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10年水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10年水泥发展简介:
2001年到2009年,是中国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阶段:
2001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了国家建材局等9个工业口委管国家局,重组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建材行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新的转变。
重组后的建材协会、水泥协会,成为企业、行业、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并在加强行业自律、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中国水泥协会在安徽芜湖市召开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改造高级管理人员研讨会,近40家企业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提出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先进性和在结构调整中的不可替代性;希望水泥企业要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好新型干法水泥“国债”贴息项目与“双高一优”计划项目的实施,学习海螺发展经验,练好内功,优化设计,为产业结构调整做贡献。
这次会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可以说是一次思想动员会,从此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驶上了快车道,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
这一阶段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颁发的文件和出台的政策也是最多的时期。
这些政策和文件起到了宏观指导作用,加快了水泥工业淘汰落后,发展了新型干法,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国家宏观调控与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这一关键阶段,中国水泥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了积极作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把行业和企业的呼声传递给政府,得到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提供了依据。
为国务院103号文对水泥投资热提法的关键词是“关于防止”而不是“关于制止”付出了努力,这也为后几年新型干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随后中国水泥协会又与中国建材联合会、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联合调
研,呼吁国家出台政策,培育和支持一批大企业集团,通过重组兼并,加快调整水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
此建议随后得到有关部委的肯定,60家国家重点水泥企业名单公布,并明确了相关支持的政策和措施。
这项政策的出台,对水泥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4年5月,铜陵海螺万吨生产线一次点火成功,这是国内第一条万吨线,随后海螺水泥相继又建成投产了3条万吨级水泥生产线。
这不仅是海螺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水泥人的骄傲,它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伴随着水泥工业快速发展,中国的水泥技术装备产业发展也突飞猛进。
水泥装备技术在经历了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等阶段后,进入了自主创新、并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时代。
在满足国内建设服务的同时,中国水泥研究设计、装备制造和工程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在国际市场上与最强的公司同台竞争,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能力,中国的成套水泥技术装备也伴随国际水泥工程项目总承包开始大量出口,水泥装备率先实现国产化并出口成套装备。
此间,中国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公司以国际水泥工程项目总承包进军国际高端市场,以先进的技术水平、成本优势、可靠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和工期控制能力形成了很强的全球竞争优势,目前已经超过40%市场份额。
目前,全球15条万吨级水泥生产线中,有11条是由中国人建设的。
2008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海螺集团视察,肯定了海螺所走过的道路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称赞海螺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海螺要努力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2009年2月11日,正在沙特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又视察了中材国际承建的利雅得水泥公司,鼓励企业要继续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用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占领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水泥企业,既体现了对水泥行业关怀,也对全行业科学发展寄托了无限希望,这是对水泥行业取得发展成就的肯定,同时也对行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希望。
2001年以来,水泥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新型干法高速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国水泥年产量从2000年的5.97亿吨提高到2008年的13.88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足12%提高到2008年的61%,新型干法成为行业的主流;到2008年底,全国新型干法生产线达到922条,熟料产能达到7.57亿吨,预计2009年新型干法的比例将到达70%,提前完成“十一五”预定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力度加大,落后工艺快速淘汰,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超过2亿吨,每年淘汰都在5 000万吨以上;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我国5 000吨、10 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出口和水泥项目工程总承包已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大增强了水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2000年前,中国没有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能达到1 000万吨,而如今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建设新线、扩大规模,已有10多家企业集团超过了千万吨规模,其中安徽海螺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水泥产能均上亿吨。
前12家水泥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4.4%上升到2008年的24%,形成了一批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水泥企业集团,中国水泥已经进入大企业集团主导的时代。
进入新世纪,中国水泥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了发展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过去10年,中国水泥行业飞速发展,年产量由8~10亿吨增长到去年的20.9亿吨,约占全球水泥产量的60%。
2011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513条,设计熟料产能14.5亿吨,实际熟料产能达到17亿吨。
目前符合38号文件精神的在建生产线216条,这些在建项目的熟料设计产能就达到3亿吨,实际产能3.5亿吨,加上现有产能,总计熟料产能20亿吨,折合水泥产能约31亿吨。
水泥工业的能量效率不同窑型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效率差异比较大。
根据水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的几种窑型的热效率在17~55之间。
比较好的窑外分解窑可以达到55的热效率,而比较差的老式干法中空窑、湿法窑和普通立窑,热效率有的甚至不到20.
中国不同水泥窑的热效率
窑型预分解
窑
预热器
窑
老式干
法
余热发
电
中空窑
湿法窑
老式干
法
中空窑
立波尔
窑
机械立
窑
普通立
窑
热耗
(KJ/KG)
3260 4013 5434 5852 7942 4096 4180 5434
热效率
(%)
50-55 37-44 29-35 28-35 17-26 38-42 32-40 30
熟料能
耗
(Kgce/
t)
110 137 185 200 271 140 143 186 指数 1 1.25 1.68 1.82 2.46 1.27 1.3 1.69 节能减排的首要任务看来是要尽快淘汰这些落后的生产能力。
目前,这些落后的生产能力还占有整个国家水泥生产能力的30%左右。
通过工艺和设备改进,主要大力推广高效的新型干法工艺,淘汰落后,5年内有可能减少co2排放量1.6~2亿吨,10年内有可能减少3~4亿吨。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水泥工业不仅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装备,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投
资。
如拉法基、豪瑞、海德堡、意大利、CRH、太平洋等七家世界水泥排名前十强进
入中国市场,以独资、合资、参股、控股多种方式参与中国的水泥工业,我国水泥市
场已经成为国际水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这些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成为推动水泥工业发展
的强劲动力。
先进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是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几代水泥人的梦想。
从“一五期间”由东欧引进先进技术
装备,到消化吸收、开发出中国国情的“华新窑”;从上世纪70年代研究开发预分解
窑技术,到引进国外先进的新型干法技术装备,直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
备,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国水泥工业基础薄弱,实现水泥工业的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
巨的任务。
历史上的“土洋结合”、“大小并举”、“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等
政策是国情所致。
水泥工业既承担着立窑水泥的发展、改造、提高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创新的任务。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国家实力不强,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是不现实的,一定要走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
新型干法水泥之所以在2000年以前发展缓慢,有技术装备水平低和投资项目审批制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达产达标慢,造成了投产之时,就是企业亏损之日,从而使建新线可望而不可及。
针对这种情况,从1996年起,国家建材局组织新型干法“低投资”、“国产化”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国产设备、业主负责等措施和工作,实现不降低项目技术水准前提下的低投资,更好体现技术和经济的圆满结合。
2000年海螺集团在荻港建设的2条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总投资仅3.7亿元,这标志
着水泥技术装备“国产化”“低投资”基本实现,大力推广预分解窑的在经济上的条
件已经成熟。
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2853万吨,仅占总产量的6%。
2000年上升到7188
万吨,占总产量的1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并发展。
实践证明,水泥行业走到今天,离不开设备研发、制造产业、安装技术等相关机构和
单位的共同努力。
技术装备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技术装备的研发创新,水泥
工业不可能向前发展。
技术装备的研发创新是尽快改变我国水泥工业的落后面貌,实
现现代化的突破口。
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战略,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振兴水泥工业,人才是保证。
一直以来,水泥行业就非常重视专业科研队伍的建设,
先后设立了专业科研设计院所、地质勘探、施工安装、机械制造队伍。
从以国内市场
为主,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通过不断的吸取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制造
安装技术,中国的成套水泥技术装备也伴随国际水泥工程项目总承包开始大量出口,
水泥装备率先实现国产化并出口成套装备,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已经占国
际市场份额的40%。
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然完整成熟并具备走向世界水泥行业
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