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酒文化

合集下载

蒙古族饮酒习俗和祝酒歌

蒙古族饮酒习俗和祝酒歌

蒙古族饮酒习俗和祝酒歌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

酒被蒙古族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所以逐渐形成了饮酒的习俗。

蒙古族喝酒讲究礼俗,认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

蒙古族好饮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

饮酒已溶入了蒙古族的礼俗和节日,逢年过节、祭敖包、祭奠、婚丧、得子、寿诞、故人重逢、宾客造访,家人团聚等处处都离不开酒。

蒙古族的每一杯酒里,都饱含着草原人的真诚和滚烫的心。

蒙古族对长辈和客人极为尊重和热情,所以当长辈和客人上马、下马、进门、迎接、送别时,都要敬酒,有时还要唱上一段精彩的祝酒歌。

如送客人上马时,要敬上一杯“马镫酒”,祝愿客人喝了酒后腿上有劲,一路顺风。

蒙古族接待客人讲究礼节,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都要按礼仪程序进行,在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敬酒或唱歌、吟诵。

酒满足了人们祝愿、祈求的心愿,酒以深层的文化内涵丰富了蒙古族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

酒给宾、主带来了隆重、欢乐的气氛,同时也带来了蒙古人对宾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谊。

蒙古族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

“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敬酒礼仪一般如下:敬酒者一定要衣帽整齐,酒要斟满,双手捧哈达,哈达上放酒杯,先捧杯唱歌,歌声结束时,走近客人,低头弯腰,双手将哈达和酒举过头顶,示意敬酒。

客人接过银碗,退回原位,要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蘸酒进行“三弹”。

首先要沾酒弹向天,以示敬天,再沾酒弹向地,以示敬地,然后再沾酒抺一下自己的前额,以示敬祖宗。

也有说“三弹”的意思是,“一愿蓝天太平”,“二愿大地太平”,“三愿人间太平”。

客人在进行完“三弹”礼节后,才可以一饮而尽,如不善饮酒,施礼示敬后可以少饮一点,但不能一滴不饮。

客人饮毕酒,敬酒者用敬酒时的动作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后,会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敬酒。

蒙古族在敬酒时,也常有“借花献佛”的习俗。

例如当主人敬给客人一杯酒时,客人也可以借主人的酒,敬给其他人,以表达尊敬和友好的感情。

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合集5篇)

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合集5篇)

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合集5篇)第一篇: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每一个来过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礼仪——下马酒。

以示草原人民的热情。

其饮法是:1、客人左手端乘酒银碗。

2、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

3、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

4、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弹,称为“敬祖先”。

5、双手端碗,一饮而尽(一饮而尽视为对蒙古族主人的尊敬)。

第二篇:蒙古族风俗4-22蒙古族民俗风情简介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

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是翅膀,马是伴当。

他们也因此与马结下了特殊的感情,他们十分爱马,甚至视马为珍宝。

在他们的心目中,马是很神圣的动物。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作“男儿三艺”是草原马背民族的拿手好戏。

蒙古族无论男女,自幼学习骑马,到十来岁就纵马如飞,并能在马奔跑时弯下腰拾起摆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等物。

摔跤也是蒙古族喜爱的竞技活动,摔跤场面龙腾虎跃,扣人心弦。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蒙古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而蒙古策格(Mongol Tsagaan Idee)酿造技艺则是蒙古传统的酿酒工艺。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口感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成为了蒙古文化的一部分。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起源于蒙古草原,据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策格是蒙古语中的“酒”之意,它是用马奶或骆驼奶作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的。

蒙古人饲养着数量众多的马和骆驼,而这些动物的乳制品在蒙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蒙古策格的酿造过程相对简单,但却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首先,将新鲜的马奶或骆驼奶倒入一个大木桶中,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酵母。

接下来,将木桶封闭,并置于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一到两天,这个过程中,酵母会将乳中的糖分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从而酿造出具有酒精度的蒙古策格。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原料和发酵条件。

由于蒙古气候干燥且寒冷,马奶或骆驼奶中的糖分含量较高,这为酿造出高度酒精度的蒙古策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由于温度较低,发酵过程相对较慢,使得蒙古策格能够保留更多的风味和香气。

蒙古策格的口感与一般的酒类有所不同。

它具有浓郁的奶香味和酸甜的口感,酒精度较高,一般在10%至15%之间。

蒙古策格不仅可以直接饮用,还可以用于烹饪和烘焙,给菜肴和糕点增添独特的风味。

蒙古策格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蒙古人民的传统饮品,也是各种庆祝和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蒙古人常常在家庭聚会、节日和宴会上享用蒙古策格,以庆祝和祝福。

近年来,蒙古策格酿造技艺逐渐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蒙古策格的独特之处,并开始关注起蒙古传统文化和酿酒工艺来。

一些蒙古策格酿酒厂也开始将其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使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种独特的酒品。

蒙古策格酿造技艺是蒙古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原料和发酵条件,酿造出具有浓郁奶香味和酸甜口感的蒙古策格。

蒙古策格不仅是蒙古人民的传统饮品,也是蒙古文化的一部分。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

《蒙古秘史》与蒙古族的酒文化

李书(赤峰学院蒙古文史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摘要:酒是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因此,作为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蒙古秘史》也提及了酒。

《蒙古秘史》是把酒作为蒙古族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加以描述的。

据粗略统计,《蒙古秘史》中18次提及酒,而且内容广泛,涉及到饮酒的器皿、场合、方式、礼仪、禁忌等,它们的综合不仅为我们较全面地展示了蒙古族丰富的酒文化,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变化、经济兴衰以及蒙古族的礼仪、禁忌、伦理道德、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等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酒;酒文化;《蒙古秘史》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14-03酒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饮料之一。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好酒。

蒙古族也是一个好酒、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嗜酒的民族。

蒙古族把酒视为饮品之首,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饮酒,出征前要饮酒,胜利后要饮酒,婚、丧、嫁、娶要饮酒,节假日要饮酒,甚至无缘无故也要饮酒。

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酒既不是苦的,也不是烈的,只是香的或甜的。

酒是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因此,作为蒙古族的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蒙古秘史》也提及了酒。

《蒙古秘史》是把酒作为蒙古族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加以描述的。

据粗略统计,《蒙古秘史》中18次提及酒,而且内容广泛,涉及到饮酒的器皿、场合、方式、礼仪、禁忌等,它们的综合为我们较全面地展示了蒙古族丰富的酒文化,不仅是我们了解蒙古族酒文化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变化、经济兴衰,以及蒙古族的礼仪、禁忌、伦理道德、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等的一面镜子,因此,对《蒙古秘史》中提及酒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细致地梳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酒之史蒙古族的主体部分主要生活在蓝色的蒙古高原。

内蒙古敬酒注意事项

内蒙古敬酒注意事项

内蒙古敬酒注意事项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那么,今天,店铺给大家介绍的是内蒙古敬酒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蒙古敬酒注意事项三轮式敬酒的礼节四部卫拉特的土尔扈特部落的后裔,现在阿拉善额济纳旗蒙古的敬酒礼节。

额济纳蒙古人把敬酒叫《阿日哈·蒙语,汉意为酒,查础呼为敬酒)。

敬酒者把酒瓶盖打开后,在酒杯里滴一点酒,用右手按太阳转方向转着向陶脑(汉意为蒙古包顶中央的圆形天窗)敬酒。

这时,屋里在座的全体人员放松地握住右手原地转向陶脑的同时,用大拇指尖触到额头处以示行礼。

这个举动叫“向酒酹叩首”。

之后,杯里第二次滴一点酒向向火灶敬献。

第三次则斟满酒杯向客人的最年长开始敬酒了。

接受酒杯的人,把酒杯用双手恭敬的接过来以后,转移到左手用右手做“向酒酹叩首”礼,再把酒杯转移到右手并品尝后还回去。

敬酒者把酒斟满后,再敬下一位客人,以此按太阳转次序向每位客人敬酒品尝。

这叫“轮流敬酒”。

按此次序轮流到第三轮次的时候,客人必须把酒干杯了。

这个礼节就叫“三轮式敬酒”礼节。

三轮式敬酒结束之后,全体人员可以开始唱歌游戏。

游戏中每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之后,作为“歌的轮次酒”每人都要品尝一次酒。

由于“歌的轮次酒是随意喝”,所以,这个轮次喝多少由自己来决定。

三轮式敬酒的礼节是卫拉特蒙古人古有传统的敬酒礼节。

把饮食之最酒的德吉向太阳、火灶献酹的用意就是为全人类的幸福安康做祈祷。

两次式敬酒的礼节四部卫拉特和硕特部落的后裔现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右旗蒙古人的敬酒习俗。

阿拉善蒙古人把敬酒称“阿日哈、扎撒呼”(扎撒呼、蒙语、汉意为敬)。

敬酒者打开瓶盖后,直接斟满酒杯向客人敬酒。

接受敬酒的人把酒杯接过来之后,稍沾一下嘴以示品尝便可还回酒杯。

敬酒者再斟酒又向此人敬第二杯的同时,道一声:“扎,他照格乐住·海日拉!”(蒙语,汉意为“请您喝下!”)并行敬酒礼。

接酒者把第二次敬的酒按礼节必须干杯。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经济从业不同,因而所饮用的酒的来源和民间酿酒的文化情况也不同。

为此由店铺为大家分享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欢迎参阅。

中国少数民族的酒文化蒙古族马奶酒: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

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

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

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

酿制马奶酒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挤出马奶过两三天变酸后,马奶发生分离现象,取出浮在上面的奶油,将其余部分密封于铁锅内蒸馏,反复三四次,则酒味越来越浓。

这是制马奶酒的精工艺。

另一法为粗工艺,用发酵方法酿制。

一般是先用牛奶制成酒曲,再把生马奶倒进装有酒曲的容器里,置于较温暖处,每日启封以木杆搅动数次,使之发酵,味至微酸即可。

在夏季的内蒙草原上,凡是有牧民的地方,就有马奶酒飘香;只要有节目活动或亲友聚会,就会有马奶酒宴和敬酒歌舞。

与蒙古族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达斡尔族也有酿制和饮用马奶洒的传统。

生活在内蒙古的部分鄂伦春族,用马奶、小米和稷子一起酿制马奶酒。

哈萨克马奶酒,是将马奶盛入马皮制的袋子里,扎紧口使其发酵,制成半透明、略带酸味的饮料,他们称之为“克木斯”。

因为马奶酒有健身和医疗功效,所以常饮马奶酒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普遍身体强壮。

藏族青裸酒:青裸酒是藏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料,传说青裸酒的酿制技术是唐文成公主传授的。

在西藏民间流传有端起酒杯(碗)想起公主的民歌。

青裸酒的酿制法较简单:先将青裸洗净煮熟,捞出来摊在干净的麻布上降温,拌入酒曲,装进陶罐或木桶中密封发酵,酿成醪糟,二、三日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再过一两天即可饮用。

酒色黄绿清淡,酒味甘酸微甜,度数较低,有人称之为青裸啤酒,但无泡沫。

头道酒约15-20度,二道10度左右,三道仅5至6度。

饮之难醉,醉则难醒。

常饮的青裸酒,一般是10度左右。

另有青裸白酒,酿制法较复杂:将醪糟装入大陶罐,加入少量水。

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

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

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蒙古族的文化中,酒喝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有一套独特的礼仪习惯。

以下是关于蒙古族喝酒礼仪的一些介绍。

1.酒的选择:蒙古族喜爱白酒,尤其是马奶酒,因为马奶酒在蒙古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除了马奶酒外,蒙古族也饮用其他种类的清酒和葡萄酒。

同时,他们也普遍喜欢酿造自己的酒,如白酒、果酒等。

2.酒的斟酌:在蒙古族的文化中,斟酒是一种尊敬和表达友好的方式。

一般来说,斟酒需要右手拿杯,左手托住肚子,并向对方弯腰斟酒。

值得注意的是,斟酒时要先斟给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然后再斟给晚辈或地位较低的人。

3.接酒:在蒙古族的传统中,接酒是一种重要的礼节。

如果对方给你斟了酒,你需要用右手接过酒杯,然后将左手轻轻放在右手腕上,向对方表示感谢。

在接酒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左手接酒,因为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

4.敬酒:在蒙古族的文化中,敬酒是一种表达敬意和感谢的方式。

当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给你敬酒时,你需要用右手拿杯,并向对方鞠躬,然后用左手轻轻抚摩杯子,表示接受对方的敬意。

在敬酒的过程中,一般要喝光酒杯中的酒,以示诚意。

5.敬边酒:在蒙古族的文化中,敬边酒是一种表示友好和联谊的方式。

当你用自己的杯子敬对方时,你需要把杯子的边缘靠近对方的杯子,然后用右手拿着自己的杯子,左手托住肚子,向对方敬酒。

接着,双方需要互相碰杯,然后一起喝酒。

这是一种友好和共享的方式。

6.酒的顺序: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喝酒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来说,首先喝边酒,然后依次喝清酒、马奶酒和葡萄酒。

在喝马奶酒时,蒙古族还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即以酒杯的底部接触唇部,而不是边缘。

这是一种尊重饮食文化和传统的方式。

7.饮酒礼节:在蒙古族的文化中,饮酒有一定的礼节。

喝酒时,要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一般由主人安排。

同时,要用双手紧握酒杯,以示真诚和诚意。

在喝酒过程中,不要把杯子放在空中,因为这被认为是不吉祥的。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饮酒习俗文化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饮酒习俗文化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饮酒习俗文化蒙古族的文化悠久,对待客人敬酒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因此,人们去蒙古旅游时需要了解其中的饮酒习俗。

下面一起来看看蒙古族敬酒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蒙古族敬酒、敬茶和吃肉的礼仪讲究蒙古族人民对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讲究的。

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

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

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浅乌”,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说声“浅乌”,客人如客气说不喝,主人则以为客人不喝或不好喝,就不再给了。

因此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

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

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蒙古族人民吃肉不剔骨,招待客人时,羊肉要敬献一条琵琶骨,配上四条长肋骨;牛肉要敬献一只脊椎骨,配上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

姑娘出嫁时,要煮羊胸脯吃,表示送行,而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则是留给晚辈的。

蒙古族人民在入冬之后要集中宰杀一批牲畜,冷藏或者晾干,直吃到来年夏初,而夏季则多吃羊肉,也就是“汤羊”。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蒙古族历史悠久,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

酒被蒙古人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

所以逐渐形成了饮酒的习俗,其中颇有讲究。

蒙古族好饮酒,男女喜饮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

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

“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的一首诗中写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把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蒙古人在设宴欢迎客人时,总是要斟满酒杯,捧出洁白的哈达,唱起悠扬的酒歌,送去一份美好的祝福,让人们领略到草原上的人们以酒寄情、以歌结友的胸怀。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蒙古族豪爽,那么蒙古族的饮酒习俗你知道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蒙古族的习俗。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对家中来客,会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

下面具体的就是蒙古族的饮酒习俗。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之敬酒:
蒙古族待客的一种礼仪。

当客人入座进餐,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酒,以示尊敬。

杜尔伯特人以三为吉数,所以一般向客人敬三杯酒,然后方可自便。

向客人敬酒时往往伴随敬酒歌,表达衷心的祝愿。

在杜尔伯特流行的祝酒歌称《四海之歌》。

象西江的水清澈透明,用巴吉玛酿造的美酒请干一杯。

象东江的水清澈透明,用吉木斯酿造的美酒请干一杯。

象南江的水清澈透明,用乌珠莫酿造的美酒请干一杯。

象北江的水清澈透明,胡比勒干酿造的美酒请干一杯。

近年《鄂尔多斯祝酒歌》也传入杜尔伯特地区,成为当代*流行的祝酒歌。

蒙古族的饮酒习俗之酹酒礼:
也称洒酒礼。

是用来祭祀、庆典、敬祖的一种礼仪。

在杜尔伯特蒙古人中,每逢祭祀敖包,祭祀神山、祭泉、祭祖、祭火或那达慕会,,各种节庆活动都实行洒酒礼。

这已成为传统习惯。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酒文化介绍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酒文化介绍

蒙古族敬酒礼仪和酒文化介绍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酒文化的热情好客的民族,尤其对于敬酒的礼仪是很有讲究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蒙古族敬酒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蒙古族的敬酒礼节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

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

蒙古族《八大名贵食品》中的《白玉浆》指的就是策格。

所以,把它作为王公贵族的招待品,遥远的长征、山水、苏力特的祭祀,封官晋衔、葛根活佛转世,授予佛教职称的重大仪式以及宴会耐日,平时招待客人时都摆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谈论。

蒙古人对举办耐日那达慕有着几百年的丰富经验和传统礼节。

每当组织耐日时,首先推选出一位熟知耐日礼节的人当阿哈拉嘎其(汉意为当头儿的,主持人)。

参加耐日的人们没有耐日阿哈拉嘎其的许可,不可随意相互说话,出入,调整坐位。

而且,什么时候唱什么歌,说什么祝词;什么时候执行什么礼仪都有固定的程序礼节。

把好这个环节是使耐日有次序,气氛更为热烈,快乐的有力保障。

各地的敬酒礼节,虽然在敬多少杯酒和酒歌、祝词的音语上稍有些不同,可目的、礼仪、时间期限都基本相同的。

总的看,赴宴的客人都入席,家主人的茶宴结束之后,才表明组织本次耐日的理由和目的并按亲近关系,岁数大小推选出耐日的阿拉哈嘎其(主持人)。

推选耐日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便是多次主持过耐日那达慕的,在群众中具有很高名望的,无行政职务的人。

经过这种程序推举产生的主持人,对耐日的成败负有重大责任。

主持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本次耐目的纪律和制度。

之后,主持人选派一位劝酒员,两名敬酒员进行首轮敬酒,从耐日主持人开始按次序每人敬三次(碗)策格。

之后,乐队奏乐,歌手起头大家齐唱耐日之歌。

伴唱三段曲子之后,再开始敬酒(酸马奶)。

之后,选唱二到三首歌曲,用伴唱三段的形式边喝边唱歌。

耐日这样延续一段时间之后,主持人宣布耐日间休。

间休期间客人可以到外头处理吸烟、方便、照管马匹等事宜。

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

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

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蒙古族喝酒有什么礼仪习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蒙古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所以蒙古人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

在这里酒文化是蒙古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蒙古人把酒当做饮品之首,不仅是好客还是对他人的一种祝福,讲究礼仪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喝酒礼仪。

蒙古族的酒文化中,酒和歌总是相伴的。

美酒和歌声是草原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礼节。

婉转的歌声融入酒香,让人心旷神怡;醇香的美酒融入深情的歌声,让人开怀畅饮。

在歌声中举杯,在饮酒中欢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

蒙古族在酒席上唱的祝酒歌数不胜数。

《金杯银杯》激越优美、热情洋溢、节奏欢快。

《银杯》展现了蒙古族高雅的礼节和深情厚谊。

《宴会歌》表达了举杯同庆的心愿,让人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

《请喝一杯马奶酒》既反映了草原人的真诚,又赞美了家乡的`吉祥圣洁。

这些歌,给人愉悦、舒畅的感觉。

一首首优美的祝酒歌,让人们沉浸在歌声中,即使不饮酒也会被歌声陶醉。

蒙古人对长辈和客人极为尊重和热情,所以当长辈和客人上马、下马、进门、迎接、送别时,都要敬酒,有时还要唱上一段精彩的敬酒歌。

例如送客人上马时,要敬上一杯“马镫酒”,祝愿客人喝了酒后腿上有劲,一路顺风。

蒙古人在敬酒时,也常有“借花献佛”的习俗。

例如当主人敬给客人一杯酒时,客人也可以借主人的酒,敬给其他人,以表达尊敬和友好的感情。

不过,蒙古人去作客或是看望老人时,从不空手,往往都要带上酒或其他食品。

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

此外,敬客人酸奶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

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蒙古族饮食礼仪

蒙古族饮食礼仪

蒙古族饮食礼仪
蒙古族人民对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讲究的。

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

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

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浅乌”,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说声“浅乌”,客人如客气说不喝,主人则以为客人不喝或不好喝,就不再给了。

因此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

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

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蒙古族人民吃肉不剔骨,招待客人时,羊肉要敬献一条琵琶骨,配上四条长肋骨;牛肉要敬献一只脊椎骨,配上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

姑娘出嫁时,要煮羊胸脯吃,表示送行,而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则是留给晚辈的。

蒙古族人民在入冬之后要集中宰杀一批牲畜,冷藏或者晾干,直吃到来年夏初,而夏季则多吃羊肉,也就是“汤羊”。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擅长烤肉和奶制品。

下面将重点介绍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及他们的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1.奶制品:蒙古族以奶制品为主要食物之一,特别是酸奶和奶酪。

蒙古牧民以奶制品为主食,如奶茶、奶豆腐等。

他们还擅长用奶制品制作各种点心和甜食。

2.烤肉:蒙古族善于烤肉,尤其是牛羊肉。

蒙古族人们喜欢将肉串放在炭火上烤制,用特殊的调料腌制肉串,使得味道鲜美。

烤肉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年的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都必不可少。

3.主食:蒙古族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如牛肉面、羊肉面等。

另外,蒙古族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抓肉食品,即将牛羊肉和面粉搓揉成团,然后在炭火上烤熟,搭配特制的调料食用。

蒙古族的饮食礼仪:1.客人优先:蒙古族的饮食礼仪非常讲究尊重和待客之道。

在蒙古族家中,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客人都会被优先招待。

主人会将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用手将食物夹给客人。

2.切肉仪式: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主人会选中一位长者或尊贵的客人来烤肉。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荣誉和美好的享受。

烤肉前,主人会用刀将肉块切成适合烤制的大小,然后由负责烤肉的人员负责烤制。

3.茶礼:蒙古族非常重视茶的礼仪。

在蒙古族家庭中,奶茶是最常见的茶饮料。

主人会用特制的茶壶将奶茶倒入碗中,并用右手将茶碗递给客人。

客人要用右手接受,并在喝茶时要用右手提起茶碗。

4.酒仪式:在蒙古族的宴会上,主人通常会敬酒给客人。

敬酒时,主人会用牛角杯或银器来装酒,然后用右手将酒杯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酒杯后要用右手接住,并在喝酒时要举杯碰杯,表达敬意。

5.排序就座: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地位高低来就座。

通常,主人和尊贵的客人会坐在最显眼的位置,其他人则按照年龄和地位的顺序依次就座。

总结起来,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奶制品和烤肉为主要特色,他们注重待客之道,尊重长者和尊贵客人。

民族文化详解蒙古族酒文化(其中一款度数达到76度)

民族文化详解蒙古族酒文化(其中一款度数达到76度)

民族文化详解蒙古族酒文化(其中一款度数达到76度)内蒙人喝酒厉害,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了吧!毕竟,他们那非常出名的“闷倒驴”,说是能直接把驴都醉倒。

驴的酒量,咱先不说,但是,这款酒绝对非常烈。

我就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内蒙古有多少河流,就有多少酒厂”。

到内蒙做客,人们也会热情地“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

那么,内蒙有些什么美酒呢?这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毕竟,每一瓶都不简单!还有很多老酒,恐怕年轻一点的人,都没听说过。

这9款,来看看你喝过几款,或者说,你知道几款。

1.宁城老窖首先推出的,那肯定得是重量级的酒。

这款酒,可是有着“塞外茅台”的美誉,开创了绵柔型白酒的先河,不仅是在内蒙,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很有地位的。

2.河套王这款酒因河套平原而得名,非常符合内蒙古人热情豪迈又从容淡雅的气质。

在内蒙地区,是一款很经典的白酒。

酒的度数比较多,选择也多。

3.闷倒驴闷倒驴是草原白酒的俗称,号称是中国最烈的酒,一直名声在外,据说有76度。

很多人喝过以后,都说这酒烈得像吞火一样,最大的感觉就是“辣”。

4.高力板大曲“高力板”是由蒙语“高力板兴”而来,意思就是“草原小河旁边的房屋”。

此酒也由此得名。

这款酒属于清香型大曲酒,酒度为65度。

5.青城曲酒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所以这款酒就取名为“青城曲酒”。

这款酒属于兼香型麸曲酒,197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酒。

酒度为60度。

6.吊桥特曲吊桥特曲属浓香型麸曲酒。

酒色清澈,而且这种酒的口感还非常的醇厚,入口以后也是绵甜适口,虽然说酒度为60度,但是喝着很师傅!7.开鲁大曲这款酒产自开鲁县,在50年代初期,一度特别火爆。

具有“香、甜、绵、洌”的特点,酒度为65度。

8.蟠龙特液这款酒采用当地的红粱、玉米、大米、糯米和小麦5种粮食进行合理的配比,酿造而成,具有浓香型白酒的典型特点,落口爽净,低而不淡,余味悠长。

9.蒙古王酒这款酒属浓香型白酒,具有窖香浓郁,入口绵甜,诸味协调、余味悠长的特点。

蒙古敬酒最高礼仪及饮食介绍

蒙古敬酒最高礼仪及饮食介绍
1、酿造“牛奶酒”的原料及工艺(主要原料鲜牛奶、酵体)传统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鲜牛奶中放入酵体,待奶与酵体溶为一体后浮出淡黄色酸液体,将液体倒入锅中,加热升温,液体变为气体,气体受冷却后变为液体---蒙古酒。
2、工艺流程:置一铁锅,倒入液体,锅上罩一圆椎木筒,筒底与锅边严丝无缝,锅底加温,筒口顶端置一小锅,筒与顶端小锅严丝无缝,小锅内盛冷水,加热后的酸液体变成蒸气附在小锅底部即刻变成液体,顺小锅底端滴入接酒器中。
献哈达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送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鼻烟壶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制成。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还。同辈相见时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双方闻后归还。
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内容、形式方面部有了变化。蒙古族还有祭尚西(神树的意思)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额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扮装的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下,男女老少汇聚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献。仪式结束,便进行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

蒙古族酒文化

蒙古族酒文化

蒙古族酒文化蒙古族酒文化内涵丰富,酒是蒙古族人之间沟通感情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蒙古族酒文化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蒙古族独特的酒文化蒙古族独特的酒是马奶酒,蒙语称“马拉音阿日黑”。

此酒透明醇香,香气沁人,酒精度不高,饮后不易醉。

经常适量饮用,有驱寒、活血、舒筋等功效。

蒙古人把马奶酒当做是最珍贵的饮料,每年从夏伏至中秋这段日子,牧民们家家户户门前拴着马驹,挤马奶。

酿制马奶酒后,不论男女老少都饮。

马可波罗曾说过这种酒类白葡萄酒,味道极好。

蒙古族人常用自己酿制的最好的马奶酒招待尊贵的客人。

饮酒的仪式据《多桑蒙古史》记载:饮宴开始时,把酒洒在帐幕男主人头边的偶像上,随后依次洒在帐幕内所有其他偶像上。

再由仆人盛一杯酒步出帐外,先向南方洒三次,每次均要下跪行礼,这是向火敬礼;接着向东方洒酒拜天,再向西方洒酒拜水;最后向北方洒酒祭奠死者。

男主人举杯将饮时,先要将杯中的酒倒一些在地上,作为对大地的尊敬,如果他是在马背上,便倒一些洒在马的颈或鬃毛上。

饮宴开始后,为了向客人证明酒中无毒,主人必先自饮,然后再递给宾客饮用。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蒙古族表示对客人礼敬的酒俗。

现在蒙古族人逢年过节,都少不了一种叫德吉拉的礼节。

德吉拉汉译为第一盅酒,当客人入座后,主人双手捧着有酥油的银碗酒壶,从长者或尊者开始敬德吉。

接受敬意的客人,双手接过银碗,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蘸一下酥油,向天弹去,如此重复三次,客人依次轮流完成这一礼节后,主人便斟酒敬客人,接受敬酒的客人也做上述动作。

酒必须喝干,才是对主人的尊敬,若推让不喝,被视为瞧不起主人。

向客人敬酒,是蒙古族人对客人表示敬重和爱戴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佳节还是喜庆之日,都离不开酒来增加气氛和表达情意。

蒙古族人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

牧民草原放牧,常常随身带有酒壶。

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探望亲友,带的礼品中常常有酒。

有客人到来,无酒不成席。

给客人敬酒,一次要敬三杯。

客人应全部喝完,以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和以诚相见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的酒文化
酒是一种液态的饮料,与普通的饮料一样,它的主要成分是水,也是可以供人们引用的。

但是,酒是一种与一般饮料绝不相同的特殊饮料。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与普通的饮料的成分不同。

一般的饮料虽然品种繁多,但其成分中,都不含或只含有极其微量的酒精。

而酒除了水之外,其主要的成分就是酒精。

酒精学名乙醇,是由淀粉后含糖的物质经发酵而产生的另一种物质,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它能使人兴奋,也能使人麻醉。

正是由于酒精的这种特性,在人类社会中,饮酒总是伴随着一种特殊的场合或情绪。

如高兴时饮酒以助愉悦,痛苦时借酒以释愁怀。

事实上,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天然的酒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

那时候,熟透的植物果实成堆成片地掉落在地面上,经过自然发酵之后,就形成了最早的天然果酒。

这种天然的醇香,吸引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后来就有了醉猿的活动。

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的草湾曾经发现的“醉猿化石”证明了天然果酒在“人猿相揖别”之前就发生了的。

动物对天然酒的享用与人对酒的欣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意识的酿酒是只有进入人类社会才会有可能真正出现的,我国是最早发明酒的国家之一,对于酒的具体发明时间现在很难说清了,对于酒的发明人也是不甚清楚,传说甚多。

有的说是夏禹时代一个叫仪荻的人发明的,也有人说是杜康。

从现代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夏商周三代,酿酒技术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酿酒工艺渐渐成
熟,酒的质量也大大提高,宋辽金元及明清时期,酿酒工艺更加臻于完善,酿酒业走向完全的成熟和前所未有的繁荣。

酒虽然不是人么维持生命的绝对必需品,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却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方少数民族的酒文化,则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酒文化史上,蒙古族的酒文化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重彩。

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

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称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

在蒙古族的文化史上,酒占据了极重的部分。

蒙古族独特的酒是马奶酒,蒙语称“马拉音阿日黑”。

此酒透明醇香,香气沁人,酒精度不高,饮后不易醉。

经常适量饮用,有驱寒、活血、舒筋等功效。

蒙古人把马奶酒当做是最珍贵的饮料,每年从夏伏至中秋这段日子,牧民们家家户户门前拴着马驹,挤马奶。

酿制马奶酒后,不论男女老少都饮。

马可波罗曾说过这种酒类白葡萄酒,味道极好。

蒙古族人常用自己酿制的最好的马奶酒招待尊贵的客人。

饮酒的仪式据《多桑蒙古史》记载:饮宴开始时,把酒洒在帐幕男主人头边的偶像上,随后依次洒在帐幕内所有其他偶像上。

再由仆人盛一杯酒步出帐外,先向
南方洒三次,每次均要下跪行礼,这是向火敬礼;接着向东方洒酒拜天,再向西方洒酒拜水;最后向北方洒酒祭奠死者。

男主人举杯将饮时,先要将杯中的酒倒一些在地上,作为对大地的尊敬,如果他是在马背上,便倒一些洒在马的颈或鬃毛上。

饮宴开始后,为了向客人证明酒中无毒,主人必先自饮,然后再递给宾客饮用。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蒙古族表示对客人礼敬的酒俗。

现在蒙古族人逢年过节,都少不了一种叫德吉拉的礼节。

德吉拉汉译为第一盅酒,当客人入座后,主人双手捧着有酥油的银碗酒壶,从长者或尊者开始敬德吉。

接受敬意的客人,双手接过银碗,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蘸一下酥油,向天弹去,如此重复三次,客人依次轮流完成这一礼节后,主人便斟酒敬客人,接受敬酒的客人也做上述动作。

酒必须喝干,才是对主人的尊敬,若推让不喝,被视为瞧不起主人。

向客人敬酒,是蒙古族人对客人表示敬重和爱戴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佳节还是喜庆之日,都离不开酒来增加气氛和表达情意。

蒙古族人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

牧民草原放牧,常常随身带有酒壶。

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探望亲友,带的礼品中常常有酒。

有客人到来,无酒不成席。

给客人敬酒,一次要敬三杯。

客人应全部喝完,以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和以诚相见之意。

蒙古族劝酒的方式也比较独特。

酒宴上,客人如不喝酒,主人便即兴唱歌相劝,直唱到客人喝下杯中酒为止。

因此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

客人若确实不善饮酒,即将三巡酒各饮少许后归还主人。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每年夏历八月末要欢庆马奶节。

节日这天,牧民穿上盛装,带上马奶酒到指定地点,杀羊宰羊,炸果、赛马、赛马毕。

人们入戏饮宴,祝酒唱歌,庆贺草原人畜兴旺。

每到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蒙古族同胞还要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蒙古族人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射箭,还有棋艺、唱歌等,而酒则是那达慕不可缺少的饮料,大会期间,无日不畅饮。

蒙古族在酒宴中往往歌舞相伴,这是源于原始的重要习俗。

在元代不论贵贱,身份高低,每宴必有歌舞助兴,晚清时的蒙古族,不仅以传统的民族歌舞来助酒兴,也引进中原地区的戏曲来助酒兴。

那时边歌边舞边饮酒表现的是一种民族的自信与豪迈,而晚清的饮酒与学京剧表现的却是一种萎靡的风气。

就北方民族而言,酒与豪迈歌舞的结合是民族蒸蒸日上的表现,酒与文弱戏曲的结合表现的则是一种民族的衰败与颓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酒作为一种兴奋剂推动了歌舞的创作与表演,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草原特殊环境中心里思维的外在发挥,构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草原歌舞文化。

喝酒便要用到酒器,蒙古族人最喜欢的酒具是东布壶。

此类壶整体造型上部稍细,下部略粗,呈到三角桶状,最早出现于中亚地区,是中亚民族创造的容器,元代传入蒙古草原,后来传入中原,到清代在中原地区逐渐消失,在蒙藏地区却广为流传,家家使用,多数为铜质和木质,少数为银质和金质,现藏内蒙古古河套酒文化博物馆。

不得不说,酒是种神奇的饮料,自从其被发明以来,它很快就渗
透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被酒浸透了的文化也具有了酒一样的醇香、浓烈、迷幻、喧闹、厚重,丰富而富有色彩。

谢家伊
11级工商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