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一、蒙学的起源和发展蒙学是中国古代一种普及于民间的、以教育儿童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方式。

它起源于汉代,经唐代发展至盛行于明清时期。

在蒙学中,教师使用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古代读物,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和背诵等方式学习基础知识。

二、蒙学的基本特点1. 以家庭为单位蒙学是基于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

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亲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会教授一些基础的读写算术,而刻意的教育则需要请专门的先生。

2. 按年龄段授课蒙学按照年龄段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这与现代学前教育中按照儿童发展阶段分类教育是一致的。

在蒙学中,学生分为蒙童、幼童、小童、大童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3. 重视口耳相传蒙学中的教育方式注重口头传授,在学生的记忆力聚焦,利于记忆和理解。

课文结构简单易懂,富有韵律美感,有助于吸收。

4. 教学内容单一古代的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受教育者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

三、蒙学的启示1. 家庭教育重要性蒙学注重家庭教育,体现了“家庭是儿童第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

家长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学习,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尊重和帮助家人。

2. 年龄逐级分类教育蒙学按年龄段分类教育,这与现代学前教育中按照儿童发展阶段分类教育是一致的。

孩子从小学会分辨自己的年龄阶段,逐步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孩子选择适当的书籍、游戏和其他教育资源。

3. 口头传授是个好办法蒙学中的口头传授,在学生的记忆力聚焦,利于记忆和理解。

现代学前教育中,一些诗歌、童谣等的口头传授,能够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4. 把教材内容控制在适当范围古代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受教育者只需学习一些简单的课文。

现代学前教育中,也需要开展适合儿童的简单、易于掌握的教育活动,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四、结论尽管蒙学已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地方。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1. 引言1.1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方法,其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通过研究和传承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礼仪、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传统文化传承的方面,更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礼仪规范。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学生可以明白什么是忠孝孝、什么是孝道礼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代蒙学教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代蒙学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学习动力。

2. 正文2.1 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是古代蒙学教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些古代蒙学教材不仅包含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还融合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理念、佛家智慧等。

这些文化传统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可以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忠孝、孝道等价值观念,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古代蒙学教材中还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2 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礼仪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礼仪是古代蒙学教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蒙学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关于道德、礼仪的教诲,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和当代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对这两种教育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古代蒙学强调礼仪、信仰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经典教育和思想启蒙来实现。

当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其成为社会的支柱。

与之相比,当代小学教育更侧重于知识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交际能力、创新思维等。

虽然现代教育也注重道德教育,但是它更多地关注这些素质的培养。

其次,古代蒙学由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往往是以记诵和背诵为主,尽可能将原来的文字和思想传递下去,对个人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主要考虑的内容。

然而,当代小学教育强调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践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古代蒙学强调竞争和排名,注重分数和等级,鼓励学生通过竞争来推动学业。

而当代小学教育更注重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并且欣赏和认可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最后,古代蒙学是一种封建教育体系,与当代小学教育的多元化和协作相比,显得比较单一和封闭。

当代小学教育更注重多元化和协作,各种学科、课程和社会资源相互交叉,同时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古代蒙学和当代小学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不同教育模式的特点,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摘要】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蒙学教材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通过学习蒙学教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蒙学教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蒙学教材,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古代蒙学教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代蒙学教材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关键词】古代蒙学教材, 现代教育价值,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品德修养, 学习能力, 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心1. 引言1.1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蒙学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却具有着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蒙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古诗词、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化元素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这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忠孝、诚信等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古代蒙学教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些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古代蒙学教材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教材知识系统完整,内容涵盖广泛,有助于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对这些教材的研究和借鉴,可以使现代教育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过传承和发扬古代蒙学教育的精华,可以让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和发展。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

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古代“蒙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

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

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

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

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

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

现在中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失学儿童多,学者说原因是“穷国办大教育”,其实古代生产力远比现在低下,但蒙学教育发展却比较成熟。

古代的私塾和蒙学给我们今天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也会有一定启发。

其次,古代蒙学的教学模式也和现代小学教学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教学规模,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而私塾一般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私塾要优于现代小学,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

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就极易形成“放羊”式教学。

而私塾先生所教学生较少,因而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

旧时的私塾无什么优秀教师之称号,也无什么升学压力,学生读书更无什么选择重点学校的困惑,“教不严,师之惰”。

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 重视道德教育:蒙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也应该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强调基础知识:蒙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习习惯:蒙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奋、刻苦、自律等。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4. 注重实践能力:蒙学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5. 因材施教:蒙学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教育。

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

总之,蒙学教育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方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传统蒙学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传统蒙学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提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蒙学中的语文教育,不管是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大不相同。

但是,传统蒙学中的语文教育依然有不少教育思想和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因此,传统蒙学的语文教育启示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借鉴集中识字的经验,提高当前识字的效率;培养写字能力,了解汉字文化意蕴;渗透属对训练,了解汉字运用规律;启发学生思路,多角度探析题意。

【关键词】传统蒙学 小学语文 特点 启示一、传统蒙学中的语文教育蒙学指我国古代幼儿启蒙教育,是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前身。

以下根据蒙学的发展阶段讨论各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

(一)先秦两汉时期——识字为主这一阶段是我国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以识字教育为主。

随着汉字的演变,识字教学日趋完整。

西周、秦、汉都出现了广为流传的蒙学读本,其中著名的有《史籀篇》《仓颉篇》等。

这一时期蒙学读本形式较为单一,皆为识字读本,四字为句,隔句押韵,①目的是方便学生认读和背诵。

基本方法是学生跟着老师多次朗读识字课本,通过熟读和记忆培养认读的能力。

这一时期主要将汉字的认读作为重点,汉字的书写教学似乎处于次要地位。

(二)魏晋到隋唐时期——初读经书这一时期,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书写,并且开始了初读一般经书的教育阶段。

识字教学中识字量为2000字左右,而对于汉字的学习,不只满足于能够认识汉字,还开始要求能够读字音、辨字形、懂字义等。

同时,这一阶段是汉字楷书字体演变的重要阶段,书法名家辈出,这为初学书者指出了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写字教学一开始便与书法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写出一手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书一般教学《孝经》或《论语》,而对读经的要求是能够简单的读懂意思,不求有精深的理解。

该时期建立了一个从识字教学到初读一般经书再到专经教育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宋元时期——属对作诗蒙学发展到这一时期,蒙学教材全面,出现了系统的读书计划,并开始要求写作。

蒙学教材不仅数量多,类型多,而且覆盖面广。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现代教育价值的研究日渐深入,发现了古人的教育智慧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例如古代蒙学教材就蕴含了许多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蒙学教材包括歌谣、诗歌、故事等文化产品,其外在形式是生动简明的言语,内在内容是深入浅出的智慧,这些元素对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现代教育同样重视儿童的语言能力,提出了很多强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理念,古代蒙学的现代教育价值在于它为现代教育重视语言教育提供了借鉴。

古代蒙学教材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更含有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元素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础,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表达了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呼吁,对于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全面素质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与古代蒙学的道德教育思想遥相呼应,具有现代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在教育方法上,层次分明、分步掌握,准确把握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使其能够顺利掌握知识,形成基础,更好地发展后续的认知能力。

古代蒙学的知识系统严谨而系统,从基本常识出发,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即时性强,知识体系完备,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和内在心理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独具一格的蒙学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代教育价值。

总体而言,古代蒙学教材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它对于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道德修养、认知理解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发扬古代蒙学的教育智慧,在现代教育中更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科学和全面。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浅显认识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浅显认识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浅显认识古代的时候,蒙学就是普及教育。

严格地说,蒙学不算上学。

蒙学之后才有学馆教育。

所以我们采录到的一些老人会说我没上过学,就是读过几年蒙馆。

儿童在读完蒙学馆之后,就分化了,进入了专业教育。

学木匠的、学铁匠的、学中医的、学武术的,都要找师傅,自己叫学徒、徒弟,学种地的、学做生意的、学养猪养马的,也都要找人教找人带,这些就是专业教育了。

在这些专业教育中,有一支是学做儒士,他们上学馆,也就是学校。

只有培养儒士的地方才叫学校。

培养道士、僧人、武师、大夫等等的地方,都不叫学校。

所以儒士教育是专业教育,古代的专业教育是从七八岁就开始了,而现在我们的专业教育是要到十五岁甚至十八岁才开始。

这可能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古今差异。

普及教育在今天被大大延长了。

许多天才儿童在我们的现行学校里耽误了科学的智能的开发,这带来不仅仅是孩子的浪费,也是家庭财力人力的浪费,也是国家的浪费,因为不必要的普及教育我们做了十几年,古代人的智力水平不如现在的人,而普及教育才需要几年就完成了,而且能写会算,完全安全可以自己生存下来。

而现在的学校出来的孩子能自己生活吗?不要说小学毕业,就是大学毕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吗?国学教育只有和他们现实生活的点滴相联系,他们才能理解,才能力行,才能做到习惯成自然,以行为养正心。

所以儿童的国学教育一定要浸润在生活点滴里。

国学教育在下有生活教育,在上有品格教育,两者之间又是贯通的,而且属于普及教育,所以也有人说国学教育是通识教育,因为以上正是通识教育的特征。

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经常是把通识教育做成了专业教育,或者直接忽视通识教育。

中国古代的教育,属于普及教育的只在蒙学阶段,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阶段。

其后就是专业教育了。

古人说:童蒙养正、少年立志。

童蒙时期,需要形成“做好人”的习惯。

我们经常说,儿童是最纯洁的,他们处在从动物转变到人的过程中。

他们的自私是为了单纯的生存,所以也是纯洁的。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摘要】古代蒙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传统美德,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古代蒙学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注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也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代蒙学教材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益良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意义不容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借鉴古代蒙学教材的智慧,可以更好地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古代蒙学教材、现代教育、传承、智慧、美德、道德品质、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未来发展、教育意义、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传承古代智慧的必要性传承古代智慧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蒙学教材作为传承古代智慧的载体,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的积淀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启迪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古代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对于当今社会中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传承古代智慧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心。

传承古代智慧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有益补充和珍贵财富。

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古代智慧的珍贵意义,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1.2 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古代蒙学教材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了先贤智慧,包括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思想,这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

谈朱熹蒙学教育与现代儿童品德教育摘要:朱熹既是我国的大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之一。

"在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教育活动中,朱子非常重视蒙学教育。

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蒙学教育至宋代已趋完善,且元、明、清三代的蒙学教育也几乎都是围绕朱熹的思想展开的。

蒙学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典范。

它将儿童品德教育的至上性落实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贯彻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

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批判地继承朱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儿童品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朱熹”“蒙学”“品德教育”“借鉴”所谓蒙学,就是启蒙的学问。

在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来敦使社会成员形成良好道德习惯和社会风尚的传统中国,蒙学教育不但有着非常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社会伦理思想的特点,而且教化方式和教化内容也都相当切中实际,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他不仅和其他思想家一样,始终积极坚持以“明人伦”、“知孝悌”为教化目标,将中国传统的美德规范贯穿于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而且还在蒙学教育中运用了一些独特的方法,为我们今天做好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朱熹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朱熹编著的著作首先是《童蒙须知》。

它的篇幅甚短一共分为五节,《衣服冠履第一》、《言语步趋第二》、《洒扫涓洁第三》、《读书写字第四》和《杂细事宜第五》所讲都是日常起居的小事,目的在于教会孩童行规蹈矩、尊重父母长辈师友、注意观瞻、爱惜器物、认真做事等等,不涉及什么大道理。

其次是《小学》全书侧重于行为实践而非空谈。

小学的目的虽然主要在于给孩童提供行为上的准则,但是,小学的精神却在于从小就培育孩童的道德心,从而让他们的性命得以渐渐滋长。

因此,小学所教的种种待人接物的事情,除了要训示规矩以外,最重要还是要培养孩童对人对己的一种敬意。

对于它在童蒙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朱熹本人的评说是:“后之学者,且看《小学》之书;那是做人底样子。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赵梁丹摘要: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而教材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蒙学教材体系自周代开始至清代完全形成,历经两千年, 形成了成熟完备的体系。

辩证地分析古代蒙学教材体系,批判地继承其丰富性与针对性统一和时代性、多样性等特点, 发展多种教材编写模式, 提高选文针对性,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与选修教材,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材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蒙学教材体系启示早在 70年代, 吕叔湘先生就提出了语文基础教育少慢差费的问题。

近年来, 对基础教育的批判之声更是没有停止过,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教育改革, 教材先行。

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打破了人教版一个版本通行全国的局面, 出现了苏教版、冀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社版等多个版本并行的局面,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开始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并未完成。

如何编写更多出优秀的语文教材, 如何完善语文教材体系?探索和研究传统蒙学教材体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古代蒙学教材编写体系的形成(一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古代蒙学教材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主要以识字为主, 兼顾一些知识和思想教育。

《史籀篇》是史册记载的最早蒙学课本,主要以识字为目的, 《汉书·艺文志》载:“ 《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编写了很多蒙学课本, 完整保存到现在的只有《急就篇》和《三字经》。

《急就篇》把当时的常用字,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人事等分类,编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由于既便记诵又实用。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大学者王应麟所编, 全书用三言韵语, 朗朗上口, 内容涉及三纲五常十义 , 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等,把知识与教化融合与识字教学之中,是我国蒙学教材史上的经典,一直流传到清朝末年。

(二隋唐五代时期继承了前代蒙学教材编写成就, 经过发展, 到隋唐五代时期, 古代蒙学教材种类大体齐备,体系基本形成。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教材是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孩子们学习基础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的教材。

现在,虽然我们的教育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从古代蒙学教材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强调礼仪和道德教育,这对于现代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礼仪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们可以使人们在社会中更加和谐和谦逊。

继承和弘扬古代蒙学教材中的礼仪和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素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古代蒙学教材讲求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对于现代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但是基础知识永远都是不变的。

古代蒙学强调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文字、历史、数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基础知识既能够训练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又能够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

通过继承古代蒙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可以帮助现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古代蒙学教材中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具有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

古代蒙学注重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育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代蒙学教材中的文化传承价值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古代蒙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诗词歌赋等。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传统宝贵财富,它们具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继承古代蒙学教材中的文化传承价值,可以帮助现代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古代蒙学教材具有着许多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价值。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从古代蒙学教材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的发展。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蒙学却是古代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古代蒙学教材,了解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教育价值。

首先,蒙学强调的是思维的开发。

在古代蒙学教材中,有许多文化经典和诗词歌赋等内容。

这些内容虽然看似无法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却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古代蒙学教材还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这种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究态度和创新意识,这也是现代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的能力。

其次,古代蒙学教材注重的是德育教育。

在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

古代蒙学教材中经常表现出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蒙学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强调的不仅是学生的品德培养,更是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源泉。

最后,古代蒙学教材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也不可忽视。

在古代,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

古代蒙学教材强调的是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

它提供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方法,如“守时讲规矩”、“宜多看少说”、“刀笔数理要注意”等。

这些指导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更是为了让家庭教育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

总的来说,古代蒙学教材虽然是古代的产物,但它所强调的思维开发、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三个方面,却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吸取其中的优点,来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充实和充满生机。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一、引言作为我国古代学者的知识结晶,蒙学教材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尤其是宋元时期,工商业飞速发展、教育普及化程度高以及活字印刷对教材推广的促进作用,使蒙学教材的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无论是重视识音辨字的基础教材,还是重视知识培养的教材,抑或是重视思想教育的启蒙教材,都在我国蒙学教育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认真研究宋代蒙学教材,对当代教材的设计与编纂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应该以什么为核心等问题,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识字教学方面,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单元结构以及德育与学习规范的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现在的课程教学注重人文性,因此各种版本的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也更多地突出人文性。

为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选文出现了模棱两可的随意化倾向,不仅考虑到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学传世经典,还担心新时代出现的特色作品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典范性。

对此,笔者认为此类观点偏向极端,过于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

对比宋代蒙学教材可以发现,当今教材对于应该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带来什么等方面,缺乏整体考虑。

第二,教材单元设置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形同虚设。

现代教材,如人教版,设置了“主题单元”,使每个单元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但是,作为教师授课的工具,这些所谓的主题在实际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中作用并不突出,甚至很多教师仍然选择按照传统的传授方法进行教学,人文色彩的渗透性太弱,单元分类流于形式。

如何使单元结构的设置更科学,从而达到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更契合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将单元设置的人文性目标与语言基础教育的工具性目标自然地结合,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第三,宋代蒙学教材中,知识的教授很好地融入道德教育和学习规范,二者相得益彰。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理念。

其中,蒙学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基于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基础文字和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教学。

这种古代蒙学教材虽然看似老旧无用,但对现代的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蒙学教材的创新性古代蒙学教材虽然有着很多限制和死板的教学理念,但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中却起到了创新性的作用。

它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字和文学作品,也培养了学生的心灵和思维。

特别的是,它注重道德教育,以四书五经等为重要教材,以经书为基础,通过贯彻“天人合一”、“仁至于义”等思想,深入学生内心,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在陶冶情操,培养好的家风和社会伦理观念。

古代蒙学教材的适用性很广泛。

因为它着重教授基础的文字和文学作品,所以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初中、高中都适用。

这类基础教材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字和文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文化的兴盛,学生们对文字和文学的认知越来越弱。

因此,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古代蒙学教材,可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所帮助。

蒙学教材的教育量是可观的。

虽然古代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有限,但它的教学深入浅出,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和记忆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古代蒙学教材在现代教育中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蒙学教材的道德教育古代蒙学教材的道德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基于经典文化,蒙学注重道德的哲学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传递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人教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也应通过蒙学教育来传递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历代重视蒙养教育,旨在对少儿实施知识和道德启蒙,依此规定教育内容多为识字和习惯的培养,还缩写出一系列蒙养教材。

无论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教材缩写,有许多经验值得当前教育改革所借鉴。

关键词:蒙养教育;蒙养教材;教育内容;启示我国古代向来重视蒙养教育,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教育,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大体相当于今日初中以前的儿童所应该接受的教育。

一、蒙养教育旨在“养”《新华字典》对“蒙”的解释是“愚昧,没有知识”。

如果“蒙”加以养,即养蒙、蒙养,使之变得聪明和文明,这便是蒙养教育或者称启蒙教育。

其理论依据是“正本”和“慎始”,“正本”就是要确立的发展方向,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所以一开始就要特别慎重,即所谓“慎始”。

诚如《易经》云:“正其本,万物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就告诉我们,人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还必须是正确的教育,而且旨在“养”,包括知识之“养”和道德之“养”,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理念,自有文字便有记载,并且一直为后人所重视,在其支配下,使得我国的蒙养教育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和完善。

二、蒙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端在基本常识蒙养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常识的教学,因而每天的功课也就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等项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

学童入塾后即先识字,每日教以识十字左右,日日反复温习,识至千字为好。

何以如此?“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

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

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

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

……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①在识字的同时还要进行写字训练,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要求一致,也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正日益被重视。

其中,古代蒙学作为中国古
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现代教育也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蒙学的教育内容涵盖了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以及历史、地理、天文等知识。

它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同时,古代蒙学强调的是“厚德
载物”,即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还
能够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现代教育可以从古代蒙学中得到很多启示。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蒙学的游
戏化教学方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将古代
的经典融入到现代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后,在品德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不仅是优秀的学生,也是优秀的公
民。

古代蒙学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过于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性、思维性的教育内容。

此外,古代蒙学也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加以弥补和改进。

综上所述,古代蒙学虽然已经淘汰,但它所强调的品德修养、实践能力、游戏化教学
等理念仍然具有现代教育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借助古代蒙学的精神和理念,我们可以打造
更加科学、有效、综合的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
中国古代“蒙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蒙学”逐渐发展、成熟。

无论是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教材上对我们今天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古代“蒙学”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师范教育,但文化教育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而且在世界最早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保存古代文明的国家,就是由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起到巨大作用,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中国的科举制首先是选拔政府官员,其次是培养各种层次的教育人才。

不能中举的秀才就在乡村里进行“蒙学”教育,也就是类似现代的小学,正所谓“秀才没落,下乡教学”。

明清时代中国的小学完全是“私立”,也称为“私塾”,不需要国家一文教育经费,就建立起遍及全国的初级教育体系。

以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办学,秀才的家里就可以作为学校,家族的祠堂也可以作为教学场所,惟一的开支是作为教师的秀才的“束修”,或各家分摊,或由家族中几家富有的家庭承担。

而家族中较贫困家庭的子女,就免费入学。

而且是要求家族中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去读书,若有失学儿童,对其父兄还要追究责任。

现在中国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差,失学儿童多,学者说原因是“穷国办大教育”,其实古代生产力远比现在低下,但蒙学教育发展却比较成熟。

古代的私塾和蒙学给我们今天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也会有一定启发。

其次,古代蒙学的教学模式也和现代小学教学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教学规模,现代小学一个教学班都四五十人,而私塾一般10人以下,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私塾要优于现代小学,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把学生完全教会学懂,的确不易,再优秀的班也有没学懂的学生,只不过落后面小一些罢了。

而多数的班级落后面较大,倘若有的教师不负责任,就极易形成“放羊”式教学。

而私塾先生所教学生较少,因而可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

旧时的私塾无什么优秀教师之称号,也无什么升学压力,学生读书更无什么选择重点学校的困惑,“教不严,师之惰”。

对教师的要求只有一个严字。

古代教育没有年级的概念,因材施教,不求进度统一。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就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而学不好的学生就继续背诵旧课文,直到能背诵到滚瓜烂熟程度再进入新课文。

教学是复式教学,针对每个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进度,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到底的教育,而不拘泥于年级的升留级的形式。

有关资料显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上是半年读一本,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读三本书。

学业负担同现在的学生相比是较轻的。

鲁迅幼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课余还到百草园捉虫玩,古代的学生无需配备教科书,因为所读的书都已背熟牢记在脑海里,到运用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第三,说教材,“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基本上定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统一定型的教材,简称为“三”、“百”、“千”。

首先最惊人之处是教材使用时间之长,《千字文》使用了千年,而其它教材也用了五六百年。

作为小学教材,使用时间之长,使用范围之广,可以说是个奇迹。

而且这并不是政府编写,颁发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而是民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统一教材。

更惊人的是朝代在不断地更替,政策和方针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教材却一如既往地沿用。

教材基本上是统一的,科举考的四书五经历代也是统一的,正由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使全国的学子处于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科举考试中,穷乡僻壤的学子也有金榜题名的可能,这也是华夏文化得传播到边远地区的根本原因。

古代蒙学有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使用,那就是“背诵”。

先秦还处于“漆书竹简”的时代,就是用背诵的办法把所学的知识完全地记在脑海里,正是这种特殊的学习方法解决了书籍奇缺的问题,也为平民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

这种被近现代教育家所批判的“死记硬背”的学习
方法,保存了中国的古代经典著作,保存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中国先秦文化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西汉初年还有几个背得先秦经典的老人健在,凭借这些老人的记忆,才得以把先秦的经典保存至今。

所以“背诵”乃是中国古代教育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维系之根本。

教材是几百年不变的,秀才们读私塾时读的就是这些“蒙学”教材,现在教学生的仍然是同样的教材,而且全国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开始都是“三、百、千”,所以不必要印什么教材,更不必学生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因为这些教材秀才们都能滚瓜烂熟背诵,不必备课,只要学生坐定,便可开口上课,而教学方法又如此之简单,每天领着学生带读四五句课文即可,学生读会后,就让学生进行背诵所学的课文,要求连同先前所学课文背诵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接着进行习字训练,背诵和习字成为学习的基本模式。

而现在的小学教学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教育上,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讲课,归纳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而放松了背诵和习字的基本训练,虽然也有背诵和习字,但仅是点缀,而且方法也不当。

古代的蒙学,课文只进行最简单的讲解,根本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古代经典是“微言大意”和“博大精深”的,教师何苦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更何况许多高深的政治、哲学、人生的重大问题,纵虽讲得清楚明白,七八岁的小孩子又怎么懂呢?因而公开宣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滚瓜烂熟地背诵,牢记于心中,让学生慢慢地去理解,在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去领悟和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就进入了一个争论不休的哲学命题,《三字经》里不但有适合儿童心理的“昔孟母,择邻处”、“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也有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哲理,这些哲理蒙学的儿童或许不能一时明白,但作为一种储备,为今后听发展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把学习中文称之为“识字”,这是非常恰当的认识,任何一个“汉字”都要掌握“音”、“形”、“义”。

作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音”和“形”,在牢固掌握前两者的基础上学习“义”。

因而古人就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音”和“形”上,通过背诵来使每个字的读音牢记于口耳之间,成为下意识的条件反射;通过大量的书法训练,使“形”牢记于手眼之间,达到不仅写得好,而且写得正确无误。

对“义”却是不够重视,粗略讲解其含义,甚至不讲解,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领悟和感知,这才是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三、百、千”在形式上的共同特点是韵文化,三四个字成为一句,隔句押韵,都不一韵到底,中间要换韵,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现代的小学课文第一课,要学的是汉语拼音,是一些既难读又难写的字母,这对那些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既无形象可言,也更无兴趣。

在短暂的儿童特有的新鲜感之后,便是对拼音的厌恶。

让学生在入学的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那么学习汉语拼音的效果又如何呢?通过调查,有很多学习过汉语拼音的学生,到了中学后竟然不会使用汉语拼音,把汉语拼音忘的一干二净。

拼音之后便是一些单字的学习,这和“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相比,更有着层次上的区别,蒙学要真正有启蒙的作用,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现代教材贴近了生活,却没有思考的内容。

到了成年后,问小学中读过哪些课文,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至于课文的具体内容就更记不得了。

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明令废止私塾,各地纷纷成立新式中小学堂,蒙学教材被废弃,采用白话文为主体的语文教材。

从叶圣陶等编写的新式语文教材起到现在70年间,教材不知改过多少次,近年来教材的更新越来越频繁,使用时间越来越短,和蒙学教材使用了几百年相比,成为强烈的对比。

小学六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是花费在语文教学上,中学里语文课一直作为主科备受重视,大学里有专门的中文系,语文教师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语文教学效果总是少、慢、差、费,其效果总是令人失望,书写水平普遍差,写作水平也普遍较差,近年来不少人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质疑。

现在很多人已经在回首过去,从古代蒙学中寻求答案,为什么看似平白无奇的古代蒙学教育能培养出王国维、郭沫若、毛泽东那样的大家,而在取得巨大人类进步的今天却很难出现一位国学大师,这不由得我们不去深思,因此我们要回首过去,从古代蒙学中汲取营养,来丰富我今天的蒙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才俊编译.《中华蒙学精粹》m.海潮出版社2006版。

2张剑.《蒙学教材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144:105-107。

3顾树森著.《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4宋洪、乔桑.《蒙学全书》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