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缓冲调整的机会,践行教育是慢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个缓冲调整的机会,践行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
目前,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严厉、急躁”,是“狂热、粗暴”,是“不宽容”,是“麻木、冷漠”,以至于消极、懈怠到极度沮丧,功利化的教育以及家长、社会、政府对“高分”的竭力推崇使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而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远,学生学习时间被安排,教师学生课堂被接受,教育教学活动被绑架,让师生很难有主动选择的余地,很难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更难有自由发展的舞台。
教育的急功近利、粗糙、急迫的背后,仍然是教育的本质的失落。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已失去了太多,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师生之间那份真挚的情谊和默契,早已被功利化稀释得面目全非,我们早已失掉了作为教师的那份光荣与自豪,也悄然失落了作为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培养人不易,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有过详尽而精辟的论述:“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
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
惯,我们也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
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
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
”
要践行教育是慢的艺术,必需在教育的各个过程和阶段给学生以缓冲调整的机会,让学生逐步体验,慢慢领悟,健康成长。
1.思想教育中给学生缓冲调整的机会。
中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身心发育不够成熟的个体,他们需要我们的教育才能成长,而不是说你今天说要把学生规矩成什么样子,学生明天就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不可能规规矩矩地按我们的想法去做,他们在生活、学习中表现的一些行为,如迟到、骂人、打架等,虽不令我们满意,但都是正常的现象,他们也都是在这种行为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反省自我才逐步成长的。
试想一下,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什么错误都不犯,那是多么的可怕!
所以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一些所谓不良行为,正视学生的身心特点,然后才去思考管理的方法。
班级管理的目标不应当也不可能去完全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我们应当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尽量去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少犯同样的错误。
学生思想工作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而是一项反复的长期的工作,需要慢性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的是“互相的寻找”与“共同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是彼此的肯定与期待,是相互的欣赏与愉悦,是共同的提高与成长。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2.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中给学生缓冲调整的机会。
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要在实践中慢慢形成,即使是知识的获得,通常也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
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的道路上难免出这样那样的错误,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
老师工作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切忌急于求成,要从我们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慢慢适应学生的身心变化,要抱着每一朵生命之树都会开花
的心态,我们要温柔、耐心、更需要悠闲的等待和守望。
给他充分的时间缓冲调整,让他逐渐接受我,我也在逐渐接受他,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反应不一样,有的可能马上就能想明白,有的可能犯迷糊,有的可能一时很难想明白,这时,我们应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有缓冲调整的机会,慢慢地去想明白,一节课下来,每个人接受和掌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掌握了,且掌握的比较深刻,有的可能刚好掌握,还需要巩固加强,有的可能只掌握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需要弥补,这样课后应该给学生一个缓冲调节弥补的时间,让优等生科作进一步探究,让中等生进一步反刍,让后进生迎头赶上,这样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软着陆。
3.在后进生的教育中给学生缓冲调整的机会。
在知识的传承和教学绩效的考核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差生”。
他们由于学习暂时落后,心灵难免脆弱、自卑、失意,也许他们在中考、高考中不会给老师和学校带来荣誉和炫耀等回报,也许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也不会一鸣惊人让学校引以为豪……但他们不乏一颗善良的心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梦想。
那些“差生”更需要老师的关
爱和帮助,更需要老师耐心引导、悉心指教、平等看待、严格管理。
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用智慧和艺术的方式给他们圆梦,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完善他们的品格,弥补家庭、社会等原因给他们健康成长带来的缺憾,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未来的梦想。
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是属于大众化平民化的教育,必须为社会的需要培养各种人才,而不仅仅是针对极少数人的精英教育。
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停下来欣赏教育的艺术,你会发现高大的树木丛中,矮小的生命也很精彩,他的成长、进步需要时间、需要沉潜,高山之上的生命令人神往,峡谷之中的生命绚烂旖旎,只要你慢下来等待,你会欣赏到教育的艺术之花才是最美。
教育是一个“慢活儿”、“细活儿”,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