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东北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采矿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权威资料]
东北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采矿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摘要:针对在内容体系上与21世纪采矿专业知识结构的信息化、数字化、生态化和国际化之间的适应性问题,《采矿学》确立了“硬技术与软科学并重,国内实用和与国际接轨兼顾,体现最新研发成果”的知识内容体系。
考虑到采矿中大量单体技术和方法的融会贯通问题,以及引入“软科学”理论和方法后新产生的与“硬技术”有机结合问题,《采矿学》将“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单体技术和方法置于主线上的对应应用点上”作为教材整体结构框架。
针对采矿工程所特有的时空动态特征给学生带来的在建立三维空间概念和工程时序概念上的困难,东北大学采矿所的老师们研发了一系列关于采矿工程结构和工艺过程的三维动画短片,很好的帮助了学生在建立三维空间和时序概念中的困难。
《采矿学》(第2版)作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主导教材,在内容结构体系上的时代性和系统性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并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关键词:教材建设;采矿学;教学改革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5)07-0081-02一、采矿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采矿学》(第2版)就是在近10多年中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及改革中逐渐形成的,对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采矿行业的蓬勃发展,采矿技术不断更新,逐渐从之前的以机械化和大型化为主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目前,国外普遍将为环境设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把生态化开采作为矿山设计的主要内容,矿山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保护。
因此,传统的采矿方法和设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2]。
新的采矿技术和设计思想,对从事采矿工作的人才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矿学》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对采矿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凝结了15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众多业内人士的反馈意见,系统研究分析了欧美和我国典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的特点和优点后,形成的教学成果[3,4]。
采矿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内容略
采矿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内容略)(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大纲(4)《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大纲(5)《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大纲(6)《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机械设计与制图(1,2)》课程教学大纲(8)《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矿山机械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10)《矿山机械》课程教学大纲(11)《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2)《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13)《计算机技术基础(VB)》课程教学大纲(14)《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5)《采矿工程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6)《矿物加工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17)《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8)《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9)《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0)《固体矿床开采学》课程教学大纲(21)《矿山通风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2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大纲(23)《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24)《矿井施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5)《洁净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6)《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7)《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8)《3S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9)《数字矿山》课程教学大纲(30)《可视化与虚拟现实》课程教学大纲(31)《矿业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采矿工程专业实习、设计和实验教学指导书(具体内容略)(1) 采矿实验室建设成果及建设规划(2)《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3)《安全与人机工程》实验教学指导书(4)《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指导书(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实验。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熟悉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2.能够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以及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5.采矿工程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以保证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考书方面,我们将选择一些经典的采矿学著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矿工程专业含实验类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探讨
采矿工程专业含实验类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探讨作者:李刚丛丽莉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为了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应用型新型人才,论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特色及就业特点,对专业课程的实验设置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研究得出了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需要继续增加含实验课程数量,如矿井通风,煤矿开采学等课程实验。
在教学方法上,有效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时间安排,采取模型室和现场观摩相辅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类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The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Way and Method on Mining Engineering Including Experimental Course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ining engineering, and train applie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features of mining engineering and employment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 setting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mining engineering ne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s of experiment courses sequentially, such as mine ventilation, coal mining study. In the teaching methods,the time of theory course and experiment courses should be adjusted effectivly. The model room and field viewing phase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采矿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和龙头特色专业,是在原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引导目录本科专业,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为国家培养了4000余名煤炭专业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工科教育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新工科教育注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这种教育理念也给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采矿工程专业的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采矿工程师,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采矿工程专业教育挑战与机遇1.教育挑战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大多是通过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缺少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采矿工作中的需要。
2.教育机遇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倡注重实践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为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采矿工作的需求。
二、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包括:1.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需要解决现实生活或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团队合作在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项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以实践为重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
1.项目选题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与矿山工程实践相关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模拟矿山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矿山开采方案;或者设计一个智能化的矿山智能化管理系统等。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石油工程是一门涉及石油勘探、钻井、生产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石油工程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岩石力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岩石力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真实案例的引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旨在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实施一定的效果评估,总结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200字】1.2 研究意义岩石力学是石油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到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质力学问题。
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在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推动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可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之与时俱进,符合石油工程发展的需要。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岩石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石油工程中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是针对传统岩石力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岩石力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与评估,可以为今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石油工程教育改革,为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石油工程人才做出贡献。
分析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改革创新
分析采矿工程中采矿方法改革创新采矿工程是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采矿方法是采矿工程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采矿效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等方面。
因此,采矿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推动采矿工程持续发展和提高其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改革思路和方向在采矿方法改革创新中,需要明确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要把握主动权,采取自主创新的方式提高矿业技术水平;其次,要加强基础科研工作,深入开展采矿工程领域的研究,为采矿方法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人才。
二、现有采矿方法的分析与评价针对现有采矿方法,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需要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在采矿方法的选择过程中,考虑因素包括矿体性质、矿床特点、矿产资源储量、矿山环境条件等。
目前主流采矿方法有综采法、分层采矿法、矿柱法等。
其中,综采法适用于煤炭、铁矿等开采,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等特点;分层采矿法适用于金属矿山,具有适应性强、节能减排等特点;矿柱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地下煤矿开采,具有节能、安全等特点。
但是,现有的采矿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综采法存在安全隐患、矿柱法的资源利用率低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
三、采矿方法改革创新方案改革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方案中,才能够推动采矿工程发展。
针对不同的采矿方法,需要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例如,对于综采法,可以采用分段综采技术,即通过对采面进行分段开挖,减少采矿压力,提高采矿安全性;对于矿柱法,可以采用支护杆法,即在采掘过程中逐步设置支护杆,保证矿柱稳定、资源得到充分开采。
四、采矿方法改革创新的应用前景采矿方法改革创新的应用前景是可观的。
采矿工程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采矿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可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减少矿山废弃物、二氧化碳等排放,提高矿山的环境质量。
总之,采矿方法改革创新是推动采矿工程发展和提升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必经之路。
面向新工科的力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力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作者:王小蔚王敏容陈孔亮颜少荣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28期摘要:面向新工科,力学类课程教学改革重在对学生力学思维的培养。
从专业层面优化力学类课程体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对力学思维有层次递进式的培养:力学思维养成→力学思维提升→力学思维深化;从课程层面以三段式教学为主,辅以课程思政进课堂、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注重思维教学;对应完善了教学评价方法,实现了多样化考核环节及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力学思维培养;思维教学;教学评价多元化1绪论自2016年“新工科”被正式提出以来[1],“知识产权设计+自主研发能力”是新经济形势下新工科建设的需要。
新经济形势下新工科建设将目光聚集在工科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上,要求工科从业者学识基础及专业知识宽厚扎实,不仅要具备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能力,而且还需要掌握扎实的力学计算和分析能力。
由于在解决高技术领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上,力学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力学课程被视为“新工科”的一门核心课程,以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面向新工科的力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应通过力学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
面向新工科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将聚焦于力学思维的培养。
故本力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以力学思维培养为导向,为培养基础及专业知识宽厚扎实的创新型应用性“新工科”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性探索。
2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工科培养力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2.1力学课程体系不完整2003年黄再兴[2]等人就对大学工科专业力学课程进行了调查分析,相比国外工科专业对力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国内则相差甚远:国内高校中力学课程学分占比毕业总学分仅为6.4%,欧美国家高校这一比例达到11.8%;我国在过去一段时期侧重于“拿来主义”,缺乏理论的深度研究,由此导致国内高校力学课程体系不完整,直接影响了工科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无法满足新工科的发展对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如何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力学思维
如何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力学思维滕腾张洪伟展鹏飞刘昌林杜玉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力学作为一种解决采矿工程中问题的有效工具,逐步受到重视,同时也愈发显露出不足,那就是如何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力学思维。
通过将传统课堂面授、力学试验实践和工程体验有效融合,加强学生基础力学素养培育,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工程问题对比和学科交叉,锻炼力学建模能力,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力学思维培养。
关键词采矿工程力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采矿工程中的很多关键科学问题都是力学问题,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培育离不开力学思维的培养。
目前,国内外高校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普遍包含一些力学相关课程。
如,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基础、岩石力学、矿山岩土力学、地下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
通过这些力学课程的学习,有效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力学思维,为采矿工程学科与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和技能保障。
1加强学生基础力学素养培育基础力学素养的培育首先要加强基本力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基于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的力学课程性质,采矿工程专业中的力学课程,应该从课堂面授、试验实践和工程体验三个环节开展。
将传统课堂教学、力学试验实践和工程体验有效融合,能够使得三者之间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夯实力学基础、全面丰富知识体系和提升力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1.1课堂面授经典力学理论具有典型的科学严谨性。
学生的基本力学素养培育需要在力学理论的基础假设、数学推导、模型优化以及工程应用等各个环节开展。
课堂面授是建立老师和学生直接联系的最简单和有效的方式,授课教师基于自身对力学专业知识的扎实把握,结合各种面授技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批判。
根据以往对采矿工程专业开展的力学课程面授经验,授课教师在面授课中坚持利用板书,能够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技工学校《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分析
算 机 仿 真 为 主要 手 段 .研 究 工 程技 术 中 的 普 遍 规 律 和共 性 问 题 .并 直 接 为 工 程 技 术 服 务 但 技 校 学 生 对 该 课 程 普 遍 感 到 学 习 难 度 较 大 . 习不 得 法 。 要 原 因 学 主 有 : 1此 门课 程 的 一 些 思 维 方 式 是 首 次 () 接 触 ;2 此 门课 程 是 第 一 门从 理论 课 程 () 向实 践 课 程 过 渡 的 课 程 :3 此 门课 程 有 () 赖 于 高 中数 学及 物 理 知 识 :4 此 门 课 程 () 具 有 较 高 的 抽 象 性 由于 以上 原 因 , 的技 校 干 脆 将 《 有 工 程 力 学 》 砍 掉 了 , 的 削 减 了 《 程 力 课 有 工 学 》 的课 时 。 多 版 本 的教 材 在 教 学 内 课 很
业课 之 间 起 着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其 教 学 效 果 的 好 坏 将 对 后 续 专 业课 程 的学 习带
来 直 接 的 影 响 。《 程 力 学 》 给 学 生 一 工 教
于 高 中数 学 及 物 理 知 识 .三 年 制 的 学 生 学 习有 较 大 困 难 .五 年 制 的 学 生 开 设 高
应 不 应该 开 (r 力 学 》 ? 果 开 的话 , -程 课 如 应从 哪些 方 面进 行 改 进 呢 ? 《 程 力 学 》 是 研 究 力 学 中最 普 遍 、 工 最 基 本 规 律 的 。《 械 基 础 》 《 械 制 造 机 、机 工 艺 基 础 》 技 术 基 础 课 和《 具 制 造 工 等 模 艺》 《 工工艺 》 专业课 都要 以《 、车 等 工程
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在采矿工程领域,技术创新和发展一直是推动行业进步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技术和趋势在采矿工程中得到应用,显着改变了传统的采矿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环境影响。
本文将讨论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已经逐渐被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例如,自动驾驶矿车和无人直升机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和运输,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同时,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采矿设备中,实时监测矿山运作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采矿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优化采矿过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和品位。
同时,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学习和识别矿石的特征,从而更好地控制采掘参数,提高矿石的质量。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环境友好的采矿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的采矿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利用生物浸出法和氧化还原法来处理含有金属的废水,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保护环境。
此外,矿山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也成为环保采矿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废弃的矿石进行再利用,减少了矿山的开采量。
4. 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发展也是采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例如,高强度和高耐磨的复合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在采矿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新材料的使用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此外,新材料还可以提高矿石的分离效果和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 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是采矿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这意味着从矿山勘探到矿山废弃阶段,需要对采矿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
例如,使用远程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矿石的品位和含量,提前预测矿石的储量和回收率。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命观,认识到采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关注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和发展思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采矿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采矿学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拓宽知识面和深入理解。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操作。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采矿工程为例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采矿工程为例赵延林;万文;王亚【摘要】以采矿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例,系统分析了阻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文献检索发现研究生试验创新能力尤为欠缺.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做适当调整,初步提出了分类培养、加强试验创新、完善研究生奖励制度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研究生差异性培养方案,搭建切实有效的工科研究生创新平台,资助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试验,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以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期刊名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08)007【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采矿工程【作者】赵延林;万文;王亚【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研究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工科研究生是我国未来各行业部门的精英人才。
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当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科研业务能力水平不高、创新热情不高涨等因素已经严重制约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般而言,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动手能力等方面。
采矿业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有必要探讨制约采矿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学制为2~3年,其中第1学年通常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第2学年为科研试验或工程实践,第3学年为研究生论文写作。
采矿工程的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与较强的工程技术素养,能够在矿山企业、科研院所及监理等单位从事采矿、矿产资源勘探、地下工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2.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具备学习和适应我国国情的能力;3. 培养掌握中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能够在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4. 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矿山企业、科研院所和监理等单位从事文科、工程技术科研与管理工作;5. 培养具有研究和发展创新能力,能在矿山企业、科研院所和监理等单位担任高级领导和管理职务。
二、主干课程1. 工程数学2. 工程力学3. 岩石力学4. 掘进与爆破工程5. 矿山传热传质6. 采矿工程基础7. 矿业工程测量8. 矿山压力与地压控制9. 采煤技术10. 煤矿机电设备11. 煤矿安全技术12. 煤炭经济与管理三、实践环节1. 采矿工程实践教学2. 矿山企业实习3. 采矿工程设计与实作4. 采矿工程实习5.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四、就业方向1. 矿山企业:工程师、技术员、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2. 科研院所:研究员、技术员、科研管理人员等;3. 监理单位:工程师、技术员、行政管理人员等;4. 政府机关:煤炭管理、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5. 高校科研单位:研究员、教授、讲师等。
五、课程安排1. 采矿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数学、力学、材料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地下工程测量、采矿工程基础、矿山压力与地压控制等;2. 采矿工程专业专业课程:采矿工程设计、矿山压力与地压控制、岩石矿山爆破与掘进技术、矿业工程测量、采煤技术、煤矿机电设备、煤矿安全技术等;3.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采矿工程实践教学、矿山企业实习、采矿工程设计与实作、采矿工程实习、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等。
六、教学理念1.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国内外矿山开采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社会科学,具有正确的三观和人格养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扎实的素质教育基础;3.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岗位上做出出色的工作成绩。
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探讨
学历层次和结构上进行搭配。 使教师团队和学术梯队建设相
辅相成 , 苴相促进。通过合理搭配, 发挥老教师对年轻教师 传、 带的作用 , 帮、 加强教师进修 、 培训的力度, 走出去。 请进 来, 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聘请 企业高级工程师做兼职教师. 定期给学生进行工程实际授课 和学术讲座。及时掌握采矿学科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新动
s Nc c E E& T c E HN。L Y V s。N 科技视界 I9 。G 5
Si c ce e& Te l1l g s n n c l 0 yVi o 1o i
21 02年 8月第 2 3期
科 技 视 界
高校科技
习。 如何强化力 学课程 的教学 就显得尤 为重 要 . 首先在课 程 设置上加 强了力学课程 的设置 , 必修课包括 理论力学 、 料 材 力学 、 流体力学 、 岩石 力学 和弹性力 学 , 选修 课包 括结构 力 学, 组成 了整个力 学体 系 ; 其次 , 需要 在课 程体 系上对教学 内
管理 、 文本编辑和有关软件应用等能力 : 9 掌握文献检 索 、 ) 资料查 询的基本方 法 。 具有 利用各 种
媒体搜集和整理本学科科技信息 的能力 。 1 整体结构 . 2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 , 我们对原采矿 工程专业课程体 系进 行 了重组 和整 体优化 , 更新 了部分课程 内容 , 构筑 了课程 配
的实践过程 , 教学改革研究取得 了一些成果 。就如何提高本 专业 的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 以下几点的思考和探讨 。
1 课程体 系建设
11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的要求 .
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本文分析采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教学科研结合、改进教学方法等对策,以利于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采矿教学精英教育实践矿山企业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无论是煤炭资源储量还是年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对石油4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说明煤炭作为能源工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作为我国的核心能源。
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之间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对能源工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采矿教学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矿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采矿工程学生而言,一、二年级多以学习公共基础课为主,接触专业课大多是在本科三年级,这对从未接触过矿山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较低的。
在采矿教学中,往往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台下的学生却不感兴趣或做别的事情,甚至出现厌烦情绪。
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使未亲身经历过采矿的学生产生兴趣。
(二)书本知识空洞,学生难理解进入到专业课阶段,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往往要学习包括采矿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岩石力学、矿井通风安全、地质学等在内的近三十门专业课,新概念、新知识点繁多,可能一个比较小的概念,学生就需要理解消化很长时间。
这从近两年采矿工程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对于“开拓”这个采矿中最基本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之后也不能够完整地回答出来。
(三)实习时讲授多、井下实践少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学期末要进行认识实习,大三进行生产实习,大四进行毕业实习。
采矿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采矿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采矿工程是一门较为老牌的工程学科,涉及矿山开采、矿山安全、资源勘探和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矿山生产管理、地下/地上工程施工和监理、采矿公司运营以及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专业学分设置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教学,以确保学生在学业期间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采矿工程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化企业管理和工程实务技能,适应国家和地方矿山企业、勘探单位和相关科研、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需要;3.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继续深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拓展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在面对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时积极参与服务。
三、培养规划1. 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2)专业课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山工程学、采矿工程测量、矿山安全工程、矿山机械、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矿井水文地质等;(3)实践环节:地质地理实习、采矿工程实习、工程实习等;(4)综合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等。
2. 实践教学(1)学生实习: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学生在国内外的矿山企业或地质勘探单位进行实习,了解行业最新的前沿技术和管理实践;(2)实验教学:开设矿山工程实验、地质探测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科研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专业方向(1)矿山安全技术与管理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矿山安全管理、灾害防治、事故应急处理等能力;(2)地下工程施工与监理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地下工程施工与监理技术,了解地下矿山和其他地下工程的工程地质特点,适应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和监理的需求;(3)资源勘探与环境保护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地质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等技术。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作者:朱卓慧,徐燕飞,孙小康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0期摘要: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平台,构建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供新的途径;同时对采矿工程实践性教学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采矿工程;创新性学习;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1)10-0027-03一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意义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学科是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创建于1978年,是我校创建最早的学科之一,也是原煤炭工业部所属高校在江南地区设立的唯一以煤矿开采为工程背景的采矿工程学科。
三十余年来,采矿工程学科以湖南、江西、贵州、广西、四川等南方省区煤矿开采为工程背景,围绕南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形成了南方复杂煤层开采、岩石力学与巷道围岩控制、煤矿灾害预防与控制、地表沉陷控制与矿山环境保护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出了大量的采矿工程技术人才。
采矿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是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后备军,学生的培养质量对能源工业的发展,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质量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1,2]。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校采矿工程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在工作岗位上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快的适应现场工作,理论和现场结合不足等。
这也是企业用人单位所反映的显著问题。
综合分析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学生长期处于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学方式上停留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这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工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基于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的现状,结合多年来采矿力学课程的授课经验,提出采矿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措施,通过基础力学课程采矿特色案例库的构建,将采矿问题案例融入力学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导师制”等科研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申请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双创”能力。
关键词:基础力学课程;采矿特色案例库;科研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在采矿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力学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采矿工程中有着许多复杂的力学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进度以及整个矿区的安全生产情况[1,2]。
诸如采矿后覆岩的活动规律及顶板的控制[3]、支架的合理选型、巷道支护[4,5]、采动边坡稳定性[6,7]等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力学学科本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力学平台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熟悉和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材料常见的破坏准则及其它知识,对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相关采矿工程工作奠定基础[8]。
但是,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存在基础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难以有效衔接的问题[9,10],使得学生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中难以运用基础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采矿工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结合近年来我国在采矿方面取得的力学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与教学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改革探索,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力学课程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运用力学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采矿工程基础力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基础力学课程教材和后续采矿专业课程难以有效衔接力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大都基于土木、机械、建筑学科,教材中的习题也是围绕上述几个学科展开,很少涉及采矿工程领域的力学问题,且在参阅力学课程的参考书的基础上,并未发现有专门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编写的教材。
笔者近年来教授的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矿山岩体力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课程,教授对象为矿业工程学院的本科生,这些课程类别为专业平台课或专业必修课。
在教授专业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将所学的基本力学知识运用到采矿实际问题中,即使是基础力学课程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也表示采矿力学模型难以听懂。
如何编制属于采矿工程专业的特色案例库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重要问题摆在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二)创新性训练少,学生难以从力学角度来看待采矿问题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青睐。
贵州理工学院作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制定了“113”计划,即100%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100%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并形成3%的优质创新创业成果。
采矿工程现场实际中存在力学问题[11],训练学生从力学角度解决矿山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疑是创新创业一个好的方向。
但就目前贵州理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学生在第三学期学习《理论力学》、第四学期学习《材料力学》,第五、六学期开始学习《岩体力学》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习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后就已经大四了,很难进行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就更谈不上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了。
二、采矿工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创新性实践探索(一)教学内容与教材更新1.力学课程采矿特色案例库创建整合相关力学课程资源,结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矿山岩体力学》及《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课程,并通过现场实地调研采矿工程中所遇到的力学问题,收集采矿工程关于上述课程力学案例,并基于力学素材的整理收集,针对采矿覆岩的活动规律及顶板的控制问题、支架的合理选型、巷道支护等问题,建立矿山实际采矿过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模型,分析力学模型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构建基于采矿工程学科大类知识结构下的力学课程模块。
比如,可以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列举《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中计算工作面来压步距实例,花1~2分钟给学生讲一下实例背景,将上覆岩层压力简化为均布载荷,基本顶(关键层)简化为岩梁,两端简化为简支梁模型(如图1所示),则问题变为求解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下的破断问题。
2.编著属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力学教材以采矿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为基础,通过对已有基础力学教材的研究以及教材中习题进行重新编撰,在教材中加入采矿背景,制作基础力学课程的PPT,在课堂中讲授采矿力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形成适用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采矿中力学问题的认识,以解决目前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二)理论教学方法改革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以后专业知识的理解,课堂讲授除了基本力学知识点,另外部分章节采用知识点和采矿案例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采用两种类型:必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要求学生必须做完,主要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习题;思考题为学生选做题,主要是锻炼一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习题主要是给出工程背景,引导学生自己建立力学模型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讲授了图1中的力学模型,在课后将题目背景中改为采矿工作面上覆的岩层是山体,那么上覆岩层的载荷就不是均布载荷,让学生按此计算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则图1中的模型则改变为图2。
2.课后教学方法改革课后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答疑以及培养学生利用基本力学知识解决采矿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培养部分选择思考题的学生,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并教会这部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于采矿实际问题自己建立相关模型并求解,让学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保证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三)创新能力培养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导师制”等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授课老师作为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课堂和课后教学中发现感兴趣的学生,鼓励其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利用相关基础力学理论知识,并使用采矿相关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解决矿山企业遇到的实际力学问题,授课老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做科研方面的实践工作,积极挖掘开发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培养采矿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采矿工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一)建立采矿特色案例库,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以采矿工程专业中力学课程为基础,通过对教材的研究以及教材中习题进行重新编撰,在教材中加入采矿背景,建立采矿特色案例库,形成适用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采矿中力学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以解决目前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在整个模板的构建过程中,紧紧围绕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这一实质来创建,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力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采矿工程实际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以后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产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对于贵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新建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够打破传统工科学科的固定范式,让学生具备多学科思维面对实际工程问题[12]。
将基础力学知识和采矿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创新型人才,教导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与本学科相关的综合能力,既具备基础力学知识和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专业交叉复合性的知识储备,一方面能够满足就业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自我提升与创新能力。
在平台课程中让学生对采矿工程专业有前期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化,真正教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并且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交叉专业知识面,能在以后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新,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推广。
(三)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双创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和战略发展的需要,全国各高校也在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按照大学生成长过程分析,大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萌芽期,大二和大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成熟和完善期,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大四是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物化期,而采矿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恰好贯穿了大学生的大二和大三两年,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创新创业小组,以老师的科研项目或其它采矿力学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力学模型、申报创新创业项目。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培养双创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近三年来,笔者指导学生立项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5项,分别获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2篇。
(四)有利于未来学生考研和从事采矿行业工作就采矿工程而言,全国很多高校选择力学课程作为专业课考试课程,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程为矿山岩体力学,山东科技大学为岩体力学,贵州大学为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太原理工大学为材料力学。
学生在大二、大三时系统性地学好力学课程知识,对考研专业课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及对以后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培养学生从力学角度认识和解决采矿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力学基本理论以及采矿工程相关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采矿工程相关工作解决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支架合理选型以及巷道支护等问题奠定必要的技术素养。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构建基于基础力学课程的采矿特色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对课堂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有益的改革探索,将基础力学知识和采矿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使得采矿工程专业力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衔接,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另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导师制”等科研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培养采矿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许猛堂李海军金志远赵维生单位:贵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