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重点
《税务管理》(第四版)第11章——国际税收管理
➢ 本章要点
➢ 1 国际税收协定 ➢ 2 国际反避税方法 ➢ 3 《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 4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 ➢ 5 BEPS行动计划 ➢ 6 双支柱方案
C目 录 ONTENTS
11.1国际税收概述 11.2国际税收协定 11.3国际反避税法规与措施 11.4国际反避税合作
➢ 20世纪20年代以来,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即开始组织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和税 务专家对双边税收协定进行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收协 定范本》(以下简称《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以下简称《联 合国范本》)相继产生,几经修改成为目前具有最广泛影响力的两个税收协定范本, 这标志着国际税收关系的协调活动进入了规范化的阶段。
11.1国际税收概述
➢ 11.1.1国际税收的概念
➢ 国际税收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因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扩大到境外以及国 与国之间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或相互冲突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 象。
➢ 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主要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税收 分配关系和税收协调关系。
➢ 11.1.1国际税收的概念
➢ 11.3.1针对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
➢ 单边预约定价协议是一国税务部门与本国企业就其与境外关联企业进行 受控交易所使用的转让定价方法等达成的协议。跨国企业首先根据其自 身经营战略和内部管理要求,向本国税务部门提出本企业的转让定价方 法,税务部门则对此进行审批,若双方达成一致,即可签订预约定价协 议。单边预约定价协议的签署使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双方都在转让定价问 题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稳定纳税人与主管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但 是,单边预约定价协议没有对方国家税务部门的参与,一旦该转让定价 方法不被对方认可,很可能造成国际双重征税问题。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务检查)
第8章税务检查8.1 复习笔记第一节增值税检查一、增值税检查要点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检查是整个增值税检查的关键。
因此,本部分仅述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检查。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工业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进口货物的单位及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商品税。
增值税的计税公式如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显然,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是增值税纳税检查的关键内容。
1.销项税额的检查要点一般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按税法的规定可以分为正常销售行为和特殊销售行为两种。
对于正常的销售行为,税务检查的重点是核实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是否真实、可靠,也就是检查纳税人的销项税额计税依据是否准确。
纳税人的销项税额=销项收入×销项税率其中,对于销项税率税法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的检查重点是检查纳税人的销项收入。
(1)销项收入的检查要点①正常销售行为销项收入的检查。
主营业务收入账、银行存款账、经营性往来账和非经营性往来账是检查此类问题的重要财务资料。
②特殊销售方式销项收入的检查。
a.折扣销售方式销售货物销项收入的检查。
检查时首先要区分销售折扣和折扣销售两种不同的方式。
销售折扣是一种融资理财行为,不能从销项收入中减除折扣额。
折扣销售也不等同于销售折让。
折扣销售的折扣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但是必须严格依照税法的要求,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而且,折扣额仅限于货物价格的折扣。
检查中还要注意纳税人销货退回问题的处理,注意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红字发票问题,防止增值税专用发票链条中断,影响购货人准确计算进项税额。
纳税人的各类销售明细账、各类实物账和销货合同是检查此类问题的重要财务资料。
b.以旧换新销售方式销售货物销项收入的检查。
税收检查时要注意产品销售额和旧货收购额相抵减的问题。
“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等相关账簿和凭证是核实此类问题的关键会计资料。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纳税服务)
第10章纳税服务10.1 复习笔记第一节纳税服务的理论基础一、纳税服务的定义纳税服务是征税机关及其人员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相关人员提供的有关纳税方面的服务,是政府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因此属于公共服务范畴。
1.纳税服务主体(即纳税服务的供应者)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
由于税收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法律行为,其主体还应包括政府综合部门、司法机关、其他社会组织及中介服务机构。
2.纳税服务的客体(又称纳税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接受者)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纳税服务贯穿于纳税的整个过程。
二、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根本职能1.作为公共部门的税务机关具有两大职能: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根本职能。
2.规范的纳税服务是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纳税人依法自觉纳税的基础性工作,是税务机关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之一。
三、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组成部分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基本职责和义务,是税务执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一、税收信息服务税收信息服务是税务机关及其人员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相关信息,使其自觉、及时、完整地纳税的活动。
税收信息包括税收法律信息、税收决策信息、税收业务信息和税务行政信息等。
二、纳税程序服务纳税程序服务是税务机关及其人员在税收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上提供的服务。
纳税程序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纳税信誉等级鉴定、税务检查、减税免税等。
三、纳税权益服务纳税权益服务是税务机关为保护纳税人权益提供的服务。
纳税人享有税法的知悉权、纳税情况保密权、申请减税免税权、陈述申辩权、复议诉讼权、请求赔偿权、控告检举权、申请延期纳税权、取得代扣代缴手续费权、索取完税凭证权、拒绝税务检查权和委托代理权等。
第三节我国纳税服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我国纳税服务的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尤其是确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检查”的税收征管模式以来,各级税务部门在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税务检查力度的同时,在纳税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促进了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提高,而且树立了良好的税务形象。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章节学习重点归纳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章节学习重点归纳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概述一、税收法律关系及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一)税收法律关系重点是: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征纳双方(1)征税主体。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
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提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双方当事人虽然是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但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二)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注选择题)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职权(6项)法规起草拟定权、税务管理权、税款征收权、税务检查、行政处罚权、其他(如估税权、代位权、撤销权等)。
【提示】税务检查职权, 包括查账权、场地检查权、询问权、责成提供资料权、存款账户核查权等。
义务宣传税法, 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守秘密;进行回避的义务;受理减、免、退税及延期缴纳税款申请, 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等义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权利知情权、要求秘密权、享受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权、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陈述与申辩权、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等。
义务按期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设置账簿、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按期缴纳或解缴税款、接受税务机关依法实行的检查等。
二、税款征收管理体制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税款征收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及海关, 其各自征收范围的划分注意选择题(一)国家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①增值税;②消费税;③车辆购置税;④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二)地方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①营业税;②个人所得税;③第五章的小税种等。
(三)海关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收的征收和管理:①进出口关税;②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关税;③委托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等。
第二节税务管理一、税务管理概述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
二、税务登记管理(一)概述:1.税务登记范围——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企业, 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税收管理学重点
税收管理学重点名词解释1、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税收分配特点,对税收分配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依法治税是指税收管理活动中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行为都必须制约于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纳税主体和征税主体的税收行为。
包括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
3、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为了加强税源管理,防止税源流失,依法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开业、经营事项变更、注销等)情况进行登记,并据此对其实施税务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
4、税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
5、当事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具体的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6、查账征收亦称自报核缴、查账计征。
纳税人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款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查核实后填写税收缴款书,纳税人持税收缴款书向国库经收处缴纳税款的一种征税方式。
一、纳税申报概念: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一定时期应纳税项目及应纳税款的一项征管制度。
意义:(1)有利于加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促进其正确办理纳税手续,提高纳税自觉性;(2)为税务机关审定纳税人应纳税款,掌握应征数,办理税款征收业务提供重要依据。
对象:依法负有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方式:(1)是否委托自行申报和委托申报(2)送达手段上门申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应当在纳税申报期限内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或委托代征税款报告。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收法制管理)
第2章税收法制管理2.1 复习笔记第一节税收法制的作用一、税收法制的定义税收法制即税收法律制度的简称,是指国家税收法律原则,规范意识和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诸方面的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法制具体体现在一国的税收制度上,并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对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行为权利义务的一种规范。
二、税收法治的作用1.税收法制是税收管理的前提和法律依据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就要通过立法程序建立税收制度,取得税收收入。
而税收制度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税款能否足额及时交入国库,必须通过税收管理来实现。
税收管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必须依据有关的法律,按照法律办事,依法进行管理。
因此,税收法制不仅是税收管理的前提,而且是税收管理的依据。
2.税收法制是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保障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否顺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矛盾。
为了解决可能会遇到的矛盾,使国家的税收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就必须严格执行税法。
任何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都是税收法制所不允许的,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税收法制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国际交往越来越多。
在国际交往中,运用税收法制手段,参与国际经济权益的分配与管理,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税收立法,对外籍人员和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行使课税权进行征税,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而且也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
4.税收法制是征收机关依法行政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税收法制既可以有效地促进征收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征收机关依法行政的权力,又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对征收机关来说,一方面要使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符合税法的规定,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另一方面,征收机关作出的正确的行政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征收机关将无法工作。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收计划、税收会计、税收统计)
第9章税收计划、税收会计、税收统计9.1 复习笔记第一节税收计划一、税收计划概述1.税收计划的定义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在现行的税收制度条件下,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变化情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进行测算而编制的收入计划。
税收计划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确定税收分配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筹划的管理活动。
它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包括税收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和考核,而且包括税收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
2.税收计划的分类税收计划的分类是指对税收计划的各种形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类,它对于正确地把握税收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按照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可以对税收计划作出如下几种归类:(1)按照税收计划期限的不同,可以将税收计划分为长期税收计划、中期税收计划和短期税收计划;①长期税收计划是指计划期在10年以上的税收计划;②中期税收计划是指计划期在5年左右的税收计划;③短期税收计划是指计划期在1年之内(包括1年)的税收计划。
(2)按照预算管理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税收计划分为中央税收计划和地方税收计划;①中央税收计划是指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列入中央财政预算范围的税收收入计划。
中央税收计划的编制主体是国家税务总局;②地方税收计划是指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范围的税收收入计划。
地方税收计划的编制主体是各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3)按照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收计划分为收入计划与工作计划。
①收入计划是指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主要目标的税收计划;②工作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税收收入之外的其他目标而制定的税收计划。
3.税收计划管理的作用税收计划对整个管理活动的成效影响很大。
税收计划为征收机关的行动提供了方向,同时又是协调征收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行动的重要手段,还是控制和衡量税收管理效果的标准。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款征收)
第5章税款征收5.1 复习笔记第一节税款征纳方式一、税款征收的内涵1.税款征收的定义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人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收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它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能及时、足额入库,在整个税收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将税款征收单独设为一章,以法律的形式把税款征收环节中征纳双方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确定下来,为税款征收工作提供了法律保护依据。
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过程的统一,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税务机关作为征税主体,必须依法行使税收行政执法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及责任。
在税款征收环节,税务机关拥有的执法权包括依法计征权、税款核定权、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权、税款补征及追征权、减免退税及延期纳税审批权等。
(2)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作为纳税主体或税款扣缴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或税款扣缴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税款征收方式税款征收方式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从计算核定到征收入库所采取的具体征税形式或方法,它存在于税款的计算、核定、缴纳这一运动过程之中,是这一过程的程序和手续的总称。
科学合理的税款征收方式是确保税款顺利足额征收的前提条件。
由于各类纳税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税务机关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不同的税款征收的方式。
1.目前,税款征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查账征收查账征收是指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根据自己的财务报告表或经营成果,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并报送有关帐册和资料,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会计账册资料,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征收税款的一种方式。
它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2)查定征收查定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从业人员、生产设备、原材料耗用情况等因素,查实核定其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税产品的产量、销售额,并据以征收税款的一种方式。
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优化建议
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优化建议2023年的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优化建议2023年是一个新的开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税收管理工作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
税收管理涉及到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税收征收的合理合法以及税源的优化管理。
那么在2023年,税收管理工作将面临哪些重点及需要进行优化的地方呢?一、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1.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提升纳税人的税收意识。
通过政府宣传、媒体宣传、税务机关的宣传,及时向纳税人传递税收政策信息,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纳税自觉性。
2.创新税收征收模式,完善监管机制。
税收征收是税收管理的核心环节,应通过加强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完善税收征收的监管机制,有效遏制逃税行为,维护税收公平。
3.加强税源管理,促进税收收入的提升。
加强对税源的监测,建立健全的税源管理机制,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税收来源的不正之处,推进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4.做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纳税人税收行为,打击不良行为,增强纳税人诚信意识。
二、税收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1.加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2.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化税收管理体系,实现电子化报税、联网实时监管,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和精度。
3.加强税务机关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提高税务机关的专业水平,增强税务机关的监管和服务能力。
4.完善税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
通过完善税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遏制逃税行为,实现税收公平。
总之,税收管理工作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未来国家税收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只有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创新税收征收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税源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强税收管理工作。
《税务管理》(第四版)第10章——税收经济分析与税收征管信息化
➢ 10.1.1税收经济分析的内涵及意义
➢ 做好税收经济分析,对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 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进一步揭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真实反映经济税收运行情况,把握组织税收 收入的主动权。 二是通过由经济分析延伸到对征管措施成效的分析以及对征管力度的量化分析,可 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深度和力度,把握其税收征管状况和各项征管措 施的成效,查找税收征管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税源管理的措施。 三是利用税收经济分析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分析某项税收政策或制度及其调整对经 济运行和税收收入增减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提供依据。 四是通过剖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对经济运行和税收收入的作用机理,围绕经济 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时期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整体目标,适时调 整相关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 通过不同数据的相关分析验证,可以发现纳税异常和税收管理上的问题。 关联分析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如通过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 对企业进、销项税额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海关完税凭证、农副产品发票等 的对比分析,直接提高了增值税的征管水平。
➢ 10.1.2税收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 税负分析、税收弹性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是税收经济分析的 四种主要形式和方法。
➢ 在实际工作中,要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税 源状况和征收情况;通过分析,及时准确地提出加强税收管理的意见。
➢ 【综合案例】
《税收管理工作要点》
《税收管理工作要点》20*年是我省税收管理提高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总局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20*年我省出口退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征退税工作的衔接,强化预警分析,健全岗责体系,加大考评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在严防骗税,确保退税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出口退(免)税审核、审批效率和质量,加快出口退(免)税进度,认真落实好出口退(免)税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落实好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加快出口退(免)税审核、审批进度。
20*年我们要认真抓好出口退税资料审核责任制,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审核出口企业申报的退税资料,做到随时受理、随时审核,有效提升资料审核效率和质量。
在防止骗税的前提下,加快出口退(免)税进度,在出口退(免)税计划指标内,用最短的时间把出口企业应该退的税款,及时退付给企业,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发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二、配合组织收入,协调安排好全省免抵调库指标。
免抵调库工作直接关系到各市组织收入,为确保明年初全省各市免抵调库到位,根据国家退税率政策调整,认真做好出口形势预测分析工作,根据各市局要求,及时协调使用好免抵调库指标,同时,抓好出口企业应征税货物的管理力度,防止税收流失。
三、增强防范骗税意识,切实做好出口退(免)税预警分析工作。
20*年我省建立和运行了出口退税预警机制,在监控、分析、评估、防骗税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今年要加大退税预警分析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对出口退税预警工作流程各环节的管理控制,把以预警发布环节为重点,逐步转移为以预警处理、控制为重点,发挥预警信息的作用,提高预警分析质量。
要依托出口退税电子审核系统拓展评估监控手段,强化预警分析针对性,目的性,定期召开预警分析会议,注重从出口货物的单价、数量、来源地、口岸变化、供货企业的税负、换汇成本、逾期申报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实现出口退税各工作节点的实时监控,最终达到全程监控。
《税务管理》(第四版)第5章——税收风险管理
➢ 5.2.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表5-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分类
➢ 5.2.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表5-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分类
➢ 5.2.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表5-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分类
➢ 5.2.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表5-1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分类
➢ 管理
➢ 2.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 我国税收风险管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1983年国营企业“利改税”的启动而逐渐发展 起来的。在这之前,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本质上是一种排斥 风险的确定性经济, 基本不存在风险管理问题。其间由于国营企业上缴利润制度的施 行, 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平均不到50%,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外, 经 济社会是在一种趋向“无税”的状态中运行的。
➢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内容包括制 定目标规划、收集涉税信息、开展风 险识别、确定等级排序、组织风险应 对、实施过程监控及评价反馈, 以及 通过将评价成果应用于规划目标的修 订校正, 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改进的 管理闭环。。
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图
➢ 5.1.4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 1.制定目标规划
➢ 通过税负率、弹性系数、计税收入变动率、成本费用率、利润率等若干关键指标可系统描绘出纳税人的重 点税收风险画像, 具体可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分析角度。
➢ 从横向来看, 每个行业有其各自的特点, 在利润率、税负率等指标上也存在差异, 因此将纳税人的实际指 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同行业纳税信用高的标杆企业指标数据进行横向比对分析, 可从差异中判断识别 纳税人的税收风险。
➢A ➢B ➢C ➢D ➢ 答案:B
➢ 5.2.2税收风险识别方法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务行政处罚)
第12章税务行政处罚12.1 复习笔记第一节税务行政处罚概述一、税务行政处罚的概念1.定义税务行政处罚是指依法享有税务行政处罚权的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收法规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法律依据税务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法律依据为《税收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
3.基本特点(1)税务行政处罚主体是依据法定权限所确定的税务机关;(2)税务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了税收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当事人;(3)税务行政处罚是以对税务违法者惩戒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税务行政处罚与其他相关行为的区别1.税务行政处罚与税务行政强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①税务行政处罚是对税务违法行为的制裁,采取对税务行政处罚相对人设定新的义务或剥夺其权益的手段。
处罚决定不因相对人停止违法而解除;②税务行政强制本质上属于执行行为,是对有违法趋势或违法轻微者的控制手段和措施,税务行政强制相对人履行税法义务时,强制措施即停止或解除。
(2)目的不同①税务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制裁税务处罚相对人,以维护税法严肃性;②税务行政强制的目的在于敦促或强迫税务行政强制当事人履行税法义务。
2.税务行政处罚与税务刑事处罚的区别(1)处罚的对象不同①税务行政处罚对象是违反有关税收法规,但一般情节和后果较轻,未构成犯罪的当事人;②税务刑事处罚的对象是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情节和后果比较严重,构成犯罪的当事人。
(2)处罚的依据不同①税务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处罚法》、《税收征管法》和其他有关法规;②税务刑事处罚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刑法》。
(3)处罚的决定机关不同①税务行政处罚决定是由税务机关为行政主体作出;②税务刑事处罚是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4)处罚的手段不同①税务行政处罚的处罚手段包括财产罚(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和行为罚(停止出口退税权、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等);②税务刑事处罚有五种主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三种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务代理)
第16章税务代理16.1 复习笔记第一节税务代理概述一、税务代理的特征1.公共性税务代理机构不是税务行政权力机关,而是征纳双方的中介机构,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客观地评价被代理人的经济行为;代理人必须在税收法律范围内为被代理人代理税收事宜,独立、公正地执行业务,维护国家利益,并保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2.自愿性税务代理的选择一般有两种:a.单向选择,即被代理人在认为有必要委托代理人代理税收事宜时,主动选择代理人为其代理税收事宜;b.双向选择,即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共同商定税收代理事宜。
无论哪种选择都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
3.有偿性税务代理是一种社会服务,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因此同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要自负盈亏,实行有偿服务。
代理人只有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才能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只有有偿服务,才能使经济责任得到履行,使代理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
4.独立性税务代理机构是独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征纳双方之外的中介机构,税务代理机构与代理人不受税务行政部门的干预与左右,也不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所左右,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税务代理人与税务代理机构1.税务代理人税务代理人是指具有丰富的税收实务工作经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法律基础知识,通过国家注册税务师考试,并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专门人员。
税务师必须加入税务代理机构,才能从事税务代理业务。
国家对税务师实行资格考试和认定制度。
【说明】根据目前的政策趋势,注册税务师将由准入类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2.税务代理机构税务代理机构一般称为税务师事务所,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的其他机构,也可作为税务代理机构。
税务代理机构的设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从业人员,其中至少有5名以上经国家审定注册的税务师。
一个税务师只能加入一个税务代理机构从事代理业务。
三、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与终止1.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①税务师承办代理业务,必须由其所在的税务代理机构统一受理,并与被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或合同)。
吴旭东《税收管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税收基础管理)
第3章税收基础管理3.1 复习笔记第一节税务登记一、税务登记的含义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
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建立税务登记制度,对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税务登记的种类及管理规程税务登记包括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以及停业、复业登记等。
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是县以上(含本级,下同)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实施属地管理,采取联合登记或分别登记的方式办理税务登记。
有条件的城市,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可以按照“各区分散受理、全市集中处理”的原则办理税务登记。
采取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当对同一纳税人核发同一份加盖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
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之间对纳税人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由其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协商解决。
1.设立税务登记(1)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对象设立税务登记,也称开业税务登记。
根据现行法规规定,下列纳税人应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①各类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②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人或承租人。
③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境外企业。
④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以外的其他纳税人。
(2)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和时间要求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a.如果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税收管理》第3章税收基础管理
2.其他纳税人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 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下 列证件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 税人变更登记内容的有关证明文件;税务机关发放的 原税务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和税务登记表等); 其他有关资料。
上述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 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 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三、特殊税务登记的管理规程
本部分内容包括: (一)扣缴税款登记 (二)停业、复业登记 (三)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 (四)非正常户的处理
3. 个体工商户注销税务登记
实行“两证整合”登记模式的个体工商户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 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先向税务机关申报清税;清税完毕后, 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出具《清税证明》,纳税人持《清税证明》 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改革实施 后设立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简易注销,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于到税务机关办理清税证明:一是未 办理过涉税事宜的;二是办理过涉税事宜但没有领用、没有申 请代开过发票,且没有欠税和没有其他未办结事项的。
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 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 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 一项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管理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第一节税收管理的定义一、税收管理的定义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二、税收管理的作用税收管理的作用——实现税收的职能1保证税收财政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2保证税收调节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3保证税收监督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第二节税收管理的内容一、税收法制管理税收法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和税收司法。
税收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颁布、实施、修正、废止税法的一系列活动。
税收司法是国家的有关机关(如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对违反税法的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判决的一系列活动.二、税收业务管理1税收计划管理2税收征收管理3税收票证管理4发票管理5税收会计管理6税收统计管理三、税务行政管理税务行政管理是对征收机关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工作程序以及征收人员等进行管理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税务机构管理、税务人员管理、行政处罚和税务行政复议与诉讼。
四、税收管理其他1税收管理体制2税收管理方法3税务代理与咨询、税收文化(P10的税收管理流程图)第三节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税收管理体制概念体制就是分权(财权和事权);税收管理体制就是税收分权(征管权限和收入分配权限),即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税收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权限主要包括:立法权(税法的制定与颁布、具体情况的解释与说明、税种的停征和开征局部调整及减免税等)、征管权及收入的分配权三、分税制(一)分税制的内涵是分级税收管理体制的简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划分税种或税源,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的一种制度(二)分税制类型类型:1。
分享税种分税制:有无共享税⑴有共享税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有分为两级共享、三级共享及多级共享⑵是否设置共享税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2.分享税源式分税制:分征式、附加式和上解式注:采用不同的模式主要取决于本国的政权体制(三)影响分税制类型的因素国家政权结构--—分享税源式分税制国家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分享税种式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的分税制是94年推行的,94年之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责任模糊,造成中央与地方利益脱节,故选用分享税种分税制使中央与地方利益边界清晰,减少扯皮与摩擦.(四)我国选择分税制的条件及情况我国分税制的类型我国选择此类型的原因分析—三大因素我国实施分享税种式分税制的弊端及方向1。
地方本位主义2。
不利于调动积极性3.地方经济不平衡方向:由目前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向分享税源式分税制转变(五)分税制的内容机构的重新设置: 税收系统一分为二,国税、地税分家,中央税和共享税由国税局征管,地方税由地税局征管征管权限——-大部分集中在中央政府,特别是税收的立法权收入的划分1。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车辆购置税2.地方税3。
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第四节税收管理的原则依法治税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效率原则效率原则税收成本的分类1.按照用途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前者包括基建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后者人员工资、福利、奖金,公务费(办公差旅费、水电、电话),业务费(宣传、教育、培训、行政诉讼、办案、票证印制费)2.按照成本负担对象分为征税成本(人员工资、福利、设备等);纳税成本,又称奉行费用(办证、发票、时间、交通、交际及代扣代缴);政治成本(博弈,如物业税等)征税成本率世界各国征税成本率2005年,美国0。
58%,新加坡0.95%,日本1。
13%我国的情况1993年3。
12%,96年4.73%,2005年6%第二章税收法制管理第二节税收立法管理税收立法税收立法也称为税法的制定,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废止税法的一种专门管理活动.税收立法对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利用税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促使征收机关依法征税和依法行政,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税收立法程序一般立法程序草案的提出—审查-讨论-通过—颁布我国税收立法程序(我国每年三月份开两会)提出—审议—通过—颁布第三节税收执法管理(P35)税收执法的地位—三大部门税收执法监督造成执法不当或执法违法的两大原因:1.税收立法不完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问题2。
执法人员素质问题税收执法的责任第四节税务司法管理税务司法的作用(P37)维持税法的权威性,强化税收管理,维护正常的税收环境和税收秩序税务司法的原则依法处罚原则—秉公执法,避免以罚代刑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原则—司法应当尊重客观事实独立原则—避免干涉和阻挠税务司法程序证据-起诉—判决—执行第三章税收基础管理第一节税务登记一、税务登记的作用概念: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
作用: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建立税务登记制度,对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者税源,后者权益)二、税务登记的种类及管理规程税务登记证的办理分为国、地税分别办理和联合办证两种情况(一)设立税务登记(P42、43)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和时间要求(30日)(二)变更税务登记(P46)变更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税务登记证内容的某项改变或部分改变)变更税务登记的申请(30日)(三)注销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四种情形)1。
破产、解散或撤销2.吊销执照3。
税务机关改变4。
承包结束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程序与开业登记相反(P48)第三节发票管理一、发票管理的意义发票的概念发票是单位或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发票管理的意义有利于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加强财务收支监督有利于加强税务管理,确保国家税收收入有利于保障合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补:发票的类型发票分为两类: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有分为普通商业发票和普通服务业发票二、发票管理办法(一)发票的印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指定企业印制普通发票的印制:省级税务机关指定企业印制印制注意问题1。
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2。
印制发票企业要求及印制程序3。
印制文字要求4。
印制地点(二)发票的领购领购对象——三种人1.法定领购人——办理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2.不需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单位3.临时在当地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跨省经营)领购手续1。
初次领购-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财务章银行开户证明获取发票领购簿(正对以上三种人不同情况)2。
非初次领购——凭发票领购簿领取领购方式1。
批量供应——大企业2.以旧换新3。
交旧换新(三)发票的开具和保管发票开具1.据实开具2。
顺序、逐栏、一次性开具3。
文字要求4。
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倒卖等发票保管1。
保管时限—5年2。
发票丢失处理—媒体声明(四)检查与处罚根据印制、取得、开具及保管等要求,检查纳税人是否存在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处罚即承担的责任三、专用发票的管理(P6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专用发票领购手续专用发票的开具专用发票的保管未按规定取得、保管、开具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补:销售折让和销货退回的处理购货方未付款也未帐务处理1.销货方记账联未作帐务处理:退票-作废—从新开票或不再开票2。
销货方已做帐务处理:退票—开红色发票-撕记账联抵扣销项税额-收回的发票联和记账联附红色抵扣联后并注明原记账联和红记账联存放位置购货方付款或未付款但帐务处理购房方向当地税务局索取销售折让和销货退回证明单-交给销售方—-销售方开红色专用发票-—存根联和记账联销货方扣销项税,发票联和抵扣联购货方口进项税第四章纳税申报第一节纳税申报的意义一、纳税申报的定义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依照税法规定,就有关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的制度.它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甚至起诉的依据。
二、纳税申报的意义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提高纳税自觉性。
即分清责任,强化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
计税由以税务人员为主转向以纳税人为主,同时,税务官员精力重点由收税转向稽查。
第二节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一、办理纳税申报的对象总体上有两种: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临时收入或行为及非生产经营但负有纳税义务单位和个人.概括为应税收入、应税行为及应税财产.依法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扣缴义务人二、办理纳税申报的要求纳税申报方式以送达方式差异分类直接申报、邮寄申报和电子申报(三种申报方式所处的地位)填报人不同分类自行申报和代理申报第五章税款征收第一节税款征收与缴库方式一、税款征收的内涵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义务人依法应缴纳的工商各税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税款征收税款征收方式分类根据应纳税额的确定方式或方法划分查账征收(大中型企业)查定征收(小型作坊式企业)查验征收(零星、分散及流动性税源)定期定额征收(个体工商户)根据税款的收缴方式或收缴人划分税务机关直接征收代收代缴代扣代缴委托代征三、缴库方式我国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国库层次: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税款缴库方式直接缴库-—大额税款自核自缴(先交税,后申报)自报核缴(先申报,再交税)汇总缴库——零星税款四、相关税收票证的种类和使用税收缴款书(适用于直接缴库)税收完税证(汇总缴税)第二节税款征收措施一、核定税额征收核定税额的适用范围(基本与帐目有关)1.四种与设置账簿有关2.两种为逾期不申报和申报计税依据偏低核定税额的方法1.同行同等规模与收入税负水平核定2.营收或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3。
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核定4。
其他方法四、税收保证措施和税收保全税收保全措施(P93)税收保全措施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税收保全措施的形式及要求税收保全措施的解除及责任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P96)税收强制执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形式及要求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两种形式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要求税收保全与税收强制执行的异同1.相同点:目的、属性(税收征收措施)、批准(县级以上税务局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