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无言之美》原文阅读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课文详解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无言之美”是指艺术作品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美。
题目点名了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附丽:附着,依附。
铢zhū两悉称chèn: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颦pín:皱眉。
意蕴yùn:内在的意义,含义。
笼lǒng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寂寥liáo:寂静空旷,冷落萧条。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栩xǔ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信手拈niān来:随手拿来。
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
二、主题概述作者通过从美术、文学、音乐、雕塑这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说明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道理。
告诉人们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并学会运用无言之美。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
第二部分(第4—12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方面论证“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第13段):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四、思考探究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若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满分:7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8分)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
散文是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至,愈见其妙。
诗词是要含xù()暗示,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才能引人人胜。
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都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倏忽。
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薄.()弱。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含xù(________)薄.(______)弱(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改为__________改为_____(3)根据文中划线句,写出相应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4)“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根据语段“弹性”指的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
(径直,爽快,不绕弯子)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这里专指绘画)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
(附着,依附)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这里指极其美好)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走过场。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古人祭祀的土地神是“社”,谷神是“稷”,后来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C.“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
无言之美_精品文档
4.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对应教材 第 79 页旁批)
【答案】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含 义:一、真实表达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把想说的话毫无 保留地说出来。这里指美术作品要讲究真实性,虽经过画 家理想化改造,加入创作者的人格,但美术创作时不能夸 大渲染,改变其真实性,要表现真情实感。
9.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 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本段运 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列举众多名家古诗词, 引用他们的经典作品,论述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 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10.为什么音乐也讲究“无言之美”?(对应教材第82 页旁批)
【答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唱歌奏乐都离不开 声音的变化。但是在唱歌奏乐中,有时音调由宏 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可以 发挥想象,体会无声之美的滋味,所以音乐也讲 究“无声胜有声”的无言之美。
5. 怎样理解“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对应教材第 80 页旁批)
【答案】文字语言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文学 作品也不希求情感意旨全都表现出来,所以假如能 够充分表情达意,也不是文学创作所希望的,因为 文学作品言不必尽意会更有深意和美感。
6.在作者看来,摄影家和美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不同?(对应 教材第 80 页旁批)
三 记一记词义
譬如:比如。 附丽:附着,依附。 姑且:表示暂时地。 蛾眉:蚕蛾的须细长而弯曲,借指眉毛细而弯。 寂寥:寂静;空旷。 颦: 皱眉。
怆然:悲伤的样子。 惨戚:悲惨忧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 , 精神舒畅。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_无言之美》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5)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5)一、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逼真摄影丝豪尽善尽美B.姑且笼统谚语瞬息万变C.蛾眉寂寥附丽心旷神贻D.缥缈沉默琵琶栩栩如声2. 根据《无言之美》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作者用白居易《琵琶行》、济慈《希腊花瓶歌》中的名句为例,证明音乐上的“无声”“听不见的声调”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这就是“无言之美”。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D.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
3. 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课文《无言之美》中的“无言之美”美学原理的一项是()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举例论证)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引用论证)C.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对比论证)D.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道理论证)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胡扯!为了薪金,大多数自由人对什么都会屈服。
因此,只说你自己吧,不要妄谈普遍现象,你对此一无所知。
尽管你的回答并不确切,但因为你回答了我,我在心里同你握手言好,同样还因为你回答的内容和回答的态度。
这种态度坦率诚恳,并不常见。
不,恰恰相反,矫揉造作或者冷漠无情,或者对你的意思愚蠢而粗俗地加以误解,常常是坦率正直所得到的报答。
【精排!】《无言之美》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4.第9段作者使用了几个言不尽意的例子?它们证明了 什么内容?
明确:作者或详细或简略地连续使用了8个例子, 证明的是“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 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 证的方法,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 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 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言不必尽意突显无言之美; (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 艺术的含蓄不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说文解字
意蕴(yùn) 笼统(lǒng) 谚语(yàn) 信手拈来(niān)
缥缈(piāo miǎo) 铢两悉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词语解释
• 附丽:附着,依附。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 颦:皱眉。
成语名句
•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2.理解“和自然逼真”的含义。
明确:“和自然逼真”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1. 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 2. 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
毫无余蕴。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3.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图画并不像相片那样包罗尽致,而是经过 美术家先选择,最后加入美术家的人格表现出来的, 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
2.理解“无言”及“无言之美”的含义。 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 4.探究各类艺术作品的无言之美。 5.通过学习课文,深刻理解本文的美学意义和作者的美学思想。
15、无言之美
朱熹:“学者多以言语观圣人,而不察其天理流 行之实,有不待言而著者,是以徒得其言,而不 得其所以言。故夫子发此以警之。”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陶渊明《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风儿自南方吹来,呵护着那新长出的禾苗。 《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15、无言之美
朱光潜
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有删改。本文 写于1924年冬天,是朱光潜的第一篇美学论文,原载 《民铎》第五卷第五期,当时作者在浙江上虞白马湖 春晖中学任教。本文是一篇关乎文学本质的美学论著 。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 徽省桐城县。现当代美学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 《西方美学史》等。
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 恨谁。”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 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 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 (4).从戏剧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5).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 之美。
新知讲解
2.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 “无言之美”的感受。 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 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 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 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 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新知讲解
5.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6.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 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 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 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 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 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 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 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 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②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 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 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 有无言之美。 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 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 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2020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课文详解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无言之美》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无言之美”是指艺术作品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美。
题目点名了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附丽:附着,依附。
铢zhū两悉称chèn: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颦pín:皱眉。
意蕴yùn:内在的意义,含义。
笼lǒng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寂寥liáo:寂静空旷,冷落萧条。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栩xǔ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信手拈niān来:随手拿来。
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
二、主题概述作者通过从美术、文学、音乐、雕塑这几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说明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道理。
告诉人们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并学会运用无言之美。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论题:生活中充满“无言之美”。
第二部分(第4—12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方面论证“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第13段):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四、思考探究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若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15 无言之美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长冲吗中学?“四说学一说测”作活力者课堂是 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 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②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 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 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 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 的感受。
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 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 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 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就能写出来。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 “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 和意之间的关系。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图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作品的意蕴之美
无 言
音乐的无声之美
之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美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无言之美” 的内涵,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欣赏艺术作品时,不 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 懂得感受其中的“无言之美”。
15 无言之美
15 无言之美【导入门】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雄浑的意境。
)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一直是人们积极探讨的话题。
在一般人的眼里,美术作品中纷纭的色彩、华丽的外观是美;音乐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曲调是美;文学作品中细致的刻画、详细的描写也是美,然而,在美学大师看来,美术中的含蓄、音乐中的无声、文章中的省略也是美的体现,甚至,它比有形之美更真切,更动人。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目标牌】【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重点)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难点)3.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素养)【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诗意篇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一、自学径【标段落】【圈词语】【解题目】【辨文体】【知作者】朱光潜(1897—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查背景】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是朱光潜先生论美学的一篇文章,本文写于1924年,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
《无言之美》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美学文章。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
朱光潜先生引导我们流连在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书法美之间。
他告诉我们,这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
《无言之美》
1.第1、2段有什么作用?
①第1段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 的话题,点明题目;
②突出“无言”的价值,作为证明论点的 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
③形象的故事,吸引读者兴趣; 第2段:(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 术的观点去研究。)限定议论的角度与范围。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
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思考其作用。
绘画的选择之美
无
文学的意蕴之美
言
音乐的无声之美
雕刻的含蓄之美
之
美
1.谈谈题目“无言之美”带给 你的感受。
题目具有简洁美; 以“美”为内容,引发向往; “无言”二字具有神秘感,形 成悬念。
2.自读全文,找到揭示“无言之美”内
涵的句子,并归纳本文中心论点。
第11段:“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
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论点:艺术创作要具有含蓄美。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 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 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 领会。”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 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无言之美》 朱光潜
1.阅读文章,把握中心论点。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 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 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 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 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 西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 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 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 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 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 美学大师。
第15课《无言之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浓郁的飘着感触的文字具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你的眼泪,也是你的心,文字的感染的国度是无限的, 无止境的,它没有沉沦于历史,也没有毁灭于战争,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时候读到一段文字,你胡 心坎消逝,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妙,会感受到一种爱的人性的呼唤。
朱光潜
课外拓展时间 (3分钟)
朱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 —1986
光
年3月6日),字孟实, 安徽省桐
潜
城 (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
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
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1986年3月
6日),字孟实, 安徽省桐城 (今安徽
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
B (原文为“不尽意”,意思是没能把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 “ 言 不 达 意 ”, 意 思 是 说 的 话 不 能 准 确 地 表 达 思 想 内 容 , 原 文 讲 “值得玩味多了”,选项只说“稍有内涵”。)
二、自主探究(8分钟) 思考(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引用文中文字。
一日三秋,暗香浮动,指尖的梁祝,竹丝的汉宫古曲,落韵的渔舟唱晚,撕碎的十面埋伏,还有那 一滴不肯滑落的眼泪,才知道古色的音乐里也是一种无名的体贴,在古典的文字上我与莫名的'古曲建立 了今世前缘,只有聆听那文字里所泛起的旋律,慢慢的解离着节奏,最终物化了一切有情感的东西。想 起了布莱克的一首诗,“她象风一样,不做声不做气的吹着”,对,美就象一阵风刮着,不可言喻。
朱光潜《无言之美》精句录
朱光潜《无言之美》精句录人类的意志可向两方面发展:一个是现实界,一个是理想界。
……谁不想有美满的家庭?谁不想住在极乐园?然而在现实界绝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
我们处事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
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
超脱到哪里去呢?超脱到理想境界去。
现实界处处有障碍有限制,理想界是天空任鸟飞,极空阔极自由的。
现实界是不可以造空中楼阁的,理想界是可以造空中楼阁的。
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犹在无穷之意。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有弹性,能拉得长,能缩得短。
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入胜。
要提高文学鉴赏力,必先在诗词方面特下功夫,把鉴赏无言之美的能力养得很敏捷。
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
美感经验是最直接的,不假思索的。
创造之中都富有欣赏,欣赏之中也都寓有创造。
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所产生的婴儿。
刚性美是动的,柔性美是静的。
动如醉,静如梦。
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艺术的创作不过是手能从心。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
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
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
我穆然沉思,我悠然遐想……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朱光潜《无言之美》原文阅读
朱光潜《无言之美》原文阅读无言之美——朱光潜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
”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了”孔子说:“天何言哉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了”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
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true to nature):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似我们所想说的话。
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了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铣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
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
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勺不消说得,在同一视阂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
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15.无言之美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 美素养。
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 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 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 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 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 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 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 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 美学大师。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举了大量 的例子,分别从美术与摄影的选择,文学中的意蕴之美,音乐中 的无声之美,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等角度进行论证。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 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主题
本文通过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 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 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 “无言之美”,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 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 一美学观点。
三(
13
):
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 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 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 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 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 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 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 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无言之美》阅读训练(含答案)
《无言之美》阅读训练(含答案)阅读训练《无言之美》论证过程及运用的论证方法课内阅读:朱光潜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
”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沌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X§X§K]⑤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
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
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⑥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言之美——朱光潜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
”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了”孔子说:“天何言哉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了”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
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true to nature):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似我们所想说的话。
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了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铣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
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
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勺不消说得,在同一视阂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
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
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夕”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了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了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
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
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此外像陈子昂的《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枪然而泪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肇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了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偷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地,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茄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著名英国诗人济慈(Keats)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Heard melodies are sweet;but those unheardsweeter),也是说同样道理。
大概喜欢音乐的人都尝过此中滋味。
就戏剧说,无言之美更容易看出。
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
梅特林克(Maeterlinck)的作品就是好例。
譬如《青鸟》的布景,择夜阑人静的时候,使重要角色睡得很长久,就是利用无言之美的道理。
梅氏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
”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
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一剧开幕便描写更夫守夜的状况,德林瓦特(Drinkwater)在其《林肯》中描写林肯在南北战争军事旁午的时候跪着默祷,王尔德(O. Wilde)的《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里面描写温德梅尔夫人私奔在她的情人寓所等候的状况,都在兴酣局紧,心悬悬渴望结局时,放出沉默神秘的色彩,都足以证明无言之美的。
近代又有一种哑剧和静的布景,或只有动作而无言语,或连动作也没有,就将靠无言之美引人人胜了。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她们男女都是瞎了眼睛。
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美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Laocoon)是最好的例子。
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绞死了。
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
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
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恫;仔细看去,便可发见条条筋肉根根毛孔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
德国辛(Lessing)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
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这个公例不过是许多事实的总结束。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求出解释这个公例的理由。
我们要问何以说得越少,引起的美感反而越深刻了何以无言之美有如许势力了想答复这个问题,先要明白美术的使命。
人类何以有美术的要求了这个问题本非一言可尽。
现在我们姑且说,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
人类的意志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现实界,一是理想界。
不过现实界有时受我们的意志支配,有时不受我们的意志支配。
譬如我们想造一所房屋,这是一种意志。
要达到这个意志,必费许多力气去征服现实,要开荒辟地,要造砖瓦,要架梁柱,要赚钱去请泥水匠。
这些事都是人力可以办到的,都是可以用意志支配的。
但是现实界凡物皆向他心下坠一条定律,就不可以用意志征服。
所以意志在现实界活动,处处遇障碍,处处受限制,不能圆满地达到目的,实际上我们的意志十之八九都要受现实限制,不能自由发展。
譬如谁不想有美满的家庭了谁不想住在极乐园了然而在现实界决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
因此我们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冲突。
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半让现实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观烦闷的路上去,以为件件事都不如人意,人生还有什么意味了所以堕落,自杀,逃空门种种的消极的解决法就乘虚而人了,不过这种消极的人生观不是解决意志和现实冲突最好的方法。
因为我们人类生来不是懦弱者,而这种消极的人生观甘心让现实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种极懦弱的表示。
然则此外还有较好的解决法么了有的,就是我所谓超现实。
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
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
超脱到哪里去呢了超脱到理想界去。
现实界处处有障碍有限制,理想界是天空任鸟飞,极空阔极自由的。
现实界不可以造空中楼阁,理想界是可以造空中楼阁的。
现实界没有尽美尽善,理想界是有尽美尽善的。
姑取实例来说明。
我们走到小城市里去,看见街道窄狭污浊,处处都是阴沟厕所,当然感觉不快,而意志立时就要表示态度。
如果意志要征服这种现实哩,我们就要把这种街道房屋一律拆毁,另造宽大的马路和清洁的房屋。
但是谈何容易了物质上发生种种障碍,这一层就不一定可以做到。
意志在此时如何对付呢了他说:我要超脱现实,去在理想界造成理想的街道房屋来,把它表现在图画上,表现在雕刻上,表现在诗文上。
于是结果有所谓美术作品。
美术家成了一件作品,自己觉得有创造的大力,当然快乐已极。
旁人看见这种作品,觉得它真美丽,于是也愉快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美感。
因此美术家的生活就是超现实的生活;美术作品就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求安慰的。
换句话说,我们有美术的要求,就因为现实界待遇我们太刻薄,不肯让我们的意志推行无碍,于是我们的意志就跑到理想界去求慰情的路径。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它能够给我们很好的理想境界。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阔大还是窄狭。
但是美术又不是完全可以和现实界绝缘的。
它所用的工具例如雕刻用的石头,图画用的颜色,诗文用的语言都是在现实界取来的。
它所用的材料例如人物情状悲欢离合也是现实界的产物。
所以美术可以说是以毒攻毒,利用现实的帮助以超脱现实的苦恼。
上面我们说过,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要看它超脱现实的程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