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doc
第6单元 2 第2课时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 2 第2课时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
2. 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3. 周长和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周长和面积概念的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3. 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自主探究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4. 周长和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思考如何运用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长度,而面积是指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6课时)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通过复习,学会将学过的图形会逐级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整理教师活动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④随堂检测练习87页做一做第1题按要求画一画,教师出示练习内容。
二、复习角。
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各种角的特征是什么?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怎样画一个角?(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
生2:射线只能向一端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生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是互相平行,可以是互相垂直生5:还可以是相交、重合3.在练习纸上按要求画一画(1)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2)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3)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4)过点A,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画完后展示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学过的角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生2: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生3: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
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
平面图形的计算整理与复习

巩固练习(B级)
想一想,议一议:
1、一块圆形木板,周长为62.8厘米。这块木 板的面积有多大? 62.8÷3.14÷2=10(厘米) 3.14×10² =314(平方厘米) 答:这块木板的面积有314平方厘米。
巩固练习(B级)
巩固练习(C级)
求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
3 厘 米 4 厘 米 4厘米
3厘米
3×3+443;3) ×3÷2=18.5(平方厘米) 25-18.5=6.5(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面积是6.5平方厘米。
巩固练习(C级)
动动脑筋:
李大爷家有一口面直径是0.98米的 水缸,给这口水缸做一个木盖。木盖 要比水缸口面稍大些。你准备将木盖 的面积做多大? 选直径是1米的木盖比较合适。 ( 1÷ 2) ² ×3.14=0.785(平方米) 答:木盖的面积可做成0.785平方米。
分类整理
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圆形的周长=圆周率X直径
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X高/2 圆形的面积=圆周率X半径的平方
a
C=4a S=a² h a a h b r C=2Лr S= Лr² S=(a+b)h/2
b a C=2(a+b) S=ab
h a S=ah
S=ah/2
o
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平面图形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二册87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与面积的含义。
2、回顾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3、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灵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模块一:回忆整理交流探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进行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1、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生回答后师课件展示六种图形。
请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图形的周长)师:什么是图形的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2、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生回答后教师贴图,出示公式(依次为圆,长方形,正方形——)3.比较辨析,构建网络,形成思维导图过渡:,周长计算公式简单,我们重点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我们是用数方格的形式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生单独说)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呢?我们已经梳理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板书“理”)也回顾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请看合作要求。
[出示合作要求]①根据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
②在展板上展示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准备全班分享。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有意识指黑板,一人汇报,一人摆)A展示()师小结:谁能将这幅图调整一下,根据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图形之间的联系(擦掉多余线条)B展示这组同学是把这些平面图形都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种整理思路不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整理思路?点评:同学讲得比较抽象,我们再看一遍动画演示过程某某同学以另一种思路挖掘了平面图形面积间的联系追问:看来,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导学案

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班级:组名:组号:学生姓名:【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回顾1、回顾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说一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收集一些有关求周长与面积的题目,考考同学们是否能分辨。
2、回顾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推导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并梳理周长和面积公式。
4、推导图形公式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用该方法体验下面各题,说一说可以怎么求。
(1)求周长(2)求面积二、反馈练习1、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 )厘米。
2、要剪一个周长是12.56分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6cm 、8cm 、10cm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斜边上的高是( )。
4、从平行四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占平形四边形面积的( )。
5、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了3倍,周长扩大了( )倍,面积扩大了( )倍。
三、应用拓展1、有一天,欧拉的爸爸要建造一个羊圈,他就用篱笆围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地。
爸爸量了量,算了算,发现羊圈的面积小了点。
怎么办呢?爸爸感到很为难,因为家里的篱笆只够围这么长,没有再多了。
小欧拉却对爸爸说,他有办法。
你知道是他有哪些办法吗?请你帮忙算一算面积会大多少呢?10米 5.7米108。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38910f5c8d376eeaeaa31c0.png)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doc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二、图形与几何第2课时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会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都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没有周长公式,是不是它们就没有周长?它们的周长怎么求?1.回顾公式推导过程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说一说。
(1)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可以拼成(),因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沿圆的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就是圆周长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所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的方法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这些平面图形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是否存在联系,如果有联系,又是有怎样的联系。
小结:三角形和梯形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圆形和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二、重点训练1.一堆钢管,横截面近似于梯形,最上层4根,最下层8根,每相邻两层相差一根,这堆钢管共有()根。
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2:1,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1分米,1分米,1.42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3.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学工具,实际操作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1.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 猜谜语:一块草地来了一只羊?(谜底:草莓)草地上又来个一只狼?(谜底:杨梅)教师:知道了第一个谜语的谜底,第二谜语就一定能猜出来,因为两个谜语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也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
2. 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概念复习师: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想一想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面积?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要制作一个相框,如果想知道需要用多大块的玻璃,就是求什么?如果想知道需要多长的木条,实际是就求相框的什么?(求玻璃的大小,是求相框的面积。
求木条的长短是求相框的周长。
)师:同学们对概念理解的真好。
(二)梳理知识1.同桌交流: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拿出来,小组四人相互交流一下整理情况,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有好的建议要互相指出来。
然后推选出你们小组整理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2.汇报展示: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整理成果?哪个小组先来?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整理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
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运用实际“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易丹

[摘要]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让学生在复习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周长后,对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行整理与复习。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运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收获精彩。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自主;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5-0084-02【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整理与复习”P87例3【教学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复习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周长后,对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点重现,而是要将分册、分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
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运用实际”的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取积极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回忆推导过程,沟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熟练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应用的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等知识,形成网络。
【教学难点】沟通各平面图形面积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首先我们应该复习些什么呢?【评析: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思考复习的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评析: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采用了直接回忆的方式,让课堂更高效。
】师:请拿出你的课前整理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知识整理表图形(标出字母)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图例公式用单位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6.6.2.2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课型复习课使用教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1.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 猜谜语一块草地来了一只羊?(谜底:草莓)草地上又来个一只狼?(谜底:杨梅)教师:知道了第一个谜语的谜底,第二谜语就一定能猜出来,因为两个谜语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也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2.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师:上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概念复习师: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想一想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面积?(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要制作一个相框,如果想知道需要用多大块的玻璃,就是求?如果想知道需要多长的木条,实际是就求相框的?(求玻璃的大小,是求相框的面积。
求木条的长短是求相框的周长。
)师:同学们对概念理解的真好。
(二)梳理知识1.同桌交流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拿出来,小组四人相互交流一下整理情况,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有好的建议要互相指出来。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修改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a1981f172ded630a1cb65f.png)
第一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复习是一个学生自主疏理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内在联系,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
所以,复习课应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善于把握概念、原理、法则、性质、公式和数量关系等数学核心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之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努力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努力做到:突出自主性,体现灵活性,注重针对性,训练综合性。
基于以上的理解,这节课的设计,没有按照“回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的顺序组织复习,而是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与数学的原发现过程协调同步,进一步弄清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明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线索,从而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活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并在调整、完善、扩充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使知识“提质”、“增值”。
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注重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之间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致性,为他们提供一个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进行统领的知识结构体系——聚合。
从知识点的设计来看,能着眼于不同的侧面,把数学核心知识置于多变的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建立多元的联系——发散。
如,作业六就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但是,在“回顾整理,沟通联系”环节,留给学生自主整理、探究的空间不够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
第二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生活引入——回忆整理——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
1 、联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生活中照的照片导入,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在自然而贴切中引出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面的梳理复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基本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不够准确,计算方法不够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的计算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图形与几何
第2课时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会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都有哪些?
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没有周长公式,是不是它们就没有周长?它们的周长怎么求?
1.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说一说。
(1)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可以拼成(),因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沿圆的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就是圆周长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所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的方法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这些平面图形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是否存在联系,如果有联系,又是有怎样的联系。
小结:三角形和梯形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圆形和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二、重点训练
1.一堆钢管,横截面近似于梯形,最上层4根,最下层8根,每相邻两层相差一根,这堆钢管共有()根。
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2:1,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1分米,1分米,1.42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3.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
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将一个圆沿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倍。
(3)一圆形水池,直径为30米,沿着池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最多能栽()棵。
(4)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2.一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是0.25公顷,菜地的底为125米,高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