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有限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稳定有限元分析
本例将演示如何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并计算其安全系数。
任务
首先,分析无超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然后分析在大小为q=35.0kN/m2的条形超载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最后为边坡施加预应力锚杆,并分析其稳定性。边坡的几何尺寸(包括各点的坐标)如下图所示。
图25.1 边坡几何尺寸(多段线上各点的坐标)
土层剖面包含两种类型的土,其参数如下:
表25.1 岩土材料参数列表
计算
我们使用“GEO5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块”(以下简称“有限元模块”)(v18版)来分析该问题。下面为建模和分析步骤:
-建模阶段:分析设置和几何建模
-工况阶段[1]:分析边坡无超载作用时的稳定性
-工况阶段[2]:分析加入超载后边坡的稳定性
-工况阶段[3]:分析加入锚杆后边坡的稳定性
-结论
建模阶段:分析设置和几何建模
在分析设置界面中设置“分析类型”为“边坡稳定分析”,保持其他选项不变。
图25.2 【分析设置】界面
注:选择“边坡稳定分析”时和选择“应力应变分析”时的设置以及建模过程几乎完全一样。在【分析】界面点击“开始分析”按钮即可以分析并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在“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模块中,各个工况阶段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当前工况阶段的分析结果不受上一工况阶段分析结果的影响。
下一步,设置全局坐标范围。设置的坐标范围要足够大,这样才能使得所要分析的区域不受边界条件的影响。对于该算例,设置全局坐标范围<0m, 40m>,设置底边界距离多段线最低点距离为10m。
设置各个多段线和土层剖面,其参数如下表所示。
图25.3 全局坐标对话框
表25.2各多段线及其节点的坐标列表
设置各个岩土材料的参数并将其指定到相应的分区。在本算例中,我们选择Drucker-Prager(DP)模型(见注)。设置两种岩土材料的剪胀角ψ均为0°,即当材料受到剪力作用时,其体积不发生改变。
注:分析边坡稳定性时,必须选择非线性弹塑性模型作为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因为在边坡稳定分析过程中岩土材料会产生塑性应变,且塑性应变的产生是和岩土材料的强度参数c和φ相关的。
在本算例中,我们选择Drucker-Prager作为本构模型,该模型和经典的莫尔-库伦模型相比,允许产生更多的塑性应变。在本章的最后,将给出不同本构模型下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的对比。
图25.4 添加岩土材料对话框
下图为指定岩土材料到相应分区之后的剖面。
图25.5 【指定材料】界面
建模阶段的最后一步是生成网格。网格密度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影响很大,所以必须设置一个足够大的网格密度。
对本算例,设置网格边长为1.5m,点击“启动网格生成”按钮生成网格。在本章最后,将给出采用网格边长为1.0、1.5、2.0m时计算得到的结果。
图25.6 【生成网格】界面–网格边长为1.5m
工况阶段[1]:分析边坡无超载作用时的稳定性
切换到工况阶段[1],点击“开始分析”按钮进行分析,并保持分析设置类型为“标准”,即默认设置。
图25.7 “分析设置”对话框
注:边坡安全系数是通过对岩土材料强度参数c和φ进行折减得到的(强度折减法)。分析时,不断折减c和φ直到边坡达到临界状态(破坏),此时c和φ的折减系数即为安全系数(详细信息见帮助文档-F1)。因此,程序通过下式得到边坡的安全系数:
FS=tanφs/tanφp
其中:φs–真实内摩擦角
φp –边坡失稳时的内摩擦角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计算结果为位移矢量图和等效塑性应变εeq.,pl图。等效塑性应变区域即为边坡的潜在破坏区域(见下图)。
图25.8 【分析】界面–工况阶段[1](等效塑性应变εeq.,pl)
注:“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中包括位移等值图(Z向和X向)和应变等值图(总应变、等效塑性应变)。软件得到的计算结果是折减参数之后的情况,因此该结果和实际的情况是不同,该结果表示的是边坡失稳时的情况。
工况阶段[2]:分析加入超载后边坡的稳定性
添加工况阶段[2],在【超载】界面中定义如下图所示类型的超载。
图25.9 “添加超载”对话框–工况阶段[2]
点击“开始分析”按钮得到分析结果,观察等效塑性应变等值图。
图25.10 【分析】界面–工况阶段[2](等效塑性应变εeq.,pl)
工况阶段[3]:分析加入锚杆后边坡的稳定性
添加工况阶段[3],在【锚杆】界面中点击“添加”按钮,弹出添加锚杆对话框,输入如下所示的锚杆参数,锚杆预应力为F=50kN。
-锚杆长度:l=16m
-倾角:α=17°
-锚杆水平间距:b=1m
-锚杆直径:d=20mm
图25.11 添加锚杆对话框–工况阶段[3]
注: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预应力锚杆中的预应力采用作用在锚头处的等效集中压力代替。集中压力作用点处的岩土材料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由于等效塑性应变的位置即为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因此,用户应当对得到的塑性应变分布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得到的锚头附近塑性应变对边坡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这时用户必须对初始输入参数进行一些修改。
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点击“开始分析”按钮分析得到结果,并观察得到的等效塑性应变等值图(和前一工况阶段类似)。
图25.12 【分析】界面–工况阶段[3](等效塑性应变εeq.,pl)
现在,将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记录到一个表格中,然后采用其他的本构模型(莫尔-库伦模型(MC),修正莫尔-库伦模型(MCM))再次分析该问题。
注:检验计算得到的滑面形状(等效塑性应变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局部的失稳可能发生在我们认为不会发生失稳的区域(详细信息见帮助文档-F1)。当采用DP模型并设置网格边长为1m时,将会得到下图中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锚头附近的土体出现了局部破坏,但是边坡本身却没有发生破坏,这时得到的安全系数并不是边坡的安全系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对于模型的参数进行一定的修改,例如:
-增大网格边长;
-将锚头附近岩土材料的强度参数提高(具有更高的c和φ),或采用弹性模型;
-在锚杆锚头下设置一个梁单元(这样可以让预应力能均匀的传递到岩土材料中)。
图25.13 【分析】界面–工况阶段[3](锚头附近产生局部塑性应变,DP模型,网格边长1m)
图25.14 【分析】界面–工况阶段[3](使用极限平衡法中的Bishop法分析得到的圆弧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