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人中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及对策
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循环 综合考核
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循环综合考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作绩效的考核越来越重视。
在现代社会,绩效考核不仅是组织内部的管理工具,更成为了员工晋升、薪酬奖惩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在绩效考核中,有一种观点被广泛提倡,即“良币驱逐劣币”,这意味着通过将表现优异的员工奖励并提拔,从而促进所有员工的积极工作状态,形成一种良性的正向循环。
本文将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探讨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循环,并分析综合考核的重要性。
一、良币驱逐劣币的理论基础1. 良币驱逐劣币的含义“良币驱逐劣币”这一概念最早源自经济学领域,原本用于描述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种规律。
后来人们将这一概念引申到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用来表达一种优胜劣汰、激励优秀、惩罚低效的管理理念。
在绩效考核中,良币驱逐劣币意味着通过对员工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奖励和提拔表现优异的员工,从而激励其他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
2. 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良币驱逐劣币的理念在绩效考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员工表现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公正对待,从而更加投入工作。
通过向表现优异的员工提供晋升、奖励等机会,可以激励其他员工向优秀员工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循环,有助于维护组织的整体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二、综合考核的重要性在实施良币驱逐劣币的理念时,绩效考核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综合考核作为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良币驱逐劣币的有效实施。
以下是综合考核的重要性所在:1. 突破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只依靠一两项指标来评价员工的表现,这种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使得绩效考核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员工的综合能力。
而综合考核则可以根据多种指标,如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来全面评价员工的表现,从而更加客观地判断员工的优劣。
2. 激励员工全面发展综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在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职场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职场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导读:1、劣币驱逐良币2、劣币驱逐良币产生原因3、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这个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
职场中也经常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组织内部工作氛围不好,溜须拍马、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不干实事的人大行其道,真正优秀的人不是被挤兑离职,就是适应环境收敛锋芒,缩头干好自己的事,不再积极主动。
所谓劣币一般指对于工作,得过且过,对于人际关系、职场潜规则非常上心的人,他们把心思用在琢磨领导喜好上,只做那些上司投入较大关注、容易表现功劳的工作,以便获得领导赏识,为自己晋级铺路搭桥。
所谓的良币一般指对人际关系不敏感,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工作,为了做好工作,可能会和同事争论,甚至与上司有不同意见时,为了工作也会怼上级;他们对事不对人,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敢于承担,在他们眼里,把工作做好,上级会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工作,不需要自己去刻意表现。
当比较优秀的职场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那些平庸之辈(劣币)便视之为洪水猛兽,工作不配合,还要进行各种阻挠和干涉,导致优秀的人寸步难行,愤而离职或远而避之。
职场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真正重视人才。
有的公司只是口头上说重视人才,或者制度上重视人才,但是整个组织没有真正重视人才。
表现为招聘时表现出重视人才的样子,薪水不低,有时领导亲自参与面试。
但是员工入职后,采用“蘑菇定律”的处理法,让员工自生自灭,有的新员工入职后,落差很大,在试用期就选择了离职。
2、没有发现人才、筛选人才的机制,有些国企或事业单位,自身业绩压力不是很大,还沿袭“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传统思想,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每年评优轮流当,年终考核大家差不多,对有突出贡献的人也没有奖励机制,导致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突出不出来,时间久了,要不与环境同化,不再努力,要不就跳槽到更好的环境,这种现象在高校、事业单位相对多一些。
企业中劣币驱良币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叫劣币驱良币?在远古铸币时代,有一种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不好的铸币被人们称为“劣币”,一旦它们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人们就会倾向于将那些具有法定重量或者成色好的足值货币(即:良币)收藏起来。
这在货币市场中,就可以形象地认为,“良币”将逐渐被“劣币”驱逐出去,久而久之,最终广泛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这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着名定律——“劣币驱逐良币”,是对一个历史现象的高度归纳。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中,其实,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着很多这一类似的现象。
案例一: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
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在此场景中,所谓的“良币”是指那些规规矩矩排队的人,他们遵守了道德规范,但是却往往被插队的人(劣币)挤到一边,往往是最后上车或者根本及挤不上车的人。
这种情形的危害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插队的队伍,久而久之,当没有任何一个人遵守秩序时,乘客的效率会变得极低,同时也存在例如踩踏事故的隐患。
案例二:在有些单位,埋头苦干,勤勉努力而又默默无闻的员工(良币)会受到忽视,而那些阿谀奉承,擅长拍马屁的员工(劣币)则受到老板的重视,频频升职。
这样的危害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累越少的员工干实事,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案例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
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
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
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说起劣币驱逐良币,使我联想到了市场上的盗版光碟,由于市面上大量充斥着廉价而效果差别不大的盗版光碟,便没人会再去花高价购买正版光盘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
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货币流通的时候,市面的金币和银币都是足量的,币面的价值与货币自身的重量等同,这样的货币我们称之为“良币”。
然而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铸币时,有意降低货币的重量来从中谋取利润,这种实际价值低于币面价值的货币就是我们所说的“劣币”。
铸币不是任凭什么人都可以进行的,都是有后台有势力的人才能铸币,往往都是大批量生产,所以劣币一出往往数量特别可观,因此存在巨大的利润。
市面上的劣币多了,拿到劣币的人都会抓紧想方法把它花出去,而把良币留着,这样一来劣币的流通就变得频繁,而市面上的良币就会削减,甚至会渐渐退出流通。
这就是“劣币驱除良币”的最初含义。
良币之所以退出流通,是由于它是足量的,收在手里不会贬值,不会有影响。
而劣币则不同,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用不出去,抓紧使用出去才不会吃亏。
劣币之所以可以驱除良币,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假如全部人都不知道有劣币的存在,那么劣币的存在不会有任何意义,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良币也就不会退出流通。
但是假如买东西的人知道自己手里的是劣币,卖家却不知道的话,就会消失买家急于留下良币花出劣币,而卖家在不了解的状况下接受了劣币的状况。
然后,卖家又变成了买家,把劣币花出去,如此循环下去,劣币就由于大家的信息不对称堂而皇之地进入流通。
劣币驱除良币现象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类似现象。
比如说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素养高的人会守法规狡猾排队,但是却往往被不守法规的那些人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
而不守秩序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往前挤,倒是经常能捷足先登。
这样一来,为了能挤上车,守秩序的人就不会再狡猾排队,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
另如,现在社会影音制品盗版猖獗,也是由于这个缘由。
翻版盗版的CD、VCD成本比较低,比起音质近乎完善但价格高的正版货来说,售价相对廉价。
而一般顾客并不在意音质是否纯洁,只讲究廉价,因此不少人会选择购买盗版。
企业用人中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及对策
企业用人中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及对策发布时间:2010年5月20日20时54分上海御时猎头温杰克“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现象。
最初是在贵金属铸币时代,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金属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把“劣币”花出去。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退出的流通,市场上活跃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后来,从这种现象中,人们引申出了不同的社会意义,那就是:田里面稗子压倒稻子;办公室里小人得意,优秀人才纷纷离去……“二十一世纪缺什么?”“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里如是说。
现代企业里,企业领导者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也都在各种场合,口头或书面上重视人才,倡导人才的优胜劣汰,但是真正落实在日常管理中的时候,却往往因为没有合理的管理方法或是不能容忍人才的某些缺点,而致使“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一种情况:片面强调人性化,低离职率,忽视人才的优胜劣汰。
真正的人才不屑于混迹于庸人之中,而退出企业,剩下的都是些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甚至德行能力都较差的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企业,领导者一直太过人性化,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毛病总是网开一面,宽容处之。
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犯了错也没什么关系,甚至故意做出一些错误的东西,反正公司也不会严肃处理。
造成办事拖拉,消极协作,不讲效果,得过且过的工作氛围,被人私下里称为“国有企业”。
当然这个并不是贬低国有企业,而是说这个企业的日常运作过程中像个别不好的国有企业一样,官僚十足,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在这个企业里容不下有追求,有理想,有专业,不甘于平庸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人也不愿意停留在这样的企业中浪费职业青春。
经过一定的时期以后,企业里面的员工主体就会主要由这类凡事不求更好,差不多能混过去就行的人组成。
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承载发展要素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要改变这种企业的用人现状,企业一定要硬起手腕,对不思进取,不能获得进步的员工进行优胜劣汰,人为地促进人员流动,吸收新鲜血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像一个健康的肌体一样,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活力。
简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内容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引言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良产品或服务会逐渐取代优良产品或服务的现象。
这一规律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概念、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对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进行探讨。
概念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破坏竞争规律”或“病态现象”,是指劣质产品或服务由于价格低廉等原因,逐渐占据市场份额,进而排挤优质产品或服务的现象。
这一规律源于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当市场上存在劣质产品或服务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劣质产品,从而使得优质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原因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消费者无法准确获得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信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劣质产品。
而优质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信息往往需要消费者通过实践或长时间的使用才能获得,使得消费者对于优质产品的选择相对被动。
2. 价格差异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源于劣质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低廉。
由于劣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较低,生产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吸引消费者购买。
相比之下,优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较高,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导致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劣质产品。
3. 短期利益优先在追求短期利益的情况下,生产者或销售者往往会选择生产或销售劣质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会导致市场上出现更多劣质产品,加剧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影响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1. 经济效益下降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会使得优质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同时,劣质产品或服务的低质量也会减少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整体消费者支出,从而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2. 产品质量下降由于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存在,生产者或销售者为了降低成本和价格,往往会忽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这造成了市场上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整体下降,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减少,长期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劣币驱逐良币”的思考
“劣币驱逐良币”的思考“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反映了市场上质量低劣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排挤了质量较高的产品或服务。
这个概念源自于古代货币领域的现象,例如在金本位制度下,质量较差的铸币会流通起来,使得质量较好的货币被逐渐淘汰。
然而,这个现象不仅限于货币领域,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观察到,如商品市场、就业市场等等。
“劣币驱逐良币”常常被用来描述市场失灵的情况,即市场不能有效地将资源配置到最优,而是导致一些低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占据市场。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
在这样的市场中,消费者无法完全了解或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且生产者也会借此机会推出质量较低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市场中质量良好的产品或服务受到排挤,最终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在商品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消费者可能会被迫购买劣质产品或服务,而无法享受到质量更好的选择。
这不仅会浪费消费者的金钱,还可能以各种方式威胁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健康。
此外,劣币驱逐良币也会打击那些努力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削弱企业的竞争动力,从而进一步削弱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就业市场中也可能持续存在。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雇佣技能较低的劳动力或支付较低的工资。
这种选择可能会导致那些具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劳动力被排挤,而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可能会受到限制。
长期来看,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整个就业市场的技术水平下降,同时也限制了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为了应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政府和市场监管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鼓励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政府可以建立有关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认证机制,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此外,提供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教育是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利用公共媒体、互联网等方式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信息,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
企业用人怪象之劣币驱逐良币
公司用人怪象之劣币驱赶良币
公司用人怪象之劣币驱赶良币
在经济环境下行的压力下,公司用人更为偏向于少而精。
人少好办,人精就难了。
一般状况下,公司留下的这些所谓的“精英”中只有很少部分是拥有才华横溢和过人社交能力的“圣贤”,这类人懂得怎样表现和自保。
此外有少部分人是与世无争的“和事佬”,这部分人仅保持基本工作,不发布任何建议或许建议。
而剩下的大多数是像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凑数的,样子上做做,嘴巴上谈谈,会拉关系,看得懂领导心思的人。
而那些拥有才华横溢,可是社交能力偏弱的人因为其个性等方面原由限制,常常成为了失业者。
从整体来看,“劣币驱赶良币”的怪象仿佛又有着合理的解说。
这样的公司留下的“精英”队伍里面缺乏了砥柱中流。
正如一间房屋只规划有地基、墙面、房顶等,甚至考虑了装饰,惟独没有考虑到顶梁柱,这类房屋怎么盖得起来?而走开了这些“顶梁柱”,“圣贤”也做不了什么大事,仅能和稀泥自保而已。
这类状况将向来连续到公司破产,可是,只需破产那一刻还没有发生,被各样表面现象蒙蔽的公司老板是不会最后觉悟的。
固然,公司用人“劣币驱赶良币”的怪象与外界环境亲密有关,但本质是公司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
好多公司没有成立一个良性的用人评论体制,仅靠领导爱好、个人感觉、个人交往等主观、片面的方法对部下工作状况进行判断,难以正确、全面地展开评论。
公司老板对管理高层的工作状况不可以做到脚踏实地的客观评论是产生“劣币驱赶良币”的重要原由之一。
不言而喻,整个公司言传身教,能做事,敢说实话,有正义感的人都走了,最后也只好用这些人来填补了。
1 / 1。
企业管理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浅析
企业管理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浅析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市场上同时存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交换价值相等的货币,质量好的良币会被熔铸或收藏,退出流通领域,而质量差的劣币则会取代良币充斥市场。
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刚好相反,在人类社会任何一个道德环境、制度约束有缺陷的地方,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清官总被贪官排挤,盗版软件冲击正版,小道消息容易传播,娱乐圈盛行潜规则,医生拒“红包”成另类……企业管理中更是如此!如果在晋升、薪酬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公平,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比如一些人通过欺骗、贿赂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得了升迁、捞到了好处,别人就会纷起效仿,而那些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开始可能发发牢骚,继之会自暴自弃,最后干脆同流合污,把自己也变成“劣币”。
用不多久,这个企业就会变得人浮于事、乌烟瘴气。
试想,如果一个组织内部大锅饭盛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久而久之,“老黄牛”能不被“懒汉”驱逐?试想,如果一个组织内部论资排辈,只看资历,不重能力,长此以往,“人才”能不被“庸才”驱逐?试想,如果一个组织内部风气败坏、纪律废弛、是非颠倒,假以时日,正直善良者能不被钻营取巧者驱逐?这也说明,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劣币”的破坏性作用远比“良币”的建设性作用要大。
就像箱子里出现了一个“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整箱子都变成“烂苹果”。
可怕的,并不在于一个“烂苹果”,而是它的惊人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单位很快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就像一位巧匠花一年时间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它。
“害群之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是对这种现象的形象比喻。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管理要出效益,首先必须在各方面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建立健全一种公平合理的机制。
导向正确了,才能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制度健全了,才能防止坏人作恶,好人变坏。
谨防企业中劣币驱逐良币
谨防企业中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是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这条法则又叫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这条法则运用在企业中,就可以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劣质的产品使优质的产品抹黑。
劣质的人才排挤优秀的人才。
懒惰狡猾的员工总是受上司喜欢,而勤奋的员工总受上司批评。
上司或者同事盗用或者窃取员工们的创新成果与创意成果。
企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总有发生。
我现在以人才为例,来论述一下,企业中劣币人才驱逐良币人才的现象。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企业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人才的积极作为。
企业的日常运作与业绩的取得,都是人才勤奋工作的结果。
企业的生产运营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研究开发人才,营销与服务人才,公共关系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人力资源人才等等集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能力,才构建起企业运作的人才系统。
人才是什么?人才是运用知识、技能、经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人,或者是能运用知识、技能、经验创造出高业绩的人。
而优秀的人才,是能处理各种非常复杂与困难的工作,并且能带来高业绩,或者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力的人才。
一个优秀的人才,能顶得上50个平庸的员工。
所以,企业人才众多,特别是优秀的人才很多,重用得好的话,那将是企业之福。
企业的业绩是20%的优秀的人才,创造出80%的业绩。
而80%的平庸人才,创造出20%的业绩。
也可以这样说,企业无不可用之人才,关键是要放对位置。
放对位置,庸才变良才。
放错位置,优才变庸才。
企业要牢牢把20%的优秀人才掌握在企业中,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干。
对那些80%的庸才,要开动培训机器,把他们进一步培育成优秀人才。
劣币比喻成平庸的人才。
良币比喻成优秀的人才。
劣币人才驱逐良币人才有这几个问题存在。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中的劣币人才众多,而良币人才处于少数。
劣币驱逐良币到此为止
劣币驱逐良币到此为止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可谓是难得的帅才,不但能征惯战,屡破金兵,还对宋王朝忠贞不贰。
可就在南宋王朝急需用人之际,岳飞却被秦桧之流以“莫须有”之罪名迫害而死。
这不仅是岳飞的悲伤,更是大宋王朝的悲伤,就是由于没有了岳飞,金军的铁蹄才得以肆无忌惮地蹂躏大宋那仅存的半壁江山。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知人善任、建立健康的用人制度,才能够很好地遏止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在市场上,来了一个瞎子,据说他是来买羊的。
全部人都等着看好戏,谁也不信任一个瞎子能从一大群羊中间选出好的品种来,甚至有人恶作剧地把一只小狼放了进去。
瞎子被领到羊圈出口,卖羊人将羊赶到他的面前。
瞎子一只一只地选择小羊羔,惊奇的是,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挑出来的羊羔的确都是特别优良的。
这时,恶作剧的人有意把小狼递到他的手上去。
瞎子接过来,歪着头,摸了一会儿,说:“这不是一只羊,我也说不清晰这是什么,但我能确定地说,这个动物不是什么好东西!”四周的人大惊,便向他请教诀窍。
瞎子说:“你喜爱羊吗?你了解羊吗?你能像我这样不用眼睛而专心去看羊吗?这就是我的秘诀!”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像是查找千里马的伯乐一样,要具有识人的慧眼、丰富的阅历和全面的综合力量。
因此,企业和组织必需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选拔,并善待人力资源管理者,由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次,企业还要有一套用人、留人的科学方法。
许多企业由于“求贤若渴”,一旦求到了人才,就把他们高高地供起来,用高薪、住房、福利来挽留人才。
实际上,这样的企业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他们忽视了人才的真正需求。
诚然,要挽留住优秀员工,提高物质待遇不能不算一个可取的方法,但是这不是根本的方法。
由于久而久之,公司的薪酬管理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物质待遇还会成为员工讨价还价的本钱。
对于企业来说,要留住人才就要搞清晰优秀员工的真正需求。
他们的离职往往不是待遇的问题,而是对公司的目标缺乏认同、对公司的管理方式不满。
否定式管理:劣币驱逐良币(职场经验)
否定式管理:劣币驱逐良币(职场经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是否定制度的最好理由,这句话不知害死了多少中国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家真的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当做用人理念的话,那么,这个企业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为何?第一,缺乏监督机制。
用人就必须有监督机制,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只有在有监督的情况下系统才能长期稳定。
用人要疑实际上是对员工的爱护,可以防止员工犯大错误。
第二,陷入完美陷阱。
企业不能要求员工完美,是人就有缺陷,企业就是要用有缺陷的员工(只要这不是致命缺陷),否则企业将面临无人可用的怪圈,而企业家也将活活累死。
所以疑人也还是要用,关键是有效限制其短处,最大限度发挥其长处。
梁山泊公司董事长晁盖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人,但是他的缺点恰恰是优点不恰当的延伸———仗义和粗线条的管理。
晁盖的口头语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也许很多人对这话是说一说,晁盖却是真信这话。
他几乎将自己当做江湖大哥,在他的公司,要么没有制度,要么制度有和没有一样。
晁大哥从来不炒人,在梁山泊你只要别犯什么伤天害理的大错,或者犯了伤天害理的错但没有被晁盖当场抓住,那么你基本不用担心自己的饭碗。
如果你碰巧能喝一斤白酒或者可以不时表一下忠心,那么你在梁山泊基本可以有一个不错的晋升。
事实上,晁盖董事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朋友,为人豪爽,对朋友仗义,而且专业技术也很不错,百忙之中还可以不时参与一些核心研发且还能获得专利。
他和客户关系也不错,对营销认识很深,中国的、外国的客户基本都买他的账。
但是,有一点很让人困惑,为什么梁山泊公司的利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呢?照理说老板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战斗力,不可能老板强企业弱啊!作为猎头,我与梁山泊公司合作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个公司除了晁盖在努力工作,其他人做事都不紧不慢,似乎都是为了表演给晁盖看。
如果研究他们的组织架构更是倍感惊奇,副总经理总共有11个,有4个基本上属于没有存在必要的闲职,而他们都是晁盖创业时候的老兄弟。
中国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商品的价值互相竞争,并且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达到市场价格。
在这个市场中,流通的货币也必须以合理的价值与商品相匹配,这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市场的前提条件。
但是在中国的市场中,我们经常遇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市场的价值体系被扭曲,市场经济的秩序被破坏,对消费者和市场的稳定性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和分析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分析1. 表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表现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低价劣质商品充斥市场,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目的。
(2)商家虚报和夸大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欺骗消费者,并使得同类产品价格互相压低,导致整个市场价格抬不起来。
(3)一些商家以降低成本为目的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者添加更多的廉价、劣质物料,以及使用损坏的机器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
(4)一些商家恶意巨资绑架市场,制定不合理的价格和销售规则,甚至制造人工短缺,从而提高商品价格和垄断市场。
2. 原因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的产生是有原因的:(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明确,经济结构不合理。
(2)国家监管力度不够,能力不足,对违法和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力。
(3)消费者教育不足,消费者面对不同的商品质量和价格缺乏判断和分辨能力。
(4)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商家利润的追逐。
二、对策分析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而且会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宏观政策(1)加强劳动法规和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诚信合作。
(2)促进市场竞争和维护合理的价格体系,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和不合理的价格操纵。
(3)加强对劣币行为的监管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4)加强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使消费者有能力分辨质量和价格,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 企业措施(1)提高企业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保证产品的质量。
劣币驱逐良币:谨防“劣币”始入
劣币驱逐良币:谨防“劣币”始入在人才管理上,在企业管理上,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很一般,也很麻烦。
在一个企业创建之始,往往是乐观向上的“良币”在主持工作,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吸引着更多的“良币”的加入,这样会形成一段时间的良性循环。
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进展到肯定规模,此时大家的乐观性会渐渐减弱,惰性开头起作用,这时劣币开头在良币的队伍中消失,或者某些原来的良币变成了劣币,又或者是新加入的成员中消失了劣币。
长期下去,高素养员工(良币)的数量相对下降,低素养员工(劣币)的数量相对上升,尤其是大量的劣币员工上升到较高的岗位上时,格雷欣法则便开头发生作用。
最终,企业效益下滑,当企业开支捉襟见肘时,员工薪酬水平普遍下降。
由此导致员工薪酬水平下降与企业效益下滑的恶性循环—劣币大量驱除良币,格雷欣法则完全发挥其作用。
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在创业之初,聘请人员时就留意选择“良币”。
下面的这个事例可以更深刻地说明这一点。
春秋时代,齐桓公的霸业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相国管仲。
有一次,齐桓公与管仲聊起马棚的工作,管仲说:“其实作为马夫,最难的是搭建马棚的栅栏。
先用弯曲的木料编排,以后就都要求用弯曲木料,弯曲木料都编上了,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先用直木料编,以后就都要求用直木料,直木料都编上了,弯曲木料也就用不上了。
”管仲的话给了齐桓公极大的启示,这其实是在告知他一条用人之道:用人之道贵在慎始,曲直不相容而相斥,在开头的时候就必需慎重选择。
开头用了良币,劣币就难以进入;开头时用了劣币,良币就会被挡在门外。
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其质量检测是比较简洁的。
各行各业都会有相应的客观标准,而人才这种特别商品的优劣鉴定则要简单得多,正如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良币与劣币的相互作用一样简单。
首先,人才是一个特别的商品,很难有一套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一般来说,品德和才能是一个人才应具备的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有德无才,无法胜任工作、制造效益;有才无德,能够胜任工作,但会造成负面影响。
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和过程
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和过程一、引言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劣质货币流通使得良质货币被逐渐淘汰的现象。
本文将从原理和过程两个方面来分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原理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可以从货币的三大职能来解释。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工具,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性才能履行其职能。
良币通常具备稳定的价值、良好的流通性和广泛的接受度,而劣币则相反。
由于市场参与者对劣币的不信任,劣币的流通性和接受度较差,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三、过程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可以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解释。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当市场中同时存在良币和劣币时,市场参与者会更倾向于使用良币进行交换,而将劣币暂时存储或回避使用。
这样一来,劣币的流通速度减慢,而良币的流通速度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劣币在市场中的比例逐渐减少,而良币的比例逐渐增加。
最终,劣币被逐渐淘汰,良币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媒介。
四、影响因素1.政府政策:政府的货币政策对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发行劣币,那么劣币的比例将增加,加速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相反,如果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限制劣币的发行,那么劣币驱逐良币的速度将减缓。
2.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商提供相同的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用良币购买,因为他们知道良币可以获得更好的品质和服务。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会促使劣币更快地被淘汰。
3.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如果市场参与者对货币的质量信息不完全或不准确,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评估货币的价值,从而无法区分良币和劣币。
这将导致劣币在市场上更容易流通,从而加速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五、影响与对策劣币驱逐良币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劣币的流通会导致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性,增加交易成本,影响经济效率。
其次,劣币的流通还会降低人们对货币的信任度,进而影响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职场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职场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在职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的是优秀的人才被排挤或忽视,而不称职或低素质的人却得到重用或晋升。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职场中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从提高招聘质量、激励机制优化、培训发展以及领导者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提高招聘质量职场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第一步是提高招聘质量。
只有通过优秀的招聘流程和准确的选拔标准,才能吸引并录用优秀人才。
招聘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岗位需求和岗位要求,确保招聘信息准确清晰;(2)增加面试环节,通过多个面试官的评估,降低主观因素的干扰;(3)引入能力考核测试、案例分析等评估方法,更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实际能力;(4)积极招聘并重视多样化,给予更多机会给予弱势群体。
2. 激励机制优化激励机制的优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使劣币无法获得超过其能力的回报;(2)制定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绩效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3)提供良好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通道,避免优秀员工因无晋升机会而被动离职;(4)提供灵活的工作制度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培训发展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可以提高其能力和竞争力,从而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关注员工潜力的开发和提升;(2)定期组织内外部培训、讲座或研讨会,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3)设立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员工指导新人成长;(4)鼓励员工参与行业协会或社交团体,扩展他们的人脉和见识。
4. 领导者的示范作用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对员工产生深远影响,影响员工对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看法。
因此,领导者应该:(1)树立榜样形象,以身作则,注重自我修养;(2)公正对待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坚持原则;(3)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反馈,倾听员工的声音;(4)注重团队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5)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和挑战。
良币是如何被逐出职场的
良币是如何被逐出职场的
职场上,良币常常被驱逐,是因为良币的存在,就能突显劣币的不足。
因此良币若想不被驱逐,一要控制情绪,表面的平静是必须的;二要沉默寡言,非必须说的话不说。
今天某人因为一点小事,与上司大吵一顿,不下10句的来来回回,以至于整层楼的人都听到了争辩的声音。
并且上司一句“你爱怎样随你”!某人夹本走人了。
这是典型的双方情绪失控。
当一个人情绪失控之际,便是其竞争对手狂欢之时。
因为对手又是召集会议安排工作,又是找人谈话,表现出很高的工作热情,这是对手现在内心狂欢不止的表现。
而此时,某人心里很平静,因为一直以来感觉就是“好人被欺负”,那些工作出工不出力的人,却也是各项好处都没落下,倒是工作能力强的人,总是被安排做不完的工作。
到出成绩时,他们挂名了,因此成绩都是他们的。
因此,某人今天的情绪失控是有来由的。
大吵的行为,会带来三个后果:1、从此沉默,不在多言,只做好分内之事;2、从此不想理那些心机及势利之人,便可以不再言语;3、从此不被无能之人欺负,只作闲云野鹤。
这样,良币终于被驱逐了。
企业管理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浅析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市场上同时存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交换价值相等的货币,质量好的良币会被熔铸或收藏,退出流通领域,而质量差的劣币则会取代良币充斥市场。
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刚好相反,在人类社会任何一个道德环境、制度约束有缺陷的地方,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清官总被贪官排挤,盗版软件冲击正版,小道消息容易传播,娱乐圈盛行潜规则,医生拒“红包”成另类……企业管理中更是如此!如果在晋升、薪酬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公平,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比如一些人通过欺骗、贿赂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得了升迁、捞到了好处,别人就会纷起效仿,而那些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开始可能发发牢骚,继之会自暴自弃,最后干脆同流合污,把自己也变成“劣币”。
用不多久,这个企业就会变得人浮于事、乌烟瘴气。
试想,如果一个组织内部大锅饭盛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久而久之,“老黄牛”能不被“懒汉”驱逐?试想,如果一个组织内部论资排辈,只看资历,不重能力,长此以往,“人才”能不被“庸才”驱逐?试想,如果一个组织内部风气败坏、纪律废弛、是非颠倒,假以时日,正直善良者能不被钻营取巧者驱逐?这也说明,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劣币”的破坏性作用远比“良币”的建设性作用要大。
就像箱子里出现了一个“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整箱子都变成“烂苹果”。
可怕的,并不在于一个“烂苹果”,而是它的惊人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单位很快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就像一位巧匠花一年时间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它。
“害群之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是对这种现象的形象比喻。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管理要出效益,首先必须在各方面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建立健全一种公平合理的机制。
导向正确了,才能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制度健全了,才能防止坏人作恶,好人变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用人中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及对策“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现象。
最初是在贵金属铸币时代,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金属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把“劣币”花出去。
最后,良币将被驱逐,退出的流通,市场上活跃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后来,从这种现象中,人们引申出了不同的社会意义,那就是:田里面稗子压倒稻子;办公室里小人得意,优秀人才纷纷离去……“二十一世纪缺什么?”“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里如是说。
现代企业里,企业领导者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也都在各种场合,口头或书面上重视人才,倡导人才的优胜劣汰,但是真正落实在日常管理中的时候,却往往因为没有合理的管理方法或是不能容忍人才的某些缺点,而致使“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一种情况:片面强调人性化,低离职率,忽视人才的优胜劣汰。
真正的人才不屑于混迹于庸人之中,而退出企业,剩下的都是些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甚至德行能力都较差的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企业,领导者一直太过人性化,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毛病总是网开一面,宽容处之。
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犯了错也没什么关系,甚至故意做出一些错误的东西,反正公司也不会严肃处理。
造成办事拖拉,消极协作,不讲效果,得过且过的工作氛围,被人私下里称为“国有企业”。
当然这个并不是贬低国有企业,而是说这个企业的日常运作过程中像个别不好的国有企业一样,官僚十足,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在这个企业里容不下有追求,有理想,有专业,不甘于平庸的优秀人才,而这些人也不愿意停留在这样的企业中浪费职业青春。
经过一定的时期以后,企业里面的员工主体就会主要由这类凡事不求更好,差不多能混过去就行的人组成。
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承载发展要素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要改变这种企业的用人现状,企业一定要硬起手腕,对不思进取,不能获得进步的员工进行优胜劣汰,人为地促进人员流动,吸收新鲜血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像一个健康的肌体一样,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活力。
决不能把创建人性化的环境当作姑息迁就。
第二种情况: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分配时实行平均主义。
曾经有这样一个企业,由于投资及内外大环境的良性影响,效益比较不错,并能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内部的绩效考核纯属走过场,各部门评定出来的绩效结果也都是差不多,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评分差距有时候会缩小到仅仅零点几分,很多人的差距都不到一分。
发放奖金的时候,基本上是人人有份,即使受过处分也同样享受这种奖金。
有一个人因为恶劣的行为受到了严重的处分,但是奖金还是照发,加薪也同样不少。
这样一种管理机制,明确地传达出一种讯息,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
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得好的员工得不到更好的激励,做得坏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结果导致,优秀员工总是主动流失,而沉淀下来的都是在市场上没有价值的人,很害怕到市场上去重新找工作,他们甚至有赖在企业不走的想法。
碰到多起要处理的案例,被处理者总是想尽办法耍赖,不愿离去。
不得不请出保安进行驱逐。
在这种情况下,多年之后,企业里面留下来的,相当大的比例都是这类人,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
针对这种用人误区,关键是领导人要有按绩效获取报酬的意识,建立卓有成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常年进行系统有效的绩效考核,清楚地分出员工中的三六九等,对于不同的绩效结果,给予不同的绩效反馈,让优秀的人得到更多的回报,让绩效低下的人得不到利益,直到驱逐出员工队伍。
第三种情况:不能向人才提供有效的发展空间,促进人才的职业发展。
优秀的人才,都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设定一些明确的目标,然后分阶段地进行努力,以期达到更高的目标。
有些企业只是把人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没有把人才当作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一般不会考虑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不注意在企业内部提前做好战略规划,设定未来的发展架构,也不愿花费精力和金钱为人才提供培养与提高的机会。
这样做的结果是期望得到长足发展的人才,在本企业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机会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开,去寻求能满足自己目标的企业。
而留在企业的,一般是没有明确发展目标,也不考虑未来成长的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也不高,只要企业付给薪水就可以。
他们的这种追求,注定了他们不会努力去实现企业设定的各种目标,同时也不会不断提高自我水平,从而带动整个企业工作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这样的一去一留,就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首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个明确的规划蓝图,让员工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的咨询协助,并在现阶段,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优秀的人才获得发挥自我特长的机会,并能够赋予他们责任,让他们获得锻炼,提升各方面的技能。
同时,企业要能够设定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长期不间断的培训,让员工企业服务的阶段是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
这样的企业追求的是双赢,即赢利与员工发展。
企业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就形成了强劲的合力,使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这种积极发展和提高的团队中,原来没有进取心的人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有追求,而那些不随环境变化和提高人,最终也会在努力上进的人群中生存不下去,或者是自我淘汰,或是被团队清理出去。
第四种情况: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和价值观,被追求优秀文化和价值的人所抛弃。
有的企业领导者自己的价值观存在问题,诸如不诚信、不尊重、不遵守法律、没有道德等等,在这样的企业里无论口头上在倡导什么,领导者的待人处事时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直接会形成企业的一种文化。
老板不诚信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形成诚信的文化;老板没道德,下属们也不会很在意道德问题;老板不尊重人才,企业里就不可能有尊重的风气;老板喜欢搞阴谋诡计,下属们也不会追求光明正大。
有这样一个企业,有些在员工中间有明显劣迹的人,多次因为劣迹被大家所指摘,但这样的人在企业里却一直生存得很好,还总能获得背后的支持;贪渎营私的人也会因老板的个人好感而顺风顺水。
而老板却常常在开会的时候大讲,要行得正,做得直,要客观公正,要洁身自好等等。
不但没有效果,还常常被人们当做虚伪的表现。
中高层干部做事不得不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人在曹营心在汉,时时准备一走了之。
这种企业的文化氛围,让许多追求高尚的人挂冠而去,而下面各部门的负责人都隐瞒着员工离职真相,即使有真相被透露出来,也同样会不了了之。
企业里沉淀着大量不思进取的成员,分成很多的利益团体,搀杂着诸多的复杂关系。
有新人加入的时候,能够生存下来,特别困难,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必须要学会同流合污才行。
良币处在劣币的包围之中,不得不退出。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的领导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处在领导位置上的人首先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要值得称道,能够在员工面前垂范,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处处留下闪光的印记,这样在员工中倡导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说服力,为大家所信服,以德服人;其次,要注意到自身地位的影响力,做事前要考虑到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局部的小事,影响到全局;不要因为感情而影响到理智;其三,作为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对于德行和专业都好的各级员工,要能够主动地关心和尊重,不要因为他们个性强或是不会甜言蜜语而加以排斥;其四,处事能从大处和全局着眼,公平公正,不徇私情。
职场中间真正有抱负和真才实学的人,都不仅仅看薪酬才为企业做事的,他们很在意企业的人文环境和自身得到的尊重。
第五种情况:企业缺乏明确清晰的用人标准,用人不进行科学严格的筛选,致使一些优秀的职场人员选择离职,以免自己受到不良影响。
有的企业领导喜欢使用自己的亲戚关系,造成员工队伍关系复杂;有些企业招人由用人部门决定,主管不是专业的评估人员,招人全凭个人喜好,人员素质很难保证,有私心的主管会招进一些个人关系;有的企业选人没有设定素质技能标准,造成同一团队同一工种的人员素质差别较大,协作困难,影响到优秀员工的绩效;有的企业错误提拔一个并不优秀的人做主管时,往往会让其他优秀的员工选择离职。
曾经有这样一个企业,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安排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本来是一件好事。
但是给新人做培训的两名中层主管本身就不是合格的领导,在做培训的时候既无正确的培训方法,也没有传达企业的优秀文化,而是敷衍了事。
培训一结束,马上就有几个来自优秀企业的新员工辞职了。
优秀的员工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不是简单地为一个工作岗位,他们要寻求的是一个发展的平台,所以双方在进行接触和合作的时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大家都在进行相互的审视和判断,如果企业没有通过明晰标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员工群体,让优秀员工在这些人群里找到自己的同类或是学习的榜样,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而留下的大多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素质平平的员工。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做的就是确立明确的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系统的选拔体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薪酬、培训、发展制度,并在工作中予以坚决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形成一个人人都能得到重视,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的环境和氛围,那么优秀的员工就会沉淀下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是一个消极的规律,它的作用让受到影响的机构或组织逐渐失去活力。
在企业里面,稍不注意,它就会开始启动并发挥它的作用。
作为企业管理者,除了关心企业的赢利,还要做的事情就是确立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的精神追求,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激励上进,淘汰落后,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关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防止这个规律在自己的企业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