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_黄桂枢
清代、民国时期普洱和思茅的茶庄商号
( ) 洱府 城 茶 庄 商 号 一 普
普洱茶最早 的生产加工集散 中心在昔 日的清 代普洱府
城 。普 洱 建城 , 于 8 纪 中 叶唐 南 诏 时 , 苏 、 、 、 等 始 世 派 张 周 段 姓 白族 官 员 到此 镇 守 , “ 逸 城 ”。 明代 时 , 洱 茶 生 意 大 建 奉 普 旺 , 史志 载 , 地 迁 入 的 “ 籍 ” , 多 与 茶 叶 贸 易 有关 , 据 外 客 户 大 民 居 、 庄 及 其 与 茶 叶 经 贸 相 连 的 马 栈 、 匠 、 匠 、 匹 铺 茶 铁 鞋 皮
每 盘 灶 年 加 工 茶 叶 少 的 四五 百 担 , 的 高 达 千 余 担 , 工 出 多 加
口的茶有 圆茶 、 方茶 、 紧团茶 、 双喜茶等 。民国三年 ( 94) 11 , 普 洱道 署 由宁 洱迁 驻 思 茅 , 茅 成 了 普 洱 道 的 政 治 、 济 、 思 经 文 化 中心 , 商业发达 , 仅思茅城 区有制茶商号 2 2家 , 年制茶 1 万 担左右 。商业市场在城外南门正街 , 教场坝即是海关 的报 关验货之地。东门外沿城埂至南 门的顺城街 , 都是 开设人马
海、 思茅等地茶商纷纷 在普洱府署宁洱城 , 建立茶庄 、 商业会
馆, 对茶 叶 进行 加 工 、 制 、 装 、 输 。 道光 、 治年 间 , 精 包 运 清 同 宁
归官府管辖 收售 , 正十三年设思 茅厅 , 雍 辖车里 、 六顺 、 倚邦 、
易武 、 腊 、 遮 、 阿 、 勐 勐 勐 勐笼 、 橄榄 坝 九 土 司及 攸 乐 土 目共 八
茶” 一封。 “ 普洱茶”因最先在普洱加工 、 销售 、 集散而得名。
茶捐 , 普洱府当年发 出 “ 茶引”( 执照 ) 三千引 ( 三千担 )秦 ,
普洱市茶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价值和作用
农业考古2016·22016年第2期习近平主席2013年秋,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已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对外合作领域的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在国际上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称赞和支持,特别鼓舞着我国人民齐心向前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世界茶源”的普洱市普洱茶与茶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是能为祖国尽力增光的。
现就以茶为主的普洱市向外开放的历史回顾,普洱市以“世界茶源”品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普洱茶与茶文化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独特宣传促进作用等问题分别作一论述。
一、以茶为主的普洱市向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云南省普洱市是我国西南部与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而毗邻泰国的边疆市,历史上就是向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国境线长486·492公里,世居14个少数民族,过去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相互迁徙,跨境而居,互市贸易,从古至今,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普洱茶马古道,在经济、文化、宗教、婚姻、节庆、普洱茶出口贸易等方面,与境内外各民族相互关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境民族区域经济文化圈,而不受国境限制地长期相互往来,探亲互市,商品交易,如无国界,亲如一家,即使在某一时期由于各种原因而关闭边界时,也有断断续续的民间交往。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普洱茶马古道”,以普洱思茅为中心,有昆洛前路茶马道、滇西后路茶马道等东南西北共6条,向东通往昆明以远;向北通往大理、丽江、西藏、印度,向南经江城通老挝、越南、莱州转口香港;经车(里)佛(海)南(峤)和澜沧勐连通缅甸转口泰国、马来亚,是普洱茶外销的几条商道。
清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①“西蕃”即今青海西藏地区。
清雍正七年(1792)清黄桂枢,男,云南省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研究员。
第十四章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
第十四章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活动、学术研究、职业培训、茶叶经济产业。
了解目前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有志于从事茶文化、茶产业的学生提供信息。
第一节茶文化现状全国和各地纷纷成立了茶文化组织,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等全国性组织,一些省市有茶文化研究会,天津也有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等组织;茶文化报刊有多种,有《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世界》、《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海峡茶道》、《茶艺》等公开或内部发行;茶文化网站纷纷建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茶文化网:中国茶叶网:三醉斋茶网陆羽网站:中华茶文化学会网站天津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网站: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有600多部,是现存中国古代茶书总数的10倍。
仅名为《中国茶文化》的书就有好几本,陈文华、范增平、余悦、于观亭、陈香白、林治等茶文化专家都在著书立说;《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农业出版社1987年《中国古代饮茶艺术》刘昭瑞,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茶文化》姚国坤等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著,东方出版社1992年《中国茶文化》王玲著,中国书店1992年《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黄桂枢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中国唐宋茶道》梁子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国古代的饮茶与茶馆》刘修明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研书》余悦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年《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陈文华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陈文华先生还著有《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茶文化复兴以后,比较早的茶文化书大概就是陈先生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了,可以说它是茶文化的启蒙书,也是初中级茶艺师培训班讲授茶文化基础知识的主要参考书。
陈先生新出版了《长江流域茶文化》一书,该书是季羡林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抗鼎之作”正如季羡林先生“中国的历史将会越来越长”的论断,茶文化的历史也会越来越长,陈先生认为茶文化萌生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
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
黄桂枢
【期刊名称】《农业考古》
【年(卷),期】1997()2
【摘要】世界茶王——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纪实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1996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共思茅地委、地区行署、思茅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镇沅县召...
【总页数】2页(P214-215)
【关键词】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大茶树;考察论证;哀牢山;云南镇沅;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原始森林;遗传多样性
【作者】黄桂枢
【作者单位】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镇沅千家寨:原始野生古茶树 [J],
2.千家寨:比孔子还老的古茶树 [J], 马青;
3.在千家寨观千年古茶树 [J], 彭艳琼;杨大荣
4.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对不同海拔的生理响应 [J], 王菲;王志超;程小毛;梁涛;黄晓霞
5.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意见 [J], 张芳赐;虞富莲;张顺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洱市图书馆普洱茶文化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普洱市图书馆普洱茶文化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普洱茶文化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发展,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茶文化文献的开发利用,凝集着巨大的民族历史和现实信息。
关健词:普洱;茶文化文献;收集与整理;开发与利用随着普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普洱市图书馆都经历了长期的茶文化积累过程,普洱民族茶文化这个具有“地域文化的个性”,给图书馆的发展引来了一股很有力量的“势”,离开了这个个性就失去了公共图书独特的优势。
故普洱市图书馆因势利导,充分地利用好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并“量体裁衣,自做衣裳”,积极主动地推出自己的品牌,显示自身有研究实力的一面,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职能,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
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
据哈尼族支系僾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僾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
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
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
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
”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
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1普洱茶文化文献的价值意义1.1普洱茶文化的定义普洱茶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理解,它是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茶乡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_黄桂枢
2004年3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Mar.2004第20卷 第1期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Vol.20 No.1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黄桂枢(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云南思茅665000)y=摘 要> 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是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源远流长,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活化石;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思茅应打好/普洱茶文化0这张牌,逐渐把思茅市建设成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且茶文化氛围很浓的/中国茶城。
0=关键词> 普洱茶;普洱茶文化;思茅=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59(2004)01-0024-02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以来至今,思茅地区举办了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对建设中国茶城)))思茅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源远流长。
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周围发现的新石器已是3000多年前的濮人文化,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的/科学实验0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清道光5普洱府志6/六茶山遗器0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著5蛮书6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0银生城即今思茅地区的景东县城,景东城即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所在地,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0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普洱茶知识文化
普洱茶知识文化普洱茶是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周边地区所产的一种发酵茶。
它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健康的养生属性,成为了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一种茶叶。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普洱茶的知识和文化。
一、普洱茶的发源与演变普洱茶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当时,就有人在云南采摘野生茶叶,并将其烹制成茶。
随着历史的进程,普洱茶的产量和市场渐渐壮大起来,也随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加工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杀青、揉捻和堆熟。
其中,堆熟阶段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叶的重要特点。
在人工控制的湿度条件下,茶叶中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生长,促进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进而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味道,使普洱茶达到了“韵味浓郁”的效果。
二、普洱茶的种类和品质从生产工艺和原料的不同角度出发,普洱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生茶、熟茶、陈茶、老茶等。
其中,生茶和熟茶是普洱茶中最受欢迎的两种,因其鲜活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而备受青睐。
对于普洱茶的品质,要从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进行评价。
好的普洱茶从外观上看,茶叶完整,色泽鲜亮;香气醇厚,有浓郁的蜂蜜香、糯米香;口感浓郁,有独特的回甘感和喉韵;汤色清亮,色泽鲜明,无杂色;叶底均匀,嫩绿有光泽。
三、普洱茶的养生价值普洱茶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排毒养颜。
普洱茶的多酚、黄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功效,可以清除毒素,降低血脂,延缓衰老,消除疲劳,使人容颜焕发。
2、减肥健身。
普洱茶中含有天然多酚、纤维素等成分,可以加速脂肪代谢,促进微循环,达到减肥健身的效果。
3、滋阴润燥。
普洱茶具有清热滋阴、润燥喉咙的功效,对于因燥热导致的喉咙不适、口干舌燥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4、降低血糖。
普洱茶中的多酚等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等疾病。
四、普洱茶的饮用方式对于普洱茶的饮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
但总体来说,普洱茶常见的饮用方式有以下几种:1、泡茶法。
将普洱茶放入茶杯中,加入热水,待茶叶展开,就可以饮用。
(完整版)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
普洱茶文化资源探析及发展历史——郭富坤—-摘要:普洱茶是云南的特色历史名茶,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茶叶品质。
研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不仅仅是在研究茶的生产贸易历史,更是在研究以普洱为中心的滇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史。
本文分析了普洱茶名称的由来,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现代普洱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其发展历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普洱茶发展历史现实意义普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
近年来普洱茶继明清后又一次声名大振,不仅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市场畅销,还出口到日本、法国等国家,国内各大城市也热销起来。
但由于普洱茶不属于传统的中原茶系,没有龙井等的“声名显赫”,人们对它的了解也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研究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对人们正确认识普洱茶,以及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洱茶名称的由来“普洱茶”一词,最早见于明代谢肇浙的《滇略》,其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的记载。
其中的“普茶”即普洱茶。
明代万历年间,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
明代编纂的《云南通志》记有:“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
这两本书里,一致将普洱一词和普洱茶名固定,此后沿用不衰,至今无变.普洱茶历史久远,其名称的由来,众说不一。
较主流的看法认为,茶叶主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被命名为普洱茶,是因为当时的普洱是茶叶贸易的集散地,茶叶由这里向各地运出。
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规格的紧压茶。
虽然普洱茶的得名始自明清,但大叶种晒青毛茶的生产历史却更为久远。
云南历史上最初生产利用的茶叶就是普洱茶。
现代普洱茶特指的是由云南省西双版纳、思茅、昆明、下关等地,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以及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而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通风量等条件下快速发酵形成的具有陈化风味的产品。
普洱茶文化的介绍
普洱茶文化的介绍
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特色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对普洱茶文化的简要介绍:
1.茶叶的起源:普洱茶起源于中国云南地区,追溯至数千年前。
云南是茶树的原生地,而普洱茶就是由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制作而成。
2.历史渊源:普洱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普洱茶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茶叶,并在历史上被作为贡品和交易商品。
3.压制和发酵:普洱茶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成熟普洱茶通常经过较长时间的压制和发酵过程,使茶叶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4.分类:普洱茶主要分为生普洱和熟普洱两种类型。
生普洱是指经过简单处理而未进行明显发酵的茶叶,具有清新的香气和较强的收敛性。
熟普洱则是经过长期发酵和储存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陈香和柔和的口感。
5.文化意义:普洱茶被视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被认为具有养生保健、陶冶情操、传递友谊和品味人生的功能。
在中国茶道和传统医药中,普洱茶被广泛应用和赞誉。
6.社交和品鉴:普洱茶也被视为社交和品鉴的艺术。
在中国,人们常常邀请亲友共同品饮普洱茶,享受茶香和交流。
普洱茶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经过岁月的沉淀,茶叶品质和口感会逐渐改变,因此,普洱茶也被视为一种收藏和投资的对象。
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韵味、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备受推
崇。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精。
明清至今思茅地区古典诗词创作发展史略
明清至今思茅地区古典诗词创作发展史略
黄桂枢
【期刊名称】《普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思茅地区是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的祖国西南边陲。
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
但由于地处极边,交通不便,开发较晚,文化较之内地落后,历史上曾被称之为“蛮荒之地”。
然明清以来,科举制盛行,思茅地区能写古典诗词且有成就的文人学士亦不乏其人。
在清代的《普洱府志》、《威远厅志》、《他郎厅志》、《思茅厅志》、民国《景东县志稿》和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黄桂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当代歌词创作传承古典诗词的特点
2.越南佛教史略——从古至今
3.明清摔跤活动由逐渐恢复到空前发展——中国古代摔跤史略(续完)
4.撷片诗意入窗来——浅谈古典诗词创作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5.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让古典诗词创作走进课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
黄桂枢
【期刊名称】《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1
【摘要】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是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源远流长,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活化石;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思茅应打好"普洱茶文化"这张牌,逐渐把思茅市建设成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且茶文化氛围很浓的"中国茶城."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黄桂枢
【作者单位】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云南,思茅,6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浓浓陈香普洱茶--《普洱茶文化大观》序 [J], 程启坤
2.普洱茶与清皇朝——兼议弘扬普洱茶文化 [J], 王郁风
3.云南普洱茶文化档案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与实践研究 [J], 高虹达;罗茂斌
4.云南普洱茶文化档案在茶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与实践研究 [J], 高虹达;罗茂斌
5.世纪之交的普洱茶文化──’99“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综述 [J], 黄桂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乡文人——黄桂枢
茶乡文人——黄桂枢
杜青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黄桂枢,云南墨江人,侨眷。
15岁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土改、会计、地质、文艺、广播、考古等工作,为思茅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副研究馆员。
在十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中,他先后完成国家、省、地区科研任务2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出席全国学术会、国际学术会14次。
他的科研成果《云南思茅元代整控江摩崖考述》、《云南发现明代元江军民府印》等,填补了我国文物考古的空白,补正了有关史料的漏载和误载。
他的文物考古研究还为思茅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长期从事普洱茶文化的研究,是“普洱茶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研究者。
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国际学术界近一个世纪来关于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争的问题,【总页数】1页(P13)
【作者】杜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桂枢:普洱回家
2.黄有桂:不断追逐材料科技前沿——记中国科学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究员黄有桂
3.黄有桂:不断追逐材料科技前沿——记中国科学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究员黄有桂
4.记著名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
5.乾隆皇帝《烹雪》诗解注补正——兼与钱时霖、黄桂枢二位先生商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找雷永丰寻找大黄蜂
寻找雷永丰寻找大黄蜂最早知道雷永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茶文化研究才刚刚开始,大家对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还知之不详。
1993年在思茅召开的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1994年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大家更多的还是在讨论宏观的茶文化、茶叶交通史、茶叶技术,很少关注具体的普洱茶生产、工艺、经济运作模式以及普洱茶之所以是普洱茶这一独特的产品等等这些细节的东西。
因此,到底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如何经营的?为什么普洱茶会越陈越香?这些问题有人提出,未引起大家的关注。
为了寻找普洱茶的踪影,我翻遍了当时所能找到的所有典籍,在《续云南通志长编》第609页,我看到了这样的记载:“(云南)川销茶历史最久、牌名最著者,为“宋圆牌”普洱圆饼春茶,川省茶价涨跌咸取决之。
余如雷永丰、元庆、复聚、新春、宝森、永兴、三泰、庆春等茶号,均营川销。
”从文中排列顺序看,雷永丰一定是当时较有影响的茶号。
1994年,我看到是年出版的《思茅地区商业志》记载:“业主雷逢春,原籍云南省石屏县,思茅第一届商会会长,民国十年任云南省第三届省参议员。
那时,思茅茶叶行业同仁共同议定,各户茶号加工‘圆茶’,每圆茶底料重量不得超过6两。
‘雷永丰’为争夺名牌圆茶经销,私下与揉茶师傅串通,增加底料五钱。
每筒茶(8圆)比其他茶号多四两,每担圆茶24筒,比其他茶号多9斤6两。
驮昆明出售时,‘雷永丰’抬价销售尚供不应求,其他茶号压低销价仍难找买主。
类似情况在同业中每有发生,无权无势茶商一旦被发觉,视作违章,处以罚款,而对‘雷永丰’所作所为,茶商仅在背后私语,不敢公开抗议。
”该书还介绍了过去思普地区很多的茶号,并花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思茅原信昌的经营和运作,可惜,当时我并不知道原信昌还有个分号叫“敬昌茶号”,并且经营得相当出色。
尽管在我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两段记载都有一些问题,比如,“宋圆号”可能是“宋寅号”的音误,当时的24个4两也不等于9斤6两等等,但他们对雷永丰的描述却给我深刻印象。
普洱茶振兴发展的历程回顾——纪念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二十周年
作者: 黄桂枢
出版物刊名: 农业考古
页码: 334-33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遗产保护;中国茶;普洱茶;古茶树;茶叶;支柱产业;科学发展观
摘要: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自1993年4月举行至今,到2013年5月,已经二十周年了.现在的云南省普洱市已享有世界茶源、普洱茶都、中国茶城的授名声誉.从茶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曾经历了一个从一般发展,到突出发展,再到显著发展的道路.茶产业从原来不是全市支柱产业的"老九",逐步上升进入"老八"、"老四",最后上升到"老大",成为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这是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使认识产生飞跃的结果;是实践证实几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决策正确的结果,成效显著,意义重大,令人深思.。
普洱茶古今漫谈
普洱茶古今漫谈
王平盛;梁名志
【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1(024)004
【摘要】@@ 1普洱茶史料溯源rn我国云南省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铓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檀萃滇海虞衡志>>也云:"茶山有茶王树,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这些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大茶树及与西双版纳基诺等少数民族的传说基本吻合,说明普洱茶的栽培利用历史已约有1 700年.
【总页数】6页(P23-27,10)
【作者】王平盛;梁名志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漫谈佛像塑造技艺的古今 [J], 杨姜明
2.普洱茶漫谈 [J], 严玉琴;王登良;王盈峰
3.韶光开令序——漫谈春日赏花古今 [J], 乐明
4.漫谈佛像塑造技艺的古今 [J], 杨姜明
5.普洱茶原产地四百年古今对联荟萃史实——《中国对联集成·云南普洱卷》编后记 [J], 黄桂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洱茶漫谈
普洱茶漫谈
严玉琴;王登良;王盈峰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普洱茶在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中为黑茶类,属于后发酵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的晒青绿毛茶为主要原料,经"沤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港澳同胞把普洱茶称之为"养生之妙品","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而在东南亚、日本和西欧也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的美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严玉琴;王登良;王盈峰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
【相关文献】
1.普洱茶联盟成员齐聚一堂创新发展普洱茶产业——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小记 [J], 刘丽;严亮;庄立
2.普洱茶古今漫谈 [J], 王平盛;梁名志
3.普洱茶即属黑茶--驳普洱茶单列为普洱茶类之观点 [J], 夏成鹏
4.中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发布五项建议推动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J], 中
国茶叶流通协会
5.普洱茶振兴发展的历程回顾——纪念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二十周年 [J], 黄桂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3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Mar.2004第20卷 第1期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Vol.20 No.1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黄桂枢(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云南思茅665000)y=摘 要> 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是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源远流长,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活化石;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思茅应打好/普洱茶文化0这张牌,逐渐把思茅市建设成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且茶文化氛围很浓的/中国茶城。
0=关键词> 普洱茶;普洱茶文化;思茅=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59(2004)01-0024-02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以来至今,思茅地区举办了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对建设中国茶城)))思茅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源远流长。
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周围发现的新石器已是3000多年前的濮人文化,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的/科学实验0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清道光5普洱府志6/六茶山遗器0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著5蛮书6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0银生城即今思茅地区的景东县城,景东城即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所在地,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0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氵制在其著5滇略6中,已提到/普茶0(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0。
说明当时不论是当官的人还是一般百姓,都饮用普洱茶,而制作已经/蒸而成团0了。
清人檀萃在5滇海虞衡志6中有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0。
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
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普洱茶是清代云南进贡朝廷的贡品,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办的。
清宫生活习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家地位的标志0,皇帝甚爱品饮云南细嫩芽叶制的小而圆的普洱茶,以延年益寿。
清宫妙用普洱茶,这在养生之道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79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之兴旺。
作为文物遗迹的,今还有思茅三家村社坡脚寨茶马古道、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普洱那柯里茶马古道、茶庵塘茶马古道及景谷、镇沅、景东、墨江茶马古道、古驿站,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正宗,其形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发育旺盛,经专家化验,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
著名国际肿瘤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经过科学研究,提出过肯定的结论说:/普洱茶)))21世纪的抗癌保健食料0,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重视。
思茅地区是普洱茶乡,经专家研究分类,普洱茶通常分为紧压茶与散茶二种,传统普洱茶即经自然发酵和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紧压茶,包括各种规格的普洱沱茶、普洱方茶、七子饼茶、拼装散茶等。
初制毛茶分春、夏、秋三个规格。
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种为最佳,制成青茶,滋味醇厚,口味甘长,清香可口;制成绿茶,汤清叶绿,香高味浓,味敛甘爽;制成红茶,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俱佳。
普洱茶具有解酒、清食、去油解腻、化痰、降血脂、健齿、减肥、抗癌保健功效,在国外被称为/美容茶0、/窈窕茶0、/益寿茶0。
思茅地区是茶叶之乡,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活化石,还有景谷盆地发现的距今3540万年前第三纪渐新世的茶树祖先/景谷宽叶木兰24y =收稿日期>2003-11-07=作者简介>黄桂枢(1936h ),男,云南墨江人,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
化石0(新种),以及在景谷、景东、澜沧发现的第三纪中新世较宽叶木兰晚些的/中华木兰0这一进化为野生大茶树的祖先化石。
生长在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的10人专家组考察论证,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基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
专家组认为,它对论证茶树原产地,对茶树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和种植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4月,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体代表在树旁,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0碑。
思茅地区的过渡型古茶树于1991年冬在澜沧邦崴发现后,经1992)1993年考察论证,并经国际研讨会肯定,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的生殖器官是野生型的,它的营养器官是栽培型的,它的历史主人是古代濮人,它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这一特征,邦崴古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米,树龄已千年。
中、日、美、菲、印、泰等国以及港台地区的报刊杂志,均先后作过报道,影响广泛。
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大、历史长(千年)、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在1997年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通过对景迈古茶林的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是思普区最早种植茶树的主要民族,布朗族语言把茶称为/腊0,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所借用。
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被外国学者称为/天然茶叶博物馆0,它对研究中国茶业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由于思茅地区普洱茶树原产地发展的系列完善,有茶祖化石,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林更是名扬四海,故普洱茶在中国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含有思普人民从古至今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容。
普洱茶文化,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是思普区各民族人民在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总和。
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种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
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古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
思茅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
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
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往和改革开放,对建设中国茶城思茅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5茶6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5茶树6,印的就是思茅地区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同时发行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明信片,开了中国茶文化入邮之始,在国际邮政上起到了宣传作用。
思茅地区的普洱茶艺表演队,曾在思茅、昆明、泰国清莱等地表演过,由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以/清敬和爱0的茶艺精髓,向宾客敬献清茶、烤茶,酒茶。
茶艺表演注重品茗环境和品饮气氛,把茶具、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出来,为普洱茶文化提升了高雅品位。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0,此言甚是。
古今文人为普洱茶著书立说,吟诗作对者不乏其人。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5红楼梦6,清代文人阮福著有5普洱茶记6,而在思普区茶乡,则流传着不少与普洱茶有关的古诗曲和清代5普茶吟6、5采茶曲6及民间山歌,其种茶、采茶、揉茶、饮茶、咏茶、祭茶等,均属由茶而引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现象0。
这些茶文化的有形无形资源,对建设中国茶城)))思茅市,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现实意义。
思茅地区有哀牢山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活化石及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茶树文物,有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这三种类型的/中国茶叶始祖树0,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的活物证,是世界茶文化的宝贵遗产,是茶叶科学研究的重要物种资源,具有世界性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应该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项目0,这已得到国内茶界的支持,更希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
思茅地区现有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种植茶园2.5万亩,有营盘山万亩观光茶园,生产名茶/龙生翠茗0、/宫廷普洱茶0,曾获茶王奖。
有思茅兴洋茶业有限公司,生产传统普洱茶,营销良好。
有思茅古普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传统普洱茶,其/宫廷普洱茶02002年曾获茶王奖,国内外有名气。
还有普洱板山茶园、江城牛洛河生态茶园,有思茅茶树良种场,有普洱茶马古道多段,有景谷纪家村种茶碑,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饮茶民族民俗风情,思茅地区可以开展/普洱茶文化民族风情游0、/普洱茶文化寻根游0,以古茶树、大茶山、名茶厂为旅游点,把思茅地区各饮茶民族的民俗、风情、宗教、历史、文物、风光、名胜、医疗、保健、茶艺、茶馆、品评、食宿交通结合起来,把经贸、考察、旅游与茶文化纪念品开发、茶文化诗词楹联书画摄影展销、茶乡土特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把硬件建设(茶博物馆)与软件建设(茶文化氛围)结合起来,鼓励国家、集体、私营、外商合资或独资等形式投资并发,把扶贫致富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逐渐把思茅市建设成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且茶文化氛围很浓的/中国茶城0。
把/中国普洱茶交易市场0打响,打好/普洱茶文化0这张牌,打出/名茶、名牌、名人0三名牌子,立足云南,面向国内外,打入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把全地区10县市连起来,开展经贸、观光、旅游、招商,重振普洱茶雄风,把/中国茶城0思茅市建设得更好,让思茅/世界茶乡0走出思茅,让思茅/世界茶乡0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