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报纸对国际自然灾害事件报道的特点分析

英国国家报纸对国际自然灾害事件报道的特点分析
英国国家报纸对国际自然灾害事件报道的特点分析

英国国家报纸对国际自然灾害事件报道的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以2010年1月发生在海地的地震灾害事件为例,分析了英国国家报纸对国际自然灾害事件报道的特点,认为英国的大报更关注于对类似国际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无论大报和小报都倾向于站在负面立场进行报道;报道内容上更多关注的是自然灾害事件所发生国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报道都随着灾害发生的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

【关键词】大众媒介;英国国家报纸;海地地震;报道特点

当今社会,大众媒介在传播信息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人们可以了解到发生在自己国家,甚至世界各地的新闻,例如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海地地震的重大自然灾害等。媒体的报道不仅向本国公民传播了信息,而且媒体所报道的方式和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本文将选取海地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事件为例,对英国国家报纸上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海地,一个西半球最为贫穷的国家,在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遭受了重大自然灾害。据美国国家地理调查显示,此次海地地震的震级达到7.3级,震源深度10公里,首都太子港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地震。这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海地地震发生的一段时间内,海地成为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比如英国的各大国家报纸机构。据统计,在海地地震发生以来的一年里,英国许多家国家报纸机构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情景导入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2019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英国主流报纸

英国主流报纸 尽管遭受了《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但英国报业依然是负有盛名。在英国,人们在公交车上、地铁里、火车上、在银行或邮局排队甚至在午餐休息时,读报现象都随处可见。那么,英国主要报纸有哪些呢? 在英国,报纸主要分为两大类:严肃类报纸和通俗小报。两类报纸内容大相径庭。严肃类报纸内容广泛,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都有涉及,文章较长,用语正式规范。 通俗小报文章量多,但内容绝不严肃,多介绍类似于明星恋情等花边新闻。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俗小报上通常选用大幅照片。 一、全国性严肃类报纸 The Times 《泰晤士报》(Times),1785年诞生。该报的政治倾向较保守,多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每日电讯》(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诞生,政治立场亲近英国保守党。 《卫报》(The Guardian)1821年创刊,政治倾向较激进。2009年,《卫报》和中国社区翻译网站译言网合作正式推出《卫报》中文版。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1888年创刊,主要报道商业和财经新

闻,并详列每日的股票和金融商品价格。出版发行FT中文网,其中大部分由英国《金融时报》当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译而来,其余为FT中文网记者们的原创。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1791年创刊,是世界第一份在礼拜日发行的报纸。1942年,该报公开宣言了无党派倾向的编辑方针,1993年起,观察家报成为卫报媒体集团旗下的一份报纸。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1986年创刊,政治立场为中立派。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Dispatch) 二、全国性通俗报纸 The Sun 《太阳报》(The Sun) 《每日快报》(The Daily Express) 《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 《每日镜报》(Daily Mirror) 《星期日快报》(The Sunday Express)

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的分类

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的分类 一、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 1、在燃气的生产、输送、使用过程中,由于燃气管道等燃气设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在燃气的生产、加工、处理、输送过程中,由于供气气质指标严重超标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 2、在城市供水系统运行阶段,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质重大污染或严重不符合《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3、在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运行阶段,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城市排水设施中沼气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爆炸或大规模扩散等。 4、城市生活垃圾因沼气引发爆炸、火灾,因暴雨等引起滑坡,或因突发流行、传染病疫情引起大规模污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 5、在城市公交客运活动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交通安全、火灾等安全事故。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在房屋建筑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因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防护或操作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定,造成人员伤

亡;或者深基础支护、土方开挖边坡失稳,致使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倒塌、毁坏、倾斜,隧道、桥梁塌陷,道路损坏,管线断裂,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 三、工程质量安全 1、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工程,因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引起建筑物、构筑物坍塌、倾斜,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对周边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 2、在房屋建筑使用阶段,由于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对房屋建筑的非正常使用,或者对其损坏没有进行必要的修缮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对周边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内外建筑设备安装和建设装饰装修施工破坏主体结构,任意加层、加装设备超过设计荷载,屋面积雪清理不及时,改变房屋使用用途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坍塌、损毁等,有关部门对已鉴定为危房仍在使用的房屋应加强监管。 3、在城市市政桥梁隧道运行阶段,由于自然力或人为破坏以及管理不善等造成桥梁隧道损毁、塌陷、坍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因撞击、运输车辆有害物质泄漏、爆炸、挖沙取土等造成城市市政桥梁隧道损毁、塌陷、坍塌等情况。 4、斜坡(包括高切坡)防护工程因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表面、支挡结构、排水系统的缺陷,汛期雨水较集中等因素引起滑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

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

1950年到2019年中国的自然灾害 (1)三年大饥荒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2)7.28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1] 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3)03年非典 据世界卫生组织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4)08年南方大雪灾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等20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5)5.1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1]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6)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发生在7点49分,地震震中位于市区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经青海省民政厅、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人,无名尸体11具,失踪270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树籍2537人,省内非玉树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贯1人);遇难学生199人。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

第八章减轻自然灾害 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 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重点掌握) ①严重的危害性 ②突发性和渐发性 a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b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③分布的区域性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如风暴潮和海水入侵分布在海岸附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般分布在山区。 ④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a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掌握) 地震-海啸-水灾-核事故;台风―暴雨-内涝;海啸-巨浪-海面上升等 b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掌握)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重大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c衍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⑤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频率(或平均发生重复周期)呈幂指数关系(掌握) a重复发生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叫做重复发生周期,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 b灾害频率:重复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 c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重复周期越长;灾害越小,发生的频度越高,重复周期越短。 ⑥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避免的。 人类可以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8.2 21世纪的自然灾害 1、读图9-1,回答下列问题:(掌握) (1)在过去的30多年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增加。 (2)2006-2010年灾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从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看知识税的废除 摘要:本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废除前后英国的报业结构, 通过对国内外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中基本缺席的激进主义报业的报道内容, 经济运行方式,社会影响,政府压制等几方面, 阐明了废除知识税所带来的报刊商业化冲击对激进主义报业所形成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为认识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报业史知识税激进主义报业 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s structure in the 19th cent ury Britai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adical press, its? conten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impact and the stifling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 nt to suppress it, the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full map to understand The Repeal of Press Taxation in press history. Key words: Press History; Taxes on Knowledge; Radical Newspapers 一直以来,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的废除都被认为是报刊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一大胜利,然而,这一结论却忽略了一度在英国影响广泛的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起伏。那么, 废除知识税是否真的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报业自由? 本文试图立足于英国报业结构的宏观视野,通过对激进主义报业的生存环境、运营方式、社会影响、以及废除知识税对其造成的冲击和毁灭性打击等几方面的分析,阐明废除知识税不仅带来了自由主义报业史所盛赞的言论出版自由,同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安全教育作业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11物流管理班 姓名:吴彩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自然灾害种类一:气象灾害 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雷电、连阴雨(酸雨)高温、热带气旋、沙尘暴、浓雾、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自然灾害种类二:海洋灾害 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自然灾害种类三:洪水灾害 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暴雨灾害、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等。 自然灾害种类四:地质灾害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自然灾害种类五:地震灾害 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矿山地震、水库地震等。

自然灾害种类六:农作物灾害 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自然灾害种类七:森林灾害 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一)对于国家而言 1、确保搜救人员到位 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组织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地震、消防、建筑和市政等各方面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千斤顶、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现场救援队伍之间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边界,遇有危险时及时传递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2、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迅速组织协调应急医疗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战地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统筹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3、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鼠疫、狂犬病的监测、防控和处理,及时接种疫苗;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1960年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

1960年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 1960年,听起来离我们特别遥远,应该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年代吧?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在这一年,有什么自然灾害发生。 1960年发生的灾害 1960年11月14日(农历九月廿六),中国发生三年自然灾害。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 由于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以克服困难,渡过灾荒。中央并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建议,推荐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杆麦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若干代食品。方法主要是发动城乡大小食堂,土法为主,自己动手,自做自吃。 1960年,安徽省和县、无为县出现灾荒,并发生饿死人的事。周恩来写信给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要求查明情况后复函。 史上八大致命灾害 一、1780年大飓风

大西洋飓风记录显示这场风暴几乎摧毁了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共和国、小安的列斯群岛、百慕大和佛罗里达州。虽然总的损害是未知,死亡人数远远超过22000人。 二、2004年印度洋海啸 2004年印度洋海啸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至少23万人身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三、土豆饥荒(爱尔兰大饥荒) 1845年,拥有800万人口的爱尔兰还是英国的一部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在当时,大批爱尔兰人丧失了自己的土地,成为英国地主的佃农。为了生计,近半数爱尔兰农民不得不在农闲之余种植马铃薯以填饱肚子。这种当初作为园艺植物引进爱尔兰的高产农作物,一英亩土地产出的马铃薯足以满足一个贫困的六口之家一年的口粮需求。 1845年9月,爱尔兰的马铃薯大规模枯萎,造成很多人口粮短缺;1846年夏,爱尔兰凉爽湿润的天气“助长”了诱发马铃薯枯萎病病菌的传播,最快时病菌以高达每周50英里的速度在爱尔兰境内的马铃薯种植园间传播。马铃薯产量的急剧降低,致使爱尔兰境内饿殍遍野。这场大饥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才结束,最终导致100多万人丧命。 四、史上最致命的地震

最近3年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

最近3年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 发布时间:2011-08-26 03:53:32 查看:7次字体:【大中小】 2008年 1月10日一一雪灾殃及中国19个省份 2月17日一一中四川特大沙尘暴 3月份一一新疆、四川、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省(自治区)先后发生6次地震,四级以上地震4次,震级偏强. 贵州、云南、广西、新疆等地先后遭受风雹灾害,甘肃省酒泉市遭遇沙尘暴袭击. 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局部地区先后发生9起崩塌、滑坡灾害. 3月20日一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 3月21日一一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5月12日一一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官方数字约7万人死亡 5月30日一一青岛市暴发浒苔水污染事件 6月11日一一南方洪灾(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12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 7月18日一一今年最严重的台风“海鸥”重创台中市 7月23日一一新疆遭遇自197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7月28日一一台风“凤凰”袭击台北 8月30日一一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 10月6日一一西藏当雄县6.6级地震 11月2日一一云南省楚雄县受到泥石流和洪水侵袭 2009年 1月2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7级地震。

1月15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1公里。1月17日——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发生4.7级地震。 1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发生5.0级地震 2月1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发生4.5级地震。 2月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4.3级地震。 2月20日一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发生里氏5.2级地震 3月12日——四川省青川县发生4.7级地震 3月20日——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交界发生里氏4.3级地震 5月10日一一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发生里氏4.5级地震 5月中旬一一中国暴发甲流疫情 7月9日一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发生里氏6.0级地震 7月14日一一台湾花莲海域发生6.7级地震 8月一一台风“莫拉克”造成台湾141人遇难、440人失踪、45人受伤 8月28日一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东南部发生里氏6.4级地震 11月2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发生里氏5.0级地震 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里氏6.7级地震 12月21日——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松原市长岭县和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地带发生4.7级地震 2010年 1月一一新疆发生严重雪灾 2月一一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西南省市百年一遇旱灾

英国的报纸和电视_人生故事

英国的报纸和电视 今天你读什么? 英国人不仅喜欢看电视,据说也是世界上最虔诚的家用录像机的使用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阅读。就报纸的购买量而言,英国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瑞典。即使在电视和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报仍是英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这个国家,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读报的习惯,或者至少要浏览报纸。火车上,公共汽车上,咖啡馆里,常常可以看见人手一张报纸。英国社会常常给人一种人以类聚的感觉,出身和教育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绅士淑女的决定因素,据说看一个人读什么报纸,就知道他出身什么阶层,受过什么教育。这里有一条很明显的界限:中产阶级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是绝不会手拿一份《太阳报》看得津津有味的,至少

不会在公开场合。 1998年,英国一家权威机构的读者调查显示,全国性的晨报有10种,5种是内容严肃的大报,2种是市场类报纸,另外3种为大众报纸。9种全国性的周(日)报中有4种严肃类报纸、2种市场类报纸和3种大众类报纸。同时还有约1350种地区性和地方性报纸,以及7000多种期刊。令人惊讶的是,英国最畅销的报纸不是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或《卫报》,而是花花绿绿的《太阳报》,后者每日的读者数量高达990万,远远高于日读者量200万的《泰晤士报》。 在英国,人们通常把分量重、版面大、内容严肃、文字严谨的报纸叫做大报(BroadSheets),如《泰晤士报》、《每日电讯》、《卫报》和《独立报》;而相对易于拿在手边阅读的,版面仅有大报的一半,充斥着市井俚语的报纸叫做小报(Tabloids),《太阳报》、《镜报》等都是著名的小报;还有一类,像《每日星报》和《快递》则界于中间——小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要求措施地小知识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一、高温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 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⑵、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⑷、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⑵、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⑵、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二、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⑴、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⑵、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⑶、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⑷、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自然灾害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和承受能力,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省是一个多灾欠发达的省份。从自然地理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主体是一个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岩溶山原。贵州境内,北部有大娄山;苗岭横亘的中南部有雷公山;东北境有武陵山;西部有乌蒙山。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或中生代为海相沉积区,新生代以来转为上升,这就使贵州73%的地区为碳酸岩分布。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这几条河流北属长江水系,南属珠江水系。由于贵州特殊的自然环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一个省份。在人民群众中有如,“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土,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之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的灾情;而灾情又是贵州省情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贵州频发的自然灾害,是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灾害最初成因看,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我省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是: (一) 种类多。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二) 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不有灾,而旱灾、洪涝、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即:全省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几乎都涉及各种灾害。 (三)区域性。总的看,我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低洼河谷两岸;东部的铜仁至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一般为多雨,西北的毕节多旱少雨较为常见。冰雹灾害通常由东部的沿河、德江、务川、道真向遵义、桐梓至开阳、清镇、惠水、长顺、平坝、织金、大方、六枝、册亨、望谟、安龙等县市区延伸。有人总结,洪涝、冰雹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与此同时,贵州的自然环境决定多数地区不怕涝,只怕旱。 (四)群发性。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冰雹,洪与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以及疾病、流行病等。 (五)频率高。从近几年我省自然灾害情况看,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六)灾害程度深。从近60年的灾害损失程度看,据有关资料介绍,1946年晴隆、安龙、兴仁、望谟、册亨等县发生了强度较大冰雹灾,房屋损坏数万间;1951年全省76个县分别遭受旱、水、病疫、虫灾;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饿死病死人的现象;1963、1972年的旱灾;1996、1998年都匀、贵阳、铜仁、黔东南部份县市的水灾、1994年贵阳和2001年遵义的风灾;2002年全省性的“秋风”;2004年纳雍山体大滑坡等等。近些年来,地质灾害又成为我省自然灾害凸现的一大灾种,目前全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万余个,涉及38万人以上,其中有地质灾害危及点4400个。一般年份,自然灾害给全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70亿元左右,重灾年份超过100亿元。据统计,1995—2004年10年间,我省平均每年有220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0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3.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5.2万公顷;因灾倒塌房屋5.3万间,损坏房屋37.4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4亿元。 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危害加重的原因,有资料表明: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增大,加上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促发自然灾害的频发。因此,近些年我省自然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

《自然灾害》教案(1)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自然灾害的种类

①自然因素包括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链的破坏或远离平衡的发展,大气和水圈在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大区域或局部远离平衡的运动,这些会给人类带来虫灾、旱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②社会因素包括:人类对森林、植被和草原的过度砍伐破坏等造成土地荒漠,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人口的暴长等等。 造成滥的主洪水泛要原因 河流本身的流量和流域大,而且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区,降水多. 2.气候的反常,如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降暴雨或雨天连绵不断. 3.河流的流向与所处的气候区.如在一些北方地区(黄河, 自然灾害的种类 1. 俄罗斯的叶尼塞和,勒拿河等),这些河的流向是从较温暖的地区流向较寒冷的地区,也就 是说上游的水是液体的,下游的水结冰了,那样也会造成洪水. 4.与河流的形状有关.如我国长江的荆江段,有"九曲回肠"的说法,原因就是这里的河道 实在是弯曲的不行了,河岸对河水的约束力降低,河水容易冲出河道. 5.与河流的含沙量有关.如黄河,由于水中的沙子过多的沉积于河底,使河床抬高. 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他很慎重地对在场的一百多位我国搜救队员说,搜救队员必要在地震中先能自己求得生存,只有活下来,才能拯救他人性命。他说,希望大家告诉大家,只要传播这么一点求生讯息,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的伤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为百分之二! 怎样防止洪水的发生 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云南三年大旱概述

一、云南三年大旱基本情况介绍: 云南自10年以来遭受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 截至目前,严重旱情已造成云南省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矿已经处于停产停工或半停产状态,全省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左右。随着旱情的发展和现有蓄水消耗,雨季来临之前,全省抗旱保供水形势有可能更为严峻。 目前,全省有112个气象站呈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其中特旱12站、重旱57站。除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的边远地区外,省内各地均出现气象干旱,旱情呈现加快加重发展态势。 受三年连旱和降雨严重不足影响,目前全省已有273条中小河流断流、413座小型水库干涸,库塘蓄水总量仅为43亿立方米。 全省森林防火、农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立春后各地气温骤然快速回升,大风天气一直不间断,全省3级以上高火险天气已持续70多天,林地受灾面积达200多万亩。此外,全省耕地土壤缺水失墒迅速蔓延并且呈日益加重的发展态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822万亩,小春作物、优势特色作物和经济林缺乏足够水源浇灌,长势不容乐观。 去年以来,全省已筹集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9.4亿元,共有540多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得到较好保障,临时解决了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实现抗旱浇灌面积1078万亩次。同时,在持续高火险情况下,全省森林防火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火灾起数和受害面积比近20年同期平均值低88%、89%,火灾当日扑灭率达98%,火案查处率达82%. 原因“天灾人祸”: 1、天灾:包括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 2、本身正常的气候条件:云南11月到次年4月属于旱季,降水占全年10%-20%,以年平均1100mm降水来说,只有110-220mm。 3、人祸:3方面。一个是毁林种桉,第二个是过度采矿,第三个是大力建设水电设施,改变局部气候,又不能合理安排利用水资源。 4、由于主要降水来源的季风的上游国家,老挝缅甸印度等国的森林植被破坏,导致季风雨水减少。雨季缩短,旱季变长,全年降水减少。 二、关于素材资料概述: 1、素材来源:互联网、相关新闻、统计以及贴吧。 2、素材内容:反应云南三年大旱的震慑心灵的图片。 3、素材展现形式: 紧接第5场,在第5场我们是通过一场及时雨来化解了旱情,通过对雨滴的特写,将相关图片嵌入到雨滴中,通过对雨滴的逐步放大,图片随之展现出来。在此,我们是想通过浏

建国后三年灾害

建国后三年灾害 1959年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每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合15市亩,计6.8650亿亩),成灾(收成减产8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378页)。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6—8月出现江淮流域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达82.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1960年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五十年首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35页,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五十年汇编》)。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l—9月,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产粮区合计受灾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68.9%和56.9%。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大陆省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46万公顷,是建国五十年来最高记录。 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灾情报告》第379页)。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知识链接】 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灾难的一年。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也就是大自然发怒、施暴,它会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所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区别以下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