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船夫曲

合集下载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伏尔加船夫曲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伏尔加船夫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特点,如曲调、节奏、旋律等。

3. 伏尔加船夫曲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 欣赏和学唱伏尔加船夫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难点:对伏尔加船夫曲音乐特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唱伏尔加船夫曲,学生跟随学唱。

3. 欣赏法:播放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伏尔加船夫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起源、发展历程、音乐特点及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示范:教师示范唱伏尔加船夫曲,学生跟随学唱。

4. 欣赏:播放伏尔加船夫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伏尔加船夫曲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伏尔加船夫曲的重要性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选择一首伏尔加船夫曲进行自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伏尔加船夫曲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伏尔加船夫曲的理解和自学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音乐教材,提供关于伏尔加船夫曲的详细信息。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播放伏尔加船夫曲。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文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范文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范文

初中音乐说课稿:《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
范文
引言概述: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以初中音乐说课稿的形式,详细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曲式、表现手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

一、背景介绍
1.1 《伏尔加船夫曲》的创作背景
1.2 《伏尔加船夫曲》的流传与影响
1.3 《伏尔加船夫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曲式分析
2.1 《伏尔加船夫曲》的曲式结构
2.2 《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特点
2.3 《伏尔加船夫曲》的节奏与节拍
三、表现手法分析
3.1 《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表现手法
3.2 《伏尔加船夫曲》的情感表达
3.3 《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和曲式结构
4.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伏尔加船夫曲》的表现手法
4.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俄罗斯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5.1 听觉教学法:通过听取《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录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2 视觉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展示《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5.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分析《伏尔加船夫曲》的曲式和表现手法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伏尔加船夫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曲式、表现手法以及教学目标和方法。

希望本文能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摘要:1.伏尔加船夫曲的概述2.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3.伏尔加船夫曲的艺术特点4.伏尔加船夫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5.伏尔加船夫曲的价值与意义正文:【伏尔加船夫曲的概述】伏尔加船夫曲,又称《伏尔加河船夫曲》,是一首源自俄罗斯的著名民歌。

这首歌曲以描绘伏尔加河船夫艰辛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富有表现力的歌词,使这首歌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伏尔加船夫曲起源于19 世纪初,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农奴制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河流两岸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恶劣的条件下从事船运工作。

这首歌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船夫们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伏尔加船夫曲的艺术特点】伏尔加船夫曲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其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质朴感人。

歌曲以船夫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在伏尔加河上的艰辛生活,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同时,歌曲中还融入了俄罗斯独特的民间音乐元素,使得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伏尔加船夫曲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伏尔加船夫曲自20 世纪初传入我国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中国,伏尔加船夫曲成为了许多音乐家、歌唱家和合唱团的保留曲目,成为了中俄友好交流的象征。

【伏尔加船夫曲的价值与意义】伏尔加船夫曲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民歌,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它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伏尔加船夫曲》是什么吗?它描绘了怎样的劳动场景?”
展示一些关于俄国农民辛勤劳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和特点。
简短介绍《伏尔加船夫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伏尔加船夫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情感内涵。
过程:
讲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详细介绍歌曲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伏尔加船夫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伏尔加船夫曲》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3)音乐作品:除了《伏尔加船夫曲》,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俄国农民音乐作品,如《卡林卡》、《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让学生感受俄国农民音乐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网站、学术网站等,进一步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俄国农民音乐的特点。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俄罗斯音乐史》、《俄国农民的生活与劳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俄国农民的生活状态。
(2)视频资源:《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奏视频、俄国农民音乐纪录片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来感受俄国农民音乐的魅力。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俄国农民音乐的特点。

伏尔加船夫曲简介

伏尔加船夫曲简介

伏尔加船夫曲简介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著名的民间音乐作品,常常用来描述伏尔加河上的船夫们的艰辛生活和对祖国的深情。

这首曲调优美、激昂,富有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沉醉其中。

伏尔加船夫曲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曲家伊利亚·谢尔盖耶维奇·伊里切夫创作的。

他以自己在伏尔加河上的船夫工作经历为背景,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融入了作品中。

伊里切夫用音乐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船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劳作、与风险搏斗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家园和自由的热爱。

伏尔加船夫曲以其激情四溢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经常被演奏和演唱在各种场合,比如音乐会、戏剧、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曲子引领着听众踏上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旅程,让人们对船夫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心存感激。

伏尔加船夫曲在音乐上融合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

它充满了深情和厚重的音乐旋律,让人们感受到深沉悲伤和咆哮洪流般的力量。

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得伏尔加船夫曲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欢迎。

伏尔加船夫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勇敢前行,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船夫们顶着风浪努力划船,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这首曲子也提醒着我们珍惜生活,热爱家园,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表达出伏尔加河上船夫们的辛勤劳作和对祖国的深情。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追求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听到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都能够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力量的鼓舞。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船夫们的辛勤付出和对生活的热爱吧!。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伏尔加船夫曲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伏尔加船夫曲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伏尔加船夫曲一、曲目介绍伏尔加船夫曲,又称《俄罗斯河畔伏尔加》,是一首经典的俄罗斯民歌。

曲调简单明快,富有民族风情,旋律优美,感人肺腑。

《伏尔加船夫曲》曾被列为前苏联的国歌,也是莫斯科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主题曲。

二、适用年级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1.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3.通过合唱、演奏等形式,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4.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单的故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起俄罗斯这个国家,从而激发学生对《伏尔加船夫曲》的好奇心和兴趣。

正文(30分钟)1.历史文化背景介绍(5分钟)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多媒体展示,了解《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可以介绍歌曲的起源、流传和演变,以及与俄罗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些元素,如伏尔加河、船夫、桥梁等。

2.合唱练习(15分钟)老师简要地教授《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可以分为男声和女声两部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多个合唱小组进行。

3.演奏练习(10分钟)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鼓、木鱼、小钢琴等,让他们自行分组,演奏出自己合唱时所唱的旋律。

可以花一些时间让学生磨合、协调好整个演奏过程,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巩固与拓展(30分钟)1.表演环节老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表演。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展现他们的才艺和音乐素养。

2.创作练习在巩固了《伏尔加船夫曲》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或旋律,自行编写歌词或者创作新的曲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民间歌曲,其旋律简单明快、富有情感,很适合初中七年级学生进行演唱和演奏练习。

教学上,可以结合国际化教育的理念,通过对俄罗斯文化的介绍和歌曲的演唱演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音乐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艺术价值
该曲目的艺术价值在于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 围。
05 音乐欣赏的意义与影响
对个人审美的影响
提升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能够培养个人的审美意识,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丰富情感表达
音乐欣赏能够激发个人的情感表达,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旋律,体验 不同的情感和心境,增强情感共鸣和沟通能力。
对未来音乐欣赏的展望
我认为未来的音乐欣赏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对音乐作品的需 求也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未来的音乐欣赏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和 欣赏方式。
此外,未来的音乐欣赏还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音乐 的创作和表演中,实现自我表达和交流。因此,未来的音乐欣赏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让观众不仅仅是音乐的聆 听者,更是音乐的创造者和参与者。
这首曲子中的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恰到好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 围,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04 音乐风格与特点
民族音乐风格
民族音乐风格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典型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作品, 其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音乐元素
该曲运用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典型元素,如多利亚调式和 弗里吉亚调式等,展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品概述
作品特点
伏尔加船夫曲以其深沉、有力的旋律 和感人的歌词而著名,表现了船工们 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 志。
作品形式
这首歌曲采用了俄罗斯民歌常见的三 段体结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

伏尔加船夫曲范读一、什么是伏尔加船夫曲伏尔加船夫曲是指源自俄罗斯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通常由伏尔加河流域的船夫演唱。

这种音乐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也承载着船夫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伏尔加船夫曲的历史与发展1. 起源与流传伏尔加船夫曲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当时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许多船夫在河上劳作。

为了打发时间和缓解劳累,他们开始创作和演唱伏尔加船夫曲。

这些曲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船夫生活的真实描绘。

伏尔加船夫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很快在伏尔加河流域流传开来。

2. 影响与演变伏尔加船夫曲不仅在伏尔加河流域广泛传唱,也逐渐扩展到整个俄罗斯。

在20世纪上半叶,这种音乐形式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尔加船夫曲也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吸收了其他音乐风格的影响,如民谣、爵士乐等。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伏尔加船夫曲更加丰富多样,更具现代感。

三、伏尔加船夫曲的特点与魅力1. 独特的旋律伏尔加船夫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激情和深情。

它们常常采用起伏跌宕的音乐形式,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这种旋律特点使得伏尔加船夫曲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2. 真实的歌词伏尔加船夫曲的歌词真实而质朴,直接表达了船夫们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歌词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些歌词,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船夫们的艰辛和情感。

3. 深沉的情感表达伏尔加船夫曲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而闻名。

船夫们在演唱时,往往投入全部心思,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

这种深情的表达使得伏尔加船夫曲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四、伏尔加船夫曲的影响与传承伏尔加船夫曲作为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俄罗斯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家产生了启发,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在俄罗斯,伏尔加船夫曲一直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伏尔加船夫曲_赏析课件解析

伏尔加船夫曲_赏析课件解析
力度速度情绪演唱形式主题思想伏尔加船夫曲由弱渐强渐强到弱徐缓忧郁深沉深沉男低音独唱独唱反映了在沙俄统治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黄河船夫曲强急速激昂高亢混声合唱反映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今天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劳动号子而且感受到了力度在作品处理中的重要性最重要受到了力度在作品处理中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我们跟随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一起体会到了沙皇统治的残暴体会到他们悲惨的生活但是他们并没有在苦难中沉默和忍受而且是勇往直前地向着光明前进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现在的打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景: 轻波荡漾的河边 干涸的河边
画 的 底 色 : 土黄色 翠绿色 透明
纤夫的行动: 正在拉纤 正在休息 正在聊天

绪: 痛苦悲愤 欢欣鼓舞 平静舒缓
1=D 力度很弱,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
纤夫在远方拉纤时迈着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 (唱一唱) 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 吟和叹息。
歌曲的力度变化( ppp < ff > ppp )
悲愤的情感
歌曲的力度 速度 旋律 节奏
徐缓 朴实 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 规整
这首音乐作品的体裁属于 劳动号子 歌曲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
生活中常见的号子的固定音型:
XX XX| 嘿呦 嘿呦|
X• X | X X | X• X | X - | 嘿• 呦|嘿 嘿|嘿• 嘿|嘿 - |
表现他们的齐心合力,向往光明,充满乐观主义精神;
(演一演)
1=D 4/4
音区的同音反复又想表现的是什么?
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的决心;
歌曲的尾声你想到了什么?
开头低沉的声音再现,首尾呼应统一,描绘出纤夫们拖 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消失在远方……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授课教师:学校:年级:七年级指导老师:教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型: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本课型基于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民歌一、教学理念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戏剧习式:教师入戏、线索材料等方式开展音乐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对歌曲和内涵的的注意和想象,结合美术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欣赏加上音乐的对比聆听以及想像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文化。

本课的设计重视听觉、视觉、想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通过《伏尔加船夫曲》与《我的太阳》对比聆听能够辨别出男低音和男高音的人声类别,感受出人声类别与音乐情绪的联系。

2.通过视听结合,能够想象与感受出歌曲力度层次上的变化来表现当时的生活情境,并能够用歌曲中劳动号子的音乐动机进行伴唱体验。

3.通过戏剧习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灵性,敢想敢创,积极感受体验乐曲的艺术内涵、民族风格以及社会价值。

三、教学分析(一)《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多由男低音演唱。

歌曲的多种音乐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歌曲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哎呦喂”贯穿全曲,深刻提示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主题。

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以坚定不拔的精神,决心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二)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想象力强,理解能力也增强。

但是他们还是表现出比较喜欢节奏欢快的音乐作品,对于做平情绪比较压抑的作品他们会产生排斥、抵触的心里,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就从音乐家和画家的角度去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去分析音乐。

四、教学重难重点:通过戏剧习式来感受歌曲,掌握力度符号并体会各种力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难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思想五、教学准备:PPT、道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

最新人音版音乐 七年级上册《伏尔加船夫曲》ppt课件

最新人音版音乐 七年级上册《伏尔加船夫曲》ppt课件

乐曲介绍
• 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及北非侵入西班牙嘚摩尔人,在西班牙南部嘚 格拉纳达城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盖起了 阿尔罕布拉宫。在这座中世纪嘚宫殿里,珍藏着闻名于世嘚壁画— —这是古代伊斯兰文化嘚宝贵遗产。15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展复 国运动,摩尔统治者被赶出了西班牙。但是,格拉纳达王国嘚遗址 及阿尔罕布拉宫中珍藏嘚壁画却成为后世旅游嘚胜地和观光嘚对象。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曾到阿尔罕布拉宫游览。他 对那古老嘚宫殿建筑和华丽嘚壁画留下了极为深刻嘚印象。因而在 1896年创作了《阿尔罕布拉宫嘚回忆》
•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 复。最后回到原来嘚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 小提琴歌唱性强嘚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阿尔罕布拉宫嘚回忆
作者简介
• 塔雷加(1852 —1909)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从小家 境清寒,一边做工,一边师从盲音乐家学习吉他。1874 年获资助进入马德里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和声,后从事教学 和演奏活动。1878年在巴塞罗那举行吉他独奏会获得成 功,以后经常到巴黎、伦敦演出。1885年定居巴塞罗那, 并常在西班牙和法国巡回演出。他创作了八十余首吉他曲, 其中不少曲目已成为吉他音乐嘚古典名作。
歌中一再重复嘚劳动号子动机: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
嘚处理方法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嘚货船、迈着艰 辛嘚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嘚情景。
主题思想
• 《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 下嘚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 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嘚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 予嘚重任——“
歌曲分析

伏尔加船夫曲及详细解析

伏尔加船夫曲及详细解析

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 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
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 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 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 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 强,是个农村硬汉于。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 显露出来。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 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 述,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 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 更加突出,显出了他 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 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 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 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 角。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 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 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 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 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案例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案例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案例我把《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研究,上课过程,课后反馈,以及教学得到的启发.一、课前研究.《伏尔加船夫曲》教学目标及存在问题.李叔同说: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

但是如要从音乐中汲取力量,就必须有感性认识,只有在情感上获得认同,才能产生共鸣。

所谓感性认识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指对音乐旋律方面的体会.二指对音乐思想背景的认识,而深层次的认识,应该是对音乐作品的精神上的理解和激励,使人产生积极奋发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欣赏《黄河大合唱》为例,学生得到的反应是难听,为什么这样热烈地激励一代人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在当代少年的心目当中,还不如仅仅是“唧唧我我”的流行歌曲呢?这不仅仅是因为旋律优美的问题,而是因为歌曲产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其旋律产生的激进精神,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

相同的原因,教学《伏尔加船夫曲》很明显产生由于“地域性”、“时代性”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课文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伏尔加船夫曲》,体会沙皇政府统治下的贫苦劳动人民的疾苦,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生活。

然而,也是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忍辱负重,负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一脚踏开世界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精神,才创造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而这些内容和现在学生的生活有比较大的距离,应该说落实教学目标是有一定的难度.二.上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方法和措施:(1)做教学课件、设置课堂氛围,墙壁上悬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油画,以此创设课堂情境。

(2)举出同类作品,作为比较其中文化和思想上的差异,如《伏尔加船夫曲》和《黄河船夫曲》的美术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加感受,体会欣赏对象的机会和时间,宁可放慢教学中的速度。

初中音乐_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欣赏课)姓名:单位:《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欣赏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多由男低音演唱。

歌曲的多种音乐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歌曲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哎呦呵”贯穿全曲,深刻提示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主题。

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以坚定不拔的精神,决心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欧洲民歌感兴趣,并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积极感受体验乐曲的艺术内容、民族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伏尔加船夫曲》,能感受、辨别男低音及男高音的人声类别。

通过多次聆听《伏尔加船夫曲》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歌曲的力度变化、劳动号子的动机。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力度变化。

掌握力度符号并体会各种力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思想。

教学教法:欣赏、探究、引导、体验。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情境?3、作者简介: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44—1930),。

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二、新课教学1、聆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列昂尼德·哈里托诺夫主唱、苏军红旗歌舞团合唱版),结合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思考:歌曲展示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再次聆听(武警男声合唱团版)并思考:歌曲的力度是怎样变化的?(由弱变强,再变弱)3、学习掌握各种力度图示,并结合歌曲中的旋律体会,一起练习各种力度并掌握。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1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1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泸州二十八中陈蕾蕾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2、掌握音乐进行中的力度变化3、能够辨别男低音的音色带来的不同情绪4、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教学重难点:1、音乐中的力度变化2、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教师出示美丽的伏尔加河图片引起学生关注油画导入师: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的一条河流,在俄罗斯人们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

然而在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生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

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艰苦的份背纤表现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二、教学过程1、初次感受音乐: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我们来预测一下有俄罗斯著名油画家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什么样的场景。

生:场景:干涸的河边画的底色:土黄色纤夫的行动:正在拉纤情绪: 痛苦悲愤2、提问:(1)本曲和以前学过歌曲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2)这段歌曲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生:哎嘿呦嗬,哎嘿呦嗬,3、引出号子出示号子的作用师:好像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拉船,他们是在拉船,哎嘿呦嗬是不是在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啊,这种在劳动时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为了统一节奏,鼓舞士气,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和疲劳,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称为号子。

号子有很多种,如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4、《伏尔加船夫曲》中的力度变化(1)首先聆听第一部分想想一开始你听到力度是如何的?你从中想到什么?(课件播放歌曲第一部分)生:一开始力度很弱,好像纤夫们从远远地过来了(2)我们试着来感受一下,来唱一下开头部分。

课件 4/4 53 6 3 0︱53 6 3 0︱显示在屏幕上PPP 哎喲嗬,哎喲嗬生:(模仿)师:大家谱子唱对了,但是情绪还是没有出来,要想想自己是当时收到压迫的纤夫,在遥远地方,声音当然是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辨别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3、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材简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

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

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

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ff>ppp)哎嗨哟嗬
的处理方法。

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
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俄语版伏尔加河船夫曲)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课。

上课前老师要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在我们的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那条吗?
生:长江
师:美洲呢?
生:亚马逊河
师:非洲呢?
生:尼罗河
师:那欧洲呢?
生:伏尔加河。

师: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

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

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伏尔加河有关的音乐。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整体风格(中文版,画面显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伏尔加船夫曲的俄语版,刚才你们听到的最多
的是哪一句?
生:嘿呦嘿呦
师:对,现在大家听老师的指挥,把这句唱一唱。

(师指挥,唱,做强弱变化)刚才大家听的是俄语版的,可能听不清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中文版的,听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画,大家看这幅画说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述的是伏尔加河船上的纤夫在很辛苦的拉船工作。

师:这些人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痛苦的
师:是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与我们今天要听的这首歌是俄罗斯民歌很相似。

接下来我们看着这幅画,来听伏尔加河河边的纤夫的声音,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A、演唱歌的声音是低沉的还是高亢的?
B、这首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欣赏)
生:A、低沉的B、开始弱中间强,最后弱了。

2、歌曲分析
师:对,我们现在把最弱的前面部分来听一次。

(播放音乐开始部分)
A:5 36 3 0 | 5 36 3 0 |
师:歌曲的力度是怎么样的?生:很弱,好像听不到一样、
师:那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场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师:那你能想象一下他们是怎样拉船的吗?请同学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其他学生唱号子伴奏)
师:自认为表演的不错的同学,请为自己鼓掌。

(几乎每人都鼓掌了)很有自信,
但老师对于你们的表演不是很满意,因为好多人在表演的时候都是面带笑容的,难道你觉得纤夫拉船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生:不是,是很累拉不动的师:对的,他们是在很辛苦的工作,那么除了想象到他们很累的拉船,你们还听到了什么?生:嘿呦嘿呦
师:对,这个嘿呦嘿呦有什么作用?生:统一劳动节奏。

师:对的,这个用于统一劳动节奏东西,在我们音乐中成为劳动号子(师讲解劳动号子)。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那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

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纤夫的号子。

师:我们刚才听的这一部分是表现纤夫拉纤时沉重的步伐,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呻吟和叹息,我们一起头一句劳动号子唱一唱。

(要求沉重的唱)
(播放音乐A2)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哒哒哒
师:对,6 66 3 3︱ⅰ76 5 3︱节奏感很强,是为了什么?
生:齐心合力一起拉
师:对我们来一起唱一唱(唱,要求沉重的,整齐的)
师:那他们拉船是不是拉着拉着就没力气了?生:不是
师:从哪里看出来?生:很多高音
师:对,3–3·3| 3·33 3 3 - | 3 3 2 1 | 7 56 3 - |这句是全曲的最高点,力度怎么
变化。

生:强起来了
师:让大家想到了什么场景?
生:很用力的拉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

(播放音乐尾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又是嘿呦嘿呦
师:对,力度是怎么变化的?生:越来越弱了
师:为什么越来弱呢?生:他们累了,
师:对,大家看老师的动作,假设我现在在拉船,我会原地不动的拉吗?
生:是拉远了。

师:对了,纤夫从很远的地方把船拉过来,离我们越来越近,然后慢慢的把船继续拉的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他的力度怎么变化?生:弱—强—弱。

师:对,(讲解音乐知识P、F、渐强渐弱等ppp﹤f f﹥ppp)
师:这首歌讲的就是纤夫拉着沉重的货船,踏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再远去,直到最后消失的画面。

我们来把他唱一唱,(要求唱出渐弱的过程)
3、知识巩固
师: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大家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我们再次完整的听一次歌曲,想一想,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欣赏)生:缓慢
师:歌曲的力度是如果变化的?生:弱强弱
师:我们来看看歌词,歌词表达了什么?哪一句表达了中心思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组请代表分别说说讨论的结果。

生:“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是中心思想。

深入反映他们以坚韧不拨的毅力。

对未来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师:演唱者的声音是如何的?生:低沉,
师:好的,那现在我们来听辨一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下面的演唱音色的变化。

(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听辨)
师:这首歌曲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习伏尔加船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们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材延伸:补充欣赏《黄河船夫曲》
1.《伏尔加船夫曲》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

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正因这种精神,才创造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也以顽强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财富,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2.欣赏《黄河船夫曲》,老师作简短介绍。

3.请学生谈谈两个作品的异同点。

4.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地理知识导入,并从赏析列宾的油画进行了情感铺垫,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综合这一理念。

2、从学生的创编号子,到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作品的音乐性、思想性,继而由学生讨论表演拉纤动作状态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也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
1、对于学生的一些用词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如力度“高低”等。

2、介绍《黄河船夫曲》时应提到是《黄河大合唱》第一首,并应对“船夫”和“纤夫”的劳动状态适当加以说明,这也是《黄》和《纤》两个作品情绪区别的原因所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