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意境及情感表达。
2.分析《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鹊桥仙》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鹊桥仙》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鹊桥仙》的审美意蕴。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中的爱情主题,激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鹊桥仙》,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鹊桥仙》,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中的关键词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分析《鹊桥仙》的艺术特色,如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创作以《鹊桥仙》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鹊桥仙》的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鹊桥仙》的审美意蕴,如爱情、人生哲理等。
2.分析《鹊桥仙》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1.学生分组讨论《鹊桥仙》的审美价值,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古典诗词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学生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鹊桥仙》的内容、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精品教案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版必修三教材第二单元《宋词欣赏》中的《鹊桥仙》。
详细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作者秦观的生平简介、词作的具体内容分析及意境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基本格式。
2. 领悟词作者秦观通过词作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3. 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词作中的意境,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鹊桥仙》。
2. 新课导入:介绍词牌《鹊桥仙》的基本格式,讲解词作者秦观的生平。
3. 词作解读:逐句分析词作内容,解读意境,感悟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鹊桥仙》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表达爱情的短词。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同学们的作品,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词牌《鹊桥仙》的基本格式。
2. 板书词作者秦观的生平简介。
3. 板书词作内容,标注意境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的“云母屏风”和“长河”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环境。
2. 作业题目:模仿《鹊桥仙》的词牌格式,创作一首表达爱情的短词。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诗词,如《长恨歌》等,加深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作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 学生的随堂练习和创作。
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创作《鹊桥仙》的背景。
1.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鹊桥”、“银河”、“桂花”等。
1.2.3 诗歌意境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4 表达技巧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1.2 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2.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通过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赞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美。
3.1.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1.4 总结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鹊桥仙》的鉴赏文章。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2.2 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2.3 讲解法:通过讲解,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2 结果评价4.2.1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料5.1.1 秦观的生平介绍。
鹊桥仙 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教案】《鹊桥仙》一、教学目标1.了解《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能够正确朗读《鹊桥仙》。
3.理解并能够归纳出《鹊桥仙》的主旨和主题。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鹊桥仙》的主旨和主题。
2.正确朗读《鹊桥仙》并感受其音韵。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理解《鹊桥仙》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秦观和《鹊桥仙》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2.学习《鹊桥仙》(1)首先,教师向学生朗读《鹊桥仙》,让学生跟读。
(2)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鹊桥仙》的情节和意义。
(3)引导学生探讨《鹊桥仙》的主旨和主题,并进行总结。
3.整合与拓展(1)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鹊桥仙》的歌曲,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教师还可以介绍《鹊桥仙》的传统情节和相关传说,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五、教学延伸1.作业布置让学生以《鹊桥仙》为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写一首诗歌。
2.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一些与《鹊桥仙》相关的古代诗歌或故事,并写一份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鹊桥仙》的作者秦观和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鹊桥仙》情节和意义的讨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保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鹊桥仙教案秦观
鹊桥仙教案秦观这是鹊桥仙教案秦观,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教案秦观第1篇【教学目标】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
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
【学生情况分析】职一学生缺乏诗词欣赏能力,不善于背诵。
【教学内容分析】秦观的《鹊桥仙》是中职语文试验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课文。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提升人的认识,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手段及策略】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设计运用思维导图。
它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抓住关键词来整理大脑混乱的思维,帮助学生品读揣摩,理解课文,熟练背诵,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从所学的诗词中找出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说说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明确学习目的。
请学生看星座图。
教师运用想象性的语言结合图片描述这首词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教师要求学生听多媒体范读,并齐声朗读此词。
三、品读揣摩教师抓住关键词从情、景、理三方面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词,并逐一显示思维导图。
三、拓展交流请学生结合所学的诗词说说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师适当补充。
并指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极为崇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显示思维导图的全貌:景情理上阕纤云飞星银汉相会前:传恨一相逢与人间无数金风玉露短暂与永恒下阕水鹊桥相会时:如梦久长与朝暮临别前:忍顾四、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背诵。
教师给予指导。
五、总结归纳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的。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观及其词作风格,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
2、品味《鹊桥仙》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词人独特的爱情观。
3、掌握词中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爱情观。
(2)赏析词中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难点(1)领会词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2)体会词中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名句和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鹊桥仙》,引出课题。
提问学生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秦观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2)讲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写作缘由。
3、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学生齐读,初步体会词中的意境。
4、文本赏析(1)上阕赏析引导学生理解“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中“弄巧”“传恨”“暗度”等词语的含义,体会词人通过这些词语营造出的凄美氛围。
提问学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思考牛郎织女的相逢为何如此珍贵。
(2)下阕赏析重点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名句,组织学生讨论其中蕴含的爱情观,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灵相通、长久坚守。
让学生思考“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几句如何表现出牛郎织女分别时的不舍与留恋。
5、手法探究(1)探讨词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如通过描写纤云、飞星、银汉等自然景象,烘托出牛郎织女相会的艰难和相思之苦。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鹊桥仙》这一古诗文。
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之手,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鹊桥仙》词作品,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2. 掌握《鹊桥仙》的词牌格律,了解其文学特点。
3. 领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鹊桥仙》的全文。
3. 诗词解析:a. 解析词牌:介绍《鹊桥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b. 解析词意:详细讲解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如“银汉”、“鹊桥”等。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的一句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鹊桥仙》中的其他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故事。
b. 请分析《鹊桥仙》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a. 《鹊桥仙》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b. 《鹊桥仙》中的意象如“银汉”、“鹊桥”等,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艰辛,又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爱情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
b. 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第一篇:秦观《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秦观简介: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基本解读: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 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与忠贞,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2.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分析1.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典诗歌,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发对《鹊桥仙》的思考。
3.2 诗歌讲解与分析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创作1. 让学生根据《鹊桥仙》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
5.2 文化探索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鹊桥仙》。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词语解析:解析生字词,如“梭”、“渡”、“脉”等。
3.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4.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 课文解读: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探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鹊桥仙》,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赏析,如“银汉无声转玉梭”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导并评价。
3. 词语解析: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4. 诗句赏析:(1)分析“银汉无声转玉梭”的意境。
(2)探讨“渡”字的修辞手法。
(3)解读“脉脉此情谁诉”的表达技巧。
5. 诗人背景: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 课文解读: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忠贞不渝的爱情。
7.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诗句赏析:银汉无声转玉梭:拟人、比喻渡:借代脉脉此情谁诉:设问3. 诗人:秦观4. 教学难点与重点:诗句意境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
(2)根据诗句意境,绘制一幅画。
(3)仿写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1)课文原文。
鹊桥仙教学设计方案
《鹊桥仙》是唐代诗人秦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描绘了牛郎织女跨越天河相会的浪漫情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本设计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爱情的美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动画,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提问:这首诗是谁写的?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 诗歌分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天河、鹊桥、银河、牛郎、织女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背诵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互相纠正发音。
(3)全班齐背,巩固记忆。
4.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情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爱情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鹊桥仙》的理解,背诵全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背诵情况。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3. 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鹊桥仙》这首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感悟爱情美好的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
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
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
《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之事。
《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
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
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
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
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繁荣时期。
强调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诗人简介简述秦观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强调秦观在婉约派词风中的贡献。
1.3 作品概述简介《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情况。
概括《鹊桥仙》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讲解《鹊桥仙》的格律特点,包括词牌、韵脚等。
分析诗句的节奏、对仗和修辞手法。
2.2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阐述关键词语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3 情感与意境解读诗中的意象组合及其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构建浪漫主义意境。
第三章:文化探讨3.1 古代七夕节的文化意义介绍七夕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习俗。
强调七夕节与爱情、婚姻的关联。
3.2 牛郎织女神话与《鹊桥仙》讲解牛郎织女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分析《鹊桥仙》如何借鉴和改编这一神话。
第四章:创作启示4.1 诗歌创作技巧分析《鹊桥仙》中的创意和构思。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意象、修辞等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4.2 文学价值观探讨《鹊桥仙》所体现的文学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灵感,丰富现代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朗读与鉴赏组织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5.2 写作练习设计一个以“七夕节”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小诗。
5.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鹊桥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典文学融入现代生活和创作中。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几首与《鹊桥仙》主题相关的其他古代诗词。
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鹊桥仙》主题的理解。
6.2 现代文学改编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灵感来源的现代文学作品。
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如何重新诠释古典题材。
第七章:艺术欣赏7.1 绘画与音乐介绍一些以《鹊桥仙》为题材的古代绘画和音乐作品。
鹊桥仙秦观的教案
《鹊桥仙·秦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鹊桥仙·秦观》的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领会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2. 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3. 诗词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哲理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观及其《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词:让学生朗读《鹊桥仙·秦观》,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字词解析:对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内容分析: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5. 主题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6. 欣赏与拓展:欣赏与《鹊桥仙·秦观》相关的诗词,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反馈,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诗词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的课件,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鹊桥仙》是选自高中新课标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唯美的爱情。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扫古来悲吟寻恨之腐朽,显豁达理性之神奇,呈现了词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同时,这首词闪现了一种亮丽的文化色彩,可以说是一部文化的经典之作。
词作比较短,词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对词作里面的一些重要词句熟记成诵。
而各类教参中对这首词作的解读角度基本一致。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寻找到新的角度,是鉴赏这首词作的关键。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教学设计】一、导入十多年前,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我为她而喜,为她而悲。
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示范诵读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齐读(参照老师的节奏、快慢、情感的起伏)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鹊桥仙》 教学设计
《鹊桥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观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理解《鹊桥仙》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
3、体会词中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意境。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蕴含的爱情观。
(2)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2、难点(1)领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表达的深邃思想和豁达胸怀。
(2)感受词中营造的优美意境,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艺术特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爱情观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七夕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对七夕节的了解和印象,引出《鹊桥仙》这首词。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秦观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七夕节的传说和文化背景,为理解词的内容做铺垫。
3、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学生再读,初步体会词的大意。
4、文本解读(1)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分析上阕中对牛郎织女相会环境的描写,体会其营造的优美氛围。
(3)探讨下阕中对爱情的议论,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观点的内涵。
5、艺术特色分析(1)探讨词中运用的借景抒情、象征等艺术手法。
(2)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含蓄婉约。
6、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所表达的爱情观,与现代爱情观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思考词的主题除了爱情,是否还有更深层的人生哲理。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其他与七夕节或爱情有关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模仿《鹊桥仙》写一首关于爱情的词或短文。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生平介绍《鹊桥仙》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2 课文朗读带领学生朗读《鹊桥仙》全文解释生僻字词1.3 课文解析解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第二章:诗歌背景及意象分析2.1 诗歌背景分析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解释诗歌中的文化典故和象征意义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的美感和深层含义第三章:情感与主题探讨3.1 诗歌情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探讨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和特点3.2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对爱情、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第四章:创作手法与风格特点4.1 创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探讨诗人的创作技巧和特色4.2 诗歌风格特点分析秦观的诗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秦观的诗歌风格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思考5.1 综合练习提供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5.2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第六章: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6.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深入探讨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歌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鼓励学生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等表现角色的情感和特点第七章:诗歌创作与表达能力培养7.1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供创作灵感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个性的诗歌作品7.2 表达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第八章:课堂总结与反思8.1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8.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第九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9.1 课后作业提供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创作9.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和文学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第十章:课程评估与反馈10.1 学生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10.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及意象分析补充说明:在分析诗歌背景时,应深入挖掘秦观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秦观的《鹊桥仙》,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鹊桥仙》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秦观及其作品《鹊桥仙》。
2. 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鹊桥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讲解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讨论与赏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文内容、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在讨论和赏析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文章结构、内容丰富度、文笔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观《鹊桥仙》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秦观及其作品的介绍、诗词鉴赏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回顾《鹊桥仙》的诗意,巩固所学内容。
2. 分析《鹊桥仙》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讨诗词中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爱情。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鹊桥仙》的掌握程度。
2. 修辞分析:详细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诗词的美感。
3. 爱情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爱情智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观的正确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鹊桥仙》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对诗词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阐述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秦观的其他诗词作品,扩大阅读面。
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
秦观《鹊桥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鹊桥仙》。
(2)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鹊桥仙》。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描绘,理解爱情的美好与坚守。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境的感悟。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秦观及《鹊桥仙》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鹊桥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情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鹊桥”、“银河”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爱情,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情主题和诗歌美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鹊桥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参考译文:提供《鹊桥仙》的现代汉语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相关资料:介绍秦观的生平事迹及其它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诗人的信息。
3. 多媒体资源:播放《鹊桥仙》的朗读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秦观简介: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解题:
《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基本解读: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
“弄”和“传”字拟人化手法,点出漫天瑰丽的云霞和流星也都颇通人性,一个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另一个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
在《迢迢牵牛星》中,也有描写织女的心灵手巧的句子,是怎么说的?(纤纤擢素手,
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是直接描写心灵手巧的织女因相思而终日不成章,突出相思之深之苦,《鹊桥仙》却是委婉含蓄,二者大相径庭。
2.“银汉迢迢暗渡”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
“迢迢”不仅形容银河之辽阔,牛女相距之遥,相见之难,也表明他们的相思如银河水绵绵无边。
“暗”字一是点出会于七夕之夜;二是表明相会无声无息,人们难以察觉。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对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议论。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这里点明时令,牛郎织女虽然终年难得一见,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在这样
一个美丽的秋夜他们终于得以相会,一述衷肠,其情意缠绵,已胜过了人间普通男女的日夜
厮守。
金风玉露,不单指秋天的风露,更是一个大背景。
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
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更显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小结:上阕写聚会,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这几句写两位主人公相会时的情景。
“柔情
似水”,“似水”照应前面的“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之水,既深且长。
“佳期如梦”,“如梦”,一是甜美,二是短暂。
在此是二者兼备。
同时,这还是他
们相会时复杂的心情写照。
他俩平时只能在梦中相见,此时真的相会了,却又“乍见翻疑梦”了。
这是久别重逢后人们常有的心态。
但这毕竟不是梦,因为归路就在身后。
“忍顾鹊桥归路”,“忍顾”是不忍回头看。
相逢太短,不忍分离。
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眼又成分别的归路。
才相见又分离,一次短暂的相见却又是此后长别离的开始。
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5.如果是柳永,在这鹊桥归路前的心情一定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如果是李清照,在这离别时的反应自然是: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但是,秦观却在山穷水尽的之处独辟蹊径,道
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唱。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尽管相
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彼此诚挚地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处的庸俗情趣可
贵得多。
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爱情所追求的不是朝朝暮暮的相依相随,而是心灵上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
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这两句是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遥相呼应,使得全词在结构上,叙事与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同时,这两句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
明代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这是此词与包括《迢迢牵牛星》在内的其他咏七夕的作品最大的不同。
小结:下阕写离别,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四、思考:
关于爱情,舒婷在她的诗歌《神女峰》中提到了另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她是这样说的:“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对比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更赞赏哪一种观点呢?
解释:
两者提倡的都是一种纯洁的爱,这样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无所谓对错。
舒婷诗倡导的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爱,敢于冲破世俗枷锁的爱。
这是一种感性之爱,充满激情,但是缺乏理性。
秦观词倡导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之爱。
此爱圣洁无比,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爱:因为深爱,所以选择坚守;因为坚守,所以爱得深刻。
现在同学们芳华正茂,对异性有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
但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思考:这种情感真的是爱吗?如果不是,自不必说。
如果是,那也不妨告诉自己再等等,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去追求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