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框架图
考研政治 思维记忆导图(哲学部分)
唯物论哲学框架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物论(二)《世界的客观性》Ⅰ《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三)《意识的能动作用》Ⅰ《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整体图Ⅱ考点辨析◆ 特别提醒①不要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唯一的即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④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五)《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法(上)唯物辨证法(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联系的普遍性》Ⅰ《联系的普遍性》结构图Ⅱ考点辨析(三)《运动和发展》Ⅰ《运动和发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趋势辩证法(下)(四)矛盾分析法Ⅰ《矛盾分析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构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图解◇ 用对立统一观点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知识综合)要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两点论的含义:(3)重点论的含义:(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看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看两点,不分主次,是均衡论,都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高二哲学框架图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目的性
唯
1.认识世界 2.主动创造性 3.自觉选择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
2.改造世界
1.指导作用:正 错
2.调、控:积 消
论
3.世界→物质→运动→规律→客观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联系 (总特征)
高二哲学框架图
4.追去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高二哲学框架图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
1.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
史
2.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唯
物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义
1.物质财富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精神财富
3.社会变革决定力量
1.普、客、多样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系统优化
对立 孤立观点
1.发展
辩
2.发展
2.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总特征)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对立 静止观点
形
证
1.对立统一 2.普遍性 3.特殊性
而
法
3.矛盾
4.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本质/核心)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6.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7.两点论与重点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 对立 片面观点 学
4.辩证否定/创新 (要求)
1.含义、特征、实质 2.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3.创新作用
对立 肯定一切 否定一切
高二哲学框架图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一.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二 . 西方哲学史脉络图解▼ 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各斯、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
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
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 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
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 18C末19C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
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
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
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一.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二 . 西方哲学史脉络图解▼ 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各斯、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
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 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
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 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
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 18C末19C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
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
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
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哲学知识框架图
世界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辩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证唯联系物唯物辩证法主发展辩证否定观义矛盾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马认识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克活思与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主哲义学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学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史唯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理主价值观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根本原则)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物质决定意识表现自社意识人能够能动地实达然会的起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现到界存源、地认识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的在生理原因表现存和基础、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发内容客主促阻是展都是观观进碍客是从物主观客客质派观的观观生的要求要求唯唯心心努力获取重视精神主主正确意识的作用主义义辩证唯物主观义根本观点与要求客表现主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具要解体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对立对立历(根本观点)(根本观点)可知论不可知论史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统唯物辩证法一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反映世界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基辩证的否定观要包括本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现人们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具体表现对立孤立的观点哲学的联基系本的问观题点唯物辩证法对立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根本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事物内部 的矛盾 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总特征根本内容核实心质联 内部联系内部矛盾 根据发展的观点系 (内因)观 根本内容矛盾对立原 点外部联系统一规律理外部矛盾条件(外因)原原理量 前理变进普 特 和 性质 和遍 殊变 曲普 客性性的 折遍 观 统 性性性一的方 论法统矛一盾一具重分体点为问论二题具体分析联系的原观点理片面的观点相对立普遍性事物内部表现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客观性用联方系法的论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固有的本质的必整体和多部分重视部分的作用样性唯物两个总辩特征证法核实心质矛着眼于整体性,遵循有序性,注重内部结系统与要素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盾对立统一规律根本物属性运过程规原客观质动律因性主体过主观能动性程中原任何事物都是发展观点理变化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不可违抗性方法论实按事客求观方规法律论办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哲学》知识体系结构
标准 人民立场 社会历史性 特点 方法论: 阶级性 价值判 树立正 主体差异性 断和选 确的价 价值冲 原因 择 值观 突及评 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个人价值
如何创造、 实现价值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根本途径
认识社 会与价 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 史观
基本 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矛盾的 特殊性
表 现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关系
方法论 要求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不同事物…
含义 具体问题 地位 方法论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要求 具体分析 意义 同一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方法论 要求
矛盾发展的 不平衡性
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 统一,反 对…源自用对立 统一的 观点看 问题
趋势 状态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形而上学否定观
坚 持 辩 证 法 , 反 对 形 而 上 学
树立 创新 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 证法的要求(理论)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对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对思维方式和文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实践)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用 联 系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自然界 发展的 世界是永 普遍性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恒发展的
辩 证 法 的 发 展 观 方 法 论 要 求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 途径
既要对未来充 前途是光明的 要求 满信心,又要 勇敢地接受挫 道路是曲折的 折与考验
(完整版)必修四哲学思维导图
1产生: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起源: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1) 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2) 真正哲学的任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用睿智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 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本义:哲学史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区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领域的规律和奥秘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
联系: 具体哲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的概论3、哲学的含义(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课 折刊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 质)何者为本原的冋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二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1、 存 在 决 疋 思 维唯 物 主 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 基本 形态2、思维决定存 在:唯心主义思维能够认识存在:可知论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不可知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 基本观点:物质就是本原的,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就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就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论 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就是否承认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与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切忌主观随意性;,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与过程。
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与物质 运动就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 的关系 运动就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就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动 原理: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与静止 恒的;静止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的关系 方法论:反对不变论、相对主义与诡辩论发展用发展观点瞧问题,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就是光明的,道路就是曲折的 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含义;原理:从 开始,就是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开辟道路量变质变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的含义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关系: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其制约同一性与斗争性 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原理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方法论 ,防止片面性 (三种情形)矛盾观 :就是 的基础,就是 的关键,不忽视支流 原理 共性与个性关系;相互联结( 寓于 之中 内容 也离不开 );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意义 哲学基础、理论依据两分法(一分为二);用对立统一观点瞧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做到我们要尊重原理内容: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创新的)创新 :密切关注 ;敢于突破_____;注重研究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四、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人生)w 、w 、w 、k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两重性)(决定、反作用)社 (决定、反作用)会 历史 在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观 不断解决中实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内容 就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就是历 就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史的创造者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方法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论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与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意义价值的含义: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价值与价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值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观人生观)与自我价值(尊重满足)的统一人的价值(必由之路),利用社会与她人提供的(基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生活与哲学资料知识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含义:(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1)哲学与世界观:A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b、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图解
图一说明:哲学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
其中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在考研政治中,通常把“思维”等同于“意识”或“精神”,把“存在”等同于“物质”,常常忽略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别。
因此在考生在复习中,可以把“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等同于“物质与意识或精神何者为第一性”。
但实际上,这几个概念有着严格的区别。
考生心中有数即可。
)唯物主义又分为三个派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虽然这三个派别都把物质看做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等物质。
无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们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某一种具体的物质,而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
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
哲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显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的代表。
考点:2010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这部分内容一共有四个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考试题型:就历年的考研真题来看,基本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策略:建议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方面,重点掌握以上的知识框架(图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另一方面掌握不同哲学派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等。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 一.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二.哲学的产生:.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哲学与世界观:.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都有正误之分) .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五.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六.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 ②塑造功能 ③激励功能.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七.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世界的物质性及方法论P28
2、意识的本质P35○1○2○3
3、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1○2(2)○1○2及方法论P38—40
辩证唯物论 4、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1○2及方法论P40
(4、5课)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方法论○1○2
6、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3P4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1○2○3○4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1○2P45
(6课)
3、真理的特征○1○2○3及方法论P46—47
4、认识的特征○1○2○3及方法论P48—49
辩证唯物主义 1、联系普遍性○1○2○3及方法论P54
(2-3单元) 2、联系客观性及方法论○1○2P55—56 联系观 3、联系多样性及方法论P56—57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及方法论P57—58
5、系统优化的方法
6、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发展
7、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1、发展普遍性及方法论P60
2、发展实质及方法论P63
发展观 3、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及方法论P64—65
4、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P65—66
5、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 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8、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 1、矛盾含义P67基本属性及方法论P67—68
(7、8、 2、矛盾普遍性○1○2P69及方法论 马哲 9、10课) 矛盾 3、矛盾特殊性○1○2○3P70及方法论P73 (唯物) 4、矛盾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1○2及方法论P71—72
5、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P72—73及方法论、区分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7、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含义
辩证否定观 特征
实质
方法论
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历史观 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11课)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①②③④
(第4单元) 1.人生的价值及评价标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课)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社会历史性特征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