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
山地建筑给排水设计特点分析44
山地建筑给排水设计特点分析摘要: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尊重自然,并学习利用其独特的环境和条件来确定设计目标。
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在尊重自然的同时,也要注意与自然的融合,并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
既要考虑建筑物的最终使用,也要考虑技术处理等问题,既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又要建设符合实际需要的建筑物。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如何将这些问题结合起来处理就成了山区建筑管道铺设、坡度选择、材料选择和各种地形地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字:给排水;山地建筑;设计难点;解决措施前言山地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不同于平地建筑给排水设计,不能简单地套用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需要给排水设计者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创造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本文介绍了山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思路,本文通过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设计经验,为同类山地工程提供借鉴。
1山地建筑给排水设计易出现的难题1.1水压问题山区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比普通建筑物更易产生水压问题。
山区建筑因其本身地势较高,若再加上高层建筑,就会出现高层供水压力不足的情况。
高层建筑虽然减少了用地面积,但同时给给排水工程设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供水水压越低,也就意味着住户楼层越高,用水越难满足住户的日常用水需要,对建筑物的声誉也有负面影响。
1.2给排水管道设计不规范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保证家庭用水,在住宅设计中需要设计更多的管道。
但是,一些建筑开发商为了牟利,采用小口径管道施工,容易造成水流速度过快,影响使用者用水的舒适度,同时也增加了水资源浪费,增加了管网能耗。
而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未对管道进行综合布线,未将给水管道与消防管道分开,管道错综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带来较大的维修困难,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便。
山地建筑的地形特点是落差大,纵向距离短,甚至常会出现垂直下降(标高突变)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建筑物落差处理的地方是相当多的。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摘要:山地建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与平地相比,山地的坡度较陡且地形起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山地建筑设计与建筑工程的难度。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建造山地住宅小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概述了山地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山地建筑研究的必要性和设计理念,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山地建筑的发展,并为山地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理念前言:土地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的发展,在给人类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也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问题,从而使得人类不断的向山地所求更多地生存空间。
现如今,如何开发和利用山地及其环境是人类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1.我国山地相关概况1.1山地占地面积大中国是多山之国。
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国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
占地面积广泛。
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市中,除了上海为纯平地外,其余各地均有山地分布,特别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更是普遍存在着山地,其中重庆是我国山地建筑的杰出代表,重庆被人们称作“山城”,整个市区所有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在山地开发和利用上值得其他多山城市借鉴,同时各地也得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的山地利用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开始建造在山地之上,使山地利用率开始逐年增加。
1.2东西部区域差异大我国地形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姿态,我国东部大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要地形,山地占地面积较小,并且海拔都比较低,土地资源丰富,各种建筑设施无需建造在山地之上。
然而,在我国中西部,山地广袤,主要地形也以山地,盆地和高原为主,有著名的武陵山区,秦岭,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海拔一般都比较高,地质较为复杂,本身可供人们居住的土地就比较少,并且有些还得用于农民耕地,交通道路用地,以及建造各种工厂厂房等。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也得到不断加快,可利用土地也随之逐渐的减少,人们也因此不得不谋求充分利用山地建造各种建筑,解决人们的住房和生活生产问题。
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人类进行建筑的最初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使人们更好的生存与生活下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已经超越了其物质性,在满足人类居住与使用的同时,而就其外观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人类赋予了建筑更深的精神内涵。
山地建筑作为地形复杂,建筑难度高,已经成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建筑类型之一。
本文分析了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研究山地建筑设计的必然性以及山地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山地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标签: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现状;展望地球上的山地面积要大于平原的面积,特别是在我国,山地面积更是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现代人为了能融入自然,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是出于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近几年对山地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越加活跃。
1 山地建筑设计概述山地建筑设计是指对山地的地貌特征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根据山地坡度的差异,对建筑进行布局,以达到错落有致的审美效果,使山地建筑能够与自然景观完美的结合。
山地建筑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地表式、地下式以及架空式。
同时,山地建筑还有地形复杂、地质不稳定、生物多样以及气候多变等特性。
山地建筑设计理论所包含的层面非常广泛,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山地建筑设计主要涵盖了建筑学、地理学、工程学、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等,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总结前人的山地建筑实践,不断丰富现代山地建筑的特征、方法、技术,并且研究与制定出对现代建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二是探索山地建筑设计的理论原则,不断丰富与完善山地建筑理念。
2 现状目前,国内外针对山地建筑设计的专著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多数国家并不以山地作为人口的聚居地。
但是世界各国对山地建筑研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这主要是从环境保护、旅游开放等角度来考虑的。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大学共同赞助成立了国际山地学会,并与1981年出版了《山地研究与发展》。
1983年,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成立了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背山面水”理念在岭南山地建筑中的运用——华为荔枝园项目中的小气候营造
于建筑通风,春夏季较热的空气吹过水面,降低空气温度的同时带动水汽上行促成降雨,雨水通过阳坡顺畅排走汇入河流或池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有研究表明,坡向作为重要地形因子,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水分分布,能够引起水热因子的系列变化,影响地上植物的发育,从而对植物群落类型等产生重要影响[1];建筑背靠山体,可以抵御秋冬季冷空气流,以上元素综合构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岭南建筑“岭南”广义上理解为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以南,以广东、广西与湖南、江西四省边境处的五岭山脉为界,与内陆相隔[2]。
关于岭南地区的气候属性,一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也有学者根据1959年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将广州、南宁、闽南均称为“南亚热带”,与岭北亚热带地区在气候上有较大不同,建筑具有典型的回应热带气候的技术特征[3]。
为适应其地域性所造成的炎热多雨、湿度高的气候特点,对室内空间起到自然通风的作用,在空间布局上有高度的要求[4]。
传统的岭南民居利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来达到通风的目的,以尽快排出室内潮湿闷热的空气[5]。
村落在选址上往往遵循“背山面水”的理念,坐北朝南,摘要 “背山面水”是中国传统理念中理想的择居基本模式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理念与实践基础。
以岭南山地建筑——华为荔枝园项目为例,展示了在“背山面水”理念蕴含的环境观念引导下,采取主动介入策略整理地形、布置建筑、建立山地标高体系,营造优质小气候环境。
体现出传统营造理念在现代的延续与应用。
关键词 背山面水;岭南山地建筑;小气候营造中图分类号 TU24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7.46Abstract The concept of “backing the mountain and facing the water” is one of the basic models for the ideal choice of resid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theories, which have a rich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basis. Huawei Lizhiyuan project, a mountainous building in Lingnan,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how to follow the environmental concepts embedded in the concept of “backing the mountain and facing the water”, and adopt proactive strategies to organize the topography, to arrange buildings and to establish a mountain height system, thereby creating a qualified microclimate. It reflects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in modern continuation and applicati on.Key words backing the mountain and facing the water; Lingnan mountain architecture; microclimate creati on1中国传统理念中的“背山面水”“背山面水”是中国传统理念中选择理想居住地的基本模式之一,其看似简单的模式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理念与传承数千年的实践基础。
基于设计结合自然理念的山地景观高差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设计结合自然理念的山地景观高差设计方法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促使人们对山地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其中地形由于其在任何景观中作为基本骨架的地位而成为了设计中最应优先考虑的问题,而高差则是山地地形设计研究因素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那么高差如何被妥善地处理,使景观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并且最大程度地考虑环保性和经济性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新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山地型景观高差处理的影响原则,依据山地型景观中高差处理的原则,给出几种处理山地型景观高差的设计方法,以此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山地型景观;景观设计;高差处理1.高差的概念高差是指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它在园林中体现的是一种竖向空间的变化关系。
它的存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高差的变化可以使地表特征更加丰富;还可以营造出小气候环境等。
2.山地型景观中高差处理的影响因素2.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其中地质构造(地形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等)是景观设计在对地形高差进行处理之前要首先分析的问题;而地表地质则是景观设计要重点注意的因素;地形地貌条件是一个基础条件对于处理高差,而且对高差处理的影响非常大[1];水文条件主要是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降水这三个方面,研究水文条件可以使设计者针对一些极具特性的自然水体合理地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附加特殊的景观效果。
2.2社会人文因素处理高差时之所以要考虑社会心理、文化背景,就是因为景观设计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是为了给人创造好的人居环境。
在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场所精神和场所特征以及处理手法给观者所带来的体验。
2.3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高差的处理。
科学技术水平主要分为信息技术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影响的是整个景观序列,工程技术则是影响的外部空间序列。
3.山地型景观中高差处理的原则3.1因地制宜原则它是所有设计者都应该去遵循的标准,因为只有以适应自然为前提并结合需要去设计,才能不过多的干扰自然,并顺应自然美的趋势,还能节省成本。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山地城市这样的特殊地形下,传统的平面交通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对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展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旨在强调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在山地城市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的目的是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总结了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推动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和支持。
2.正文2.1 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立体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立体结构和立体交通系统,将不同交通方式(如道路、轨道交通、步行道等)进行交叉连接,实现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住宅区中的山地景观设计
..
97 . .
首先是组 团的中心景观轴 也是保留的视线通廊 ,在这个 接近 2 0米 的视线通廊 中, 0 利用场地现有 的高差形 成多层次、
自然 丰 富 的景 观 轴 线 , 处 处 引 人 入 胜 , 互 相 渗 透 ,并 以跌 水 溪 流 、禅 意 水 台和 密 林 中 的 涌 泉 三 处 不 同 的 水 景 点 缀 其 中 , 在 材 质 选 择 和 植 物 配 置上 突 出 山 林 野 趣 的 主 题 。绿 化 空 间层 次 分 明 ,结 合 水 体 的 巧妙 设 计 , 使 坡 地 绿 化 以前 中 后 景 层 次
一
98 —
速 排 出 ,提 高 路 面 的 抗 滑 能 力 。 ( ) 屏 障 是 一 种 有 效 降低 交 通 噪 声 的 方 式 , 其 降 噪 3 声 但 能 力 往 往 被 夸 大 。 屏 障 实 际 的 有 效 插 入 损 失在 5 1 B A 声 ~ 0d () 之 间 ,对 于 临街 或 是 道 路 沿 线 的住 宅 建筑 来 说 , 应 用 声 屏 障 无 疑 是 噪 声 传 播 途 径 中 最 佳 的 降噪 措 施 ,但 对 于 高 层 建 筑 , 基 本 没 有 作 用 ,甚 至 会 导 致 声 场 上 扬 和 加 强 。
这 个 设 计 理 念 具体 到 实 际 中 , 可 分 为 五 个 部 分 。叠 石 理
水是 园林里必不可 少的要素,环境设计模拟大 自然 山体与 河 流 的各种形态 的将其浓 缩于景观当中 ,在花木的选择 中则 突 出山林野趣 ,注重乔灌草层 次,营造 原生态园林景致 。小 品 的设计朴实 , 富有人情味 。 材料色调 以棕黄色系 原始色 为主 , 切合金色 阳光 的主题 ,并适 当点缀红色、金棕色 、咖啡色及 黑色达到画龙 点睛 的效 果。由于现状存在很多高差 ,必定会 产生挡土墙 ,在挡 土墙 的设计上我们选择质朴粗犷 的材质 , 与立体绿化结合 ,使其 与环 境融为一体。
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分析
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是在山地环境下建造建筑物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山地环境的地形复杂多变,降水量大,地势起伏等特点都对室外给排水设计产生影响。
针对山地型建筑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室外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中,我们要了解在山地环境下,室外给排水设计的原则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应对降雨造成的径流和排水问题。
了解地形特点对室外给排水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措施。
探讨雨水收集利用在山地型建筑中的应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并减少排水系统的负担。
通过深入研究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可以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篇文章旨在对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山地环境下的建筑排水问题,为接下来的正文内容做好铺垫。
1.2 研究意义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山地型建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
有效的室外给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地处理雨水和废水,减少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山地型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合理设计的室外排水系统可以避免污水和垃圾对山地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山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3. 促进山地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室外给排水设计,可以提高山地型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质,推动山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推动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技术创新。
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涉及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 正文2.1 山地型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原则1. 合理规划水系布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围的地形和地势,合理规划建筑物周围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
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与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园林建设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山地园林景观的建设规模与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在追求山地园林景观经济美观的同时,也要注重与自然的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本文对山地园林景观的设计进行分析,研讨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与设计理念。
关键词:山地园林景观;设计;探讨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和地区美好环境与精神文化的形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我国山地众多,山地园林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设自然和谐、美观怡人的山地园林景观是设计师和建造者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自然发展相结合,运用全面的、系统的和生态的观念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1山地园林景观的特征1.1与居民生活联系密切。
我国山地面积大,很多地区的居民都是依山而居,居民建筑是山地园林景观中的点缀,也是组成山地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有些山地园林景观被开发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区,游客既可以欣赏山地园林的美景,又可以休息住宿,非常方便。
而且与其它景观不同的是,山地的地形比较多变,处在不同地方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让游客有着不同的感受。
1.2提供不同的景观画面。
山地园林虽然地形起伏,高低不平,交通较之平原较为不便,但是山地园林景观的立体画面感强,每走一步的视觉点都会发生变化,景观也会随之改变,游完一个山地园林景观,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视觉和心灵上的感受。
山地景观的空间变换大,山地轮廓层次变换多,在视觉上给游客一种不断变换的冲击,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山地园林景观独有的魅力。
1.3拥有复杂多变的道路。
山地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不平,这就决定了山地园林景观的道路布局不能走常规形式[1]。
山地园林景观中的道路布局是自由多样的,景观多是依地势而建,布局模式不固定,形成很多自由发展的景观空间。
在中小城镇地区,山地园林景观设计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形成不同的入口,不同的道路,从三维的角度创造出景观的空间围合,这样让游客与山地园林景观有了不同的接触面,增加了人们与自然的交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第一部分:山地建筑设计的背景和概述1、山地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专门针对山地地理环境的建筑理念,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适应和利用山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适应性:山地建筑设计应考虑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特点。
这种设计方法旨在与山地环境形成良好的适应性,以创造宜人的建筑空间。
(2)生态可持续性:山地建筑设计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和能源,以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空间多元化: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山地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和功能安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多元化特征。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建筑内部和外部创造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体验。
(4)形式独特性: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性表现在形式、风格和造型等方面。
这种设计方法注重从山地环境中寻找灵感,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形式,使建筑成为山地景观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关注环境、注重创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它在适应和利用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充分展现了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
2、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山地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地形、地貌、气候等多重因素都与平地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起伏大,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如何适应地形、利用地形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建筑物的布局、朝向、高度等方面都需要与地形相协调,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山地环境。
(2)地质问题:山地环境的地质条件复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地质问题,例如土地的承载力、地震、滑坡等。
浅析山地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浅析 山地建筑设计在校 园规划 中的应用
倪 佳
( 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重庆 4 0 0 0 3 9)
【 摘 要】 我国 是 一个 多山的国 家,其山地面积 已经达到 了全
2 . 2 山地 地 形 与 功 能 区 的 结合 在 校 园 规 划 中, 一 定 要 设置 不 同 的功 能 区满 足 相 关 的 学 习 需 要 , 在 确 定 功 能 区 的 时 候 一 定 要 结 合 实 际 地 形 展 开 , 充 分 考 虑 相 关 的 影 响 因素 。一 般 情 况 下 ,教 学 区 都 是 一 个 校 园 规 划 中 主 要 的 载 体 , 一 定 需要 较 大 的面 积 ,对 于 此 类 建 筑 的建 设 一 定 要 选 择 一 些 地 形 变 化 范 围 比较 小 的 区域 , 同时 还 能 够 达 到 较 大 面 积 的 需 求 ,建 设 的 空 间 也要 相 对 比较 开 阔一 些 。对 于 那 些 地 形 变 化 范 围 比较 大 的 区域 可 以 用来建设宿舍等 ,使建筑规划更加灵活 。对于运动场而言 ,一定要
随着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越来越 高,出于扩展生存空间、利用山地资源 以及 回归 自然的要求,相应 的山地建筑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一些山地建筑设计带有明显的乡土 气 息 , 充 分 表 现 了 山地 建 筑 的 特 质 与 环 境 , 受 到 人 们 的广 泛 关 注 。 在校园规划 中应用 山地建筑设计 ,能够让建筑更加满足现代社会的 需求, 体现 出特有 的 自然气 息, 使校园规划 更能体现 出“以人为本 ” 、 “ 人与 自然和谐”的文 化环境 。 1 山地 建 筑 设 计 的 概 述 山地建筑也就是指人们生活 与山地环境之 间的彼此交融 。而 山 地建筑本土性指 的就是在设计 山地建筑 的时候充分结合环境 因素 的 此时此地性 ,可 以将其含义理解为 :能够达到人们物质 以及精神生 活所 需的建筑空 间以及特 定的山地环境 的结合 本土性也就是对 山 地建筑设计开展此时此地 的建设 ,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们 的认可 , 达 到了回归自然 的 目的。对于 山地建筑 环境 而言,同平原 建筑环境 还 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所 山地建筑环境有着特定的空间范围。 通 常情况 下,山地环境都是体 现在山地特色 方面,同时,山地环境 也是表现山地建筑本土性的主要因素。山地建筑环境指的就是在山 地城市范围内,人类与 自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环境 ,其包括 许多的因素,包括了技术、 自然等物质环境因素 以及风土人情、历 史文化等精神环境因素 。其物质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塑造、表现形式 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制约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山地地貌、水文 、气 候等 自然因素都会对建筑的表现形式起到决定性 的作用 ;而精神环 境 因素指的就是基于 山地城市政治 、文化 、经济上产生 的价值观 、 审美观 、人生观 。本土化设计 的理念主要就是根据 山地环境的实 际 情况 ,结合环境 的理念 ,使建筑可 以在相对 比较复杂 的环境 中获取 适 当的定位 ,进而充分体现建筑 的本土性 。同时 ,本土性所要强调 的也是建筑造型 与空 间环境 的 自然与协调 ;与气候环境 的适应性 ; 与山势 的融合 ;并且遵循 “ 前 后相 随、高低 相盈 、长短相 形”的原 则 ,加 强建 筑 空 间结 构 的层 次 感 。 所 以 , 山 地建 筑 设计 一 定要 与 环 境相协调 ,在充分体现建筑功能的 同时 ,也要注重环境的建设。 2 在校园规划 中应用 山地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 经济 的飞速发展 , “ 科教兴国” 的理念 已经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于校园 的规划也提出 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学 习、休 息、娱乐 、生活等方面 ,还是建筑造型等方面都有 了更加新 颖的设计 ,不仅达到 了教学设备、实验条件等的要求 ,还使校 园建 筑 的规 划 有 了 新 的 风 格 。 2 . 1 山地 地 形 与 校 园 结 构 规 划 的 有机 结 合 针对一些建设校 园地形 比较 复杂 的地 区,在开 展校 园结构规划 时一定要确保基地 的生态环境 ,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 以开展相关 的结构设计 ,同时一 定要确保 规划 工作 的开 展清 晰与顺利 。一 定要 根据原有地形开 展相应 的规划 工作 ,而校 园的整体 结构设计也要取 决于山体 的起伏 、走向与水体 流动 状况等条件。将一些能够保 留的 自然资源在规划 中予 以保 留, 建立一个生态 的校 园景观 , 使得建筑 、 山体以及水体等相关元素能够 充分的融合在校园规划当中。对于建 筑结构的规划一定要符合 自然发展的要求 ,与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 有机的结合 ,达到局部突起的效果 。这种表现方式就可 以充分利用 空间结构,防止将校 园规划的太过沉闷 。建筑结构可 以借鉴 山地建 筑设计方式 ,将 山体等 自然景观放置在设定的位置上 ,增加校 园设 计的灵活性 ,让老师和 同学们可 以在一个优美 、轻松 的环境 中展开 相关的学习 ,不仅具有一定 的视觉效果 ,还可 以取得 良好 的教 学效
浅谈山地小区设计——以九龙山庄10号组团为例
4交通组织及景观 系统
4. 1交通 组织
本 次 设 计 的 l 号 组 团是 整 个 九 龙 山 庄 3功能布局及 空间形态 0 整个道 路 系统 自用地 南侧相 邻组 团道 路 最 后开 发 的 一 个组 团 , 用地 6 亩 , 积 率 3 1功能 布局 总 6 容 . 接入 后在 本地块 内沿 住宅 用地 周边呈 曲线状 为0 9 , . 2 总建 筑 面 积 约 为 3 " 。 中 住 宅 万1 其 1 3 . 根 据 甲方 要 求 , 地块 内的 住 宅用 地 主 环 通 。 本 这种 布 局保 证 了 住宅 组 团内部 景 观系 用地40 , 亩 主要 规 划 为双 拼 、 排 及平 层大 要规 划 为双拼 、 联 联排 及平 层 大宅( 公寓) 体 育 统 的完整 性 ; ; 也使消 防车能 迅捷到 达每 户 , 参 宅( 寓) 文体 用 地 2 亩 , 要 规 划 为 小 型 用 地 则 包 含小 型高 尔 夫 练 习 场 及 其 配 套设 与一 旦 引起 的 住宅 或 山林 火 灾的 扑救 。 动 公 t 6 主 机 高 尔夫 练 习 场 , 篮球 场 , 网球 场 等 。 施、 各种球 类运 动场 。 针对这 两种 动静 差异很 车道设计宽 度为5 坡度保持 在8 以下。 m, % 平层 l 号组 团在 区位 及地 形地貌 上较 前期开 大的 功能需 求 , 合现状 地形 , 们将高 尔夫 大宅 的机动 车通过 设于 各 自北面 公共平 台下 O 结 我 发 的组 团 有较 大 的独特 性 。 独 特性 主 要表 练 习场 设置 在 垂直 于整 体 走势 的 横 向 山坳 , 部 的 出入 口方便 到达 地 下汽 车 库 , 其 双拼 及 联 现 在 1 号 组 团位于 整 个 山庄的 最里 侧 , 面 巧 妙利 用 高 尔 夫 配 套 设 施 作 为两 地 块 的分 排 的 汽车 库 设于 其 南侧 的半 地 下 层 。 动车 0 北 机 背 靠午潮 山 , 东西 侧则被 小 山岗 围住 , 端开 隔 , 高尔 夫练 习场 的设 计地 坪标 高 比邻 近 位 配比整体上不 少于1 5 / , 南 将 . 辆 户 地面设置部分 口 , 簸箕 状 。 南 向较 远 处为 六 谷 山 山脉 , 住 宅 抬 高 l . m。 种 布局 既 能有 效 消耗 多 呈 其 25 这 访 客 的临 时车 位 。 其优 美风 光 在此 地块 内 可一 览 无余 ; 地块 余 土 方 , 由于 高 尔夫 配套 设 施 的分 隔而 避 4 2景观 系统 但 又 . 在 整体态 势 上保 持东 南 向西 北 向走 势 , 南 免 了两侧 高差 大而 形 成 的突 兀感 ; 增强 了 且 也 本地块 景观 系统 最大 的特征 可以 用八 个 北纵 向狭长 , 东西横 向较 窄 , 对地块 内住宅 高 尔 夫练 习场 的领 域 感 , 之成 为 成功 人 士 字 概括 , 这 使 即外 部借 景 , 内部 造景 。 部借 景 即 外 的取 景有 很 大的 限制 性 。 地块 另一个 独特 的 专属 领 地 。 育用 地 中各 类球 场 与高 尔 夫 借 周边 尤其 是 南 向六 谷 山四 时之 景 。 山艳 本 体 春 之处在于 整个 九龙 山庄的 多余土 方基 本都堆 练 习场分开 设置 , 免相互 干扰 。 避 其具 体位 置 冶 而 如笑 , 山苍 翠 而如 滴 ; 山明净 而 如 夏 秋 在 本 地块 内 , 使地块 南 侧 现状 形成 了十分 设 置在 住 宅用地 的 西北 侧 , 致 这也 避 免 了其对 妆 , 山惨 淡 而 如 睡 , 此 地 块 内 可尽 收 眼 冬 在 突兀的土 山 , 堆土 高度大部 分在2 米 以上 。 更 多住 宅 的噪 音干 扰 。 住 宅用 地 内顺 应用 底 。 其 0 在 内部 造 景 即根 据地 块 自北 向 南跌 落之 势 甲方 考虑 到节 约造 价 , 求本 地块 的 土 方不 地 的整体 走 势 ,自东 南 向西北 逐级 抬高 设置 巧妙利 用各 种要素 创造 出富 有独特 山地 韵味 要 得 外运 , 需就地平 衡 , 这对整 个设计 提 出了很 了双拼 、 联排 及平 层大 宅 。 设置 时将平 层大 的 内部景 观 系统 。 块 的主 打 景观 是利 用取 在 地
浅析山地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浅析山地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作者:倪佳来源:《华东科技》2013年第09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山地面积已经达到了全国总共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而我国西部更是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许多城市都是靠山依水而建,充分的与山林水网结合在一起,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山城风貌。
根据山地建筑设计的情况,结合校园规划的实际内容,探讨校园规划中山地建筑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校园规划;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出于扩展生存空间、利用山地资源以及回归自然的要求,相应的山地建筑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一些山地建筑设计带有明显的乡土气息,充分表现了山地建筑的特质与环境,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校园规划中应用山地建筑设计,能够让建筑更加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体现出特有的自然气息,使校园规划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环境。
1 山地建筑设计的概述山地建筑也就是指人们生活与山地环境之间的彼此交融。
而山地建筑本土性指的就是在设计山地建筑的时候充分结合环境因素的此时此地性,可以将其含义理解为:能够达到人们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所需的建筑空间以及特定的山地环境的结合。
本土性也就是对山地建筑设计开展此时此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达到了回归自然的目的。
对于山地建筑环境而言,同平原建筑环境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所以,山地建筑环境有着特定的空间范围。
通常情况下,山地环境都是体现在山地特色方面,同时,山地环境也是表现山地建筑本土性的主要因素。
山地建筑环境指的就是在山地城市范围内,人类与自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环境,其包括许多的因素,包括了技术、自然等物质环境因素以及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精神环境因素。
其物质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塑造、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制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山地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都会对建筑的表现形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精神环境因素指的就是基于山地城市政治、文化、经济上产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
建筑学场地设计
建筑学场地设计:打造和谐空间的艺术一、场地分析:因地制宜,发挥地理优势1. 地形地貌:在设计之初,要充分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地、丘陵等,以便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建筑布局。
2. 气候条件: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风向等,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布局和朝向。
3. 水文地质:了解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确保建筑地基稳定,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
4. 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内的植被、土壤等自然资源。
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实现空间有序1. 交通组织:确保场地内外交通顺畅,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2. 功能区域:根据建筑用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实现动静分区、公私分区。
3. 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空间有序、层次分明。
三、景观设计:融入自然,营造和谐氛围1. 绿化配置:根据场地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实现四季有景、生态平衡。
2. 景观元素:利用地形、水体、植被等元素,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 空间氛围:通过景观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和谐、舒适的空间氛围。
2. 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交流、休闲等需求。
3. 精神文化: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传承地域文化,彰显时代特色。
建筑学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只有充分了解场地特点,关注人类需求,才能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作品。
四、创新理念:引领潮流,展现建筑魅力1. 设计理念:融入创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束缚,展现建筑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2. 技术应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3. 形态创新:在尊重场地特色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态,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五、生态环保: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1. 节能减排: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2.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山地地形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分析
山地地形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分析摘要:山地地形与平原地形不同,山地地形空间因为山地地物介入,让其空间变得更加的丰富,但是在进行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山地地形的空间狭小,不规则以及地形崎岖不平等。
在进行山地地形公共建筑和环境设计时,如何合理的规避山地地形空间狭小,不规则不平整等问题,使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并最大化的节约资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当前山地地形公共建筑及环境建设中人们普遍关系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山地地形;公共建筑;环境设计;案例分析引言本文研究山地地形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探究在山地地形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给人营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使人在使用这些公共建筑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使用感和观赏感。
该地区的居民能够普通活动与这些公共建筑中,从而使公共建筑变得积极而有意义。
1山地地形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概况1.1公共建筑的特色分析公共建筑的涵盖面极为广泛,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等都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
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就是要满足众多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功能区分明显。
以办公建筑为例,这一类建筑主要是给生活在山地城市居民用来办公的场所,建筑设计往往较为密集,楼层比较高,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而商业建筑则集中建设在闹市区,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建设发展迅猛,不论是商业建筑、科教文卫建筑还是通信建筑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在进行公共建筑的时候,各种新型建筑理念得到了运用,如绿色环保的理念,用户的需求也受到的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共建筑及环境设计变得越来越灵活多变[1]。
1.2山地地形环境设计特色及要点山地地形与平原相比存在有较大区别,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首先环境设计需要遵从以人为本、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山地特征、体现山地城市形态的特征等原则。
浅谈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思考
在设计中要考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 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山地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山地建筑在世界各地都有悠久的历史,如中国的传统山居、欧洲的山区农舍等,这些建筑物都是依山而建,具有 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发展
随着科技和设计理念的进步,山地建筑设计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如何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 相融合,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同时,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也在 山地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建筑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传统建筑技艺
02
借鉴和传承传统建筑技艺,运用在现代山地建筑中,体现地域
特色。
地方材料
03
利用地方性材料,如石材、木材等,既符合绿色建筑的原则,
又能体现地域特色。
创新技术的应用策略
结构创新
运用新型结构技术,如悬挑结构、吊桥结构等,以适应复杂地形和 恶劣环境。
绿色技术
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提高山地建筑的性能和可 持续性。
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适应地形
保护生态
根据地形特点,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和 形态,使建筑物与山体相融合,减少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
在设计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 对植被、水体和山体的破坏,促进建筑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高效利用空间
考虑安全性
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需要合理规划空 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要满足建 筑物的功能需求。
安全性
选用安全性能高的材料,如防火、防滑、防腐蚀等,确保使用安 全。
环保性
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文化背景要素
浅议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了“ 回归自然” 的一种选择ꎮ 山地小区建筑将会越来越受到
环境融合ꎮ
2. 2 依据自然条件的设计
山地建筑项目具有比较复杂的地形条件ꎬ所以要科学地
人们的青睐ꎮ
确定山地建筑的基本朝向ꎬ以及建筑与周围城市道路、基础
1 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难点
设施的组团关系ꎬ从而形成合理的城市建筑结构ꎮ 同时山地
2 山地建筑总图的总体设计思路
视觉和人行在空间的多元渗透中逐渐变化ꎬ创造出独具风格
2. 1 山地建筑的总体布局设计
的山地建筑形式ꎮ
山地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借助山地区域的基本性ꎬ要
尊重基本 的 总 体 布 局ꎬ 从 而 能 够 从 整 体 层 面 进 行 相 关 的
设计ꎮ
(1) 在建筑设计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ꎬ实现山地建筑
每个建筑物都能实现交通直达ꎮ
可能地将建筑物基础设置在挖方地面上ꎬ从而有效提升其承
光照能力ꎬ对于室内空气净化也是有利的ꎮ
(3) 山地建筑的总体布局需要进行重点的设计ꎬ在其整
[ 定稿日期]2018 - 12 - 28
[ 作者简介] 练观萍(1987 ~ ) ꎬ女ꎬ硕士ꎬ工程师ꎬ研究方
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ꎮ
四川建筑 第 39 卷 5 期 2019 10
45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本走向ꎬ这样就避免了开山等复杂的处理过程ꎬ可以最大程
度地节约建设成本ꎮ
建筑需要结合建设场地的高差、朝向、坡度等方面将建筑划
分为多元化的建筑类型ꎬ其主要是以带状建筑布局来形成固
定的山地建筑组团形式ꎬ并且在建筑物的空间内ꎬ穿插相对
应的绿色植被ꎬ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区域的绿化面积ꎮ 结合科
浅谈山地地区房地产开发设计关键问题
浅谈山地地区房地产开发设计关键问题摘要:本文中对“山地”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城市中,与平地相比,海拔有一定的高度的地形地貌。
山地建筑是指坡度在10%以上,需要用人工手段处理高差问题的建筑。
合理开发和利用山地将是房地产开发行业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设计和开发城市山地管理中,要遵循“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总体平衡”的设计理念,根据地形因地制宜的进行特殊设计,并增加技术处理手段,借助地形创造良好的小区布局和建筑形象,并尽可能降低开发建安成本。
关键词:山地;房地产开发;问题一、山地地区房地产开发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影响分析山地地区有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如地质、地形的不同、气候特征和生物、景观多样性等特点以及山脉、河流、海拔高程的制约等,这为建筑设计带来了复杂变化的因素和影响、限制条件,需要全面地加以考虑。
从建设方角度来看,目前的山地建筑普遍存在对自然的利用未得当和设计手法雷同的问题,根据山地建筑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不能使用平原地区普遍规律性的设计管理原则,在设计管理方面也应有所改变。
建筑的规划设计应尽量做到顺应地势修建,减少土方产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地貌。
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建筑接地设计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点,设计师应根据客观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接地手法,好的接地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美感,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山体的立体性,应以生态群落为基础,掌握其生态的特性,根据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尽可能的选择基地原始绿化景观。
山体规划设计中,挡墙、边坡不可避免,可利用其塑造成多基面的景观要素。
二、山地地区房地产开发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山地建筑不仅对规划设计有着制约,对结构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山地建筑有很多既有经验,也有很多需要探讨的新问题、新技术,更有许多需要总结的教训。
目前很多存在的建筑是之前经验做法,但没有发生险情之前,可能还把它作为经验来应用,这就是“错误经验”的可怕之处,特别是坡地高层建筑的出现,涉及到高层深基础的可靠嵌固与高边坡的永久支护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丽水路泥壁山的南山坡,其北侧及东侧为西丽高尔夫球会场地,南边与丽水路相隔的是深圳大学城,校园环境优美。
项目用地整体上朝向良好,原生植被茂密,自然景观丰富。
二、场地分析山地建筑的建造场所选择应先做可行性分析,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需从全局综合考虑,而不是片面考虑某一方面。
莱特的流水别墅选址在陡壁巨石之间,建设成本高于一般场地,但其绝妙的自然环境赋予建筑可观的价值,是从全局角度考虑的最佳选址。
会议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大部分为山地,地势由西、南向北逐渐升高,地形最大高差为33米。
用地范围内坡度以10% ̄20%之间居多,只有西侧最平缓,可作为场地出入口和停车场,东侧既可俯瞰高尔夫球场,又可远眺大学城,建设条件和景观条件综合性较好,是主体建筑理想的选址位置。
三、设计理念●生态的建筑这是一个因山而诞生的建筑,它和山中茂密的树林一样是会呼吸的生命体,拥有适应山势而进化出来的体形,拥有和周边生态景观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前通过实地考察,充分研究分析建设用地内及周边近、远景环境,致力于将建筑融入泥壁山生态环境圈,从区域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布局与形态。
这个生态环境圈包含泥壁山山体、西丽高尔夫球场、深圳大学城等环境元素。
为将这些元素与建筑有机结合,从两个方面作了考虑:一是将建筑融入自然。
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元素,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设计尊重山体的等高线,建筑沿着等高线布置,并且有很多架空的空间,大幅减小土方量和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根据动静分区,各功能房间布置在不同等高线上,建筑屋面出现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休闲场所,这样建筑与山体绿化融入一体,如果说山体是一个生态公园,建筑就是公园的一个小品;第二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技术手段,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通过设置数个中庭和内院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生态观念深入到建筑的细节;同时用大量面向大学城和高尔夫球场的落地玻璃引入自然,餐厅和客房甚至用出挑的方式伸出来,形成270度远景视线,使周边生态景观得到充分利用。
●绿色的建筑绿色建筑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能源,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
“绿色”与“生态”相比,更强调建筑的能源方面,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首要主题。
项目设计中利用建筑屋面板集成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吸热器,用小型的太阳能空调为各个功能区提供空调制冷,并考虑利用雨水回收冲洗厕所及地热资源的利用。
●意境的建筑生活于繁华都市的现代人,骨子里有回归自然的情结,渴望远离城市的喧闹与燥热,享受山林带来的清凉。
山地具备把人们带回自然的可能,山地建筑则是人们体验自然的一种途径。
人们对建筑的体验,首先是视觉上产生的。
山的向上的势,使初来的人们视线是向上的,项目用略微上倾的屋面板和悬挑的建筑体块,夸大仰视时的视觉,制造建筑轻盈飘逸的感受。
而当人们上至较高处俯瞰建筑,会惊奇地发现长短参差的金属屋面和白色的建筑外墙在阳光照耀下如同山顶滑落的冰晶,在酷热的夏日带来心境上的清凉与宁静。
建筑体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在可以停留的和模糊的复合空间中酝酿发展。
所以,本案强调运动路线、暂停和模糊空间融会贯通。
虽然设计是采用现代的造型手法,正如传统的民居建筑一样,空间是建筑的主角,每个主体建筑相差不多,但各个空间气韵相通,形成层层叠叠、开合起伏的空间序列,在看似不经意的收放之间,使建筑产生了诸多意趣,如观景平台、如庭院,而这些变化空间是用连续的运动的走廊贯通。
这时,建筑语言已经超越了“形式”的层面,作为文化和社会意识的载体,以富有意蕴的建筑空间,达成了建筑与人的意境相通。
●人性的建筑建筑舒展躺在山腰中,层数以尺度宜人的二、三层为主,局部架空的通透走廊穿梭于树林间,人们从大堂区走向客房区,能享受不同感觉的室内外景观,而走廊自身也是一条室内登山道,沿途有宽敞的休息平台,能眺望不远处的高尔夫球场和大学城。
建筑之外有可供徒步的蜿蜒山道,登上半山以原有石块为基础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亦有精致的钢木结构凉亭供人休憩。
无论是建筑还是环境设计,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沉浸于绿色的清新中,享受纯粹的休闲与放松。
建筑的色彩与材质选用与绿色协调的白色墙体、玻璃与木材。
白色既是节能的色彩,又是最纯净的色彩,建筑的纯净凸现山的绿、天的蓝,使人们感受如画般的宁静安详。
木是极具人性化也是最与山相关的材料,局部的木材点缀,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自然,而玻璃则将绿色的视觉引入室内,与木相辅相成。
建筑的人性化元素无所不在,内部有别致的景观庭院,这些尺度适中的露天或有顶中庭,景观元素相对人工化,为人们停留、交谈、娱乐提供舒适的半室外场所,也为更多功能空间提供自然采光。
客房部分的较低标高位置考虑了残疾人客房,而景观电梯的适当布置,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能自由到达任何位置。
常驻工作人员的办公、居住用房也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享有较好的工作生活质量。
●几何的建筑建筑主体由数个体块构成,主要形体及交通水平沿等高线展开,并设置垂直等高线的穿插,强调建筑的线性发展,建筑在尊重地形的前提下呈现较强的几何感,表皮处理亦用简洁而不乏细部的手法,充分表现出现代建筑的特性,表现出卫星地球站应有的科技与时代感,并隐喻出自然山石的重叠交错,与山腰原有石块相映成趣。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以深圳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会议中心项目为例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曹波建筑创作室陈志敏[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深圳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会议中心项目的方案设计,以此论述山地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应用。
[关键词]山地生态节能人性几何建筑意境建筑(下转第338页)337——四、设计理念在主体建筑中的具体体现1.使用功能会议中心建筑功能分区,以动静功能和环境品质综合考虑为原则,分为综合区和客房区。
综合区包含大堂、会议、餐饮、娱乐、后勤等功能,位于较低场地且靠近基地入口,是人流较集中的功能空间,与外界联系密切。
娱乐类的桑拿、KTV、游泳等功能考虑在紧贴山体远景视线相对较差的位置。
客房区位于较高场地位置,同综合区分开,环境安静优美。
2.交通流线内部交通也与山体紧密联系,平行于等高线的廊作为主要水平交通,最大限度避免主通道出现踏步,减少土方量。
垂直交通则通过楼梯和观光电梯。
3.景观视线充分利用地形及原有景观,营造了诸多意趣空间:景观大堂、宁静内院;朝南的餐厅将大学城景观收入眼底,朝东的客房落地窗又把高尔夫球场的绿野引入室内。
在依山的室外泳池可尝试嬉戏山林的酣畅,在悬挑的休闲平台可体会飘浮林海的陶醉。
在步移景异的建筑中游走,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生态节能生态节能是设计考虑的重点之一。
在规划布局上,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利用高尔夫球场和大学城等远景,并尽可能保留原有山石和植被,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以较小的资源损耗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为节约土地资源,考虑将来的资源可持续发展,预留远期发展用地。
在建筑设计中,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结合造型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采用遮阳百叶、LOW-E玻璃减少西、南向日照造成的能源消耗;合理布置各功能空间,使厨房位于全年主导风下风向,且正后面没有直接的山坡阻挡,便于快速排气;客房、餐厅、会议、棋牌类娱乐等人静止停留时间长的空间布置在景观、通风、光线均好的东向和南向;适当的中庭空间能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在无人使用期间使建筑自然换气降温;每个相对独立的建筑体相应的屋面板上嵌入太阳能吸热器,提供热水,若条件许可,也可部分预留给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系统当阴雨天日照不足时自动转为常规电和燃气能源;平屋面雨水可以考虑经管沟收集后统一净化处理,供冲洗厕所用。
(上接第337页)混凝土衬砌渠道具有防渗效果好、糙率低、强度高、耐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是我国目前发展节水型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节水技术之一。
渠道衬砌工程受环境影响和各种外力作用,其状态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如设计、施工不够完善或管理运行不当,很容易出现病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病害将逐渐发展,影响工程安全运行。
根据笔者多年工程施工及管理经验,对此类问题,如管理得当并做到及时妥善维修处理,可以确保工程长期处于完好状态并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并扩大工程效益。
一、渠基病害渠基病害主要包括沉陷、滑坍、裂缝、孔洞等。
处理措施一般有翻修和灌浆两种,有时也可以采用上部翻修下部灌浆的综合措施。
1、翻修翻修是把病患处挖开,重新进行回填、夯实。
此法是处理病害比较彻底的方法,缺点是对于埋藏较深的病害,施工工程量大且限于在停水季节进行。
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病患分布情况,确定开挖范围,在开挖前向裂缝内灌入白灰水,以利于掌握开挖边界。
如开挖中发现其他情况,必须跟踪开挖,直到全部挖尽。
开挖边坡应满足稳定及新旧土结合要求,坑槽底部宽度不得小于0.5米。
挖出的土料不要大量随意堆积在坑边,不同土质应分区存放。
坑口应及时保护,避免日晒、雨淋或冰冻。
回填土料应根据渠道土质和裂缝性质选用,为确保回填土土质选择正确,对回填土料应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对沉陷裂缝应回填塑性大的土料,控制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1%-2%;对滑坡、干缩及冰冻裂缝,回填土料应控制含水量等于或低于最佳含水量1%-2%。
回填土分层回填,层厚10-15厘米,压实密度稍高于渠基密度。
特别应注意新旧结合处及边角处的回填质量。
2、灌浆对埋藏较深、翻修工程量过大或不宜开挖翻修的病患部位,可采用粘土或粘土水泥浆灌注处理。
处理方式有重力灌浆法和压力灌浆法。
对于缝宽较大的病患可采用重力灌浆,浆液依靠自重灌入缝隙,不加压力。
压力灌浆除依靠浆液自重外,再施以机械加压,使浆液在较大压力作用下灌入裂缝。
一般可结合钻孔进行灌浆,在预定压力下,至不吸浆为止。
具体灌浆方法和要求可参考相关规定。
3、翻修和灌浆相结合对于不易采用翻修法处理或开挖困难的中等深度的病患,可采用此法。
病患上部采用翻新法,下部采用灌浆法处理。
具体做法是先沿裂缝开挖至一定深度,并按要求进行回填,回填时预埋灌浆管,然后采用重力或压力灌浆对下部病患进行处理。
二、砼防渗层表层损坏砼防渗面板表层损坏包括剥蚀、孔洞等,可采用水泥砂浆或预缩砂浆修补,必要时可采用喷浆法修补。
1、水泥砂浆法首先清除已损坏砼并对修补部位凿毛至新鲜面,冲洗干净并洒水浸润。
将拌合好的砂浆用木抹子抹到修补部位,反复抹压并用铁抹子压光。