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离纯化
简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简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蛋白质是有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氨基酸编码,执行了多种生物功能,例如促进新陈代谢,生物合成,免疫等。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必须将其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和纯化。
这就是蛋白质纯化。
蛋白质纯化的基本方法包括:一、分子大小法蛋白质主要通过分子过滤器来分离和纯化。
该过程基于分子间的亲和性原理,通过过滤器膜的通透性以及不同蛋白质的大小差异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基于蛋白质的共沉淀特性,通过不同的有机溶剂来区分和分离蛋白质,将沉淀的蛋白组分收集后,再进行精细回收。
三、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也是基于蛋白质的离子属性,采用各类加压装置,以及特殊离子交换模块以及合成模块,来实现将收集物分离筛选后回收。
四、双模立体技术双模立体技术是采用两种不同的液体体系,如水基和有机溶剂基,在不同的状态或浓度下对蛋白质进行再离析技术,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有效分离纯化。
五、凝胶精分技术凝胶精分技术是改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基于交叉链结构,可以基本上实现同一类分子配体分子完整地分离纯化。
六、共晶引擎技术共晶引擎技术可基于共晶相邻能量差异,通过电荷,配体结合等不同形式来改变分子的邻近能量,从而有效的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以上就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神明蛋白质的性质,以达到有效的提纯的目的。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对解析有机体内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也极为重要。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级的技术和模块来实现蛋白质分离纯化,例如蛋白质分子调控,杂交等。
通过有效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精细和完整得提纯高纯度的蛋白质。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和技术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和技术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物质,它是细胞的基本组成单位,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
研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功能与结构,需要对蛋白质进行高效、可靠的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和技术。
一、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分离蛋白质最常用、最成熟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的电荷性质与离子交换树脂的对应性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正离子交换树脂和负离子交换树脂两种类型。
正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团有负电荷,故可吸附具有正电荷的物质,例如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N端等;负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团有正电荷,故可吸附具有负电荷的物质,例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磷酸基或蛋白质C端等。
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电荷性质,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速度较快,可分离多种电荷性质的蛋白质,但对样品的盐浓度要求较高,易受pH和盐浓度的影响,操作时需谨慎。
二、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滤层析是利用孔径大小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凝胶过滤层析常用的凝胶有玻璃纤维、纤维素等。
玻璃纤维凝胶一般有不同的颗粒大小,大的颗粒孔径大,小的颗粒孔径小。
蛋白质分子较小,可通过大孔径的颗粒进入凝胶孔隙,而较大的物质被挡在颗粒外部无法穿过凝胶。
因此,蛋白质经过凝胶时易出现分子量排阻效应,使得小分子在大分子之前流出,从而实现了蛋白质的分离。
凝胶过滤层析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或条件,但分离程度相对较低,不适宜纯化目标蛋白质。
三、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亲和柱中特定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亲和层析适用于具有特定结构、功能或序列的蛋白质,例如抗体、标签化蛋白、细胞受体等。
常见的亲和柱配体有融合蛋白、金属离子、细胞色素C等。
蛋白质样品在亲和柱上进行结合,待不结合蛋白质被洗脱后对结合蛋白质进行洗脱。
亲和层析具有选择性强、纯化程度高等优点,但亲和柱的制备成本较高,操作上也需注意其特异性。
生物化学实验-蛋白质分离纯化
蛋白质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蛋白质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蛋白质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蛋白质分离纯化
小
结
粗分级一般采用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分级 等方法;
细分级一般采用层析法,包括凝胶层析、离子交换 层析、吸附层析、亲和层析等方法。必要时,还可 采用电泳法,包括等电聚焦等作为蛋白质的提纯步 骤。
型号:G200、 G150、 G100、 G75、 G50、 G25、 G15 分离大蛋白质、小蛋白质,除盐
琼脂糖凝胶(瑞典Sepharose、美国Bio-GelA)
孔径大,用于分离大分子物质
聚丙烯酰胺凝胶( Bio-GelP)
蛋白质分离纯化
凝胶层析
原理:
1、分子量大的物质不能进入凝胶粒子内部,随洗 脱液从凝胶粒子之间的空隙挤落下来,所以大分子 物质迁移速度快;
注意事项:1、时间相对长对分离有利; 2、也可用来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分离纯化
等电聚焦( Isoelectric focusing)
蛋白质分离纯化
蛋白质分离纯化
等电聚焦( Isoelectric focusing)
蛋白质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可分为阳离子交换---与阴离子交换---。 1、树脂类:分离氨基酸,孔径小;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最小分子量测定法 如Mb含Fe为0.335%,则
M=55.8/0.335%=16700。这就是最小分子量。
其实,真实分子量是最小分子量的n倍,n指Fe 的数目,Mb的n=1,所以M=16700;而Hb用其他方法 测得分子量为68000,则说Hb含4个Fe原子。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
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 1. 机械破碎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
常用设备有,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等。
2. 渗透破碎法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
3. 反复冻融法生物组织经冻结后,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不宜采用此法。
4. 超声波法使用超声波震荡器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
5. 酶法如用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等。
(二) 蛋白质的抽提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
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
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tritonX-100等),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与膜分离。
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
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
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 等电点沉淀法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可用等电点沉淀法使它们相互分离。
2. 盐析法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要的盐饱和度不同,所以可通过调节盐浓度将目的蛋白沉淀析出。
被盐析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性质,并能再度溶解而不变性。
3. 有机溶剂沉淀法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的介电常数比水低。
能使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来沉淀蛋白质。
此外,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促使蛋白质分子变得不稳定而析出。
由于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用该法时,要注意在低温下操作,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浓度。
蛋白质分离纯化设计
蛋白质分离纯化设计1. 简介蛋白质分离纯化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科学、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纯度的蛋白质用于后续研究及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设计方法和常用技术,包括样品准备、分离方法选择、纯化步骤设计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常见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评估分离纯化效果。
2. 样品准备在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的选择和准备对于后续分离纯化过程非常重要。
2.1 选择合适的样品样品可以来自细胞、组织、体液、培养基等。
在选择样品时,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种类、表达水平、目标纯化程度以及后续实验需要。
2.2 样品预处理样品在分离纯化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干扰纯化过程的杂质。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细胞破碎、离心、除去非蛋白质成分等。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类型和后续纯化方法进行优化。
3. 分离方法选择根据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和样品特性,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透析、亲和层析等。
3.1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带电性质的分离方法。
可以根据蛋白质的以阴离子或阳离子带电来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实现不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3.2 凝胶过滤凝胶过滤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大小的分离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孔径大小的凝胶,可以分离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
3.3 透析透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子量和溶液成分的分离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透析缓冲溶液,可以实现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
3.4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分离纯化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亲和配体,可以选择性地结合目标蛋白质,从而实现其分离纯化。
4. 纯化步骤设计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后,需要设计纯化步骤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纯化步骤的设计应根据分离方法的特点和目标蛋白质的性质进行优化。
4.1 样品加载将预处理的样品通过适当的装载方式加载到分离纯化柱中,如使用注射器将样品缓慢注入。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蛋白质的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纯化蛋白质可以用于结构解析、功能研究、动态过程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验。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逆渗透法和层析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 盐析法盐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随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蛋白质的纯化。
该方法是利用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与水结合能力降低,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应用盐析法时,需要先调节溶液的盐浓度使蛋白质溶解,然后逐渐加入盐使其过饱和,蛋白质便会析出。
最后通过离心将蛋白质的沉淀物分离,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2.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的pores 来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凝胶通常是聚丙烯酰胺(也称作Polyacrylamide)或琼脂糖。
研究者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到过滤膜上,较小的蛋白质能够通过pores,较大的分子则被排出。
通过选择不同大小的凝胶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来选择合适数目的过滤膜。
凝胶过滤法需要进行缓冲液体积的连续换流,将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静电吸引力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基质通常是富含正离子或负离子的高分子材料。
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样品溶液在特定的pH 下流经离子交换基质,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能够与基质发生反应,吸附在基质上。
为了获得纯化蛋白质,需要通过梯度洗脱,逐渐改变缓冲液pH 或离子浓度,使吸附在离子交换基质上的蛋白质逐渐释放出来。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配体相互作用特异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天然物质,如金属离子、辅酶或抗体,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结构。
在亲和色谱法中,样品溶液经过含有配体的固定相,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
然后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条件(如pH、温度或离子浓度)来洗脱纯化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纯化方法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组分之一,对于深入理解生命科学方面的各个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蛋白质作为生物大分子,其结构和特性十分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纯化方法,使其从杂质中得以分离出来。
1. 盐析法盐析法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分离蛋白质。
盐水的浓度会对蛋白质的稳定性、电荷、溶解度以及亲水性产生影响,使得蛋白质从盐水溶液中析出。
通过盐析法可以分离出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量、电荷等性质相差较大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初步分离,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一步纯化。
层析法依据蛋白质和基质之间的亲和力、大小、形状、电荷等差异进行分离。
将蛋白质样品通过某种基质包装的柱子进行逐层析出,蛋白质在不同基质上的亲和力使得其被不同基质吸附,最终通过洗脱等后处理方法,将其分离出来。
3. 水解法水解法是将蛋白质样品加入酸性或碱性等反应性溶液中,使蛋白质分子断裂成更小的肽链。
通过不同的水解方法和处理方法,可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4. 电泳法电泳法根据蛋白质的电性和分子大小来进行分离。
通过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电荷和电泳时的分子大小来颗粒分裂,将其分离出来。
电泳法包括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双向电泳等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SDS-PAGE电泳。
5.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强亲和力来进行分离。
通过在某一配体上固定蛋白质,利用比较特异的亲和性从多种蛋白质中选择性地吸附目标蛋白质,最终将目标蛋白质从基质中析出。
透析法是一种通过滤过和受限扩散等原理,通过基质和蛋白质之间的分子量和性质差异来进行分离。
透析法通常用于去除杂质,如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的盐、淀粉等。
综上所述,蛋白质纯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形态等因素。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实验前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性质进行调研和试验,谨慎选择,才能得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蛋白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不同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分离纯化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包括:材料预处理、细胞破碎、离心分离、沉淀分离、膜过滤分离和色谱分离等,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细胞、质粒DNA、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PCR产物、琼脂糖、电泳缓冲液、考马斯亮蓝R-250等。
2. 实验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移液器、玻璃棒、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提取(1)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收集细胞,用玻璃棒搅拌,加入预冷的提取缓冲液,低温条件下进行细胞破碎。
(3)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即为蛋白质粗提液。
2. 蛋白质沉淀(1)向蛋白质粗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铵,搅拌溶解。
(2)离心分离,收集沉淀,即为蛋白质沉淀。
3. 蛋白质溶解(1)将蛋白质沉淀溶解于适量的缓冲液中。
(2)调整pH值,使蛋白质处于适宜的溶解状态。
4. 蛋白质分离纯化(1)离子交换色谱:将蛋白质溶液上样至离子交换柱,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目标蛋白峰。
(2)凝胶过滤色谱:将蛋白质溶液上样至凝胶过滤柱,用缓冲液进行洗脱,收集目标蛋白峰。
5. 蛋白质鉴定(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分离纯化的蛋白质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分子量。
(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判断蛋白质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提取:通过细胞破碎和离心分离,成功提取出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蛋白质。
2. 蛋白质沉淀:硫酸铵沉淀法成功地将蛋白质从粗提液中分离出来。
3. 蛋白质溶解:调整pH值后,蛋白质成功溶解于缓冲液中。
4. 蛋白质分离纯化: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成功地将目标蛋白从粗提液中分离出来。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胰岛素的分离纯化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的 分离纯化通常采用离子交换色谱
和结晶法。
胰岛素的分离纯化对于治疗糖尿 病具有重要意义。纯化的胰岛素 可以用于注射,帮助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水平。
在胰岛素的分离纯化过程中,需 要特别注意避免蛋白质的聚集和 变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
利用半透膜,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分 子大小和形状差异进行分离。
色谱分离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吸附、分配等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纯度鉴定
化学分析
电泳分析
利用蛋白质中的特定化学基团进行定量分 析,如测定氨基酸组成和序列、测定肽键 等。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差异进 行分离,再通过染色或放射自显影等技术 进行检测。
有机溶剂沉淀法
利用有机溶剂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 蛋白质发生沉淀。常用的有机溶剂有 乙醇、丙酮等。
离心法
高速离心法
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中 的悬浮颗粒沉降,从而实现蛋白质的 分离。
超速离心法
在高速离心的基础上,利用密度梯度 离心技术,将不同密度的蛋白质进行 分离。
膜分离法
微滤
利用微孔滤膜,将溶液中的悬浮颗粒和微生物截留,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受pH、离子强度、温度 等因素影响。不同蛋白 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沉淀法
利用蛋白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改变 某些条件(如pH、离子强度、温度 等)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离心分离
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和沉降系数 差异进行分离。
膜分离
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通常采用色谱技术,如凝胶过滤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这些技术可以根据蛋白质 的大小、电荷和疏水性等性质进行分离。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亲和层析、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逆流层析、尺寸排除层析、亲和吸附等。
1. 亲和层析:利用目标蛋白与某种特定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目标蛋白与其他非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分离开。
2. 凝胶过滤色谱:通过选择性大小排除来分离蛋白质。
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孔道,较小的蛋白质可以顺利通过凝胶,实现分离纯化。
3. 离子交换色谱:通过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的电荷作用进行分离。
离子与蛋白质的电荷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离子交换基质上的吸附和洗脱特性。
4. 逆流层析:利用生物化学吸附系数的差异分离纯化蛋白质,结合了某种特定的结合物质与逆流洗脱的过程。
5. 尺寸排除层析:根据蛋白质的大小或分子量差异进行分离纯化,较大的蛋白质会直接通过层析柱,较小的蛋白质则会在柱中留下并延时流出。
6. 亲和吸附:利用蛋白质与特定亲和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纯化。
这种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效率。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特性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度最大,向上逐渐减小
常用的密度梯度有 蔗糖梯度(图) 聚蔗糖梯度 其他合成材料的密度梯度 蔗糖便宜,纯度高,浓溶液(60%,w/w)密度可达1.28g/cm3。 聚蔗糖的商品名是Ficoll,它是由蔗糖和1- 氯-2,3-环氧丙烷合成的 高聚物,Mr 约400000。
需要高密度和低渗透压的梯度时,可用Ficoll代替蔗糖。
脂溶性蛋白用表面活性剂抽提等。
2、粗分级分离
盐析 方法 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分级分离 蛋白质提取液体积较大,则可采用 超过滤 凝胶过滤 冷冻真空干燥 或其他方法(如聚乙二醇浓缩法) 特点 简便 处理量大 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包 括脱盐),又能浓缩蛋 白质溶液
3、细分级分离
凝胶过滤 一般使用层析法 包括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质纯化的总目标 增加制品的纯度或比活 (1)前处理: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
蛋 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生 白 质 物活性。 的 分 (2)粗分级分离: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他杂蛋白分离开来。 离 纯 (3)细分级分离:样品的进一步纯化。 化 步 (4)结晶: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后步骤。 骤
盐析法的一般操作是:
选择一定浓度范围的盐溶液(如0-25%饱和度硫酸铵),使部
分杂质呈“盐析”(沉淀)状态,有效成分呈“盐溶”(溶解
)状态。经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再选择一定浓度范围的盐 溶液(如25%-60%饱和度的盐溶液),使有效成分等物质呈盐 析状态,而另一部分杂质呈盐溶状态,用离心法收集的沉淀物 即为初步纯化的有效成分物质。
过硫酸铵
丙烯酰胺、Bis和TEMED的水溶液
激活 TEMED 通过Bis交联 ②光聚合: 活化 聚合
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蛋白质分离纯化分为四个步骤:(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二)蛋白质的抽提(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四)样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蛋白质分离纯化是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从混合物之当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要得目的蛋白质的方法。
(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
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1.机械破碎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机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
常用设备有,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器、研钵等。
2.渗透破碎法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
3.反复冻融法生物组织经冻结后,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不宜采用此法。
4.超声波法使用超声波震荡器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
5.酶法如用溶菌酶破坏微生物细胞等。
(二)蛋白质的抽提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
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
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缓冲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tritonX-100 等),使膜结构破坏,利于蛋白质与膜分离。
在抽提过程中,应注意温度,避免剧烈搅拌等,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
(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
比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
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等电点沉淀法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可用等电点沉淀法使它们相互分离。
2.盐析法不同蛋白质盐析所需要的盐饱和度不同,所以可通过调节盐浓度将目的蛋白沉淀析出。
被盐析沉淀下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其天然性质,并能再度溶解而不变性。
3.有机溶剂沉淀法中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它们的介电常数比水低。
能使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来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一)水溶液提取法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
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
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
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
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pH值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
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盐浓度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
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
升浓度为宜。
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
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
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度为10%,40度为6.6%)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蛋白质分离纯化主要方法
离子互换树脂 、纤维素、
葡聚糖
带配基旳sepharose
或sephadex
多缓冲互换剂(与带有多种电
荷基团旳配体相偶联旳
sepharose 6B)
15
吸附层析(ab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原理: 以吸附剂作为固定相,选择合适旳溶剂作流
动相。因为多种物质旳极性不同,被吸附剂吸附 旳程度和在流动相中旳溶解度不同。层析时,当 流动相从固定相上流过时,各组分也就不同程度 地被溶解(解吸),然后又再被吸附、再溶解再 吸附,从而以不同速度随流动相向前移动。
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旳化合物进行可逆
旳吸附,溶解,互换等作用。它对层析旳效果
起着关键旳作用。
12/1/2023
10
2.流动相: 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旳
物质朝着一种方向移动旳液体、气体或超 临界体等,都称为流动相。柱层析中一般 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它 也是层析分离中旳主要影响原因之一。
12/1/2023
2
沉淀法
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重金属盐
沉淀法、生物碱或酸类沉淀法、加热 变性沉淀法
分
离子互换层析 吸附层析
离
层析法
凝胶过滤(分子筛)
纯
亲和层析
化
等电汇集层析
措
电学法
电泳法
施
等电聚焦
离心法
透析
膜分离技术 超滤
12/1/2023
3
纯度鉴定 分子量测定
层析法:凝胶过滤;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电泳法:PAGE、梯度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 免疫化学法:专一旳沉淀线
12/1/2023
42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讲解
①从生物材料中分离制备蛋白质,研究其结构与 功能,对于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阐明生命现 象的本质有重大意义。
②工业生产的需要:食品、发酵、纺织、制革等 工业,需要大量的高活性的酶制剂。如用淀粉 酶制造葡萄糖、麦芽糖、糊精以及糖浆等。
③医疗的需要:如用猪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④基因工程的需要
特点
在 pH<8.6 应用
阴离子 DEAE—
常用的离子交换纤维素
的生物亲和力
1、粗分级分离
▪ 主要是利用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有机溶 剂沉淀等方法,使目的蛋白与其它较大量 的杂蛋白分开,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便、 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浓缩 蛋白质,但分辨率低。
(1)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NH4)2SO4, Na2SO4],使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这种现象称 为盐析。
(NH4)2SO4
血清
50%饱和度
球蛋白
析出
清蛋白
100%饱和 析出
(2)等电点沉淀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溶解度与其净电荷数 量有关,随溶液pH变化而变化。在溶液pH值 等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
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因此通过调节 溶液pH到目的蛋白的等电点,可使之沉淀而 与其它蛋白质分开,从而除去大量杂蛋白。
第四节 蛋白质的层析分离
应用广泛。特征:有一个固定相和一个流动相。 由于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这两个相分配系数不 同,当两个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 间反复多次分配,结果使其相互分开。
根据两相的状态,层析法可分为:气相层析和 液相层析;按层析原理可分为:吸附层析、分 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 层析等。按操作形式分为:柱层析、薄层层析、 纸层析等。
简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简述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可是生命活动中超级重要的物质呀!那要怎么把它分离纯化出来呢?这可有不少方法呢!
首先说说盐析法吧。
就是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降低而沉淀出来。
操作起来也不难,先把蛋白质溶液准备好,然后慢慢加入盐,边加边搅拌,注意盐的浓度可不能一下子加太高哦,不然蛋白质可能会变性。
还要注意搅拌要均匀,这样才能保证效果好。
接下来谈谈层析法。
这就像是给蛋白质们设置了一场赛跑,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在层析柱中跑不同的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层析柱和洗脱液,这可直接关系到分离的效果呢。
而且操作要精细,不能马虎。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可是很重要的呀,要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
同时,稳定性也得保证,柱子不能漏呀,洗脱液的流速要稳定呀,不然怎么能得到好结果呢。
那这些方法有啥用呢?哎呀,用处可大啦!在生物制药领域,能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蛋白质药物,这可是能救命的呀!在科研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优势也很明显呀,比如盐析法简单易行,层析法分离效果好。
就说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中吧,不就用到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技术嘛。
通过这些方法,把新冠病毒的相关蛋白质分离出来,然后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疫苗,这多厉害呀!这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这些方法的效果呀!
所以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真的超级重要,是我们探索生命奥秘和推动医学发展的有力工具呀!它们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打开蛋白质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蛋白质的神奇力量!。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一利用分子大小1、透析:原理: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使蛋白质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单糖、水等分开;方法:将待提纯蛋白质放在透析袋中放在蒸馏水中进行涉及的问题:如何加快透析过程(1)加大浓度差,及时更换透析液(2)利用磁力搅拌器常用的半透膜:玻璃纸、火棉和其他材料合成2、超过滤:原理:利用压力和离心力,强行使其他小分子和水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3、凝胶过滤层析:原理:当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混合物流进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网孔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网状结构,排阻在凝胶珠以外,在凝胶珠缝隙间隙中向下移动;而比孔小的分子不同程度地进入凝胶珠内,这样由于不同大小分子所经历的路径不同而到分离;结果:大分子先被洗脱下来,小分子后被洗脱下来二利用溶解度差别4、等电点沉淀:原理: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混合物调到其中一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这种蛋白质大部分和全部被沉淀下来.;5、盐析与盐溶:原理: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当离子强度增加,足够高时,例如饱和或半饱和程度,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三根据电荷不同6、SDS-PAGE 全称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通过加热和SDS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多亚基的蛋白质也解离为单亚基,处理后的样品中肽链是处于无二硫键连接的,分离的状态;电泳时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所以SDS-PAGE常用来分析蛋白质的纯度和大致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7、离子交换层析:原理:氨基酸分离常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被处理成钠型,将混合氨基酸上柱,氨基酸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在树脂上与钠离子发生交换,而被挂在树脂上;氨基酸在树脂上结合的牢固程度取决于氨基酸与树脂之间的亲和力,决定亲和力的因素有:1主要是静电吸引力 2氨基酸侧链同树脂之间的疏水作用氨基酸与阳离子交换树脂间的静电引力大小次序依次是:碱性氨基酸R2+>中性氨基酸R+>酸性氨基酸R0;因此洗脱顺序应该是:酸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为使氨基酸从树脂上洗脱下来采用逐步提高pH和盐浓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分离纯化蛋白质分离纯化是用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从混合物之当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要得目的蛋白质的方法。
是当代生物产业当中的核心技术。
该技术难度、成本均高;例如一个生物药品的成本75%都花在下游蛋白质分离纯化当中。
常用技术有:1、沉淀,2、电泳: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是带电的,在电场中能向电场的正极或负极移动。
根据支撑物不同,有薄膜电泳、凝胶电泳等。
3、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
4、层析:a.离子交换层析,利用蛋白质的两性游离性质,在某一特定PH时,各蛋白质的电荷量及性质不同,故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得以分离。
如阴离子交换层析,含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b.分子筛,又称凝胶过滤。
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滞留时间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时入孔内而径直流出。
5、超速离心:既可以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也可以用作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不同蛋白质其密度与形态各不相同而分开。
编辑本段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沉淀法沉淀法也称溶解度法。
其纯化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各种物质的结构差异性来改变溶液的某些性质,进而导致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
1、盐析法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
2、有机溶剂沉淀法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其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
3、蛋白质沉淀剂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
4、聚乙二醇沉淀作用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5、选择性沉淀法根据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物理化学因子作用下稳定性不同的特点,用适当的选择性沉淀法,即可使杂蛋白变性沉淀,而欲分离的有效成分则存在于溶液中,从而达到纯化有效成分的目的。
二、吸附层析1、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
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
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
三、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在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
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电荷基团和反离子构成的。
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或借助离子交换剂上电荷基团对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进行。
四、凝胶过滤凝胶过滤又叫分子筛层析,其原因是凝胶具有网状结构,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
当一混合溶液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分子量筛分开了。
五、亲和层析亲和层析的原理与众所周知的抗原-抗体、激素-受体和酶-底物等特异性反应的机理相类似,每对反应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和力。
正如在酶与底物的反应中,特异的废物(S)才能和一定的酶(E)结合,产生复合物(E-S)一样。
在亲和层析中是特异的配体才能和一定的生命大分子之间具有亲和力,并产生复合物。
而亲和层析与酶-底物反应不同的是,前者进行反应时,配体(类似底物)是固相存在;后者进行反应时,底物呈液相存在。
实质上亲和层析是把具有识别能力的配体L(对酶的配体可以是类似底物、抑制剂或辅基等)以共价键的方式固化到含有活化基团的基质M(如活化琼脂糖等)上,制成亲和吸附剂M-L,或者叫做固相载体。
而固化后的配体仍保持束缚特异物质的能力。
因此,当把固相载体装人小层析柱(几毫升到几十毫升床体积)后,让欲分离的样品液通过该柱。
这时样品中对配体有亲和力的物质S就可借助静电引力、范德瓦尔力,以及结构互补效应等作用吸附到固相载体上,而无亲和力或非特异吸附的物质则被起始缓冲液洗涤出来,并形成了第一个层析峰。
然后,恰当地改变起始缓冲液的pH值、或增加离子强度、或加入抑制剂等因子,即可把物质S从固相载体上解离下来,并形成了第M个层析峰。
显然,通过这一操作程序就可把有效成分与杂质满意地分离开。
如果样品液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物质与固相载体具有亲和力(其大小有差异)时,采用选择性缓冲液进行洗脱,也可以将它们分离开。
用过的固相载体经再生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
上面介绍的亲和层析法亦称特异性配体亲和层析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亲和层析法叫通用性配体亲和层析法。
这两种亲和层析法相比,前者的配体一般为复杂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如抗体、受体和酶的类似底物等),它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结合力。
而后者的配体则一般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金属、染料,以及氨基酸等),它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通过改善吸附和脱附条件可提高层析的分辨率。
六、聚焦层析聚焦层析也是一种柱层析。
因此,它和另外的层析一样,照例具有流动相,其流动相为多缓冲剂,固定相为多缓冲交换剂。
聚焦层析原理可以从pH梯度溶液的形成、蛋白质的行为和聚焦效应三方面来阐述。
1、PH梯度溶液的形成在离子交换层析中,pH梯度溶液的形成是靠梯度混合仪实现的。
例如,当使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层析时,制备pH由高到低呈线性变化的梯度溶液的方法是,在梯度仪的混合室中装高pH溶液,而在另一室装低pH极限溶液,然后打开层析柱的下端出口,让洗脱液连续不断地流过柱体。
这时从柱的上部到下部溶液的pH值是由高到低变化的。
而在聚焦层析中,当洗脱液流进多缓冲交换剂时,由于交换剂带具有缓冲能力的电荷基团,故pH梯度溶液可以自动形成。
例如,当柱中装阴离子交换剂PBE94(作固定相)时,先用起始缓冲液平衡到pH9,再用含pH6的多缓冲剂物质(作流动相)的淋洗液通过柱体,这时多缓冲剂中酸性最强的组分与碱性阴离子交换对结合发生中和作用。
随着淋洗液的不断加入,柱内每点的pH值从高到低逐渐下降。
照此处理J段时间,从层析柱顶部到底部就形成了pH6~9的梯度。
聚焦层析柱中的pH梯度溶液是在淋洗过程中自动形成的,但是随着淋洗的进行,pH梯度会逐渐向下迁移,从底部流出液的pH却由9逐渐降至6,并最后恒定于此值,这时层析柱的pH 梯度也就消失了。
2、蛋白质的行为蛋白质所带电荷取决于它的等电点(PI)和层析柱中的pH值。
当柱中的pH低于蛋白质的PI时,蛋白质带正电荷,且不与阴离于交换剂结合。
而随着洗脱剂向前移动,固定相中的pH值是随着淋洗时间延长而变化的。
当蛋白质移动至环境pH高于其PI时,蛋白质由带正电行变为带负电荷,并与阴离子交换剂结合。
由于洗脱剂的通过,蛋白质周围的环境pH 再次低于PI时,它又带正电荷,并从交换剂解吸下来。
随着洗脱液向柱底的迁移,上述过程将反复进行,于是各种蛋白质就在各自的等电点被洗下来,从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它们在被离子交换剂结合以前,移动之距离是不同的,洗脱出来的先后次序是按等电点排列的。
3、聚焦效应蛋白质按其等电点在pH梯度环境中进行排列的过程叫做聚焦效应。
pH梯度的形成是聚焦效应的先决条件。
如果一种蛋白质是加到已形成pH梯度的层析柱上时,由于洗脱液的连续流动,它将迅速地迁移到与它等电点相同的pH处。
从此位置开始,其蛋白质将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吸附、解吸附,直到在等电点pH时被洗出。
若在此蛋白质样品被洗出前,再加入第二份同种蛋白质样品时,后者将在洗脱液的作用下以同样的速度向前移动,而不被固定相吸附,直到其迁移至近似本身等电点的环境处(即第一个作品的缓慢迁移处)。
然后两份样品以同样的速度迁移,最后同时从柱底洗出。
事实上,在聚焦层析过程中,一种样品分次加入时,只要先加入者尚未洗出,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聚焦,剩余样品还可再加到柱上,其聚焦过程都能顺利完成,得到的结果也是满意的。
七、气相色谱多种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仪的气化室气化后呈气态。
当载气流入时,气化的物质被带人色谱柱内,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不断地进行分配.在理想状态下,溶质于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可用分配系数Kg描述。
当分配系数小时,溶质在柱中就停留时间短,也即滞留因子(Rf)大,所以它将首先从色谱柱流出而进入鉴定器,经放大系统放大后,输出讯号便在记录仪中自动记录下来,这时呈现的图形为色谱图,亦称色谱峰;当分配系数大时,溶质在柱中停留时间就长,其色谱图在记录仪上后出现。
由于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将一混合样品通过气-液色谱柱时,其所含组分就可得到分离。
气相色谱柱效率高、分辨率强的重要原因是,理论塔板数(N)大。
毛细管气相色谱的N可达105~6。
增加理论塔板数和降低样品组分的不同分子在展层中扩展程度(速率理论),就可明显地提高柱效。
以下将讨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对柱效的影响:1、塔板理论塔板理论是将色谱假设为一个蒸馏塔,塔内存在许多块塔板,样品各组分在每块塔板的液相和气相间进行分配,在柱内塔板间高度H(即理论塔板高度)一定时,在有效范围内,柱子越长,N也就越大,样品各组分分配次数也就越多,分辨率自然提高;若柱长一定时,塔板理论高度H越小,就越能增加样品各组分的分配次数,进而提高其分辨率。
因此N=L/H 在线性分配和忽略塔板间纵向扩散的条件下,根据样品组分的保留时间tr、峰宽W或半峰高宽度2ΔXi,Martin导出了计算N的公式,样品组分峰宽度值越小,理论塔板数越高。
实际上,进行色谱分析时,峰宽度值的大小是衡量分辨率高低的一个尺度。
2、速率理论根据塔板理论,在H(塔板理论高度)一定时,增加柱长可以提高柱效。
但是,柱子过长,将会延长分析时间,降低检测的灵敏度。
所以实践中应设法降低H,提高柱效。
速率理论主要是分析同一样品的不同分子,在色谱柱中迁移速度差异所引起色谱峰的扩张程度。
而涡流扩散、纵向分子扩散和质量传递(包括流动相传质和固定相传质)等因子与速率理论值(H)的密切关系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H=A+B/U+C涡流扩散(A)是由于样品组分随着流动相的移动通过固定相颗粒不均匀的色谱柱时,引起同一组分的不同分子在流动相中形成不规则的"涡流",致使色谱峰变宽、柱效降低。
如固定相颗粒均匀、直径小时,则可降低"涡流"现象发生。
纵向扩散(B/U)亦称分子扩散项。
纵向扩散与样品分子在色谱柱中的流畅程度(有无阻碍)、流动相的速度(U)等因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