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深圳大学文学院708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深圳大学文学院708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2009年深圳大学文学院708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醒世姻缘传》

答:《醒世姻缘传》是明代西周生所作长篇小说,全书共百回,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腐败官场和浅薄世风这两大社会黑暗的症状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是一部杰出的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其在塑造人物、梳理故事等手法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2.前后七子

答:前后七子是明朝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下产生的文学群体,其中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与王廷相,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后七子包括王世贞、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与梁有誉,其中以王世贞声望和影响最大。前后七子在明代文学复古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古的旗帜下,他们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创作影响所形成的萎靡不振的文学局面,前后七子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主义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给民间俗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在他们的复古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

3.明清传奇

答:传奇是南戏系统各剧种剧本的总称,明清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盐、余姚、

弋阳、昆山等声腔及由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较之杂剧明清传奇在音律格律化、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明中期出现的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是其代表作品。

二、简答题

1.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答: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作为中国女性写作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环节,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以其文学探索的先锋性、思想内容的前卫性而具有特殊的文学史地位,对于女性解放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

当代女性写作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复苏开始,用躯体语言对女性隐秘的生命体验和感官欲望进行惊世骇俗的审美表现,其创作主体从自觉地女性立场出发,努力摆脱对男性话语的依附关系,以女性独有的表意方式,建构性别色彩鲜明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其实质就在于对男权文化的挣脱与对抗。舒婷《致橡树》以鲜明的女性立场,宣告女性主体人格意识的觉醒,成为一代女性的爱情宣言;王安忆《小城之恋》、铁凝《棉花垛》展示了反男性权威的女性主义态度;伊蕾、翟永明等人的诗歌都带有鲜明而深刻的女性印记。女性作家们以诗性写作、躯体修辞和欲望叙事的创作手段最大限度地阐释了生命个性、张扬的自由精神。

(2)从父权结构到主体建构

揭破女性在男性中心社会遭受压抑和禁锢的真相,从而对传统父权文化秩序实施解构、

反叛和颠覆,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又一主要特点。女性主义小说,在于纠正历史形成的带有深刻文化烙印的性别歧视与女性的自我屏蔽,建构女性主体性和主体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女作家从鲜明女性立场出发的对于新女性独立之个性、自由之精神的浓墨重彩的阐释和张扬。王安忆的《长恨歌》、徐坤的《女娲》等作品,其女主角无论是在怎样的政治风云变幻中,其同样的悲剧命运轮回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女性作家们站在人性的高度上,试图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发现女性的悲剧是超政治的“性别悲剧”。王安忆的“三恋”《锦绣谷之恋》、《小城之恋》与《荒山之恋》体现了新女性从压抑到放纵、由欲望对象到欲望主体的自我改造和生命更新,表征着女性生命意识的全面复苏。

(3)从女权理论到文学实践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女权理论、女权思潮的影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西方女权理论与女权思潮的渗透,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当代女作家因有西方女权理论的照耀和女权思潮的浸淫,而使其创作表现出鲜明的性别自觉和话语自觉,不少女作家的创作明显表现出与西方女权理论的某种对应关系,表现出理论对创作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就是一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她以其出色的艺术才能和什么的理论感悟能力,用女性自传或准自传的记录形式写作而成这部关于女人成长的小说,从写作时间的意义上完成了对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认同和代入的过程,她在艺术上的卓绝勇气和她的奇妙的女性语言的生成方式,以及其随意而散漫的小说构架正是埃莱娜·西苏所认定的女性躯体写作特征。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自“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之后的又一轮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女权启蒙,借助其强大的思潮推动,女性的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女性的社会进步,必将得到更大的突破性发展,这也正是女性主义

文学价值追求的最根本目的所在。

2.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答: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诗风古朴,而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之风,开始追求声色。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的差异开始的。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写意到摹象,田园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陶渊明的诗歌体现“率真”、“任情”的美学追求。从其作品看他对自己形象的塑造、率真、任情,不掩饰、不做作,不为世俗左右,我行我素,倒像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驱。他要自己的作品都能胸中自然流出,因此,陶渊明对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都融会在自己田园诗的创作中,人们可以透过其作品看到他高尚的“人格”,《归园田居》、《怀古田舍》等均率性而发,毫无掩饰。

谢灵运则不同,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真实地再现出来。如其《入彭蠡湖口》刻画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鸣之声,对自然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