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第一讲课程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讲古代文学概说-精选文档

第一讲古代文学概说-精选文档
第一讲:古代文学概说
主讲:陈力士
一、古代文学的研究对象
• • • • • • • 课程研究对象:文学史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文学史的编写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性。 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 Ⅰ、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Ⅱ、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 思想、心态等 • Ⅲ、文学作品(文学史研究的核心)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 Ⅱ、朝代的不平衡 • 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 的朝代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各 个朝代都有其相对发达的文体。 • 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 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 Ⅲ 、地域的不平衡 • ①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 • 如,建安文学集中于邺都;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河南、 山西两地在唐朝涌现的诗人比较多,而明清两朝则较少; 江西在宋朝涌现的诗人特别多,此前、此后都较少;江苏、 浙江两地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省,作家最多;岭南文学在近 代特别值得注意。 • ②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下,一些文体带有不同地方特色。 • 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带有鲜明的江 南特色,杂剧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带有突出的南方 特色。 • Ⅴ 、雅、俗之间的互动,文体的渗透与融合复古与革新 的交替与碰撞
第一章 上古文学
• 上古文学(原始口头文学) • 指的是原始时代的文学,它包括上古歌谣 和神话。 • 上古歌谣和神话都是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 其低下时创作的,在其产生和早期传播中 都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到了文字时代才 逐步予以录载。
第一节 上古歌谣
• 上古歌谣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时代产 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是上古先民集体的口头创作。 • 上古歌谣最初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 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杭育杭育” 之类的劳动号子。 • 后来随着劳动对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锻炼 发展,有节奏的呼喊逐渐为有意义的语言所代后来作为一种有节奏的语言形式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先民 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形式。于是,即便不在劳动 场合,它也同样使用,从而显示出上古歌谣的丰富多样性。

《文学概论》讲义课程资料

《文学概论》讲义课程资料
3、象征型文本及特征。
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是暗示性、说理性、待解性。
三、文学文本的多元呈现。(p63自学)
再现与表现的互渗;再现与象征的互渗;表现与象征的互渗。
四、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1、高雅文化文本。(例子p66)
它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和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特征是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如果我有翅膀,我要从天堂飞下来看你。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很遗憾。我从此无法再看到你。
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 。
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可以。
所以,是的。我爱你...
“如果”模式是虚拟的逻辑,不符合现实逻辑,但是却很感人至深。
第二节文学媒介的作用(自学)
第四讲文学语言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二、媒介优先
1、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竹简、帛、纸)
2、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毛笔、钢笔、宣纸、电脑)
3、文学媒介凸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形态(P79口头文学,网络文学”打酱油、粉丝”)
三、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1、口语媒介:简便快捷、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结合、真切生动、不易保存。
例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做弹弓,飞土是弹丸,打猎物”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第一讲:序论一、阅读视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起点:1917年标志性事件:《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发表▪定位:(1)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断裂(2)西方与东方的对接(3)现代化、本土化历程中的多元探索1、“第一个十年”▪时段:1917—1927年A、文学现象——(1)新文学的发生:1917;(2)与旧文学阵营的论战(与鸳鸯蝴蝶派;与学衡派;与甲寅派);(3)新文学的分化B、代表作家——鲁迅、胡适、郁达夫、冰心、徐志摩、叶绍钧、王鲁彦等2、“第二个十年”▪时段:1927——1937年A、文学现象——(1)时代重心的转移(地理重心;文化重心);(2)众声喧哗的文学思潮:京派、海派(左翼、新感觉派)(3)各文体的成熟与鼎盛B、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茅盾、巴金;戴望舒、卞之琳;曹禺;丁玲、萧红3、“第三个十年”▪时段:1937——1949年A、文学现象——(1)文学的区域化:沦陷区、国统区与解放区(2)成熟与分化B、代表作家——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艾青、穆旦等4、“十七年文学”▪时段:1949——1966年A、文学现象——(1)赞歌与颂歌(2)革命经验写作与想象力的匮乏(“一本书作家”)B、代表作品——“三红一创”+青、保、林5、“文革文学”▪时段:1966——1976年A、文学现象——(1)主流文学:“三突出”与“三陪衬”(2)地下文学:朦胧诗的兴起B、代表作家作品——“八个样板戏”、浩然与《金光大道》;北岛、食指与地下写作附: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现代京剧▪《红灯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海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沙家浜》交响乐附:地下文学:▪丰子恺《缘缘堂续笔》▪北岛《回答》▪食指《相信未来》6、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时段:1977年——A、文学现象——思潮流派的频繁更叠(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朦胧诗、第三代诗、女性写作、晚生代写作等)B、代表作家——贾平凹、王蒙、王安忆、张炜、张承志、苏童、叶兆言、余华、史铁生、莫言、毕飞宇、迟子建、阎连科、李锐、陈染、林白;北岛、舒婷;高行健、孟京辉等二、特点:“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一)如何现代▪语符的现代性▪文体与美学品质的现代性▪人性呈现的现代深度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郑愁予《错误》)例三:人性开掘的现代深度例1:鲁迅《孤独者》例2:张爱玲《倾城之恋》例3:钱钟书《围城》(二)怎样文学:现代汉语的美感(东方文学的诗性与灵性》▪例:戴望舒《白蝴蝶》、《我思想》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第一讲文学本体论

第一讲文学本体论

引论一、感性思考:1、你认为文学是什么?2、你认为文学是怎么产生的?3、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吗?你是怎么选择作品的?4、在你读过的作品中有没有一部作品使你至今难忘?5、你如何看待作家?你认为作家与现实世界有无关系?有你最喜欢的作家吗?…………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文学本体论★文学起源★文学发展★文学的本质及其定义2、文学形态论★文本层次论★作品体裁论及其审美特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及其审美特征★文学风格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及作品类型论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及其审美特征★文学形象论,如典型、意象、意境等3、文学创作论★作家论及文学创作基本原理4、文学接受论★文学传播★文学欣赏★文学批评美国当代学者艾布拉姆斯(1912——)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其批评传统》建立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系: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艾氏坐标提出了作品研究的四要素,根据作品与其他三者的不同结合形成了不同研究内容,艾氏理论对人们理解文学和研究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文艺学→文学批评→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文学史学补充:区分狭义文艺学、广义文艺学,此处是狭义文艺学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关系密切,它通过对诸多文学现象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一般规律。

它力图指导、制约文学批评及文学史的研究,而它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文学现象的启迪与支持。

(学生记)第一章文学本体论文学理论要以文学整体为对象,通过讨论文学的存在根据、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来回答“什么是文学”的问题。

所谓的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从文学理论学习的角度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结论,而是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只有通过各种文学观的比较方可见出。

第一节文学观念与文学起源一、文学观念从历史上看,人们对“什么是文学”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

文学理论课程讲义

文学理论课程讲义

文学院文学理论课程讲义简编(一)倪思然(按照知识点和问题点内容的重要性,从最重要到最次要,依次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简要了解、粗略浏览四个层次)第一讲课程导语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粗略浏览):文学理论(也称:文学概论)是有关文学的产生、作家特征、作品内容构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读者欣赏、批评和文学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概述和简论。

文学理论亦可称作文学原理,是对文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简要的概括与说明。

文学理论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作品,作家如何创作,读者如何阅读,文学批评如何进行,文学如何发展这样几个大问题。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结合课本P5~6,一般掌握,准备大题):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具体而言有以下内容:(1)文学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存在。

文学活动,即从事文学的活动,具有多个环节,包括: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

A.文学活动的基本过程: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②作家根据生活体验,创作出文学作品;③作品经过读者的阅读和再创造,或经由批评家的评论。

B.文学活动的两个层面: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C.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此处依据马克思的学说: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结合课本P6~9,粗略浏览):(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实践就是文学创作实践活动和文学鉴赏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活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文学实践中来,并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2)文学理论的人文性“人文”(humanities, 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 “人”),狭义的“人文”是关于人类价值和文明教化的学科知识。

广义的“人文”是指对于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的基本关怀,即充分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最新 中国文学课程标准教案

最新 中国文学课程标准教案

《中国文学》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中国文学课程是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

是为学生适应就业需要、适应岗位和职业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目的培养学生汉语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使他们具有进一步深造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潜质,最终成为优秀的高级应用人才。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主要对接汉语国际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上承“中国文化概论”,从文学角度深刻领会中国文化精神,下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认知基础。

“中国文学”课程主要讲授从古自今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过程概论和突出成就。

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三)课程设计思路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在政府机关、外贸机构、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字、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可简要概括为: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以教师讲评和小组主题发言、课堂讨论为主,辅以学生的课外经典作品阅读,必要时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效实现教师讲解与学生预习、自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提问提示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1、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

整体课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层级递进地设计“练——基础训练”、“悟——阅读进阶”、“用——能力拓展”三大能力训练模块,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思考辨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训练活动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开展能力训练。

《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稿(第一讲)

《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稿(第一讲)

《中国文学批评史》讲稿第一讲、绪论第一部分: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之成立1906年,章太炎(1869-1936)在日本东京讲授《文心雕龙》1913-1918年,黄侃(1886-1935)首先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1923年,范文澜(1893-1969)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1934年秋,陈子展(1898-1990)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1958年,高教部批准成立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研究室,主任郭绍虞(1893-1984),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史研究。

郭绍虞从同济大学调入,刘大杰(1904─1977)从暨南大学调入,朱东润(1896-1988)从沪江大学调入,兼之已有的陈子展、赵景深(1902—1985)、王运熙,共同构成复旦文学批评史的中坚。

中宣部周扬(1908-1989)在《文艺报》1958年第17期发表《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对苏联文艺及理论的崇拜,倡议建设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要继承借鉴民族的文学遗产,以便在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去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

1959年,周扬提出建立马列文艺理论,指示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各编一套批评史与文论选,开展竞赛。

周扬亲自分派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三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刘大杰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先秦至隋唐五代,王运熙执笔,刘大杰修改润色)。

这两种高校统编教材,确立了复旦大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核心地位。

196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以这套三卷本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为教材,在高年级开设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门课程,这在新中国的高校文科教学中是首创之举。

也是从这一年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郭绍虞先生、朱东润先生、刘大杰先生都挂牌招生。

1979年,《中国历代文论选》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主要是增加了小说、戏剧、民歌等方面的理论和近代部分的文学理论,这大大补充了原书范围、结构上的不足,原先的三卷本也因此扩为四卷本。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㈠ 哲学上的一种认识论
言意关系的提出,本来并不是 文学创作理论问题,而是哲学 上的一种认识论。人的思维内 容能否用语言来作最充分最完 全的表述,这是和人能否正确 地认识客观世界相关连的。先 秦时代在言意关系上儒道两家 是对立的
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 意。《周易•系辞》中说:“子云:‘书不 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 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 尽其意。’”《系辞》所引是否确为孔子 所说,已经不可考。然而《系辞》作者讲 得很清楚,孔子认为要做到言尽意虽然很 困难,但圣人还是可以实现的。后来扬雄 曾发挥了这种思想,他在《法言•问神》篇 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 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
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一定程度上了解古代散文作家;二 是掌握一些诸如伟大诗人屈原等自 己的文学(美学)观点,从而加深 对其作品的理解;三是借助这些带 有深刻美学思想的文论文章的学习, 简单了解古代美学的诸如意境等的 基本范畴、基本脉络;
课程设计思想
四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 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 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 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五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 文学研究的兴趣。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讲导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东方美学的特点它与中国古代绚丽多彩的文学创作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体裁文学的批评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课程设计思想
学习方法指导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学员在专科未 曾学过的学科。本学科与古代汉语,古代文学, 古代诗歌,古代散文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 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要参考 学习指导中提供一些学习译文,作到深入浅出,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第二部分:秦汉文学
• 第一章:秦代文学 • <<吕氏春秋>>:是秦相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 编写而成. • <<谏逐客书>>,李斯著.当时韩国苦于秦国征伐,乃使 水工郑国说服秦国开凿水渠,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 能攻韩.事情被发觉,秦国大臣认为,那些外来人大都 是各诸侯国派来游说和离间秦国的,建议秦王把一切 来自外国的客人都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 是写了这封信给秦王.指出秦若没有客的辅助则不会 强大的道理.然后又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产却被 喜爱的事实作对比,说明秦王不该重物而轻视人才.
•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 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 劝百讽一: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 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 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 微露讽谏之意。 •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 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 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小赋篇幅较 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
诸子散文
• 背景: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革,文化下移,士崛起。诸侯之间大 量养士用士。于是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的 以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 • 诸子的主要流派:“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 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 诸子散文的特征 1在思想上,十分活跃,关注社会人生。 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虽然显示着独特的思想个性和文章 风格,但也有共同之处。《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蓄, 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庄子》都是恢弘开阔, 潇洒自由,形象生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 《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密。 3.在语言上,注意语言表达技巧,使用比喻、排比、对偶 等修辞手法,以及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 4.在文体上,诸子散文从最初的语录体散文,到对话论辩 体散文,再到专题性论文,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论说文,奠定 了中国古代论说文的体制。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精品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精品PPT课件

开放,完全按照琐碎生活的本来面目结构情节,
舞台完全成为生活横断的再现,生活就在其中自
然地流动着,表现出自然平淡的风格。
2
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 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 注重对人的灵魂和内心世界的挖掘; 善于借鉴西方剧作经验与技巧; 善于设计张力强大的戏剧情境,采用
多样化的戏剧手段安排情节。
2
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其剧作不仅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而且,作家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 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 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 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
2
曹禺话剧的发展与变化:
《雷雨》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重视戏剧的集中
性和动作性,努力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
跌宕的戏剧情节中强化人物性格心理,人工痕迹
较浓;《日出》已开始注意吸收契诃夫的戏剧风
格,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也没有强烈的戏
剧冲突,脉络看似松散,却将底层社会和豪奢世
界的鲜明对比尽显眼前;《北京人》的结构更加
以192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田汉的话剧创
作始终关注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既表现出艺术的
人生思考和现实关注,又能超越现实,紧紧扣住
人物的心灵历程和主观抒情,表现出鲜明的主体
意识;艺术风格上是“诗”与“剧”的统一,有
强烈的诗化倾向;在戏剧情节往往具有传奇性,
结构上根据情感需要而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出
开放性的特点;戏剧语言的优美和诗化,声乐、
湘西题材是他在成为都市人之后对乡
村的缅怀,重点是理想化的歌颂,生动地
表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及沅水流域的
民风、民俗,洋溢着一种蛮野之气和赞美
之情。
2

中国文学第一讲教案

中国文学第一讲教案

中国文学第一讲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朝代及其对应的中国文学各时期。

对文学作品内容及思想的简单了解与掌握。

二:教学对象:三年级非师范班的学生三:教材使用:参考《中国文学》、《文学》书籍,自编内容。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五:教学重难点:1:对《诗经》的简介的掌握,对其“风、雅、颂”三大类的理解。

2:对《论语十则》中著名三则的理解与背诵。

六:教具的使用:教学PPT、视频。

七:教学过程:(1)课前:问候及点名。

(2)课程介绍:课程的形式、考试的形式。

上课的形式有:图片PPT、文学知识库、电影欣赏、话剧表演、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

增强学生的兴趣。

(3)导入:文学与文化的区别?文学作品包括哪些形式?你们知道哪些中国文学作品?马国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4)PPT 展示文学的类型,如诗歌、散文、戏剧、电影等形式。

(5)新课学习:第一步:中国文学分为两部分。

一为中国古代文学、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二步: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国,在每朝每代都有杰出的文学作品及文学家。

画数轴线,梳理清楚中国的各朝代。

第三步:在数轴线上,和学生一起把著名文学作品及人物填写上去。

第四步:基础知识的学习。

本课重点是学习《诗经》中《关雎》、《采葛》的和《论语十则》的学习。

(其中,《采葛》是复习课,之前胡教授文学一有学过。

)第五步:对《诗经》的风、雅、颂三大类的了解与掌握。

通过视频演唱的方式,对《关雎》的复习,及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学诗歌形式,增加学生兴趣。

第六步:学习《论语十则》中著名的三则进行教学,了解孔子的智慧与见解。

并和现在全球的孔子学院的建设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告诉同学们要学会感恩,不仅对孔子要感恩,也要对自己国家的感恩。

(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在宣传中国灿烂语言及文化的同时也要告诉同学们也要保护宣传自己本国的语言及文化。

)(6)新课复习:1:利用视频的形式,对《诗经》及《论语》作品的复习。

2:采用诵读及诗经中《关雎》的演唱形式进行复习,使文学课,不显枯燥。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

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取向2.领会新的课程理念,把握语文课程四个层面的具体内涵,树立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语文课程的内涵教学课时:2节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本课程的概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于实践性之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是三级学科。

它要解决“教学什么”(侧重研究课程内容问题)、“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本质问题)、“怎样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目的问题)等问题。

它有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理论体系,但创建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语文教育实践。

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特性。

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三个名称不同,内涵有别。

第一层次:语文教学法侧重应用技术,如何钻研教材、备课、选择教学方法等(课程教材教法);第二层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侧重应用理论,也不忽略应用技术(既要说清应该怎样做,还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层次:语文教育学侧重基础理论(如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各种形态:社会、家庭、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等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一)理论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学科也不能称其为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理论基础也是丰富的。

一般说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有如下理论基础:⑴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学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来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语文教育问题。

譬如,用辨证眼光看孔子、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用发展眼光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名称演变;用全面观点看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成果等等。

⑵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这是学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条件性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讲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讲 中国古代神话

者漸近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
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
能英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於天授,或由於天
相者。」
2022/1/12
6
一、「神話」與其他精神現象
何謂神話?
☆乃上古初民對自然界光怪陸離之變化所興起之想像產
物。神話原本在初民社會口頭流傳,至有文字後才逐漸 寫定。 ☆由西歐被翻譯到日本,再移植到中國,最早出現是在清光 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在《新民叢報》上蔣觀雲 〈神話、歷史養成的人物〉一文中。 ☆神話不必有「神」才有「話」,本來是「故事」或「傳 說」,因和宗教關係密切,亦有神話為神傳述神蹟,因 此神話和「神」才有了關係。
2022/1/12
7
二、神話的要素(1)
★幻想性 ★故事性 ★原始性
2022/1/12
8
二、神話的要素(1)
2022/1/12
9
二、神話的要素(1)
2022/1/12
10
二、神話的要素(1)
2022/1/12
11
二、神話的要素(2)
★主導思想:從「物我混 同」到「萬物有靈」 (擬人化、人格化)
2022/1/12
29
自我評量
中國神話有什麼特色?它與仙話、鬼話、童 話、小說、寓言、傳說的差別何在?
「變形」是中國神話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形, 透過「變形」,神話欲展現什麼意念?
中國神話不發達的原因何在?研究中國神話 最主要的困難有哪些?
2022/1/12
30
2022/1/12
2
一பைடு நூலகம்「神話」與其他精神現象
神話與鬼話
☆志怪、神魔等「鬼話」很大程度上是自覺的精神產物,編
撰者和讀者,並不真信其中荒誕不經的情節與人物,但 還是能從這些故事中得到某種樂趣與滿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5
• 成为一名“对”的文艺青年。 • 1.拥有坚持品位的勇气 • 合格的文艺青年该拥有向坏品位说不的能力。“判断 好坏的能力”以及“对坏说不的勇气和能力”本身就是品位 的定义。 • 不喜欢安妮宝贝、苏珊•桑塔格或乔布斯,拒绝因为 别人都在引用而读他们的作品;但若喜欢安妮宝贝、苏 珊•桑塔格或乔布斯,拒绝因为有人鄙弃而羞于谈论她们 。让人认可的气质永远是自己遵从内心喜欢并长期坚持 的结果。
(二)文学鉴赏的目的
• 最重要的是,从中国文学作品中,学习、领会中国 文化精神,受到文化传统的熏陶。
•2020/10/5
• 鉴赏实例
• 醉花阴·李清照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 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2020/10/5
(一)文学鉴赏的几个方面
• 1.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 2.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 3.文道统一,鉴赏技巧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 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1)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可从关键词句入手, 来体会文章的内容。 • (2)鉴赏文章修辞的表现力。 • (3)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 • (4)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2020/10/5
•(三)建议教学方式
• 1.诵读作品。 • 2.作品阐述。“教师”先对所选作品进行阐述和展示,学 生在过程中记下重点。 • 3.背景介绍。 • 4.提问、思考及讨论。针对作品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 思考,然后针对问题发言,开展课堂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 5.名句欣赏。 • 6.文史、文化导航。介绍与所讲作品相关的知识、典故 ,提升文化素养。 • 7.教师补充、点评
•2020/10/5
• 4.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 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往往不是 单一的。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
(二)文学鉴赏的规律与方法
• 1.分析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并进一步对其审美价值 、审美情趣做理性的欣赏和鉴别。 • 评价的具体要求可以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 (1)以全面深入的分析为基础,避免人云亦云,以 偏概全、主观片面。 • (2)全面、辩证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 (3)评价有理有据。 • (4)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评价具体充分,有深度。
•2020/10/5
• 3.对风格拥有选择的能力 • 选择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之前,要知道有哪些类型的 人可以成为。因此系统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不要零星 获得,尤其不要让通过只言片语了解的事物成为自己风 格都核心要素。 • 关于分类还有几个例子,因为它再怎么强调都不过 分。如果你某一天知晓了伍尔夫的悲剧生活,认为她是 自己悲剧气质的构成,那么立即购买她的传记和代表作 阅读(搜索引擎让我们在选择一本书读的时候不会错太 离谱),了解她所处的圈子,对那个圈子的气质和它在 英国近代史以及世界经济学史上的地位有起码认知。
• 7.《唐诗选》(上、下•) 17.《围城》
• 8.《宋词选》
• 18.《平凡的世界》
• 9.《唐宋八大家文选》• 19.《儒林外史》
• 10.《辛弃疾词选》 • 20.《雷雨》
•2020/10/5
• 21.《边城》
• 28.《城南旧事》
• 22.《尘埃落定》 • 29.《青铜时代》
• 23.《家》(巴金) • 30.《野火集》
•句他的坏话;面对克洛德 的淫威,她宁死不屈。她 的毁灭,是对封建专制残 酷统治和教会邪恶势力的 有力控诉,同时也唤起了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020/10/5
• 2.卡西莫多——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他有着丑到极 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 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 临在了他的身上,受尽嘲弄,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 、富于感情的人。他对爱丝梅拉达的爱慕是一种混合着感激、 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纯朴的爱,完 全不同于克洛德那种邪恶的占有欲,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弗比斯 的逢场作戏。雨果通过这一形象,树立起一个人类灵魂美的典 型。这一形象还体现了善战胜恶,真诚战胜虚伪的理论。
•2020/10/5
• 5.真诚而坚韧 • 对文艺和文艺青年的嘲笑正成为习惯……每当“文艺 青年”被嘲笑,客气而坚定地表达这样的意思:每个人心 里都藏着被称作“文艺”的那些东西。被以“文艺”之名进 行嘲讽的事物,正是人类精神中最可贵的那部分存在— —爱情、美丽、感动、伤感、渺小感,等等。相比之下 ,“文艺”的人选择一种更加精致、尽量不那么粗鄙甚至 非常优雅的方式来生活,这是一种高品位的表现。有人 将“文艺”滥用,不意味着文艺本身的失败和错误。
•2020/10/5
• 2.给自己寻找某种文艺支撑物 • 浅薄是文艺青年的大忌。对“浅薄”一词最基本的解 释是“外在表现缺少内在支撑” 。 • “文艺”本身是一种向美的东西,是精致设计生活的 某个方面,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因而,即便是那些看 起来不符合世俗审美的文艺,也都有着某个向度的精神 追求……这都是经过精致设计的体系。相反,将“文艺” 视作邋遢、肮脏甚至放弃责任感的想法极为错误。因此 ,如果你希望赤脚生活,没关系,但你第一件要做的事 恐怕是先自己跟自己辩论,确定这真的体现了你追求的 生活态度,而不只是学习一种表象。
•2020/10/5
• 我们时代的特点是,人们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外在 生活,很少有人真正过内在的心智生活。在这种情况下 ,我希望青年人保持清醒,认识到心智生活在人生中的 重要价值。心智生活能使人获得一种内在的自由和充实 。
• ——周国平
•2020/10/5
(三)成为一名合格的文艺青年
• “文艺”代表着一种雕琢的努力,一种抒情之美。它 并非回避真相,而是用更高级的方式陈述真相;它并非 忽视现实,而是用鲜美的养料滋润现实。它是真诚的、 严肃的、高尚的,它并非只是表面化、碎片化的堆砌一 些花哨之物,它向内渴望精深生活,结果导向一个社会 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并且可以抵抗过于功利的潮流。很 多美好之物——不妨想想那些漂亮的设计——都该归因 于追求“文艺”的生活方式,在目前,我们并不幸福的重 要原因恰恰是“文艺”太少而非太多。
•2020/10/5
(四)中国文学必读篇目
• 1.《诗经选》
• 11.《苏轼选集》
• 2.《楚辞选》
• 12.《古文观止》
• 3.《论语译注》
• 13.《三国演义》
• 4.《孟子译注》
• 14.《红楼梦》
• 5.《庄子今注今译》 • 15.《鲁迅选集》(上、下)
• 6.《陶渊明集》
• 16.《四世同堂》
•2020/10/5
•三、教学要求与安排
•(一)课程考核方法
• 1.平时考核(50分)。其中出勤10分,发言10分,守纪 10分,作业20分。 • 2.期末考核(50分)。随堂考试。
•2020/10/5
•(二)教学要求
• 1.推荐一名课代表。 • 2.分组。2-3人一组,自愿组合,全班总共分成15组。 • 3.每名同学都要当一次老师。上讲台、鉴赏作品、提问 、想办法调动听众的积极性、组织课堂讨论…… • 4.每次课都由老师和一组学生共同讲授,学生先讲,40 分钟左右。学生讲完后老师点评。最后老师授课。
•2020/10/5
• 4.分寸感:准确、克制地表达 • 分寸感极为重要,很多时候,是否有分寸直接决定 着你践行的是好的文艺还是坏的文艺。了解什么是好的 表达,什么是好的文字,什么是好的抒情。这不容易, 需要对情境的掌握,需要对分寸感的理解。可以柔软, 但不能令人打寒战;可以狂野,但不能粗俗。文字表达 上尤其如此……已经被很多人说过的话,毫不俭省地重 复第一万零一遍,就是坏品位。“做个淡然的女子”之所 以从最初让人惊艳变为如今遭人诟病,就是因为它已经 泛滥,使用上失去了分寸。
中国文学第一讲课程概述
•2020/10/5
主要内容
•一、读点文学作品 •二、文学鉴赏简介 •三、教学要求与安排
•2020/10/5
一、读点文学作品
•(一)读书的意义
•不读书的人, •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 •读了书之后, •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 •只有读了更多的书之后, •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来自微信朋友圈)
• 24.《新月诗选》 • 31.《活着》
• 25.《朦胧诗新编》 • 32.《白鹿原》
• 26.《文化苦旅》 • 33.《余光中精品文集》
• 27.《传奇》(张爱玲)
•2020/10/5
二、文学鉴赏简介
•(一)文学鉴赏的几个方面 •(二)文学鉴赏的规律与方法 •(三)文学鉴赏的目的
•2020/10/5
•2020/10/5
(二)铁凝:文学是灯
• 文学应该是有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 • 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 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 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 点亮的。
•2020/10/5
• 所有好的文学,不论是从一个岛,一座山,一个村 子,一个小镇,一个人,一群人,或者从一座城市、一 个国家出发,它都可以超越民族、地域、历史、文化和 时间而抵达人心。也因此,我对文学基本持一种乐观的 认识。文学和写作也使我知道,不论东方与东方之间还 是东方与西方之间,不论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多少不同, 我们的外表有多大差异,我们仍然有可能互相理解,并 互相欣赏彼此间文化的差异。
•2020/10/5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
• 1.爱斯梅拉达——是人性美的象征。纯洁善良,酷爱自由 ,热情豪爽,品格坚贞。她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 。对于误入乞丐王国的诗人甘果瓦,她挽救了他的生命;她还 不计前嫌送水给受刑的卡西莫多;她对爱情抱着至死不渝的信 念,丝毫不怀疑心上人的背叛,不允许别人说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