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史料

合集下载

西夏的历史

西夏的历史
西夏历史
演讲人
目录
01. 西夏的建立 02. 西夏的政治制度 03. 西夏的经济文化 04. 西夏的灭亡

1 西夏的建立
党项族的起源
01 党项族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 分布在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02 党项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党项族 是吐蕃人的一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民族。
进行贸易往来
2
手工业:以纺织 业、陶瓷业、冶 炼业等为主,产
品丰富多样
4
货币:使用铜钱 和纸币,货币制
度较为完善
文化教育
1
西夏文化:以汉文化为 基础,融合了佛教、道 教等宗教文化
3
文化成就:西夏文学、 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就
教育制度:设有官学、 私学,教育内容以儒 家经典为主
2
西夏文字:西夏人创造 了自己的文字,用于记 录历史和文化
蒙古帝国崛起:13世纪初,蒙古帝国开始崛 起,成为欧亚大陆上的强大势力
西夏与蒙古的冲突:蒙古帝国扩张过程中, 与西夏发生了多次冲突
蒙古帝国的入侵:1226年,蒙古帝国开始大 规模入侵西夏,对西夏造成了严重打击
西夏的灭亡:1227年,蒙古帝国最终灭亡了 西夏,结束了西夏的历史
西夏的抵抗
抵抗原因:蒙古入侵,西夏面临
04
04
建立时间:1038年,李继迁的孙 子李元昊正式建立西夏王朝
开国皇帝李元昊
01
姓名:李元昊
02
出生时间:1003年
03
登基时间:1038年
04
主要成就:建立西夏, 统一西北地区,推动民 族融合和文明发展。
2 西夏的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
1
西夏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皇帝拥有最高权力。

西夏史料:俄罗斯西夏论著大全

西夏史料:俄罗斯西夏论著大全
西夏语(Tangut)动词中主语与宾语的一致性 克平《藏缅语区语言学》,第2卷第2期,1975年。
解译唐古特文书 索弗罗诺夫《古代文书秘密的解译问题》,莫斯科,1976年。
西夏语的主动结构 克平1979
西夏语的唯被动结构克平《亚非语言研究》第11期1979
西夏语的主动格和主语成分 克平1979
西夏语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石滨纯太郎、聂历山合著,《MAYURA》1933
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汉文写本非佛教部分概述 K·K·弗鲁格《东方书目》第7卷,莫斯科,1934年。
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汉文古佛教写本简明目录 弗鲁格《东方书目》第8卷,莫斯科,1936年。
西夏语简介 伊凤阁,《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通报》第6集3卷12~18号,圣彼得堡1909年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夏汉对译) 伊凤阁 圣彼得堡,1916年;沙畹法文注译载《通报》第12期,1911;
西夏国书说 伊凤阁 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1期,1923年12月。
春秋中文社区西藏文字对照西夏文字抄览 聂历山 日本《亚细亚研究》第4号,大阪东洋学会,1926年;又见《西夏语文学·聂历山著作目录》卷1,1960年。
《西夏语文学-研究论文和字典》(二卷),聂历山遗著, 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特设委员会监印,东方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60年。曾获苏联最高学术奖-列宁文学奖金。
《苏联科学院亚洲民族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所藏西夏文写本和刊本已考定者目录》(简称《西夏文写本和刊本目录》,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合编 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1963年;白滨、黄振华汉译校载《民族史译文集》第3集,1978。
唐古特语的推进结构 克平《东方民族文化史的文献与问题》(《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分所学术会议简报》),1973年9月。

中国古代的西夏

中国古代的西夏

中国古代的西夏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世袭国家和民族,其中一个重要的国家就是西夏。

西夏又称为夏国,是唐朝末年的一个独立政权。

它位于今天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辖地广大,国力强盛。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西夏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其起源、疆域、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

一、起源与疆域西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的吐蕃地区开始出现了强大的族群,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政权。

公元1038年,吐蕃的部族统一了各部落,并正式建立起国号西夏。

西夏的疆域非常广大,主要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区。

二、政治制度西夏朝廷采取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君王”。

君王拥有极高的权力,掌握着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权力。

除了君王之外,西夏还设立了宰相、尚书等官职,辅助君王进行国家治理。

在政治上,西夏受到了唐朝和宋朝的影响,吸收了中原王朝的一些制度和文化。

三、经济发展西夏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人们种植小麦、黄豆、马铃薯等作物,养殖牛、羊等家畜。

此外,西夏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由于地理优势,西夏与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之间的贸易非常繁荣,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文化艺术西夏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独特的风格。

在书法方面,西夏的字体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称为“夏体”,它是以楷书为基础演变而来。

在绘画艺术方面,西夏继承了唐朝和吐蕃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西夏的绘画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充满了西北地区特有的草原气息。

五、宗教信仰西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在西夏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君王和官员们常常修建佛塔、佛寺以示虔诚,还发起过一些重要的佛教活动。

佛教对西夏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灭亡尽管西夏在其历史上曾经一度强大,但终究不敌外敌的侵略。

金朝和宋朝对西夏频繁发动战争,使得西夏国力日渐衰弱。

最终,在1227年,西夏被蒙古帝国征服并彻底灭亡。

总结:中国古代的西夏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国家,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夏王朝发展史

西夏王朝发展史

西夏王朝发展史西夏王朝发展史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1038年,元昊称帝,国名大夏,又号白上国,在汉籍中习称西夏,又有唐古、唐兀、河西、弭药等称。

西夏传十帝,前后190年,至1227年为蒙古所灭,先后与辽、北宋、金及南宋鼎立。

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

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

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

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

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天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

党项人尚武而勇猛。

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

此外。

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上国”。

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

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部中最为强盛。

隋开皇四年(584)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朝。

次年,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

开皇十六年(596)党项首领进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兵败纷纷降附,并遣子弟入朝谢罪,向隋朝贡。

唐初武德中(618~626)党项相率归属唐朝。

太宗贞观三年(629)唐朝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首领之一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朝在其他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授细封步赖为刺史。

西夏文化资料

西夏文化资料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

夏毅宗时期,西夏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与宋辽对峙。

兴儒学,提倡中原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

夏惠宗时期,宋朝因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于1071年在熙河之战中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

夏崇宗时期,宋廷执行“绍盛开边”政策,童贯率六路宋军伐夏。

崇宗向宋臣服,国势日趋衰微。

公元1115年,金朝兴起,辽、宋、西夏三国鼎立局面被破坏。

辽朝和北宋先后被金所灭,西夏经济转而被金朝掌控。

此后蒙古帝国崛起,六次侵入西夏拆散金夏同盟。

西夏内部多次发生弑君内乱,经济趋于崩溃。

公元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其臣民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屠戮,除极少数逃出以外,其余均被蒙古人灭绝。

从而党项族很快就消失在历史中。

1国号编辑西夏,本名“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唐古特、西朝。

同时亦有河西之称。

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2历史编辑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环青海湖地区,西夏皇族拓跋氏本为汉将李陵之遗裔,到唐时有功被赐为李氏,实际则为恢复李氏。

唐朝时迁居陕北。

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

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

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夏景宗去世后,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史称母党专政时期。

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北宋趁机多次伐夏。

西夏抵御成功并击溃宋军,但是横山的丧失让防线出现破洞。

金朝崛起并灭辽、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获得不少土地。

两国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

3500个字的西夏国简史

3500个字的西夏国简史

3500个字的西夏国简史关于西夏西夏,少数民族党项人所建政权,从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割据自立于中国西北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长达一百八十九年,纵横捭阖,强大而辉煌。

西夏,又是神秘的,长期被人忽视。

因为后面的元朝政府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却并未给西夏国修史。

有关于西夏的历史,只能从《宋史》、《辽史》、《金史》和后续的《元史》的断章片语中,一点点寻找,拾摭掇补。

本文试图用不足四千字,按照时间线,来向各位读者清晰展现西夏国从开国直至灭亡,那跌宕起伏,神秘而辉煌的一百八十九年历史。

简史正文开始,约3500个字。

3500字的西夏国简史1038年,三十六岁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父亲李德明、和祖父李继迁的三代人努力下,在兴庆府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因其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史称西夏。

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他雄心万丈,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制西夏文,颁布秃发令,开创西北党项族人新篇章。

▲神秘的西夏文残碑。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1039年,北宋朝廷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出兵讨伐西夏,开启为期三年的宋夏战争。

1040—1043年,北宋与西夏先后发生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等三次大规模战役,三次战役均已宋军失败而告终。

1044年,因宋朝讨伐西夏屡遭失败,损失惨重,宋朝只好与西夏签订和议,史称“庆历和议”。

同一年,李元昊在河曲之战中击败了亲率十万大军攻夏的辽兴宗,至此奠定了北宋、辽朝和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1048年,夏景宗李元昊逐渐荒淫,沉湎酒色,好大喜功,逐渐丧失人心。

他因废黜太子宁令哥生母的皇后之位,强夺宁令哥的未婚妻,引起太子宁令哥的惊惧,最终遭弑杀,终年四十六岁。

同一年,权臣没藏讹庞以弑父之罪将宁令哥处死,并拥立李元昊的幼子、自己的外甥李谅祚为帝,是为夏毅宗。

因夏毅宗继位年幼,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

1049年,辽兴宗趁西夏新帝初立,下诏亲征,西夏匆忙迎战,一路败退,最后西夏向辽朝称臣,方才撤军。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西夏王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建于1038年,绵延至1227年,历时近两百年。

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的一支重量级军事政治势力。

西夏王朝的历史与文化不仅有着独特的地位,更是中华文化和边疆文化的交汇点之一。

一、西夏王朝的历史西夏王朝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河西走廊一带的吐蕃王朝势力已经衰落,多个部落相互争斗。

公元983年,李元昊在兴庆(现今宁夏银川)一带聚集了一批士兵,开始打下一方势力。

公元1038年,他自立为西夏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了大约两百年。

西夏王朝在建立之初就充分发挥了军事优势,尤其是能够在战斗中灵活运用骑兵,形成功夏的特色兵种,其雷霆之势常令敌人望风而逃。

同时,西夏王朝的民族关系非常复杂,不仅有当地各个少数民族,还有以汉族、藏族为主的移民群众,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为王朝的统治增添了难度。

西夏王朝的强盛时期大致分为两段,一是1048年至1227年前期,史称“大西夏”;二是1227年至1253年后期,史称“小西夏”。

在1048年前后,西夏国威达到了顶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王朝先后两次进攻东南的宋朝,收复了陕西、河南等地的部分区域,促使宋夏两国的长期激烈对峙。

直到1227年蒙古军队入侵,西夏被迫投降。

虽然李元昊之后的大部分西夏皇帝都不如先祖辉煌,但到1253年,西夏仍然存在,这个建立在中国西北的王朝才正式结束。

二、西夏王朝的文化西夏王朝的文化主要分为语言文字、艺术、建筑等几个方面。

语言文字: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家的文字都源于汉字,因此,西夏王朝的文字也是以汉字为基础,辅以西夏语,编制有《大書》、《小書》、《把字》等几部著作。

其书法风格独特,多数是用小篆或草书形式,书法简洁明了,线条又略显粗壮。

艺术:西夏王朝的艺术包括了音乐、演奏、绘画、雕刻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壁画和石雕最为重要,现保存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寺庙、古塔和岩壁上。

西夏史料[教材]

西夏史料[教材]

西夏史料西夏有专设的史官与修史机构。

据夏仁宗时制定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规定,夏国“史院”位列三品(中品)①。

仁宗时担任蕃汉教授的大臣斡道冲,世代掌国史②。

天盛十三年(1161),设立翰林学士院,任命焦景颜、王佥等为学士,修撰李氏实录。

西夏所修实录、国史都没有流传下来。

史载西夏献宗时,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③,未见传世。

西夏末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入西夏后,收其“遗书”,其中当有西夏的实录、国史等史籍。

据明人姚士粦《见只编》记载:“兰溪魏某,客华州王槐野祭酒家,见架上有‘夏国书’,凡阅三旬始遍。

”又清人钱谦益《牧斋有学集·黄氏千顷斋藏书记》云:“庆阳李司寇家有西夏实录,其子孔度屡见许而不可得。

”近人柯劭忞为戴锡章《西夏纪》所作序中有:“犹忆光绪辛巳(1881),予与福山王文敏公(懿荣)俱客成都。

文敏言:有得西夏国史数册者,皆梵字也。

属文敏购之,其人秘为鸿宝,不肯售。

”据以上记载,西夏的史籍是逐渐散失亡佚的。

佚失的宋人所著西夏史籍,据今所知有孙巽《夏国枢要》2 卷,记西夏“兵屯会要,土地肥硗,井泉涌涸,谷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与夫城池之完缺,风俗之所尚”①。

元修《宋史·夏国传》所述帝王谥号、庙号、陵名等,都采自此书。

刘温润曾任鄜延都监,驻守延州(今陕西延安),著有《西夏须知》1 卷,记载西夏境内杂事,凡15 条目②。

这两部书大约在清中叶时尚存残本③。

此外,宋元人著作的西夏史书尚有存目而无撰者姓名的,有《西夏杂记》④、《西夏事实》、《西夏事宜》等。

⑤宋人著作中的西夏史料由于现存的西夏史料极少,今日研究西夏历史,主要依靠宋人所编的史书中与西夏史事有关的著作。

此类著作很多。

记载西夏史料最为丰富的,如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后人编辑的西夏史书多取材于此,如果将其中有关的西夏史事摘录成编,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夏编年史。

其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是现存宋代史料最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其中《兵》、《方域》、《蕃夷》等门类,保存了丰富的西夏史料。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有着独特历史地位的国家。

西夏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它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它的建立与南宋建立的原因有关,南宋建立后,北方的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需要与北方的藩镇势力建立联系。

李元昊作为藩镇势力之一,成为北方地区的一部分。

西夏的建立初期,处于北宋和辽朝争夺的中间地带。

李元昊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辽朝的侵袭,通过与北宋建立友好关系,并收纳北宋朝廷的官员,建立起了稳定的政权。

在李元昊的努力下,西夏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疆土,并与辽朝形成了对抗的局面。

到了11世纪中叶,西夏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李元昊之后,西夏历经了几任君主,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

西夏开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了对其领土的控制。

它与南宋、辽朝、西辽等国家进行了多次军事冲突,有时胜有时败,但始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尽管西夏在自身的国力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仍然受到了北宋和辽朝的压迫。

西夏靠着与欧亚贸易网络的联系,从中亚和西亚获得了丰富的物资和文化。

西夏与中亚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它的文化,也促进了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升。

这为它与北宋和辽朝的抗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到了12世纪初,西夏再次面临着重大的威胁。

蒙古帝国崛起后,开始向外扩张,西夏成为了它的下一个目标。

1234年,蒙古军队开始进攻西夏,并在几年之内攻占了西夏的首都兴庆府。

西夏的君主和官员被迫降服于蒙古帝国,西夏灭亡。

西夏的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的建立和存在,一方面打破了北方政权统治的格局,形成了北方藩镇政权体系。

另一方面,它的灭亡也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开始。

西夏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存在了约200年,但它的文化遗产却丰富多样。

在西夏的短暂存在期间,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融合了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族群的文化元素。

西夏文化对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夏的发展历程虽然终结于蒙古帝国的入侵,但西夏依然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夏文学史料说略

西夏文学史料说略

西夏文学史料说略
西夏文学历经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西夏建国到著名文人窦默之间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宋金时期。

在第一时期,西夏文学兴起,形成了具有西夏特色的文学形态。

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歌谣和乐谱,称为“三拍子”。

在第二个时期,由于受到汉文化影响,西夏文学产生了许多汉文化的元素,如小说、传记、诗歌和散文等。

而且,西夏文学也发展了许多新的类型,如“小令”、“大唐官曲”等。

鉴于西夏之地的位置和地理环境,西夏文学具有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色。

在西夏文学中,尤以藏、吐蕃、回等少数民族擅长交流的题材较多,这为西夏文学展示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此外,西夏文学也以表达民族精神为重点,以战争、爱国、家庭、人民、自由、平等、正义等题材为主题。

总而言之,西夏文学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学遗产,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历史简介概述
西夏,又名党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
始于1038年,终于1227年。

它的疆域涵盖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山西等省份。

西夏历史上,经过几个王朝的更替,最终形成了西夏国。

1038年,由金朝安抚使梁九功的弟弟梁夫人领兵自陕西进攻
党项,并在狄道打败李元昊,将其割据地西夏暴露在梁家的控制之下。

1048年,梁九功的曾孙梁绍被封为西夏国王,建立
起西夏第一代政权。

之后几代王朝的变迁,直至1227年,不
丹火星修的一脚拆掉了白马宫的木结构,使西夏国王李睍等人遇难而灭亡。

西夏王朝在统治期间,曾经取得了许多战争和游牧民族
间的争雄胜利,它的统治下,在文化、军事、经济和政治上都有的显著的进步。

贺兰山碑文、尖山文献等重要文物的获得,推进了中国古代铜版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的进步;战争技术尤其在对抗金朝和南宋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和应用。

然而,西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并不完善,王朝末期
尤其凝聚了动乱和腐败的趋势,使西夏日趋衰落。

西夏灭亡后,其领土逐渐被中国的元朝进行统治。

总的来说,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对抗游牧民族、保护中原地区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西夏知识点总结

西夏知识点总结

西夏知识点总结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立政权,它的兴起和灭亡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来总结一下西夏的知识点。

一、西夏的起源西夏建立于公元1038年,由李元昊建立,是一个由党项族人统治的政权。

李元昊在中国北方辽朝的威胁下,以及党项族的力量支持下,成功建立了西夏政权。

二、西夏的国土西夏的国土范围较为狭小,大致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等地。

尽管领土不大,但西夏政权在其短暂的历史中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力。

三、西夏的政治制度西夏采用的是封建制度,政权由皇帝统治,官员由封建贵族担任。

西夏政权的建立使得党项族在政治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也是西夏政权的一大特点。

四、西夏的文化特征西夏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宗教和艺术等方面。

党项族拥有自己的语言,西夏还创造了一种称为党项文字的文字系统。

在宗教方面,西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道教。

在艺术方面,西夏石窟艺术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

五、西夏与其他政权的关系西夏与辽朝、宋朝、金朝等政权都有过交战和和平共处的历史。

尤其是与宋朝的关系,西夏曾多次与宋朝进行战争,对宋朝南部的统治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然而,西夏最终在1127年被金朝灭亡。

六、西夏的灭亡原因西夏的灭亡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西夏与周边政权的战争削弱了国力,导致了内外交困。

其次,西夏政权内部的腐败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也削弱了政权的稳定性。

最后,金朝的崛起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是导致西夏灭亡的重要原因。

七、西夏的历史意义西夏政权的兴起和灭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夏政权的建立使得党项族在政治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对中国北方民族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西夏政权的灭亡,则标志着辽、宋、金三个政权在北方地区的格局稳定下来,金朝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势力。

总之,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短暂的政权。

它的兴起和灭亡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民族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 夏 简 史

西 夏 简 史

西夏简史建立民族:党项来源:《旧唐书》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

”唐朝以前的发展:《旧唐书》载:“魏、晋之后,西墙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自周氏灭宕昌(tàn chāng)、邓至后,党项始强。

”民族特点:①兵力以骑兵为主。

②十分重视复仇,在除掉仇人前,“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③党项人尚武好利的特点,有助于对我们理解其对唐、宋、辽、金等政权或降或叛、反复无常的态度。

北周及隋朝时期:时归时叛,常有边患。

在唐朝时期的发展:一、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党项多个部落相继归附唐朝。

唐太宗在党项设臵四个州,分别拜授各部首领为刺史。

后来,唐朝在党项地区设臵了32个州,大约有34万党项人处于唐朝统治之下;二、唐高宗统治时期(650-683年),由于采取了姑息吐蕃的政策,使吐蕃势力不断壮大,乃至最终吞并了所有党项人的领土;三、从公元692年开始,有20万党项人内迁唐境,武则天朝廷不得不设臵朝州、吴州、浮州、归州等十个州进行安顿;四、在安史之乱期间(755-762年),党项人经常与吐蕃人勾结,时不时地进行反叛;五、到了765年,吐蕃完全占据陇右(河西和甘肃东部),党项的威胁越来越大;六、公元787年12月,唐朝禁止国内商人“以牛、马、器械与党项部落贸易。

”;七、公元799年,六州党项从石州(今山西吕梁)逃往河西。

原因:不堪忍受唐朝永安镇(今山西汾西)守将的骚扰。

八、到了唐文宗当政时期(827-840年),藩镇统领贪婪横行,导致党项部落困苦不堪。

为了报复,党项人在吐蕃的帮助下侵扰唐朝边境州县。

九、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唐军大败吐蕃军队。

之后,吐蕃王朝又深陷内乱之中,以至全面崩溃。

于是,吐蕃原先占领的河西地区,又重新被党项人统治。

十、黄巢起义期间(875-884年),唐僖宗李俨年幼,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

朝廷想倚重党项人的力量平叛,于是任命党项平夏部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州、绥州(今陕西绥德)、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节度使。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朝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神秘古老的国度,你知道是哪里吗?每一个王朝总会有一段耀眼的辉煌,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打开历史的记忆,穿越千年,窥探那一个最神秘的王朝吧!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王朝:西夏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的历史转折点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人属于羌族的一支,被人称为党项羌。

在唐朝,吐蕃崛起,挤占了的游牧民族党项人的牧场,打破了党项人平静的游牧生活。

党项的首领请求归附大唐,并获得了黄土高原那一带可耕可种的大片的土地,从此党项开始在黄土高原一代生根发芽。

在唐朝呵护下,党项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宋初,新生的宋帝国秣兵历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统一。

强大的党项族引起了大宋的注意,宋帝国将党项的贵族举族内迁。

意识到的危险的党项年轻贵族李继迁毅然决然的带领族人脱离了大宋的控制,也正是此举为开创一个新的国家西夏奠定的了基础(李继迁是李元昊的爷爷)。

在脱离大宋王朝控制的过程中,李继迁不幸在一次宋军的偷袭中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英雄人物总是悲情的。

但是李继迁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不断的积蓄力量,从惨痛的失败中总结经验。

终于李继迁在宋辽战争中找到了机会,克服了宋帝国的经济上的制裁,并以夏州为基础,往西占领了富饶的灵州以及灵州附近的大片区域,为西夏的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继迁的继任者李德明和锋芒毕露的李继迁不同,继承李继迁的位置后韬光养晦,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缓和与宋帝国的外交关系。

但是披着羊皮的狼总归还是狼,是狼就是要吃肉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李德明发现灵州也就是后来的西平府已经无法承载党项人的未来,果断的派儿子李元昊往西扩张,相继占领了甘凉以及后来做为首都的兴州城等地,基本统一了唐末四分五裂的西北地区。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辽和宋都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从一个挣扎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民族,数十年间获得两大帝国的封王的称号,党项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为民族领袖的李继迁家族更是扭转乾坤,功莫大焉,为党项人开辟了新的生存天地。

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是由党项族人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

西夏王朝历时约200年,经历了建立、壮大、衰落、灭亡等历史阶段,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一、西夏王朝的建立和壮大西夏王朝的建立始于公元1038年,当时唐朝已经灭亡,五代十国国家的割据状况依旧持续,北方地区政治动荡,主要少数民族藩镇相对独立。

这个时候,党项人李元昊在固原建立了西夏政权,以抗衡当时的南宋和辽朝。

随着西夏王朝的不断壮大,其疆域逐渐扩张,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省份。

西夏王朝采用了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实行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尽管被周边的大国所视为“野蛮”,但一些方面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已经“汉化”。

二、西夏王朝的文化特点西夏王朝的文化是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

由于西夏书院失火,因此现在能够留存下来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多数资料都是在远古时期通过传说和传统的口头文学得以保留下来。

西夏王朝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西夏王朝的语言是以党项话为基础,融入了汉语、藏语、蒙古语等多种语言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

2.文学方面:西夏王朝的文学以诗歌为主,包括诗、歌、赋、散文等多种文体。

其中以《西夏箴言》、《西夏新乐府》、《党项乐府》等代表作品最为著名。

3.艺术方面:西夏王朝的艺术主要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出现在兴庆宫裙带关壁画,顶部是用砖雕刻成的天花板和天鹅感人,底部是壁画,画面丰富、内容瑰丽。

4.建筑方面:西夏王朝的建筑充满了民族风情,建筑形式以木石结构为主,城墙、寺庙、皇宫等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

其中著名的兴庆宫建筑群是西夏王朝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包括了宫廷、寺庙、神道等建筑,体现了西夏王朝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

西夏简明史

西夏简明史

西夏简明史西夏(1038年-1227年)西夏的历史根源可追踪到唐初,羌族中的党项族开始强大,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内)定居。

唐僖宗时,拓跋思恭平黄巢之乱有功,被赐姓李,称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封夏国公。

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后被辽封为夏国王。

宋初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引起李氏不满,虽然开始服从宋的命令,但矛盾不断加剧。

1032年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

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

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

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

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文字(西夏文)。

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由于在宋朝西部,史称西夏。

西夏建国后不断侵宋,夏宋战争直到1044年才平息。

但同年夏与辽又爆发了战争,夏取得了与宋,辽平等的地位。

李元昊死后,2岁儿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向辽称臣。

李谅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氏幽禁。

1063年梁氏发动与宋的战争,败后被迫让权李秉常,李秉常死后3岁儿子李乾顺即位,梁氏再揽大权。

重新发动与宋和辽的战争。

李乾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与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115年金朝立国,开始对辽的进攻。

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李乾顺答应金使“擒辽帝送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

金灭北宋时西夏尾随而入,获数千里的土地。

李乾顺死后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内发生了强大饥荒和地震,李仁孝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子李纯祐即位后,政治腐败国势衰落。

1206年堂兄李安全篡位,杀李纯祐。

李安全变附金为附蒙抗金的政策,与金战争长达十多年也没有带来蒙古好处,反遭蒙古多次攻打。

1211年西夏宫廷政变李遵顼篡位后,西夏政治更加腐败。

1223年李遵顼让位给太子李德旺,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对西夏的进攻。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发展历程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0世纪初,而该政权的兴起和灭亡分别发生在两个
重要的时期。

西夏的兴起始于1038年,由李元昊建立。

当时,李元昊原本
是西北地区的一位边塞将领,他趁着西夏背后的辽朝内患的时机起兵,在党项族的支持下独立建国。

此后,李元昊先后击败了辽朝和后来的宋朝,并在1038年宣布建立西夏政权。

西夏政权在建立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扩张和国内改革。

它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军事制度,即军户制,将人民组织成军屯,并建立了兵部对军队进行管理。

此外,西夏政权还大力推崇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12世纪初,西夏政权达到了鼎盛时期。

它的疆域涵盖现今的
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人口规模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西夏政权的兴盛并未持续太久。

在南宋建立后不久,南宋即开始对西夏发起多次的攻势,并一度使西夏处于危急之中。

终于,在1227年,西夏政权被蒙古帝国所灭。

蒙古军队以其
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攻占了西夏的首都兴庆府,结束了西夏政权的存在。

此后,西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附庸,直到1368
年明朝建立后方才恢复了独立。

总结来说,西夏政权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从其兴起到灭亡,
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和改革。

它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夏历史事件有哪些_西夏历史事件介绍

西夏历史事件有哪些_西夏历史事件介绍

西夏历史事件有哪些_西夏历史事件介绍西夏石刻档案资料虽然在历史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几乎毁坏殆尽,但从考古出土的西夏文献以及相关的史籍记载来看,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西夏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西夏历史事件一:涂山之会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朝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涂山位于今天安徽蚌埠怀远县,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

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

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

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

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

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

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

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左传·襄公七年》中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史记》中没有关于涂山之会的记载。

《后汉书》中也有“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

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的说法,不过《后汉书》的记载可以源于《左传》。

除此之外《左传》中还纪录到西周周穆王所召集过的另一次涂山之会。

《左传》中有“穆有涂山之会”的纪录。

在对《史记·楚世家》的注释中也有提到“穆王有涂山之会”。

西夏历史事件二:寒浞夺位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庚申,公元前2041年),是伯明氏后代,其祖先为黄帝的车正哀,曾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年之久,只是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圣人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称他为枭雄,把他统治中国的岁月从史书上抹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史料
西夏有专设的史官与修史机构。

据夏仁宗时制定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规定,夏国“史院”位列三品(中品)①。

仁宗时担任蕃汉教授的大臣斡道冲,世代掌国史②。

天盛十三年(1161),设立翰林学士院,任命焦景颜、王佥等为学士,修撰李氏实录。

西夏所修实录、国史都没有流传下来。

史载西夏献宗时,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③,未见传世。

西夏末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入西夏后,收其“遗书”,其中当有西夏的实录、国史等史籍。

据明人姚士粦《见只编》记载:“兰溪魏某,客华州王槐野祭酒家,见架上有‘夏国书’,凡阅三旬始遍。

”又清人钱谦益《牧斋有学集·黄氏千顷斋藏书记》云:“庆阳李司寇家有西夏实录,其子孔度屡见许而不可得。

”近人柯劭忞为戴锡章《西夏纪》所作序中有:“犹忆光绪辛巳(1881),予与福山王文敏公(懿荣)俱客成都。

文敏言:有得西夏国史数册者,皆梵字也。

属文敏购之,其人秘为鸿宝,不肯售。

”据以上记载,西夏的史籍是逐渐散失亡佚的。

佚失的宋人所著西夏史籍,据今所知有孙巽《夏国枢要》2 卷,记西夏“兵屯会要,土地肥硗,井泉涌涸,谷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与夫城池之完缺,风俗之所尚”①。

元修《宋史·夏国传》所述帝王谥号、庙号、陵名等,都采自此书。

刘温润曾任鄜延都监,驻守延州(今陕西延安),著有《西夏须知》1 卷,记载西夏境内杂事,凡15 条目②。

这两部书大约在清中叶时尚存残本③。

此外,宋元人著作的西夏史书尚有存目而无撰者姓名的,有《西夏杂记》④、《西夏事实》、《西夏事宜》等。

⑤宋人著作中的西夏史料由于现存的西夏史料极少,今日研究西夏历史,主要依靠宋人所编的史书中与西夏史事有关的著作。

此类著作很多。

记载西夏史料最为丰富的,如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后人编辑的西夏史书多取材于此,如果将其中有关的西夏史事摘录成编,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夏编年史。

其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是现存宋代史料最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其中《兵》、《方域》、《蕃夷》等门类,保存了丰富的西夏史料。

托名曾巩撰的《隆平集》、王称《东都事略》,都是宋人著作为夏国作传者,采撷史料较早,且“信而有征”⑥,前者多记载西夏习俗和制度,后者专述西夏立国前后至北宋末与宋朝有关的史事。

此外,大量的宋人文集、笔记小说中都有不少的西夏史料,尤其是那些出任过西北边疆或参与处理西夏问题的大臣的文集、笔记,时有珍贵记述,如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张方平《乐全集》、余靖《武溪集》、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①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87 年第2 期。

原件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②虞集:《道园学古录》卷4《西夏相斡公画像赞》。

③《金史》卷134《西夏传赞》;吴广成:《西夏书事》卷42。

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卷1。

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2 下,参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③《西夏书事》,周郁滨序。

④尤袤:《遂初堂书目》。

⑤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1。

笔记如沈括《梦溪笔谈》、司马光《涑水纪闻》、魏泰《东轩笔录》、陈师道《后山谈丛》、田况《儒林公议》、曾布《曾公遗录》等。

类书如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政书有彭百川《太平治绩统类》及宋人编的《宋大诏令集》等,都含有各种不同的西夏史料。

西夏与辽、金并存,关系密切,辽、金的史籍如《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归潜志》、《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都有涉及西夏史事的记载。

宋、辽、金三史及其他史书、文集中的西夏史料
元代脱脱主持修撰宋、辽、金三史,各有《夏国传》或《西夏记》、《西夏传》,是与本朝有关的比较集中、比较系统的西夏史事记载。

“三史”虽然修于元末,但它主要取材于宋、辽、金三朝的国史、实录、日历及当代著作,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失传,因此“三史”保存的资料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史”中以《宋史·夏国传》最为详细,内容也较丰富。

《辽史·西夏外记》最为简略,内容基本是本纪中有关西夏史事的摘录。

《金史·西夏传》主要依据金代历朝实录。

此外,“三史”的本纪、志、表、列传中也包含有相关的西夏史事。

西夏建国前的党项族,早在唐末已建立地方割据政权。

党项族的兴起与建国前的历史,主要见于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的《党项传》,《五代会要》的《党项羌传》及《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史籍中。

西夏灭亡后,元代西夏人(唐兀氏)的活动主要见于《元史》及大量的元人文集与有关著作中①。

汉文史书中的西夏史料,一般说来都是从本朝角度出发,记录与西夏发生关系的史事,不外是和平时期的朝聘、交往和冲突时期的仇杀、战争。

对西夏的政治制度、社会阶级结构、生产力水平等方面,记载很少,或语焉不详,这是利用汉文史籍中西夏史料时感到的最大不足。

西夏文史料
西夏在元昊建国前夕创制了西夏文字,汉文史书称为“蕃书”。

西夏文创制后,元昊“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②。

西夏文文献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少。

1908 年至1909 年,沙俄军官柯兹洛夫在黑水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的西夏文书,其中有官私文书、法律文献、语文著作、文学作品、历史、医卜、佛经以及译自汉文或编译成书的汉籍译著③,这些都是第一手的西夏史料。

⑥《东都事略》洪迈序。

①除《元史》外,较重要者如《蒙古秘史》,柯劭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儿史记》,邵远平《元史类编》,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虞集《道园学古录》,余阙《青阳文集》等著作和文集。

②《西夏书事》卷12。

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9,景祐三年十二月辛未:“赵元昊自制蕃书十二卷,字画繁冗,屈曲类符箓,教国人纪事悉用蕃书。


政治、法律史料
法律著作有六七种,其中《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共20 章,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制定的法典,它规定了西夏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家政治机构及国家各阶层所应遵循的准则①。

西夏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2)还制定了《新法》和《猪年新法》。

军事法典有夏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制定的《贞观玉镜统》。

职官制度的记载,有一份《西夏官阶封号表》,列举西夏官阶七品,以及皇后、公主、嫔妃、诸王、国师、文武大臣的封号②。

这些都提供了研究西夏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

社会经济史料《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中列有国家设立的管理手工业生产的机构司、院有七八种以上。

西夏文韵书《文海》,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要集》,词书《圣立义海》、《义同一类》③,记载西夏时期的各类词语,反映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都可当作史料来利用。

西夏文书《瓜州审判记录》④、《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⑤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夏的社会经济制度。

文化典籍
西夏文献中属于文化方面的典籍最为丰富。

字(词)典中除上列几种外,还有《音同》、《五声切韵》,分类词语《三才杂字》,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诗文集《三世属明言文集》、《贤智集》,诗歌《新集金碎掌直文》,故事《新集慈孝记》,格言集《圣立义海》,谚语集《新集锦合辞》等。

还有宗教咒语《魔断要语》,法术图《谨■》以及历书、乐器图等①。

西夏时期曾从汉文或藏文翻译佛教经典,现存的西夏文佛经十分丰富。

佛经中译经图及其序跋如实地描绘了西夏译经的场景、组织、规模;列举了译经的时代,译、校者及译经缘起②,是研究西夏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③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编:《西夏文写本和刊本》,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3 年版。

汉译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资料组:《民族史译文集》第3 辑,以下简称《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①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

②《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③史金波、白滨、黄振华著:《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西夏]骨勒茂才编:《蕃汉合时掌中珠》,载《嘉草轩丛刊》;又见《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④《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 卷第3 号,1930 年版。

⑤黄振华:《西夏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考释》,载《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①《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②史金波:《西夏译经图解》,《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载《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