不同教育思想家在个人价值和
社会价值关系问题上的价值选择所作出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