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瘤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与研究论文
80岁以上高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4期 CHINA ONCOLOGY 2018 Vol.28 No.4276·论 著·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5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2354)。
通信作者:郅克谦 E-mail :zhikeqian@80岁以上高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宋建忠,任文豪,李少明,薛令法,许尧祥,王启博,窦志超,高 岭,郅克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高龄患者口腔恶性肿瘤的比例也在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
该研究旨在评估80岁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39例80岁以上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并发症等。
结果:1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4.3(80~9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占78.4%,均顺利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其主要修复方式为局部随意瓣(滑行瓣、旋转瓣等)、带蒂皮瓣[胸大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PMMF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ental island flap ,SMIF )等]及游离皮瓣移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ALTF )及前臂游离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 ,RFFF )]。
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
结论:年龄不是手术禁忌,根据术前评估和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决定手术方案的设计,80岁以上患者仍可接受彻底根治性手术和修复重建术,恢复外形和功能同期完成,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不同方法治疗牙龈瘤的探讨
不同方法治疗牙龈瘤的探讨牙龈瘤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由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引起,与机械刺激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因来源于牙周膜所以不拔除患牙极易复发。
牙龈瘤的传统手术方法是切除瘤体的同时一并拔出患牙,但这样会使患者缺牙影响美观。
笔者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治疗牙龈瘤,取得不错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09年7月就诊的,术后3年完成回访的95例(男31例,女64例)牙龈瘤患者,年龄24~65岁,瘤体大小0.5~3cm。
1.2术前准备:因为牙龈瘤的病因是牙结石局部刺激造成,所以去除牙结石是治疗的第1步,故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应做全口龈上洁治,醋酸氯己定漱口液漱口1周。
拍曲面断层片了解牙龈瘤侵犯的范围。
1.3手术方法1.3.1传统方法:该方法所选取的病例是年龄>50岁用11号尖刀距离瘤体边缘0.2cm作切口切至骨壁,用刮匙沿切口贴骨壁分离去除瘤体。
拔除牙龈瘤累及的病灶牙,咬骨钳咬去受损的牙槽骨,刮匙搔刮牙周膜。
如创面较小则用塞治剂封闭创面,如创面范围较大则改用碘仿纱布荷包覆盖创面。
1.3.2牙再植法:作角形瓣切口,翻瓣,拔除患牙,拔牙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牙槽窝扩大,用生理盐水浸泡游离牙,保持牙周膜湿润。
切除瘤体刮匙搔刮被波及的牙周膜及骨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将牙再植回牙槽窝,修整牙龈缘形态,缝合切口,用牙弓夹板患牙固定1个月。
术后按时复诊,如出现牙髓坏死,立即做根管治疗。
1.3.3保留牙法:做角形瓣切口,翻瓣,用球钻去除瘤体处牙槽骨修整牙槽骨形态,并刮除该处的牙周膜,切除瘤体修整牙龈缘形态,缝合切口。
1.3.4平阳霉素注射法:该方法只适用于血管型牙龈瘤,将8mg平阳霉素溶解于5m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中,注射器针头刺入瘤体内,回抽有血后注入适量的药液。
注射完成后用棉球按压进针点3min,避免药剂流出刺激周围组织。
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注射1次瘤体就会消退,如瘤体较大注射后未完全消退的可在1周后再次注射。
132例牙龈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132例牙龈瘤的临床治疗分析作者:张留勋侯爱云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牙龈瘤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
方法所选我科自2007~2014年治疗132例牙龈瘤患者进行牙片检查,未发现牙槽骨有明显吸收者(牙槽嵴顶吸收者属于治疗范围),沿肿块边缘切除后,采用KD848综合治疗仪治疗扩大切除范围约0.5cm,特别是牙龈乳头处破坏至牙槽嵴下0.5cm,清楚坏死组织,常规用牙周塞治剂覆盖创面。
结果本组患者132例,一次性痊愈121例;复发11例,其中10例二次治疗后未再复发。
1例二次手术后复发,三次手术拔除牙齿、凿除部分牙槽骨,拉拢缝合,2w后继续出现肿块,生长速度慢,前后持续2个月,后转至上级医院就诊,确诊为牙龈肉瘤,1年后死亡。
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佳、创伤小、最大限度保持了牙齿功能。
关键词:牙龈瘤;牙槽骨;治疗分析牙龈瘤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因其可能发生原因多、特征性不明显、位置奇特、治疗困难,易复发;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时为避免复发而将病患牙及相邻健康牙拔除、损伤大、而且造成咀嚼功能障碍。
我科自2007~2014年应用湖北康达医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KD848型综合治疗仪治疗牙龈瘤132例,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牙齿损伤少。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7~2014年共治疗132例,其中男24例、女108例,年龄35~65岁,病程6个月~2年,部位:上前牙9例、上双尖牙区32例、上磨牙区12例、下前牙区6粒、下双尖牙区63例、下磨牙区10粒,单纯唇侧47例(发生在前牙者全部为唇侧)、单纯舌侧18例(均位于双尖牙区)、余者发生在颊舌侧龈乳头,发生在磨牙区者均为牙间隙内;单纯春舌侧者均位于牙龈缘中间、当波及龈乳头或发生于牙间隙时则易通过牙间隙龈乳头波及唇侧或舌侧;肿块形态:体积小者为球状、大者则为扁平状,病程短者充血明显、触之易出血,长者呈苍白色,不易出血,牙齿均有结石存在。
牙源性黏液瘤11例分析
牙源性黏液瘤11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牙源性黏液瘤的临床、x线、病理特征及治疗。
方法:对11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黏液瘤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病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25.6岁;在x线片上多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透光阴影;镜下可见大量蓝色黏液样组织及排列疏松的瘤细胞;2例刮治术后复发。
结论:牙源性黏液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化,常需病理检查确诊。
因其具有局部浸润性,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关键词:牙源性黏液瘤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54-01牙源性黏液瘤是口腔颌面部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3%~6%1。
该瘤生长缓慢,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本文对11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黏液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与结果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我院口腔科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病人,男5例,女6例;患者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25.6岁。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20余年,平均2.82年。
上颌骨5例,下颌骨6例,以磨牙及前磨牙区最常见。
11例中以无痛性肿块就诊7例,有牙痛史1例,牙齿松动或脱落3例,误诊为造釉细胞瘤6例(54.5%)、牙源性囊肿2例(18.2%)、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9.1%)、牙源性肿瘤2例(18.2%)。
1.2x线表现。
x线片上主要表现为局部颌骨膨胀,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的透光阴影,可见多少不等的纤细分隔条纹,边界欠清晰。
多房形6例,单房形1例,上颌窦密度增高4例。
1.3组织病理改变。
肉眼见,肿瘤边界不清,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剖面呈灰白色,半透明,质脆,富有胶状、闪光黏液。
镜下见大量蓝色黏液样组织,内有排列疏松的瘤细胞。
瘤细胞呈星形或梭形,以长的胞浆突起相连,核卵圆形,染色深,偶见不典型核。
1.4治疗及预后。
采用刮治术7例,颌骨部分切除术4例。
本组病例术后复发2例。
2讨论2.1病因及临床表现。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临床病理研究
n a)
A src:u p s T td epto g a c sictno a i ig yt dnoei tm r( C T n s f c t tet a bta tP r oe os yt a l i l l s a o f l f n s cootgnc u o C O )adi f to h et u h h oc a f i i c cy c i tee r —
3 9例 C O C T的临床表 现 、 x线影象 、 病理特征及治疗 随访 资料 等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3 9例 中男性 2 6例 , 女性 1 3例 , 均 平
年龄 2 . 9 6岁 ; 病变位于下颌骨 2 例 , 1 上颌骨 1 ; 8例 临床清楚 的放射透 光 区, 单房或多房 , 中伴有 钙化斑点或团块 。镜下均可见到特征性 的影细胞 , 其 可分为 4种类型 : 纯囊 肿型( 7例 ) C O 单 1 、C T伴牙 瘤 型( 2例 ) C O 1 、 C T伴成釉 细胞瘤 增生型 ( ) C O 7例 、 C T伴其 他 良性牙 源性肿瘤 型 ( : 3例 伴成釉 细胞纤维瘤 2例 , 成釉 细胞 伴
中 图分 类号 : 3 .2 R7 9 8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3 9 2 1 )8—09 — 4 10 7 9 (0 2 0 8 1 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统计分析
n o ma s w e r e t h e c o mmo n i n ma li g n a n t o r a l ・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t u mo r s .Co n c l u s i o n Or a l - ma x i l l fa o c i a l u mo t s r h a v e a w i d e a g e d i s t r i b u - t i o n o n e — ea y r o l d c h i l d r e n c a n s u f f e r f r o m t h e m ,a n d i l l p e o p l e g r a d u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a f t e r a g e 3 0 .De n t i s t s s h o u l d s t r e n g t h e n o r a l e x — a mi n a t i o n s f o r p e o p l e o v e r 3 0 o t a c h i e v e he t p u r p o s e f o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e a ly r d i a g n o s i s , a n d e a r l y t r e a t me n t ,i n o r d e r t o c a r r y o u t
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刘文书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32
【摘要】目的:探讨牙龈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病理类型的构成比。
方法:对280例牙龈恶性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结果: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生存率一年为90%(252/280),三年为53.6%(150/280),五年为23.2%
(65/280)。
结论:牙龈部恶性肿瘤以中老年、男性、下颌的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早期综合治疗预后效果理想。
【总页数】2页(P5799-5800)
【作者】刘文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口腔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05
【相关文献】
1.硝苯吡啶诱导牙龈增生15例临床病理分析 [J], 张冬辉;李杰
2.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刘文书
3.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符攀峰
4.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口腔及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J], 赵世杰;原
翔;刘怡文;杨海军;张耀文;冯连杰;周福有
5.5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高庆红;龚浩;温玉明;王昌美;华成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牙瘤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牙瘤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与研究作者:赵永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我科室近六年来所住院牙瘤患者病例,拟进一步熟悉牙瘤的临床、X线表现、病理学特征等,为该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收集我科室六年来经病理确诊的46例牙瘤患者住院病例,对其临表、X线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类统计。
结果下颌骨32例,上颌骨14例。
X线主要是指有病情的地方有与牙组织相似的强阻射影像产生,通常也称之为牙体组织结构。
结论牙瘤的确诊方式主要是通过X 线和病理来完成的,引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硬组织构成不正确。
牙瘤有自限性,手术摘除一般不会复发,预后良好。
【关键词】牙瘤;诊断;X线;病例分析;回顾性研究牙瘤(odontoma)主要是指已经长好的牙齿构成组织不正确,或者是牙发育畸形所致,非真性肿瘤。
可以分为混合性和组合性牙瘤两类,并根据牙瘤内的构成物成分即,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织等的顺序来判断牙瘤的种类。
牙瘤是一种非真性病损,在国外常有报道,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1]。
文章主要对我院2005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所确诊的46例牙瘤患者通过临床X线和病理进行研究。
主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下面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本院2005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经过临床诊断的牙瘤病患,人数总共是46位。
其中男病患有37位,女病患为9位。
年龄在5岁到62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是(19.5±8)岁。
其中11到22岁之间为18位、22到35岁之间为20位,年龄组多见,患病时间在6个月到20年之间,其平均患病时间为(6.5±1.4)年。
所获取的标本必须通过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加固,然后依次进行脱钙、用水冲洗再脱水、浸蜡,石蜡包埋、切片最后还要进行HE染色,并且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检阅。
最后一步是将病患的住院资料、X线和病理结果做整理归类。
牙龈转移癌3例临床回顾及讨论分析
牙龈转移癌3例临床回顾及讨论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牙龈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对发现原发灶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例本院牙龈转移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牙龈转移癌易与牙龈瘤等良性病变相混淆,应早期明确病理,早期发现原发灶并进行相关的积极治疗。
结论:牙龈转移癌较易于原发灶先发现,早期发现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牙龈转移癌;原发灶;临床回顾牙龈癌简介1流行病学牙龈癌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位于第二,仅次于舌癌【1】。
根据对牙龈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研究分析得出,引起牙龈癌的高危因素有年龄较大、吸烟饮酒、高血糖、低收入家庭、家族肿瘤史等,同时提出降低患病风险的措施有定期进行口腔护理、经常饮用经处理的水【1】。
2临床表现牙龈癌好发于男性,好发年龄段50~70岁,下颌牙龈癌较上颌多见,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占90%~95%【2】,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和转移癌较少见【3】。
临床表现为在病变牙龈处发现溃疡或肿块,伴有出血、疼痛,病变可波及牙槽骨引起相关牙齿松动和疼痛,向后发展到磨牙区及咽部时,可引起张口困难【2】;下颌牙龈癌浸润发展至下牙槽神经管引起下唇麻木,上颌牙龈癌浸润发展至上颌窦,引起鼻塞、鼻衄、面部麻木等症状【4】。
牙龈癌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颈部淋巴结转移,下颌牙龈癌多转移到患侧颌下、颏下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上颌牙龈癌则多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2】。
牙龈癌远处转移较少见,文献报道有肺部、胫骨等远处转移【5-6】。
本文整理了本院近八年牙龈转移癌患者3例,2例原发肺部肿瘤转移,1例原发肝癌转移。
病例汇报1患者一男性,67岁,入院时发现左下颌牙龈肿物二十余天。
口内查体:肿物位于左侧下颌磨牙区,大小3.0*2.0cm,棕色,分叶状,质中偏软,带蒂,探诊出血。
全景片示,35、36残根,颌骨未见明显骨质吸收。
术前考虑牙龈瘤可能性较大,手术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物,拔除残根。
1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1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目的研究探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1],对相关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1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等。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8.6±2.5岁;男性91例,女性49例;口腔以及颌骨、涎腺分列口腔颌面部是出现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从组织来源上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患者最多,有85例占60.7%,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有该肿瘤的患者有40例占28.5%,此外还有部分患者患有间叶源性肿瘤等。
从相关的病理分型看,鳞状细胞癌78例,病例数较多者还有恶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2]等,相关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平均年龄有所升高,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的比例逐渐下降,上皮源性肿瘤以及鳞状细胞癌这两种恶性肿瘤分列不同组织来源和病理类型的首位。
标签: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在全球危害性最大的几种疾病中,恶性肿瘤居首位,死亡率极高,受到人口老龄化及自然环境受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生活的公共卫生问题[3]。
在美国,恶性肿瘤以每年5.6%的速度持续增长,在病死原因中以13.5%的高比例。
跟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处的相关统计显示,1~5岁年龄段恶性肿瘤患者在病死的原因中排列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当前的第三位,5~1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则早已上升到第二位;在儿童期超过1/4的恶性肿瘤发生在口腔颌面部[4]。
疾病的发生率对医疗以及科研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流行病学资料[5]。
为了解疾病的发生率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对所有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47例牙瘤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
出患者 的治疗问题 , 以作为腰椎 间盘 突出首选治疗方法 。 可
经 对 照 研 究 , 方法 治疗 腰椎 间 盘 突 出 实用 、 本 简单 、学[ .北京 : M] 华夏 出版社 ,94:1 19 3 8
与单 纯保 守治疗 组短期 及 中长期 比较 ,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本方法长期 随访 2 %无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椎 间盘 的 0
纵韧带突人椎管 内, 压迫或刺激 附近的脊 神经根引起的症状 , 为腰腿痛 的常见病 因之 一 J 即部 分腰椎 间盘突 出患者的临 ,
[ 收稿 日 :09—0 2 编校 : 期 20 5— 5 王丽娜 ]
4 7例 牙 瘤 患 者 病 例 回顾 性 分 析
榻 坤 ( 广西 防城港市 中医医院 , 广西 [ 摘 防城港 58 2 ) 3 0 1
牙 瘤 为牙 源 性 肿 瘤 , 长 于 颌 骨 内 , 由一 个 或 多 个 牙 胚 生 是 组 织 发 育 异 常 而 形 成 , 体 内 可 含 有 不 同 发 育 阶 段 的各 种 牙 瘤 胚 组 织 或 牙 , 目不 等 , 数 可能 有 数 个 至 数 十 个 , 状不 规 则 , 形 可 能 近 似 正 常 牙 , 可 以没 有 牙 的 形 状 , 也 只是 一 团紊 乱 的硬 组 织
地 塞 米 松 1 2m , 方 法 可 以 解 决 7 % 以 上 的腰 椎 间 盘 突 — g此 0
[ ] 马述士 , 4 钟延丰 , 衡万杰 , .利多卡因保 护神经细胞免 等
遭缺血、 缺氧损 害 的 实验研 究 [ ] J .中 国医学 杂 志 ,96 6 18 ,6
( )9 1 :.
围 广 ,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经 根 粘 连 、 膜 囊 粘 连 及 手 术 后 对 神 硬
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
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许来青;刘媛媛;罗晶晶;姜曚;郭文豪;郑广宁【摘要】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cementoblastoma fo r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14 case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retrospe ctive study. Results A total of 14 cases of cementoblastoma patients with age s at diagnosis ranging from 11 years to 58 years (mean age, 27.6 years; media n age, 21.0 years). The tumor affected 7 patients from each gender. The mand ible was the main site of occurrence. The most common complaints were swel ling and pain. Radiographic results showed that cementoblastoma typically p resented as a well-circumscribed and radiopaque mass confluent with the involved tooth root a nd surrounded by a thin and uniform radio-lucent border. Tumor parenchyma was generally mixed-density,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homogeneous and h eterogeneous patterns. Other significant imaging features included the perip hery bone of the lesion sclerosis and cortical thickening of the lower edge of t he mandible. Conclusion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re found in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indings of cementoblastoma.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this lesion is s ignificant in clinic to avoid misdiagnoses.%目的: 通过分析总结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
口腔肿瘤病例范文口腔病历范文
口腔肿瘤病例范文口腔病历范文慢性根尖囊肿主诉:患者右上牙食物嵌塞数年要求诊治现病史:右上牙发现龋洞数年,曾有过疼痛史,经常有食物嵌塞,现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病有牙痛史,无其他重大疾患检查:右上4牙合面龋坏,探诊(—)冷热诊(-)扣(-),牙龈处有一瘘道,牙齿无松动X线:根尖大面积阴影,圆形,周边有一层骨白线包绕,根尖位于阴影之中诊断:右上4根尖囊肿治疗计划:常规开髓,拔髓,无痛根管治疗,充填。
三个月以后,瘘道未消失,阴影未缩小,行囊肿切除术及根尖切除术。
三个月复诊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主诉:患者右上后牙反复肿痛,牙龈起脓包6个月要求诊治现病史:一年前右上后牙曾有冷热痛史,在外院治疗过,一个月前进食将治疗过的牙咬断既往史:有牙痛史,否认重大疾患检查:右上5残根根管外漏探不通叩(-)右上4颈部契状缺损并发深龋探已穿髓无反应冷热测无反应叩(+)松动1度 X 线显示两根尖周均有透射影像直径0.5*0.5CM 自牙龈瘘管口插入牙胶尖在拍X片显示诊断丝指向右上4根处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透影区诊断:右上4慢性根尖囊肿治疗:右上4根管治疗充填颊颈部缺损观察根尖病变的修复情况后考虑修复右上5拔除后义齿修复牙震荡主诉上前牙因撞击疼痛1小时现病史一小时前患者因打篮球时候不慎撞击至前牙感觉牙有伸长感咬合痛来就诊既往史患者否认有牙痛史和其他疾患检查右上1牙冠完整轻度松动龈缘少量出血叩(+)冷热反应迟钝 X线显示未见根折牙周膜间隙轻度增宽诊断右上1牙震荡治疗患牙调牙合松动牙固定该牙休息定期复查做牙髓活力测试如牙变色及时做根管治疗我打字慢先给你3个常用的病例有时间我接着回答你慢性根尖囊肿主诉:患者右上牙食物嵌塞数年要求诊治现病史:右上牙发现龋洞数年,曾有过疼痛史,经常有食物嵌塞,现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病有牙痛史,无其他重大疾患检查:右上4牙合面龋坏,探诊(—)冷热诊(-)扣(-),牙龈处有一瘘道,牙齿无松动X线:根尖大面积阴影,圆形,周边有一层骨白线包绕,根尖位于阴影之中诊断:右上4根尖囊肿治疗计划:常规开髓,拔髓,无痛根管治疗,充填。
手术联合全身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14·目前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中多为鳞状细胞癌,转移率亦较高,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
发病后,机体口腔功能受到破坏,常见咀嚼功能异常或见语言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危害患者健康。
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术是目前公认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老年阶段机体衰退,同时多合并基础疾病,易引起并发症,手术治疗难度更高,化疗配合手术是强化施治的联合治疗手段,临床报道有限[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应用手术联合全身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11月~2020年10月,A组41例,性别:男/女=25/15,年龄(66~83)岁,平均(75.16±6.13)岁;牙龈癌5例,舌癌13例,唇癌23例。
B组42例,性别:男/女=24/18,年龄(68~82)岁,平均(75.14±6.10)岁;牙龈癌6例,舌癌11例,喉癌25例。
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理确诊;(2)年龄>65岁;(3)资料齐全;(4)自主意识清晰;(5)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2)转院或病死;(3)精神障碍。
1.2…方法A…组:(1)手术治疗:患者明确组织学诊断后,采取手术治疗,包括原发灶部分切除术、局部扩大切除术、联合根治术、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
(2)全身化疗:顺铂,静脉滴注给药,用量为30mg/m2,用药3d;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持续用药5d。
21d为1疗程,持续治疗3~5疗程。
B…组行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康复进展:治疗前后对CD3+(%)CD4+(%)CD4+/CD8+等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以及TNF-、IL-6等炎症因子等病情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康复进展。
临床疗效:根据RICIST标准评价分级。
50例牙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50例牙瘤临床及病理分析作者:徐芳王娅南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8期[摘要]目的:对50例牙瘤患者的临床病理、x线片表现及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患者牙瘤病变处在上颌骨有15例,下颌骨有35例。
由于牙瘤生长时间较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需要患者拍摄x线片才能发现。
X线特征是病变区有牙组织类似的强阻摄影像,组织学表现为牙体组织结构。
结论:牙瘤是一种形成于牙齿硬组织的牙源性非真性肿瘤,临床上只能依靠x线片发现和诊断,一般手术摘除效果较好,不容易复发。
[关键词]牙瘤;诊断;x线片;临床病理牙瘤为牙源性肿瘤,主要生长于颌骨内,是由一个或多个牙胚组织发育异常而引起的,瘤体内可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牙胚组织或牙,数目不等,可能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生长形状不规则,个别牙瘤生长形态近似正常牙齿,大多数牙瘤生长形状不规则,只是由一团紊乱的硬组织组成。
牙瘤病是为数不多的良性病损,在国内相关资料报道的比较少,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瘤患者,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进行临床X线及病理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9~60岁,平均年龄(18.6±4.6)岁,以9~20岁(27例)、20~30岁(23例)年龄组患者较为多见,病程在1年~15年,平均病程在(5.6±13)年。
发生上颌骨有15例,下颌骨有35例,患者术后摘除的牙瘤标本全部采用10%福尔马林溶液保存,经过冲洗、脱钙、脱水、浸醋,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并将观察分析后的数据、临床资料、X线片及患者病理资料进行整理。
1.2方法对入选的5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病变部位、x线片表现、病理情况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ecial Surgery Vol.30No.6December,2020-401-卩曲床总结]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谑妄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对策马双骅,杨文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上海200011)[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术后请妄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5年1月一2016年12月收治的2759例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
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请妄分为两组,即谑妄组(54例)和非请妄组(2705例),统计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酗酒史、术后感染、气管切开及疼痛的情况,总结术后发生请妄的相关因素,归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谑妄组年龄、酗酒史、性别、气管切开、疼痛情况与无请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O.05)。
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可通过充分了解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请妄的相关因素,从而完善术前宣教,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依从性,降低患者术后请妄的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护理;请妄[中图分类号]R782;R739.8[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5-4979.2020.06.010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Patients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Head and Neck TumorsMA Shuanghua,YANG Wenyu(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Head and Neck Tumor,the Ninth Peoples'Hospital Affiliaied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d head and neck tumors.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sed to analyze2759surgica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head and neck tumors of the Ninth Peoples'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2015to December2016.According to whether delirium occurr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elirium group(n=54)and non delirium group(n=2705).The gender,age,alcohol histor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tracheotomy and pain of the patients were calculated.To summari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and to sum up and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alcohol history,gender,tracheotomy,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head and neck tumors,clinical nurses can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counselling,formulat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imple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so asto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fter operat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Keywords]tumor;nursing;delirium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9.97%叫其中以鳞状细胞收稿日期:2020-01-13修回日期:2020-02-13作者简介:马双骅(1990—),女,上海人,护师,本科.E-mail:msh 136****************通信作者:杨文玉,主管护师.E-mail:Youngl1*********癌最为常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和化疗。
牙瘤病例讨论
右侧下颌骨病变
病史: 女性 20岁 右颌下肿大4-5年 4-5年前发现右下颌肿大,后逐渐增大,近4 天开始疼痛
术后病理结果:
组合性牙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牙瘤的分类: (1) 混合性牙瘤(complex odontoma) 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钙化团块,没有牙齿的 解剖形态,而是一团结构乱的牙组织块。 (2)组合性牙瘤(compound odontoma) 是由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组织所组成的一 些大小不等、与牙齿相似的锥形或弯曲不 整形的小牙、数目可有数个甚至到数十个。
混合性牙瘤表现为骨或釉质密度肿块,常伴 有未萌出的牙齿,并常位于牙冠上方。 组合性牙瘤常表现为非常小的小齿集聚。病 变常由一窄透明边围绕。
透明边 牙釉质组织
病例二:
上颌骨病变
患者 男 26岁 头痛 鼻塞一个月
病例一和病例二对比
例一
例二
牙瘤病例讨论发言稿范文
牙瘤病例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一个名叫牙瘤的疾病。
牙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通常被描述为牙齿上出现的囊肿或肉瘤。
牙瘤可以是牙齿内部或牙龈组织中的肿瘤,而它的发展通常是缓慢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牙瘤的症状。
患有牙瘤的人可能会经历牙齿不适、牙齿松动、牙龈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有些人可能会在牙瘤出现之前感觉到脸部肿胀,这是因为牙瘤发展会导致周围软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
牙瘤的主要原因是牙齿周围的组织受到感染。
如果我们不及时治疗龋齿或其他口腔疾病,就会使细菌在牙齿周围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感染。
当感染扩散到牙齿周围的骨骼和软组织时,牙瘤就会逐渐形成。
那么,如果我们患上了牙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尽快去医院寻求专业的治疗。
医生会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来确诊牙瘤的类型和位置,并且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可能会包括手术切除牙瘤、根管治疗、消炎药物的使用等等。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定期复诊,以确保恢复的效果。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积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定期去口腔医生那里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都要尽早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总之,牙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如果我们患上了牙瘤,应该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口腔卫生的预防工作,以避免患上牙瘤或其他口腔疾病。
希望大家重视口腔健康,保持一个健康美丽的笑容!谢谢大家!。
治疗牙龈瘤及保留其涉及牙齿18例临床观察
治疗牙龈瘤及保留其涉及牙齿18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3-02-28T13:55:00.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黄少战[导读] 牙龈瘤是牙龈的慢性局限性的炎性增生,是一种非真性肿瘤。
黄少战(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531500)【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079-02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牙龈瘤且保留其涉及牙齿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治疗的18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对其进行6个月至3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牙龈均附着良好,且无炎症和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未出现明显吸收,无牙龈瘤复发病例,保留的患牙均无明显松动。
总结手术治疗牙龈瘤且保留其涉及牙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牙龈瘤保留患牙临床观察牙龈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部位多为牙龈乳头,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的结缔组织,一般情况下,该病与慢性炎症和机械性刺激关系密切[1]。
由于牙龈瘤没有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与结构,因此牙龈瘤是一种非真性肿瘤,但手术治疗后易复发。
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该病时,虽然可以根治牙龈瘤,但要拔除其涉及牙齿的,不但会导致咀嚼功能的降低,而且会影响美观。
近年来,虽然冷冻技术、激光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应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日趋广泛,但由于其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目前治疗牙龈瘤备受青睐的方法是保留其涉及牙齿的手术治疗。
为了观察手术治疗牙龈瘤且保留其涉及牙齿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治疗的18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具体情况,现整理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治疗的18例牙龈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为36.5±4.8岁;所有患者的牙龈瘤位于前磨牙区9例,前牙区7 例以及磨牙区2例;瘤体的大小在2 - 14 mm;牙龈瘤所涉及牙齿的牙槽骨吸收均不大于根长的一半,且其松动度均小于I 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瘤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与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我科室近六年来所住院牙瘤患者病例,拟进一步熟悉牙瘤的临床、x线表现、病理学特征等,为该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收集我科室六年来经病理确诊的46例牙瘤患者住院病例,对其临表、x线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类统计。
结果下颌骨32例,上颌骨14例。
x 线主要是指有病情的地方有与牙组织相似的强阻射影像产生,通常也称之为牙体组织结构。
结论牙瘤的确诊方式主要是通过x线和病理来完成的,引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硬组织构成不正确。
牙瘤有自限性,手术摘除一般不会复发,预后良好。
【关键词】牙瘤;诊断;x线;病例分析;回顾性研究
牙瘤(odontoma)主要是指已经长好的牙齿构成组织不正确,或者是牙发育畸形所致,非真性肿瘤。
可以分为混合性和组合性牙瘤两类,并根据牙瘤内的构成物成分即,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织等的顺序来判断牙瘤的种类。
牙瘤是一种非真性病损,在国外常有报道,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1]。
文章主要对我院2005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所确诊的46例牙瘤患者通过临床x线和病理进行研究。
主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下面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本院2005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经过临床诊断的牙瘤病患,人数总共是46位。
其中男病患有37位,女病患为9位。
年龄在5岁到62岁之间,病
患的平均年龄是(19.5±8)岁。
其中11到22岁之间为18位、22到35岁之间为20位,年龄组多见,患病时间在6个月到20年之间,其平均患病时间为(6.5±1.4)年。
所获取的标本必须通过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加固,然后依次进行脱钙、用水冲洗再脱水、浸蜡,石蜡包埋、切片最后还要进行he染色,并且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检阅。
最后一步是将病患的住院资料、x线和病理结果做整理归类。
1.2 试验方法将整理的病患资料中的发病区域、x线特征、病理表现等方面做初步归类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都是选用spss15.0统计软件统一操作的,大多数都是通过均数±标准差(χ±s)来展现出来。
检验的时候要以p等于0.05为准则,通常当p小于0.05时就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没有。
2 结果
2.1 x线分布位置:下颌骨病患有32位,上颌骨病患有14位,我们平时常见的情况为混合性牙瘤大多出现在下颌前磨牙区及磨
牙区域,组合性牙瘤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
生长期可引起颌骨膨大。
x线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在观察的时候能看到有放射阻射性结节状钙化物。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牙瘤中组织物排序繁杂、凌乱,看不到正规的牙结构。
2.2 病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知,病患中混合性为34位,组合性病患为12位。
病理分析病患多数有包膜。
2.3 治疗与结局以上所选病例经手术摘除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跟踪随访1-5年后,无复发。
3 讨论
这种疾病出现的人群大多为儿童及青少年,此次研究对象主要是11到22岁、22到35岁之间。
常见患病部位为上下颌骨的牙槽嵴上,极少数也会出现在中耳部位[2]。
我们所说的牙瘤主要是指牙源性肿瘤,多发生在颌骨内,因牙组织生长畸形所致,肿瘤物内会有各个时间段的牙组织,数量多少不定,形状、大小看起来和正常牙没有什么区别,少数也会看不出牙型,能看到的只是形状混乱的硬组织,牙瘤旁边多数是纤维膜,在镜下可以看到顺序紊乱的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骨。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把牙瘤视为真性肿瘤。
近些年,通过专业科学的观察研究,得知牙瘤生长的过程中会伴随自限性的特征,它在生长的时候也会和正常牙齿一样有不同的发育阶段。
由此可见,牙瘤只是牙组织生长混乱发育不正常而形成的,并不是前人所说的真性肿瘤。
牙瘤需手术治疗,方法是在牙瘤表面骨折开窗,扩大创口,完整摘除牙瘤,同时搔刮术腔,止血后用1号缝线把伤口闭合。
因牙瘤在自身生长的过程中有一种自限性,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使病患完全治愈,预后好。
参考文献
[1] 郑麟藩,吴奇光.口腔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0-261.
[2] clatchey kd,hakimi m,batsakis jg.retrotympanic
odoma[j].am j surg pathol,1981,5(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