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保健养生经
《国医大师的养生”对”——护心脉》
![《国医大师的养生”对”——护心脉》](https://img.taocdn.com/s3/m/d5db7b7eaf1ffc4ffe47acfd.png)
2015年11月22日播出《国医大师的养生”对”——护心脉》《国医大师的养生”对”——护心脉》关键词:冠心病、气滞、血瘀、分心木、膻中穴、内关穴、气海穴、丹参专家:吕景山国医大师吕玉娥吕老学术传承人、山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光亭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核桃里小小的分心木,与另一种神秘药物搭配,对冠心病人能起到宽胸理气、缓解胸闷气滞的功效,这是国医大师吕景山吕老跟随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学习得到的经验。
吕老调理冠心病的基本大法是行气活血,针对气滞血瘀,他将推荐哪些对穴和对药呢?请继续关注《国医大师的养生“对”——护心脉》。
针对冠心病早期以气滞为主的症状,吕老推荐了一对对药,分心木和神秘药物X的搭配。
吕老指出:气滞是一个大的概念,表现在不同病位有不同的症状,体现在冠心病上主要为胸闷、气短、长出一口气后有所缓解、胸部闷痛且容易走窜等。
如果您有冠心病史并符合这些症状,可以用吕老推荐的护心方日常调理。
护心代茶饮:地锦草{干品}6-10克,鲜品学兼优5-30克。
分心木6-10克针对冠心病早期以气滞为主的症状,吕老推荐的对穴是膻中配内关。
膻中穴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任脉的交点即为膻中,这个穴主管心肺的气,胸闷气短时向下按压、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用力,可以达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内关穴的取法是半握拳,手腕横纹下方两横指,两筋中间凹陷处。
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可以指针按压膻中和内关缓解症状,在急救车到来前争取抢救时间。
针对冠心病中后期以血瘀为主的症状,吕老推荐的对穴是膻中配气海。
因为血瘀的人群往往同时有虚的问题,而气海是补气活血的穴位,它位于肚脐下方1.5寸的正下方,膻中和气海配合按揉,可以帮助活血化瘀。
如果是冠心病人日常预防血瘀,也可以在家里用艾灸灸这一对穴位,距离穴位一两公分处转圈灸或上下灸,以不烫伤皮肤微微发热为度,每天一次即可。
针对冠心病中后期以血瘀为主的症状,吕老推荐的对药是丹参加三七,这对药物根据血瘀程度的不同,临床上用量很有讲究,所以在用于治疗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强心止痛类膻中—气海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强心止痛类膻中—气海](https://img.taocdn.com/s3/m/39d161d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c.png)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强心止痛类膻中—气海【单穴功用】膻中,又名元儿、元见、上气海、胸堂。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
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任脉之交会穴,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之功。
用于治疗气短、哮喘、肺痈、咳嗽、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懊、噎膈、妇人乳汁少、脏躁、尸厥、冠心病心绞痛。
气海,又名脖映、下肓、丹田、季映、下气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为任脉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发,男子生气之海,又为大气之所归,犹百川汇集如海,故名气海。
本穴具有调补下焦气机,而补肾气、益元气、温下焦、祛寒湿、和营血、理经带、纳肾气、止虚喘之功。
用于治疗真气不足、脏气虚惫、肌体羸瘦、四肢无力、卒中虚脱、阴冷囊缩、四肢厥冷、妇人崩漏、赤白带下、经闭、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疝气、遗尿、尿闭、遗精、阳痿、腹痛、泻泄、便秘、脱肛、水肿、小便不通、失眠。
【伍用功能】膻中又名上气海。
位于两乳之间,前胸的中央,功专宣调胸中大气,以理气散瘀,宽胸利膈,降气平喘,清肺化痰;气海又名下气海,穴居脐下正中寸半处,功擅调补下焦气机,而益肾气、补元气,温下焦、祛寒湿,和营血、理经带,纳肾气、平喘逆。
膻中以行气开通为主;气海以纳气归元为要。
二穴合用,一补一泻,一开一合,止咳平喘之功益彰。
【主治】1.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诸症。
2.咳嗽、气喘,证属肾不纳气者。
3.气呃,为呃逆的一种,多由气虚、气机郁滞、上逆而致,症见胸闷不舒、呃声低怯、气不接续等。
4.闪腰岔气,多因跌闪、扭挫或搬重物用力不当所致。
症见腰部疼痛难忍,不能俯仰、转侧,局部无红肿。
若属椎间盘病变,可有下肢窜痛感。
5.腹胀、矢气(俗称放屁,多因脾虚饮食不化,或气滞不行所致)。
6.高原反应。
【操作法】膻中: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国医大师吕景山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选用
![国医大师吕景山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选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70eef6a58da0116c17498e.png)
国医大师吕景山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选用2017-12-06 郝重耀等中医思维十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十可快速关注1基础方组方:生黄芪30~50g、怀山药15g,炒苍术15g,润玄参30g,紫丹参30g,粉葛根15g,大熟地10g,山茱萸10g,肉桂1~3g。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征: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选用。
2对药分析生黄芪、怀山药黄芪甘温,皮黄内白,质轻升浮,生品入药,升发之性为最,功专升阳举陷,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炙后入药,功擅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利水消肿、生肌长肉、内托排脓。
山药甘平,鲜品质润液浓,不热不燥,补而不腻,作用和缓,以补脾胃、助消化,补中气、益气力,温分肉、润皮腠,炒黄入药,尚有人参之功,为补益之佳品。
炒苍术、润玄参苍术辛、苦、性温,辛温升散,苦温燥湿,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升阳散郁,敛脾精、止漏浊。
玄参咸寒,质润多液,色黑走肾,泻浮游之火,既能滋阴降火、泻火解毒,又能软坚散结,清利咽喉。
苍术突出一个“燥”字,玄参侧出一个“润”字。
紫丹参、粉葛根丹参苦寒,色赤入走血分,既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又能凉血消痈,镇静安神,降低血糖。
葛根甘平,轻扬升散,既能发表散邪,解肌退热,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改善气血循环,还能扩张脑、心血管,改善脑、心血循环,降低血糖。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化瘀,去瘀生新,降低血糖之力益彰。
大熟地、山茱萸熟地甘温,味厚气薄,为补血生精,滋阴补肾,增强肾的活力;山茱萸酸温,温而不燥,补益肝肾,收敛元气,振奋精神,固涩防脱。
熟地以补肾填精为主,山茱萸以敛精为要。
二药参合,一补一敛,强阴益精,秘摄下元,善治糖尿病甚妙。
3配伍加减尿糖不降,津伤口渴,加天花粉15 g~30 g,乌梅10 g;血糖持续不降,加知母10g~15 g,生石膏30g~50g;饥饿感明显,甚至不能忍耐者,加玉竹15g、大熟地30g;烘热阵作者,加黄芩10g,黄连5g;上身燥热,下肢发凉者,加黄连5g,桂枝10g;尿酮体阳性者,加黄芩10g、黄连10g、茯苓15g;夜尿频数者,加枸杞子10g,川续断15g;小便失控者,加生白果10g,炒枳壳15g;大便干燥,排之不易者,加当归15g,生白芍30g,或加何首乌、女贞子各15g;皮肤瘙痒者,加白蒺藜10g,地肤子15g;妇女前阴瘙痒者,加知母10g,黄柏10g;下肢水肿者,加防己10g、茯苓15g;或加萆薢、石韦各15g;失眠,加白蒺藜10g,首乌藤15g~30g;腰痛,加川续断15g,桑寄生25g;两膝酸软无力者,加千年健、金毛狗脊各15g,或加生黄芪30g、仙茅10g~15g;肢体麻木者,加豨莶草20g,鸡血藤30g;视物模糊不清者,加川芎10g,白芷10g,菊花10g;性功能减退、阳痿者,加仙茅10g,仙灵脾10g。
巧用穴位,安度年关
![巧用穴位,安度年关](https://img.taocdn.com/s3/m/7e379dc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d.png)
祝巧用穴位,安度年关◎ 杨璞对于许多人来说,美好的春节假期是一年中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了。
我们既结束了一年的烦恼,也暂时不必面对未来一年的压力。
春节中,大家少不了要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吃大餐,而伴随着爆竹声声,很多人激动得难以入眠。
当吃多了不消化、兴奋了睡不好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节综合征”“节后综合征”这样的词汇。
除了就医、辨证服用中药方剂,按摩一些针对性的穴位,也能够帮助大家消食健脾、安神助眠。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会遇到吃多了不消化的问题。
自除夕起便是美食不断,走亲访友时更是会面对一桌接一桌的好菜,很多人会感觉“吃不动了”,甚至食欲不振持续很长时间,影响了节后的生活。
不少人会选择自己先吃些山楂之类消食品,或是干脆吃健胃消食片。
其实,如果用好穴位,也能帮助大家消食化积、健脾开胃。
药穴同源——中脘穴、滑肉门穴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创立的药穴同源理论,即以穴位与药物做类比,其中曾以中脘穴、滑肉门穴类比消食方剂“保和丸”。
保和丸由神曲、山楂等消食中药构成,是消食、导滞、和胃的经典方剂,按揉刺激中脘穴、滑肉门穴,也能起到部分保和丸的功效。
● 中脘穴中脘穴属于任脉,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过年常吃大餐,穴位帮忙消食健脾2023.0119您健康2023.0120祝您健康【定位与取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食指、中指、无名指3指并拢,以中指第1节横纹处为准,3指横量为2寸。
取穴时可以由脐中直上量取2个3横指宽度即为此穴。
亦可找到胸骨下端,将其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与主治】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和胃健脾,可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的疾患为先。
【按摩方法】指端或掌根放于穴位上,以中等力度顺时针揉按3—5分钟,可多次进行,亦可艾灸、点按等。
须注意进餐完毕后2小时内不建议按揉。
● 滑肉门穴滑肉门穴是属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出自《针灸甲乙经》。
【定位与取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全国500名老中医简介之山东-吕景山
![全国500名老中医简介之山东-吕景山](https://img.taocdn.com/s3/m/3e3a48c8d5bbfd0a7856730d.png)
全国500名老中医简介之北京-吕景山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
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
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主任医师。
1964--1965年进修于中央卫生部举办的援外针灸班。
1975-1979年参加援外医疗队,现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脑穴研究会副理事长。
对于针灸、中医内科的理论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6年调山西中医学院任教授。
1991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
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
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施今墨医案解读》、《吕景山对穴》(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等。
发表论文50余篇。
198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省工会给记二等功1次,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山西省老科协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学术上继承"施氏对药",创"针灸对穴"之说。
著有《实用针灸手册》、《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等5部著作,约100万字,《施金墨临床经验集》荣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撰有"同步行针,对穴配伍"、"从'施氏对药'看相反相成之妙用"等30篇论文,约20万字。
山西省针灸学会:创新传承 让中华医学熠熠生辉
![山西省针灸学会:创新传承 让中华医学熠熠生辉](https://img.taocdn.com/s3/m/990b235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f.png)
山西省针灸学会:创新传承让中华医学熠熠生辉作者:武竹青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76期每年一到科技周、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山西省科协都会组织直属协会、学会在山西省科技馆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山西省针灸学会从不推脱,次次不落。
而他们的服务台也都是现场的“爆点”“热点”,寻医问诊的、针灸拔罐的,络绎不绝……山西针灸人用这种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手法造福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山西省针灸学会成立于1987年,是推动山西中医针灸科学传承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
30多年来,学会不断开展针灸学术交流,继承和提高了中华针灸医学,发现和培养了众多针灸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专家。
学会持续进行义诊及慢性疾病的防治宣教,将诊疗与健康宣教融为一体,为健康山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灸的历史究竟从何说起,山西省针灸学会会长冀来喜向记者一一进行了介绍。
“针灸是中医中产生的一个古老的分支,‘砭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从人们无意中发现石块按压或刺破体表可以治病到对石块加工形成砭石而专用于治疗疾病,经历了漫长的时光。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出现了精致的石针。
”“石针医术在民间不断推广和提高,一些乡间医术大师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其后出现了骨针、陶针、竹针等,尤其是人类发明冶金术后,金属针具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刺法的发展。
”山西省针灸学会秘书长郝重耀从医学历史层面注解了“针灸”的来历,“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
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温热所具有的治疗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对温热的来源和获取方式进行改良形成了灸法。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医药事业在历史上蓬勃发展,针灸也在其中不断发展壮大,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鲍菇,山西长治人,四大女中医之一,与其丈夫都是晋朝非常有名的中医。
她精通灸治法,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和赘疣疗效显著,也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位女针灸中医。
庄绰,宋朝,福建惠安人,对针灸尤有研究。
名人养生 吕景山顺随自然最养生
![名人养生 吕景山顺随自然最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bcd4d86a8e9951e79b8927c1.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名人养生吕景山顺随自然最养生
导语: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是真理,那么才是真的开始接近天地。
与天地同生才是根本,离天地越近,才会获得的营养最多。
只有跟随着大自然的发展而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是真理,那么才是真的开始接近天地。
与天地同生才是根本,离天地越近,才会获得的营养最多。
只有跟随着大自然的发展而生存才是久远之道,如果强行逆天而存在才会导致灭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医养生常识吕景山是怎么顺着自然养生的。
吕景山顺随自然最养生
顺心、顺时、随意、随缘
《当代健康报》“健康絮语”专栏刊登了《养生是一种智慧》一文,指出有些现代人在季节变化、吃饭、锻炼等方面,“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变得不再朴素。
其实健康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它需要一种智慧”。
讲得很符合实际,既看到了现代人养生的误区,更强调了养生需要的智慧,是篇引导人们养生保健的好文章!
采访国医大师吕景山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一日采访结束,和吕老共进午餐。
点餐时,服务员问喝点什么,本以为吕老会点诸如乌龙茶、菊花茶之类的养生饮品,岂料他毫不犹豫道:“一杯可乐。
”看到我有点吃惊,吕景山笑着解释,“在喀麦隆做援外工作时认识了可乐,偶尔少喝点,无妨。
”
吕景山的养生之道很简单:顺心、顺时、随意、随缘。
他说:“越是刻意,越难如意,一切顺随自然才好。
”
养心为上
《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养生也是一样。
吕景山认为,养生其实很简单,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自身及人。
“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
![“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7e04f72726fff705cd170a19.png)
·8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 12月第 28卷第 24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9,Vol28,No24
奇经可以调节腰部气血,在气血充足是可储蓄过多 的气血,在腰部急需气血而肾中气血无法第一时间 提供时,奇经中储藏的气血会及时供给,保证腰部 不受伤害。而在这五条奇经中,因督脉与肾联系密 切,故其对腰椎的影响最大。
2 腰与肾和肾与督脉的关系
在临床上,吕玉娥主任医师从 “腰为肾之府” 的指导思想出发,结合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的临床
应用经验,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肾及督脉联系紧 密,运用 “强肾通督”针法,治疗 LDH收效明显。 21 腰与肾 在中医学上,认为肾与腰关系紧密, 《素问脉要精微论》[4]云 “腰为肾之府”。其依据 为:肾脏先天的形态位置与腰痛关系在 《黄帝内 经》 中有所 提 及:肾 脏 质 地 坚 韧、形 态 小、 位 置 适中、不偏不倚是肾的最 好 形 态,不 易 患 腰 痛, 其他因素 如 肾 脏 位 置 高、 低、 偏, 肾 脏 大, 质 地 脆都容易患腰痛。《灵枢本藏篇》: “肾小则藏安难 伤。肾大则 善 病 腰 痛 …… 肾 高 则 苦 背 膂 痛 …… 肾 下则腰尻痛 …… 肾 坚 则 不 病 腰 背 痛 …… 肾 偏 顷 则 苦腰尻痛也[3]”。从位置上说,肾贴于腹后壁,平 第 11、12肋骨,悬于脊柱两侧,在位置上与腰椎 有直接联系;而在 《灵枢·经脉》 中提到肾经的 循行: “贯脊属肾,络膀胱”,而经络内连脏腑、 外络肢节,运 用 相 同 的 思 想, 肾 经 向 内 联 络 肾 脏 与膀胱,向外联络腰脊。肾 与 膀 胱 同 居 于 下 焦, 两者相表里, 肾 为 水 火 之 脏, 膀 胱 气 化 水 液 的 功 能有赖于肾 中 相 火 的 推 动, 肾 主 骨 生 髓, 膀 胱 经 为 “是主筋所生病者 (《灵枢·经脉》)[3]”,腰部 功能 (支持,旋转,屈伸) 的完成需要筋与骨的 配合,当肾与 膀 胱 的 功 能 正 常, 肾 经 与 膀 胱 经 气 血隆盛时,腰部筋骨得养而强健有力、运动自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3]” 也证实肾强则腰能转侧而不惫。 22 肾与督脉 联络腰部的经络有很多,在 《内 经》 中提到与腰部有直接联系的经脉有肾经、膀胱 经、督脉、任脉、冲脉、阳维脉、带脉;从中可以 看出,除肾经与膀胱经外,还有奇经八脉。《难经· 二十八难》 中将奇经八脉比作深湖,经脉比作沟渠, 经满则益于奇经。笔者以此理解,肾经与膀胱经气 血隆盛则腰部受气血濡养,而与腰直接联系的五条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天突—中脘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天突—中脘](https://img.taocdn.com/s3/m/b92034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6b.png)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天突—中脘【单穴功用】天突,又名玉户、天瞿。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为任脉之经穴,任脉与督脉之交会穴。
人之胸腔喻天,腹腔喻地,本穴位居胸腔之上,穴处之脉气突起于天部,故名天突。
穴居至高,其气以通为顺,尚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
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咳逆上气、喉中水鸣声、暴喑不能言、咽肿、喉中生疮不得下食、呕吐、噎膈、黄疸、瘿瘤(甲状腺肿大)、肺痈。
中脘,又名胃脘、太仓、上纪、中管、胃募。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为任脉经穴,又为任脉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有调升降、和胃气、理中焦、化湿滞、祛痰饮之功。
用于治疗胃脘痛(类似急、慢性胃炎,菱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呕吐、吞酸、食欲缺乏、腹胀、肠鸣、腹痛、便秘、腹泻、痢疾、失眠等症。
【伍用功能】天突为任脉腧穴,阴维脉、任脉之会穴。
穴属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中脘为任脉腧穴,又为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之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理中焦、和脾胃、化湿滞、除痰饮之效。
二穴伍用,调理上、中焦之气机,以收下气平喘,化痰除饮之力。
【主治】1.咳嗽、哮喘,证属痰饮为患者。
2.高血压病,证属痰湿为患者。
3.噎膈为患,症见饥欲得食,但噎塞于咽与胸膈之间,或未曾入胃即有痰涎夹食还出。
多因忧思气结生痰,痰气交阻胸膈所致。
【操作法】天突:先直刺进入皮下0.3~0.5寸,将针身、针柄转为与胸骨平行,再将针缓慢沿胸骨柄后缘、气管的前方向下刺1~1.5寸,若患者有窒息感时即可停止进针。
中脘:直刺1~1.2寸;灸5~10分钟。
【经验】天突—中脘伍用,为吕老之经验。
原为治疗咳嗽痰喘而设。
亦可治疗梅核气、噎膈诸症。
针刺时,务必守上法操作,天突的针刺深度,可达2寸左右,其效才著。
医德暖人心
![医德暖人心](https://img.taocdn.com/s3/m/e29a40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0.png)
聚焦/名医讲堂广誉远国医馆特约刊登医德暖人心———访广誉远特邀专家郭生明本刊特约记者贾甜甜郭生明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是全国儿童中医养生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也是门氏杂病学术流派传承人之一。
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及其他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皮肤搔痒症、带状疱疹及口腔溃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等。
作为广誉远的一员,我有幸与郭生明老师在平遥一起参加过学术会议,而当时同事带来了一位朋友找郭老师。
后来得知,这位朋友是郭老师的患者,身患顽疾多年,经郭老师看诊后病情好转很多,这次特意从离石到太原复诊。
到了太原才知道郭老师到平遥参加会议了。
随后这位患者又赶到了平遥,他就这样认准了郭老师才能治好他的病。
郭老师不善言辞,却用他精湛的医术服务了众多患者,从而也得到了患者的高度信任,无论他在哪里患者就跟去哪里,这就是医德暖人心。
中医传家传承门氏郭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也是大同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师从门氏创始人门纯德老先生,因此郭老师从小便跟着父亲识药看医书,学习药理知识。
在郭老师的印象中,父亲在临床中用门老亲自传授给他的方子治好很多患者,并时常说起门老的方子很管用,可以说是药到病除。
也因此门纯德老先生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走上学习中医之路时,拜了门理章先生为师,与他的父亲师出同门。
郭老师和老师门理章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感,他们的相处亦师亦父亦兄,老师对他生活上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术上毫无保留的传授,对他倾尽所有。
师傅的这种高尚医德也深深地影响着他、感动着他。
经验丰富方经药简郭老师是从基层干起的,在中医临床上已经“摸爬滚打”了36个年头。
而在看病救人时,他一直秉承了门老先生的学术思想———方经药简。
门氏的经方传承,经济实惠,方经药简效果好,对于患者来说可谓是经济实惠。
郭老师说:“曾经有个病人辗转了好多地方,求了好多名医,用药量也很大,吃上依然不管用。
后来他找到我,当时我给他仅仅开了三味药。
国医大师们的治病绝活(二)
![国医大师们的治病绝活(二)](https://img.taocdn.com/s3/m/b1f8a079af45b307e87197ec.png)
国医大师们的治病绝活(二)作者:来源:《晚晴》2015年第02期11.刘祖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其构建的刘氏脑病辨治体系:认为脑病之病因,主要在于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六个方面,六者互为因果,但重在内风、血瘀及正虚;脑病之治疗,当以治外邪、治痰、治瘀、治肝、治肾、治脾、治心等七法为基础,有机组合。
刘祖贻擅治杂病,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证不拘泥于前人之方,权其意而化裁,圆机活法,拟定多个效验方。
如对于脑病,提出六辨七治的体系,对中风、痴呆、头痛、脑震荡、癫痫等,每获佳效。
擅长:对中风、痴呆、头痛、脑震荡、癫痫等病。
出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周四上午12.刘柏龄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刘教授是中医骨伤科学会创建人之一。
他确立“治肾亦即治骨”学术思想,为国内“肾主骨”立论大家,应用家传手技结合临床,创立的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步十法”,成为我国北派代表手法。
其点刺“暴伤点”治疗“急性腰肌扭伤”,取效甚速。
擅长:刘柏龄擅治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脊柱退行性疾病等疾病。
出诊:吉林省中医院骨伤科,周一,周三,周五上午14.刘敏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教授擅长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注重补肾与调理气血,调治与预防并重。
在月经调节、生理带下、补肾调节乳汁分泌等中医机理方面创立新论,率先提出并发展了盆腔疼痛证、经断前后诸证、女阴白色病损、痛经病机及崩漏等中医妇科新病种。
擅长:治疗功血、闭经、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疑难疾病。
出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15.吕景山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
吕景山教授师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北京十大名医”祝谌予教授,从医60年,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近百万患者;他在其师施今墨对药理论的启发下,提出对穴理论,为针灸学及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他采用“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获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
国医大师调理秘方
![国医大师调理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21257c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f.png)
国医大师调理秘方高血压、高血脂、腰痛、失眠……针对这些常见疾病,国医大师都有独家调理秘方!简单、有效!1、三高:心血管保健茶国医大师李济仁:喝了几十年,成功逆转三高。
已经年近87岁的安徽省名老中医、“国医大师”李济仁,鹤发童颜,笑容可掬,待人亲和。
看他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很难把这位健康老人和“三高”联系起来,其实在李济仁40岁时查出高血脂、50岁查出高血压、60岁的时候查出高血糖。
不过经过李老自己的精心调理,一杯药茶喝了几十年,成功逆转三高。
这杯保健茶,一共有4味药材,在普通药店全都可以买到。
具体成分:适量黄芪与枸杞15克或20克黄精,10克西洋参。
就这四味,泡好后要用盖子盖一下,温热一下。
把这个水喝完了,然后又加点开水,又温一下,然后倒下来再喝。
早上泡起,泡到晚上,(黄精、西洋参、枸杞子)三味药都可以吃下去。
血脂高的话可以再加两种药,葛根、泽泻。
加葛根15克,15克都行,葛根粉要少吃,泽泻8克到10克;有的血压高的话,可以加一点生杜仲、菊花,血压高红参就少吃。
2、高血压:六味地黄汤国医大师伍炳彩:喝了多年,维持血压稳定。
今年78岁的第三届国医大师伍炳彩精神抖擞,说话声如洪钟。
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不知道,他是个有近60年高血压病史的老病号。
国医大师伍炳彩年轻时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但一个汤方一直帮他维持着血压的稳定。
伍老自己说:“心情忧虑也能导致高血压,我年轻时就已患上高血压,60年来全靠这剂汤方来维持。
养生秘方就是六味地黄汤。
”具体成分:熟地15克,山茱萸肉、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10克。
共煎,去渣,取汁,每天1剂,分两次服,对肾阴虚患者有所助益。
3、提高免疫力:三花茶国医大师李乾构:患12种病也长寿。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年轻时是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又要管理又要看病,身体累垮了,曾经12种疾病缠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慢性气管炎、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前列腺增生、颈椎病、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但如今81岁,看上去身体康健。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468】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468】](https://img.taocdn.com/s3/m/0ebeaaf41ed9ad51f11df21e.png)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468】吕景山第二届国医大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山西省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被评为首届“山西名医”。
2014年获得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感动山西”特别奖。
出版论著十余部,其中《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被译为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并分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3年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编者按国医大师吕景山指出,”百病皆生于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对于好多现代病的治疗都不要忘了治痰。
文中,吕老公开了多个他治疗”痰“证的对药之方。
本文为吕景山在2015年12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在广东惠州主办的”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的演讲。
本人已审阅。
什么是”痰“?何为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诸病源侯论》云:“痰者,涎液凝聚”。
一旦产生,即可成为加重病情的因素,又可诱发新的痰病为患,诚如李时珍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故有“百病皆生于痰”、“痰为百病之根”、“怪病责之于痰”之说。
传统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类,分述如下:1、有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从呼吸道分泌出的痰液,以及人体内、外所见的肿块、肿物、瘰疬等可触知的病变。
因其见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可及,影像可见,均称有形之痰。
2、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是指停聚于脏腑、经络,易引起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痰。
因其外无可见,只可以症测知,故称之为无形之痰。
痰的特性1、粘滞性痰是水湿津液凝滞的病理产物,一旦成形就具备了粘滞的特性。
周学海《读书笔记》云:“痰者,稠而极黏”。
跟国医大师学静坐
![跟国医大师学静坐](https://img.taocdn.com/s3/m/6999fe17bb68a98271fefa86.png)
使正气存 内。
练习太极、少林拳等各种养生功法,
在 众 多 的 功 法 当 中 ,他 最 爱 静 坐。
王 老认 为 ,静 坐可 以让人心无杂念 ,
静坐 是修 养 身 心的重 要 方
法。 静坐 能 使散 乱 的心 绪 ,逐
让 大脑 得 以休息 ,是极好 的养 心法。 静 坐 方 法 有很 多种 ,包 括 道 家 打坐 ( 静坐 ) 法、佛家打坐 ( 静坐 ) 法等 , 王绵之 曾推荐 一种简易打坐 法 , 任何人 随时随地都可 以使用。 坐 姿 不强 求。 坐于 高 椅、板 凳 自便 ,双腿 交 叉。最 好 于 毯 状 物
上 盘 腿 而 坐 ,五指 张 开 ,放 于 膝 或
步 归于 宁静 ,心定则 气和 ,气 和则 血 顺。 目前 ,年 轻人 生 活
压 力大 ,且 每天被 各 种 网络信
息 轰炸 ,常 常会 导致 注 意力 不
集中、 做事效率低, 甚至失眠、
焦虑 ,而 练 习静 坐可 以解 决 这
些 问题 。”
1 3 :∞ .这个 时 间我们
不各易做 萤 1 ,英乙严 u生建议 下
午 5点 到 点 肾 气 旺 盏 此 时 静 坐 气拳会 更好 。
国医 大师 吕景 山 :
不拘 于姿势 , 把 心放 下 ,
安 安 静 静 就 行 了。
1 2 《 中医健康养生 》2 0 子说 过 : “ 内功粗 者 可 以祛病 , 精 者 乃可成道 。” 莫 乙先生 练 习静 坐 不仅 使 身体康 健 ,而 且 从 “ 静 ” 中收获
了智 慧。阳
静
遗冢认为 静壁 的最佳时辰
是手 时 2 3 0 0 , - . 0 1 ∞ 和 午 时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列缺—足三里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列缺—足三里](https://img.taocdn.com/s3/m/2a13b0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a.png)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列缺—足三里【单穴功用】列缺,又名童玄、腕劳。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肌腱之间,为手太阴肺经腧穴、络穴,别走阳明,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也是四总穴之一。
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经活络的作用。
用于治疗偏正头痛、颈项强痛、下牙疼痛、咽喉肿痛、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口噤不开、牙关紧闭、咳嗽、气喘、呃逆、水肿、手腕无力、感冒发热、热病瘛疭、小儿惊痫。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
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
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它既能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伤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胸膈胀饱、大便不调、小便不畅、水肿、泻泄、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诸症;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胃气不足、脏气虚惫、小儿疳积、胃不和则卧不安诸症。
【伍用功能】列缺为肺经脉气所集,属本经络穴,别走手阳明大肠经,依据络穴的特性,本穴具有清泄肺、大肠的功效,而祛风散邪,清热解表,宣肺止咳平喘;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所入,属本经合土穴,按照'合治内腑'的理论,本穴善调脾胃功能,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消食化积、强体健身、调和气血、发汗解表、镇静安神。
列缺以宣肺止咳平喘为主;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降浊化痰为要。
二穴合用,肺、胃同治,有培土生金,肃肺止咳之妙用。
【主治】1.虚劳咳嗽诸症。
2.哮喘诸症。
【操作法】列缺:①以病人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示指尖到达之处是穴;②立拳,把拇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一心、二戒、三结合、四搭配
![一心、二戒、三结合、四搭配](https://img.taocdn.com/s3/m/4c819f38af45b307e9719706.png)
龙源期刊网
一心、二戒、三结合、四搭配
作者:吕世申
来源:《科学养生》2014年第12期
我年近古稀,无“三高”、肥胖症、糖尿病等任何疾病,都说我显得年轻。
我的养生经是“一心、二戒、三结合、四搭配”。
“一心”,每天保持一颗平常快乐的心。
不是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我每天都乐呵呵的。
“二戒”,我已经戒烟13年,并远离二手烟,戒白酒5年。
“三结合”,把健康最重要的思想与科学养生方法相结合;把精神文化养生与物质养生相结合;把读报学习、采访写作与唱歌跳舞、吹奏乐器相结合。
“四搭配”,每天主食粗、细、杂粮相搭配;粮、豆、薯相搭配;肉、鱼、禽与蔬菜、食用菌相搭配;各种蔬菜与南北方的水果相搭配。
平素,很注意食物营养科学,尽量不吃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那些有问题的加工食品,即“垃圾食品”。
编辑/谭明。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1e7616707375a417866f8f9b.png)
吕景山:我治疗百病之根——痰的各种对药方吕景山第二届国医大师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山西省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被评为首届“山西名医”。
2014年获得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感动山西”特别奖。
从医六十年以来,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患者,获得了广大患者和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
同时,先后培养了包括加拿大、香港等地在内的弟子五十余人。
现已耄耋之年,仍勤耕不辍,服务于临床。
在学术上,他师古不泥,独辟蹊径,形成对药理论、对穴理论和对法理论。
对药理论填补了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以来药对配伍专辑的空白。
对穴理论为针灸学和针灸处方学的研究和发展创新了思路。
出版论著十余部,其中《施今墨对药》和《吕景山对穴》,被译为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并分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3年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编者按国医大师吕景山指出,”百病皆生于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对于好多现代病的治疗都不要忘了治痰。
文中,吕老公开了多个他治疗”痰“证的对药之方。
本文为吕景山在2015年12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在广东惠州主办的”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的演讲。
本人已审阅。
什么是”痰“?何为痰?痰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如《诸病源侯论》云:“痰者,涎液凝聚”。
一旦产生,即可成为加重病情的因素,又可诱发新的痰病为患,诚如李时珍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故有“百病皆生于痰”、“痰为百病之根”、“怪病责之于痰”之说。
传统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类,分述如下:1、有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从呼吸道分泌出的痰液,以及人体内、外所见的肿块、肿物、瘰疬等可触知的病变。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申脉—照海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申脉—照海](https://img.taocdn.com/s3/m/4fddd6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b.png)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宁心安神类申脉—照海【单穴功用】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系阳跷脉所生之处,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
穴在外踝下凹陷处,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膀胱经,故名申脉。
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安神定志、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
用于治疗头痛、眩晕、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癫狂、痫症、疟疾、腰腿酸痛、外踝红肿疼痛。
照海,又名阴跷、漏阴。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腧穴,通于阴跷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穴居然谷之下,然谷为肾经荥火穴,寓水中龙火之象,有普天光照之功,故名为照。
照海为肾经脉气归聚,犹如水归大海,故名为海。
二穴上下呼应,有化气飞升之能,合其意故名照海。
本穴具有通经活络、滋阴降火、清热利咽、养心安神之功。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大便秘结、咽喉干痛、四肢懈怠、善悲不乐、癲痫夜发、下肢不遂、失眠。
【伍用功能】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位于外踝下缘凹陷中,疏风解表,安神定志,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照海滋肾盖阴,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清神志、安心神,利咽喉、止疼痛。
申脉为阳之位,照海为阴之宅。
申脉鼓舞阳气、以升为主;照海功擅护阴、以降为要。
申脉为膀胱经腧穴;照海为肾经腧穴。
申脉为阳跷脉之起始点;照海为阴跷脉之起始点。
肾为脏、膀胱为腑,肾为里、属阴,膀胱为表、属阳。
二穴伍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为用,滋阴降火,润肠通便,燮理阴阳,利咽明目,开窍利机,镇静安神,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调阴阳,和气血,疗失眠之功益彰。
【主治】1.失眠、多梦,证属阴阳失调者。
2.踝边疼痛、扭挫伤、痹证所致者均可选用。
3.脚气。
4.足内、外翻症。
5.不寐(失眠)。
6.欠症(呵欠)。
【操作法】申脉:正坐垂足着地或仰卧,在外踝直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
直刺0.2~0.3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吕景山保健养生经:对药
两药配对成组效果显著
吕景山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继承并发扬了“施今墨对药”。
所谓对药,就是通过两种药物的合理配对,改变药物原有的功效,取得更佳的疗效。
而一副药方中可能有数组“对药”。
比如,国医大师吕景山就曾接诊过一位严重的口腔溃疡患者。
该患者平时喜食辛辣。
在就诊前的1个月,其出现了口颊疼痛,继见绿豆大疮疡,渐增至黄豆大小,疼痛日益加重,严重影响进食。
国医大师吕景山参与会诊后,开出药方:生石膏、大生地、紫丹参、知母、酒黄芩、丹皮、木蝴蝶、马勃、酒黄连、升麻、北细辛、肉桂。
治疗后,效果显著。
该药方中就有5组对药,如酒黄连与酒黄芩各10克为对,用以清热解毒,消除病因。
当归、川芎泡茶喝治痛风
国医大师吕景山还为痛风病人提供了“对药”治疗法。
他表示,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海鲜、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高的食物显著增加,而人们的代谢和排出途径未增加,因此就导致了嘌呤的蓄积,形成痛风。
对此的治疗,首先要改变饮食结构,减少嘌呤的摄入,同时可以服用一些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四妙散等。
“作为痛风病的辅助治疗,患者可用当归和川芎各10克熬汤或泡水送服。
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主,二药伍用,气血兼顾,则养血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强。
”国医大师吕景山说,此对药可作茶饮,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