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情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对情境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进行《小石潭记》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1. 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山水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山清水秀的地方?如果让你用几句话来描述这个地方,你会怎么表达?”通过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并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请大家先预习一下课文,找出课文中与山水风光相关的句子。
”通过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境体验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风光的理解。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如:“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喜爱小石潭?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
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强调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山水风光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基于这一思想,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功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然而,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情境的创设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不考虑课堂教学的需要与否,盲目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但无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针对当前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将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运用于课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
开展有效情境创设教学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师生沟通、对话,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而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最常用的手段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实践意义。
课堂有效教学情景创设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策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且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并非所有的情境创设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情境创设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古典音乐,展示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从而更能感受到诗词的韵味和情感。
2、增强情感体验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滴瞬间,引导他们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提高知识理解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情境创设可以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比如,讲解比喻修辞手法时,可以用“月亮像一个大圆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白比喻的作用和特点。
4、培养实践能力情境创设往往会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影响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1、情境的真实性情境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过于虚假或理想化,学生就难以产生共鸣,无法真正融入其中。
例如,在创设城市生活的情境时,如果与学生所生活的乡村环境相差过大,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2、情境的针对性情境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创设,否则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热闹,而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说明文时,情境创设应该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不乏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具备以下特点:1. 情境生活化。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因此,首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其次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2. 情境形象化。
形象化的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3. 情境感染化。
情绪、情感是可以“传染”的,具有情感性的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之与作者、老师达到共鸣。
二、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创设情境的方式要“因文而异”,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具体课型具体分析,具体环节具体分析。
1. 从文章性质来确定创设情境的方式。
写景、状物的文章靠语言描述都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体会,尤其是离我们较远、较生疏的景或物,更何况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几乎没走出去过,视野比较狭窄。
这样教学的基础就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师都能够自己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许多老师还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专题训练和实体讲评。
叙事、故事性的文章需要感悟体会,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中学生对事务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创设问题情景的呢?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从而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例如:在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利用吹气球和喝牛奶的事实解释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影响因素。
在实验演示完毕,提出1、在这一实验中,红磷为什么要过量?2、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定的结果远远小于1/5,实验没有成功,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外,你还能得到有关氮气的哪些性质?4、在这个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为什么?5、已知镁条在空气中不但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还可以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固体,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是否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做实验呢?为什么?6、已知铁丝在氧气中可燃烧,但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是否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为什么?7、通过分析,你认为可以用于这个实验的物质必须满足哪些性质?8、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忘记关止水夹,他的结果将如何?原因是什么?9、某同学在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测定的结果远远大于1/5,可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0、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测定过程中没有失误,结果总是小于1/5,分析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总是小于1/5?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利用故事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在课堂上跟据知识的科学性,选用适当的趣例来设置疑问,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可先讲述下边的故事:在欧洲的一个深山峡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一上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山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
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分析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情境创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情境创设则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境创设不仅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情境中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分析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病时输液的经历,从而引出血液、血管和心脏等概念和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情境创设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或者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脱节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境创设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交流研讨活动
一、情境创设的概念和意义情境创设是指营造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情境创设更是至关重要,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的学习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学习。
2.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应用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效果。
3. 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在交流研讨活动中,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学习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展开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1. 制定情境创设方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情境创设方案。
方案可以包括情境创设的内容、目的、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2. 使用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扮演特定角色,模拟真实情景进行教学,或者使用真实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研讨活动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合作。
精心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论文
精心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创设情境教学时如今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了特定背景和条件下“真实而复杂”的历史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人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以问题情境创设为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背景: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意义是问号”。
可见“问”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进,是觉悟的契机。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判断真伪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评价型问题;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述理型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
教学案例: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的子目“斯大林模式”,这个字目视本课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为了能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问题创设把学生一步步带到问题来,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师: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请大家阅读教材,看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政治方面。
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生2:经济建设方面。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生1:虽然我们刚才列举了苏联这一时期所取得的许多成绩,但是我认为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很大的。
生2:我认为国家的政治体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体制一定会妨碍经济长期的发展。
苏联的经济就是太注重工业,不关注农业和轻工业,到现在还受影响。
师: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斯大林模式的“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
问题 的提 出
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首先要给学生一定 的思考时问和空间, 必要时可作适
当的启发引导, 教师 的启发要遵循学 生思维的规律, 不可强制学生按 照教师 提出的方法和途径 去思考 问题 。 3 4互 动 性 . 教师设计的 问题情境 , 要能让 学生不 断提 出新 的数学问题 , 出带有研 提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 的教学环境, 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功能, 通 过调动“ 倩商” 来增强教学效果 而有 目的创设 的教学环境 , 以学生 的情 感 是 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情景来进行 教学的一种方法, 是教师根 据教学 目标和教学 内容, 创造 出师生情感、 欲望 、 知探索精神 的高度统 一、 求 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
究 价值的新 问题 , 让学生 不断建构 新知 识, 保持 思维的持续性, 真正做到让
学生一直参与课堂 , 而不是等待 问题 的出现 。
二、 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 学中的重 要性
2 1 q 问题情境 , ‘ . 仓设 变 机械接受 ” 主动探究 ” 为“ “ 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 。学生有 了疑 问才会去进一步 思考 问题 , 才会有 所发展 , 有所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 曾说: 人 的心灵深 处, “ 总有一种 把 自己当 作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的固有需要…… 。而探究式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有效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以期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而创设有效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包括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只有将教学情境创设好了,教学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
创设有效情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做好规划。
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者音乐欣赏等活动来营造诗意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而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等活动来营造严谨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后再进行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情境需要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情境只有在情感和认知的融合中才会显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深化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和具体。
创设有效情境也需要积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学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信息资源、人际资源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积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和化学模型等实物资源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的神奇。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古文小说或者名家作品的经典片段,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由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常常难以令人满意。
如何创设具有情境性和体验性的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为何需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难以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而创设具有情境性的物理教学情境,能够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有趣和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更容易思维活跃、情感投入,可以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构建具体的实验环境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构建具体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实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由于某些实验条件难以实现或者比较危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展示动画、视频等形式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3.设计有趣的物理实践活动物理实践活动是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物理游戏、设计实验、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规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4.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物理学科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科学探究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评价物理教学情境的有效性1.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判断物理教学情境的有效性,首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或者缺乏实际的语言运用情境而感到乏味和难以理解。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的交际工具,它的使用常常依赖于特定的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语言知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语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把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语言。
在学习描述事物的语言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校园中的景物。
在学习叙事文学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参与到故事情节的编排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2. 利用角色扮演情境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情境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的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情境。
在学习对话时,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话中的语言技能。
3. 利用游戏情境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语言运用和表达。
在学习诗歌鉴赏时,可以设计一些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析
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析摘要:科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与文化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学具有实践性特征,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营造课堂环境,打造优质课堂氛围。
文章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关键字:小学科学;教学情境;情境创设;科学教学引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给小学科学课堂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认知、兴趣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将学习状态调整至最佳,从而更轻松地达成学习目标。
1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今的小学校园内,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学校管理层,仍然存在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工作思想的情况。
部分教师认为科学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实践过程由教师讲解就可以达到基础教学目标,反而忽略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导致学科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教学活动形式化。
在课堂之上,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学生是主体,教材作为辅助,三者之间应当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但是,部分教师仍然秉承陈旧的教学观念,认为自己才是课堂主体,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以自我为主。
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科学实验课更是空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最后,教学过程“无情境”或“碎片化情境”式探究,探究活动的探究性不强。
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足,理解不到位,容易局限在教材的文本表层,组织的探究活动缺少意义关联或逻辑联系,学生不是因兴趣而探究,不是因问题驱动而探究,探究多呈被动性。
2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2.1创设良好环境对小学生而言,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探究环境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学校和家庭两方面。
学校方面应该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科学课程和活动,如实验课、科学展览、科学比赛等。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而创设有效情境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什么是有效情境、创设有效情境的意义以及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有效情境。
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刻意安排或自然产生的一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情境。
有效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创设有效情境更是至关重要,因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这就需要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其在情境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创设有效情境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晦涩,如果没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他们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比如模拟法庭辩论、角色扮演等,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感投入。
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情感投入,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创设有效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往往更容易展开思考,他们会开始思考问题的原因、结果以及解决办法,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情境中还会积极交流,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交流观点,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一个关键问题。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一、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相关情境。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平时喜欢吃什么水果,然后将各种水果的数量统计出来计算平均数,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引入游戏元素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可以将游戏元素引入到教学中,创设相应情境。
例如,在教学数字较小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PPT、影视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借助全体上课全体上课可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全体上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问题。
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应该注重情境创设的多元化。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情境创设策略,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情境创设策略,发挥情境创设的最大效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引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口语交际,学生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而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的概念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样的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故事情节或角色扮演等。
通过情境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更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练习,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1. 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参与富有趣味性的情境活动时,更容易保持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例如,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既提高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这种运用不仅限于单一的词汇和句型,更包括语音、语调和非语言交际等方面。
例如,在模拟餐厅点餐的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学习如何礼貌地与他人沟通。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
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需要倾听他人的反馈并进行相应的回应。
这种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4. 培养合作意识很多口语交际活动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共同讨论、交流观点,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真实生活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家庭聚会”、“生日派对”等,让学生在familiar 的环境中进行交际。
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进行对话,使他们体验不同的情感与表达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性和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一、课堂情境存在的问题(一)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
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情境创设过分依赖cai课件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
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
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
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
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
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
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
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
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三)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课例3:《7的乘法口诀》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
“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直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青铜峡市五小朱国栋数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教材卡通画很多,数学知识一般与图画相结合,并且有较明显的故事情节。
上课时我们老师只是问“图上有谁?干什么?美丽吗?请你来说说这个故事”。
形容词一大堆,让学生一个一个说过去,这样几分钟过去了,还没进入主题,这种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实在无益,这只是表面的热闹、花俏,因此,我们必须真实的创设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
教学的美是内在的、隐性的,数学教学一般不能像语文那样绘声绘色,直接描绘。
当然,数学有时候是枯燥的,我们需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也是看得到摸得到的。
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实效性,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小比赛甚至开门见山的做几道数学题等都会激发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
数学课的情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
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现实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进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进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思考性原则。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那么究竟如何提高数学课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淡化“生活味”,强化“数学味”我们常说数学在生活中,但生活却不全是数学,数学与生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数学却是理性的、抽象的。
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
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区别。
不认识到这种区别,一味把数学生活化,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
为此,我们应当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所应该有的“数学味”。
如一位老师在上《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问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吗?学生都会回答:喜欢,老师再说:看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
瞧,我们学校的小朋友正在开运动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操场上多热闹!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这样,就很快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运动会的情景中,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的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效果也较好。
但如果深入地去反思本节课,就会发现本节课“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孩子过多的关心生活情节,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性趣;另一方面,由于情景中的生活因素较多,使教学花费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量不够,使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高效。
是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呢?能不能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呢?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在新课的引入时,我就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我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这个充满数学味的新课引入直奔主题,使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同时,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很多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们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给人们的感觉是生活味很浓,而数学味淡泊。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悟不到数学问题的原型。
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数学方法。
不要单纯的用“生活化”冲淡“数学化”,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感念课、计算课等,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使学生“沉醉”,打开房门一下子见到高山的感觉有时是绝妙的,可能达到任何形式的情境所达不到的境界。
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
二、削弱“活动性”,增强“体验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去学习体验。
但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感到高兴以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觉。
学生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一位老师上《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进行了四个教学情境的活动设计:引入:小红和妈妈买玩具。
展开:妈妈买衣服。
巩固:小红买衣服。
应用:小红和妈妈吃饭定菜谱。
勿容置疑,本节课应该具了很强的“活动性”,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上的热闹,学生学得开心。
然而,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学生汇报时,常常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搭配衣服上,更不用说学生看到衣服和玩具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
尽管孩子们在挑选和搭配时表情极其可爱,参与面也很广,教室里还不时有一阵阵笑声,但整节课我们看不出教师渗透了什么数学知识。
因为关于衣服和食物的搭配,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
所以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经验水平,数学能力并无提高难怪有些教师会迷惑,这是数学课还是常识课?或是其他什么课?显然,这是“数学课只有活动性没有体验性”的典型表现。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课堂时,应该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如在教学“认识直角”时,在四个例题的处理中,我注意做到始终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仔细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能方式来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先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上的角和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有了这样一个亲身感受后,抽象出这些都是直角,让学生感觉到直角就在他们身边,产生了想继续学习新知的欲望。
紧接着通过让学生折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纸创造直角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一比折出的直角的大小,可以是生生比,也可以是师生比,体验并发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找出辨认直角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用这个方法找一找教师周围的直角,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通过拨钟让学生体会到钟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有时比直角大,有时比直角小,进而初步认识锐角、钝角。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减少“形式化”,提高“价值性”。
现在的数学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
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事实说明,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装态。
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数学题的花样。
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例如,听过一堂“最小公倍数”的课,印象十分深刻,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师:从前,在美丽的三河边上有一个鱼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鱼夫。
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
老鱼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
”年轻的鱼夫:“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
”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三河鱼宴”。
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鱼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在整个一堂课中教师始终扣住这个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难点一一突破,自然而有效。
令听者回味无穷。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创设情境时只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重视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