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沈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合集下载

OptiSystem在光纤通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光纤传输特性为例

OptiSystem在光纤通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光纤传输特性为例

OptiSystem在光纤通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光纤传输特性为例王学勤*(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山东枣庄 277160)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提升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将OptiSys‐tem软件引入光纤通信课堂教学。

该文以光纤传输特性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针对光纤的损耗、色散和非线性效应三项光纤的传输特性,搭建OptiSystem仿真模型,演示光纤的传输特性对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仿真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的时域、频域变化特征,掌握光纤传输特性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光纤通信 OptiSystem软件 光纤传输特性 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9-0140-05 Application of OptiSystem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Taking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WANG Xueqin*(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6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knowledge poi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OptiSystem software is introduced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Tak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ree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loss, dispersion and nonlinear effectof optical fibers, this paper builds the OptiSystem simulation model to demonstrate the impact of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n transmission signals in optical fibers, and then analyze th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simulation demo, students can more intuitively understand the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signals when they are transmitted in optical fibers, and master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Key Words: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OptiSystem software;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Classroom teachingOptiSystem是一种光通信系统仿真程序包,具有丰富的组件库,可用于光纤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1]。

光纤通信(第3版)

光纤通信(第3版)

小结
实践项目与教学情 境
思考题与练习题
2.1光纤的结构、分 类和标准
2.2光纤的导光原理
2.3光纤特性
2.4光缆的结构和种 类
1
2.5光纤的熔 接
2
2.6光纤的冷 接
3
实践项目与教 学情境
4
小结
5
思考题与练习 题
1
3.1光源
2
3.2光电检测 器
3
3.3无源光器 件
4
3.4光放大器
5
实践项目与教 学情境
7.3波分复用系统的 设计
7.4应用举例
小结
实践项目与教学情 境
思考题与练习题
8.1 MSTP技术 8.2 ASON技术
8.3 OTN技术 8.4 PTN技术
1
8.5光接入技 术
2
8.6全光通信
3
8.7相干光通 信技术
4
8.8光孤子通 信技术
5
实践项目与教 学情境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 题
9.1 2M塞绳的制作
5.9 SDH故障处理与 案例分析
实践项目与教学情境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1
6.1 WDM技术 概述
2
6.2 WDM系统 结构与设备
3
6.3 WDM系统 的关键技术
4
6.4 WDM系统 规范
5
6.5 WDM系统 案例分析
小结
实践项目与教学情 境
思考题与练习题
7.1损耗受限系统设 计
7.2色散受限系统设 计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 题
4.2光接收机
4.1光发送机
4.3光中继器
小结
实践项目与教学情 境

4.1.2 IM-DD光通信系统结构_光纤通信技术(第3版)_[共12页]

4.1.2 IM-DD光通信系统结构_光纤通信技术(第3版)_[共12页]

88㊀光纤通信技术(第3版)以上介绍的是P C M系统与光纤通信系统接口的两种码型㊂然而P C M系统中的这些码型并不都适合在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如HD B3码有+1,-1和0三种状态,而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是用发光和不发光来表示 1 和 0 两种状态的,因此在光通信系统中是无法传输HD B3码的㊂为此在光端机中必须进行码型变换,将双极性码变为单极性码㊂但是在进行码型变换之后,将失去原HD B3码所具有的误码监测等功能㊂另外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除了需要传输主信号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其他的功能,如传输监控信号㊁区间通信信号㊁公务通信信号和数据通信信号,当然也仍需要有不间断进行误码监测功能等,为此需要在原来码速率基础上,提高一点码速率以增加一些信息余量㊂因此,在P D H光通信系统中是通过重新编码,通常称为线路编码,即在原有的码流中插入脉冲实现的㊂在P D H光通信系统中,常使用的线路编码有分组码㊁伪双极性码(C M I和D M I)㊁插入码㊂这些码都是在信息码的基础上,增加附加比特,从而使光纤线路速率高于有效信息速率㊂而在S D H光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是加扰二进码,它是利用一定规则将信号码流进行扰码,经过扰码后使线路码流中的 0 和 1 出现的概率相等,因此该码流中将不会出现长连 0 和长连 1 情况,从而有利于接收端进行时钟信号的提取㊂4.1.2㊀I M-D D光通信系统结构在I M-D D系统中,其发射端是用信号直接调制光载波的强度,接收端是用检测器直接检测所接收的光信号㊂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其光发送机㊁光接收机和光通信系统㊂1.光发射机(1)光源的调制特性光源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包括内调制和外调制㊂在强度调制 直接检波的光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是内调制方式㊂通常内调制适用于半导体光源,如L D㊁L E 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它是将所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电流信号,并将其直接注入光源,使其输出的光载波信号的强度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㊂由此可见,这种内调制方式的强度调制特性主要由半导体光源L D㊁L E D的P-I曲线决定,如图4-1所示㊂图4-1 半导体光源的直接调制原理根据调制信号的性质不同,内调制又可分为模拟信号的调制和数字信号的调制两种㊂模第4章㊀光纤通信系统89㊀拟信号的调制是直接用连续的模拟信号(如视频或音频信号)对光源进行调制㊂如图4-1(a)所示,可见调制电流被直接叠加在直流偏置电流上,这样可以通过适当的选择偏置电流的大小来减小光信号的非线性失真㊂数字信号的调制是将经脉冲编码调制(P C M)的数字信号直接叠加在直流偏置电流之上,用光源的输出光载波的有光和无光来分别代表 1 码和 0 码,如图4-1(b)㊁(c)所示㊂由于L E D属于无阈值的器件,它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加,输出光功率近似呈线性的增加,其P-I曲线的线性特性好于L D的P-I曲线特性,因而在调制时,其动态范围大,信号失真小㊂但L E D属于自发辐射发光,其谱线宽度要比L D宽得多,这一点对于高速信号的传输非常不利,因此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通常使用L D作为通信光源㊂由于内调制方式受到电调制速率的限制,因此当光通信向大容量方向发展,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需采用外调制方式,它是利用晶体的电光㊁磁光和声光特性对L D所发出的光载波进行调制,即光辐射之后再加载调制电压,使经过调制器的光载波得到调制,如图4-2(a)所示㊂由于外调制是对光载波进行调制,因此通过改变它探测性质,可分别对强度㊁相位㊁偏振㊁波长等进行调制㊂通常外调制可以采用铌酸锂调制器(L-M)㊁电吸收调制器(E AM)和Ⅲ-Ⅴ族马赫-曾德尔干涉型调制器(M Z-M),如图4-2(b)所示㊂一般运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光通信系统之中,如孤子系统㊁相干系统㊂下面着重对目前实用的I M-D D 系统进行介绍㊂(2)对光发射机的要求①光源的发光波长要合适㊂由于目前使用的光导纤维有3个低损耗窗口,如0.85μm㊁1.31μm和1.55μm,第一个称为短波长,后两个称为长波长,因此光发射机光源发出的光波波长应与这3个波长相适应㊂②合适的输出光功率㊂从后面对光纤通信系统的讨论将会知道,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要求光源有合适的输出光功率㊂然而光源送入光纤的光功率太大并非好事,因为光功率太大就会使光纤工作在非线性状态㊂所谓非线性是指光纤的各种特性参数随输入的光强做非线性的变化,光纤成了一种非线性器件㊂这种非线性效应将会产生很强的频率转换作用和其他作用,显然这对正常工作的光纤来说,将产生不良的影响㊂③较好的消光比㊂所谓消光比(E X T)就是E X T=全 0 码时的平均输出功率全 1 码时的平均输出功率作为一个好的光源,希望在进行 0 码调制时没有光功率输出,否则它将使光纤通信系统产生噪声,造成接收机灵敏度降低(灵敏度的概念将在后面讨论)的局面,故一般要求E X Tɤ10%㊂④调制特性好㊂在前面的光源调制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从中可知,所谓调制特性好是指光源的P-I曲线在使用范围内线性好,否则在调制后将产生非线性失真㊂此外还希望光发射机的稳定性好,光源的寿命长等㊂(3)光发射机的组成方框图和各部分功能图4-2(a)给出了一个S D H系统中的光发射机的原理框图,下面介绍它的各部分功能㊂①均放㊂由P C M端机送来的H D B3码流,经过电缆的传输产生了衰减和畸变,所以在上述信号进入发射机时,首先要经过均衡和放大(或称均放)以补偿衰减的电平和均衡畸变的波形㊂。

光纤通信2011_第4章 ULH

光纤通信2011_第4章 ULH

光放大器类型光纤放大器掺稀土元素放大器非线性效应放大器特性。

泵浦和增益系数光放大器的能源是由外界泵浦提供的。

根据掺杂物能级结构的不同,泵浦可以分为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

在两种系统中,掺杂物都是通过吸收泵浦光子而被激发到较高能态,再快速驰豫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使储存的能量通过受激辐射被释放出来放大光信号。

两种泵浦原理示意图泵浦激光发射放大器增益随输出功率的变化放大器噪声所有光放大器在放大过程中都会把自发辐射(或散射)叠加到信号光上,导致被放大信号的信噪比(低,其降低程度通常用噪声指数式中的SNR 是由光接收机测得的,因此所得n F =铒的吸收和辐射特性EDFA 增益特性增益特性表示了放大器的放大能力,其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EDFA的增益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为15~EDFA 噪声特性EDFA的输出光中,除了有信号光外,还有自发辐射光,它们一起被放大,形成了影响信号光的噪声源,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四种:①信号光的散粒噪声;②被放大的自发辐射光的散粒噪声;③自发辐射光谱与信号光之间的差拍噪声;④自发辐射光谱间的差拍噪声。

以上四种噪声中,后两种影响最大,尤其是第三种噪EDFA基本结构EDFA的内部按泵浦方式分,有三种基本的结构:即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

同向泵浦信号光与泵浦光以同一方向从掺铒光纤的输入端注入的结构,也称为前向泵浦。

反向泵浦泵浦光WDM系统中的增益带宽增益平坦增益特性优化噪声系数和饱和输出功率EDFA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非线性问题光浪涌问题色散问题光纤线路的长期可靠性问题受激拉曼散射原理FRA工作原理在许多非线性介质中,受激拉曼散射将一小部分入射功率由一光束转移到另一频率下移的光束,频率下移量由介质的振动模式决定,此过程称为受激拉曼效应。

量子力学描述为入射光波的一个光子被一个分子散射成为另一个低频光子,同时分子完成振动态之间的跃迁,入射光作为泵29混合拉曼/掺铒光纤放大器拉曼放大器和掺铒光纤放大器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将FRA 和EDFA 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拉曼大器(HFA ),也是提高拉曼放大器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2016年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名单(修订教材)

2016年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名单(修订教材)

2010年11月第1版 ISBN 978-7-03-029196-7 2014年3月第1版 2013年1月第1版 2010年7月第3版 2014年6月第1版 2011年1月第3 2011年9月第1版 2013年9月第3版 2013年5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1版 2011年7月第1版 ISBN 978-7-118-09210-3 ISBN 978-7-118-08477-1 ISBN 978-7-112-11786-4 ISBN 978-7-112-16984-9 ISBN 978-7-04-030090-1 ISBN 978-7-04-030998-0 ISBN 978-7-04-037387-5 ISBN 978-7-312-02856-4 ISBN 978-7-5124-1212-5 ISBN 978-7-302-31955-9 ISBN 978-7-03-040401-5 ISBN 978-7-122-10596-7
教材适用 类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出版社
版次
标准书号
15 工程控制测量 16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17
河海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2版 ISBN 978-7-5038-6830-6
序号 32
教材名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三 版)
推荐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 常州工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大学

光纤通信系统说明书

光纤通信系统说明书

图书基本信息书名:<<光纤通信系统>>13位ISBN编号:978711806271710位ISBN编号:7118062715出版时间:2009-6出版时间:国防工业出版社作者:杨祥林 编页数:450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内容概要本书系统介绍和阐述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本书分四部分共14章。

第一部分即第1章。

第二部分即第2章~第6章,为光纤通信技术基础,分别介绍光导纤维的导波原理与特性,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的原理、特性与光发送机的结构特性,光电检测器的原理、特性与光接收机的结构特性,光放大器的原理、结构特性与应用,可调光滤波器、光纤光栅/光栅器件、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光波导调制器、光开关、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等无源功能器件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即第7章~第11章,为光通信系统结构组成与通信理论技术,重点介绍光信号的传输演化规律、传输特性、波形畸变、补偿整形与全光再生中继及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相干检测、非线性光孤子传输和多信道(OTDM、WDM、OSCM、OCDM)四类基本光波通信系统的结构组成、通信性能分析与通信应用。

第四部分即第12章~第14章,为光波通信网络,分别介绍基于电交换的第一代光传送网、第二代WDM光路交换传送网及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突发交换光网络(OBSN)与光分组交换网络(OPSN)等新一代光网络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关键技术、组网应用与发展趋势。

本书概念清晰、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系统性强,既重视基本概念的阐述,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密切联系实际。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类、电子信息类、光信息科学技术与光学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光电子技术"和"光通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光通信工作的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第1章 导论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与现状 1.2 通信系统信号的编码与调制 1.2.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2.2 调制格式 1.3 信号复用与数字传递方式 1.3.1 数字信号的复用方法与PDH系统 1.3.2 同步数字转移模式(STM)与SDH/SONE了系统 1.3.3 异步转移模式 1.4 光纤系统的基本组成 1.4.1 光纤光缆 1.4.2 光发送机 1.4.3 光接收机 1.5 光纤通信网络及其发展 练习题第2章 光纤的结构与导波特性 2.1 光纤的导光原理与结构特性的射线分析 2.1.1 阶跃先纤 2.1.2 渐变光纤 2.2 阶跃光纤的模式理论 2.2.1 电磁波在光纤中传播的基本方程 2.2.2 光在光纤中传播的导波方程 2.2.3 阶跃光纤中的光场 2.2.4 阶跃光纤的本征值方程与模式 2.2.5 单模光纤 2.3 光纤的双折射现象和偏振特性 2.3.1 双折射光纤的参数与类型 2.3.2 光纤的线双折射 2.3.3 光纤的圆双折射 2.4 光纤的色散特性 2.4.1 光纤色散的形成机制和类别 2.4.2 光纤色散的表示方法和技术指标 2.4.3 单模光纤的色度色散 2.4.4 单模光纤的偏振色散 2.4.5 高阶色散 2.4.6 光纤色散的调整与新型单模光纤 2.5 光纤损耗 2.5.1 衰减系数 2.5.2 衰减机理 2.6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6.1 非线性折射率与自相位调制 2.6.2 受激非弹性散射 2.6.3 参量过程与四波混频 2.7 光纤光缆设计与制造 2.7.1 光纤的结构设计与制造 2.7.2 光缆的结构设计与制造 2.7.3 光纤的技术参数 2.8 光子晶体光纤 2.8.1 光子晶体光纤的概念 2.8.2 折射率引导型先子晶体光纤 2.8.3 光子带隙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 2.8.4 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 2.8.5 光子晶体光纤的损耗 2.8.6 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 练习题第3章 光源与光发送机 3.1 半导体光源的物理基础 3.1.1 发射与吸收速率 3.1.2 PN结的形成及其能带结构 3.1.3 载流子的复合发光效率与寿命 3.1.4 制造异质结的化合物半导体 3.2 发光二极管 3.2.1 输出功率与效率 3.2.2 输出光谱特性 3.2.3 响应速率与带宽 3.2.4 LED的类型与结构 3.3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3.3.1 粒子数反转与光增益 3.3.2 光学谐振腔与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3.3.3 激光器的结构 3.3.4 有源层的导波特性与激光腔的振荡模式 ……第4章 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第5章 光放大器第6章 光无源器件第7章 光波系统中光信号的传输理论第8章 直接检测光波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第9章 相干光波通信系统第10章 光孤子通信系统第11章 多信道光波系统第12章 光电混合网第13章 WDM全光传送网第14章 新一代光网络英汉缩略名词对照参考文献章节摘录 第13章 WDM全光传送网 第二代光网络是基于光节点的光网络,即光传送网(OTN),它的主要特征是节点的光子化,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交换系统的光子化。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设计1. 概述本文档描述了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课程的设计要求和实现方法。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中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实现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来深入学习光纤通信的原理和技术。

2. 课程设计要求在该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设计并实现光纤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光源、调制器、传输介质和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设计并实现光纤通信系统的基础软件平台,包括信号调制、信道编解码和误码率检测等功能。

•实现基于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基本的数据传输、错误控制和恢复等功能。

•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对系统的特性和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 系统设计与实现3.1 硬件平台设计光纤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光源、调制器、传输介质和检测器等组成。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光源:选择合适的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确定其光强度、光束宽度和波长等参数。

•调制器:通过调制器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实现数字信号的转换和传输。

可以考虑使用振荡器、调制芯片或电工效应等实现。

•传输介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纤材料和传输距离,并确定光损耗和色散等参数。

•检测器: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接收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3.2 软件平台设计在组成了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之后,需要实现软件平台,实现信号调制、信道编解码和误码率检测等功能。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信号调制:通过异步调制、同步调制或多级调制等方式,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合适的光纤信号进行传输。

•信道编解码:通过纠错编码、解码、互补码等方式,实现信道的编解码和控制错误。

可以考虑使用卷积码、汉明码等技术实现。

•误码率检测:通过比较接收到的光信号和原始信号,计算误码率,评估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3.3 数据通信实现在软件平台实现后,需要实现基于该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基本的数据传输、错误控制和恢复等功能。

光纤通信第三版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第三版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第三版习题答案光纤通信第三版习题答案光纤通信是一种高速传输信息的技术,它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数据。

光纤通信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第三版,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光纤通信第三版习题的答案。

第一章:光纤通信基础知识1. 什么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信息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2. 光纤通信的优点有哪些?光纤通信具有大带宽、低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3. 光纤通信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光纤通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光源、调制器、光纤、解调器和接收器等。

4. 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特性将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通过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处理,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和接收。

第二章:光纤通信系统设计1.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光源的选择、光纤的布线和连接、调制器和解调器的设计等方面。

2. 光纤通信系统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光源?选择合适的光源需要考虑光源的功率、频率范围和调制方式等因素。

3. 光纤通信系统中如何设计光纤的布线和连接?光纤的布线和连接需要考虑光纤的长度、弯曲半径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以保证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4. 光纤通信系统中如何设计调制器和解调器?调制器和解调器的设计需要考虑调制方式、解调方式和信号处理的算法等因素,以实现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第三章:光纤通信的性能评估1.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有哪些?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噪比和带宽等。

2. 如何评估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来评估。

3. 如何评估光纤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光纤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的比特数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4. 如何评估光纤通信系统的信噪比?光纤通信系统的信噪比可以通过测量信号和噪声的功率之间的比值来评估。

第四章:光纤通信的应用1. 光纤通信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光纤通信在通信、互联网、电视传输和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_沈建华_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_沈建华_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纤通信》作业(2016.1.30)1.1 光纤通信有哪些特点?1、光纤通信的优点:(1)传输容量大。

(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3)信号泄漏小,保密性好。

(4)节省有色金属。

(5)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6)重量轻,可挠性好,敷设方便。

2、光纤通信的缺点:(1)抗拉强度低。

(2)连接困难。

(3)怕水。

1.2 简述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1)光纤光缆、(2)光源(光发送机)、(3)光检测器(光接收机)、(4)无源器件、(5)光放大器(光中继器)。

1.4为什么使用石英光纤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工作波长只能选择850nm、1310nm、1550nm三种?由于目前使用的光纤均为石英光纤,而石英光纤的损耗——波长特性中有三个低损耗的波长区,即波长为850nm、1310nm、1550nm三个低损耗区。

为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波长只能是选择在这三个波长窗口。

2.1 光纤传输信号产生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光纤的损耗系数对通信有什么影响?1、光纤产生能量衰减的原因包括:(1)吸收、(2)散射和(3)辐射。

2、光纤的损耗系数会导致信号功率损失,造成信号接收困难。

2.2 在一个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波长为1550nm,光波经过5km长的光纤线路传输后,其光功率下降了25%,则该光纤的损耗系数为多少?2.3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为什么会产生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损耗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瑞利散射是由于光纤内部的密度不远匀引起的,从而使折射率沿纵向产生不均匀,其不均匀点的尺寸比光波波长还要小。

光在光纤中传输时,遇到这些比波长小,带有随机起伏的不均匀物质时,改变了传输方向,产生了散射。

2、瑞利散射损耗的大小与成正比。

2.4 光纤中产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色散对通信有什么影响?1、光纤的色散是由于光纤中所传输的光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的群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传输信号畸变的一种物理现象。

2、色散会导致传输光脉冲的展宽,继而引起码间干扰,增加误码。

光纤通信(第3版)第5章 光探测及光接收机

光纤通信(第3版)第5章 光探测及光接收机

IP q h R Pin h q
19
IP Pin
式中 焦耳,是电子电荷, 常数, 是入射光频率。由此式可以得到响应度
R
q 16 10 .
h 6.63 10
34
(5.1.3) 焦耳-秒,是普朗克
式中
c/v
q h 124 .
(5.1.4)
编著 7
《光纤通信》(第3版) 原荣 编著 12
hc 1.24 c Eg Eg
图5.2.2 PIN光电二极管的波长响应曲线
量子效率 90% 1.0 0.8 响 应 度 (R ) Si 0.6 0.4 0.2 0 600 800 1000 Ge 30% InGaAsP 10% 70% InGaAs 50%
通常用平均雪崩增益 M 来表示 APD 的 倍增大小, M 定义为
M IM IP
式中 I P 是初始的光生电流,I M 总输出电流的平均值。 反向偏压有关。
《光纤通信》(第3版) 原荣 编著
(5.2.4) 是倍增后的
M
也与结上所加的
18
5.2.3 响应带宽
响应带宽 f 为
f 3dB 0.35
20
上升时间定义
Vin 1.0 Vin 0 t 线性系统 R i C V out V out 0 0.9 0.1 0 Tr 90% t 10%

Tr=0.7
(a) 阶跃脉冲作用于线性系统
(b)方波作用于 线性系统
上升时间定义为输入阶跃光功率时,探测器输出 光电流最大值的 10 % 到 90 % 所需的时间。
《光纤通信》(第3版) 原荣 编著
15
+ 电极 SiO2 N+ (a) 雪 崩 光 电 二 入 射 光 极 管 ( APD hv > Eg )的结构 P E Vr

光纤通信(第三版)教学教材

光纤通信(第三版)教学教材

光纤通信(第三版)教学教材光纤通信(第三版)第一章1用光导纤维进行通信最早在哪一年由谁提出?用光导纤维进行通信最早在1966年由英籍华人高锟提出 2光纤通信有哪些优点?光纤通信的优点是: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损耗小、中继距离长;重量轻、体积小;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泄漏小、保密性好;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3简述通信网络的份层结构. 4比较光在空气和光纤中传输的速度,哪个传输得快?光在光纤中传输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输得慢,慢n 倍,n 是光纤纤芯折射率。

5简述抗反射膜的工作原理/复接层层) /网络层 OADM: OXC :o 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当光入射到光电器件的表面时总会有一些光被反射回来,除增加耦合损耗外,还会对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在器件表面镀一层电介质材料,以便减少反射 6简述电介质镜的工作原理电介质镜由数层折射率交替变化的电介质材料组成,从界面上反射的光相长干涉,使反射光增强,如果层数足够多,波长为的反射系数接近17简述分光镜的工作原理两个三角棱镜A 和C 被一层低折射率薄膜B 分开,此时A 中的一些光线穿过薄膜B 进入C ,然后从立方棱镜出去。

由于A 镜斜面阻止全反射的作用,导致产生透射光束,因此入射光束被分成两束。

两种光束能量分配的比例取决于薄膜层厚度和它的折射率。

8说明为什么布拉格衍射的条件是sin d m θλ=?假定入射光束是平行波,因此裂缝变成相干光源。

并假定每个裂缝的宽度a 比把裂缝分开的距离d 更小,从两个相邻裂缝以角度θ发射的光波间的路经差是d sin θ9说明半波片相位延迟的工作原理假如 L 是晶体片的厚度,寻常光(o )和非寻常光(e )通过晶体经历的相位变化不同。

于是出射光束和分量通过相位延迟片产生的相位差是φ = π是半波长延迟10说明平面介质波导传输单模光线的条件波导中有一个允许在其中传输的最大模数。

最大模数m 必须满足等式A:()φ-≤V m 2 等式B :()2122212n n aV -=λπV 数也叫V 参数,或归一化频率,在平面波导中也叫归一化厚度。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提供下载,来⾃⽹络。

相关信息:【作者】(美)Gerd Keiser【格式】超星转成的pdf【译者】李⽟权等【 ISBN 】7-5053-7637-3【出版社】电⼦⼯业出版社【系列名】国外电⼦通信教材【出版⽇期】2002年7⽉【版别版次】2002年7⽉第⼀版第⼀次印刷【简介】本书是⼀本系统介绍光纤通信知识的专著。

全书共分为13章,内容涉及光纤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的⼯作原理及⼯作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器的⼯作原理和性能、WDM系统原理、光⽹络以及光纤通信系统测量。

本书理论体系严谨,内容深⼊浅出,并且紧密联系实际,是通信⼯程及相关专业⾼年级本科⽣、研究⽣的⼀本好教材,也是通信⼯程师的⼀本很好的参考书。

【⽬录】第1章光纤通信总览1.1 基本的⽹络信息速率1.2 光纤光学系统的演进1.3 光纤传输链路的基本单元1.4 仿真与建模⼯具1.4.1 仿真和建模⼯具的特征1.4.2 编程语⾔1.4.3 PTDS仿真和建模⼯具1.5 本书的使⽤和扩展1.5.1 参考资料1.5.2 CD—ROM中的仿真程序1.5.3 光⼦学实验室1.5.4 基于Web的资源参考⽂献第2章光纤:结构、导波原理和制造2.1 光的特性2.1.1 线偏振2.1.2 椭圆偏振和圆偏振2.1.3 光的量⼦特性2.2 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2.3 光纤模式和结构2.3.1 光纤分类2.3.2 射线和模式2.3.3 阶跃折射率光纤结构2.3.4 射线光学表述2.3.5 介质平板波导中的波动解释2.4 圆波导的模式理论2.4.1 模式概述2.4.2 对关键的模式概念的归纳2.4.3 麦克斯韦⽅程2.4.4 波导⽅程式2.4.5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波动⽅程2.4.6 模式⽅程2.4.7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模式2.4.8 线偏振模2.4.9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功率流2.5 单模光纤2.5.1 模场直径2.5.2 单模光纤中的传播模2.6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结构2.7 光纤材料2.7.1 玻璃纤维2.7.2 卤化物玻璃纤维2.7.3 有源玻璃纤维2.7.4 硫属化合物玻璃纤维2.7.5 塑料光纤2.8 光纤制造2.8.1 外部汽相氧化法2.8.2 汽相轴向沉积法2.8.3 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2.8.4 等离⼦体活性化化学汽相沉积法2.8.5 双坩埚法2.9 光纤的机械特性2.10 光缆习题参考⽂献第3章光纤中的信号劣化3.1 损耗3.1.1 损耗单位3.1.2 吸收损耗3.1.3 散射损耗3.1.4 弯曲损耗3.1.5 纤芯和包层损耗3.2 光波导中的信号失真3.2.1 信息容量的确定3.2.2 群时延3.2.3 材料⾊散3.2.4 波导⾊散3.2.5 单模光纤中的信号失真3.2.6 偏振模⾊散3.2.7 模间⾊散3.3 梯度折射率光波导中的脉冲展宽3.4 模式耦合3.5 单模光纤的优化设计3.5.l 折射率剖⾯3.5.2 截⽌波长3.5.3 ⾊散计算3.5.4 模场直径3.5.5 弯曲损耗习题参考⽂献第4章光源4.1 半导体物理学专题4.1.1 能带4.1.2 本征材料和⾮本征材料4.1.3 pn结4.1.4 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4.1.5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4.2 发光⼆极管(LED)4.2.1 LED的结构4.2.2 光源材料4.2.3 量⼦效率和LED的功率4.2.4 LED的调制4.3 半导体激光器4.3.1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和阈值条件4.3.2 半导体激光器的速率⽅程4.3.3 外量⼦效率4.3.4 谐振频率4.3.5 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和辐射⽅向图4.3.6 单模激光器4.3.7 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4.3.8 温度特性4.4 光源的线性特性4.5 模式噪声、模分配噪声和反射噪声4.6 可靠性考虑习题参考⽂献第5章光功率发射和耦合5.1 光源⾄光纤的功率发射5.1.1 光源的输出⽅向图5.1.2 功率耦合计算5.1.3 发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5.1.4 稳态数值孔径5.2 改善耦合的透镜结构5.2.1 ⾮成像微球5.2.2 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5.3 光纤与光纤的连接5.3.1 机械对准误差5.3.2 光纤相关损耗5.3.3 光纤端⾯制备5.4 LED与单模光纤的耦合5.5 光纤连接5.5.1 连接⽅法5.5.2 单模光纤的连接5.6 光纤连接器5.6.1 连接器的类型5.6.2 单模光纤连接器5.6.3 连接器回波损耗习题参考⽂献第6章光检测器6.1 光电⼆极管的物理原理6.1.1 pin光电⼆极管6.1.2 雪崩光电⼆极管6.2 光检测器噪声6.2.1 噪声源6.2.2 信噪⽐6.3 检测器响应时间6.3.1 耗尽层光电流6.3.2 响应时间6.4 雪崩倍增噪声6.5 InGaAsAPD结构6.6 温度对雪崩增益的影响6.7 光检测器的⽐较习题参考⽂献第7章光接收机7.1 接收机⼯作的基本原理7.1.1 数字信号传输7.1.2 误码源7.1.3 接收机结构7.1.4 傅⾥叶变换表⽰7.2 数字接收机性能7.2.1 误码概率7.2.2 量⼦极限7.3 接收机性能的详细计算7.3.1 接收机噪声7.3.2 散弹噪声7.3.3 接收机灵敏度计算7.3.4 性能曲线7.3.5 ⾮零消光⽐7.4 前置放⼤器的类型7.4.1 ⾼阻抗FET放⼤器7.4.2 ⾼阻抗双极晶体管放⼤器7.4.3 互阻抗放⼤器7.4.4 ⾼速电路7.5 模拟接收机习题参考⽂献第8章数字传输系统8.1 点到点链路8.1.1 系统考虑8.1.2 链路的功率预算8.1.3 展宽时间预算8.1.4 第⼀窗⼝传输距离8.1.5 单模光纤链路的传输距离8.2 线路编码8.2.1 NRZ码8.2.2 RZ码8.2.3 分组码8.3 纠错8.4 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8.4.1 模式噪声8.4.2 模分配噪声8.4.3 凋嗽8.4.4 反射噪声习题参考⽂献第9章模拟系统9.1 模拟链路概述9.2 载噪⽐9.2.1 载波功率9.2.2 光检测器和前置放⼤器的噪声9.2.3 相对强度噪声(RIN)9.2.4 反射对RIN的影响9.2.5 极限条件9.3 多信道传输技术9.3.1 多信道幅度调制9.3.2 多信道频率调制9.3.3 副载波复⽤习题参考⽂献第10章 WDM概念和器件10.1 WDM的⼯作原理10.2 ⽆源器件10.2.1 2x 2光纤耦合器10.2.2 散射矩阵表⽰法10.2.3 2x 2波导辊合器10.2.4 星形精合器10.2.5 马赫—曾德尔⼲涉仪复⽤器10.2.6 光纤光栅滤波器10.2.7 基于相位阵列的WDM器件10.3 可调谐光源10.4 可调谐滤波器10.4.1 系统考虑10.4.2 可调谐滤波器的类型习题参考⽂献第11章光放⼤器11.1 光放⼤器的基本应⽤和类型11.1.1 ⼀般应⽤11.1.2 放⼤器的类型11.2 半导体光放⼤器11.2.1 外泵浦11.2.2 放⼤器增益11.3 掺饵光纤放⼤器11.3.1 放⼤机制11.3.2 EDFA的结构11.3.3 EDFA的功率转换效率及增益11.4 放⼤器噪声11.5 系统应⽤11.5.1 功率放⼤器11.5.2 在线放⼤器11.5.3 前置放⼤器11.5.4 多信道运⽤11.5.5 在线放⼤器增益控制11.6 波长变换器11.6.1 光栅波长变换器11.6.2 光波混合波长变换器习题参考⽂献第12章光⽹络12.1 基本⽹络12.1.1 ⽹络拓扑12.1.2 ⽆源线形总线的性能12.1.3 星形结构的性能12.2 SONET/SDH12.2.1 传输格式和速率12.2.2 光接⼝12.2.3 SONET/SDH环12.2.4 S0NET/SDH⽹络12.3 ⼴播选择WDM⽹络12.3.1 ⼴播选择单跳⽹12.3.2 ⼴播选择多跳⽹12.3.3 洗牌⽹多跳⽹12.4 波长路由⽹12.4.1 光交叉连接12.4.2 波长变换器的性能评估12.5 ⾮线性对⽹络性能的影响12.5.1 有效长度与⾯积12.5.2 受激拉曼散射12.5.3 受激布⾥渊散射12.5.4 ⾃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12.5.5 四波混频12.5.6 ⾊散管理12.6 WDM⼗EDFA系统的性能12.6.1 链路带宽12.6.2 特定BER所需的光功率12.6.3 串扰12.7 孤⼦12.7.1 孤⼦脉冲12.7.2 孤⼦参数12.7.3 孤⼦宽度和间隔12.8 光CDMA12.9 超⾼容量⽹络12.9.1 超⼤容量WDM系统12.9.2 ⽐特间插光TDM12.9.3 时隙光TDM习题参考⽂献第13章测量13.1 测量标准和测试过程13.2 测试设备13.2.1 光功率计13.2.2 光衰减器13.2.3 可调谐激光器13.2.4 光谱分析仪13.2.5 光时域反射仪13.2.6 多功能光测试系统13.3 损耗测量13.3.1 截断法13.3.2 插⼊损耗法13.4 ⾊散的测量13.4.1 模间⾊散13.4.2 模间⾊散的时域测量13.4.3 模问⾊散的频域测量13.4.4 ⾊度⾊散13.4.5 偏振模⾊散13.5 0TDR的场地应⽤13.5.1 0TDR轨迹13.5.2 损耗测量13.5.3 光纤故障定位13.6 眼图13.7 光谱分析仪的应⽤13.7.1 光源特性13.7.2 EDFA增益与噪声系数的测试习题参考⽂献附录A 国际单位制附录B 常⽤的数学关系附录C 贝塞⽿函数附录D 分贝附录E 通信理论专题附录F ⾊散因⼦。

第1章 概述2013Apr

第1章 概述2013Apr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光纤 光源 光中继器或 光放大器 光纤 光探 测器
光发射机 信 息 复用 器 调制 器
光接收机 解调 器 解复 用器 信 息
光发射机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注入光纤传输。 光接收机的作用是把经光纤传输后的微弱光信号转变为电 信号,对其放大并解调出原基带信号。 光中继器的作用是对经光纤传输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 光中继器有光-电-光中继器和全光中继器。 《光纤通信》(第3版) 原荣 编著
(5) 泄漏小、保密性好
在现代社会中,不但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情 报需要保密,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情报也已成为竞 争对手的窃取目标。因此,通信系统保密性能是 用户往往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现代侦听技术已 能做到在离同轴电缆几公里以外的地方窃听电缆 中传输的信号,可是对光缆却困难得多。因此, 要求保密性高的网络不能使用电缆。 在光纤中传输的光泄漏非常微弱,即使在弯曲地 段也无法窃听。没有专用的特殊工具,光纤不能 分接,因此信息在光纤中传输非常安全,对军事、 政治和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
(4)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光纤由电绝缘的石英材料制成,光纤通信线路不受各种电 磁场的干扰和闪电雷击的损坏。所以无金属加强筋光缆非 常适合于存在强电磁场干扰的高压电力线路周围、油田、 煤矿和化工等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 而电缆系统,在使用中至少可能遇到几种直接的电气危害: (1) 因电缆和部件上累积的静电放电; (2) 耦合到电缆系统上的高频电磁场; (3) 部件和接地点间的电位差。 这些危害可能导致 LAN 部件甚至联网计算机的损坏。 在我国,已有不少 LAN 遭到雷击导致计算机和 LAN 部件 损坏的情况。
《光纤通信》(第3版) 原荣 编著
光纤的进展情况
1970年 光纤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康宁公司 按照高锟的思路,生产出了20 dB/km的石英光纤 1972年 该公司生产的多模光纤损耗已下降到 4dB/km ; 1973年 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生产的光纤损 耗为 2.5 dB/km,1974年已下降到 1.1 dB/km; 1976年 日本 NTT 公司已减小到 0.47 dB/km; 80年代初 单模光纤在波长 1550 nm 的损耗已降 到 0.2 dB/km,接近了石英光纤的理论损耗极限; 目前G.654光纤的损耗是0.151 dB/km 。

光纤通信系统 第3版 沈建华 第九章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性能新

光纤通信系统 第3版 沈建华 第九章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性能新

21
比特误码率
误码率的数值通常可用 n×10-P 的形式表示,其 中P为一整数。对于数字系统来说,实际上指的是比 特误码率 (BER) ,它是指每个码元为 1 比特时的误码 率,其表达式为:
差错比特数 比特误码率 BER = (9-2) 总比特数
22
考察误码率的重要意义
误码率是衡量数字系统传输质量好坏的一个主 要指标。对于不同的通信业务,误码的影响后果也 不同。 对误码发生的形态和原因、误码的评定方法以 及误码全程指标的确定和在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合理 分配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提供光纤数 字传输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27500km 1250km 25000km 1250km
LE 本地级 T 15% 中级 15%
ISC 高级 40%
ISC 中级 15%
LE
本地级 15%
T
32
(2)高比特率数字通道的性能
误码性能参数 G.826 性能参数是以“块”为基础的一组参数。所 谓“块”指一系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当同一块内 的任意比特发生差错时,就称该块是差错块。 ITU-T所规定的3个高比特通道误码性能参数如下: 误块秒比(ESR) 严重误块秒比(SESR) 背景误块比(BBER)
18
光通道色散
应用代码 目标传输距 离(km) 最大色散 (ps/nm)
L
80
V
120
U
160
nV3-y.2 nL5-y.2
360 7200 400 8000
nV5-y.2
600 12000
nL8-y.2
640 12800
1600 2400 3200
表中所给出的无线路放大器和有线路放大器 WDM系统在G.652光纤上的光通道色散限值,目标 距离的计算中假设光纤的色散系数是20ps/nm.km ,比G.652光纤的实际色散系数值略大,也是基于 最坏值的考虑。

《光纤通信 (第三版) 》Gerd Keiser著交大第三次作业T_6023

《光纤通信 (第三版) 》Gerd Keiser著交大第三次作业T_6023

推荐使用教材:《光纤通信 (第三版) 》Gerd Keiser 著,李玉权译,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业二的知识点:第10-13章1. 论述为何WDM 系统中不易选用零色散点在1550nm 处的色散位移光纤(G.653)答:G.653色散位移光纤在C 波段和L 波段的色散一般为-1~3.5psnm •km ,在1550nm 是零色散,系统速率可达到20Gbit/s 和40Gbit/s ,是单波长超长距离传输的最佳光纤。

但是,由于其零色散的特性,在采用DWDM 扩容时,会出现非线性效应,导致信号串扰,产生四波混频FWM ,因此不适合采用DWDM 。

2. 一个WDM 光传输系统的信道间隔限制在500GHz ,在1536nm —1556nm 频带内可用波长信道为多少?答:3. 假设有一个EDFA 功率放大器,波长为1550nm 的输入信号功率为-1dBm ,得到的输出功率为27dBm.试求:(1)放大器的增益;(2)所需的最小泵浦功率。

答:(1) 135008.010501010≈⨯⨯⨯=∆∆=∆∆≈signal tune channel tune N λλλλ14.3dBm127log 10log 10)(10,10≈-==outs P P dB G(2)因为增益处于14dBm,查表得最小泵浦功率约为13mW4.根据EDFA所放置的位置,分别能用作哪三种放大?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区别何在?答:EDFA作用于在线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这三种。

特点在于增益高、带宽大、输出功率高、泵浦效率高、插入损耗低、对偏振态不敏感。

区别在于附加噪声使信号的SNR下降。

放大器带宽内增益谱不平坦影响多信道放大性能。

光放大器级联应用时,ASE噪声、光纤色散及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会累积。

5.简述光功率计,光衰减器,可调谐激光器和光频谱分析仪的基本功能。

答:光功率计用于测量绝对光功率或通过一段光纤的光功率相对损耗。

在光纤系统中,测量光功率是最基本的,非常像电子学中的万用表。

光纤通信(第3版)第7章 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通信(第3版)第7章 光纤传输系统

电信号
高频 载波
直接调制
SCM调制 SCM调制
外调制
《光纤通信》(第3版)原荣 编著
6
图7.1.3 频率调制以增加调制带宽换取 信噪比的降低
均 方 信 噪 比 /dB 60 50 40 30 20 10 10 基带信号
( SNR) b
载频 fc
( CNR) c 20 30 40 50 60 70
f 频率 /MHz
∆f
FM PM
解调
(∆ f )b
( SNR ) b 基带 信噪比 ( SNR ) b
( SNR ) b
∆φ
ASK 数 Pin 字 接收 机 噪声σ ( SNR ) c Eb N0 ( ∆ f )c 内用平均 在 调制载波功率与 RMS噪声之比度量 FSK PSK 解调
非归零码 NRZ
0 10 1 TTTT
T = 1 f = 2.7334 × 10 −15 s 。 已 知 脉 冲 宽 度 Tele=1ns
),所以在该脉冲宽度内的光周期数是 ( 10 −9 s ), 所以在该脉冲宽度内的光周期数是 N = Tele T = 10 −9 / 2.7334 × 10 −15 = 365 853
《光纤通信》(第3版)原荣 编著 10
+V 二进制码: 二进制码: 非归零码 ) (NRZ) 0 1 0 1 1 0 t T 2T 3T 4T 5T
• 大多数高性能干线系统使用扰码的 大多数高性能干线系统使用扰码的NRZ码 , 如 码 SDH 干线。 干线。 • 这种码型最简单,带宽窄,SNR 高,线路速率不 这种码型最简单,带宽窄, 增加,没有光功率代价,无需编码, 增加 , 没有光功率代价 , 无需编码 , 只要一个扰 码器即可,使其最适合长距离系统应用。 码器即可,使其最适合长距离系统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沈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光纤通信》作业(2016.1.30)1.1 光纤通信有哪些特点?1、光纤通信的优点:(1)传输容量大。

(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3)信号泄漏小,保密性好。

(4)节省有色金属。

(5)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6)重量轻,可挠性好,敷设方便。

2、光纤通信的缺点:(1)抗拉强度低。

(2)连接困难。

(3)怕水。

1.2 简述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1)光纤光缆、(2)光源(光发送机)、(3)光检测器(光接收机)、(4)无源器件、(5)光放大器(光中继器)。

1.4为什么使用石英光纤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工作波长只能选择850nm、1310nm、1550nm三种?由于目前使用的光纤均为石英光纤,而石英光纤的损耗——波长特性中有三个低损耗的波长区,即波长为850nm、1310nm、1550nm三个低损耗区。

为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波长只能是选择在这三个波长窗口。

2.1 光纤传输信号产生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光纤的损耗系数对通信有什么影响?1、光纤产生能量衰减的原因包括:(1)吸收、(2)散射和(3)辐射。

2、光纤的损耗系数会导致信号功率损失,造成信号接收困难。

2.2 在一个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波长为1550nm,光波经过5km长的光纤线路传输后,其光功率下降了25%,则该光纤的损耗系数为多少?2.3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为什么会产生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损耗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瑞利散射是由于光纤内部的密度不远匀引起的,从而使折射率沿纵向产生不均匀,其不均匀点的尺寸比光波波长还要小。

光在光纤中传输时,遇到这些比波长小,带有随机起伏的不均匀物质时,改变了传输方向,产生了散射。

2、瑞利散射损耗的大小与成正比。

2.4 光纤中产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色散对通信有什么影响?1、光纤的色散是由于光纤中所传输的光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的群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传输信号畸变的一种物理现象。

2、色散会导致传输光脉冲的展宽,继而引起码间干扰,增加误码。

对于高速率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而言,色散是限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2.5 光纤中色散有几种?单模传输光纤中主要是什么色散?多模传输光纤中主要存在什么色散?1、从产生机理而言,光纤中的色散主要包括:(1)材料色散、(2)波导色散和(3)模式间色散。

2、单模光纤中主要是波导色散。

3、多模光纤中主要是模式间色散。

注:偏振模色散可以理解为是:特殊的模式色散,但在速率较低的系统中影响较小。

2.8 何谓模式截止?光纤单模传输的条件是什么?单模光纤中传输的是什么模式?其截止波长为多大?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线性极化模LP11模对应的是什么矢量模?1、对每一个传播模来说,在包层中它应该是衰减很大,不能传输。

如果一个传播模,在包层中不衰减,也就是表明该模是传过包层而变成了辐射模,则就认为该传播模被截止。

所以一个传播模在包层中的衰减常数W=0时,表示导模截止。

2、单模光纤传输条件:归一化频率V≤2.4053、单模光纤中传输的是LP01模,对应的矢量模是HE11模。

4、截止波长由下式计算:5、LP11模对应的矢量模是:TE01, TM01, HE21。

3.4 已知半导体材料GaAs(镓砷)的禁带宽度Eg=1.43ev,InGaAsP(铟镓砷磷)的Eg=0.96ev,分别求由这两种材料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波长。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1ev=1.6×10-19J)1、(1)镓砷GaAs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频率为:(2)、发射波长为:2、(1)铟镓砷磷InGaAsP组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频率为:(2)发射波长为:3.6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对LD驱动电路和偏置电路有什么要求?在LD驱动电路中为什么一定要加偏置电流?偏置电流应加多大才合适?若偏置电流加得过大或过小,对LD的调制特性会产生什么影响?1、对LD驱动电路和偏置电路的要求是:(1)输出的光脉冲峰值保持恒定。

(2)光脉冲的通断比应>>10。

(3)激光发射的时间必须远短于码无时间。

(4)采用阻尼电路以避免张弛振荡。

2、因为半导体激光器(LD)是阈值器件,只有外加驱动电流超过阈值后,才能发出激光,为使得较小的数据电流亦可产生足够的光输出,因此,需要加偏置电流。

3、偏置电流的选取原则是略小于阈值电流。

4、(1)偏置电流太小了,需要较大的数据电流才能满足阈值条件。

(2)偏置电流太大了,会引起消光比性能下降,同时,较高的电流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以及寿命的缩短。

3.7某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半导体激光器(LD)的输出光功率慢慢下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1、激光器的阈值电流会随温度升高及老化(使用时间长)而提高,阈值电流增加以后,输出光功率就会下降。

所以输出光功率慢慢下降,原因可能是:(1)温度升高,(2)使用时间长(老化)。

2、(1)如果是温度升高引起输出光功率慢慢下降,可以使用自动温度控制电路(ATC)致冷来解决。

(2)如果是使用时间长(老化)引起输出光功率慢慢下降,可以使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APC)增加偏置电流来解决。

3.9 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选择线路码型时,要考虑哪几个因素?字变换码(mBnB码)和插入码(Mb1H码)各有什么特点?采用mBnB码或Mb1H码时,线路码速将比原来的信号码速提高多少?某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信息码速为139.264Mbit/s,若采用5B6B码其线路码速为多少?若采用4B1H线路码速又为多少?1、线路码型选取的基本原则包括:1)应有足够的定时含量,即应尽量减少连“0”和连“1”数,便于时钟提取。

2)应有不中断业务,进行误码检测的能力。

3)应力求降低线路传输的码率,或线路传输码率的提高应尽可能少。

4)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满足一定接收机性能所需检测的光功率最小。

5)应具有尽可能简单和经济的变换方案。

6)传输中发生误码时,误码扩散范围和误码增值低。

常用的线路码型包括:(1)扰码、(2)字变换码和(3)插入码三种类型。

2、(1)字变换码(mBnB码)的特点:将输入二进制码分解成一个“码字”,输出用对应的另一种“码字”来代替。

常用字变换码为mBnB码,即将输入码流每m比特为一组,然后变换成另一种排列规则的n比特为一组的码流。

字变换码中的n、m均为正整数,且n>m。

(2)插入码(mB1H码)的特点:把输入原始码流分成每m比特(mB)一组,然后在每组mB码末尾按一定的规律插入一个码,组成m+1个码为一组的线路码流。

根据插入码的规律,可以分为:①mB1C码②mB1H码③mB1P码等。

(3)除扰码外,字变换码和插入码都会提高线路传输速率。

3、(1)采用mBnB码时,线路码速将比原来的信号码速提高n/m倍。

(2)采用mB1H码时,线路码速将比原来的信号码速提高(m+1)/m倍。

4、(1)采用5B6B码时,线路码速为:139.264×6/5=167.1168 Mbit/s。

(2)采用4B1H码时,线路码速为:139.264×(4+1)/4=174.08 Mbit/s。

4.1 光纤通信系统对光检测器有什么要求?比较PIN 和APD各自的特点。

1、光纤通信系统对光检测器的主要要求包括:(1)灵敏度高。

(2)响应速度快。

(3)噪声小。

(4)稳定可靠。

2、(1)PIN的特点:增大了耗尽区的宽度,减小了扩散运动的影响,提高了响应速度。

绝大部分的入射光在本征层内(I层内)被吸收(受激吸收),并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

PIN用于短距离小容量光纤通信系统。

PIN没有增益,用在灵敏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APD的特点:电子—空穴对多次碰撞产生雪崩光倍增效应。

APD是有增益的光电二极管,在光接收机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场合,用APD有利于延长系统的传输距离。

APD 用于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

4.2.光敏二极管为什么必须工作在反向偏压状态?1、在扩散区内,因为光生载流子的扩散速度比耗尽区内光生载流子的漂移速度慢得多,这部分光生载流子的扩散运动的时延,将使检测器输出电流脉冲后沿的拖尾加长,这影响了光敏二极管的响应时间,就限制了光电转换速度。

2、在反向偏压情况下,增加了耗尽区的宽度,缩小了耗尽区两侧扩散区的宽度,从而减小了光生电流中的扩散分量,反向偏压也增强了耗尽区内的电场,加快了光生载流子的漂移速度,有利于加快光敏二极管的响应时间。

4.4 何谓暗电流?暗电流是怎么产生的?暗电流的存在对信号的接收会产生什么影响?1、处于反向偏压下的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在无光照时,仍有电流流过,这部分电流称为暗电流。

2、暗电流是由载流子的热扩散形成的,或者是由器件表面和内部的缺陷以及有害的杂质引起的。

暗电流的大小由半导体材料及掺杂浓度决定。

3、暗电流与光源无信号时的残留光一样,在接收机中产生噪声。

暗电流的存在限制了光敏二极管所能检测的最小光功率,也就是降低了接收机的灵敏度。

4.5 试述雪崩光敏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

何谓“雪崩效应”?APD电流增益系数G与什么有关?1、处于反向偏置的耗尽层光电二极管,当外加的反向偏压不断增加时,耗尽层内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得到加速,获得很大的功能。

高能的截流子与半导体晶体内的原子相碰撞,将束缚在价带中的电子激发到民带,从而在耗尽层内产生新的电子一空穴对,这种现象称为碰撞电离。

碰撞电离的第二代载流子在耗尽层的强电场的加速下,再次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第三代载流子。

2、碰撞电离的反复循环使耗尽层内的载流子数雪崩似的急剧增加,通过二极管的电流也就猛增,这就是雪崩倍增效应。

3、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就是利用雪崩倍增效应实现内部电流增益的半导体光电转换器件。

4、APD的电流增益系数G一般在40~100之间,其变化规律与外加的偏压有关。

5.1 光纤连接器应用在什么地方?影响光纤连接器损耗的因素有哪些?1、光纤连接器是使一根光纤与另一根光纤之间完成活动连接的器件,主要用于光源器件尾纤输出或光电检测器尾纤输入与传输光纤之间的连接。

2、光纤连接时,引起的损耗与多种因素有关,诸如:(1)光纤的结构参数(如纤芯直径、数值孔径等)、(2)光纤的相对位置(如横向位移、纵向间隙等)以及(3)端面状态(如形状、平行度)等。

5.2 光纤连接器有哪些种类,叙述F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原理。

1、光行连接器的种类有:(1)FC型光纤连接器;(2)SC型光纤连接器;(3)ST 型光纤连接器;(4)双锥型连接器;(5)DIN光纤连接器;(6)MT-RJ型连接器;(7)LC型连接器;(8)MU型连接器。

2、F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原理:其外部加强方式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