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
教古诗词的方法释题意悟诗情
![教古诗词的方法释题意悟诗情](https://img.taocdn.com/s3/m/4f5591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b.png)
教古诗词的方法释题意悟诗情
教授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释题意悟诗情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1. 解释题目和背景:首先,向学生解释诗词的题目以及作者的背景信息。
这是理解诗词内容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逐句解释:对每一句诗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包括其中的字词、语法和修辞。
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可以特别强调,并给出准确的解释。
3. 理解诗意:在逐句解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诗词的意思。
这包括对诗词主题、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理解。
4. 感悟诗情:这是教授古诗词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词,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也可以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5.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6. 拓展与运用:在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等方式,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7. 教授技巧: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教授一些诗词写作技巧,如韵律、对仗、修辞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教授古诗词,引导学生释题意、悟诗情。
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古诗词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e61923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d.png)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古诗词赏析方法1、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2、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
![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097f1ce0c22590102029da1.png)
谈一谈古诗 词曲的鉴赏策略 。 策略之一 :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 的形 象既指 叙事诗 中塑 造 的人 物形象 ,也 指抒情 诗 中的
絮 ,代指 暮春季节 ,暗寓 青春 流
逝 。表达 的情感 : 伤春伤 别之愁 ,
难 收。犹记 多情 , 曾为 系归舟 。碧
学教
久别怀人之情 。
韶华① 不为少年 留。恨悠 悠 , 几 时 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 。便作 ⑦ 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
课改《 考 纲》 中的一项重 要考 查 内
容 ,而古 诗词 曲的 阅读 鉴 赏又常 常是考 查的 主要 载体 。所 以古诗
.
借 助诗 词形 象 , 深 入 领会
诗人 的思想感情 。
一
这是 一首 怀人伤别 的佳作 ,为秦
观早起 的暮春别恨 之作。“ 西城 杨 柳弄春柔 ” 貌 似纯写 景 , 实则有 深 意。因为这柳色 , 通 常能使人 联想 到青春 及青春 易逝 ,又可 以使 人 感春伤别 。另外 , “ 柳” 谐音 “ 留” , 古人有折柳送别之说 。所 以 , 本词 中“ 杨柳 ” 应该 还有象 征离别 的意
诗词 形象鉴 赏 的一个 重要 内
【 注】 ①韶 华: 青春年华 。 又指 美好 时光 。②便作 : 纵使。
概括 “ 杨 柳” “ 飞絮 ” 意象 的 内 涵, 并分析这首词表达 的情感 。 [ 解析 ] 本 题考查 鉴赏诗 歌 的
形象、 评价古诗 的思想感 情能 力 。
词 曲的阅读鉴 赏就 成为 高考命题
去 ,依 依惜 别 之情 ” ; “ 莲 ” 因与
美、 雄浑壮阔、 萧 瑟凄 凉 等 , 注 意 要能 准确地体 现景物 的特点 和情 调 。②描绘诗 中展现的 图景画面 。 答题 时 应抓 住 诗 中的 主要 景 物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667f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曲艺表演等,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古诗词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融入情境教学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通过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古诗词的影子,使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加深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拓展课外阅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选本或专著,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古诗词知识,开阔视野,提升修养。
四、注重实践体验古诗词是要用心去领悟和理解的,纯粹的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外自由创作古诗词,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理解。
通过实际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96d7e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5.png)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好处学生理解古诗词意境与情感的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巧妙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强行学生解释和深读古诗词,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陶冶情操,重视培养文化素养。
但古诗词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与当代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体验意境。
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音乐、影像等手段,将古诗词的意境还原,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同时展示美丽的月夜景象,使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2.联系生活,感受情感。
古诗词并非空洞的文字,其背后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感受出发理解诗歌。
例如,在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次离家时的感受,并与诗歌中表达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诗词朗读、诗歌创作、诗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增强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二、解读文本,细掘内涵1.字词解析,理解基础。
古诗词的词语一般具备特殊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字词解析,再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例如,解释“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窗”,解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望”和“思”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意象分析,感受意境。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解释诗歌的意境。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绘的景象,不仅是瀑布的美丽壮观,更是作者对自然伟力的感叹。
3.情感分析,体会情感。
古诗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含义,深刻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fbd94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5.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赋等,涉及的诗人、词人有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
这些作品既有豪放派,也有婉约派,既有写景抒情的,也有咏史怀古的。
学习注意事项学习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作者背景:学习一首诗,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把握诗歌结构:古诗词有固定的结构,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我们要熟悉这些结构,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美。
3.品味词语用法:古诗词中有很多独特的词语用法,我们要学会品味这些词语,理解其内涵。
4.感悟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其魅力所在,我们要学会感悟意境,领略诗歌的美。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吟诵法:吟诵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吟诵,我们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更好地理解诗歌。
2.翻译法:翻译是将古诗词译成现代汉语,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诗歌的原意,不要随意篡改。
3.比较法:比较法是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的相似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诗歌。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了解中考对古诗词赏析的要求,掌握考试重点。
2.分类整理:将所学古诗词按照题材、作者等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复习。
3.强化训练:进行古诗词赏析的强化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想象、联想,将古诗词中的景象呈现出来,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交流:与同学、老师进行古诗词学习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的多读经典:多读经典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感悟,就一定能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5f9790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a.png)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将古诗词鉴赏纳入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意图的角度,探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审美特点。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作为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古诗词以其深情和婉约的表达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其思考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组织1. 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理论讲解与实践应结合起来。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实践演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2. 课外拓展与校内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和校内实践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参加古诗词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精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以及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活动。
2.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例如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将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 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与兴趣,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例如,针对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对于对古诗词鉴赏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
初中古诗词鉴赏的教研(3篇)
![初中古诗词鉴赏的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0b8c2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2.png)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的关键时期。
为了提高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质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研探讨。
二、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1.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在当前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是古诗词内容较为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解—背诵—默写”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体会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仅关注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情趣(1)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将古诗词的意境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古诗词。
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登鹳雀楼》(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浅析
![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750a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9.png)
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浅析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浅析几种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一、情感引导策略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可以先放一段音乐或展示一幅画作等与诗词情感相契合的素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产生的情感,并与古诗词进行对比和联系,进一步理解古诗词。
二、形象感受策略古诗词中充满了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感受策略让学生通过感官去感受诗词中的形象,并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意象的古诗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会诗词中的景物、色彩、声音等,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境。
三、比较分析策略古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教师可以选择两首相关或相对的古诗词,让学生对比两首诗词的主题、格律、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四、互动合作策略古诗词鉴赏可以通过互动合作策略进行,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古诗词鉴赏,相互交流意见和感受,并通过小组展示和评论等方式分享给全班同学,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五、创造表达策略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并依据诗词的意境,进行创作和表演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收获和成长。
古诗鉴赏应考策略
![古诗鉴赏应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cf7992f0066f5335a81212a.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陆公宇上海市延安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科考试的重要项目,虽然分值不多,但由于所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符合语文教改的方向,也有利于检测学生语言把握的高低和文化浸润的浅深,所以一直受到高考命题组的重视。
在高考试卷中它独立为一个单独的板块,题型以主观简答题为主。
因为古诗词本身体裁的多样、题材的丰富、主题的广泛以及灵活多变的创作技巧,这些都增加了广大考生的备考难度,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很有必要。
这里所说的备考策略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是知道怎么考你,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明白如何下手,以至“滴水不漏”。
知晓怎么考你也须从两个方面来说——抓“纲”举“目”。
“纲”指《考试说明》,“目”为历年试题。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高考高效复习的津梁,所以一定要在复习过程中仔细研读。
《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为2003年新增加的内容)。
作为高考语文能力方面的检测,“鉴赏评价”是最高的能力等级(E级),“鉴赏”属审美上的关注,“评价”是思想上的判别,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曾经对此作过详尽的解释:“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论。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须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段话最起码有这么几层消息:考查的作品肯定是历史积淀的优秀作品,此其一;作为优秀作品,或思想或艺术,特征比较明显,此其二;佳处不必一一点将,略知二三即可,此其三;回答亦不必铺张成文,连缀成段、稍作点染就行,此其四。
古诗词鉴赏题解答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解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a90a8a8762caaedd33d42b.png)
浅谈古诗词鉴赏题的解答策略摘要:《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要内涵和艺术特色作出分析与评价”,此即所谓鉴赏。
关键词:诗中意象;思想感情;艺术手法作为各地高考的必考题目,古诗词鉴赏一直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研究这一题型的解答策略很有必要。
下面是笔者的一点浅陋心得,与大家探讨。
一、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常常把作者写入诗中的物象称为诗歌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意象形成了其独特的含义。
如,“杨柳”“长亭”“酒”成了送别诗中的“常客”;思乡时候更是不能没有“月亮”与“鸿雁”;愁苦时,“梧桐”“细雨”“芭蕉”“高楼”常伴主人公左右。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诸其上,因此,只有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才能正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2012年江苏高考卷考查到秦观的《江城子》,出题者要求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这就需要考生在准确把握这首词关键意象的前提下作出回答。
首先要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杨柳”“飞絮”分别代指什么,“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指恋人分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指青春流逝。
”再结合意象的内涵来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伤春离别之情,久别怀人之情”。
二、准确把握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1.有效提示点之一——诗歌题目古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就已经自觉地对诗歌进行了分类,而题目常常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分类标志。
比如,看到《送魏万之京》《别董大》《赠汪伦》,就知道此诗属于送别、离别类,《咏柳》应该是咏物诗,《咏怀古迹》就是怀古诗等。
古诗中通过题目就可以直接分类的有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其他类型的则一般不适用此法。
2.有效提示点之二——诗歌作者诗歌作者不同,所映射的时代背景就会不同,艺术风格也会不同。
比如,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不仅仅是因为他人生中的两次被迫害,主要是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成为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同时极大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e6181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f.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代代人所继承、发扬的精华。
在初中阶段,要重视对古诗的研究和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词语,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悠长的意境,成为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典范。
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鉴赏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古诗词往往以简洁的内容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由于缺乏强烈的代入感,使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领会。
所以,老师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享受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从而使初中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1.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1.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不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知识接受阶段,而是对古诗词有了深入的剖析与解答能力。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语文学科中,诗词鉴赏是一项很重要的考试内容,但是,考生在考试时往往会使用答题模板,对那些意义深远的古诗词,不能进行深入探究。
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转变,并正确指导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它的语言美能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古诗词的语言简单、含蓄、表现力强。
诗人往往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情感与体验。
古诗词饱含着汉字的韵味,饱含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感情。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如果不能掌握古诗词的知识与内涵,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2.古诗词教学策略2.1.找出诗眼的鉴赏,体会其点睛之处在古诗词中,“诗眼”是古诗词的关键,也是人们对其进行全面欣赏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04c53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1.png)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摘要:知人论世是指通过描绘人物的志趣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来表达个人的人生哲学,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鉴赏中,运用知人论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心灵的世界,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诗词之美。
本文将从古诗词鉴赏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提高诗词欣赏的水平。
关键词:知人论世;古诗词鉴赏;策略;思想情感正文:一、深入分析人物知人论世在古诗词中往往以对人物的深入分析作为途径,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心理、阅历、起伏和经历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貌、相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性格倾向,以及生命历程中的磨难、喜怒哀乐等等。
只有深入解读人物的内在世界,才能真正领略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二、注意情感表达知人论世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哲理思想的方式,所以在古诗词鉴赏中,我们更要注重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在鉴赏时,需要从诗人的选材、表述方式、表情、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把握作品情感的主次分布、情感氛围的渲染、情感表现的技巧和手法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三、理解哲理思想在古诗词中,知人论世往往是通过表述人物的命运、感受、思想等重要方面,来反映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因此,在鉴赏时,我们应该着重理解作品中的哲理思想,寻找作品中的启示和感悟,力图领会诗人的思想深意,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对比异同之处古诗词中的知人论世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异同之处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鉴赏时,我们应该注意寻找作品中的对比点,并从中领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悟。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通过对善良的朱熹和残忍的秦桧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准则和政治理念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知人论世是古诗词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欣赏诗词之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0691a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7.png)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在鉴赏古诗词之前,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平仄、韵律、节奏等基本规则。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2. 积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包括明月、杨柳、菊花、杜鹃等,这些意象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明月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则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积累这些常见意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了解古诗词的背景:鉴赏古诗词需要了解其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4. 练习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古诗词鉴赏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如何分析意象和意境、如何品味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5. 多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多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可以培养对古诗词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6. 注意答题规范:在考试中,要注意答题规范,按照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
同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答案更加具有说服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备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积累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古诗词赏析基本策略
![古诗词赏析基本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ddc84d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6.png)
古诗词赏析基本策略
一、看题目。
有时,题目会为我们提供诸多信息,譬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晚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再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这类题目就说明内容是关于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可以猜测诗歌孕育的思想感情应该是离愁别绪方面的。
再如看到《秋词》、《天净沙,秋思》之类的题目,就可以断定诗歌内容是写诗人由眼前秋色引发出自己内心的许多感慨等。
三、看注释。
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细小的一个细节。
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表达。
例如:唐朝朱庆馀的《近试献张水部》:“洞房昨夜罢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初看是写一个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见公婆的紧张与不安,但结合诗题仔细分析却不是这么简单。
诗的题目暗示诗歌的内容。
委婉含蓄。
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
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考生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把他比作新嫁娘等待见公婆的惶恐和希望自己的丈夫帮自己过关的心情表现的贴切生动。
如果不分析题目鉴赏诗歌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5121fb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d.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手段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加之许多古诗词语言繁琐,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效手段。
以下是几个可以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一、建立阅读兴趣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学生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孩子们建立和培养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生动形象的例子:教师可以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或演示语言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
2. 视觉、听觉联动:通过让学生多看多听,帮助他们建立起古诗词的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鉴赏古诗词。
3. 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看一些与古诗词有关的书籍、资料或者文献,以了解一些与古诗词有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二、培养感受能力鉴赏古诗词需要通过对古诗词的感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1. 听、说、读、写、演五个方面:学生应该在听、说、读、写、演五个方面进行古诗词的学习,从而达到感受、理解和欣赏的目的。
2. 模仿、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文学创作方式,如规范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正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3. 反复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同一篇古诗词,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增强古诗词阅读的感受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涉及到汉字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还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历史、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1. 解读难词:老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解读难词,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2. 解读典故:古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解读典故,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
3. 明确作品主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古诗词的主题,分析古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涵。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原则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b195cd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8.png)
【导语】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正确的步骤和⽅法。
鉴赏古诗词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法和主题思想。
下⾯就给⼤家分享下学习古诗词的⽅法原则和策略,欢迎阅读!学习古诗词⽅法 学习古诗词⽅法 ⼀、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
如杨万⾥的《初⼊淮河四绝句》。
如果没有诗下的注释,我们只认为这是⼀⾸写景的诗。
但加上注释,我们可以判断出这⾸诗表⾯句句在写景,实则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奈,对国家统⼀、⼈民⾃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了解诗⼈的⽣平。
如李弥逊的《春⽇即事》。
从字⾯上看,作者描写的春⽇环境是幽静凄清的,情绪是低沉的。
但问题答到这个层⾯上还不够。
我们结合⼀下诗⼈的⽣平可以知道,李弥逊历任中书舍⼈、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被免职。
从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从位⾼权重到⼤权旁落,⼈情上从门前的车马喧闹到门可罗雀。
那么这种低沉的情绪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三、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歌的意象⼀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如松、梅象征⾼尚的节操;牡丹象征富贵;柳象征送别、留恋等。
诗⼈在⽤到这些意象时,⼀般都和⾃⾝联系起来托物⾔志,这样,在其固有的象征意义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诗作,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四、善于发现“诗眼”。
⼀⾸诗⾥,诗眼往往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全诗的思想。
它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现诗⼈感怀、概括⼒的语汇。
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来品味,看它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情感上的作⽤。
五、利⽤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触景⽣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诗,⼀般是先情后景。
了解了诗歌的结构,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
古诗词四个原则 古诗词四个原则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课程标准》在“古诗⽂阅读的评价”⼀段明确指出:“评价学⽣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重点在于考查学⽣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具书理解诗的⼤意,⽽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古诗鉴赏应试的策略
![古诗鉴赏应试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9f96e5aad02de80d4d840b8.png)
形象 ;梳理古诗 中常见 的事物形 象 ;意境 与意象 的把握 ;诗歌 的
语言风格 ;诗歌的思想 内容 ;诗 歌 的 表 达 方式 ;诗 歌 的抒 情 方 式 ;常见 的表现手法 。在备 考 的 后期 ,知识都 归结为相应 的名词 术语 ,把 古 诗 鉴 赏 的知 识 术 语 化 、条理 化。 要有 生活积累 。古 诗鉴赏要 求我们 调动相关 的审美 因素 ,运 用想象 、联想 ,品味古 诗 中的情 趣 与 理 趣 ,从 而达 到鉴 赏 的 目
和主 旨。如 自居易 的 《 邯郸冬 至
夜 思家》 中的 “ 至 ”表 时 间 , 冬
“ 邯郸 ”表 地 点 ,且 与 “ 至 ” 冬 点 明了特定 的背景 ,是说冬 至佳 节时 自己仍 客居邯郸 ,这才 “ 思 家 ” “ 家”揭 示 了此 诗 的主 , 思 旨。李益 的 ( ( 春行即兴》 中 “ 春 行 ”表时 间、事 件 , “ 即兴 ”揭 示 了诗人触景生 情 ,写所见所 闻
所感 。
② 看作者的创作 风格 。先看
点 ,一 个 时 代 有 一 个 时代 的 诗 歌 ,适 当 了解 时代 背景 , “ 知人 论世 ”有助于准确 的把握那个 时 代 的诗歌 艺术 。 “ 唐 ”王勃 、 初
骆 宾 王 、陈 子 昂等 以 刚 健 壮 大 的
主体 风格 ,是现实 主义作品 ,还 是 浪 漫 主 义 作 品 ;是 豪 放 派 词
高 适 、岑 参 等人 ,都 要 简 单 得
多 ,比较 重理智轻感情 ;另一方 面是宋代强 化了文人对 于国家政 权 的依赖性 ,文人 比较注 重个人 对 国家 、对社会 的政治责任 和道 德 义 务 ,而 抑 制 个 性 的 自由发
.
全 面 审读 信 息
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三种策略
![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三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f31313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a.png)
素质培养古诗词历经千年而不衰,流传百世而弥新,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华夏民族辉煌历史中价值连城的宝石。
无数文人墨客在古诗词中书写了自己生命中的隐痛,描绘了祖国壮美的山河,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呢?接下来,笔者就介绍几种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朱熹曾说:“凡读书,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南宋词人周密说:“三分诗,七分读。
”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是离不开诵读的。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让他们感受作品的节奏美、音韵美。
反复诵读,用心体味,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值得反复诵读的诗歌。
这首诗的音韵忽高忽低,节奏时缓时急,曲折回环,奔腾向前。
诗歌以七言为主,中间又夹杂着三言、五言、十言的句子,富有音乐美。
在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举办诗词诵读擂台赛。
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他们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倾听名家的朗读音频,从中吸取经验,掌握诵读《将进酒》的方法。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用方言读诗歌”的活动。
他们可以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诵读《将进酒》,让听众感受不一样的美。
我们还可以组织开展朗诵表演活动。
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展现自己对《将进酒》这首诗歌的理解。
一名学生诵读诗歌,一名学生播放背景音乐,一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随着诵读的节奏起舞。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他们就能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美丽的图片古诗词是一种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最丰富的思想内涵的文学体裁。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将其中深奥的词句转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片。
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美丽的图片,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内容美,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65d19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b.png)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1-12-31T17:16:29.16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1月作者:陈滢雪[导读] 古诗词在我国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占比是非常大的,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对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
陈滢雪萧山区临浦镇第二小学 311251【摘要】古诗词在我国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占比是非常大的,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对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方法探究;古诗词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2)01-043-01引言古诗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对于语文教学观点和方法都提出了最新的要求,所以,老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然而,如何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呢?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本人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总结和阐述,希望以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进一步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
一、从题目抓住题材
即题目写的是什么题材。
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高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咏物诗,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
例如:
梦微之①
(唐)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①微之,指诗人元稹。
问题: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从题目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思念友人的作品,再结合诗句,通过咏物、回忆、写梦来表达思念之情。
答案: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
二、从关系分析技巧
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因?
槭?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种关系其实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方法。
例如: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初眠:蚕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
七日一眠,经过四眠,才吐丝结茧。
问题:作者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请结合全诗分别举例说明。
解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段,结合诗中的“手挽长条泪如雨”和“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可知本诗使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段。
答案:①动作描写:“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
②心理描写:“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丝的焦虑之情。
三、从褒贬辨别倾向
褒贬,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这一点可以从词语的褒贬中流露出来。
例如:
梅花绝句
(南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问题:这首诗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却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就是“化身千亿”,至此感情完全显露。
答案:从“何方”“化身千亿”等词语可看出作者的痴情狂态,欲站在梅花树前尽情欣赏,表达了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四、从辞色把握风格
辞色,即词语传达出来的各种色彩。
包括:1.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2.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约)、庄谐(严整、幽默)等;3.语体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
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
要把握风格,就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性格色彩和语体色彩。
例如:
湖洲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问题:分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汪诗中的“不尽头”“燕云”“夕阳”“寒鸦”“目断”等,冷暖、语体色彩等都在给人传递伤感的情绪。
结合注释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表达一种家国之痛,与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呼唤自然不同。
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则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
五、从冷暖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
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
例如: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一二两句写景中哪些词语传递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解析:这里主要指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语,诗歌中形象的色彩往往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
答案:“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作者无比欢欣的心情。
六、从背景联想意图
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为世”的反映,后者是“诗言志”的表现。
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诗词,一定要联系有关背景。
例如: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问题: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解析:仔细看注释,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再结合诗歌的内容,可得出答案。
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民族安定团结的愿望。
七、从尾句了解主旨
许多诗词,往往在最后一两句升华,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主题来。
所以,应注意末句,从末句把握诗词的主旨。
例如:
题画
(宋)李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李唐,宋代画家,他初到杭州时,靠卖画糊口,但当时之人多崇尚艳丽的花鸟画,无人赏识他的画。
②燕脂,即胭脂,画画的红色颜料。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前两句写景、评论,说掩映在云雾中的山村、雨水冲刷过的河滩具有一种朦胧美,村子在云雾中隐约可见,河滩被雨水冲刷之声隐约可闻。
后两句才点明观点。
答案:讽刺(幽默)中透着愤怒(愤激、愤慨)之情。
这是反语,意思是说,早知道我的画不被人欣赏,就多买些胭脂,浓墨重彩地去画人人都喜欢的牡丹了。
既是讽刺“时人”不懂得欣赏自己的画,更透着一种愤激之情。
八、从整体品评意境
意境,是指由言、景、情、意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只有从整体上品评诗歌的言、景、情、意,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例如: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问题:结合全诗,说说诗的前六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解析:从景上看,“露”是“坠”的,“月”是“寒”的,“泉”是“响”的,“鸟”是“喧”的;从心情上看,是“寂寞”的。
据此,可以分析出作者营造的意境了。
答案: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